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

金明

金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拥有近30年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的国内外管理经验,曾担任Win-Win International国际顾问公司总裁、美国Dell电脑公司销售与市场管理副总裁,美国Novell公司中国第一任总裁、安达信咨询公司中国第一任总裁,他是将全球瞩目的“Dell直销模式”引入到中国,建立“直销队伍”的第一人。在此之前他还在美国惠普公司有13年的工作经验,担任惠普全球高级工程制造顾问经理、市场开发与销售经理,帮助惠普引进国际先进MRPII和CIM管理技术,使其客户群涵盖12个国家和地区,为惠普奠定了制造业亚太第一的市场地位。

战略企业管理的困境与症结

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我们可以从对两组企业的对比中很容易的找到答案。乐华、秦池、三株,在MBA的失败案例里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他们在90年代都曾风风火火,只可惜昙花一现,后进无力;反而观之,我们看到TCL、万科还有联想,他们都是基业长青,越做越好!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企业持续的经营与发展。

战略企业管理也并不神秘,就是通过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实现公司结构、组织行为的不断改良,以创造更高的绩效,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构成了战略企业管理的三个要素。战略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绩效。

我们注意到,越多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战略企业管理,但是中国企业在战略企业管理方面无疑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企业对使命和愿景没有清楚的定义,什么赚钱,我们就做什么,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既然如此,又为什么用定义来限制自己呢?这是很多企业的真实想法;其二,企业目标或好高骛远,或过于保守。有些企业有了使命,可是他在设计目标的时候,或者是好高骛远,很快的就想走出中国领先世界;或者啃着大饼不放,过于保守;其三,企业战略执行不力。有一些企业就算是目标定的算切实,可是最后发现战略执行不力。他们以为战略一旦制定以后,管理者就可以高枕无忧,让它自行引导。这样执行力很难达到目标的要求。现在市面上有一本叫《执行》的书,很畅销,实际上也说明了我们的企业在战略的执行上遇到了困难。

基业长青的企业,他们到底如何进行战略企业管理?在戴尔、在惠普,我有幸了解了这些企业成功经验。借助PDCA模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成功企业的战略企业管理

流程。P表示计划(Plan)。战略计划首先要明确企业长期的使命(Mission)和愿景(Vision),有了使命和愿景,我们才可以做未来两到三年的分析,设定我们中期的目标(Objective):我们想做多大多强?接着,通过具体战略 (Strategy)及关键绩效指标(KPIs)分解目标。每一个战略都应该有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分解以后,就可以拟定行动计划,将这些具体战略和关键绩效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部门。有了行动计划以后,好戏才上场——我们开始执行计划,D表示计划执行(Do)。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应该随时有反馈来监控、评估我们计划执行的绩效,C表示监控(Check)。在监控过程中,如果发现战略执行与计划的差异,我们马上就可以进行调整,优化相关的业务流程。A表示了这个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Act)。

对比成功企业的战略企业管理,国内企业在战略企业管理方面的症结也清楚了:

症结之一:在制定远景和目标的时候,有些企业并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环境、目标客户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实力。中国家电企业如长虹、海信、海尔等,在90年代涉入PC产业的时候,都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环境、目标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真正势力,所以到后来都或多或少碰到一些困难。

症结之二:在制定具体战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整合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等资源,特别是没有将这些资源调配到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就算整合了,大家方向还是不一致,每个部门各做各的,结果每个部门可能都能做到更好,但这并不代表整体做得最好,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内部四分五裂,战略目标被“五马分尸”,最后的结果让人惨不忍睹!

症结之三: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企业没有将战略转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并明确他们的衡量指标。海尔在1998年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张瑞敏说我们做的BPR(流程重组)、我们做的任何市场的新概念都不可能成功,除非我们把我们的绩效和员工的激励制度有所挂钩。

症结之四:执行战略、监控绩效的时候,缺乏合理的业务流程及称职的员工。为什么已经下达的战略执行不力?原因不外乎《绩效》一书的作者总结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流程,如果我们连流程都没有制订出来,还谈什么按制度办事?第二个方面是人,就算有世界上最好的流程制度,可是你没有称职的人,没有称职的员工,那还不等于是空谈?再加上缺乏实时的监控和报告,无法将结果和绩效考核挂钩,这样的战略执行当然会出现问题!

