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控制图的原理

控制图的原理

控制图的原理
控制图的原理

控制图的原理

一、定义:

控制图: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以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也称休哈特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形成

μ:平均值,表分布中心σ:标准差,表分散程度

三、控制图的基本结构

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

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上控制线UCL 、中心线CL 、下控制线LCL ;

3、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四、控制图原理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点出界就判异”

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上不发生,若发生即判异常。控制图就是统计假设检验的图上作业法。 第二种解释:“抓异因,弃偶因”

控制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就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

五、常规控制图分类

UCL CL LCL

样本统计量数值x

12

六、按用途分类

1、分析用控制图——用于质量和过程分析,研究工序或设备状态;或者确定某一“未知的”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2、控制用控制图——用于实际的生产质量控制,可及时的发现生产异常情况;或者确定某一“已知的”工序是

否处于控制状态。

七、控制图的应用

八、X-R控制图的绘制 1、确定控制对象(统计量)

一般应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能以数字表示的、容易测定并对过程易采取措施的、大家理解并同意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控制。 2、选择控制图

控制图 缺陷数控制图

控制图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泊松分布

计点型

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二项分布 计件型 计数型 控制图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控制图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控制图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控制图 均值-极差控制图 正态分布

计量型

简记

控制图 分布 数据类型 R X -S X -R X -~S R X -p np u c

对于计量数据而言, X-R 控制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X 控制图用于观察均值变化,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散或变异情况变化,二者合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3、取预备数据

1)取≥25个子组(i);

2)国际推荐子组大小4~6个样本量(n); 3)合理子组原则。(短间隔内取、过程不稳时多 4、计算控制限

注:n<7时D3为负,但因R不可能为负,故计算时将下控制限表示为:LCL=-。图中略过不画该控制线。

5、绘制分析用控制图,并判定

1)先绘R图,并判稳——稳,绘X图;不稳,除去可查明原因后重新计算X、R; ①在坐标图上画出三条控制线,中心线一般以细实线表示,控制上下线以虚线表示;

② 将预备数据点绘在控制图中;

③ 根据控制图的判断规则判断工序状态是否稳定。 2)再绘X图,并判稳——步骤同上。

6、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由分析用控制图得知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还须与规格要求进行比较。若工序既满足稳定要求,又满足规格要求,则称工序进入正常状态。此时,可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若不能满足规格要求,必须对工序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图。

①满足稳定要求——控制状态(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 ②满足规格要求——技术稳态(过程能力指数满足给定的Cp 值要求)。 7、作控制用控制图

过程调整到稳态后,延长分析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进入日常管理。

R R 、R n

X X X X m i n m a x i i n

i 2i 1-=+??++=、R X 1、计算每个子组的i i

若出现新的异常,需查因对策,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九、控制图的判稳原则

1、连续25点在控制线内;

2、连续35点最多有一点出界;

3、连续100点最多有两点出界。

满足上面任意一点都可以判定为稳态。

十、控制图的判异原则

1、点出界就判异;

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其异常的排列和分布主要归纳如下:

a. 中心线某一侧的质控点数明显比另一侧多,这时应考虑均值可能发生偏移;

b. 有多个点接近上、下控制限,提示标准差变大;

c. 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多个控制点(链现象)、或连续上升(或下降)倾向,说明

有系统因素干扰;

e. 质控点按一定时间间隔呈周期性起伏变化,一般是由于工艺、环境等因素失控

造成的结果。

f. 点子波动集中在中心线附近,有可能是控制图设计中的错误导致控制界限范围

过宽而导致的。

通常使用以下八个判异准则。(将控制图等分为6个区,每个区宽1σ。6个区分别标号A、B、C、C、B、A,两个A区、B区及C区都关于中心线对称。)

十一、应用控制图的注意点

1、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

2、选择能代表过程的主要质量指标作为控制对象;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

3、及时打“点”,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4、如果控制图点子出界或界内点子排列非随机,则应认为生产过程失控。但在判断过程失控前,应首先检查样品的取法是否随机、数据的读取是否正确、计算有无错误、描点有无差错,然后再来调查生产过程方面的原因;

5、仅打“点”而不做分析判断,失去控制图的报警作用。对于判异后的处理,应执行“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的20字原则,立即追查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发;

