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基层高血压管理基本要求

组建高血压管理团队

依托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高血压管理团队,在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签约服务的方式,按照本指南要求,为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团队中的家庭医生为经国家统一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

配置基本设备

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允许使用传统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血压计应定期校准。不推荐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其他应配备设备:身高体重计、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定期校准。还需准备测量腰围的软尺。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配备动态血压监测仪、心脏超声设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设备、胸部X 线检查设备及眼底检查设备等。

保障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下述五大类降压药,即:

A:ACEI和ARB。ACEI与ARB降压作用机制相似,应至少具备一种;

B:β受体阻滞剂;

C:CCB,即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常用于降压;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常用于降压。

基层高血压管理流程

诊疗关键点

1. 血压测量“三要点”: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2. 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为界,非同日三次超标确诊

3.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

4. 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 基层高血压转诊四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

高血压诊断

一、血压测量

(一)测量方式

1. 诊室血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以诊室血压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2. 家庭自测血压:

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家庭自测血压方法详见《手册》);

3. 动态血压监测: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

(二)测量仪器

1. 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符合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定期校准。

2. 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规袖带长22~26cm,宽12cm,上臂臂围大者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三)测量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安静放松,位置规范,读数精准。

安静放松:

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

上臂袖带中心与心脏(乳头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水银柱血压计也应置于心脏水平);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松紧合适,可插入1~2 指为宜。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勿绑缚于袖带内。

读数精准:

电子血压计直接读取记录所显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水银柱血压计,放气过程中听到的第1音和消失音(若不消失,则取明显减弱的变调音)分别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眼睛平视水银柱液面,读取水银柱凸面顶端对应的偶数刻度值,即以0,2,4,6,8 结尾,如142/94mmHg。避免全部粗略读为尾数0或5的血压值。

注意:

(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

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确诊期间的血压测量,需间隔1~2 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测量第3次,取读数最接近的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二、诊断标准

1. 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

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 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见表1,具体参见《手册》;无条件的,建议转诊。

表1 诊室及诊室外高血压诊断标准(SBP和/或DBPmmHg)

诊室≥140 和/或≥90

动态血压监测

白天≥135 和/或≥85

夜间≥120 和/或≥70

24 小时≥130 和/或≥80

家庭自测血压≥135 和/或≥85

3. 注意鉴别伴有紧急或危重情况、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等需转诊的情况(见下文“转诊”章节)。

4. 特殊定义:

白大衣高血压:反复出现的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的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三、评估

目的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是确定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基础。初诊时及以后每年建议评估一次。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病史: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心律、身高、体重、腰围,确认有无下肢水肿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高血压治疗

一、治疗原则

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因此:首先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其次是平稳降压。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

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第三,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综合干预管理。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二、降压目标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140mmHg 且舒张压<90mmHg。年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 且舒张压<90mmHg。

三、生活方式干预

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不但可明显降低血压,也可预防心血管病,如戒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应大力提倡。各类生活方式干预目标及降压效果见表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共同讨论需要改善的生活方式,制定最终目标,每次随访根据改善情况设定近期的具体目标,为患者提供咨询、鼓励其坚持。为提高可行性,可根据患者意愿,每次有针对性地选择1~

2 项需改善的生活方式,持续督促、追踪。

四、药物治疗

(一)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仅收缩压<160mmHg 且舒张压<100mmHg 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选择

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A、B、C、D 简称。

A:ACEI和ARB。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酐(Cr)≥3mg/dl(265μmol/L)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

禁用。妊娠或计划妊娠患者禁用。ACEI 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ARB。两类药物均有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可能,但少见。

B: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但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后超早期应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适合应用,应待病情平稳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急性期不建议在基层首用β受体阻滞剂。以β受体阻滞作用为主的α和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也适用于上述人群。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如心率<55 次/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大剂量应用时对糖脂代谢可能有影响,高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糖脂代谢影响不大。

C:CCB。最常用于降压的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踝部水肿等。

D: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是低钾血症,且随着利尿剂使用剂量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利尿剂与ACEI 或ARB类药物合用,可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副作用。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应用袢利

尿剂如呋塞米,同时需补钾,此时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近年来由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而成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由于服用方便,易于长期坚持,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模式,推荐使用。

其他有明确降压效果的药物,包括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根据患者情况仍可使用。基层常用降压药物用法、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见附件。

(三)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及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优选长效药物。除心力衰竭及体位性低血压风险较大的高龄初始用药患者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外,其他高血压患者可从常用起始剂量开始,具体参见附件。

1. 无合并症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第一步:收缩压<160 mmHg 且舒张压<100 mmHg:单药起始,可选择C、A、D 或B。B 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者。起始剂量观察2~4 周,未达标者加量,或更换另一种药物,或直接联合使用两种药物(见联合药物推荐),每调整一次观察2~4 周;收缩压≥160 mmHg 和/或舒张压≥100 mmHg:推荐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如C+A,A+D,C+D,或C+B,或者选用相应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未达标则采用如上方法增加剂量或更换方案,每调整一次治疗观察2~4 周。

第二步:上述两药联合方案血压仍未达标,加用第三种药物, 可选

C+A+D 或C+A+B。

第三步:三种药物足量,观察2~4 周仍未达标,可直接转诊;也可A、B、C、D 四类药物合用,2~4 周仍未达标再转诊。

2. 有合并症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注:合并症急性期建议转诊治疗)