战略企业管理的创新与突破——企业绩效管理

上面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战略面临的困难及深层的原因。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

经过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战略企业管理的成功要素已经非常清晰。那就是要确保战略企业管理取得成功,企业首先必须将战略转化成一整套可执行的绩效衡量标准与体系,来引导和激励员工努力的方向。行为科学家很早就告诉我们,“you get what you measured”(你衡量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绩效衡量连接了战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以绩效衡量为核心,一套新的战略企业管理思想——企业绩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简称BPM)诞生了!

什么是企业绩效管理?简言之就是以绩效衡量为核心的,帮助管理者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流程与制度。企业绩效管理通过两个内在机制实现了一整套以企业绩效为核心的战略企业管理循环:一是企业绩效管理实现了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和执行顺序;二是企业绩效管理实现了一整套持续的运作和改进机制。这两个机制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企业绩效管理循环”。

这个循环分为六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顺序分别为设定目标、建模预测、计划预算、监控、分析评估及报告。

图一:企业绩效管理循环

第一个阶段设定目标

企业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市场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目标客户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了解,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统一工作方向,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要完成设定目标的任务,我们需要以下工具,第一为平衡记分卡(BSC),它将企业的目标分成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员工能力;第二为关键成功要素(CSF);第三是战略地图;第四是关键绩效指标(KPIs)。

第二个阶段建模预测

企业在这个阶段首先按设定的战略目标,建立多套企业运营的执行路径、资源配备及盈利计算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预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执行方案后对目标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佳企业战略执行方案。建模预测的工具有两个方面:建模工具和用于预测的数学模型。

举个例子。在1998-99年,DELL新进入中国,当时的业绩指标是每季度翻一番,而不是每年。为了预测以后的发展,我们建了一个模型,包括执行路径、资源配备、盈利计算模型等。如执行路径,走直销,还是走分销,或者走直销加分销;从资源配备来讲:我们需要多少个销售员?我们需要在哪个地方设工厂?工厂里面又需要每天的生产额

是多少;从盈利的计算来讲:每个销售员他的生产利润如何?他的竞争力又如何?然后通过这个模型来预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执行方案以后,对目标可能产生的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的模拟结果,选择最佳的战略执行方案。

第三个阶段计划预算

第二阶段选择了战略目标,第三个阶段需要我们把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语言,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及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计划中去,并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还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及战略目标制定部门与集团的预算计划。做计划预算,必须要有一个多层

次的、可伸缩性的计划分解工具,要具备绩效指标工具和全面预算工具。

在惠普13年,我对惠普做计划的方法感受很深。这套方法能够帮助惠普将CEO的战略转化为VP的目标, VP把他的目标写成战略,然后又把这个战略改成下面的总经理的目标,总经理又把他的目标转成他的战略,然后再将这套战略改成中层经理的目标,如此层层相推,一直到惠普每一个员工为止。

第四个阶段监控

在企业、部门、员工执行计划过程中,对绩效指标进行追踪;追踪的结果与设定的标准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也可与企业外部的标杆绩效(Benchmarking)做比较。这些工作都是监控的范围。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有一套很好的监控工具: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是创新的科学方法,能够实时地展示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能帮助管理者做有效的战略分析。

比如,在戴尔做电脑,我们会监控每台电脑的成本架构,详细分析每台电脑成本结构的变化,和其他企业比如联想比。最后我们就发现了,戴尔除了主板以外,其它的方面都有竞争优势,于是戴尔就把重点放在一项事情上:降低库存成本。

第五个阶段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即通过对财务、制造 / 物流、客户/市场等数据的多维度、深入分析,提供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实时、正确的决策;分析评估战略目标的实施绩效并将结果与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分析评估的工具有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商业智能与数据仓库(Business Intelligence & Data Warehouse)。

比如,金蝶在2003年的上半年,对汽车行业的客户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汽车行业的客户给公司财务利润上的影响是什么?这帮助我们判断,是不是应该在汽车行业更加加大我们的投入,以做出更为切合汽车行业需求的产品。