6、控制图是根据稳定状态下的条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1E)来制定的。上述条件一旦发生变化,控制图也必须重新加以制定,及时调整控制线。另外,控制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重新抽取数据,进行计算,加以检验。

7、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

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十三、重要性

1. 控制图是贯彻预防原则的SPC的重要工具;可用以直接控制与诊断过程;

2.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企业广泛应用;

3. 控制图的数量与产品种类和工艺复杂性有关;

4. 反映管理现代化的程度。

十四、控制图原理

1. 正态分布

2. 3σ原理:

正态分布中,不论μ与σ取值如何,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落在该范围外的概率为0.27%(千分之三)是个小概率事件,而“在一次观测中,小概率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就认为过程出现问题。”故“假定工序(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一旦显示出偏离这一状态,极大可能性就是工序(过程)失控,需要及

时调整。”据此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

(1) SPC的基准——统计控制状态,或称稳态。

(2) 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

(3) 统计控制状态的好处——质量稳定、生产经济、过程变异小;

(4) 全过程预防——全稳生产线。

十六、两类错误

1. 虚发警报

过程实际上没有失控而虚报失控,这类错误发生的概率记为α。

2. 漏发警报

过程已经异常,但仍会有部分产品落在控制线内,这类错误发生的概率记为β。

3. 如何减少两类错误

上下控制线最优间距——6σ(3σ方式)。

十七、3σ原则

UCL=μ+3σ

CL=μ

LCL=μ-3σ

其中:μ为正态总体的均值,σ为正态总体的标准差

十八、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图在啤酒分析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图

Wn=0.4; t=0:0.1:80; num=[Wn^2]; zeta1=0;dem1=[1 2*zeta1*Wn Wn^2]; zeta2=0.5;dem2=[1 2*zeta2*Wn Wn^2]; zeta3=1.0;dem3=[1 2*zeta3*Wn Wn^2]; zeta4=1.5;dem4=[1 2*zeta4*Wn Wn^2]; zeta5=2.0;dem5=[1 2*zeta5*Wn Wn^2]; [y1,x,t]=impulse(num,[dem1,0],t); [y2,x,t]=impulse(num,[dem2,0],t); [y3,x,t]=impulse(num,[dem3,0],t); [y4,x,t]=impulse(num,[dem4,0],t); [y5,x,t]=impulse(num,[dem5,0],t); plot(t,y1,t,y2,t,y3,t,y4,t,y5) grid on;

t=0:0.1:80; num=[Wn^2]; zeta1=0;dem1=[1 2*zeta1*Wn Wn^2]; zeta2=0.5;dem2=[1 2*zeta2*Wn Wn^2]; zeta3=1.0;dem3=[1 2*zeta3*Wn Wn^2]; zeta4=1.5;dem4=[1 2*zeta4*Wn Wn^2]; zeta5=2.0;dem5=[1 2*zeta5*Wn Wn^2]; [y1,x,t]=step(num,dem1,t); [y2,x,t]=step(num,dem2,t); [y3,x,t]=step(num,dem3,t); [y4,x,t]=step(num,dem4,t); [y5,x,t]=step(num,dem5,t); plot(t,y1,t,y2,t,y3,t,y4,t,y5) grid on; Wn=0.4; t=0:0.1:80; num=[Wn^2]; zeta1=0;dem1=[1 2*zeta1*Wn Wn^2]; zeta2=0.5;dem2=[1 2*zeta2*Wn Wn^2];

(完整版)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质量特性数据具有波动性,在没有进行观察或测量时,一般是未知的,但其又具有规律性,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所以它是随机变量。 一、正态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受大量独立的偶然因素影响,而每一种因素的作用又均匀而微小,即没有一项因素起特别突出的影响,则随机变量将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常见的一种分布。它是由高斯从误差研究中得出的一种分布,所以也称高斯分布。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例子很多。一般来说,在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产品的许多量度,如零件的尺寸、材料的抗拉强度、疲劳强度、邮件的内部处理时长、随机测量误差等等都是如此。 定义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则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记为。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如图5—1所示。