合并心肌梗死:首选A+B,小剂量联用,避免出现低血压。若未达标可加量,仍未达标加用长效C 或D(包括螺内酯);合并心绞痛:可选择B 或A 或C,可联用,仍未达标加用D;合并心力衰竭:A+B,小剂量联用,合并钠水潴留时加用D,一般选择袢利尿剂,并补钾,可加螺内酯,仍未控制可加C(限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起始联用A 和B,主要用于改善预后,应注意血压偏低者起始剂量宜小,缓慢加量;

合并脑卒中:可选择C、A、D,未达标者可联合使用;

合并糖尿病:首选A,未达标者加用C 或D;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首选A,未达标者加用C 或D。肌酐水平首次超出正常范围,建议降压治疗方案由上级医院决定。

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初始选择C、A、D 或B 均可,单药未达标可联合用药,同“无合并症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但慎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有合并症高血压治疗方案推荐见表3。

(四)用药注意事项

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后建议观察2~4 周,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避免频繁更换药物,除非出现不良反应等不耐受或需紧急处理的情况。ACEI 与ARB一般不联用。A 与B 不作为两药联用的常规推荐,除非针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

(五)已用药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建议

已达标: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如已用药达标,可维持原治疗方案;若伴有上述合并症,建议采用上述推荐方案治疗;

未达标:建议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调整药物。

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推荐方案,则以降压达标为根本,允许使用其他类别降压药物。

已服药达标的患者,出现偶尔的血压波动,应注意排除诱因,避免依据单次血压测量值频繁调整药物。

(六)综合干预管理

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伴随的合并症,如上文所述;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阿司匹林及他汀等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1. 小剂量阿司匹林:已患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每日1次(活动性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过敏者

禁用)。

2. 他汀等调脂药物:已患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加用其他调脂药物,使LDL-C降至1.8mmol/L以下;无上述心血管病,但合并下述疾病或情况也应服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1)慢性肾脏疾病;(2)糖尿病;(3)严重高胆固醇血症:TC≥7.2mmol/L或LDL-C≥4.9mmol/L;(4)至少具有下述三项危险因素中的两项:①吸烟;②HDL <1mmol/L;

③≥45 岁男性或≥55 岁女性。其中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建议LDL-C 降至 1.8mmol/L 以下;其他情况建议LDL-C 降至2.6mmol/L以下。不符合上述情况,但LDL-C ≥3.4mmol/L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 降至3.4mmol/L以下(具体见表4)。

表4 高血压合并相关疾病或情况的调脂目标(高血压合并疾病/情况→LDL-C目标值)

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慢性肾脏疾病→<1.8mmol/L

糖尿病TC ≥7.2mmol/L 或LDL-C ≥4.9mmol/L;// 吸烟+ HDL <1mmol/L 吸烟+ ≥45 岁男性或≥55 岁女性;// HDL-C <1mmol/L + ≥45 岁男性或≥55 岁女性→<2.6mmol/L

LDL-C ≥3.4mmol/L(不符合上述情况)→<3.4mmol/L

具体用药如辛伐他汀20~40mg,每晚1 次;阿托伐他汀10~20mg,每日1次;瑞舒伐他汀5~10mg,每日1 次,若LDL-C 不达标可适当增加剂量或加用其他降低胆固醇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用药观察3~6 个月,如LDL-C 未能达标,建议转诊治疗。

他汀类药物总体耐受性好,但有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的可能,且随剂量增加风险升高。对初始用药的患者,6 周内应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无不良反应且LDL-C 达标后,可调整为6~12 个月复查一次。他汀类药物具体剂量、降脂效能及使用注意事项见《手册》。

(七)血压≥180/110mmHg 的紧急处理

1. 血压≥180/110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1)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12.5~25mg,或硝苯地平10mg 或美托洛尔25mg口服,1 小时后可重复给药,门诊观察,直至降至180/110mmHg 以下;

(2)仍≥180/110mmHg,或症状明显,建议转诊;

(3)24~48h降至160/100mmHg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方案;

(4)注意:严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快速降压。

2. 血压≥180/110mmHg,伴有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1)立即转诊;

(2)等待转诊过程中,可参照《手册》做简单处理。

转诊

需转诊人群主要包括起病急、症状重、怀疑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多种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不建议基层就诊。转诊后2~4 周基层医务人员应主动随访,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断结果或治疗效果,达标者恢复常规随访,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如未能确诊或达标,仍建议在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初诊转诊

(1)血压显著升高≥180/110mmHg,经短期处理仍无法控制;

(2)怀疑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严重临床情况;(3)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4)发病年龄<30岁;

(5)伴蛋白尿或血尿;

(6)非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

(7)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慌、多汗;(8)双上肢收缩压差异>20mmHg;

(9)因诊断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随访转诊

(1)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足量使用,血压仍未达标;(2)血压明显波动并难以控制;

(3)怀疑与降压药物相关且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4)随访过程中发现严重临床疾患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下列严重情况建议急救车转诊

(1)意识丧失或模糊;

(2)血压≥180/110mmHg 伴剧烈头痛、呕吐,或突发言语障碍和/或肢体瘫痪;

(3)血压显著升高伴持续性胸背部剧烈疼痛;

(4)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或不能平卧;

