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自主学习 (10 分钟 )

( 一) 目标呈现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二) 自学预检

1.约公元前 _______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分封制的内容

(1) 分封对象 : 周武王把 _______分别授予 ____、_____和 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被封诸侯权利 : 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_______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

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 、 _____和 _____继承上的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 ____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 三 ) 问题发现与生成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 (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

探究性问题:

1、如何评价分封制?(提示:从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

2、宗法制起到了说明积极作用?

(五)互助展评

合作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仍存在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

(七)当堂达标

1、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 .卿士、师D.相、卿士

2. 2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 .地域 C .信

仰 D .血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历史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自主学习 (10 分钟 ) ( 一) 目标呈现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二) 自学预检 1.约公元前 _______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分封制的内容 (1) 分封对象 : 周武王把 _______分别授予 ____、_____和 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被封诸侯权利 : 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_______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 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 、 _____和 _____继承上的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 ____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 三 ) 问题发现与生成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 二、教师精导 (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 探究性问题: 1、如何评价分封制?(提示:从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 2、宗法制起到了说明积极作用?

(五)互助展评 合作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仍存在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 (七)当堂达标 1、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 .卿士、师D.相、卿士 2. 2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 .地域 C .信 仰 D .血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新课导入】 党和政府历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村农业好形势。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重要性从古到今都是始终如一的,你想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吗?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目标呈现】 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自主学习】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种植业: 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经济向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 的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_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______________ 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 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 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_____________ ,主要劳动工具是 ______________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八第1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八第1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预习培训】 1.利用20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扎实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完成知识框架构建和问题引导。 2利用剩余20分钟完成预习自测与探究案。并记下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标志,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分析各个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原因,特征和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马克思为人类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人类无产阶级斗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热情。 【预习案】 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 (1)、原因:18世纪60年代,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表现:①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②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概况: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①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 ②证明了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无产阶级才能取得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 (1)、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启发:深切同情劳动人民。 (2)、理论研究:先后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 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革命实践: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为《莱茵报》撰稿,直接参加工人团体活动。 (4)、实现转变: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其转变为。2.恩格斯的转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答案

第1课(1)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习题】 1.C 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老子的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答案为C。 2.C 依材料信息:绝弃圣智、仁义、巧利。这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是小国寡民的思想。3.C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所以应该选择C 项。 4.D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进行改造,并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D 伏尔泰作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是崇尚民主、自由的,而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也就是注意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周礼)的要求和规范即严格的等级名分制度。这是其不可能推崇的。 6.(1)①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②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并且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深,因为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1课(2) 1.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⑴政治: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统治者要“为政以德”。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

《高中历史课堂导学案》编写方案

《高中历史课堂导学案》必修教材 编写方案 一、总体设计 1.学生用书:课堂导学案必修一、二、三模块各编为一本。各模块单元测试册一本、答案册一本。 2.教师用书:必修一、二、三模块各编为一本,详解答案放在每道题目之后。 3.定位于普通高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 二、编写要求 1.栏目设计:课堂导学案:新课时包括【课标解读】【自主学习】【课后反思】【合作探究】【对点演练】五大栏目。 2.练习与单元测试: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课后习题部分,包括单元测试卷,教师用书每道题后均有详解及答案。 3.单元检测 (1)选择题12个,材料题2个。 (2)不能使用课时学案中的原题。 (3)难度适中,便于当堂检测。 三、选题要求 1.精选:习题的编选,应注重一个精字,习题的考查要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习题的编选应注重新情境和新材料的运用,符合新课标全国高考的特点和风格,能应对各类检测考试。 2.新颖:不能有过于陈旧的习题,以高考三年以内真题或模拟题为原则,尽量使用最新题。 3.精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编。题源标注必须实事求是,请在题号后标注:(201×·地区·性质)。请勿出现有争议试题、错题、超纲题、不属于本单元知识点试题、偏题、怪题等不合格试题。确保每道试题的题干及答案的科学性。 (1)确保题干、解析及答案无知识性错误(含题干与答案的不对应等)。