图5-l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 从图中我们叫以看出正态分布有如下性质: (1)曲线是对称的,对称轴是x=μ; (2)曲线是单峰函数,当x=μ时取得最大值; (3)当曲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 (4)在处,为正态分布曲线的拐点; (5)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为1。 另外,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值为: 平均值 标准偏差 数字特征值的意义:平均值μ规定了图形所在的位置。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在x=μ处,曲线左右对称且为其峰值点。 标准偏差,规定了图形的形状。图5-2给出了3个不同的值时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当小时,各数据较多地集中于μ值附近,曲线就较“高”和“瘦”;当大时,数据向μ值附近集中的程度就差,曲线的形状就比较“矮”和“胖”。这说明正态分布的形状由的大小来决

定。在质量管理中,反映了质量的好坏,越小,质量的一致性越好。 图5-2大小不同时的正态分布 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下,介于坐标 ,,,间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8.26%,95.45%,99.73%和99.99%。它们相应的几何意义如图5-3听示。 图5-3各种概率分布的几何意义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原理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 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

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0,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 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 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 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 理论的发展。二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 智能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或飞行轨迹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相关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反馈模型: 开方: 公式:X(n+1)=Xn+(A/Xn^2-Xn)1/3设A=5,开3次方 5介于1^3至2^3之间(1的3次方=1,2的3次方=8) X_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2.0都可以。例如我们取2.0。按照公式: 第一步:X1={2.0+[5/2.0^2-2.0]1/3=1.7.}。即5/2×2=1.25,1.25-2=-0.75,0.75×1/3=0.25,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 2-0.25=1.75,取2位数字,即1.7。

铣床电路控制原理图

铣床控制电路:

一、铣床的结构原理: 1、铣床的工作台及夹具

2、铣床的外形 3、铣床结构: ①、主轴;②、悬梁;③、刀杆支架;④、工件工作台;⑤、(工件工作台)左右进给操作手柄; ⑥、(工件工作台)前后进给操作手柄;⑦、(工件工作台)上下操作手柄;⑧、进给变速手柄及变速盘; ⑨、升降工作台;⑩、主轴变速盘及变速手柄;⑾、主轴电动机及进给电动机等等。

4、铣床的运动形式: ①、主轴运动:主轴带动铣刀作旋转运动,由M1拖动(为减小负载波动对加工质量影响,主轴上装有飞轮); ②、进给运动:指工作台带动工件作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直线运动(由三根进给丝杆实现),及圆形工作台的旋转运动,由M2拖动; ③、辅助运动:指工作台带动工件作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快速运动,由M2与电磁离合器YC3(YC3又叫快速电磁离合器)联合拖动。 5、铣床对各运动形式的要求: ①、主轴旋转平稳,以保证加工质量(采用飞轮); ②、铣削加工时,工件同一时刻只能作某一个方向的进给运动; ③、用圆形工作台加工时,不能移动,只能旋转; ④、主轴变速、进给变速用机械变速实现,为保证变速易于齿合,应有变速冲动控制; ⑤、据工艺要求,先主轴旋转后再进给运动; ⑥、为操作方便,应有两地控制。(机械离合器) 6、机床进给运动示意图:圆形工作台旋转传动链 横向移动传动链 (电磁离合器) YC2(正常进给) 垂直移动传动链 M2——— YC3(快速进给)纵向移动传动链 7、铣床的加工功能: ①、加工平面; ②、加工斜面; ③、加工沟槽; ④、(装上分度盘)可以铣切齿轮和螺旋面; ⑤、(装上园工作台)可以铣切凸轮和弧形槽。 二、铣床电路控制原理: 1、电路图(见上)

检测质量控制图.doc

检测质量控制图 1 质量控制样的测量及参数计算 l.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和要求 l.1.1 质量控制样的选用原则 (1)质量控制样的组成应尽量与所要分析的待测样品相似。 (2)质量控制样中待测参数应尽量与待测样品相近。 (3)如待测样品中待测参数值波动不大,则可采用一个位于其间的中等参数值的质量控制样,否则,应根据参数幅度采用两种以上参数水平的质量控制样。 l.1.2 对质量控制样的要求 (1)测量方法与待测样品相同。 (2)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测量。 (3)每次至少平行测量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所规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的两倍,否则应重做。 (4)为建立质量控制图,至少需要积累质量控制样重复实验的20个数据,此项重复测量应在短期内陆续进行,例如每天测量平行质量控制样一次,而不应将20个重复实验的测量同时进行,一次完成。 (5)如果各次测量的时间隔较长,在此期间可能由于气温波动较大而影响测定结果,必要时可对质量控制样的测定值进行温度校正。