(5)胸闷、胸痛持续至少10分钟,伴大汗,心电图示至少两个导联ST 段抬高(如图),应以最快速度转诊,考虑溶栓或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6)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严重情况,如意识淡漠伴血压过低或测不出、心率过慢或过快,突发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等。

高血压长期随访管理

未达标患者

随访频率:每2~4 周,直至血压达标。

随访内容:查体(血压、心率、心律),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服药情况,调整治疗。

已达标患者

频率:每3个月1次。

内容:有无再住院的新发合并症,查体(血压、心率、心律,超重或肥胖者应监测体重及腰围),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

年度评估

内容:除上述每3 个月随访事项外,还需再次测量体重、腰围,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同初诊评估,即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血钾、血糖、血脂)、心电图。有条件者可选做:动

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肌酐、胸片、眼底检查等。

苗木养护管理方案

养护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搞好本路段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确保苗木生长良好,使绿化效果更加明显、突出,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养护范围 本路段绿化占地面积约为88159.5平方米,长度达6公里, 有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需要养护。 二、养护职责 承包养护期限内,我方按照绿化养护操作规程及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合理组织,精心养护,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指导安排管护工作,选派对本工程环境熟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专职养护队长期留驻工地,进行工程缺陷责任养护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养护管理任务。 三、养护设备、器械、药品配备 根据我施工段养护管理特性和要求,结合设计栽植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配备的机械设备有草坪割草机、喷洒专用车、绿篱修剪机等。 药品配备: 1、杀虫剂 ①胃毒剂:由口器进入消化道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②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如乐果、敌敌畏等) 2、杀菌剂:有保护剂(波尔多液、百菌清)、内吸剂、铲除剂、治疗剂等。 3、杀螨剂:防治螨类如杀螨特等。 另外:还具有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油雾剂等。根据病、虫害情况制订使用方案。 四、养护管理程序 包括:松土、清除杂草、整形、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苗木补缺、扶正、培土、除杂等。 五、养护内容 (一)乔木、花灌木 1、修剪整形:为增强绿化美化效果,根据苗木所在具体位置和其功能作用,进行树形培养,主要树形有卵圆形、圆球形、锥形等。整形方法主要有抹芽、抹梢、疏枝及冬季结构性修剪等。从5月份开始,按苗木品种的生长习性进行修剪。主要修萌枝、下垂直、干枯枝、病虫枝、侧缘线以及下缘线,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保持树下清洁。 2、施肥、浇水:以基肥为主,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在秋后树木停止生长后进行;采用穴施、沟施等方式。施肥量根据树木种类和生长情况而定,一般2-3kg/株。追肥一次,每棵施复合肥、混尿素0.1千克。为促进花灌木生长,可适时增加追肥次数。根据树木生长习性和天气干旱情况,及时进行浇水或喷雾处理,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需要。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通用版)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通用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通用版)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 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强化应急值守与准备,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要则,科学处置,程度地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 二、点面结合,全面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组织各区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检查,确保环境安全;二是推进环境风险调研,探索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预案备案质量。 三、深化培训与演练工作 依托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丰富演练内容,创新演练手段。开展突发环境事件远程指挥协调、单兵前端设备实操应用和突发环

境事件现场处置相结合的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提升能力、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总结经验。 四、完善区域联动机制 以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为契机,推动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京津冀水环境安全隐患互查工作,通过检查促进三地水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治,确保京津冀区域内水环境安全。 五、围绕社会关注,抓好宣传与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抓好应急常识的宣传工作。利用“北京服务您”、“首都公共安全信息网”的应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及时发布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二是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常识,不断提高市民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苗木养护管理办法

苗木养护管理办法 一、浇水 针对植物对水分需求的生理特点,可把植物分为:水生、喜水、干旱性植物,视各自需水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浇水方式和措施。 1、浇灌植物时,必须保证水浇透,保证根系能充分吸收水分。灌木地表水达10cm以下,乔木地表水达80cm以下。 2、浇水时,应分季节和时间进行,夏季是植物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应保证有充足的水份供应。同时应在早晚进行,防止叶片和根系因温差过大影响水份吸收。乔木每7天到10天进行一次浇灌。乔木进入冬季后,生长停止,需水量较小,已进入休眠,在越冬之前浇透封冻水,待来年开春后浇透春水即可。 3、保证水源质量,以湖泊、雨水和处理后的自来水为佳。 4、雨季应及时排除树坑积水,并疏松土壤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保证根部呼吸作用的进行,防止根腐的发生,特别是耐旱植物(如:油松、银杏、法桐等)。 5、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即土壤基质、半旱半湿为佳。特别是马褂木,既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一定要重点关注。 6、浇水的同时防止浇灌造成的露根、伤根现象现发生,且浇水时出水量不宜过大,雨天停止浇水。 二、施肥 1、施肥浓度:乔木类植物如银杏、法桐、五角枫、国槐等等,施肥浓度乔木类以3-5%为佳,且以复为主,切忌大量施用尿素,防