第六个阶段报告

这个阶段需要及时、完整、精确的将财务、业务、营运的绩效,报告给企业管理者;同时外部报告应考虑日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企业绩效管理能同时实现内部报告和外部报道。近年,国际上公司财务欺诈案件层出不穷,分析家呼吁CEO要谨慎。通过BPM的报告工具,我们将得到更加科学、可靠的企业的内部报告和企业外部报告,帮助CEO及时纠正差错,防范财务欺诈风险。

以上分析说明了,企业绩效管理做为一项新的管理创新,能够与战略企业管理PDCA 控制过程实现完美的结合,其实现的途径就是通过实施战略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在企业营运过程中能够始终提供正确、实时和完整的信息。金蝶的战略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绩效管理的需求。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架构与实现

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将战略企业管理分解为三个纵向的应用层次,以保证业务数据、分析数据、绩效数据能相互贯通、互为一体。这三个应用层次从上往下分别为:企业绩效管理(BPM)、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BI&DW)、业务运营(ER PⅡ)。

图二:战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架构

这个层次划分体现了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业务运营的应用层次上的相互联系又相

对独立的特点。在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架构中,战略规划过程表现为从上到下的过程,体现了从战略决策到战略执行的业务逻辑;战略实施过程表现为从下到上的过程,体现了从业务操作到战略反馈的控制逻辑。三个层次的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经常遇到的通病,那就是有权利者没有信息,有信息者没有权利。

基于以上应用架构,金蝶k/310.0通过全方位的企业绩效循环,实现了企业绩效管理先进思想与中国企业实务的完美融合,成功的帮助了中国成长性企业实现高效的战略管理。本文的最后,我非常荣幸的与您一起分享金蝶绩效管理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的喜悦。

在房地产业,万科“在实施绩效管理后,能够展现全项目动态明细表,实时反映并监控动态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的作为。”

在信托投资行业,上海爱建信托认为“绩效管理最大的作用在于提高管理和分析决策的能力、资金的收支状况、企业的资金运营趋势、乃至于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数据变化都一目了然。”

在制造行业,重庆川仪九厂,“凭借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我开始充分地授权,大胆任用年轻人,很多事都放手让他们去做,因为我有很好的系统来监控整个执行的进程,随时随地查到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要是有问题,我可以随时调整。”

在食品行业,沈阳红梅集团“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建立起一系列数学模型辅助决策,比如成本利润预测模型,当年就降低成本3900万元。”

最后让我们看看在中国最大的眼镜分销商珠海祥乐实施企业绩效管理的效益。“实施企业绩效管理带给我们经济效益有:发货能力提高了50%,库存减少了60%,定单履约周期缩短了50%到80%,协议客户履约率达到96%,销售金额提升了30%,覆盖城市增加100%,管理人员减少了33%,财务人员减少69%,应收帐款周期周转率从每年的三次,提高到了每年的12次。”

财富中国百强,已经有半数选择金蝶。战略企业管理信息化,将让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金蝶。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案例

内容提示: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5月,是四川省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省政府重点培育的30家"迅速做强做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集团主业为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具备"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能力。 延伸阅读:信息化华西四川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 年5 月,是四川省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省政府重点培育的30 家“迅速做强做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集团主业为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具备“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能力。集团公司直属分支机构(含境外)23 家,所属子公司(含企业、事业单位)24 家。 四川华西集团的信息化是随着整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并随着近年来企业加大投入而逐步走在全行业信息化前列的。2006 年,四川华西集团正式启动了新阶段下的管理信息化全面建设,是国内建筑行业第一家严格按“规划咨询、监理、建设”的规范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咨询规划单位为华西建团规划了“一个协同,两套体系,三层平台,九大应用”的蓝图,并由监理单位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全程控制。 一、主要内容与架构 华西集团管理信息化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以运营管理为支撑,实现华西集团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华西集团各级单位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华西集团经济效益,提升华西集团核心竞争力,实现华西集团十年“三步

