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航天器总体设计作业【哈工大】

航天器总体设计作业【哈工大】

航天器总体设计作业【哈工大】
航天器总体设计作业【哈工大】

2017年《航天器总体设计》课程作业

1.嫦娥三号探测器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组成。

(1)探测器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的支持下,探测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开展科学探测。

(2)运载火箭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3)发射场系统:主要任务是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发射场系统通过适应性改造,具备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的测试发射能力。

(4)测控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运载火箭、探测器在各个飞行阶段以及探测器在月面工作阶段的测控、轨道测量、月面目标定位以及落月后着陆器和巡视器的控制。

(5)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根据科学探测任务,提出有效载荷配置需求;制定科学探测计划和有效载荷的运行计划,监视着陆器和巡视器有效载荷的运行状态,编制有效载荷控制指令和注入数据,完成有效载荷运行管理。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任务

(1)航天员系统:主要任务是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在载人飞行任务实施过程中,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研制航天服、船载医监医保设备、个人救生等船载设备。

(2)空间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用于空间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实验的有效载荷,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实验。

(3)载人飞船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载人飞船。“神舟”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具有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功能,可与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进行对接并停靠飞行半年。

(4)运载火箭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满足载人航天要求的大推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对长征系列

运载火箭进行多方面改进设计,控制系统采用冗余技术,增加故障检测、逃逸救生等功能,增加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

(5)发射场系统:主要任务是负责火箭、飞船和应用有效载荷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新建技术区,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以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测发模式。

(6)测控通信系统:主要任务是完成飞行试验的地面测量和控制。在原有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础上,研制建设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设备。形成由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及中继卫星组成的载人航天测控网。

(7)着陆场系统:主要任务是搜救航天员和回收飞船返回舱,建设主、副着陆场,设立上升段陆上、海上应急救生区和运行段应急着陆区。

(8)空间实验室系统:主要任务是研制空间实验室,包括具有交会对接功能的8吨级目标飞行器,为开展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科学实验提供基本平台,为研制空间站积累经验。

3.航天器总体设计的概念及主要阶段划分

航天器总体设计,是指为完成航天任务规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以航天器为对象的一系列设计活动。

航天器总体设计是航天器研制的顶层设计,是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并优选航天器的总体方案、分系统方案,拟定、协调、优选和控制航天器的各项参数和性能指标,设计出能满足任务要求的、达到规定技术指标的、满足成本与研制周期要求的航天器。

航天器总体设计贯穿于整个航天器工程论证和工程研制过程中,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总体方案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设计、总体详细设计四个阶段。

总体详细设计又分为总体初样设计和总体正样设计。

4.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

总体设计必须围绕用户的特定需求开展设计工作。

(2)系统整体性原则

防止脱离系统整体功能和性能,片面追求局部高性能。

(3)系统层次性原则

处理好工程大系统、航天器总体及分系统间的关系。

(4)研制的阶段性原则

制定科学的研制流程。

(5)创新性和继承性原则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6)效益性原则

5.航天器技术从成熟程度上可分为哪四类技术,各自的含义

(1)成熟技术

已经过在轨飞行考核及成功应用的技术,可继承和沿用已有的成熟分系统的方案、部件、电路或结构。

(2)成熟技术基础上的延伸技术

在已有的成熟技术基础上,需要在分系统方案、部件、电路或结构等方面,进行少量修改设计后而应用的技术。

(3)不成熟技术(属于关键技术)

无成熟技术充分继承,必须经过充分研究、投产和充分地面试验(技术攻关)后,才能在航天器上试验及应用的技术。

(4)新技术(属于关键技术)