止植物徒长。 2、施肥次数:以勤施薄肥的施肥原则为佳。 3、施肥时间:乔木的施肥时间大概可分为春季、初夏和冬季之前进行,切忌在夏季高温下追肥,不宜超过30℃,防止“烧苗”出现。同时大雨季节不宜施肥。 4、施肥方式:撒施和叶面喷施。 5、肥料种类:以有机肥、复、有机复为主,尿素和KH2PO4为辅。特别是白桦一类的树种,喜欢酸性土壤,所以白桦应该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以腐熟的鸡粪和羊粪为佳)。 6、常现缺肥症状: (1)缺N症状:若乔灌木出现缺N症状后其表现为叶片发黄、脱落、且叶片弱小,植株下部首先开始出现叶片发黄,逐渐护展至树冠顶部,如银杏、法桐、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此时应及时追施N肥,每周1次连续2-3次即可。 (2)缺N、P症状:上述症状易在植物生殖主长阶段出现,如银杏结果时出现,此时应追施以N、P为主的复,如磷酸二铵。 (3)缺微量元素症状:每年在初夏时对其乔木统一进行1-3次叶面施肥,喷施KH2PO4且浓度在0.1-0.3%。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乔木常见病害:叶斑病、炭疽病、霜霉病、黄化病、病毒病、白粉病。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环境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潜在的环境事件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第三章应急管理原则 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因素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 第四条统一领导,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五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第四章应急管理机构 第六条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公司应急机构由指挥管理、救援队伍、技术支持和相关保障组成。 第五章运行机制 第七条公司积极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做到环境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第八条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分为两级:地区级(I级)、公司级(Ⅱ级)。 第九条当公司内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影响)破坏的突发事件时,无论事发原因如何、事故影响程度大小,也无须等待事故等级认定结果,都要及时进行汇报。 第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和应急人员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第十一条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环

境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并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第六章应急保障 第十二条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应急培训和演练 第十三条应急救援人员由年纪轻、业务技能熟练的骨干员工组成,每年都要组织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第十四条公司每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一线员工,针对可能出现的事件情形进行一次演练。 第十五条演练结束后,应急演练小组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演练效果,落实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案。 第八章附则 第十六条《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七条《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确保苗木成活率养护管理措施

确保苗木成活率养护管理措施 (一)为了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达到预期植物景观效果,我们拟采取如下综合的养护措施: 1、松土、锄草 入冬前浅翻地一次,深度约5-20CM,来年开冻后全面平整。对孽生性强的各类杂草,一经发现立即根除,杜绝杂草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该工程段的土质较为板结,必须对大树基部定期松土,并在其表面增施有机肥,局部改良土质,以促使大树尽快恢复长势。 2、修剪、整形 新种植苗木修剪、整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苗木恢复生长提高观赏性。大树、乔灌木修剪以保留自然树形为主,乔木修剪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枯枝烂头,灌木修剪是促进其枝叶繁茂、分布匀称及花芽形成,绿篱、球形植物主要是整形修剪。修剪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整形则主要在春季苗木萌芽前进行。对草坪进行定期修剪(秋冬季一次),要注意经常性挑草,出现低洼积水,填土重铺,草高控制在5-6CM左右,超过高度用割草机轧平,草坪边缘每月一次切边保持线条清晰。 3、施肥、浇水 灌溉时间视天气变化进行控制,梅雨前(最高气温30度),每天早晚喷雾4小时,从上午10时半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停止喷水。如久干无雨,土壤干燥则浇水灌溉,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施肥须在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

生长后进行(苗木种植后约6个月、草坪为3个月),一般施肥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对灌木也可追施叶面肥。 · 该工程处路边灰尘较多,在无雨少雨季节也应定期给植株喷水洗尘,以免烟尘杜塞气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4、病虫害防治 防治重点是大树和色叶小灌木,因大树经过移植,根系、树枝等到受到严重伤害,自然恢复期较长,抗病虫害功能下降,因此必须密切注意对大树观察,一旦出现病虫害蔓延,而色叶小灌木和杜鹃等在梅雨季最易发生病虫害,导致叶片斑变和脱落,所以在梅雨季前就开始定期喷药防治。 5、苗木补缺 对死亡苗木进行清除,并在原有位置补种新的植株;对人为破坏的缺空处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补种,使整体的绿化面貌饱满整齐。 6、地形整形 对土壤沉降、不平整部分进行整平、加土、及时撒入种植土进行地形修复。 7、除杂 ! 安排专职人员除去绿化地内的垃圾等杂物,设置专职看管、巡查人员并与甲方管理部门配合,协同保护苗木。

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计划方案计划

XXXXXX有限公司 环 境 应 急 预 案 二〇一七年八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作出迅速反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公司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公司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保总局《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环保总局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的暂行办法》、《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1.4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②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③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④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⑤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 果; ⑥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⑦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 染事件。 (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②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③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 以下的; ④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⑤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市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的污染事件; (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①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绿化苗木养护方案

苗木养护方案 一、养护质量目标承诺 1.实施目标管理制定一级养护目标及实施规范,加强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和养护管理规程教育,使质量目标深入人心。 2.组织体系的保证建立以养护负责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网络,以一级养护管理为目标,各部门班组实行分工协作。明确各岗位职能范围,质量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根据有关质量管理文件规定,从质量、合同评审到养护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及文件资料管理各环节着手。 3.技术上的保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体系,认真组织有关养护人员进行技术规程规范学习,在具体养护操作前,对操作事项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操作工人有的放矢。定期到养护现场检查情况,如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月底进行技术总结。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护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养护品位。 4.资金与物资设备的保证 若公司中标,公司将单独立帐,实行养护专款专用,且公司提供优良充足的设备及物资,并派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5.后勤保证公司若承包该工程的养护,将在绿地附近租赁固定的养护管理用房,方便养护及管理。 6.提倡文明作业、礼貌用语要注意文明用语。本工程施工人员统一服装。 三、养护操作方案 养护的具体操作内容包括:苗木部分的浇水排水、施肥除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绿地内保洁等一系列内容。 (一)浇水与排水水分是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植物体重量的40%-80%是水分。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靠根系部分。故及时合理的浇水,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及其重要,但各植物对水分要求又存有差异,这就要求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物进行大体分类,然后适期、适量的浇水。 该项目苗木养护水源我们主要拟定为三种方式: 1、采用洒水车浇水。 2、采用浇灌系统浇水。 3、采用人工湖内引水等方

