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丁丙诺菲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丁丙诺菲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丁丙诺菲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丁丙诺菲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丁丙诺菲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

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丁丙诺菲是否可以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疼痛恢复所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 I?II级择期行腹腔镜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I组瑞芬太尼诱导后即静脉注入丁丙诺菲

0. 03mg?0. 05mg,至苏醒前不给任何镇痛药物;II组瑞芬太尼诱导后至苏醒前3min瑞芬太尼0. 05?0. 2p g/ (kg ? rain)维持镇痛。记录血压、心率、苏醒时间,并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3?15min内苏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改变情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后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丁丙诺菲可以减轻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疼痛所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关键词】瑞芬太尼;丁丙诺菲;疼痛;心血管不良反应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短效镇痛药,因其可控性强、体内无蓄积等突出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复合全麻中,但是其苏醒后因疼痛所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较普遍,不利于患者平稳渡过苏醒期。本研究旨在观察患者苏醒前给予适量的丁丙诺菲是否可减轻疼痛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选择60例ASA I?II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20?65岁,体重40?85kg,术前无精神神经疾病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I组(n=30) I组瑞芬太尼诱导后即静脉注入丁丙诺菲0. 03mg?0. 05mg,至苏醒前不给任何镇痛药物,对照组II组(n=30)瑞芬太尼诱导后至苏醒前3min瑞芬太尼0. 05?0. 2\J g/kg/min、维持镇痛。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8?12h,入室前30min肌注咪唑安定0.05/k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予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依次给予咪哩安定0. 02?0. 04mg/kg、丙泊酸1?2mg/kg、阿曲库胺0. 8mg/kg、瑞芬太尼 1.0m g/kg,吸氧去氮3mi n快速行气管内插管,行机控呼吸。麻醉维持:I组瑞芬太尼诱导后即静脉注入丁丙诺菲0. 03mg?0. 05mg/kg, II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 05?0. 2[i g/ (kg ? min)。两组匀用丙泊酸100?150|J g/

(kg ? r a i n),阿曲库按0. 4?0. 6mg/kg/h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肌松药,lOmin停用丙泊酚,3min停用瑞芬太尼。记录苏醒前后血压、心率,观

察患者苏醒时间,并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疼痛评分,采用prince-hernr评分法

[1] ,疼痛评分方法如下:(1) 0分:咳嗽时无疼痛;(2) 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3) 2分:深度呼吸时即有疼痛,安静时无疼痛;(4) 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忍受;(5) 4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难以忍受。

1.3监测: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皆以Datex-Ohemda S/5型监护仪监测,专人观察并记录数据。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士s)表示,行t检验,计

数资料行X 2检验,P〈0. 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3?15min内苏醒,P>0. 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改变情况相比P〈0. 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手术后疼痛评分相比

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表1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改变、苏醒时

间(略)注:1组与II组相比,*P〈0.01,林P>0. 05表2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略注:I组与II组比,P〈0.01)表1

※I组与II组比较PC0.05

3讨论

瑞芬太尼为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静脉给药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3rain可达有效浓度,作用持续仅30?50rain,瑞芬太尼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影响,不受肝、肾功能及年龄、体重、性别的影响,主要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长时间输注或反复用药其代谢速度无变化,体内无蓄积,患者精神运动恢复快、更完全[2],与其他瑞芬太尼类似药物明显不同。目前,很多国家已将该药作为常规临床用药[3]。将其应用于复合全麻当中,有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等突出优点。但患者痛觉突然恢复,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出现水肿、心房颤动、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可导致部分患者烦躁,给患者生理带来不利影响。

表2

※I组与II组比较P<0.05

丁丙诺菲为阿片受体的部分拮抗-激动剂,属强效中枢性镇痛药物,作用强度约为吗啡的30倍,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对心血管管参数影响轻微,无组胺释放作用,嗜睡和镇静作用低[4],在瑞芬太尼诱导后预先给予适量的丁丙诺菲,并不影响患者苏醒却可产生满意镇痛,从而减少因疼痛所致的交感神经发生率和兴奋程度,减轻其不良反应。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丁丙诺菲可以显著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疼痛所致的不良反应,苏醒期循环更稳定,同时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躁动和疼痛出现例数及程度显著减少,有利于患者平稳度过术毕苏醒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546-2552.

