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完整版)史记文化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整理:唐俊阳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走遍江淮、中原。元封三年,司马迁继其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此后,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著书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司马迁对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

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疑难,或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创作初衷: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以修史为使命。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遗憾、忧愤而死,死前嘱咐儿子:“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答:“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虽然司马谈、司马迁都自称以续写《春秋》之后的史事为己任,但《史记》记录的史实并非直接承接着《春秋》记录的部分,而是包含了后者。

师从: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孔安国是孔子十世孙,也是西汉的儒学名士,武帝末年,鲁共王毁坏孔府旧宅,在壁中得到《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皆蝌蚪文字,当时人识不得,只有孔安国能读出来。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或理论,也推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潮流。

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合称,它们对《史记》中涉及的字形字音、地理沿革、人物事迹、典故俗语等疑难要点进行了解释和扩充。裴骃也是裴松之的儿子,裴松之曾经给《三国志》作注并且流传至今。司马贞与张守节都是开元年间人,但据清人钱大昕的

考证,司马贞的年龄辈分应当更前。三家注一开始都是分开刊行的,后人逐渐将其合刊到一起并且名之为“三家注”。现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三家注本《史记》是当代最好的版本。

篇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自称全书130篇。《史记》残缺的情况是肯定的,但各家说法不同,以班固、张晏的说法为主流。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它缺了十篇,这十篇只有目录没有内容。三国魏张晏认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兵斗》、《汉兴以来将相年表》、《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勒列传》,其中四篇由汉元帝、成帝之时的学者褚少孙补缺(褚少孙补充的部分往往因为言辞鄙陋而被后世学者诟病)。《史记》因记录许多宫廷密事,在西汉时只能在宫中传阅,但就连大臣诸侯也看不到全本;东汉时,朝廷下诏让杨终删减《太史公书》到十多万字,但是这个版本失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五十二万字的版本还是来源于褚少孙续补的版本。

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书、表的编写体例。它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末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12篇)、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70篇)、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30篇)、表(列人事系年表谱,10篇)、书(综述典章制度,8篇)五种体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世家:世家的主体分为四种,一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如吴太伯世家、晋世家、楚世家;二是汉朝宗亲诸侯大臣,如外戚世家、三王世家、萧相国世家;三是乱世英豪,仅一篇《陈涉世家》;四是著名思想家,仅一篇《孔子世家》。世家以前两种为主。

十二本纪: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

八书: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历书第四、天官书第五、封禅书第六、河渠书第七、平准书第八。

本纪特例:①项羽虽非帝王,但列在本纪,司马迁:“(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②吕太后未称帝,却被列入本纪,司马迁:“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肯定了吕后政绩,当时也的确是吕后临朝称制,《吕太后本纪》也记录了吕氏一家的崛起和迅速败落。

世家特例:①陈涉自立为王,不是周、汉官封诸侯,却列在世家,司马迁:“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②孔子虽是商王朝后裔,但其本人只是卿大夫,非诸侯,却列入世家,司马迁:“孔子布衣,传十余

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值得注意的是,汉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法家(外儒内法),但老子、韩非子都只列入列传,只有孔子入世家,可见儒家之受重视。

书特例:《封禅书》记载的祭祀种类不止封禅一种,为什么以封禅命名?封禅是功成名就的帝王才能行使的礼节,比较特殊,具有代表性,也包含了司马迁哀其父之志——其父司马谈因无缘参与、记录汉武帝的第一次封禅大典而忿恨而死。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说:“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从汉武帝封禅、司马谈忿死,到司马迁受刑、发奋著《史记》,其间恰好也是十二年,或有深意焉。

列传特例:①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本应收入世家,但因是吕后亲家,且其子张敖的大臣又曾谋刺刘邦,受此牵连而没有收入世家。②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中,梁王彭越、韩王信、楚王韩信(韩信在封楚王之前曾为齐王,楚王之后贬为淮阴侯)、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本应入世家,都因为造反或叛国而列入列传。

③长沙王吴芮虽然善终,而且传了好几代,但是因为存在感太弱、没什么分量,居然就连列传都没有记录他。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班固撰的《汉书》,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著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

整理,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而且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

