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

(I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III)距离测量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 D = a+b×D (3.3.16)

式中,m 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 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VI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基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离可按(3.3.23)式计算: D P =

22h S - (3.3.23)

式中,D P ---测线的水平距离(m )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 3.3.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m β =

??

?

???n f f N ββ1 (3.3.24) 式中,f 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秒)

n---计算f 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1 单位权中误差:

μ =

[]n

Pdd 2 3.3.25-1

式中,d —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 n —测距边数;

P —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2

1

D

σ,σD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

算。

2 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 DI = μ

I

P 1

3.3.25-2 式中,m DI ---第i 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P i —第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 DI =

[]n

dd 2 3.3.25-3

式中,m DI ---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 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计算: D H = D P (1+

A

M

P R H H -) 3.3.26-1

式中,D H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m ); D P —测线的水平距离(m ); H P ---测区的平均高程(m );

H 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

R A ---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

2 归算到参考椭圆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D O =D F (1-

m

m A m

m h H R h H +++)) +3.3.26-2

式中,D O —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 H 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圆面的高差(m ); 3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

D g = D 0(1+2

2

2m m R y +22

24m

R y ?) (3.3.26-3) 式中,D 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 Y 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

R M ---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取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3..3.24条和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括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

表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校: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班级:11土管01班:戚为红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业处理。实习围为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但也需注意一些事项,在校园观测时,注意测站点的安排,不能在路中间架仪器,防止阻挡车的通行;还要注意人流量,应算好时间来观测,防止测量时间的延长。 2、实习的容与要求 容: (1)、导线测量基础知识学习; (2)、编写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技术设计书;(3)、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的外业实施; ①导线点的选取、埋石、点之记的编写; ②全站仪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平面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4)、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 (5)、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的编写。

要求: 了解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的编写,掌握四等导线网的布设过程,熟练的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距离,掌握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的步骤。 二、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4)《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5)《城市测量规》(CJJ 8-85); 三、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主要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对于这次测量任务,测区围较小,已知点有两个,又要考虑四等控制测量的测量精度以及时间的限制,所以此次测平面坐标采取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测高程采取DS3水准仪符合水准测量。基本的技术要求有此次测量采用1980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按照我国《工程测量规》的规定,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

第1章绪论 本文通过对道路工程线路中线和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总结出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以及CASIO编程计算器和AutoCAD相接合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高路堤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本文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寻求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 结合我们现正使用的徕卡全站仪的情况,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的测量,通过AutoCAD的内业计算,①在放样的过程中,可以用编程计算器结合全站仪,非常方便地、快速地进行作业;②运用AutoCAD进行计算结果的验证;③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而坐标计算又是极坐标放样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一般的红线放样,工程放样中的元素多为点、直线(段)、圆(弧)等,故可以充分利用AutoCAD 的设定坐标系、绘图和取点的功能,以及结合我们外业所用计算器的功能,从而大大减轻我们外业的工作强度及内业的工作量。

第2章线路测量 2.1中线测量概述 线路工程是指长宽比很大的工程,包括公路、铁路、运河、供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这些工程的主体一般是在地表,但也有在地下或在空中的,如地铁、地下管道、架空索道和架空输电线路等,工程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计及施工测量方面有不少共性。相比之下,公路、铁路的工程测量工作较为细致。因此,在本章叙述中大多以公路工程为例。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2.1.1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线路测量是为各种等级的公路和各种管道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它的任务有两 方面:一是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 (公路和管道)敷设于实地。它包括下列各项工作: ①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 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②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 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③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定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 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④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定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 点测绘工点地形图。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⑤根据定线设计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实地,称为中线测量。中 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⑥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断面图和横断面图。比例尺则依据工程的实际要求 确定。 ⑦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工程竣工后,对照工程实体测绘 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导线测量方案

东海大桥Ⅲ标墩身、箱梁安装测量方案 前言 东海大桥西起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公里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经小乌龟、大乌龟、颗珠山岛屿,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本标段招标范围总长10.99公里,占全桥总长的40%,分为三段: 第一段里程为K15+069~K18+219,长3.15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0.745KM,距沈家湾岛约22KM。 第二段里程为K19+049~K24+579,长5.53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5.575KM,距沈家湾岛约15KM。 第三段里程为K25+079~K27+389,长2.31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155KM,距沈家湾岛约10KM。 该海区流速大,风大浪急,气象、水文、气候变化复杂,潮差大,海中间又无天然过渡点,能见度又不够,其施工测量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Ⅲ标箱梁、墩身安装段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可以利用的共有19个首级控