1.2测量数值的积累及参数的计算 l.2.1 测量数值的积累 当质量控制样的测量数据积累至20个以上时,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总均值X、标准偏差s(此值不得大于标准测量方法中规定的相应参数水平的标准偏差值)、平均极差(或差距)R 等。 式中,X i和X为平行测量控制样的测量值和平均值。 l.2.2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的计算 各种类型的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列入表1。表中给出的是3σ控制限的计算公式,有时用2σ控制限,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二者的换算。 表1 质量控制图的参数计算公式 控制图类型中心线3σ控制限 平均值±A 1 或±A 2 标准偏差B 2(下)和 B 4(上) 极差D 3(下)和 D 4(上)

电气控制线路图

1.单按钮控制电动机起停线路 常规电动机起动、停止需用两个按钮,在多点控制中,则需按钮引线较多。利用一个按钮多点远程控制电动机的起停,则可简化控制线路又节省导线。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起动时.按下按钮AN,继电器1J线圈得电吸合,1J常开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C线圈通电,C吸合并自锁.电动机起动。C的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常闭辅助肋头断开.这时,继电器2J的线圈因1J的常闭触点已断开而不能通电,所以2J不能吸合。松开按钮AN,因C已自锁,所以交流接触器C仍吸合,电动机继续运转。但这时1J因AN放松而断电释放,其常闭触点复位,为接通2J作好准备。在第二次按下按钮AN,这时继电器1J线圈通路被C常闭触头切断,所以U不会吸合,而2J线圈通电吸合。2J吸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C 线圈电源,C断电释放,电动机停转。 2.接触器控制电机线路 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控制线路,如图所示,当起动电动机时合上电源开关HK,按下起动按钮酗,接触器C线圈获电,C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M运转;松开QA,由于接触器C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控制电路仍保持接通,电动机M继续运转。停止时,按TA接触器C 线圈断电.C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转,同时自保持辅助触点分断。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欠压与失压(零压)保护作用。 有很多生产机械因负载过大、操作频繁等原因,使电动机定子绕组中长时间流过较大的电流,有时熔断器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及时熔断,以致引起定子绕组过热,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烧坏电动机。因此,对电动机还必须实行过载保护。本线路具有热继电保护功能,当电动机过载时.主回路热继电器RJ所通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使RJ内部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再看辅助电路,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电气控制原理图一般是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其中的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流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 、“顺 除了合理地选择拖动、控制方案外,在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在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过程中,电气联锁与电气保护环节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遗漏。 总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逐步分析了每一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还必须用“集零为整”的方法检查整个控制线路,看是否有遗漏。

特别要从整体角度去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正确理解原理图中每一个电气元器件的作用。 1、看主电路的步骤 第一步:看清主电路中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指消耗电能的用电器具或电气设备,看图首先要看清楚有几个用电器,它们的类别、用途、接线方式及一些不同要求等。 2 则可先排除照明、显示等与控制关系不密切的电路,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分析。 第一步:看电源。首先看清电源的种类。是交流还是直流。其次。要看清辅助电路的电源是从什么地方接来的,及其电压等级。电源一般是从主电路的两条相线上接来,其电压为380V.也有从主电路的一条相线和一零线上接来,电压为单相220V;此外,也可以从专用隔离电源变压器接来,电压有140、127、36、6.3V等。辅助电

路为直流时,直流电源可从整流器、发电机组或放大器上接来,其电压一般为24、12、6、4.5、3V等。辅助电路中的一切电器元件的线圈额定电压必须与辅助电路电源电压一致。否则,电压低时电路元件不动作;电压高时,则会把电器元件线圈烧坏。 第二步:了解控制电路中所采用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的用途。如采用了一些特殊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互相控制的关系有时表现在一条回路中,有时表现在几条回路中。 第五步:研究其他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如整流设备、照明灯等。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电路图的查线看图法的要点为: (1)分析主电路。从主电路人手,根据每台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