(2)确保无错别字及学科符号、图形(表)和曲线等的错误。试题中的图、表、曲线等要科学、清晰。 (3)确保试题设计无不妥之处,如命题风格,试题呈现形式等应吻合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风格。如题干、答案太冗长,数据或图形设置的不规范等。 (4)确保试题背景材料及答案无背离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或与事实不符。 4.精析:每道习题的答案与解析均应正确无误,解析力求简明扼要,注重引导点拨。 5.精校:本书中的所有习题及使用的材料均不得重复。 四、稿件要求 1.所有稿件一律使用电子文稿。 2.各种名词概念、时间、观点说法的使用均与各自版本的教材一致,语言规范。 3.版面设计要清晰、美观、简洁、实用。各种序号、符号、标点等要按有关规定统一使用。 4.配图要确认题图对应,并标明题号配图要清晰。 5.要检查确认没有重题、超纲题或知识点不对应的题目出现。 6.要确认题目所对应的解析与答案的正确性,严格避免政治性和方向性错误。 7.文责自负,严禁网上大面积抄袭,否则后果由编者自负。编写导学案的学校及编者在后记中注明。 五、人员分工 总负责人杨源明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写人员分工安排 高台一中赵伟吉第一单元(1--3课)及单元测试卷和期中试卷(1--14课)高台一中郑彩荣第一单元(第4课)、第二单元及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试卷 张掖二中陶亚娟第三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民乐一中王红第四单元(10--13课)及单元测试卷 张掖中学李志鹏第四单元(14--17课) 临泽一中姜瑞萍第五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山丹一中毛亮亮第六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肃南一中安冬梅第七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第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 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决定。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 (主体)、和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权利:接受天子授予的、和,并在封地内再分封

②义务: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层层分封, 等级 、分封制有何影响? 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 △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具有很大的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说是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继承制 、宗法制有何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互为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 导学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 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 ”由此出现。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 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 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 (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 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2.(判断)清代军机大臣参与国家大事,等同于丞相。() 3.(判断)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4.(思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试答: 【图解历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 【历史纵横】(教材第17页)由张居正生前死后的巨大反差可知,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其职权大小完全依最高统治者的旨意而定。 【图解历史】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军机处设置后)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制――传贤→ 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进行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主体)、和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权利:接受天子授予的、和,并在封地内再分封②义务: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主要以层层分封, 等级 5、分封制有何影响?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具有很大的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继承制 5、宗法制有何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互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主要以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 2、王权与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3、诸侯有相当大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效果检测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清朝 3、山东省简称齐鲁,山西省简称晋,历史文化渊源应

高一历史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 【重难点】 1、马克思主义诞生。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3、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背景 (1)资本主义弊端暴露:19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社会矛盾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矛盾,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文(英) 共同点 3、工人觉醒 (1)时间: (2)事件: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 (3)意义: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觉醒,但迫切需要的指导。

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策略

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策略 一、三维目标的设置和教学重难点的编写 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首先要明确目标,要明白此堂课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包括三个:任务目标、过程目标和效率目标。任务目标即为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要理解哪个概念,弄清楚哪些事件?过程目标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将要学习的概念,如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同类题型。效率目标即为明确编写课内课外两段时间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情况。在编写的过程中,目标一定要细化并且便于测试。这样编写导学案有利于更好的指导课堂操作,实用高效。其次,在具体的用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编写出易于操作的方法案例。最后,在提升到重点难点的的编写中不但要强化记忆,而且要将重点难点编写在各类具体的题型之上,在设计案例时,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可以分散到各个小环节,每一例必须突出重点,适可增加难点。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本堂课宗旨,掌握本堂课内容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发散思维,同以前学习的知识达到一个更好的衔接。 二、“自主阅读,课前预习”环节的编写 预习环节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所以这个环节的编写要非常具体,预习哪一章哪一页或者到哪个知识点,都要精准到位。预习的时间要掌握在五到八分钟之间。预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下节课要讲到什么内容。预习时候注意自己能掌握的程度。预习不等于学习,所以不要求百分百掌握,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也不必花大量时间去弄的特别清楚,因为这样特别费时费力。对于预习的程度,学生只需明白哪些是可以掌握的,哪些弄不明白可以在课堂听讲的时候仔细听导师讲解。 三、“新课导入,基础检测”环节的编写 历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要接触新方法的时候,常常会导入一些基础课程做铺垫,所以基础检测也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基础检测的内容基本都是以前学习过的章节 并且都是与本节课息息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包括一些预习知识。这种检测一般出题在3到4个小题目。以提问或者填空或者简答的形式出现。其中涉及到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课标要求】 1.熟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以及在历史上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建立者:标志着: 商朝的方式: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 地方封:、 2.西周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分封的对象、、 (3)具体内容:实行者: 授予诸侯义务、 诸侯的义务:、、、、。权利:、、、、 (4)特点: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5)作用: ①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②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6)瓦解: 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________,解决贵族间在________、财产、________的矛盾。(2)实质:宗法制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 ①核心内容: ②大宗与小宗: ③周天子的地位。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合作探究】(重难突破)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情况汇报