上;ly19~ly34共16个点为首级加密点,位于Ⅲ标内的承台顶面和试桩平台上,间隔1KM左右,这些点都是逐步提供给我们的,直接用来作为Ⅲ标大桥施工的首级平面控制。具体分配如下:在K15+069~K18+219段内,有 PM293#、 PM307#、PM321#、PM332#、B平台上共5个GPS平高点;在 K19+049~K24+579段内,有 PM343#、PM357#、PM371#、PM386#、PM400#、PM414#、C平台上共7个GPS平高点;在K25+079~K27+389段内,有PM425#、PM440#、小乌龟、大乌龟上共4个GPS平高点。 由以上我们Ⅲ标要求承台的施工必须保证这些拟布GPS控制点的承台最先竣工,以便业主布设控制点,进而有利于我标段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测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墩身箱梁以及桥面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承台的控制点向上传递,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不能传递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GPS静态加密控制点。 2.高程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在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时,由于承台部分全部施工完毕,业主委托上海测绘院提供的全桥精密水准网就可以建立了,至于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就有了高程的首级控制点。充分利用全桥精密水准点引测和加密临时水准点供施工需要。可以依据基准向上传递。 但是,在承台未施工完毕时也就是全桥精密水准未做时,如何进行承台以上部分的高程控制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小洋山和芦潮港两处水准不闭合,因此现在我们的GPS高程不能作为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的高程基准,从而出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4.1.4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 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不及三角测量优越。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区,为了实施三角测量,必须建造过高的测量觇标,又为了清除通视障碍,还要砍伐树木,这样将使作业进展迟缓,用费较大。若改用导线测量,沿道路、林区分界地带或河流推进,利用平坦地势丈量距离,则可降低觇标高度,减少辅助工作,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英国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区,广泛采用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以代替三角测量。除了这些特殊地区之外,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则很少应用。 电磁波导线测量自电磁波测距仪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了重视。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所受地形限制较小,作业迅速,精度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而越来越高。因此,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有逐渐取代三角测量之势。60年代初,中国利用电磁波测距仪在自然条件极其困难的青藏高原实施了精密导线测量,构成了包括10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用高精度电磁波测距仪实施了横贯大陆的高精度导线测量,现在已经完成,全长达22000公里。导线上每条边的方位角都直接观测,因而不存在尺度误差和方位误差的积累。高精度导线测量的质量优于一等三角测量,称为零等控制测量。美国正以这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报告doc

※分类号:教材密级:秘密 编号:02 新校区控制点测量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报告 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 2013年 1 月 14 日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内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内业处理。实习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范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2、实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三等水准测量和四等导线测量的规范。 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

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即参与控制网的布设。 三、主要的技术指标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到现 长度平均边 长(Km) 测角 中误 差 (″) 测距 中误 差 (㎜) 测距 相对 中误 差 测回数 (J2) 方向 闭合 差 (″) 相对 闭合 差 四等9 1.5 2.5 18 ≤1/ 80000 6 5√n ≤1/ 35000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 器两次重 合读数只 差(″)半测绘归 零差(″) 一测回中 2倍照准 差变动范 围(″) 同一方向 值各测回 较差(″) 四等以上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测回数指标差 较差垂直角 较差 对向观 测高差 符合或 环线闭 中丝法

导线点复测记录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 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 n (″) 施工控制:f 容=±40 n (″) f 测≤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2 2 )f f y x ()(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 K 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四等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概述 (3) 二主要任务 (3) 三测量内容 (4) 四心得体会 (6)

一概述: 1.1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 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 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1.2测量特点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 网是有利的。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导线上每隔 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二:主要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四等导线测量怎么做,是怎么个回事,也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对中整平,怎么样来测量,是一直对着掕镜中心?还是其他的?还有就是为了让同学知道怎么记录计算,怎么样知道那个测出来的是不是合格。怎么样用三联脚架法来测量导线。 整个测区俯视图如下 1.测量的路线为附和导线测量; 2.对测出的数据加以计算,学会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配合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导线测量;体会导线测量的全过程,加以总结; 4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准确无误后填写如成果表中,让老师对测量成果 验收; 5.利用已经算出的坐标进行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 (I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比较

三角测量 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用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是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1617年由荷兰W.斯涅耳首创。 三角测量有两种扩展形式:①向各方向扩展,构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它点位分布均匀,点间互相制约,对低等测量控制作用较强,但推进较慢。②向某一定方向扩展,构成锁状,称为三角锁,它构成控制骨架,中间以次等三角测量填充,推进迅速,比三角网经济,但控制强度不如三角网。 三角测量作业分选定点位、造标埋石、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等。点位一般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的有利位置,使构成三角形的相邻点间互相通视。在选定的点位上建造觇标,供观测照准和升高仪器,同时埋设标石作为三角点的永久性标志。标石中心点是三角点的实际点位。水平角观测是三角测量的关键性工作,观测选在通视良好、目标清晰稳定的有利时间进行。 三角测量除测水平角外,还要选择一些三角形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起始边的长度过去用基线尺丈量,20世纪50年代后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从一起始点和起始边出发,利用观测的角度值,逐一推算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再进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顶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 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 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这些等级以下的导线测量,分为经纬仪导线测量、视距导线测量和视差导线测量,其精度、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用基线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由于距离测量的精度高,导线中不存在尺度误差积累;而方位误差积累则比三角测量严重。因此,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由于导线以单线扩展,无其他几何校核,故必须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当测区较大时,则构成导线网。 在一般地区,由于地面不平,难于用基线尺直接丈量距离,故传统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导线点测量复核记录表

