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地理问答题25个知识点

初中地理问答题25个知识点

初中地理问答题25个知识点
初中地理问答题25个知识点

中考地理简答题的答题模式

1、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坡度大流速快、植被缺失。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多植树勤挡土,水土保持是基础。

2、荒漠化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处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

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

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禁止采伐等。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温带季

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

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

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

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

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

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

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汛)

4、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

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5、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多

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6、酸雨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根本途径:开发新能源

7、沼泽的保护(选修)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

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

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意义: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①调节气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②是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8、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变

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台风的影响;河道弯曲(荆江河段);(2)人为

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

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

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

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9、沙尘暴现象(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

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

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

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禁止采伐等

10、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

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11、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12、地震: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

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

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1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

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14、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

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

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

河道,开挖河道。

1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文特征、

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

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

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

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6、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粮基地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

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

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17、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

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

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

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

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

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

重。

如何分析某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

考虑

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方面考虑

18、四大工业基地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

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

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

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

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19、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

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

向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

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

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

离城区;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

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

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

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

联系等。

20、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区位条件: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

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促进发展的原因: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

发展教育

21、城市化问题:(以上海市为例)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问题表现: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交通拥

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

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

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

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

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2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峡谷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25 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

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

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

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人口

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

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

加城市的收入;(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

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

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

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

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

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

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

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

机会多)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 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分别是什 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 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 或: ?? ?)6P ?(B :)6P ?(A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 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 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P14)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题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说明了() A.大陆漂移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2.读图1-1-11,甲点的位置是()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3.一架飞机从济南起飞,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可以()

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济南 D.不能回到济南 4.地球自转产生了() A.极昼极夜现象 B.五带的产生 C.昼夜交替 D.季节的变化读南极我国两个考察站分布图1-1-12,回答5~6题。、b是我国的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b站在a站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b两考察站所在的半球,叙述正确的是()

站在西半球,b站在东半球站在东半球,b站在西半球 C.两考察站都在西半球 D.两考察站都在东半球 7.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8.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处在()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A.北极圈 B.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10.北京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间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二、综合题 11.读经纬网图1-1-13,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 (3)当北京时间为6月15日5点时,B点的时刻应为__________。 (4)A点位于下列哪个国家() A.中国 B.巴西 C.澳大利亚 D.美国

初中地理问答题25个知识点

中考地理简答题的答题模式 1、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 区 (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坡度大流速快、植被缺失。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多植树勤挡土,水土保持是基础。 2、荒漠化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汛) 4、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 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5、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多发季节:夏季。 5 —10 月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圭封 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 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 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 域。 6、酸雨分布: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腐 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根本途径:开发新能源 7、沼泽的保护(选修)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 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 意义: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①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②是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8、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 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 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 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 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修 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9、沙尘暴现象(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 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开 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 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 10、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 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 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 雷达监测) 11、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 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 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 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12、地震: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 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 际合作等。 1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 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14、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 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 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 道。 1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 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地球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各占多少比例?P5 答: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岛屿?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大洲?P6 答: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3.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是?P6(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6.最先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是郑和(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即“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意大利);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葡萄牙)。 7.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积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岛屿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大西洋形状如同字母“S”,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4。水温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8.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P12 答: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9.大陆漂移说最先由魏格纳(德国)提出。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的四个时间:2亿年前→1亿3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10.简述板块构造理论。P17 答: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各

