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A125 升高只考虑到卵巢癌 你就 OUT 了

CA125 升高只考虑到卵巢癌 你就 OUT 了

CA125 升高只考虑到卵巢癌 你就 OUT 了
CA125 升高只考虑到卵巢癌 你就 OUT 了

CA125 升高只考虑到卵巢癌,你就OUT 了

来源:妇产时间

CA125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肿瘤标记物,现主要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监测。为何CA125 也在正常人中存在?为什么一般只有上皮性卵巢癌才出现CA125 升高?CA125 的正常值是如何界定的?为何血CA125 升高,又常在非恶性疾病和某些生理状况下出现?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CA125 的得名

如今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大牛Robert C Bast Jr,1980 年前后,刚刚结束专科医生培训,在波士顿开始了肿瘤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Bast 对一名病理类型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病人的癌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66 种单克隆抗体,他依次编号为OC 1—OC 166,OC 就是Ovarian Cancer 的缩写。

筛查发现,第125 号抗体(即OC125)对卵巢癌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是一种理想的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研究报告1 发表在1981 年高分SCI《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上。随后,Bast 将OC125 这种单抗所识别的细胞表面物质叫做「癌抗原125」——CA125。

正常人体内的CA125 在哪里?有何功能?

Bast 后来发现,健康人中,凡是由胚胎期体腔上皮发育而来的组织(卵巢表面上皮除外)基本都产生少量CA125。此外,眼角膜和支气管粘膜上皮也分泌CA1252。

因此,在健康人中,血CA125 维持于较低水平。CA125 也发挥一些生理功能。比如,它可作为细胞粘液的组分,参与润滑作用;也可作为机械屏障和粘附分子,抵御异物和感染3-5。

CA125 升高,一般出现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研究发现,CA125 在大多数病理类型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升高;而在其他类型的卵巢癌中并不升高。为什么?

一个看似逻辑的解释是:正常的卵巢表面上皮可能本身就产生少量的CA125,如果不发生癌性增生,表面上皮细胞数量少,血CA125 就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当卵巢表面上皮癌变,数量急剧增多,产生的CA125 也相应增加。因此,卵巢癌病人血中CA125 就出现了较高的水平。

可是前面已提到,与周边的腹膜相比,正常卵巢表面上皮并不产生CA125,只不过,癌变之后,恶变的上皮会产生大量CA125。原因若何?目前还不清楚。

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与周边的浆膜和腹膜相比,尽管都由体腔上皮发育而成,正常的卵巢表面上皮,却属于一种分化相对不成熟的上皮。这种组织学上的不成熟性,可能是表面上皮成为卵巢上,最易癌变的成分的重要原因。

组织结构存在,必然伴随着功能。尽管卵巢表面上皮确切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但不成熟上皮的存在,本意肯定不是为了发生卵巢癌。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卵巢需要不断排卵,排卵造成的表面缺损又需要修复。保留这种相对不成熟的表面上皮,可能就是为了适应这种修复的需要。

总之,CA125 急剧升高,表明原本不能产生CA125 的卵巢表面上皮,获得了产生CA125 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则提示卵巢表面上皮可能发生了恶变。

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CA125 升高大多由于胸腹膜受到累及

前面已提到,由胚胎期体腔上皮发育而来的上皮,大多都能产生CA125。但是,一些并非由体腔上皮发育成的器官,其发生肿瘤(比如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甚至晚期的肺癌和肝癌)时,偶尔也观察到了CA125 不同程度的升高。这是为什么?仔细分析这些病例,我们常可发现,这些病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腹膜、胸膜累及。

因此,多数情况下,可能并不是癌症本身导致了CA125 升高(也有少部分肿瘤自身也产生CA125),而是原发肿瘤播散转移,累及到腹膜、胸膜等组织——这些组织恶性增生,CA125 的产生增加。

非恶性肿瘤,为什么也会有CA125 升高?