走”的战略目标。 华西集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消灭信息孤岛,打通华西集团的数字神经,为企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华西集团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即实现战略决策科学化、经营过程可控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事务办公自动化和执行效率高效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 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 信息人才不足。 4. 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 5. 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 6. 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7. 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 8. 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 (2)低成本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 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中心广东和平奥鹏 姓名张嘉蔚学号712619312621 指导教师刘俊 2014 年05 月02 日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正迅速发生着巨大变化。人力资本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生存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需要充分借助技术性的手段来保障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中小企业落后的面貌,塑造中小企业具有现代化技术的新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人才;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提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内涵、作用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现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劣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对策

引言 (4)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4)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定义 (4)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4)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释义 (5)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5) (一)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6) (二)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 (6) (三)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6) (四)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6)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6)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重视 (6)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7)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 (7) 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对策 (7) (一)企业管理层应转变观念,给予重视和支持 (7) (二)加强人才培训和团队建设 (7) (三)企业要构建规范夯实的基础管理 (7) (四)选择合适管理软件,科学部署,系统规划建设 (8)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 (8) 五、小结 (8)

制造业项目与项目管理方法-培训教材

第一讲制造业项目与项目管理方法(上) 前言 20世纪,项目管理学科的应用领域已经从初期的航天、国防、建筑等个别行业拓展到制造、信息、流通、服务、软件、金融等各个行业,甚至政府、机关的政务和事务管理。这是由于组织的经营或运作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治变革、经济波动、科学发展、技术革命、市场竞争、法规变化、产品更新等一系列变化因素,使组织处于剧烈动荡的经营或运行管理环境和面临前途未卜的发展变革风险。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上述环境条件变化,组织的经营或运作管理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重复性连续过程活动,组织中的一次性过程活动,即项目活动,既有数量的增加也有幅度的增强。 (一)项目和项目管理 项目的定义是“创造独特产品或服务的一次性活动”,项目的特点是“具体”的目标体系、“暂态”的活动排列、“系统”的人物组合、“变易”的过程演化和“独特”的发展结果。 项目管理是“将相关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新系统、新体系和新过程的建立活动或对已经存在的系统、体系、过程的改善活动,是研究发展、变化和改革的规律和方法。 由于现代制造方式正在从单品种大批量的重复性制造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适应性制造方式发展,从而为项目管理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广泛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2000年以来项目管理能够在制造业形成应用热潮的根本原因。 (二)制造方式的演变 新制造方式是对原有制造方式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替代,这意味着现代制造业仅仅具有单项优势还不够,在成本、质量、实现能力和前置时间方面都要表现优秀。即多快好省(Cheaper , Better, Variable and Faster)。 图1-1 制造方式的演变 制造业的制造方式及特点 不同类别的制造业会显示出不同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03-22 14:54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5%;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69.4%。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 中,85.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 调查报告提纲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杨巍巍) 在我国,“企业文化”提出已有多年,企业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造就了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转型走向现代企业的需要 企业文化紧扣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模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蕴含的内容随之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每个阶段的企业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业所处时代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之适应企业所处时代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紧扣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战略,引领企业在转轨变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行业特色的需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基于企业倡导、员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形成的企业

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具有无限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因此,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既要确立充分体现本行业的特点和规律的发展策略,又要瞄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既要构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科学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又要充分发掘和调动员工的潜能,坚持以人为本;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管理者的变动,既要适时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微调,又要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素质、建设“四有”员工队伍的需要 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和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通过不间断的思想教育,科学、严格的管理,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饱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一支精通业务、严于管理、善于经营的管理团队和业务精、作风正、积极向上、思想过硬的员工队伍。有了这样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就必然能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保证企业长盛不衰。 4.企业文化是强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