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写情况汇报 一、编写方案 (一)总体设计 1.学生用书:课堂导学案必修一、二、三模块各编为一本。各模块单元测试册一本、答案册一本。 2.教师用书:必修一、二、三模块各编为一本,详解答案放在每道题目之后。 3.定位于普通高中历史新授课课堂教学。 (二)编写要求 1.栏目设计:课堂导学案:新课时包括【课标解读】【自主学习】【课后反思】【合作探究】【对点演练】五大栏目。 2.练习与单元测试: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课后习题部分,包括单元测试卷,教师用书每道题后均有详解及答案。 3.单元检测 (1)选择题12个,材料题2个。 (2)不能使用课时学案中的原题。 (3)难度适中,便于当堂检测。 (三)选题要求 1.精选:习题的编选,应注重一个精字,习题的考查要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习题的编选应注重新情境和新材料的运用,符合新课标全国高考的特点和风格,能应对各类检测考试。 2.新颖:不能有过于陈旧的习题,以高考三年以内真题或模拟题为原则,尽量使用最新题。 3.精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编。题源标注必须实事求是,请在题号后标注:(201×·地区·性质)。请勿出现有争议试题、错题、超纲题、不属于本单元知识点试题、偏题、怪题等不合格试题。确保每道试题的题干及答案的科学性。 (1)确保题干、解析及答案无知识性错误(含题干与答案的不对应等)。

(2)确保无错别字及学科符号、图形(表)和曲线等的错误。试题中的图、表、曲线等要科学、清晰。 (3)确保试题设计无不妥之处,如命题风格,试题呈现形式等应吻合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风格。如题干、答案太冗长,数据或图形设置的不规范等。 (4)确保试题背景材料及答案无背离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或与事实不符。 4.精析:每道习题的答案与解析均应正确无误,解析力求简明扼要,注重引导点拨。 5.精校:本书中的所有习题及使用的材料均不得重复。 (四)稿件要求 1.所有稿件一律使用电子文稿。 2.各种名词概念、时间、观点说法的使用均与各自版本的教材一致,语言规范。 3.版面设计要清晰、美观、简洁、实用。各种序号、符号、标点等要按有关规定统一使用。 4.配图要确认题图对应,并标明题号配图要清晰。 5.要检查确认没有重题、超纲题或知识点不对应的题目出现。 6.要确认题目所对应的解析与答案的正确性,严格避免政治性和方向性错误。 7.文责自负,严禁网上大面积抄袭,否则后果由编者自负。编写导学案的学校及编者在后记中注明。 (五)人员分工 总负责人杨源明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写负责人赵伟吉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写人员分工安排 高台一中赵伟吉第一单元(1--3课)及单元测试卷和期中试卷(1--14课)高台一中郑彩荣第一单元(第4课)、第二单元及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试卷 张掖二中陶亚娟第三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民乐一中王红第四单元(10--13课)及单元测试卷 张掖中学李志鹏第四单元(14--17课) 临泽一中姜瑞萍第五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山丹一中毛亮亮第六单元及单元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专题七第2节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

高中历史《专题七第2节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预习培训】 1.利用20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扎实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完成知识框架构建和问题引导. 2利用剩余20分钟完成预习自测与探究案。并记下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课标要求】 1.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1787年宪法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结构(即“制 衡”原则的具体体现)。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美国1787年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作用和美国总统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787年宪法是一部进步性和革命性的文献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为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预习案】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 1、邦联体制的确立; (1)确立标志:1781年____________生效 (2)特点:由13个州结成的松散联盟,___________只是各州的协调机关。 2、联邦体制的危机:(整理课本,勾画) (1)经济问题:(内、外)(2)债务问题: (3)安全问题:(内、外)(4)迫切问题:强化___________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颁布:1787年颁布的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2、内容: (1)确立___________体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 (2)按照___________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权属于___________,对宪法负责,对立法 有___________权;最高立法机构是___________;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 ___________任命,参议院批准。 3、评价: (1)积极: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突出体现了“___________”原则,避免了___________ 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缓和了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之间、 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消极:有强烈的___________烙印。 三、从“邦联”到“联邦” 1、联邦政府的形成:略 2、联邦政府的措施:略 3:联邦政府形成的影响: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有可能维持足够___________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可以发挥地方的___________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四、两党制的雏形