自从CA125 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开始,它也在不断地困扰着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决策。

最难鉴别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也常伴有CA125 升高。尽管内异症CA125 水平一般有限(多在200 U/ml 以内),但血值高于1000 U/ml 的患者也时有报道。有一例IV 期内异症,血CA125 竟高达7900 U/ml。其CA125 升高的原因,考虑是散在的内异灶侵蚀和破坏了腹膜,大量CA125 释放入血所致。一个证据就是,内异症血CA125 水平与其改良AFS 分期呈正相关,而这一分期也正好反映患者腹膜受侵犯和粘连的程度。

另外易混淆的疾病就是结核性胸腹膜炎和盆腔炎。其CA125 升高的病生理机制同样也可能是由于胸腹膜受到比较广泛的破坏导致。一位结核性腹膜炎患者,CA125 的血值竟高达7988 U/ml,在通过系统地抗结核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他疾病,如卵巢囊肿蒂扭转、大量腹水以及宫外孕等,同样可出现CA125 升高,大多也是出于不同程度累及了腹膜的原因8。

妊娠时和月经期,肝肾功能不良时,CA125 也会出现升高

早孕期CA125 升高可能是因为CA125 会在羊膜和胚胎的体腔上皮细胞中产生。

月经期,一些健康女性也出现血CA125 升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经血逆流,刺激腹膜;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子宫内膜血窦开放,内膜表面的CA125 入血。

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后也可出现CA125 一过性升高,原因可能也和月经期相似。

在一些爆发性肝衰或肾衰的病例中,也观察到了CA125 升高。据推测,这也可能与CA125 在循环中清除减慢有关。但CA125 确切的代谢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CA125 多高才算高?其参考范围如何界定?

目前,临床多以35IU/ml 为参考上限,也有机构以65IU/ml 为临界值来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

为何采用这两个数值?这就不得不提Bast 在1983 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该研究的两个结论一直沿用至今:1 确立35IU/ml 作为临界值;2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及化疗后,血CA125 水平与肿瘤的复发和进展呈正相关。

经过将卵巢癌患者血CA125 水平与健康人,良性疾病,非妇科肿瘤患者这三种不同人群进行比较发现,以35IU/ml 为临界值,诊断卵巢癌敏感性是82%;而以65IU/ml 为临界值,敏感性为74%,略下降,而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大大增加,接近100%。

为什么不以65IU/ml 作为临界值,牺牲掉8% 的敏感性,确保接近100% 的特异性呢?或者,为什么不采用比35IU/ml 更低的数值,大幅提高敏感性,以保证上皮性卵巢癌的检出呢?

要兼顾诊断卵巢癌复发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血值在35IU/ml 以下的卵巢癌患者,即使复发,CT 及「二探」手术都很难有阳性发现——即无法诊断为「临床复发」。以35 IU/ml 作临界值,既能指示卵巢癌临床复发,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卵巢癌的检出率,因此作为理想界值沿用至今。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二探手术」逐渐弃用,采用35IU/ml 作为临界值是否合适,也是当前具有争议的话题。比如,PET-CT 就能在CA125 水平未升至35IU/ml,甚至只有17.6 IU/ml 时发现复发病灶。

综上所述,CA125 升高可在很多良恶性疾病中或一些生理状态下出现,但是其升高机理是不一致的。卵巢癌CA125 升高主要是由于恶变的卵巢上皮获得了分泌CA125 的能力,大量的癌细胞产生过多的CA125 所致;而良性疾病CA125 升高的原因,则多是在病理状况下,破坏了本来就可产生CA125 的正常组织(比如腹膜),CA125 入血所致。因此,前者血值一般较高,后者相对较低。另外,我们还应了解血CA125 不同临界值的流行病学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海量的临床数据中迷失方向。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一、2018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 儿童/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和方案更新 1. 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和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和“静脉化疗方案”; 2. 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的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 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 儿童/年轻患者的IA期和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 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和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 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和复发病灶累及的范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卵巢恶性肿瘤考试卷