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史家传统:古人称赞《史记》是“实录”,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先贤圣哲,包括司马迁本人非常赞赏甚至非常敬仰的人物,在《史记》的记述中,都被拂去神圣灵异的光环,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是难能可贵的。司马迁忍辱著书的巨大动力,在于他立志继承和发扬孔子修《春秋》的传统,褒善惩恶,评判历史。(比如司马迁如实记录了刘邦的无赖市井、项羽的英勇豪雄)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它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再数篇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在《史记》中,对有些传主的事迹,本传不作介绍或略作介绍,而详见于其他传记中。(典型例子:对比《高祖本纪》、《项羽本纪》中对始皇出游、巨鹿之战、鸿门宴、刘邦数项羽十大罪状等事件的记载)

互见法的作用: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

论赞体制:正文客观描写,论赞主观评述的体制。《史记》中,“太史公曰”的文字,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而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上称之为“赞”。

《史记》106篇有“赞”,“赞”常常是司马迁褒贬历史人物、述“一家之言”的重要内容,他利用“赞”的形式,或“论个人立名及生死之节”,如孔子、屈原传末的论赞;或“论为国者治政之得失”,如管仲传后的论赞。

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一般写作某祖、某宗,如太甲为商太宗、太戊为商中宗、武丁为商高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只称秦始皇、秦二世、三世、四世直至万世)。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制度。庙号一般只给功业显赫的帝王,但隋唐以后逐渐泛滥,基本每个帝王都有庙号了。

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皇帝谥号一般写作某皇、某帝,如唐明皇、汉武帝。谥号虽然每个帝王乃至有所贡献的卿大夫都能有,但后期也在字数上泛滥了,比如努尔哈赤的谥号叫做“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汉武帝之前一般直接用统治者加日期的方式来纪年,比如鲁隐公三年、周赧王五十三年、吕后七年等。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只用了一个年号“洪武”,爱新觉罗·玄炫在位六十一年只用了一个年号“康熙”。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用

了十四个年号,武则天称帝十五年用过十三个年号。到了明清两代,基本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所以也能用年号代称皇帝,如万历、天启、康熙、雍正、乾隆。

德色:历朝历代开国都要确立五德、服色,比如商朝就是崇尚白色,秦朝崇尚水德、黑色,所以“衣服锦旗节旗皆上黑”,汉朝一开始也崇尚水德、黑色,所以朝服以黑色为主。古代五方、五色、五德、五方上帝都有对应关系,依次为:

●东、青、木、青帝;●南、赤、火、赤帝;●西、白、金、白帝;●北、黑、水、黑帝;●中、黄、土、皇帝。

其中东南西北还分别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种神兽。古代朝代的五行相克,其实就代表了朝代之间的相生、相承、相克。

朝代命名:一般与地名、爵位、官职有关,比如周起源于周原、秦起源于秦地,比如刘邦曾为汉王、司马昭曾为晋王、李渊祖父大野虎曾为唐国公、赵匡胤曾为宋州节度使。后来的元明清之名则取自寓意,比如元是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而定。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记索隐》说法,即司马贞的说法,也是比较标准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齐

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刺客列传:专诸、豫让、聂政、曹沫、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如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太史公曰”中,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在叙事中费尽心思,用尽曲笔,惋叹之意深蕴其中。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前四史: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三国蜀陈寿《三国志》。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所著,共九十八篇,分为十纪、八十列传、八志(其中八志并非范晔本人所著,而是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后汉书》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三国志》:由蜀国人陈寿(后归属西晋)所著,分为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大部分。胜在取材精简、文采斐然,失在太过精简、曲笔回护,比如高贵乡公曹髦(当时皇帝,即位前为高贵乡公)与司马昭冲突,为司马昭心腹贾充手下的武士成济所弑,这件事在《三国志》中就付诸阙如。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后两篇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原为六经,又称为六艺,后因为丢失《乐经》,故称为五经。

《易》:周易的简称,内容包括“经”(又称易经,是周易本经)和“传”(又称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解释易经的文字)两部分。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另外,六艺又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经典。

合纵:也作合从,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打断。战国时代,“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连横:也作连衡,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张仪认为,用远交近攻的连横谋略可以瓦解六国联盟。张仪的主张得到了秦惠文王的支持。张仪为连横呕心沥血,为瓦解合纵而四处游说。