[2] 于颖群,徐建国.瑞芬太尼的药理及临床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

16:240.

[3] Rosow CE. An overview of remifentanil. Anesth, 1999,89:1-3.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28-529

[5] 孙兴宾,静注盐酸r丙诺菲予防鼻内镜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中外

医疗杂志,2010-09-11, 26: 44

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用药组(瑞芬组)各20例。2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术中吸入1:1的N2O、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异氟醚浓度,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等。结果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麻醉恢复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意识状态评分及术后疼痛伴烦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可控性强,安全可靠,麻醉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全麻 瑞芬太尼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被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酶迅速水解,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可安全有效地持续输注[1]。现将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麻醉科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ASAⅠ~Ⅲ级且无合并症的全麻患者,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观察组(瑞芬组)作对比研究。手术患者分为普外科手术组(23例),骨科手术组(7例),妇科手术组(10例)等。其中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49.6岁(28~71岁) ,平均体质量57.5 kg(52~84 kg)。瑞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47.3岁(26~68岁) ,平均体质量61.4 kg(50~83 kg)。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 为术前用药。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3 mg、芬太尼2~4 μg/kg、异丙芬2 mg/kg、万可松0.1 mg/kg静脉注射。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1:1的N2O、的异氟醚维持麻醉。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0.1~0.2 μg/ (kg•min),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证变化调节,不采取单次注药。对照组术中根据麻醉深度单次静脉给予芬太尼(1~2 μg/kg)。手术停止前约5 min停止吸入N2O及异氟醚,瑞芬组于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切皮后20、40 min,以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SBP、DBP、HR)变化,术中吸入异氟醚浓度,麻醉恢复情况(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采用OAAS评分法,5分: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反应迅速;4分:语速较慢,对正常呼名反应迟钝;3分:言语模糊,目光呆滞,仅对大声呼唤有反应;2分:不能辨其言语,对轻推或轻拍有反应;1分:昏睡,对轻推或轻拍无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所获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8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烦躁;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大部分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原因后再处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科监护的全麻术后患者402例,在全麻清醒期出现烦躁的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 1.2 临床表现本组38例,在苏醒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表现为要坐起来、身体不停扭动、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或口咽通气道、不断敲床、不停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套管、用力吐气管套管和牙垫等。大声喊憋尿,要下床小便等。经合理处理后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2 烦躁原因分析 2.1 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开胸手术患者,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2 尿管刺激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不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出现不适感,表现为烦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至。 2.3 气管导管刺激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只清楚给予全身麻醉,并不知道还需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一旦感觉导管的存在,而不能发音时,必然要做出对抗性反应,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欲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 2.4 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致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感受已恢复,患者不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较理想的阿片类药物,虽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临床应用研究资料仍在不断丰富,本文简要叙述其在临床相关作用的研究及麻醉、镇痛、镇静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瑞芬太尼;镇静;镇痛 瑞芬太尼是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体内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具有起效迅速、清除快、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时一量相关半衰期短(3.7rain)、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心血管、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手术的麻醉。