园林苗木养护措施及方案

苗木养护措施 一、养护措施 为了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达到预期植物景观效果,我们拟采取如下综合的养护措施: 1、松土、锄草 入冬前浅翻地一次,深度约5-20㎝,来年开冻后全面平整。对孽生性强的各类杂草,一经发现立即根除,杜绝杂草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该工程区域原为稻田,土质相对较松,但仍需对大树基部定期松土,并在其表面增施有机肥,局部改良土质,以促使大树尽快恢复长势。 2、修剪、整形 新种植苗木修剪、整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苗木恢复生长提高观赏性。大树、乔灌木修剪以保留自然树形为主,乔木修剪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枯枝烂头,灌木修剪是促进其枝叶繁茂、分布匀称及花芽形成,绿篱、球形植物主要是整形修剪。修剪一般在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进行,整形则主要在春季苗木萌芽前进行。对草坪进行定期修剪,要注意经常性挑草,草坪高度控制在5-6CM左右,超过高度用割草机轧平,草坪边缘每月一次切边保持线条清晰。 3、施肥、浇水 灌溉时间视天气变化进行控制,夏季六月份前(最高气温300),每天早晚喷雾4小时,从上午10时半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停止喷水。如久干无雨,土壤干燥则浇水灌溉,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施肥是促进苗木生长健壮的有效手段,施肥须在植物根系损伤恢复并开始生长后进行(苗木种植后约6个月、草坪为3个月),一般施肥用尿素、复合肥等根肥。对灌木也可追施叶面肥。 该工程处于路边灰尘较多,在无雨少雨季节也应定期给植株喷水洗尘,以免烟尘杜塞气孔,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4、病虫害防治 防治重点是大树和色叶小灌木,因大树经过移植,根系、树枝等到受到严重伤害,自然恢复期较长,抗病虫害功能下降,因此必须密切注意对大树观察,一旦出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虫害蔓延。而色叶小灌木和杜鹃等在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糖尿病足截肢 糖尿病足从足部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治疗困难,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截肢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终末手段,包括小范围截肢和大范围截肢:踝关节及其以远水平的关节离断为小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为大截肢。鉴于目前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缺乏专业性、适用性和标准性指导意见,一些能够保肢患者因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截肢。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 在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趾)率从2010年的27.3%降至2012年的19.03%,其中大截肢率从2010年的12.1%降至2.14%,但小截肢

率没有变化,分别为15.2%与16.88%,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4.5%~39.5%[11,481],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即使行血管重建手术,术后3年累积截肢或死亡率仍高达48.8%,远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12.9%)[482]。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 1.DFU患者大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既往足溃疡史,小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白细胞计数升高、DFI、足畸形以及血管重建手术史[11]。 2.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年龄越大及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越多越重,其住院截肢率明显增加[11,14-15,293,481]。 3.血糖水平:HbA1c越高,预后越差[483],HbA1c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5,293,481,484]。积极控制高血糖,可缩短足溃疡愈合所需时间。 4.LEAD:糖尿病足合并LEAD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4- 15,293,481,482,485],LEAD病情越重,截肢风险越高[482]。

春季环境绿化养护工作

春季环境绿化养护工作 1. 补植 苗木补植是春季绿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对绿化带内越冬期间死亡的苗木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 ■二是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 2. 浇水 春季浇水至关重要,笔者经实践认为秋植的苗木在春天浇二到三次水最好。■第一次是早春浇返青水,因早春地温回升快,苗木易萌芽,但此时气温极不稳定,萌动的芽易遭受春寒冻伤,3月初浇水可有效降低地温,延迟芽萌动,避免其遭到冻害; ■第二次是清明前后浇生长水,此时浇水利于植株长叶发根; ■第三次是5月中下旬,可视土壤墒情及天气状况来确定是否浇,这次浇水不必太多,以浇透土表而无积水为宜,目的是缓和春早,进一步供给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