施检表2 导线点测量复核记录表 项目名称国道G325线马店~博贺新港区 新建一级公路 施工单位 茂名市建禾建设工程 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东莞虎门技术咨询有 限公司 合同段 1 公路等级一级 桩号或部位K0+000~K1+800 仪器产地型 号 南方测绘NTS-342R 注:记录时注明单位 导线点编号 观测角 (左角) 改正后 角值 坐标 方位角 边长 (m) 坐标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实测坐标设计坐标 △X △Y △X △Y X Y X Y C2 68 13 11 384392.283 534050.051 C1 291 11 33 291 11 34.4 179 24 45.4 300.550 -300.534 3.081 -300.523 3.077 384091.760 534053.128 ZD1 95 41 13 95 41 14.48 95 5 59.95 440.384 -39.148 438.641 -39.131 438.635 384052.629 534491.763 D1 253 20 29 253 20 30.4 168 26 30.4 116.604 -114.239 23.363 -114.235 23.362 383938.394 534515.125 D2 202 39 34 202 39 35.4 191 06 5.91 543.210 -533.045 -104.595 -533.024 -104.602 383405.370 534410.523 D3 200 50 45 200 50 46.4 211 56 52.3 305.884 -259.552 -161.858 -259.540 -161.862 383145.830 534248.661 D4 136 05 32 136 05 33.48 168 02 25.86 612.658 -599.360 126.955 -599.377 126.947 382546.493 534375.608 D5 240 24 58 240 24 59.4 228 27 25.3 212.421 -140.874 -158.988 -140.866 -158.991 382405.627 534216.617 自检意见监理 意见 计算与略 图 测量计算复核技术主办项目主管测量日期 1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 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 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 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 〃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大于1 〃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⑷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闭合与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 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当β为左角时 α前=α后+β左-180° 当β为右角时 α前=α后-β右+180° 2. 角度闭合差计算 fβ=(α始-α终)+∑β左-n*180° fβ=(α始-α终)-∑β右+n*180° 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 Vβ=±fβ/ n 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X=X终-X始 ∑△Y= Y终-Y始 Fx=∑△X测-∑△X FY=∑△Y测-∑△Y 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 VX=- Fx/∑D3Di VY=-FY/∑D3Di2 2 所以:∑VX= - Fx ∑VY= - FY 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F=SQR(FX^2+FY^2) 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F/∑D=1/∑D/F 8. 坐标增量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 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 (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 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 角度闭合差: 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 角度的改正数△β为:

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 BC边的方位角 CD边的方位角 AB边的方位角 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 (校核) 3、坐标增量计算 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表示: 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由图可知: 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对于量距导线和测距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般不应大于1/2000。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说明

宿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第01标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项目,起讫桩号为K0+000-K15+500,线路全长公里,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28m,路面宽(包括硬路肩部分),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本项目中间控制点:G205,跃进水库。主要工程:G205分离立交,X074直线上跨,跃进水库一桥,二桥。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为与1980年西安坐标系相联系的工程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9°00ˊ00ˊ,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Ⅱ)期,成果等级为一级。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 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1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2年以上,共计5 人。

三、复测方案 本标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为:共45个,主线35个。其中9个包括导线,水准点已被破毁,新加密9个点。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GPS控制网等级为一级,采用中海达V8 GSNN双频GPS接收机三台同步观测,GPS网形采用边连式,每站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至70分钟不等。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6颗,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单点定位时间大于1小时,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15S,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5°。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塔尺采用3m黑红双面木制塔尺,气泡已经校核。 四、复测依据 1、本工程涉及的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一看就 会! 一,实地选定控制点 实地选点之前先要有一个计算程序,且已经编辑好线路设计参数,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选点的几个要求:地基稳固,方便架设仪器和后期放样,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相邻两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确定导线的等级,请参照下图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二,埋石 在选定的点位挖坑,依土质情况而定,建议埋置深度不小于0.6米。将钢筋切割成长约50公分的小段,选择截面较平整光滑的一端用钢锯锯一个深约2mm的十字丝待用。搅拌砼倒入坑中,人工捣实,表面抹平,在中心位置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砼面约1公分。在砼表面刻下点的编号。这样一个控制点就埋设完成了。 说明:有些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坚固稳定的大石头或建筑物上标记做点也是可以的,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固,方便后期保存和使用。 三,导线测量(测角、测距)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理解,我以一个案例来进行演示。 案例背景 G1、G2、G3、G4是设计院给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D1、D2、D3是我们埋设的待测加密点。将相邻两点连接后,就组成了导线线路图,如下图: 测量方案 从G1点向G4点方向测量,测量的水平角为左角。导线等级采用一级,测量仪器采用2”级全站仪,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棱镜。按技术要求,每个测站需观测两个测回。 开始前的一些常识说明 导线边:两个导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导线边,所以导线边长是两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角:是指两条相邻导线边组成的夹角。 左角和右角:把观测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的角叫做左角,右侧的叫做右角,一般都测量左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