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一、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主板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四)症候诊断

1.风寒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有面部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沫,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案

1.体针疗法

(1)急性期

治法:疏风袪邪,通经活络。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取穴:以局部+远道取穴为主,取健侧穴位。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足三里双太冲双

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味觉减退加舌根点刺放血,恢复期及联动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操作:面部腧穴均浅刺激,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取太阳,翳风,牵正,人中,颧髎,鱼腰,阳白,合谷,太冲,足三里等,采用短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局部穴施捻转术,轻刺、浅刺、直刺;远端穴施提插术,中等或强刺激,不留针。患病初期,刺健侧,缪刺远端。1周后,再刺患侧。刺时注意要先刺患侧后刺健侧;患侧轻刺、浅刺、少刺、不透穴:健侧、四肢可以深刺、重刺、多刺,但勿过量,以能忍受为度。隔日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近10年以来,我科门诊和病房患者采用缪刺“左病治右”法治疗面瘫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注2,3],数据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98%,痊愈率75%,与传统针刺组治疗面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2]:××.“左病治右”法临床运用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54-56

2.穴位注射疗法

选处方中穴位3~4个,予维生素B1,B12或腺苷钴胺,每穴0.5~1ml,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面瘫各期的治疗。

3.电针疗法

适用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颧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侧,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为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治疗

时间约30分钟。

4.艾灸疗法

适用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阳白﹑承泣﹑印堂等穴位,采用温和灸,雀啄灸,温针灸或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20分钟。

5.拔罐疗法

适用风寒袭络型患者,选取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个穴位区将火罐及拔下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一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6.刺络放血疗法

选取太阳﹑下关﹑翳风﹑阳白﹑承泣﹑印堂等穴位,采用刺络放血疗法,一周1-2次,适用于各期面瘫患者。

7.皮肤针法

用梅花针扣刺阳白,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适用于面瘫恢复期及联动期。

8.中药外敷治疗

根据面瘫的分型进行辨证,我科中药外敷治疗包括面瘫1、2号方。

9. 中药辨证治疗

(1)风寒袭络

治法:疏风散寒,温经活络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变化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变化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地龙﹑石膏等

(3)风痰阻络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变化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变化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等

四、西医治疗方案

1.改善循环,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等治疗。主要包括葛根素,川芎嗪,红花注射液等,对于急性期患者同时予激素减轻神经水肿,VitB1,B12或者腺苷钴胺营养神经治疗。2.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感染的患者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给予患者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如病

毒唑﹑更昔洛韦等,有利于面瘫的恢复。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参照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面神经麻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1)。

2.急、慢性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需要特殊处理,不进入本路径。

(三)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四)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头颅CT

(4)面部肌电图

(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超声、TCD、MRI等。

3.护理:辨证施护。

(五)出院标准

1.口、眼歪斜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六)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