现将瑞芬太尼在临床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及特点 1.1 药理作用瑞芬太尼由于其结构中有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性酯酶迅速水解,主要代谢物经肾脏排出,消除率不依赖肝肾功能。无论持续输注多长时间,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减少50%的时间仅需3~5 min,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故无需手术,结束前逐渐减量或提前停药[2]。它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N酰基端存在酯键。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在肝外持续水解,其消除主要是因为药物的快速清除而不是再分解。在人体内1 min左右迅速达到血一脑平衡、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与其他芬太尼类似物明显不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催眠药、吸人性麻醉药和苯二氮革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瑞芬太尼的阿片受体激动作用可被纳洛酮所拮抗。另外,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呼吸抑制、骨骼肌强直、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由于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更适于静脉滴注,控制输注速度,可达到预定的血药浓度。 1.2 药理特点瑞芬太尼的药理特点有:镇痛作用相似或强于芬太尼;血一脑平衡时间仅1 min;5~10 min作用消失:独特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药剂量和速度可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需要快速而精确地调整;术后5~10 min患者恢复:肝肾损伤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2 临床应用 2.1 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Stephane等[3]做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以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做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在插管时,最高收缩压在苏芬太尼组比瑞芬太尼组高,瑞芬太尼组使用异丙酚和异氟醚量均低于苏芬太尼组。在苏醒时,两者收缩压和心率相似,因此得出结论,在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时,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在术中和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是相似的。然而,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更有效,在术中需要催眠性药物的量更少一些。更为有趣的是瑞芬太尼组血压与心率增快与苏醒无关,这一点在血管手术中很重要,因为它可以降低心肌缺血。通过这项研究及它本身的短效性,看来它比苏芬太尼更适于应用于血管手术。在几种心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与转流前期相关的血糖升高和心动过速。瑞芬太尼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术中镇痛,同时又能快速苏醒和拔管,这使得它在新生儿心外科手术中越来越受欢迎[4]。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防治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防治 【摘要】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特殊的麻醉并发症。发作严重者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甚至危及患者安全。它的发生率虽不是很高,其危害性令人担忧,但因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来指导临床工作,因此,如何预防与治疗麻醉苏醒期躁动,便摆在了我们每一位临床医师面前,迫使我们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防治;躁动;全麻苏醒期 1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现今的临床麻醉中,全身麻醉终止至手术结束后,一般患者可在短期内被唤醒,类似劳累后睡眠的疲惫状态,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时的嗜睡状态,但另有少数患者被唤醒后,出现躁动不安等精神障碍症状,如用力挣扎、起身、抓扯、咬闭气管导管,令气道阻塞等,需立即给予制动、保护和处理,这就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作的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这对术后需要保持安静的手术和原有心脑血管疾患者十分不利,容易导致手术失败或意外发生。还可造成自伤、挫伤以及对他人的伤害甚至坠床等意外伤害。有时可使输液管及气管插管脱落,造成再置入困难,令治疗更为棘手。 2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能机制 迄今为止,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有文献提示,一方面与全麻药务的残余作用有关,另一方面或与机体内某种激素的含量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全身麻醉药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即高级中枢),当麻醉药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对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抑制仍未完全复原,使皮层指令不能下传,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而出现不恰当行为表现。 3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 3.1不适刺激(难受) 有时难受比疼痛还令人难耐,手术患者常在术前和术中按插各种管道,如胃管、导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其各自所造成的不适刺激通常是多项并存,令患者难以忍受而躁动。 3.2疼痛刺激 临床上患者对麻醉药的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常规用药不能满足所有患者及手术的需求,使一部分患者一清醒即觉已疼痛难忍。一般情况下,疼痛刺激越强,诱发躁动的几率越高,尤其在胸腹部手术者中。