张仪、苏秦:据《史记》记载,张仪(连横,助秦)与苏秦(合纵,反秦)是同一时代人,同为纵横家鬼谷子的学生,精通纵横捭阖之术。但根据历史考证,张仪正当秦惠文王时,苏秦正当秦昭襄王时,而惠文王是昭襄王的父亲,张仪比苏秦大30岁左右,不可能是同一时代的风云人物。

刀笔吏: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所以现在代人写作也称作“捉刀”。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牺牲。

三牲:三牲主要指的是:飞禽类,走兽类,鳞甲类。其中飞禽类以凤凰为主,走兽类以麒麟为主,鳞甲类以龙为主,当然祭祀时绝对不可能找到这三样了,只好退而求次。当代民间泛指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猪和牛;小三牲指鸡、鸭和兔(一说小三牲指鸡、鸭、鱼)。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血食:享受祭祀。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常常以“血食”、“不血食”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和破灭,“不血食”指其国家的祖先不能再得到祭祀,也就

是这个国家灭亡了,没有传承的后代能够祭祀祖先了。

三代:夏、商、周。

三晋:韩、赵、魏。

尊尚:大致情况是战国、秦汉、魏晋时代尊右,唐宋、明清时代尊左。汉代尊右,官位以右职为高,因此贬官叫作“左迁”,后代沿用此语,即使在尊左的朝代亦以左迁为贬谪,比如唐宋,但这并不代表唐宋就是尊右卑左,只是习惯而已。“虚左以待”是尊左,指空出左边的尊位给更有能力、地位的人坐,或指敬待宾客。“无出其右”是尊右,指没有人能够超过他(能力、地位等方面)。

。这是《史记》的说法,且是司马迁直接提出的。一般对五帝的说法有五种: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史记》);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出自《战国策》);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出自伪《尚书序》)。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之前的三个帝王。这也是《史记》的说法,但非司马迁直接提出,而是间接出现在秦始皇本纪中,李斯等人说服秦王嬴政改称“泰皇”时有这样一句:“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当然,众所周知后来嬴政没接受“泰皇”,而是合三皇、五帝而自称“皇帝”。

《三皇本纪》:作者是唐朝的司马贞(就是写《史记索隐》的那位)。由于《史记》没有关于三皇的记载,所以司马贞写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记载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帝王的历史。但是由于非司马迁本人所著、内容虚诞不实、学术价值不高、后人评价不好等种种原因,现今各版本《史记》大部分都没有收录这篇。

五声:宫、商、角、徵、羽。是古代的五种乐律。

对史记的评价

西汉刘向、扬雄:然自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西晋华峤:迁文直而事核。

西晋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唐代韩愈: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唐代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

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十国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

南宋史学家郑樵: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明代钱谦益: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金圣叹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范围千古、牢笼百家。”“经纬乎天人之际。”

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鲁迅:《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毛泽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

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

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史记中的成语或典故

0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02、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03、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04、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处:“(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05、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06、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

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出处:“汉王(刘邦)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刘邦)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出处:“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8、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09、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10、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1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2、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劳苦功高如此。”

13、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14、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15、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17、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18、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9、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0、随波逐流: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出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集锦识代古文化常“解天文卜筮”中“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1. 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2. 高的官职或称号。“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3.“谥曰宣王”中“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的称号。)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4.? 创作音乐等。.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出5 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兵,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6 骑”等。.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7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是一样的。(“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8? 副钤辖。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10.由于战争导致中原民众及官员被迫南迁,称之为南渡,如晋人南渡、宋人南渡等。11.刀笔即刀笔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御史台(?12.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是中国古代的官署名 官。表示贬“左迁'“迁”表示晋升官职,“谪”'“擢”.13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古代)

“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14 表示臣服。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方位词,15.北面,?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即.16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艰”“丁忧”,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17.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褒宠。假节、持节、持节:18.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19 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践国、特指皇帝登临皇位,20.践祚: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统、践位、践极、(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21王侯的22。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王侯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死不能叫“崩”)? 23。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24。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爵位可世袭,或降等世袭。.字,古人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所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称字是对别人的25“字”是古人在举行了成年礼仪式之后才起的,且不一定是父亲所起。)(尊称。“路”是行政区域名,宋代始设。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东昌路,26 较为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转载 顾小北2012年02月23日转载(1917)|阅读(10775)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XXXXX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古今中外文学常识1