2014年二季度护理培训考试卷(护师及以上) 姓名:阅卷人: 考试时间:得分: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于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其最常见的结局是:() A. 输卵管妊娠流产 B.输卵管妊娠破裂 C.胚胎可发育至3个月以上 D.易继发盆腔感染 E.最易继发腹腔妊娠 2.急性宫外孕的最主要症状是:() A.短期停经史 B早孕反应 C.突然腹痛 D.阴道不规则流血 E.出现晕厥 3.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 用升压药物 B. 输血 C. 立即剖腹探查 D. 纠正休克后手术 E. 边抗休克,边开腹手术 4.关于输卵管妊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必然有停经史 B. 妊娠试验阴性可排除输卵管妊娠 C. 后穹窿穿刺阴性可排除输卵管妊娠 D. 迟早一定发生内出血,均陷入休克 E. 病程迁延较久者,可因凝固血液与周围器官粘连形成包块 5.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输卵管发育异常 B. 子宫内膜异位症 C. 慢性输卵管炎 D. 输卵管结扎手术后 E. 宫内节育器放置后 6.异位妊娠常见的着床部位是:() A. 卵巢 B. 输卵管 C. 子宫颈 D. 子宫角 E. 腹腔 7.女,50岁,GOPO,月经不调,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则,诊刮,病理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妇检:右附件可及6X4X3CM实质性肿块。 () 8.女,48岁,有慢性肾炎史,自己扪及盆腔肿块,妇检:双附件区均可触及5X6X7X大小质中肿块,腹部移动性浊音(+)()9.卵巢恶性肿瘤5年存活率约() A、20% B、25% C、25%~30% D、20%~25% E、30%~40% 10.关于卵巢浆淮性囊腺瘤哪个不对() A、常为双侧 B、球形 C、大小不等 D、表面光滑 D、 壁薄 11.关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哪个描述不对() A、多为单侧 B、圆形 C、表面结节状 D、灰白色 E、体积较大 12.畸胎瘤的良恶性取决于() A、肿瘤大小 B、肿瘤质地 C、胚层来源 D、组织分化程度 E、 年龄 13.关于卵巢无性细胞瘤哪个不对() A、对化疗敏感 B、对放疗敏感 C、有淋巴细胞浸润 D、幼女少见 E、老年妇女少见 14.关于卵巢肿瘤蒂扭转哪个不正确() A、瘤蒂长 B、瘤中等大 C、瘤活动好 D、重心偏于一侧 E、与病人改变体位无关 15.对放疗最敏感的卵巢肿瘤() A、颗粒细胞瘤 B、纤维瘤 C、无性细胞瘤 D、内胚窦瘤 E、畸胎 瘤 16.目前妇科恶性肿瘤中对妇女生命威胁最大的是:() A.外阴癌 B.子宫颈癌 C.卵巢癌 D.子宫内膜癌 E.输卵管癌 17.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是:() A. CA125 B. AFP C. HCG D. CEA E. CA199 1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2018NCCN卵巢癌指南解读 一、2018年指南(第二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得主要更新 (一)手术治疗原则更新 1、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在选择得患者进行手术分期与减瘤术,用于评估就是否能够进行满意得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得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2、儿童/年轻患者得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得分期手术,但儿童期与青春期得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3、交界性肿瘤就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4、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化疗原则与方案更新 1、对化疗方案进行重新排序与归类为“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方案”与“静脉化疗方案”; 2、腹腔化疗方案中紫杉醇静脉点滴得用法可选择超过3小时或24小时静滴;3小时输注方案更方便、更容易耐受且毒性较少,但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它跟24小时输注方案疗效相当。 3、新辅助化疗可以考虑用静脉化疗方案; 4、儿童/年轻患者得IA期与IB期未成熟畸胎瘤、IA期胚胎性肿瘤或IA期卵黄囊瘤可考虑观察或化疗; 5、静脉或腹腔化疗并不能使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获益。 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1。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2。有经验得手术医生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方式完成手术分期与肿瘤切除,微创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初治与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 3、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记录详细记录初发与复发病灶累及得范围; 4。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得手术步骤 1. 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2020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卵巢癌首选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时间,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目前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制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本指南采用以下推荐级别(表1)。 本指南中,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1 PARP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1963年Chambon等[1]首先发现了PARP,后经证实其参与单链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1980年Durkacz等[2]证明烟酰胺类似物可以抑制DNA修复,并可增强DNA损伤剂硫酸二甲酯的细胞毒性,提示其有可能作为增敏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用于肿瘤治疗。2005年Nature同期发表的2项研究首次证实了PARP抑制剂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2突变之间存在“合成致死”效应[3,4]。目前已知PARP家族包括17个成员,其中PARP1和PARP2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在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PARP抑制剂经历了3次更新换代,第3代PARP抑制剂以复合物单晶结构为基础,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多项研究表明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应用PARP 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获益显著。

(方

卵巢癌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卵巢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生长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其中90%~95%为卵巢原发性的癌,另外5%~10%为其它部位原发的癌转移到卵巢。由于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特异,筛查的作用又有限,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就诊时60%~70%已为晚期,而晚期病例又疗效不佳。因此,虽然卵巢癌的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却超过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和,高居妇科癌症首位,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大疾患。 组织学分类 卵巢由于组织学的特点,其癌的组织学类型之多居全身各器官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国际统一分类法,卵巢肿瘤?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如下:上皮来源的肿瘤 来源于卵巢的生发上皮,具体类型包括浆液性瘤(Serous tumors)、粘液性瘤(Mucinous tumors)、子宫内膜样瘤(Endometrial tumor)、透明细胞瘤(Clear cell tumors)、纤维上皮瘤(Fiber epithelioma)(又称勃勒纳瘤)、混合型上皮瘤(Mixed epithelial tumors)等。这些肿瘤既有良性,也有交界恶性和恶性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

