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版 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版 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版 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版 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 20 世纪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重点

基本概念: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类个体在与其所属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活动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P4 2.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内容)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P63 3.社会认知:认知:人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贮存与信息的提取使用等心理加工过程(即:知识的获得和使用过程).社会认知:“个体对社会性信息的获得、贮存与提取使用等心理加工全过程”。P115 4.第一印象:两给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5.首因效应:由于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进而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P123 6.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和光圈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P125 7.社会刻板印象:主要包括“性别”、“地域”和“种族”等。刻板印象是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金盛华)P141 8.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自我即以自身为对象,形成对自身的看法和观点的问题。)P163 9.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P17 10.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胡:是指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P130 11.归因: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根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称归因过程。P152 12.基本归因误(偏)差:指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他人行为归结为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景因素的影响。P157 13.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状态有:零接触、单、双向接触、表层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其类型有:正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一、两种研究倾向 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 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 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 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与人类文化学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 一、社会心理发展 二、社会认知 三、社会互动 四、社会影响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 ●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 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 ●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 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 ●1、1908 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 ●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 三、迅速发展期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 ●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 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 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 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 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 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 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 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美国——注重现实问题,指向应用 欧洲——注重问题的提升,指向理论建构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大陆1982年后才得以发展 台湾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子问题,中庸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异同 3、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5、收集资料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重点

精心整理 基本概念: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类个体在与其所属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活动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P4 2.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内容)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P63 3.社会认知:认知:人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贮存与信息的提取使用等心理加工过程(即:知识的获得和4.5.67.8.问题。9.10.的过程。11.12.基本归因误(偏)差:指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他人行为归结为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景因素的影响。P157 13.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状态有:零接触、单、双向接触、表层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其类型有:正式——非正式、稳定——不稳定、亲密——疏远、积极——消极;杨中芳老师的人际关系类型:血缘、姻缘、地缘、业缘。P271 14.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喜欢。P243 15.(社会测量法:是由莫雷诺(J.C.Moreno )首创的、用于定量地提示整个团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

成员在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步骤:明确测量目的、确定测量变量、设计、选择方法、编制测量问卷、测量的实施、结果处理。原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着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近;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远。) 16.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如分享、合作、谦让等。P299 17.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P299 18.利他主义:无个人动机,不期望回报的助人行为。P299 19.责任分散假设:拉特纳和达利假设,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有很多旁观者在场,那么任何一个旁观者 20 。P322 21. 22.P351 23金盛华: 24P378 25 26P422 27 28 29.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在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P407 30.社会干扰: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P407 31.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P411 32.沟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含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要素。P212

社会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6*5’=30’) 1、平均模型P37: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平均模型是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采取的最为简单的模型。 2、累加模型P38: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案累加的而非平均。 3、加权平均模型P38:该模型认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4、晕轮效应P38: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5、态度P87: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他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 6、平衡理论P96: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 7、偏见P110: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8、自我展露P130: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9、社会支持P139: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

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10、囚徒困境P149:在合作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信任起了决定性作用。 11、社会影响P152: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这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12、团体P172: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13、归因P53: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这原因的过程。 二、简答题(6*5’=30’)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P17 答:(1)假设是开展一项研究之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想法。 (2)理论是对假设的不断验证。 (3)好理论的特点: a.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合现有的知识。 b.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 c.理论可以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 d.理论具有知道研究方向的作用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P36 答: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的有关对

社会心理学(二)非选择题部分考点汇总(考生整理)复习进程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重要考点整理 说明:该内容是真题2010年10开始至2015年10月中出现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知识背诵要点版。另最后补充了最新16年10月考试中一个没有出现过论述题(注:该次考试中没有名词解释的题)。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 环境应激:指的是环境条件妨碍了人们最佳发挥功能,由此产生了人们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 优先效应:也称为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领域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地域和物体的独特使用。 侵犯行为:是指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他人的目的的行为。 归因:指的是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做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习得的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遵从:也称从众,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的和准确的评价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服从:是指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低权力一方听从高权力一方的明确要求而完成一定行为的现象。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社会知觉:是指我们追求认识和了解他人的心理过程。 自我障碍:指的是行动者制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障碍,这个障碍是行动者在做出实际成绩时所必须遇到的,如果行动者失败了,人们就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归因于外在因素或行动者所不可控的因素。 行为的传染:指榜样的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内心的约束,于是便跟着榜样行动。 印象形成:指我们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其他人的一个整体印象的过程。 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 社会助长:是指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 合作:指两个或更多个个体(或群体、组织)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调他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首先,这两种研究倾向的定义强调的是理解行为的方式,主要目的、 方法、心理取向、情绪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个体分析状态和人格以及其他预测行为主要是基于实验,社会学取向也是为了研究不同层次的交流而进行的。例如,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社会之间的分析中,社会变量(地位和角色)描述行为调查和参与观察。社会心理学定义几个有影响的定义奥尔波特(1968):这是一项研究,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真实或想象存在的影响 家庭的 迈尔斯(XXXX 年)3 件大事,4 个重要人物?1,1908 年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发表了《社会心理学》 ?2。1919 年,冯特完成了十卷本《民族心理学:语言、神话和道德 发展规律的探索》3。1924 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3。快速 发展时期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1.标准普尔应该而且确实有一个基础研究领域; 2.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可以在这个领域找到。 3.最可靠的方法是经验方法。 4、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中立的真理的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