古今文学常识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b A、《尚书》 B、《左传》 C、《史记》 D、《战国策》 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c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A.《短歇行》 B.《上邪》 C.《氓》 D.《关山月》 3.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d A.《论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庄子》 4.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b A.《湘夫人》 B.《离骚》 C.《国殇》 D.《涉江》 5.赋形成的时代是b A.先秦时期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6.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古代作家是c A.孟轲 B.庄周 C.韩愈 D.欧阳修 7.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传承者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8.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作家是d 七绝圣手是唐代王昌龄的誉称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王昌龄 9.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b 韩愈是让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韩昌黎韩立不韩愈和柳宗元合成韩柳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10.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古代作家是c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传承者提出文章和卫士而着,哥是合为事

而做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欧阳修 11.写有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人是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A.岑参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12.以上四下六的句式为主,被称为"四六文"的赋是a A.骈赋 B.文赋 C.大赋 D.抒情小赋 13.《庖丁解牛的故事,它们出自先秦时代的C A.《论语》 B.孟子C.《庄子》 D.《左传》 14. 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C 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B.庄子《秋水》 C.孔子《论语?季氏》 D.苏轼《前赤壁赋》 15.辛弃疾词的基本风格是A A.豪放悲壮 B.飘逸奔放C.沉郁顿挫 D.清丽婉转 16.《长亭送别》的旦角是D A.红娘 B.张琪 C.老夫人 D.崔莺莺 17.在《诗经》中最具有民歌特点的作品是A A、国风 B、大雅 C、周颂 D、商颂 18.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A.《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代 B.《装在套子里的人》——莫里哀——法国俄国契诃夫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现代海子 D.《边城》——史铁生——现代沈从文 19.《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c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高中必背文学常识大全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 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 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 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1.“解天文卜筮”中“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2.“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3. “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曰宣王”中“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4.“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5.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 6.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兵,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骑”等。 7.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是一样的。(“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 8.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 10.由于战争导致中原民众及官员被迫南迁,称之为南渡,如晋人南渡、宋人南渡等。11.刀笔即刀笔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 12.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御史台是中国古代的官署名)

13.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 14.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15.北面,方位词,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 16.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艰”即“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 17.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18.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19.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0.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21.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22。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王侯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王侯的死不能叫“崩”) 23。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24。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爵位可世袭,或降等世袭。? 25.字,古人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所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称字是对别人

史书文学常识

史书文学常识 导读: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答案:B 解析:《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

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史书文学常识】 1.小学文学常识之认识史书 2.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 3.文学常识 4.常识性文学常识 5.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 6.中国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巧记忆 7.《史记》文学常识 8.历史、文学常识大全 上文是关于史书文学常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 一、《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 1.作者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2.名称、体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 12“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 30“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70“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10“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3. 写作目的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史记》的成就:正史鼻祖,文章大宗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叙事艺术:“互见法”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的特点 (2)语言艺术 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相关常识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体例都是纪传体通史),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

2017.5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导读:导语:据说语文科目里,学生最怕三样,作文,鲁迅,文言文。的确文言文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字交流系统,虽然是文化精华,但也有它晦涩难懂之处,对教学产生了一定难度。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是一篇文言文,其次才是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二是完全放弃文言文基础教学,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形象分析。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文言基础与文学内容,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去年的培训中也曾讨论过文言文教学,很多人提出了“文”与“言”并重的观点。培训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谈到了《史记》的阅读教学,看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录像剪辑,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如何读《史记》。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方面的目标,讨论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都不能偏离,要始终紧扣文中的语言,要防止“得意忘言”,明白了意思却没有学到文中的语言。光是要明白故事内容,听故事、看戏剧、读白话史记,都可以做到,但这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目

的。 二是第一节课布置作业,教师要要求学生梳理、积累知识,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简单地提一下就放过去。第二节课如何进行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的检查,还需要考虑。 三是课堂上关于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的练习,是否可以多设想一些别的形式,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词语和知识进行比较。 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学生可以说是云里来雾里去,因此加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课本的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记住一些课内的知识,但是给他一些没见过的文章便束手无策了。而老师在讲课中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系统的归类传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所以一堂课都是老师那枯燥的声音和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眼,这样学生没有看学习的主动性,更别说积极性了。要知道我们的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还有艺术的欣赏。对于《史记》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全局入手,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并进。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1.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2.文学常识之由《史记》谈文言文-900字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

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