3. 施肥 土肥水管理是苗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春季干旱,气温上升,水分蒸发量大,一定要做好土壤的管理,一般要采用中耕等措施松动苗木表层土,增加通透性,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追肥浇水能够满足苗木萌芽、展叶、开花等生理活动的需要。各绿化区域都要浇一次返青水,根据植物生长特点,结合浇水适量施肥。 土壤解冻后,应追施速效氦磷钾肥,并增施有机肥。施肥时不能一混而施,应根据苗木长势的好坏和树龄大小区别对待。长势好的多施,树龄大的多施,反之少施,以免适得其反。施肥要在距树干20厘米至25厘米之间处进行,注意均匀施肥。施肥后及时灌水,提高肥料利用率。花灌木春季萌动期,要进行根外追肥。 春天是植株旺盛生长期,施肥能及时供给植株需要的养分。此时施肥以氮肥为主,并加入适量的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一般为3:1:1,这样既可使植株枝叶繁茂,还利于生根。在施用化肥的同时,还可施一些腐熟的圈肥,但不宜填埋过深。随着技术的开发,可以埋施微生物菌肥,这样不仅能达到营养平衡的目的,还可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疏松度,使植株全面吸收养分。对长势较差的苗木,还可对其叶面喷施肥料,一般多采用浓度为0.5%的尿素。喷施时间在清晨最好,每两周喷一次,连续喷施三次即可见效。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企业承担保障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和落实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201X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促进企业承担保障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和落实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201X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1X年,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为核心,以环境风险防控为重点,以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为主线,以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抓手,全面加强环境应急体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水平,确保我市环境安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预案管理,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努力推进环境应急预案实化、简化、流程化和图解化,进一步推进风险评估基础上的预案优化工作。 一是做好新增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根据201X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调整情况,及时督促和指导辖区内新增国控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和备案工作。 二是做好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督促和指导辖区内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企业及时编制或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完成情况纳入环评审批、验收和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落实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三是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工作。根据环保部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的最新要求,《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

苗木养护和管理措施

苗木养护和管理措施 1.土壤 土壤是花木生长的基础,其不仅是固定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支撑物,还要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须的养分,水分与空气。 (1)土质要求 肥沃、无害、疏松、透气、保水、保肥。 (2)盆土材料 家庭养花的盆土材料,除了一般常用的泥土外,还用一些矿物材料与生物材料,因此盆土的含义不仅限于泥土,故这些植物赖依生存的材料,栽培上常统称为基质或介质、常用的基质有:园土、山泥、塘泥、砂、蚯蚓粪、煤渣、蛭石,珍珠岩、陶粒、砖粒、砻糠、砻糠灰、木屑、木碳、草屑,树皮、棉籽壳、花生壳、松针叶、苔藓、椰糠、甘蔗渣等。 (3)土壤酸度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花卉生长发育,多数花卉适宜pH值在6.0-7.0的微酸性土壤(土壤pH7为中性土)。山茶、杜鹃、兰花、凤梨类等花卉要求较酸的土壤环境。通常要求pH 值达到5一6左右。因此这些花卉栽培要选用腐殖质较多的山泥(兰花泥)才能长好。石竹、大理花、仙人掌类、人辣、石榴、葡萄、猕猴桃对土壤酸度适应的范围较广,可以在pH6一8的环境中生长。对碱性重的土壤,可以加硫磺粉或硫酸亚铁、硫酸铝来调整,通常硫磺粉的施用量为土壤总量的0.1-0.2%。对酸性过重的土壤可以用石灰粉调整,每平方米土地的施用量为35一70克。 (4)土壤改良 对土质粘重的绿化地,要加粗砂及含有纤维质多的有机物,以利排水和增加土层的透气度与有机质的含量。盆栽土壤的配制,要根据种植植物的要求,重视土质的透气性、肥力与适宜的土壤酸度。 2.施肥 肥料是花卉生长需要的养分来源,直接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适时、适量施用所需的营养元素,才能使花卉生长枝叶繁茂,花繁似锦。 花卉生长需要的16种营养元素 碳、氢、氧(在空气与水中获得)、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锌、铜、锰、钼、氯 (1)肥料种类 有机肥一一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经过加工发酵、腐熟后形成的肥料。有机肥所含花卉需要的营养元素完全,施入土壤后养分逐步分解,虽见效慢,但肥效长,还能改良土壤,有利根系发育与土壤有益菌类的活动。常用的有机肥有:畜禽粪便、鱼粉、骨粉、草木灰、各种饼肥与麻油渣等。 无机肥(化肥)一一用化学方法制造或天然矿物质加工制成的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见效快,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等优点,但营养成份单一,长期使用易使土壤板结。常用的无机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馁、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等。以及经过加工复配,含有氮、磷、钾三元素的复合肥。 (2)合理施肥 ①基肥、追肥 基肥一一主要是利用分解缓慢,肥效长的有机肥。在冬季或早春,于主要栽植花木的四周开沟或开穴深埋,或在种植前土壤翻耕时同时施入。常用的基肥有动植物残体沤制成

苗木冬季养护建议方案

苗木冬季养护措施建议方案 冬季已至,树木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也逐渐开始下降,根据往年气象资料分析,淮南地区冬季气温平均在-4℃ ~ 17℃,天气寒冷,这对苗木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常绿树种,新引进的树种苗。为了确保苗木安全越冬,防止冬季至早春发生冻害,特制定一系列的防寒措施,完成好冬季苗木养护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冬季的日常管理,清除越冬病虫体和清洁越冬场所园林植物病虫越冬场所相对固定、集中,常以卵、幼虫、茧、成虫(介壳虫)在土壤、枯枝落叶、杂草、树皮裂缝、芽腋、枝干等处越冬;病菌多以菌丝体、孢子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及时清除寄生场所可以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结合修剪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并集中进行处理;剪除病虫枝、重叠枝这样可以直接消灭越冬害虫和病原,并且可以改善植物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来年树势。 其次,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苞、刮除越冬蚧虫,如栾树、红枫、鸡爪槭、海棠、桂花、香樟(产卵处有白色物质),翻耕土壤日晒,减少越冬病虫。 2.适时冬灌,保证植物安全越冬 合理的冬灌既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冬季的干燥多风。一般地温高于5℃时,植物