电气控制电路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A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B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 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q 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负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 q 图号是指当某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按功能多册装订时,每册的编号,一般用数字表示。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三相异步电机启动常见方法 1、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说明:(技师一) 1、题图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容量为1.5KW,要求电路能定时自动循环正反转控 制;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钟,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钟。 2、按原理图在配电板上配线,要求线路明快、工艺合理、接点牢靠。 3、简述电路工作原理。 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不得小于15秒,时间调整应从长向短调。 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电路工作原理:合上电源开关QF,按保持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吸合,KA的自保触点与按钮SB2、KT1、KT2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接通了起动控制电路。按起动按钮SB3,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其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计时开始)。同时KM1动合触点接通了时间继电器KT2,其串联在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的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2闭合,由于KM1的互锁触点此时已断开,接触器KM2线圈不能通电。当正转维持时间结束后,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断开,KM1释放,电动机正转停止。KM1的动断触点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反转.同时KM1动合触点断开了时间继电器KT2线圈回路(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计时开始)。这时KM2动合触点又接通了KT1线圈,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为下次电动机正转作准备。因此时串联在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中的KM2互锁触点断开,接触器KM1线圈暂时不得电。与按钮SB2

串联的KT1、KT2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是保证在电动机自动循环结束后,才能再次起动控制电路。热继电器FR常闭触点,是在电动机过负载或缺相过热时将控制电路自动断开,保护了电动机。 2、顺序控制电路(范例) 顺序控制电路(范例)工作原理:图A:KM2线圈电路由KM1线圈电路起动、停止控制环节之后接出。按下起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吸合并自锁,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图B:控制电路由KM1线圈电路和KM2线圈电路单独构成。KM1的动合触点作为一控制条件,串接在KM2线圈电路中,只有KM1线圈得电吸合,其辅组助动合触点闭合,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图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 单元电路原理简析 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属“数智星”变频系列。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 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 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 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上图、下图。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其发光强度控制内部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室内风机(FAN)的工作状态和运转速度。同时室内风机(FAN)的转速还受反馈电路控制,当风机转速信号通过R23、C20反馈到IC3(53)脚后,其内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则按照风机运转状况来确定风机转速。从而准确控制风机(FAN)的转速。 4.换气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下图,为了让用户室内保持新鲜的空气,该空调设计了换气功能。由IC3(2)脚输出换气风机控制信号,当输出高电平时,经R10送到Q1的b极,Q1导通,驱动换气风机(M2)运转。从而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5.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见中图、下图,该电路一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二是为双向可控硅提供同步触发信号。南电源变压器T1次级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7和D8整流,输出频率约为100Hz脉动电压,经R43~R45 分压后的正弦交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3的b极,当b极电压大于0.7V时,Q3导通,C31通过Q3进行放电,主控芯片IC3(UPD780021)(51)脚便得到一个低电平;当b极电压小于0.7V时,Q3截止,+5V 电压通过R7对C31进行充电,于是IC3(51)脚便得到周期为10ms的(高电平)过零触发信号。 6.室内机晶振电路 电路见下图,由主控芯片IC3(48)、(49)脚内部电路与晶体XT1组成晶振电路,产生4.19MHz 主振荡频率信号。

2013-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 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给定偵 反馈星 典型团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4.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e ss来表征的 第二章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 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 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习题解答

第1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及解答 1-1 什么是自动控制?它对于人类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中某一物理量或数个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要求规律变化。 1-2 自动控制系统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哪些功能? 答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环节等部分组成。 1-3 试叙述人在伸手时的运动与控制过程? 答 人在伸手时由大脑发出控制命令。 1-4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答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无被控量反馈的控制系统。闭环 控制系统是指有被控量反馈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的优 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控制精度难于保证。闭环控制系统的 突出优点,利用偏差来纠正偏差,使系统达到较高的控制精 度。但与开环控制系统比较,闭环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构 造比较困难。 1-5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中的开环控制及闭环控制系统,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 开环控制有:电磁灶,微波炉,打印机等。闭环控制有:电冰箱,抽水马桶,电饭堡等。 1-6 家用电器中,洗衣机是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一般的电冰箱是何种控制? 答 洗衣机是开环控制。一般的电冰箱是闭环控制。 1-7 题1-7图表示一个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试说明其作用原理。 答 当打开阀门水位下降时浮子也随同下降,浮子下降带动三角形下降,进水口随之开大,使进水加大,水位开始上升,以保证水位稳定不变。 1-8 题1-8图是恒温箱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要求: (1) 画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2) 当恒温箱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试述系统的调节过程; (3) 指出系统属于哪一类型 ? 题1-7图 题1-8图

