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可行策略

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可行策略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佶)2009年第1、2期

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可行策略

罗军飞.彭跃花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所具备的经济、制度、文化等条件,结合大学软实力的内外环境,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策略:在大学软实力内部环境建设中,可“重塑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优化大学制度”,。明确大学定位”,“建设大学学科”;在大学软实力外部环境建设中,可。加强交流合作”,“开发校友资源”,“兴办科技产业”,以期能提升我国大学的软实力.

【关键词】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罗军飞(1970一),男,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21口【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4107(2009)0I/02—0001—03

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大学的研经费达到了6.5亿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但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这些钱并非完全来自于国家拨款,其中2/3来自于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企业合作,这一比例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10个百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只能“望其项背”。欧洲许多分点”111。

世界名校并没有宏伟壮丽的大门,也没有集中的现代建筑,甚至没有宽阔的草坪,但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学研究等软实力提升上,并在这些软实力的作用下,使其声名显赫。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社会大环境的出现以及“教育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口号的提出,为我国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我国大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借鉴国外大学发展的经验,我国大学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根本在于不断提升大学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建设。

一、我国大学加强软实力建设具备的条件

目前,随着国家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大学发展的环境变得比以前优越了,大学发展的空间也更大了。这为大学软实力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是其建设的物质基础

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大学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星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国大学自身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许多大学通过自己办产业,或主动与企业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促进科研活动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不仅解决了学校自身的经费问题,而且其科研成果也增强了大学的经济实力。如,“2007年东南大学的科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机是其建设的根本动力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新的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另外,党中央也开始特别关注高等教育,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I习。

(三)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其建设的重要裁体

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正日益彰显。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著作、演讲、发表文章等各种舆论媒体将大学文化输入社会,并且由于大学对学闻研究的前沿性和深层次性,各种反映大学文化的观念、思想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力量。同时,高校通过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学文化自然而然会通过人才的流动影响社会,从而成为大学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改善内部环境。提升大学软实力

(一)重塑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的作用。重塑大学精神,是大学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关口。为增强大学

万方数据

软实力的凝聚力,需做到:其一,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世界上真正的强国就是教育创新的强国。我国大学必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行教育创新,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树立创新观念,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念,增强其创新意识。其二,在科研活动中培育和提升大学精神。一方面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科研、积极投身科研、认真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需培育严谨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等优良的科研精神。其三,发挥教师在培育大学精神中的作用,重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凡一校精神之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131

(二)培育大学文化,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

“大学文化是高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高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14j。因此,培育大学文化,可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第一,重视和培养大学文化培育的骨干力量。骨干力量在大学文化的培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模范作用,扩大大学文化培育的队伍,增强大学文化培育的力量。其中教p币和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加强自身的科学、入文和艺术修养,以其行为品格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第二,加强大学的风气建设。大学要积极开创能发扬学生主体性、彰显学生个性、充满人文气息和科学精神的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等,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向上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形成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第三,加强大学校训、校歌等管理。大学的校训、校歌、习俗、礼仪、节庆活动、形象识别等文化要素,对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三)优化大学制度,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内生力

好的大学制度,才能造就好的大学。为了增强大学的软实力,我国大学要深化高教改革,优化大学制度。其一,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首先,我们可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和权力下放。其次,在主体上由个人决策向团体决策转变,即由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再次,在增强教育决策的民主性上,我们要保证高校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其二,建立高效的人事制度。首先,我们要调整优化大学机构设置。改革编制制度,建立多种编制相结合的编制管理体系,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以最小的用人成本取得最好的办学效益。其次,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在国家政策

2指导下,以校内津贴的形式,使教师的津贴收入与岗位、能力、业绩和效益挂钩。其三,健全学术保障制度。“对一所大学来说,,必须有好的学术制度、学术精神以及学术成果,这样,它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机遇”141。因此,大学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健全学术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大学和学术权力机构及其学术活动的市场监督和社会管理,规范和约束大学的行为,防止以数代质、以数取胜,从制度上杜绝学术泡沫和学术伪劣化。这对健全学术保障制度,提升大学软实力尤为重要。

(四)明确大学定位,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吸引力

’我国大学在软实力建设中,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大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则可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吸引力。大学要在充分发掘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与时俱进,注重办学理念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治校理念和办学风格。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是多样的,大学的建设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每所大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资源优势、地域文化背景,明确办学目标,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而准确的定位。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家阿什比在其著作《科技发达时代的高等教育》中曾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旧。每类大学、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类、每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所有领域争第一。比如哈佛大学尽管享誉全球,但该校的工学院就是上不去,甚至就一直没能站住脚,因为它的优势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南大学在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合乎时宜地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把建设创新型大学作为学校的发展定位,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视创新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这都反映了大学的特色所在。因此,有特色的大学,才是有吸引力、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大学。正如我国学者熊军文所说的,“在高等教育生态圈,特色是任何学校健康生存的理由所在”171。