部编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模拟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2.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3.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 5.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6.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7.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C.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D.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 8.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9.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且1月正处于夏季的地区是()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10.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1.读某品牌汽车说明书,我们能感觉到当今世界()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B.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C.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D.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走向分裂 12.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题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选择题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说明了() A.大陆漂移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2.读图1-1-11,甲点的位置是()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3.一架飞机从济南起飞,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可以() 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济南 D.不能回到济南 4.地球自转产生了() A.极昼极夜现象 B.五带的产生 C.昼夜交替 D.季节的变化读南极我国两个考察站分布图1-1-12,回答5~6题。、b是我国的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b站在a站的什么方向()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b两考察站所在的半球,叙述正确的是() 站在西半球,b站在东半球站在东半球,b站在西半球 C.两考察站都在西半球 D.两考察站都在东半球 7.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8.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处在()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A.北极圈 B.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10.北京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间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二、综合题 11.读经纬网图1-1-13,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 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分别是什 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 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 或: ?? ?)6P ?(B :)6P ?(A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 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 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 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 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五井二中刘相美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师课前没有认真备课,对选题不够重视,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缺乏深入研究,所以,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探讨,教师都交给学生讨论,其结果是容易解决的问题用的时间多而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用的时间反而较少或早早收场,甚至根本不够深入。 二是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活跃,忽视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目的。教师上课一味迁就几个步骤几个环节,走上“放羊式”交流歧路。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围成一团,叽叽喳喳讨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师再总结,其实就是公布“标准答案”。这种只为讨论而讨论的赶形式的教学,不也是剥夺许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吗? 三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老师为防止完不成教学任务,合作交流学习流于形式,交流时间有教师控制。这是因为教师害怕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被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乱了章法,不能按部就班的依照预定的“剧情”向下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是去诱导、启发,而只是支支唔唔说一句“不对”、“错了”等话语,这种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吗?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困惑一:新课程地理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有的知识点仅仅一提,但是这些知识点又往往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内容。又因教师在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费了不少功夫,最后得到的答案仍不够准确,不够具体。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很难把握这些知识点。 困惑二:初中地理教师有很多不是专业教师,对于一些新的地理信息,接受起来非常慢,甚至有些根本无法接受。特别是我们的农村教师,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有时想学习也没条件,为此,授课也只能现学现卖。 困惑三: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尽量使用电化教学,可是大多数农村教师制作地理课件就是一个困惑,有的教师好不容易制作了课件,可是多媒体教室更是一个大困惑。

部编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选择题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3.天气与气候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现象的名词是() A.温暖如春B.寒冷干燥C.风雨交加D.温和多雨 4.微信登陆界面照片原图是阿波罗太空船员于1972年所拍摄的《蓝色弹珠》(下左图),读图“加注部分经纬线后的微信登录界面”(下右图),该图界面中心的大洲名称是() A.亚洲B.非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5.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A.B.C.D.

6.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非洲C.亚洲和大洋洲D.非洲和欧洲7.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 A.a B.b C.c D.d 8.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9.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0.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11.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A.河流发源地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D.河流的峡谷地段

1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13.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 14.下列各组气候类型,均为欧洲最典型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15.下图表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带B.中低纬度地带 C.平原盆地地带D.温和湿润地带 1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 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17.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18.下列能解释“酷寒的南极大陆下沉睡着万顷煤田”这种现象的是 A.大陆漂移B.气候变暖C.人类活动D.植被迁移 19.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 20.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 21. “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地图版]初中地理知识点与问答题(7_8年级全)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 概念: 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 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 ,东经E ,北纬N ,南纬S 。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 答:以20o W 和160o 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 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经度每相差15o ,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 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 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接受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几种表示形式?(P20) 答:把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围的地理事物缩小,这种缩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容越详尽。) 11. 地图按容、按表示区域分别应怎样分类?(P21) 答:按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按表示区域分:地图可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 12. 什么叫图例?什么叫注记? 答: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叫图例。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13. 地图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就是遥感地 图。 14. 如何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P26) 答: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 15.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高度和起伏大,海拔500 米以上)、高原(围广、面积大,外围陡部和缓,海拔500米以上)、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16. 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P28) 答:把一个区域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表山峰(顶);等高线重合表断崖;山脊与山谷的判读: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17.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常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 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颜色越深则越高);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 18.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P35两段全部) 答:(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19.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5500 千米;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渤海、琼州海峡;东部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0. 我国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我国三级行政区域:省、县、乡。目前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1.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需记住。其中有双简称的有5个:、、、、;临两个海的有:、、、;面 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人口最多的省:省(2002年); 22. 2000年12月底,我国总人口达12.9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2005年1月6日我国 总人口为13亿。 23. 人口众多会出现哪些问题?(P46)

初中地理经纬网练习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

初中地理经纬网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 一.选择题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应看地图的情况是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 2.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3.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4.下列有关地图论叙不正确的是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缩小 C、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5.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省地图比例尺大,容较为详细 B、绘制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市地图时,图的容较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集美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容最详细

6.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与的图 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7.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 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 A、10厘米 B、4厘米 C、2.5厘米 D、0.4厘米 8.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1:5000000 D、050千米 9.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0.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B.A点位于C点的东北 C.C点位于A点的西南D.B点位于A点的正东 11.下列说确的是: A.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纬线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各条纬线的长度相等,经线长度不等