变革原则: 1.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解只是特定社会习俗运作的结果。 2.在研究领域不可能找到普遍规律;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性的思维工 具; 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是值得怀疑的。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美国-关注实际问题并指出应用 欧洲——注意问题的提出并指向理论建构2。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是1982 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台湾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对问题、沉思问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3,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人格心理学和文化人类 学的异同。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程5.收集数据,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部分是集约型战略伙伴理论。 第一,加强理论溯源 第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系、强化和模仿;第三,社会学习理论:应注意维持复制的再生产;第四,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是收入与成本的社会交换收入澈本关系的维持收入第二 节认知导向的SP 理论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给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3、文化: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4、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5、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政治态度和信念的形成过程。 6、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 7、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8、道德社会化:人们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 9、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个体学习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10、反向社会化: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1、社会角色: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12、角色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13、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要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 角色领悟:是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14、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15、角色冲突: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 情境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 16、角色不清: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 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17、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 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18、角色失败: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 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 色失调现象。 19、动机: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 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0、成就性动机:指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 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 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 21、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 和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 22、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具有的某种强烈的支 配和影响别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 23、侵犯:也指侵犯行为,攻击或攻击行为, 它是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 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 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24、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 他人或群体有益的行为。 25 利他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不期望任何精 神或物质的奖励;自愿的;利他者本身会有所 损失。 26、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心身状态的察 觉、认识或对待。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27、自我觉知:是指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 过程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28、自我评价:指个体对自己的判断,是自我 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9、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 人对自己的印象。 30、自我过程: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 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自 我评价、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现。 自我美化:指个体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 强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 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的过程。 31、社会知觉: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他人, 自己以及群体进行认知的过程,是人对社会刺 激物的知觉。 32、印象形成:认知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 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 程。 33、首因效应: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 面所形成的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作用。 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 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知觉者对某人 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就倾向于据此 推论该人其他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特征。 慈悲效应: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 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投射效应:指在认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群体形成的一种概 括而固定的看法。 34、归因:人们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 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态度的原因并加以判 断和解释。 35、社会态度: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态度 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 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反应倾向。 36、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 流,也包括物质的交换,还包括人与人之间通 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 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37、沟通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 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七个要素。 38、副语言:非语词的声音信号为。 39、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疏离与远 近距离,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别人的倾 向。 40、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 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 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41、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 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 方式和过程。 42、合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 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 的一种互动方式。 43、自我价值保护: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 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 44、团体:由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成员,在 同一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组 合。 45、领导者:从事领导行为的个体,领导行为 是通过领导者实现的。 46、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 下,改变行为和观念与团体其他成员一致的倾 向。 服从:指个体在社会规范、团体压力、他人 要求下,不得不改变观点和行为的现象。 依从:因他人期望的压力而接受他人的请 求,行为符合别人的期望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 1、Cosdta和McCrea,Goldberg,John等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具有相似性,因此人类的人格结构也具有共同性。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维度来进行评价。这五个维度分别是: 神经质: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状况,得分高的人经常有忧伤、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得分低的人则能够保持情绪平静,不会大喜大悲,并且自我适应良好。 开放性:指个体能否接受新思想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方面开放,得分高的人不循规蹈矩,喜欢独立思考,得分低的人则喜欢熟悉事物,并且比较传统。 外向性:指个体如何对待与他人的交往等,得分高的人乐于交际,精力充沛,得分低的人则比较含蓄稳健。 愉悦性: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得分高的人有同情心,古道热肠,并且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得分低的人喜欢竞争,会为信念或利益与他人斗争。 公正严谨性:指个体对做事的态度。得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恒心,善于自律,得分低的人容易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做事不拘小节。 2、王登峰和崔红提出的“大七”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是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这七个因素分别为:外向性:指个体的活跃、合群和乐观。 善良:指个体诚信、利他、重感情。 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和沉稳。 才干:指个体的决断、坚韧和机敏。 情绪性:指个体耐性、直爽。 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 处世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自己做出反应,以及人们怎样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团体过程。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成就行为和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的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和认知失调,个人知觉和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和社会的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 人际过程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侵犯与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和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团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主要包括: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拥挤与环境心理学,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健康心理学。 5、行为主义是最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学派。创始人华生。 6、在所有的人本主义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影响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被动的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优点是有些问题无法控制实验条件,所以只能够用相关研究的方法加以研究,另外相关研究可以收集到比实验研究更多的资料。缺点是:不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的方向没有办法确定,并且有的时候,两个变量之间有中介因素的存在。