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期的表现。方法84例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划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分别21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丙丁两组分别21例,在甲组静脉麻醉基础上复合吸入异氟醚治疗,乙丁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氟马西尼催醒,详细记录各组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剧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与甲丙丁组有显著差异,甲乙两组的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率,甲乙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躁动谵妄与丙丁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三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丙丁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及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 标签:全身麻醉;腹腔镜;苏醒期 腹腔镜手术为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在实施该手术治疗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主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研究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苏醒期的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样我院从2013年3月~11月收治的84例普外科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患者,ASAⅠ-Ⅱ级,年龄为15~75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其中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40例。8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四组,甲乙丙丁组患者分别21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常规的心肝肺以及内分泌检查,显示为正常,无本次研究使用麻醉药物的禁忌症。 1.3方法 1.3.1麻醉诱导于术前给予患者肌注0.3mg东莨菪碱,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心电图情况,在实施全麻诱导时采用0.1~0.15mg/kg咪达唑仑,0.1~0.15mg/kg顺阿曲库铵,0.3~0.4μg/kg舒芬太尼,1.5~2mg/kg异丙酚,实施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给予患者实施机控呼吸。 1.3.2 麻醉方法84例患者均分为四组,甲、乙两组: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并在术中间断性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并采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治疗;丙、丁组:在甲组实施静脉麻醉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复合吸入异氟醚,将呼气末浓度维持控制为1.3~1.5MAC,待缝合结束后停吸异氟醚,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颈丛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颈丛阻滞存在着意识清楚、阻滞不全的情况,在深部操作时多感到疼痛不适,所以常需要辅助镇静、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1]。近年来,我们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4月~9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体质指数在18~25kg/mz,ASA I~Ⅱ级,年龄22~56岁[2]。 1.2诊断标准排除甲亢,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史,无长期服用麻醉性镇痛药史。 1.3方法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g/kg维库溴胺0.1mg/kg,丙泊酚1~1.5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泵注丙泊酚4~5mg/kg/h,瑞芬太尼0.25~0.35min,40例患者中只有9例第2次静注维库溴胺0.05mg/kg,术中维持BIS值45~55,手术结束立即停止泵注药物,全组病例均未用催醒药及肌松拮抗药。待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清醒后拔管。全组患者均未用术后镇痛泵[3]。1.4观察指标①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插管时、手术中、拔管时、拔管后5、10ra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②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steward苏醒评分;③不良反应情况:拔管时躁动、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 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全组手术期间SBP,DBP,HR和SPO2较平稳,无明显波动。VSA评分镇痛优良31例,镇痛效果中9例,其巾两例呼吸抑制(SPO2<90%),即停用瑞芬太尼,SPO2恢复正常后,减小瑞芬太尼剂量继续用药,全组无肌肉强直,恶心、呕叶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颈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且能保持患者术中清醒配合,减少并及时发现手术损伤喉返神经的可能性,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解剖上的特点,即使颈丛阻滞较完全,当手术剥离甲状腺及处理上、下极时,患者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及处理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1-04-20T16:54:37.3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邵红丽吕艳秋宋秀芹陈兰英 [导读] 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邵红丽吕艳秋宋秀芹陈兰英(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医院 1614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393-02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室并发症 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观察指标:①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90 %为低氧血症; ②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 ③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 ④恶心呕吐; ⑤寒颤、躁动等。 2 结果 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内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2例)。见表1 表1 麻醉苏醒室成年病人并发症 并发症例数百分率(%) 高血压15 3.8 低血压4 1.0 心动过速8 2.0 心动过缓20.5 低氧血症14 3.5 恶心呕吐12 3.0 苏醒延迟30.8 寒战6 1.5 躁动8 2.0 小儿未拔气管导管42例,入室后5-20min内拔管,小儿低氧血症、喉痉挛和呕吐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2例、喉痉挛1例、呕吐3例) 。 3 讨论 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本文观察苏醒室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 6%。低氧血症都发生在刚进苏醒室时,可能与麻醉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有关。给予吸氧5-20min 后大都恢复至95%以上。循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在原有高血压患者中,在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为65% ,剧烈的血压波动,可危及重要脏器功能。常见原因有: ①原有高血压病史; ②疼痛;③吸痰刺激; ④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⑤术后恶心呕吐; ⑥寒战、躁动等。预防有处理: ①充分镇静,镇痛,在吸痰拔管时可用咪唑安定1-2 mg/ kg 和1 %利多卡因1-2mg/ kg ; ②有些腹部及下肢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阻滞,不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1-2] ; ③血管活性物质应用,可静注压宁定0.1mg/ kg ,预防拔管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如心率过快还可合用美托洛尔。本组病例出现3例苏醒延迟,其中2例可能为肝功能不佳,贫血而引起药物不能正常降解,经静注纳洛酮、给氧、保暖和维持循环稳定等措施清醒,后拔管返回病房。另1例乃急症糖尿病患者,术前发现其糖尿病史,后抽血急查血糖为60mmol/L ,血浆渗透压为400mOsm/L ,考虑为高渗性昏迷,立即输入生理盐水2000ml ,同时补钾盐,适量使用胰岛素,控制使用高渗糖溶液,此患者后清醒拔管送回病房。预防措施主要