来源于卵巢的生殖细胞。主要类型有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内胚窦瘤、绒毛膜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中畸胎瘤有良性的成熟性畸胎瘤及恶性的末成熟畸胎瘤,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单胚性和高度特异性畸胎瘤,包括卵巢甲状腺瘤和卵巢类癌。良性的成熟性畸胎瘤可发生癌变。这些肿瘤中除了成熟性畸胎瘤及甲状腺瘤外,其它肿瘤虽然也称为瘤,但实际上都是恶性肿瘤即癌。 特异性性索间质来源的肿瘤 来源于卵巢的特异性性索间质,包括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卵巢睾九母细胞瘤、两性母细胞瘤等。一般情况下,卵泡膜细胞瘤和纤维瘤为良性肿瘤,其它为低度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s) 来源于原发在其它器官的恶性肿瘤,常见的包括消化道和妇科其它器官。 发病原因如同大多数癌症一样,卵巢癌?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经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卵巢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高危因素有关。 持续排卵 持续排卵使卵巢表面上皮不断损伤与修复, 可能导致卵巢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卵巢癌危险因素有未产、不孕,而多次妊娠哺乳和口服避孕药有保护作用。应用促排卵药物可增加发生卵巢肿瘤的危险性。 环境及其他因素

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学说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学说的研究进展 王丽丽综述郭红燕﹡审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191) 【内容提要】 卵巢上皮性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及筛查方法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异质性及来源的多样性存在密切关系。传统的上皮性癌来源学说认为上皮性卵巢癌来自卵巢表面生发上皮,“第二苗勒管系统学说”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二元论”学说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理论,但上述理论均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学说逐渐成为讨论热点。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输卵管来源; 多起源学说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6604(2015)12-1117-04 doi:10.3969/j.issn.1009-6604.2015.12.018 ResearchProgressonMultipleOriginsTheoryof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WangLili,GuoHongyan.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PekingUniversityThirdHospital,Beijing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GuoHongyan,E-mail:bysyghy@163.com 【Summary】 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hasthehighestfatalityrateamonggynecologicmalignanttumors.Lackingofeffectiveearlydiagnosisandscreeningmethodarethemainreasonsforitspoorprognosis.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heterogeneityof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andthediversityofcancerousorigins.Accordingtothetraditionaltheory,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derivesfromgerminalepitheliumatovariansurface.The“secondaryMulleriansystem”theoryhaschallengedaboveview.This“dualism”theorycompletelysubvertsthetraditionalone.However,bothofthetheorieshavetheirlimitations.Inrecentyears,themultipleoriginstheoryof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hasgraduallybecomeahotpointofdiscussion. 【KeyWords】 Epithelialovariancarcinoma; Fallopiantubeorigin; Multipleoriginstheory 卵巢上皮性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死亡率却超过二者之和[1]。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30%~40%[2]。经过多年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卵巢上皮性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上皮性癌却存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即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效果,预后也不尽相同。明确肿瘤起源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早期诊断技术,并为治疗提供靶点。近年来,关于“卵巢上皮性癌来源”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卵巢上皮性癌并非来自卵巢,存在多种来源和不同的发病模式,不能应用单一发病模式来解释。关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来源,目前主要有几种学说,即传统的卵巢表面上皮化生学说、第二苗勒管系统起源学说、“二元论”[3]及“多起源学说”。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的多起源性,重新审视卵巢上皮性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寻找新的筛查手段,以期一定程度上延缓甚至阻止疾病进展。本文对卵巢上皮性癌多起源学说做一综述。 1 卵巢表面上皮化生学说 该学说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的经典学说,认为所有卵巢上皮性肿瘤均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ovariansurfaceepithelium,OSE)。OSE可以向其下间质内陷,形成“卵巢上皮包涵体(ovarianepitheliuminclusionOEI)”。这些包涵体在局部因子(可能是甾体类激素)的影响下,可继发化生性改变,最终转变成为苗勒上皮,并产生不同的细胞组织类型(浆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黏液性和移行细胞),在形态上分别对应输卵管、子宫内膜、胃肠道或宫颈黏膜和膀胱黏膜上皮。这些转变为苗勒上皮的OEI可以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形成相应类型的上皮性癌(浆液性、子宫内膜样和透明细胞癌)。该理 ﹡通讯作者,E-mail:bysyghy@163.com