(五)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大学软实力的生命力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其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是大学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学科是立校之本”,建设好大学学科,可增强大学软实力的生命力。其一,要培养和形成学术骨干队伍。在学科建设中,学科带头人是关键。要通过学科带头人的确立和选拔,促进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多出成果,多出入才,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的影响和声誉。其二,培育学科特色。特色和优势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纵观世界著名大学,除了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外,更主要

万方数据

的是这些学校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平的学科。因此,学科建设需要从学校学科建设的全局出发,集中学校的有限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开展特色学科建设。其三,体现学科重点。首先要突出重点。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但整体推进必须以重觖破为前提。其次要重点

建设。在集中有限资源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分层次建设,分阶段投入,分类型管理。再次是重点示范。作为重点,就应该在思想观念、学术水平、团队精神、攻关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改善外部环境。提升大学软实力

(一)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大学的竞争力

第一,加强大学区域性的合作与交流。针对学科与专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我国大学间可建立合作与交流,实施学分互换和课程认证制度,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不仅可平衡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又可实现高校之间优势互补,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从而提高了办学效益,为大学软实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石。第二,加强大学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大学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来”即聘请外国专家讲学、接受外国师生访学、扩大留学生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即表现在:我国大学可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学者“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参加跨国合作研究,以课题为中心召开国际研讨会,开展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等”is]。这可展示我国大学的最耨学术成就及科研成果,使更多的国外科学家了解我国大学。对扩大我国大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提高学术知名度和我国大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极为有利。同时,还有利于我国大学学习国外大学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批新学科,改造一批老专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9币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教育科研水平,使软实力也随之增强。

(二)开发校友资源,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其一,开发大学校友的“品牌”资源价值。大学校

友是大学公共关系中的重要外部公众,他们既是学校的“人才产品”,也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学校公共关系的宝贵资源。校友的人格魅力、工作业绩与社会贡献,标志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校友在社会上赢得的荣誉,代表着母校的形象;校友的社会赞誉度越高,母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就越高。其二,开发大学校友的信息和媒介资源。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包括在海外的校友,组成了母校在海内外的庞大的信息网。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的来自社会各界的科学技术、教育、产业和入才弓l进等方面的信息。而校友则能够及时提供各种成为学校决策重要依据的信息。同时,校友队伍又是学校拓宽公共关系的重要媒5i"。在母校的招生、人才招聘、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与支持等工作中,校友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宣传推介母校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提升大学软实力,不仅要从社会中挖掘校友信息资源,开拓渠道,建立信息库,促进交流,而且还要对已有的校友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加工,对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校友信息产生更大的价值。

(三)兴办科技产业,提高大学的创新力

大学兴办科技产业,创办大学科技园,可成为大学发展的经济支柱,为大学的软实力建设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大学可以自己的科技强项兴办科技产业,创办大学科技园,或独立发展,或对外联合,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弘扬大学的创新文化,还可成为沟通大学与社会的纽带,为学校创收,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如中南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全面实施“科教兴湘”行动,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合作,先后与株洲市、岳阳市等地政府和华菱湘钢集团、华菱衡钢集团等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南大学与湖南各类企业签订项目合同274个,合同金额近7000万元。同年,中南大学落户湖南的学科性公司达46家,产值超过80亿元,比2006年增长60%,为大学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大学在兴办科技产业时要注重产学研合作,以集聚学校的科技和人才等宅蜴昕要素,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

【1】秦海波.专访我国最年轻的副部级校长:高校要大胆改革【EB/0L】.中国经济网,2008-3-3.

【2】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顾[EB/0L].http://www.mo,e.edu.cn/2008—7—26.

【3】黄延复,刘述理.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4.

【4】田建国.名校建设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62.【5】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7.【6】6【美】阿什比;腾犬春,腾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3.

[7】熊军丸规模大未必是强校无特色就不是?流大学【N】.广于I{日报。2004-11-23.

【8】杨德广.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高教探索,2001,(4).