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 万玲 (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措施,从面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意义项目管理系统 1引言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以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行业由于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和移动性大,以及工序流程繁琐的特点,使得利用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国内的建筑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数字化及以及信息化的进程,此时特别是在大型的设计院及发达城市的建筑行业中首先体会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工作效率。随着工程量的逐步加大及工程项目的增大,数量巨大的图纸及数据资料等,在进行分类以及查询时变得越来越费时费事,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由此,建筑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成为必要趋势。2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2.1市场竞争的要求 项目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同时组织好、管理好多个项目,成为企业项目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信息沟通和数据交互极不方便,且准确性和实效性都非常差,无法形成共享,造成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状况,形成高昂的沟通成本。 (2)面对标价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现状,迫切的要求企业管理规范化、严格化、标准化、流程化。 (3)管理越来熟、标准越来越高势必要求企业通过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2.2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 国内国际环境竞争激烈,多项目、高风险、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 (1)如何实现公司的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则? (2)如何实现公司的宏观掌握,项目的微观控制? (3)如何实现公司的人员、材料、设备、资金宏观调配,保证每个项目责任目标的实现? (4)如何将管理层、执行层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投入到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去。 (5)如何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控制?重点部位重点控制? (6)如何利用有效的工具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7)如何做到公司的资源和技术最大限度的共享和有效协作? (8)如何提供详实科学的数据,给公司的决策层作决策参考? 3信息化管理对施工项目的意义 3.1可加强企业的决策力度,实现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筑企业信息化可为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使企业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范围,加强垂直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企业依靠信息化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实现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控制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准确地计划出项目的实际成本,扩大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对象,更好地进行项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的分析。 3.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可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 施工管理还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活动,其内涵是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对于施工方而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涉及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由于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关系复导,受自然条件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项目的动态控制,然而,许多施工企业尚不重视在施工进展中依据和运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报告系统指导施工工作,项目目标控制还处于相当粗放的状况。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4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为适应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但信息化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摒弃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依据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系统。由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是在一定的行业及在企业中运作起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企业受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若企业想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迅速构建,则就必须 · 282 · 2012年第6期(总第123期)江西建材工程管理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xx: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 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 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 2006、2007、 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xx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 正如xx所坚持的: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xx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 (1969); 存货管理系统 (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 (1973);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 (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 (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 (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

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说明

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说明 公司于2009年正式引进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自己的网站、OA办公系统,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及人员 责任部门:办公室负责人: 信息化管理员: 二、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二)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三)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四)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五)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等现象。 (六)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七)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八)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九)及时、有效地发布和传达公司高层的经营决策和管理理念。 (十)不断更新工程施工动态,向外界展示公司形象。 三、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一)按照业务工作岗位设置各部门、各分公司OA系统的微机操作员,由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设置帐号和操作权限。 (二)微机操作员应妥善保管帐号和口令,并经常更改以防止他人盗用进行违规操作,严禁使用他人的帐号处理自己职责之外的业务。当岗位和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办理帐号交接手续,交接后应立即更改密码。 (三)微机操作员要加强对业务软件的学习,积极参加信息化应用培训,熟练操作业务软件。 (四)微机操作员须使用指定的帐号,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业务,做到态度认真、操作规范、录入及时、数据准确。 (五)各单位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的,须填写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交由信息管理中心实施。

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企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开发,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中来,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信息利用率低下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等问题,本文提出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学习、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24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0-00-02 0 引言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向着多元化、国际化、产业链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区域营销、区域采购、区域研发的重要性,在如此庞大的企业组织结构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从以本地为中心到着眼全球市场,从“线下”市场到“线下线上”并重,从企业内增值到产业链增值……企业就像处于无处不在、全面透明化、动变结合发展的水晶球中。企业要生存,必须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转型。通过信息技术让整个企业的管理运作更加通畅。 1 企业管理信息化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开发,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中来,以此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最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化依赖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依赖于企