麻醉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归纳三篇

精心整理 麻醉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我已在麻醉科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给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 “ 科室里每个前辈老师都能够谆谆教导我手把手的教会我自己对于麻醉领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经验毕竟是有些书本上所欠缺的这让我倍感弥足珍惜。这里我真的很感激xx 医生,不仅能当面指正我缺点与不足,而且对于麻醉专业知识她能够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让我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而且也避免了许多。在其他同事的身上,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工作的那份责任,身上也学到很多。

科主任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麻醉这一行业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所以做事要慎而重之”这句话让我时刻 谨记,想这能让我今后从事这已行业的路走的更远更长。遇到解决不了会及时上报领导前辈,不逞强逞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同事负责。觉得做人起码要有一份责任心,更何况是从事医务这一行业。 三、麻醉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麻醉医生要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在临床工作方面 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入学体检等。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

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现在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手术麻醉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并且在科主任及各位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麻醉、操作及手术当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 篇三 自从事麻醉医生岗位以来,自己在完成临床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一年多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和科主任、护士长一道勤奋扎实工作,各方面取得满意成绩。以下为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 张春华 宋美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发表时间:2012-07-20T11:31:30.7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导读]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 薛志强张春华宋美娟 (本溪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后的哭喊、手脚乱动、不合作、无法安抚等现象,是小儿麻醉常见的并发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出现意识和行为的分离,临床上,把这现象称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这不仅伤害到患儿身心的健康,还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阻止和控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就我院关于全身麻醉患儿的数据,进行探讨。 1 资料 2010年5月到2011年9月期间,我院共对54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主要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切除手术。其中,女32例,男22例,年龄4-13岁,体重11-50公斤。术前心、肺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把54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 2 方法 2.1麻醉方法 为了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帮助病人及家属克服对手术室的顾虑和恐惧,手术前1d要探访病人,鼓励病人,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使其知道术后口腔的不适感。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 苯巴比妥钠5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建立ECG、HR、BP等监测。 对照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雷米芬太尼1ug/kg、卡肌宁0.06mg/kg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雷米芬太尼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 追加卡肌宁0.02mg/kg。 治疗组:丙泊酚1mg/kg、氯胺酮2mg/kg、芬太尼3ug/kg、卡肌宁0.06mg/kg静脉推注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mg·kg-1·h-1, 间断静推芬太尼1ug·kg-1。 手术完毕,立马停止用药,并把气道和口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恢复自主呼吸后,脱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5%、潮气量大于7ml/kg,拔除气管导管。监测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心电图、血压、SPO2。拔管后,对患儿进行镇静评分,标准参照Ramsay 镇静程度评分法。 2.2评分方法 患儿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麻醉和疼痛的描绘评分。麻醉评分标准:6分无反应;5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4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有反应;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2分表示合作、安静;1分表示焦虑、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疼痛评分标准:3分剧烈疼痛;2分中度疼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耐受;0分无疼痛。 3 结果 手术顺利,完毕时间为15-50min,停止用药到拔管的时间为8-20min。统计学上,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期躁动,芬太尼对照组5例,雷米芬太尼治疗组6例,在统计学意义上,无差异。术后疼痛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的3例明显低于雷米芬太尼治疗组的7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芬太尼对照组,恶心有8%,呕吐有4%;雷米芬太尼治疗组,恶心有6%,呕吐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芬太尼对照组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是哌啶的衍生物,特点是起效快、消除快。其突出的优点不同于其它阿片类药物,在手术中增加雷米芬太尼剂量,不乱是短小手术中,还是长时间手术中,其药效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有利于毕后从麻醉中清醒[2]。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具有协同作用[3]。但丙泊酚输注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患儿清醒的时间;雷米芬太尼不管输注时间的长短,停止输注的半衰期仅需3- 5min。考虑到这点,我们在麻醉的后期,将尽量降低丙泊酚的输注浓度,适量增加雷米芬太尼的输注浓度, 依靠协同作用来保证麻醉深度。 麻醉后,不仅要加床挡保护患儿,防止拉扯引流管或敷料;还要观察患儿膀胱的充盈情况,及时留置导尿。可通过观察患儿的瞳孔、脉搏、呼吸、神经反射、血压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即将苏醒的患儿,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睫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若瞳孔较小、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表示患儿麻醉程度较深,短时间内不会苏醒[4]。疼痛是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首要原因,处于苏醒期的患儿,麻醉未清醒,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另外,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着患儿的体温,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着凉感冒,要根据患儿需要进行盖被、灯照等保暖措施。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抵抗力差,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病情变化迅速,术后的护理难度大。因此,麻醉苏醒期,做好术后的一般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儿早日康复重要的一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的特点,麻醉用药的特殊性,还要加强学习小儿护理的相关医学知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干预,可分术前、术中、术后三大步进行。术前:探访、沟通。手术前与患儿和家长沟通交流,鼓励患儿;解除患儿和家属的恐惧、焦虑感;告诉他们麻醉过程是无痛的,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术后口腔会出现不适感,但无疼痛,提高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术中:麻醉管理。 控制用药,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患儿入室后,注射咪唑以安定情绪,再进行其他操作,减轻患儿的紧张感。给予患儿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其放松,更利于麻醉诱导。术后:及时停药、术后镇痛。选择适宜的时机,停滞麻醉药的输注;术后及时镇痛。基于雷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摘要: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通过临床验证以来,REM被证实有着作用效果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心脏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 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 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一、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 (一)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 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如下图1,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mg/L或50mg/L,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