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对经常性的分析项目常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由W.A.Shewart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方法都存在着变异,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组分析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但当某一个结果超出了随机误差的允许范围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个结果是异常的、不足信的。质量控制图可以起到这种监测的仲裁作用。因此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室工作中每一项分析工作都由许多操作步骤组成,测定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对这些步骤、因素都建立质量控制图,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分析工作的质量只能根据最终测量结果来进行判断。 对经常性的分析项目,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编制控制图的基本假设是:测定结果在受控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按正态分布。若以一个控制样品,用一种方法,由一个分析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分析,累积一定数据。如这些数据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即处于控制状态),以其结果一一分析次序编制控制图。在以后的经常分析过程中,取每份(或多次)平行的控制样品随机地编入环境样品中一起分析,根据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推断环境样品的分析质量。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组成见图9—9。 预期值——即图中的中心线; 目标值——图中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 实测值的可接受范围——图中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 辅助线——上、下各一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限之间各一半处。 1.均数控制图( 图) 控制样品的浓度和组成,使其尽量与环境样品相似,用同一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例如每天分析一次平行样)重复测定,至少累积20个数据(不可将20个重复实验同时进行,或一天分析二次或二次以上),按下列公式计算总均值( )、标准偏差(s)(此值不得大于标准分析方 法中规定的相应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值)、平均极差( )等。 以测定顺序为横坐标,相应的测定值为纵坐标作图。同时作有关控制线。 中心线——以总均数估计 ; 上、下控制限——按值绘制; 上、下警告限——按值绘制; 上、下辅助线——按值绘制。 在绘制控制图时,落在范围内的点数应约占总点数的68%。若少于50%,则分布不合适,此图不可靠。若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例,表示数据失控,此图不适用。 控制图绘制后,应标明绘制控制图的有关内容和条件,如测定项目、分析方法、溶液浓度、温度、操作人员和绘制日期等。 均数控制图的使用方法:根据日常工作中该项目的分析频率和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每间隔适当时间,取两份平行的控制样品,随环境样品同时测定,对操作技术较低的人员和测定频率低的项目,每次都应同时测定控制样品,将控制样品的测定结果( )依次点在控制图上,根据下列规定检验分析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免费) 1-1*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49()1 1.80.8t t h t e e --=-+ 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 系统的阶跃响应为:49()1 1.80.8t t h t e e --=-+ 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1 1.80.8()49 C s s s s =-+++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1.80.836 ()()()49(4)(9)C s G s s R s s s s s s = =-+=++++ 系统的频率特性为:36 ()(4)(9) G jw jw jw = ++ 1-2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2 (1) ()();,,0(1) K s G s H s K T s Ts ττ+= >+ 试分析并绘制T τ>和T τ>情况下的开环幅相曲线。 解: 2 (1) ()()(1) K wj G jw H jw w Twj τ+=- + 当T τ>时: 00 (0)(0)180()()0180 G j H j G j H j =∞∠-∞∞=∠- 极坐标图为: Re 当T τ>时,极坐标图为

1-3*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j ω2121(1) ();,,0(1) K T s G s K T T s T s -+= >+ 当取1ω=时,()180o G j ω∠=-,()0.5G j ω=。当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试写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表达式()G j ω。 解:2 21212 22 11(1)()(1)()(1)(1) K T wj T T wK TT w Kj G jw jw T wj w T w -+++-==-++ 当w=1时,()180o G jw ∠=-,()0.5G jw = 1210TT -= 2 10.5(1)T =+ 又因为输入单位速度信号时的系统稳态误差为0.1.且该系统为I 型系统,所以: 10.1K =,K=10,由上式可得:121 20,,1020 T T K ===。 10(1)20()(201) s G s s s - +=+ 则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10(1)20()(201) w j G jw wj wj - +=+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习题解答

