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卞之琳诗歌《距离的组织》赏析

卞之琳诗歌《距离的组织》赏析

原诗:卞之琳

《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赏析

《距离的组织》的特点,是用新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灵感来写诗。当我们忽然了解:远在罗马帝国倾覆之时就爆发而致突然灿烂的星球。直到1934年12月,其光始传至地球,这

时候,我们在惊奇之余,是否也获得了某种新的宇宙意识,是否对时间与空间的相对关系有

了较具体的了解,并从而更新了思维方式与认识习惯呢?犹如读过弗洛伊德学说之后,人们

对梦的含义已经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把诗人推进到多维宇宙与多层次现实中。哲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使得诗人对实体与表象、存在与意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

有了新的感受,新的认识。我认为,卞之琳写《距离的组织》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因科学、哲学、人文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了的诗人的思维与感受来结构一首诗的意境。

这种情形是从前的诗里所少有的。但是,重要的,是诗人用这种新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一种

心情或者说情绪。时空相对的字宙意识,与关切祖国存亡的社会意识互相交错,使得诗人的

感觉更加复杂了。远人寄来的风景片,其作为表象与实体的区别,在诗人的感觉里消失了;

灯下验土而辨别方位的土科技,使诗人加倍地感到在灰色世界里的失落感;《聊斋》的离奇

故事也因了微观宏观的关系,而成为诗人表达对国人(包括自己)昏沉如梦的危机感的极适

当的幻象。对于这样一个闭门沉思,以至陷入梦境的敏感诗人,外面实在的天气变化以至当

前的时间观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点钟”都是由友人带来并至此才从白日梦中醒来。

我认为《距离的组织》的底蕴是表现一个思想复杂但是诚实,感觉敏锐细腻耽于白日梦的青

年知识分子在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为灰色氛围所困扰的苦闷与失落感。这首诗没有过分费解,诗人只表达自己的感觉但却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大时代的氛围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内容来自蓝棣之《现代诗名著名篇解读》仅供交流学习)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