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在全麻苏醒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椎体骨折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100例患者,施行全麻插管,麻醉时间>3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全麻苏醒期用舒芬太尼,对照组在全麻苏醒期不用舒芬太尼,同时观察并记录术毕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苏醒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率、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和血压的波动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延长。结论:全麻苏醒期用舒芬太尼可降低苏醒期的躁动的发生率,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标签:舒芬太尼;全麻;苏醒期 舒芬太尼为新一代芬太尼衍生物,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确切,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较弱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种手术麻醉,有效的抑制全麻插管的应激反应,使全麻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本研究通过观察全麻苏醒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作用和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拟行椎体骨折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的100例患者,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施行全麻插管,年龄18~60岁,麻醉时间>3 h,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SPO2、ETCO2及BP,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2~4 mg、舒芬太尼0.3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 诱导插管,术中静脉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同时停止吸入异氟醚,待手术结束时停止静脉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待手术结束时停止静脉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每分钟通气量和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正常时拔出气管导管。苏醒观察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本1. 舒芬太尼临床应用 舒芬太尼于1970年合成,是芬太尼家族一个新的衍生物。它属于选择性的u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是吗啡的1000倍,阿芬太尼的40~50倍。由于具脂溶性高(约为芬太尼的2倍),240 min输注后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CSHF)为33.9min,而能迅速进入脑髓和其他组织,快速分布半衰期为1~2 min,清除率为12.7ml.kg-1.min-1,消除半衰期约160 min(芬太尼200 min),分布容积是1.7L.kg-1。舒芬太尼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易清除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在脑中只有微量的非特异性结合,所以易于消除,没有持续的镇静作用。因此,长时间应用舒芬太尼镇痛不会有延长药效作用时间,此现象可由CSHT来反映。 (1) 舒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舒芬尼在平衡麻醉中的应用:气管插管前3-4分钟给予舒芬尼0.25-2µg /kg可以有效预防喉镜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诱发胸部肌肉僵硬或声门闭合。输注速率低于1.0µg /kg可以有效维持术后通气和镇痛;血药浓度低于0.2ng/ml时可以恢复自主呼吸;应在手术结束前45分钟停止输注;在拔管前的45分钟内不应给药. 舒芬尼用于心脏手术:舒芬尼是冠脉搭桥手术快通道麻醉的适合药物。在欧洲最常用的诱导剂量是:1.0-2.0µg /kg;维持剂量:1.0µg /kg/h,此剂量可以保证快速拔管; 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舒芬尼用于颅内手术时的全静脉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效应部位浓度为3-5µg /ml;舒芬尼的初始单次给药剂量:0.3-0.6µg /kg;舒芬尼的输注速率:0.003-0.006µg /kg/min 直至关闭硬膜 ?手术结束后立即拔管. 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 舒芬尼用于ICU病人的镇痛和镇静用药量:机械通气时:0.75-1.0µg/kg/h;拔管时:0.25-0.35µg/kg/h (2)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42例全身麻醉施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患儿描绘评分法评分结果为,1分2例,2 分31例,3 分8 例,4 分 1 例。显示无痛12 例,轻度不适疼痛21 例,中度疼痛8 例,剧烈疼痛1 例。结论: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躁动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定向障碍语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是小儿麻醉常见并发症,其对患儿心理及生理造成双重伤害,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因此,如何尽早阻止及控制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如何积极应对尤为重要,下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对42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12岁,体重11~48 kg,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肺无异常。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术前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通过访视患儿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帮助患儿与患儿家属消除进手术室的恐惧和顾虑感,对患儿进行鼓励,让家属了解术后口腔不适感。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3 μg/kg,完成气管插管,输液泵输入瑞芬太尼0.1 μg/(kg·min),丙泊酚5 mg/(kg·h)维持麻醉,常规静推2~5 mg地塞米松以减轻咽喉部组织水肿,注意同患儿交流,并且同时连接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同时给予芬太尼1 μg/kg达到镇痛的目的。手术之后清理口腔分泌物使气道干净,脱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不低于96%时拔出气管导管,自主呼吸恢复后潮气量>7 ml/kg。术中连续监测患儿SpO2、心电图、血压、心律,拔管后采取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法进行镇静评分。 1.2.2 评分标准患儿意识恢复后采用描绘评分法(VRS)进行疼痛评分[2]: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可以耐受,2分中度疼痛,3分剧烈疼痛。麻醉评分方法:1分表示焦虑或焦躁不安或两者都有;2分表示合作、安静;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有反应;5分入睡,但对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分无反应。

