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定义与内容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筑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形成的地质环境的调查,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测,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按照工程类型、性质、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依据、手段、目的如上。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即地震状况评价)

2)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即地质环境评价)

3)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即潜在地震动大小)

4)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包括场地地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地震动反应谱,人工波,天然波等)

5)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包括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边坡效应、断层效应、地段类别等);其中最后两条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标,是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是工程师主要关注的内容。

二、法律与规范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法律性规定与规范性文件有如下四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版)第三十五条

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版)第三条、第十一条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

4.3条

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

2005)第4条

三、相关问题及建议

根据有关规定,小震计算按安评报告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的较大值采用,中震、大震计算按规范反应谱进行。

1)反应谱的表示形式宜规准化。《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第12.1.2条规定:反应谱宜以规准化形式表示。安评设计反应谱采用标准形式(《抗规》第5.1.5条),便于设计应用;(搞地震的跟搞工程的在一块,经常是地震的以为工程的不懂地震,工程的以为地震的不懂工程,实则为略懂略懂。地震讲目前强震记录绝大部分来自强震仪,受其频谱特性的限制,难以真实可靠地总结出地震动长周期的特性,规范人为提高调整长周期段,安评反映了所在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特殊性,比抗震规范更具针对性,应以安评作为抗震设防依据;工程讲规范是大量地震记录统计平均的反映,安评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对长周期反应谱会产生误判,不能仅以安评的几条谱作依据。上述异议就导致了实际设计中的包络大值)

2)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与《抗规》不一致的处理。严格来讲,可根据各振型自振周期下的安评反应谱值与

《抗规》反应谱值的比值来调整各振型的地震作用,并按照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振型组合原则求得振型组合后的地震作用。但上述方法较为繁琐,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以低阶振型起主要作用,此时可取基本周期对应的调整系数来调整组合后的地震作用,经多个实际工程的复核验算表明误差大至在10%之内;(由于缺乏强震记录,我国采用的基岩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主要借鉴了美国西部的强震资料。鉴于目前对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还不成熟,在高层建筑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下降段衰减指数不应大于0.9)

3)安评反应谱的平台高度值和特征周期值

平台高度和特征周期值是导致安评结果与规范结果有很大出入的主要原因。安评反应谱考虑了覆盖土层的影响,依据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得出基岩地震动参数,造成安评平台高度值总是大于规范平台高度值。一般安评特征周期值也大于规范值,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版《抗规》特征周期值己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特征周期值基本吻合,故安评特征周期值与规范值不应有太大差别。(安评地震效应比规范结果大很多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七度0.1g区,如地震效应大50%,实际上已达到0.15g区效应;七度0.15g区,如地震效应大33%,则已达8度区效应。当工程场地已处于明确的抗震设防区划内,除非是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其他工程则不应出现抗震设防要求跨区划的误差。)

4)地震动时程分析

正常情况下,弹性时程分析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接近或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但不应小于80%),所以建议安评给出的地震动时程应允许设计单位进行试算,必要时可进行调整,使之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底部剪力)较为吻合;(高校科研选用地震波一般怎么选的?工程设计选用地震波一般怎么选的?安评波一定合适?没了安评波设计如何做?个人认为地震波无非是三参数达标,具体起来就是三参数的影响因素近似。)5)重视地震边坡效应的评价

汶川地震灾害表明,由于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在这次震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震后《抗规》新增3.3.5条,针对山区房屋选址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明确的抗震要求;第4.1.8条改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在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应注意稳定性和地震放大作用。

考虑到“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山区房屋的边坡工程在大震时,支护结构不能发生失效性破坏、边坡不能发生滑坡、崩塌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满足这个要求,安评报告对建筑边坡地震效应进行完整、全面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此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显得格外重要,主要包括建筑场地类别(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设计总说明中应予以反映)的确定和岩土地震稳定性(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评价,这也对安评单位提出更高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