(项目管理)制造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制造业项目管 理

制造业项目管理 第一讲制造业项目与项目管理方法(上) 前言 20世纪,项目管理学科的应用领域已经从初期的航天、国防、建筑等个别行业拓展到制造、信息、流通、服务、软件、金融等各个行业,甚至政府、机关的政务和事务管理。这是由于组织的经营或运作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政治变革、经济波动、科学发展、技术革命、市场竞争、法规变化、产品更新等一系列变化因素,使组织处于剧烈动荡的经营或运行管理环境和面临前途未卜的发展变革风险。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上述环境条件变化,组织的经营或运作管理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往的重复性连续过程活动,组织中的一次性过程活动,即项目活动,既有数量的增加也有幅度的增强。 (一)项目和项目管理 项目的定义是“创造独特产品或服务的一次性活动”,项目的特点是“具体”的目标体系、“暂态”的活动排列、“系统”的人物组合、“变易”的过程演化和“独特”的发展结果。 项目管理是“将相关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新系统、新体系和新过程的建立活动或对已经存在的系统、体系、过程的改善活动,是研究发展、变化和改革的规律和方法。 由于现代制造方式正在从单品种大批量的重复性制造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适应性制造方式发展,从而为项目管理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广泛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2000年以来项目管理能够在制造业形成应用热潮的根本原因。 (二)制造方式的演变 新制造方式是对原有制造方式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替代,这意味着现代制造业仅仅具有单项优势还不够,在成本、质量、实现能力和前置时间方面都要表现优秀。即多快好省(Cheaper , Better, Variable and Faster)。 图1-1 制造方式的演变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发表时间:2020-04-14T14:54:42.83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期作者:荣涛 [导读]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企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信息化 摘要: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企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的普及推动了企业现代化改革进程,同时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企业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当务之急。对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完善、成熟的信息化体系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但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建筑施工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予以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施工项目 引言:建筑行业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一直备受瞩目,基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内的主旋律。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的是硬资源,更需要软资源,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契机之一,也是建筑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些年,多数行业内的建筑企业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具体到每个施工项目上,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但不可避免的是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影响到建设进程。本文基于上述的原因提出必要的建议来更好的帮助企业完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对建筑施工项目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大的方面是针对企业管理,小的方面可具体到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上,这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通常一个施工项目要运用到多种资源,包括项目相关信息和项目的技术资料,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在项目中,就需要建立完善成熟的对接信息化平台,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施工的管理效果。 1.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协调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通常由多个部门完成,如何能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信息化建设,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无论是哪个部门可以直接查看信息,实时监控部门情况、施工进度等等,从而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 2.整合价值信息,有助于施工决策 建立施工项目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对项目各种数据、文件和资料等信息的留存,尤其是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整合后可以为其他施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能为施工提供决策依据和参照资料。 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资金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有诸多不可控未知因素存在,严重的会阻碍工程项目进程,因此建筑企业对方风险的评估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视的。风险评估是基于施工前和过程中收集的大量信息优化处理后得出的,而信息的收集效果需要依赖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完善与否,因此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企业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尽管说很多企业开始建设信息化平台,但依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门,很多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投入过多资金、时间和人才,更倾向于先进设备,这种片面的看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导致很多企业在生产效率上得不到提高,更无法为未来的市场上同其他企业竞争。 2.利用程度不高,应用范围小 从调研来看,目前很多企业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仅仅是运用在某个项目或是某个阶段,没有充分的实现整个项目的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充分提高,浪费了资源。企业应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应充分的融入到企业的每个项目和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一个员工,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项目或者是部门。 3.设施不完善,软件开发不配套 信息化平台搭建是离不开相应的配套软件的,每个企业应针对自己的业务和项目情况来看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软件。但目前国内对于类似软件开发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再加上企业不具备高水平的软件开发人员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软件设施跟不上项目进程。 三、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具体策略 1.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 建筑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工作,包括了大量的信息,如各种各样的建筑图纸,数据计算等等,因此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考虑到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人员管理、施工质量和进度监测、风险评估等等。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将各个部门串联在一起,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项目,服务于企业,致力于企业市场竞争。 2.体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高度适应能力 首先,建筑施工项目建设非常复杂,涉及到各种参数,如天气变化、周围环境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投入成本高低,也会影响到风险评估,而且每一个项目可能涉及的因素都不同,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要全面考虑,做到对各种参数,不同条件、不同项目下的适应能力和兼容性,保证信息化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某个项目系统无法使用或错误率高的问题。 其次,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也是一大关键,对工程进度、成本管理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统计计算,减少人工统计和输入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高度对接互联网的管理系统 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信息的高度对接和共享,完善的管理系统要具备完善的共享项目资料库、文档系统,项目资料传递功能,信息加工和处理功能,人员管理功能等。要实现各级管理者都要囊括其中,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对资源的获取。结合职能权限将系统划为多个模块,包括施工、监管、评估等,从系统体系上来构建,分别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数据库。上述体系构建相互结合逐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结束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传递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信息化管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