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冷蒿

冷蒿

冷蒿
冷蒿

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专业:生物科学作者:王君学号:20071118123

指导教师: 赵辉

摘要:冷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适应性强,在我国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坡、路旁、砾质旷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区都有。冷蒿是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放牧场上优良的饲用小半灌木,羊及马四季均喜食。本文主要介绍了冷蒿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及其药用价值和展望。

关键词:冷蒿;形态;生活环境;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功能;药用价值

引言

冷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70厘米,全体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根状茎横走,不定根发达。茎基部木质,叶具短柄或无柄,两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花半球形,花冠细管状,黄白色。果短圆形,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广泛分布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沿山地也进入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多生长在沙质、沙砾质或砾石质土壤上,是草原小半灌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草原群落的伴生植物,为生态幅度很广的旱生植物。冷蒿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其全草可供药用,有止痛、消炎、镇咳作用。

分类

种中文名:冷蒿

种拉丁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种别名:小白蒿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拉丁名:Artemisia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时略成半灌木状。主根细长或粗,木质化,侧根多;根状茎粗短或咯细,有多条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直立,数枚或多数常与营养枝共组成

疏松或稍密集的小丛,稀单生,高30-60(-70)厘米,稀10-20厘米,基部多少木质化,上部分枝,枝短,稀略长,斜向上,或不分枝;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黄色或灰白色、稍带绢质的短绒毛,后茎上毛稍脱落。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8-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中部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5-0.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中部与上半部侧裂片常再3-5全裂,下半部侧裂片不再分裂或有1-2枚小裂片,小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裂片半抱茎,并成假托叶状,无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全裂或3-5全裂,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直径(2-)2.5-3(-4)毫米,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密被短绒毛,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近无毛,半膜质或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8-13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上部2叉,叉枝长,叉端尖;两性花20-3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端圆,有时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1]。

生态环境

东北、华北省区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西北省区分布在海拔1000-3800米,西藏分布在海拔4000米附近;分布广,适应性强,在我国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坡、路旁、砾质旷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区都有,常构成山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地理分布

产于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蒙古、土耳其、伊朗、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及欧洲部分地区)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北部、美国西部、中部及西南部都有[2]。

生物学特性

冷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在内古,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l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点是,枝条在适宜条件下能长不定根,当枝条长出不定根,植株受践踏后,枝条脱离母株,亦能发育成新个体。在内蒙古高原上,它可向着由风力而形成的薄层沙地延伸。冷蒿属于温带旱生小半灌木。性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3]。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一般在于草原和山地草原常与多种禾本科植物,如针茅、赖草、隐子草等组成群落,并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药用价值

冷蒿-入药部分:地上部分入药。

冷蒿-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根及杂质,阴干备用。

冷蒿-药材鉴别:性状茎呈圆柱形,少数分枝;表面淡黄绿色,基部木化呈淡褐色或褐色,密被灰白色毛茸,具纵棱线;质脆,易折断。叶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叶2—3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二面均被白色毛茸,全缘。头状花序小,灰黄色,总苞密生银白色长柔毛[4]。气芳香,味辛苦。粉末棕绿色。丁字形毛较多,全长270一870微米,两壁不等长,柄细胞2-3,但多断开,只见一个柄细胞;非腺毛甚长,可达1—2毫米,由1-3个细胞组成,有的已断裂。花粉粒易见,近球形,直径2l一27微米,外壁厚,表面有较稀疏的小刺状突起。花瓣碎片易见,薄壁细胞多长梭形。木栓细胞多为扁长柱形,大小不等。花粉囊细胞似网纹。纤维壁较厚。石细胞少见。偶见双头腺毛。

冷蒿-性味功能:中药味苦、辛,性微寒。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杀虫。

蒙药味苦,性凉、燥、钝、糙。止血,消肿,消“奇哈”。

冷蒿-主治中药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皮肤瘙痒,湿疹,蛔虫病,

蛲虫病[5]。

蒙药治吐血,鼻出血,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疮疡,“奇哈”症,肾热。

冷蒿-用量用法:中药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蒙药多入丸散剂或外用。

饲用价值

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在草原牧民中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羊要肥壮,多吃冷蒿”。牧民对其评价极高,被认为是抓膘、保膘与催乳的植物之一,生长冷蒿之多少成为选择草场的条件之一。适口性,羊及马四季均喜食,而极喜食其营养枝及生殖枝。秋季可食率达80%以上,采食后尚有驱虫之效。产羔母羊采食后,下奶快而多,羔羊健壮。牛亦喜食,牧民认为,牛食后上膘快。夏季适口性降低至中等,家畜主要采食其生殖枝。冷蒿对冬季家畜尤其产羔母畜的放牧具有很大价值,在霜冻之后或冬季内,营养枝尚保存良好,柔软而多汁,保持其原有色泽,因此家畜,特别是绵羊、马极喜采食。骆驼终年喜食。干草也为家畜喜食[6]。