最新-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

《2015 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5 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2015 年指南(第一版)与临床处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更新 (一)化疗方案更新 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卵巢癌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全身个器官机能的减退,并发症多,对常规的化疗方案、耐受性较差。以前NCCN曾推荐卡铂单药化疗方案,一般采用AUC 5计算用药剂量。AUC考虑了老年患者的肾功能状态,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新版指南对老年人和一般状态不良患者,推荐了一个新的低剂量周疗联合用药化疗方案:紫杉醇60 mg/m2 >1小时+卡铂AUC2>30 min,每周1次,共18周。这为临床针对之类患者的化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以我们的临床经验来判断,低剂量周疗联合用药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应该比卡铂单药方案更低,更安全。 2. 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复发或者持续性手术后残留,以前推荐考虑化疗或观察,新版指南推荐以铂类为主的化疗(2A类)。 (二)手术治疗方法更新 1. 近日,美国影星朱莉安杰利娜因查出BRCA1基因突变而行了预防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可以预料今后临床上预防性附件切除的病例会越来越多。正当临床医师困惑于这种手术和一般的附件切除术是否相同的时候,新版指南适时推荐了针对BRCA/HBOC综合症患者的降低卵巢癌风险的附件切除术操作程序。 2. 强调选用腹腔镜的手术过程中,当腹腔镜不能达到满意减灭时,必须中转及时开腹; 3. 强调手术记录应该详细记录有关情况; 4. 对于的II,III,IV期有残留病灶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以前推荐可行3-6化疗后进行间歇性减瘤术,新版指南推荐首选3疗程。 (三)手术治疗总原则更新 大多数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微创手术也可用于经选择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期和减瘤术,用于评估是否能够进行满意的减瘤术,评估复发病灶能否切除等,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施行; 儿童/ 年轻患者的手术原则与成人有所不同,保留生育功能者需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早期生殖细胞肿瘤可不切除淋巴结; 交界性肿瘤是否切除淋巴结不影响总生存率,但大网膜仍需切除并进行腹膜多点活检; 复发患者二次减瘤术需满足下列条件:化疗结束一年以上、孤立病灶可以完整切除、无腹水。 二、上皮性卵巢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手术原则 (一)总原则 下腹正中直切口的开腹手术可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初始减瘤术和间歇性减瘤术或二次减瘤术。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选择手术方案。 在经选择的患者,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选择腹腔镜完成手术分期和减瘤术。 如果腹腔镜减瘤术不理想,必须中转开腹。 腹腔镜有助于评估初治和复发病人能否达到最大程度减瘤术;如果经评估不能达到满意的减瘤术,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 推荐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手术。 手术医生必须书写详细的手术记录。 (二)初治浸润性上皮性卵巢癌局限于卵巢或盆腔的手术步骤 1. 进入腹腔后,抽吸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 2. 对腹膜表面进行全面诊视,可能潜在转移的腹膜组织或粘连组织都要切除或病理活检;如果没有可疑病灶,则需进行腹膜随机活检并至少包括双侧盆腔、双侧结肠旁沟、膈下(也可使用细胞刮片进行膈下细胞学