第1章 习 题 1-1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控制系统,其中洗衣机的控制是属于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卫生间抽水马桶水箱蓄水量的控制是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 解:洗衣机的洗衣过程属于开环控制,抽水马桶的蓄水控制属于闭环控制。 1-2 用方块图表示驾驶员沿给定路线行驶时观察道路正确驾驶的反馈过程。 解:驾驶过程方块图如图 所示。 图 驾驶过程方块图 1-3自动热水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T1.1所示。水箱中的水位有冷水入口调节阀保证,温度由加热器维持。试分析水位和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以热水出口流量的变化为扰动,画出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图T1.1 习题1-3图 解:水位控制:输入量为预定的希望水位,设为H r, 被控量为水箱实际水位,设为H。当H=H r时,浮子保持一定位置,冷水调节阀保持一定开度,进水量=出水量,水位保持在希望水位上。当出水量增加时,实际水位下降,浮子下沉,冷水入口调节阀开大,进水量增加,水位上升直到H=H r。同理,当出水量减少时,实际水位上升,浮子上升,冷水入口调节阀关小,进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直到H=H r。 温度控制:在热水电加热器系统中,输入量为预定的希望温度(给定值),设为T r,被控量(输出量)为水箱实际水温,设为,控制对象为水箱。扰动信号主要是由于放出热水并注入冷水而产生的降温作用。当T=T r时,温控开关断开,电加热器不工作,此时水箱中水温保持在希望水温上。当使用热水时,由于扰动作用使实际水温下降,测温元件感受T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 理图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电宅控制电路基础(电寬原理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釆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设计及原理图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 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通,继电器J不动作,电源通过R4和VD1给电容C2迅速充电至接近电源电压(Vcc-VD1压降)。同时,电源经R1给电容C1充电。数秒后,C1上电压充到V1的触发电压,C1立即通过V1放电,在R3上形成一个正脉冲,该脉冲一路加到V2基极,使V2迅速饱和导通,V2集电极也即电容C2正极近于接地。由于此时C2上充有上正下负的正极性电压,所以C2负极也即J 线圈一端呈负电位。R3上的正脉冲另一路经VD2、C3去触发可控硅导通,SCR阴极也即J 线圈另一端接近电源电压。这时,J线圈实际上承受约两倍的电源电压,所以J1-1闭合,松开AN1后,J1-1自保。J1-2将V1、V2供电切断,继电器在接近电源电压下工作。图中,AN2为停止按钮,按下AN2,J失电释放,J1-1断开,整个控制电路失电。 制作本电路时,一般可取继电器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任何型号的单向可控硅(或双向可控硅)皆可满足本电路需要。V2、C1、C3的耐压视电源电压的高低选取。C2耐压最好不低于电源电压的两倍。 继电器的三种附加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2.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3.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科研开发、军事领域、特别是空间技术和核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各种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在人类不能直接参与工作的场合,就更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了。自动控制技术还为人类探索大自然、利用大自然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 1.1945年之前,属于控制理论的萌芽期。1945年,美国人伯德(Bode)的“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至此进入经典控制理论时期,此时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 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用于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控制系统的一般理论”(卡尔曼Kalman)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多参数系统,高精度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提出了最优控制等问题。

3.七十年代以后,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自动控制理论继续发展,进入了大系统和智能控制时期。例如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信息论、仿生学等为基础的自动控制取得的很大进展。 三、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历史发展 1.自动计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水漏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沙漏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而设计的。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最早记载见于元代。 2.记里鼓车: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记里鼓车这是一种会自动记载行程的车辆,是中国的科学家、发明家研制出的自动机械物体,被机器人专家称为是一种中国。记里鼓车的记程功能是由完成的。车中有一套减速齿轮系,始终与车轮同时转动,其最末一只在车行一里时正好回转一周,车子上层的木人受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 3.指南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机械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依靠车内的机械传动系统来传递转向时两车轮的差动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4.伺服机构(servomechanism)系指经由闭和回路控制方式达到一个机械系统位置、速度、或加速度控制的系统,其中被控量为机械位置或机械位置对时间的。一个伺服系统的构成通常包含受控体(plant)、致动器(actuator)、(sensor)、(controller)等几个部分。 1.1.1 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