【责任编辑包玉红】

万方数据

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可行策略

作者:罗军飞, 彭跃花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刊名: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秦海波专访我国最年轻的副部级校长:高校要大胆改革 2008

2.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顾 2008

3.黄延复.刘述理梅贻琦教育论著选 1993

4.田建国名校建设 2008

5.陈平原大学何为 2006

6.阿什比.腾大春.腾大生科技发达时代的高等教育 1983

7.熊军丸规模大未必是强校无特色就不是一流大学 2004

8.杨德广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期刊论文]-高教探索 2001(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曾燕大学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

当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大学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主要原因是大学软实力的缺失.而造成大学软实力缺失的原因有三点:计划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大学软实力的内部构建,整体环境的恶劣导致大学软实力建设未被重视,硬实力的建设缺陷制约着大学软实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并提升大学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2.期刊论文朱光钛.ZHU Guang-tai从社会视野论大学软实力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软实力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软实力建设是大学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应通过深化大学精神、树立学科品牌、提升大学文化、提高教师素养等举措,加强大学软实力的建设.

3.期刊论文蔡先金.CAI Xian-jin认识大学软实力打造大学软实力-航海教育研究2006,23(1)

在强化大学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是忽视软实力建设还是提升软实力确实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硬实力得到迅速加强之后,软实力的建设就会显得更为迫切,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软实力的智慧,建立观念框架、拓展发展思路以及选择正确的实施路线,提高发展软实力的战略能力,做好战略选择与定位,从而促进软实力战略变革与战略成功.在构建和强化软实力过程中,只要充分运用软实力资源,储存大学的软实力,就一定能够通过软实力去支撑大学的未来.

4.期刊论文徐宝敏关于大学软实力建设的若干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7,""(2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软实力建设之于当代大学的持续发展而言,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大学的精神、理念、知名度、影响力等潜在的柔性因素对吸引优秀师资、生源以及办学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用这些因素来诠释大学的软实力,同时就如何提升大学软实力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5.学位论文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研究2008

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它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对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大学软实力的认识,端正大学软实力在大学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和亟需改进的地方,从而提升我国大学软实力。

目前,我国大学在软实力建设上不容乐观,典型表现是我国大学在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上比重严重倾斜;大学软实力几乎处于忽视的地位;大学软实力建设所需的社会环境支持也相当缺乏以及我国大学软实力在建设上由于理念缺失、认识缺位、力量不够而存在着大学文化建设肤浅、大学科学和人文精神失衡、大学制度官僚化等。

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通过对大学软实力的涵义、结构和功能的探讨和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情况的探析,在借鉴国内香港科技大学、国外哈佛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典范基础上,根据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所拥有的现有条件,认为现阶段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需内外结合,可采取如下策略:“重塑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培育大学文化,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大学的竞争力”等。

6.期刊论文李萍.曾青云.Li Ping.Zeng Qing-yun当代大学"软实力"建设缺失分析与策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7,""(7)

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下,可以清晰地发现,决定当代大学发展成败的关键已从硬实力的增长转向软实力的提升.在软硬实力的平衡与互动之间,不仅演绎了中国当代大学曾有的辉煌和面临的挑战,更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学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建设中国当代大学软实力的核心是廓清当代大学软实力概念,关键是重建大学制度体系、设计发展战略新形象和更新硬实力增长方式.

7.期刊论文罗军飞.彭跃花我国大学软实力建设的策略研究-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6)

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外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只能"望其项背".

8.期刊论文张若飞.李振田.邓栗大学软实力探源-贵州社会科学2008,""(9)

大学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问题的症结在于对软实力的资源与构成要素认识模糊,概念含混,逻辑混杂.从广义的大学文化含义出发

,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对行为主体产生的精神性力量,是行为主体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人们通过文化的作用不断内化和外化行为主体而产生少量的积累的实践生成过程.对内增强凝聚力和对外增强影响力是生成大学软实力的两个基本途径.

9.期刊论文李洁.杜宇.Li Jie.Du Yu大学软实力:大学发展的另一维度-辽宁教育研究2007,""(7)

文章通过对大学软实力概念及其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大学软实力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现状,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大学软实力的政策性建议.

10.期刊论文何二毛.HE Er-mao试论大学软实力的认知与提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5(5)

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主要由政治力、育人力、创新力、文化力、服务力、信息力等要素构成.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由于认识滞后、超常发展、建设失序、举债经营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原因,大学普遍存在软实力缺失的问题,影响着大学的诚信度和美誉度.积极推进理论指导,破除观念障碍,铸就特色品牌,营造良好氛围,必将有利于大学软实力的强化和提升.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9155633.html,/Periodical_hljjy-gjyjypgb200901001.aspx

授权使用:中国地质大学(zgdzdx),授权号:c524db0c-b86d-4be9-aa83-9e3601112880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2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