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导学案

第一组:请联系初中所学,结合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课(P118—119)、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P30)、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课(P87)和第三课(P93、P95—96),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情况?(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军事、外交、民众观念等方面) 第二组:结合P24页表格,思考、分析列强在近代前期(1840——1900年)发动的侵华战争,哪几次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这五次侵华战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阶段?你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组: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南京条约》的四大条款中,你觉得哪一条对中国危害最大?哪一条以现代观念来看其实是体现历史进步性的?清政府在当时最坚持不肯让步的却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这一条,后坚持写为“赏借香港岛”,而且对于开放通商口岸这一条也是清政府最不愿意答应的,这是为什么?是否因为清政府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意识?清政府具有近代的外交意识吗? 第四组:《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又在中国取得了许多新的特权。请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中有一条什么规定,促使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慢慢走向了勾结?允许列强在中国“居住和租地”导致在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什么新事物?这种事物最早在哪里出现?为什么会大量出现在这里?

第五组:联系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P31页)、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P102—103)分析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日本的哪一侵略要求体现了这个时代大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项内容对中国危害最大?为什么?课本的哪一内容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六组: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哪些新的内容?他的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七组: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与破坏?请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概括之。 第八组:陈旭麓先生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请按照马克思“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的影响。(提示:结合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P31、必修三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研究心得

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研究心得 一、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基本理念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在心理表征过程。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主动地建构新知识或信息的意义。他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但教师的指导成分要逐渐减少,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走向自主学习便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选择。以教导学,是教学的铁律之一。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教师的“教”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在于自主、独立的学习。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是由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网络化的知识图表、多维度的问题组、多视角的情景材料、多元化的信息源等内容整合而成的导学助学系统。它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实质上是教师有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构建原则 1.探究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学案导学平台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2.置疑性原则“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对重要历史问题“自我设疑”,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3.主体性原则在学案导学平台的设计中,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不仅要在学习活动的时间上得以体现,还要在以学生思维活动、认知过程为主体的这一更深层次上加以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大脑(思维)的解放,眼睛、耳朵的解放, 手的解放,嘴的解放,空间的解放。 4.开放性原则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其次,是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本学科教材,要实现本学科教材内容的扩展、跨学科综合和超时空联系。第三,是学习时间的开放。学习时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应延伸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落实 (一)百家争鸣 1.出现时期: 2.出现背景: 3.主要学派: 4.争论(三方面)问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活时代: 2.孔子思想产生背景: 3.孔子的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2)自然观: (3)教育思想: 4.孔子的重大贡献: (1)思想上: (2)教育上: (3)典籍上: 5.孔子思想载体: 6.孟子及其主张 (1)生活时代: (2)道德规范: (3)政治思想: (4)民本思想: 7.荀子及其思想 (1)生活时代: (2)自然观: (3)道德观:

(三)老庄之学 1.所属学派: 2.思想特点: 3.思想影响: 4.老子 (1)生活时代: (2)思想核心: (3)辩证法思想: (4)思想局限: (5)思想载体: 5.庄子 (1)生活时代: (2)思想核心: (3)思想载体: (四)法家思想 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 2.法家思想核心: 3.法家思想的影响: 4.法家思想实践者(改革者) (1)李悝变法(诸侯国?内容?) (2)商鞅变法(诸侯国?内容?影响?)5.法家思想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思想主张?) (五)墨家的主张 1.创始人: 2.优良作风: 3.思想主张: 4.墨子的两大重要贡献 (1)认识论: (2)逻辑学: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的是什么学派? 3.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什么学派? 4.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向上,进取自信风貌的是哪些学派? 5.反映小生产者(平民)愿望的是什么学派? 6.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何地位吗?为什么? 7.你认为在战国时期最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应该是什么学派?为什么? 8.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9.你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与该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