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植物根系不能吸水。所以,要在地温低于5℃前浇一次透水。冬灌应进行2次,冬灌通常时间为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如有条件,可在最后一次冬灌结束后在树木基部培土。冬灌具体时间各苗圃可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根基覆盖 完成最后一次冬灌后要对不耐寒的树木(香樟、大叶女贞、广玉兰、枫香、黄山栾等)尤其是新栽植的树木进行地面保温。主要是在定植穴树盘周围铺上一层薄模,然后再覆盖上干草或草席,此法既经济效果又好。来年可根据早春气温回升情况进行拆除,避开倒春寒。 4.无纺麻布绕树干、缠薄膜、包草 对于不耐寒和新移栽的树种要用无纺麻布、塑料薄膜将树干及大枝进行缠绕或干草进行包裹。这样既保温又保湿,起到御寒的作用。对于严寒地区可采用多层防护,既内层包裹一层草毡或草绳,外层缠绕塑料薄膜:对于忌强光和暴晒的树种,如广玉兰、鸡爪槭、香樟,内层可包裹无纺麻布,外层缠绕塑料薄膜(晚霜后可拆除外层薄膜,内层保留,用于防晒)。缠干材料一般晚霜后拆除,不宜拖延。过早易受晚霜和倒春寒影响,过晚影响萌发和生长。 5.增施有机肥 在树冠外围挖3至4个深50至100厘米的穴,施入马粪、碎草等酿热物肥料,可提高地温。有机肥分解可释放热量并增加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XX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大气重污染应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队伍能力标准化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配合水务等部门做好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配合)二是做好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订出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应对重污染天气。(污染控制科牵头) 三是提高企业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试点工作,年底前力争有1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通过环境安全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监察大队牵头) 四是提高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协调配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牵头、环境监察大队配合)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厅要求,加快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设立独立的应急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力争年底前完成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队伍能力。(人秘科牵头、环境应急管理中心配合) 三、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零报告、饮用水源地巡查报告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季度报告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总体要求。 二是继续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根据省厅出台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年版)和《省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XX年版),完成本级环保部门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XX年底前,完成3-4家重点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对有限公司等为基础建立的7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专业小分队吐故纳新,增加人员、设备配备,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同时吸纳一批长期从事化工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在化工生产一线的技术老总、在污染治理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组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7个环境

苗木冬季保温防寒措施养护手册

苗木冬季保温防寒措施 技 术 交 底 2015年11月 山东汇友园林有限公司·工程部

苗木冬季保温防寒措施技术交底 北方地区有些耐寒性较差的植物,在栽植后1~3年内,需采用一定的防寒措施,如雪松、龙柏、女贞、石楠、红枫、大叶黄杨(看所处场地周边情况)、石榴、牡丹、玉兰等。秋植苗木也要进行防寒。防寒不及时、防寒措施不到位、防寒设施撤得过早等,都会导致苗木遭受冻害甚至死亡。 一、涂白 (1)涂白时间 一般春季在“五一”之前,秋季在11月份下旬开始,12月初结束,对乔灌木类树干进行涂白。如:白蜡、国槐、樱花、楸树、垂柳、五角枫、法桐、榆叶梅、紫叶李、西府海棠、碧桃、马褂木、紫薇、红梅、栾树、油松等树种。 对易患腐烂病、干腐病、溃疡病,或病害较为严重的乔灌木类,如柳树、槐树、杏树、紫叶李、海棠、碧桃、樱花等,应在苗木移植后,对树干及时涂白或梳理剂,或喷涂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注意生长季节喷刷时不要碰到碧桃、梅花、樱花、紫叶李等蔷薇科,及紫荆、合欢等豆科植物的幼嫩组织,以免产生药害。 (2)涂白高度 乔木120cm,灌木至分枝点。 (3)涂白剂配制方法 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2份、食盐1~2份、黏土2份、加水30~40份,再加入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现配现用。 (4)涂白要求 以药液涂抹后不流失,干后不翘裂、不脱落,树穴无污染为宜。同一树种涂白高度应整齐一致。 注:(紫薇涂白除当年新枝全涂) 二、缠干 应自树干基部向上无间隙缠紧、缠牢,一般乔木树种可缠至干高2m或至分枝点,个别树种如桂花、红枫等,当年栽植的应缠至主枝长度的1/2。广玉兰、桂花等,除用草绳或毛毡缠干保护外,还应搭设风障。 (1)秋植苗木及耐寒性稍差且树皮薄的苗木,如广玉兰、白玉兰、桂花、樱花、红枫、云杉、栾树、小叶朴、大叶女贞、石楠等,栽植当年及2~3年,在上冻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张新红张亚蕊(福海县人民 医院 836400)【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一旦发生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 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加深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是预 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糖病尿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 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率的有效性。 方法在内科系统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发 放《糖尿病知识手册》。 教会他们合理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及早进 行足部护理等等。 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 05-022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 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目前,全球已有 1.5 亿以上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超过 9 千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2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足。 1 /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下肢坏疽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有效预防及护理,是控制因糖尿病足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的最有效方法。 一、发生机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继发肢体血管闭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和关节畸形有关。 二、致病相关因素(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极易发生感染。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挤压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4)足癣、甲癣、跖疣、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三、不良后果足部细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这些感染很多都开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细菌感染的有利环境,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将预防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 年 1 月~2010 年 1 2 月,共收住糖尿病患者 660 例,并发糖尿病足的165 例(均为入院时带入)。 根据 Foster 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1 级为正常的足; 2 级为高危的足; 3 级为溃疡的足; 4 级为合

