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印发《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件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苏建规〔2009〕316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

各市、县(市)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

为做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省建设厅关于加强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30号)的要求,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管理包括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规划、枢纽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规划(以下简称枢纽规划)和枢纽的建设实施方案三个阶段。经研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工作

加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省加快城市化和城乡现代化发展、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不远的将来我省所有省辖市和绝大部分县(市)都将通上铁路,铁路客运站建设将覆盖全省。抢抓我省铁路大发展的机遇,突出加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建成一批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各市、县(市)要高度重视城市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建设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相关的规划制定和建设工作。

二、提前研究市、县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布局

适应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的新形势,各市、县(市)要在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指导下,抓紧研究提出市、县域轨道交通线网、枢纽布局方案和规划控制要求,为编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提供指导。

正在修编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的市、县(市),要重点研究市、县域轨道交通和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方案,纳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的市、县(市),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明

确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必要时应对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按法定程序作出反馈。

三、科学编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

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省建设厅关于加强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与交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编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审查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实施。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按程序通过审查后,抓紧编制具体客运枢纽的建设实施方案。

各市、县(市)要保障城市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的编制经费,科学拟定编制任务书,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快编制进度。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具体编制工作应委托具有相应编制资质的持证单位承担。在编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部门和公众的参与作用,提高编制质量和水平。

根据苏政办发〔2009〕30号文要求,市(县)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的编制要点,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另行制定;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要点,将由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另行制定。

各地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有关问题请及时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计划处联系,联系电话:025-51868853、52853306。

附件1: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

附件2: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提纲)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1

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编制要点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规划,各市、县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国家和省铁路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等要求,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既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求,也要统筹考虑交通技术要求,统筹长远,切实提高编制质量、水平和可行性。

1、加强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全面把握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现状和规划条件,奠定规划编制的基础

认真开展铁路客运枢纽现状调查工作,着重分析枢纽地区现状交通设施配置、组织以及用地布局和宗地资料等状况,深入分析现存的主要问题和症结,深刻了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现状发展特征和条件。

应准确掌握铁路线位和站位、车场和站台、站房的规模和形式,收集和整理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

交通规划等相关资料,加强枢纽地区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分析,了解区域交通设施、城市交通设施以及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情况,充分把握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条件。

2、近期和长远相结合,合理确定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规模和功能

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应按照枢纽客流量大小、区域和城市交通方式种类等因素划定枢纽等级,明确枢纽发展规模。要充分认识客运枢纽对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的意义和影响,除交通转换的功能外,还应强化客运枢纽对城市服务功能,明确客运枢纽在交通、产业、用地和景观方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3、统筹安排枢纽核心区交通设施布局,优化交通组织方案,构建高效运作的交通衔接体系

全面分析枢纽核心区所组成的交通要素,加强铁路客运站与其他区域性交通方式、城市交通方式之间衔接,对枢纽核心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公交场站、出租车停靠站、公共停车等交通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已规划和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的城市,还要考虑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与铁路客运枢纽的连通。

科学预测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换乘客流,优先保障强换乘方式之间联系,交通设施尽可能邻近布局。对于弱换乘、不换乘的交通方式尽可能分开布局。尽量使轨道交通的站厅或出入口靠近铁路站台及出

入口,设置换乘通道,通过整合票制票价,加强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站内换乘。

坚持公交优先、步行宜人、紧凑布局的原则,鼓励进行立体开发和立体换乘,以铁路客运站为基点,以公共交通设施为核心,通过线路和始发线路相结合,大型车辆和小型车辆的停车相对分开,合理布置各项交通设施。

坚持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既要加强铁路客运站与城市对外交通的集疏运规划,又要加强区域性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衔接规划,促使枢纽地区交通切实融入到城市交通当中。要针对到达和离开的交通方式特点,步行换乘宜便捷舒适,车行交通宜快进快出,分别采取适宜交通组织方案。

要研究枢纽规划建设对周边路网关键节点的影响,保障枢纽与各个方向便捷联系。枢纽地区路网容量应适应枢纽集散交通以及枢纽地区综合开发带来的交通需求,交通组织应明确交通的方向性,避免不合理绕行,保障交通运行安全、有序、高效。

客运枢纽不仅是交通转换点,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应充分考虑安全应急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应急工作需求。

4、统筹枢纽地区用地布局,促进服务业发展,倡导综合开发,节约土地、空间和其他公共资源

准确把握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的影响,科学划定枢纽地区的范围,加强枢纽地区的建筑、交通、景观环境以及地下空间的统筹规划。

坚持集约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依据枢纽地区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枢纽地区总体结构。结合枢纽地区用地的兼容性,鼓励枢纽地区综合开发,在枢纽主体设施内部以及枢纽地区布置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等功能,实现枢纽地区交通运行与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

明确枢纽地区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等各项设施的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建筑与空间布局。各个地块的容积率、高度控制指标应符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枢纽地区功能定位、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交通引导发展等提出的规划条件。

枢纽地区规划要体现景观和空间特色,对开放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展示城市形象;同时,运用行为学的方法,加强对人的活动的组织,在景观建设的同时,给人以舒适、便捷的体验。

枢纽地区应重视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系统安排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停车、行人过街通道、地下商业、人防等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模和结构。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应与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相连通,并做好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和各类设施的衔接。

5、合理确定规划实施时序,推进规划有序实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应制定实施时序、投资计划和管理计划,在实现交通功能的同时有序推进枢纽地区建设用地的开发。对枢纽地区服务业用地尽早预控,保障城市整体利益。

附件2

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提纲)

1 概述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目标

1.3 规划原则

1.4 规划范围和重点

1.4.1枢纽核心区

1.4.2枢纽地区

1.5 技术路线

2 规划条件分析

2.1铁路客运站

2.1.1线位和站位

2.1.2车场和站台

2.1.3站房规模和形式2.2 交通条件

2.2.1区域交通条件

2.2.2城市交通条件

2.3 用地条件

2.4 区域与周边关系分析

2.5 其他

3 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3.1 发展目标

3.2 功能定位

3.2.1交通功能

3.2.2用地功能

3.2.3产业功能

3.2.4景观功能

4 枢纽核心区交通规划4.1 交通要素分析

4.1.1区域交通

4.1.2城市交通

4.1.3旅游交通

4.1.4其他

4.2 换乘客流预测

4.3交通设施布局

4.3.1 区域交通衔接设施4.3.2 城市交通衔接设施

4.4 交通组织设计

4.4.1 行人交通组织

4.4.2 公共交通组织

4.4.3 出租车交通组织

4.4.4 社会车辆交通组织4.4.5 非机动车交通组织4.4.6 其他

4.5 关键节点规划方案

4.6 交通安全应急规划指引

5 枢纽地区详细规划

5.1 总体结构

5.1.1 规划理念

5.1.2 规划结构

5.2建筑与空间布局

5.3水系与绿化系统

5.4 景观与环境设计

5.5 交通与竖向规划

5.5.1 道路规划

5.5.2 公交规划

5.5.3 停车规划

5.5.4 竖向规划

5.6 地下空间利用

5.7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和管线综合

6 实施计划

6.1 实施时序

6.2 实施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