传播

种子-表面母猪从冬末至初夏在温室中的一个非常自由排水,土壤,但要确保在肥不干燥。发芽的种子一般在1 - 2周的一个温暖的温室。当大到足以处理,刺出的幼苗长成盆和个人的第一个冬天他们就自己在温室。植物出来在春末或夏初。]扦插半成熟的木材,7月/日的一帧。司在春季或秋季[7]。

展望

冷蒿挥发物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苜蓿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损伤处理与未损伤冷蒿挥发物处理相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5.6%~15.0%;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使7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生长降低了10.4%~22.8%,芽生长降低了12.7%~30.4%,幼苗鲜质量降低了11.2%~16.8%;损伤冷蒿挥发物抑制作用较未损伤冷蒿挥发物有所增强[8]。冷蒿种群

在不同放牧强度胁迫下构件的变化规律:在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羊草草原放牧退化系列上,选定无放牧(已围栏保护了20a的羊草样地)、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的不同牧压梯度地段、采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构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冷蒿的营养枝数、不定根数、匍匐茎长在4个梯度上均有显著差异,而且都随牧压增大而增加,但不定根间的平均距离(匍匐茎长/不定根数)与营养枝数/不定根数两项却不随牧压变化而变化。就生物量而言,各构件干重在4个梯度间也有显著差异,而且随牧压增大而增加。在相应梯度上所做的25cm×25cm×10cm土体根量数据亦有相似的规律。冷蒿是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放牧场上优良的饲用小半灌木。牛亦喜食,牧民认为,牛食后上膘快。但在夏季其适口性则降低至中等,此时牲畜主要采食其生殖枝。冷蒿对冬季家畜尤其产羔母畜的放牧具有很大价值,在霜冻之后或冬季内,其营养枝尚保存良好,且柔软而多汁,并保持其原有色泽,因之家畜,特别是羊、马极喜采食。此外骆驼终年喜食冷蒿。干草中的冷蒿亦为家畜所喜食。在草场上进行观察,冷蒿早春萌发甚早,其地上部分全部可食,但此时生长甚矮小,因而家畜采食不多,5—6月枝叶逐渐长大而繁盛,家畜喜食,7月具有花序之枝条向上迅速生长,并部分开花,此时具有较浓的气味,因而可食性又下降,家畜仅采食其辅地之茎叶,以及具有花序的枝条上部。9月以后结实,浓味亦减少,家畜又喜食。总之其叶、嫩茎及花序为家畜所喜食。冷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其粗蛋白质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较多,粗蛋白质以生长初期及分枝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冬季状态为最低。无氮浸出物在各发育期内变动的幅度不大,至秋冬仍保持很高的含量。其化学成分分析如表115。由于冷蒿耐早能力甚强,适生于沙地上,其技与地面接触易生不定根而形成新的植株,因之可在固定沙地上大量封育,以提高其覆盖度,增加利用价值。此外,由于品质优良,特别是适口性极高,可引入栽培试验。但其种子甚小,千粒重0.1克,且收集种子亦较困难;应掌握好收种季节,注意种子的清选,作为补播及固沙之用[9]。

参考资料

【1】内蒙古植物志.冷蒿草场

【2】魏兴琥,杨萍,谢忠奎,王亚军;西藏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地的分布与利用[J];草地学报;2003年01期

【3】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施建军,董全民;施氮量与施氮时间对小嵩草草甸草地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3年03期

【4】刘忠伟,王仰麟,彭建,王晓东;区域文化景观旅游持续开发的景观生态视角——以绍兴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杨利民,王仁忠,李建东;松嫩平原主要草原群落放牧干扰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6】汪诗平,李永宏,王艳芬,韩苑鸿;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7】韩冰,王俊,赵萌莉,许志信,索培芬;退化梯度对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3年02期

【8】张红梅,赵萌莉,李青丰,韩冰,索培芬;内蒙古地区大针茅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研究[J];草地学报;2003年02期

【9】刘伟,周立,周华坤,王溪;嵩草草甸退化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