全麻苏醒期病人的常见各种意外及防范措施

全麻苏醒期病人的常见各种意外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病人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方法对300例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并对苏醒期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结果大大降低了各种意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全麻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降低麻醉后的各种意外及术后的并发症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意外;防范措施 全麻苏醒期病人由于机械刺激和麻醉药物刺激、手术刺激均会使病人机体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为了避免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些意外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300例普外、脑外、泌尿外、妇产、骨科等全麻插管病人,对其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其他意外进行分析。 2 意外及防范措施 2.1 气道堵塞 300病例中有28例发生气道堵塞,小儿较多见,大多数由舌痉挛、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引起。术后多观察呼吸型式

和呼吸频率、节律、幅度,有无呼吸困难的征象如鼻翼煽动或三凹征,有无喉痉挛或喉头水肿,观察皮肤黏膜颜色,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如有堵塞发生,经吸痰,放置通气道,吸氧,静注地塞米松等治疗后缓解。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适当后仰(我院最常采用的体位),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呕吐物误吸。可胸前留置听诊器听诊两肺呼吸音,配备吸引器吸痰。均应给予面罩加压吸氧,新生儿应注意小流量给氧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常规监测SpO2可早期发现低氧血症,SpO2低于正常时应注意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SpO2应维持在95%以上,而术后没有持续监测SpO2通常不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1]。 2.2 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主要是高血压、低血压、心率增快等。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术中失血情况进行适当补液,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2.3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全麻期间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射消失,停药后患者最先恢复的是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应鼓励逐渐清醒患者吞咽,睁开眼睛,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做深呼吸,让患者握紧拳头看肌张力是否恢复,待患者能够正确对答及辨认地点和人物时,说明患者已清醒;如果全麻患者超过2h意识不恢复,应协助麻醉师查找原因,密切观察患者。 2.4恶心、呕吐有报道术后呕吐发生率为9.8%,但本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莱阳卫生学校医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于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12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84%。苏醒期躁动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及口腔科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及口腔科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是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Restlessness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WANG Jian-rong Laiyang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Laiyang 26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stlessness during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1278 patien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underwent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of Laiy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was 8.84%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Restlessness patients age,diabetes,indwelling catheter,operation time and oral surgery,abdominal surgery,urinary surgery ha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P<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agitation occurrence rate was high,and patien t’s age,diabetes,indwelling catheter,operation time and oral surgery,abdominal surgery,urinary surgery were the restlessness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which should caused height to take seriously.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Recovery period;Agitation;Risk factors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阶段,而此时患者因麻醉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而易出现躁动,主要表现为兴奋、无意识运动、定向障碍并存等,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则容易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或出血、动静脉穿刺套管、气管导管等脱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导致误吸、窒息、坠床等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3]。本研究通过对1278例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