卵巢癌研究新进展

卵巢癌研究新进展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而列居第三位。其中上皮性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的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 手术和化疗可以治愈大多数初期患者,但不能挽救很多晚期患者的生命。卵巢癌对顺铂比较敏感。而靶向治疗(如抗血管生成药物或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等也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流行病学和遗传学 全球每年有220000名妇女患有上皮性卵巢癌。在英国,每年7000名女性患该病(4200 人死亡);在美国,每年22500名女性患该病(14000人死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不排卵的状态(如口服避孕药)卵巢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 卵巢癌组织类型主要有交界性肿瘤、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近10年来,为了提高卵巢癌的治愈率,人们提出了新的分类方式,将卵巢癌分为I型和II型。I 型为低级别肿瘤,包含BRAF,KRAS,PTEN基因突变的内膜样,黏液性,透明细胞癌。II型肿瘤是高级别浆液性和癌肉瘤,包含p53,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同时,NOTCH 和FOXM1信号通路与卵巢浆液性癌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多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高级别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和其他高等级未分化类型,常伴有p53基因表达异常。虽然这些肿瘤均由卵巢表面上皮发展而来,但几乎所有BRCA1和BRCA2突变的卵巢癌均为高级别浆液性癌。然而,这种分类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 有研究发现,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对细胞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反应性低。在这类肿瘤中,BRAF、KRAS、PI3KCA基因突变非常普遍,但是这些突变在有效治疗患者中经常缺失。因此,这些分子生物标志物不能用来指导治疗。 有研究发现,透明细胞和低级别内膜样上皮性卵巢癌中ARID1A 基因频繁突变。而在1/3病例中,PIK3基因发生突变。 黏液性癌通常可以在疾病早期被诊断出来。通过细胞角蛋白CK7和CK20免疫组化的应用,研究人员发现晚期黏液性癌发病率明显减少。同时,几乎所有黏液性癌都出现了KRAS突变与HER2基因扩增。 现状 因腹痛、腹胀而就诊的卵巢癌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症。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推荐这类女性(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应进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检测,排除卵巢癌可能。当CA-125增加时,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盆腔超声检查。 BRCA1或BRCA2 突变型女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率为40–60%。因此,如果BRCA突变女性没有生育需求,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是比较好的选择。 外科手术

NCCN 卵巢癌指南(2015.1 最新版)

NCCN 卵巢癌指南(2015.1 最新版)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 要点更新 1. II、III、IV期病人完成了初始全部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可考虑加入第二辅助治疗,帕唑帕尼作为IIB类推荐。 2. 手术原则中加入了妇科医生在手术记录中应记录的内容。 3. BRAC/HOBC综合征采用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方案(RRSO)。 4. 加入如下方案,主要适用于老人或是PS评分差患者:紫杉醇60mg/m2静滴超过1小时,卡铂AUC2静滴超过30分钟,每周一次共18周(I类)。 5. 治疗药物反应中将使用抗组胺药改为使用H1阻滞剂抗组胺药。 6. 复发疾病优选治疗中加入奥拉帕尼。 7. 少见卵巢癌病理类型中BEP方案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几种组学类型,上皮型卵巢癌约占90%的恶性卵巢肿瘤,NCCN指南中讨论了上皮型卵巢癌和少见组织学类型,后者包括卵巢低恶性潜能肿瘤(LMP)、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癌肉瘤(卵巢恶性混合性苗勒氏瘤[MMMTs])和恶性性索-基质肿瘤。 NCCN指南中还讨论了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癌,这二种肿瘤较少见,治疗与上皮型卵巢癌相似,但少见组织学类型卵巢癌治疗与卵巢癌不完全相同。 卵巢癌是美国妇科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只有不足40%的卵巢癌女性可以治愈。卵巢癌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60-70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中位诊断年龄63岁,70%诊断时为进展期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已鉴定了卵巢癌的危险因素。怀孕和第一次生产≤25岁、使用口服避孕药和母乳喂养可以减少30%-60%风险;从未生育过、>35岁怀孕和第一次生产则增加卵巢癌风险。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卵巢癌首选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时间,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目前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制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本指南中,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1 PARP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1963年Chambon等[1]首先发现了PARP,后经证实其参与单链DNA 损伤后的修复过程。1980年Durkacz等[2]证明烟酰胺类似物可以抑制DNA修复,并可增强DNA损伤剂硫酸二甲酯的细胞毒性,提示其有可能作为增敏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用于肿瘤治疗。2005年Nature同期发表的2项研究首次证实了PARP抑制剂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2突变之间存在“合成致死”效应[3,4]。目前已知PARP家族包括17个成员,其中PARP1和PARP2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在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PARP抑制剂经历了3次更新换代,第3代PARP抑制剂以复合物单晶结构为基础,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多项研究表明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获益显著。 1.1 作用机制BRCA1/2基因是抑癌基因,在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可抑制DNA损伤后正常修复能力,引起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即BRCA功能缺失或其他同源重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缺失,使双链断裂的DNA修复不能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nt repair,HRR),最终导致癌变。PARP在DNA单链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HRD肿瘤细胞中DNA双链无法修复,PARP抑制剂又阻断单链修复,从而形成“合成致死”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PARP抑制剂对PARP的作用机制包括2个方面:①在PARP活性位点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竞争,抑制多聚(ADP-核糖)聚合物形成;②结合到PARP1和/或PARP2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口袋,造成构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