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百花齐放的中国革命历史小说

百花齐放的中国革命历史小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9245628.html,

百花齐放的中国革命历史小说

作者:李翠宏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年第09期

【摘要】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涌现出了大批的革命历史小说。由于作家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的差别,也由于他们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的不同,因此,革命历史小说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革命历史小说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了“十七年文学”画廊中的一道重要风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革命历史小说百花齐放

特别的年代,迫切需要文学为之摇旗呐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也需要一些文学作品,总结自己的辉煌,歌颂自己的英雄,在社会大众中建立一种道德肯定和理想膜拜。因此,截取一片微澜、一朵浪花,加以精细挖掘和描绘,以反映时代风貌的革命历史为题材、歌颂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创作成为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同时,由于作家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的差别,也由于他们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的不同,因此,革命历史小说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史诗性的把握与追求

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大都追求一种史诗的境界,以实现“载道”的理想。同时,批评家们也善用“史诗性”来衡量作家作品所达到的思想艺术高度。当时就有批评家指出:对于这些斗争,在反动统治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的。现在我们需要去补足

文学史上这段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信心和热情。这种创作追求来源于当代小说家那种充当“社会历史家”,再现社会事迹的整体过程,把握“时代精神”的欲望。到了50年代,作家的“时代”意识更加强烈,反映“伟大的时代”,写出“史诗性质”的作品,已成为有抱负的作家的崇高责任。“史诗性”在当代的长篇小说中主要表现为揭示“历史的本质”、结构上宏阔的时空跨度与规模、重大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融合以及英雄形象的创造和英雄主义的基调。如《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红岩》以及《三家巷》、《苦菜花》等都显示了作家的这种创作追求。

在当代,最早被评论家从“史诗”的角度评价的长篇小说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这部小说取材1947年3月到9月的陕北延安故事——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领导军民主动放弃延安,后又收复延安。作者从“战争全局”的把握来关照具体的、局部性的战事和人物的活动,是作品的总体构思。小说以单一的意识形态视角和持续的紧张节奏

来着力塑造周大勇、李诚、王老虎等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并为英雄们布置了苦战、退却、流血、死亡等“检验”战斗意识的逆境,使小说自始至终保持英雄主义的高昂情绪。在虚构的艺术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