社会心理学_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2.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 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 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 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 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和道德标准 社会兴趣广泛 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 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 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 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步骤 一.提出问题:两个方面: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和人格推论中国人比美国人在团体中跟容易达成一致)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中国1986到2001入世) 二.查阅文献 三. 选择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身高衣服颜色)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更容易收集到资料(温度和犯罪的关系);劣势:通常因果关系是模糊的2.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探寻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研究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老师鼓励对孩子表达态度的影响)2.调查法(被试自我报告):失真,应用最多3.实验:无法重现情景4.档案 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异质性2.实验者偏差:实验者和情景标准化3.被试偏差4.伦理问题: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4.人际关系定义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5.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 (1)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A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B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时,双方关系比较和谐;相反,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立性时,双方关系容易紧张。C差序格局、尊卑有序。 (2)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A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社会互动的四种模式:1)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家人关系、亲密朋友等关系。2)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3)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4)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参考资料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3.印象形成: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过程叫印象形成,指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人格特 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4.心理学家阿什最早对印象形成做了最早的研究。在研究中,阿什把人格特性分成中心特 征和边缘特征。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依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起的作用不大。 5.个体知觉中的偏差有晕轮效应和正性偏差。 6.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 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体对周围事物有照明作用一样。与其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 7.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们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影 响。 8.自我提升:也叫做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 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看,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一种自利偏差。 9.自我确认: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10.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事所做的显露。 11.自我知觉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 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们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2.分类: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 的降至轨道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 13.图式:是指一套由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 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14.Weiner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他 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及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其归因理论最引人注目的归隐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与失败归因内部-外部或稳定-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和认知反应。把成功归因为内部会引起个体的自豪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会引起个体产生羞耻感。 15.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制上,而忽视他们所 处情境的重要性。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1.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是,所以更多的去从内部评价。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 16.侵犯行为:使之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对侵犯的界定要考虑三个方面1.强调 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2.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3.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情绪。 17.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1.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2.降低挫折和学会抑制自己的侵犯行 为。3.替代性攻击和宣泄。4示范非侵犯行为。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18.暴力媒体对人们产生影响的原因:去抑制、形成侵犯剧本、认知启动。 19.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20.助人行为:使之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21.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生物学、社会进化论、学习理论、社会交换论、移情 与利他主义。 22.影响利他行为与助人相违的因素:一、情境因素1,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景的不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科性质:①交叉性学科;②理论性的学科;③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三个阶段说(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P·霍兰德) ①孕育时期也即社会哲学阶段,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a.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b.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形成时期也即社会经验论阶段。a.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传统(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b.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传统,(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1908年发表了《社会心理学》同名教科书。 ③确立时期也即社会分析论阶段。F·奥尔波特1924年发表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版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3、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三、社会心理的定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可以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 四、社会心理的特点 1.内在性与外现性;2。互动性与冲击性;3。实用性与迎合性。 五、社会心理的作用:第一,预告作用:①可客观、准确地预告社会气候、中介作用;②通过调查后,社会心理可预报整个社会各层次、各群体的个性发展倾向;③预报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和人们的消费趋势。第二,中介作用:社会心理处于社会控制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间地位。在社会控制过程中,社会规范不是直接对社会行为起约束作用,其间必须经过社会心理这个中间环节。 第二节文化与民族性格 一、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构成 1、定义: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人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 2、文化的构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三者构成。 3、文化的社会功能:①它作为文化遗产留给历史,创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财富。 ②作为传统习惯留在人身上,创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 二、民族性格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作用 1、民族性格的深层背景作用 2、民族性格的中介作用 3、民族性格的整合作用 第二章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定义及其分析 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 1、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2、类型:基本社会化(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分为主动的和强制 性的再社会化两种) 3、社会化的功能: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②教导社会规范③指点生活目标④形成的发展个性⑤培养合格角色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只是人的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