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二.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三.2.气:调节气候 四.3.净:净化空气 五.4.美:美化环境 六.5.物:繁衍物种,维护 七.6.尘:吸烟除尘 八.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九.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十.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十一.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十二.植被破坏的影响 十三. 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十四. 2.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十五.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十六. 4.地表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十七. 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十八. 6.破坏 十九.7.生态环境恶化 二十.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二十一.雨林9.,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二十二.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二十三.1.加强,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二十四.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十五.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二十六.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二十七.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二十八.6.提高木材利用率 二十九.7.开发木材替代品 三十.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三十一.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三十二.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三十三.1.地势xx高xx低

三十四.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三十五.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三十六. 4.土壤 三十七.荒漠化的原因 三十八.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三十九.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四十.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四十一.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四十二.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四十三.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四十四. 四十五.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四十六. 1.土地沙漠化2.石质荒漠化3.次生盐碱化 四十七.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四十八.1.合理利用水资源 四十九.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沙障) 五十. 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五十一.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图示意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 A. 中部和南部 B. 中部和北部 C. 南部和北部 D. 东部和西部 (2)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水源和土壤 B. 气候、矿产和土壤 C. 地形、水源和矿产 D. 地形、水源和气候 (3)下列传统民居中,能反映山西省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A. 冰屋 B. 高架屋 C. 窑洞 D. 蒙古包【答案】(1)A (2)D (3)C 【解析】【分析】(1)农耕型古村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可知,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2)从图中可知,农耕型古村落都在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的地区,故影响山两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水源和气候。(3)山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窑洞是山西当地的传统民居,冬暖夏凉,依山而建。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 (3)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典型民居为冬暖夏凉的窑洞。

2.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A. 海门 B. 如东 C. 如皋 D. 海安(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 A. 11人/平方千米 B. 91人/平方千米 C. 110人/平方千米 D. 910人/平方千米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以上四个县中,既濒临长江又临黄海的是海门县,海安市没有濒临长江,如东县没有濒临长江,如皋市没有濒临黄海,故选A。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由南通市的面积和人口总数可知,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910人/平方千米,故选D。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上即可得出答案,比较简单。 (2)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学生要记住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单位变化。 3.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 四合院 B. 竹楼 C. 蒙古包 D. 窑洞

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汇总

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汇总(二) 七. 干旱小专题: 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8、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 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八. 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教学内容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 答题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 分别是什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 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或: ? ? ? )6 P ?( B: )6 P ?( A: 有何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有何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 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6.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P14) 答:(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3)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7.农业包括哪几业?(P15) 答: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8.什么叫“因地制宜”?(P16) 答:在农业发展中,利用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9.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区在哪里?(P16) 答:我国通常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东部的广大地区,土壤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我国东南部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集中了我国93%的水国,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北方是旱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初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大全

2019初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大全 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初中阶段要想学地理,除了“预习-------专心听课--------认真巩固”这一般的学习方法之外,在考试中,不仅主观大题需要答题技巧,选择题可是考生们的心头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告诉你选择题答题技巧如下:技巧一去伪存真——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择肢错误或题干与选择肢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答案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来自课本或信息,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多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概率。排除法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高体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情况:1.选择本身存在知识性错误:存在这种情况时,该选择即被排除 【例1】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

场D.交通、能源 (2)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由“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可以得出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由“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可以得出市场也是影响该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第(2)题,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葡萄酒产业以农业为基础,可排除A;市场需求量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排除B;工业产品间有“上下游”联系,即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也就是一类企业的产品可作为另一类企业的原料,而图中仅仅是废弃物再重新利用,因此不是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排除C。 答案(1)B (2)D [技巧方法] 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时,第一步就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是考查什么知识点,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排除时更有针对性。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7-8年级全) 第1页 共8页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 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分别是什 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 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 或: ?? ?)6P ?(B :)6P ?(A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有何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 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 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 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P14) 答:(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3)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7. 农业包括哪几业?(P15) 答: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8. 什么叫“因地制宜”?(P16) 答:在农业发展中,利用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9. 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区在哪里?(P16) 答:我国通常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东部的广大地区,土壤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我国东南部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集中了我国93%的水国,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北方是旱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10.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P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