绿化苗木养护管理重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绿化苗木养护管理重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园林绿化苗木养护管理工作的项目是很繁杂的,各地区情况不同;各树种甚至同品种不同年龄时期差别也很大。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科学的绿化综合养护管理,应根据绿化苗木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养护得当、养护的好。 全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露地树木处于休眠状态。冬季修剪:全面展开对落叶树木的整形修剪作业;悬铃木、大小侧柏乔木上的枯枝、伤残枝、病虫枝及妨碍架空线和建筑物的枝杈进行修剪。行道树检查:及时检查行道树绑扎、立桩情况,发现松绑、铅丝嵌皮、摇桩等情况时立即整改。防治害虫:冬季是消灭园林害虫的有利季节。可在树下疏松的土中挖集刺蛾的虫蛹、虫茧,集中烧死。1月中旬的时候,蚧壳虫类开始活动,但这时候行动迟缓,我们可以采取刮除侧柏树干上的幼虫的方法。在冬季防治害虫,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绿地养护:街道绿地、花坛等地要注意挑除大型野草;草坪要及时挑草、切边;绿地内要注意防冻浇水。 气温较上月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状态。养护基本与1月份相同。修剪:继续对悬铃木、大小乔木的枯枝、病枝进行修剪。月底以前,把各种绿化苗木修剪完。防治害虫:继续以防刺蛾和蚧壳虫为主。气温继续上升,中旬以后,树木开始萌芽,下旬有些树木(如山茶)开花。植树:春季是植树的有利时机。土壤解冻后,应立即抓紧

时机植树。植大小乔木前作好规划设计,事先挖(创)好树坑,要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浇水。种植灌木时也应做到随挖、随运、随种,并充分浇水,以提高绿化苗木存活率。春灌:因春季干早多风,蒸发量大,为防止春旱,对绿地等应及时浇水。施肥:土填解冻后,对植物施用基肥并灌水。防治病虫害:本月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刻。一些绿化苗木(如海桐等)出现了煤污病,瓜子黄杨卷叶螟也出现了(采用喷洒杀螟松等农药进行防治)。防治刺蛾可以继续采用挖蛹方法。

苗木养护期的实施设计

苗木养护期的实施方案 第一节苗木养护方案 一、养护质量目标承诺 养护质量目标承诺:若我公司中标,绿化的养护期为24个月。在养护期内乔、灌木的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珍贵树种和孤植树应保证成活,甲供苗木成活率100%。花卉种植地应无杂草、无枯黄,各种花卉生长茂盛,种植成活率应达到95%。草坪无杂草、无枯黄,种植覆盖率应达到100%。养护标准按《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标准》执行。 二、保证落实养护计划的具体措施 1.实施目标管理 制定一级养护目标及实施规范,加强职工质量意识教育和养护管理规程教育,使质量目标深入人心。 2.组织体系的保证 建立以养护负责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网络,以一级养护管理为目标,各部门班组实行分工协作。明确各岗位职能范围,质量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 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ISO9002系列标准。根据有关质量管理文件规定,从质量、合同评审到养护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及文件资料管理各环节着手。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体分析,在整个养护过程事形成一个符合国际ISO9002系列标准的养护管理体系。 3.技术上的保证 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体系,认真组织有关养护人员进行技术规程规范学习,在具体养护操作前,对操作事项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操作工人有的放矢。定期到养护现场检查情况,如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月底进行技术总结。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养护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养护品位。 4.资金与物资设备的保证 若公司中标,公司将单独立帐,实行养护专款专用,且公司提供优良充足的设备及物资,并派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5.后勤保证 公司若承包该工程的养护,将在绿地附近租赁固定的养护管理用房,方便养护及管理。 6.提倡文明作业、礼貌用语

2019年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文档

【标准与规范】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 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中国实践,中国证据,中国指南"的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此部适合我国糖尿病足现状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本指南有以下特点:(1)突出临床实用性;(2)充分纳入糖尿病足领域的中国证据;(3)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强调糖尿病足的预防胜于治疗;(4)强调规范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5)强调糖尿病足的多学科协作诊断与治疗。另外,参照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B级: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前言 糖尿病在我国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有鉴于此,199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糖尿病足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以提高学术水平。除了组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召开全国糖尿病足病及相关疾病论坛外,还积极制定糖尿病足相关共识与诊疗手册,以帮助各级医师提高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组建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团队,同时积极探讨糖尿病足的诊疗新技术。近20年来,虽然我国糖尿病足的小截肢率没有变化,但大截肢率从12.1%降至2.14%,从而降低了糖尿病足相关社会和经济负担。 纵观全球,自2005年以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全球范围内提出"关注足以预防截肢",国际上开始重视糖尿病足并发症,一系列足病相关的指南相继问世,如在2011年开始,英国国立卫生保健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糖尿病足问题住院管理指南与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糖足网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