在理论、原理或方法方面有创新,未在航天器应用的技术。

6.航天器总体方案的五种技术实现途径

(1)利用已有的成熟的卫星平台或标准化的公用平台,通过适应性改造,更换新的任务载荷,从而满足新的任务要求。

(2)充分继承、使用已有的成熟分系统,或成熟有效载荷。

(3)充分继承和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应用于新的研制任务。

(4)采用技术引进方式,获得和应用国外的成熟设备、部件、器件、材料。

(5)采用全新的技术研制新的卫星载荷、部件,形成新的卫星平台或有效载荷。

7.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1)用户使用要求及技术指标要求的确定。

(2)总体方案的确定。

(3)总体技术指标的分析、分配及预算。

(4)分系统方案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5)分系统机、电、热接口要求的确定。

(6)轨道设计与分析。

(7)构型设计。

(8)整星动力学分析及热分析。

(9)整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10)总装、测试及大型试验方案的制定。

(11)继承性和技术成熟度分析。

(12)工程大总体接口协调与确定。

(13)关键技术成熟度、工程研制难点及风险分析。

(14)任务及技术指标满足度分析。

(15)研制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的制定。

(16)各级技术规范文件的编制。

8.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性能指标分析、分配及预算工作

(1)任务分析及指标分解。

(2)有效载荷技术指标的分析与分配。

(3)姿态指向精度及稳定度指标的分析与分配。

(4)航天器质量和功率的分配和预算。

(5)仪器设备安装空间分配。

(6)轨道任务分析与推进剂预算。

(7)测控及数传分系统的链路分析。

(8)测控及数传机会分析及存储器容量确定。

(9)整星供电能力及能量平衡分析。

(10)分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

(11)整星动力学分析。

(12)整星热分析。

(13)总装精度的分配与精度分析。

(14)整星EMC设计与分析。

(15)整星剩磁指标分配及预算。

(16)空间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和预案。

(17)飞行程序及工作模式规划。

(18)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9.根据轨道类型不同,低轨道航天器太阳电池阵有几种布局方式,画出示意图

(1)太阳同步轨道

单轴驱动的太阳电池阵的布局设计

航天器运行姿态:对地定向

适用轨道:太阳同步正午轨道

带有预设安装角的单轴驱动的太阳电池阵布局设计

航天器运行姿态:对地定向

适用轨道:太阳同步正午轨道

(2)回归轨道

(3)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4)冻结轨道

(5)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6)临界倾角大椭圆轨道

(7)甚低轨道

与航天器通过铰链直接连接的太阳电池阵布局设计

航天器运行姿态:长期对日定向,短期对地定向

适用轨道:各类低地球轨道

(8)星座

10.基于飞轮的控制系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轮控系统的特点和优点:

(1)不消耗工质,只消耗电能,支持长寿命航天器运行;

(2)能够提供较精确的控制力矩,实现高精度姿态控制;

(3)特别适合用于克服(吸收)周期性的干扰力矩影响;

(4)采用轮控系统的三轴稳定航天器,可以安装大型太阳电池阵,满足航天器的大功率能源需求;(5)与喷气控制相比,轮控系统可以避免对光学仪器的污染。

机械轴承轮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存在转速饱和问题,航天器必须具备对飞轮的卸载能力;

(2)飞轮高速运转时,对高稳定度姿态控制存在微振动影响;

(3)飞轮转速过零时,存在较大的干扰力矩;

(4)因为有高速转动部件,存在轴承寿命和可靠性问题。

11.航天器自身对姿态控制系统存在哪些干扰及影响

12.联盟号载人飞船三舱设计方案相对两舱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1)轨道舱增加了飞船的有效空间,为长时间多人的空间飞行、携带多种载荷开展空间试验、航天员出舱提供了条件。

(2)基于联盟号飞船三舱布局的优点,可扩展形成其它形式的载人航天器,例如:将两艘联盟号飞船对接,可快速构建小型的空间站。或扩展成为载人登月飞船使用。

(3)联盟号飞船已发展成为高可靠性的载人运输飞船及货运飞船。

缺点:

(1)增加了舱段分离次数,带来了舱段分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2)三舱之间的电、气、液接口多,带来了设计的复杂性和可靠性问题。

(3)三舱构型导致飞船的气动外形复杂,要求运载火箭配置整流罩,因此飞船外形又受到整流罩直径的限制。

(4)返回舱位于三舱的中间位置,增加了发射阶段进行逃逸救生的复杂性。

13.航天器构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了解飞行任务要求及各种约束条件,掌握有效载荷及平台分系统对构型设计的要求,满足飞行方式、姿态指向、设备视场、发动机推力矢量、设备布局等要求、以及其它特殊设计要求。(2)构型设计必须使结构传力路线合理,保证结构具有合理的强度、刚度和质量,结构生产工艺性好,总装操作简便,能够承受地面试验、起吊、运输、发射等各种载荷,安全可靠。

(3)构型设计必须和运载器整流罩的有效空间,运载器的纵向及横向基频、发射阶段的力学环境条件、星箭机械接口及电接口协调一致。

(4)大、中型航天器的构型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的多舱段设计方案,各舱段按功能进行划分。小型航天器可采用一体化的单一舱段设计方案。

(5)整星的总装测量基准、仪器设计安装测量基准应布局合理,便于总装精度测量。

(6)整星的总装测量基准、仪器设计安装测量基准应布局合理,便于总装精度测量。

(7)空间飞行器构型设计必须考虑空间飞行环境的影响。

14.航天器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根据有效载荷及星上各仪器设备的质量、体积及形状特点、以及各设备相互间的电气与机械连接关系,进行内、外部设备的布局。

(2)根据各仪器设备的发热量及运行模式进行布局,满足整个航天器的热控方式和散热通道设计要求。

(3)对于具有较高安装精度和灵敏度的设备,应合理布局。光学相机、星敏感器、陀螺等高精度设备应布置于刚度好、振动小的位置。

(4)推进系统的布局和管路走向、装配方案、推进剂加注和防泄露、防污染方案应合理,推进剂消耗对质心位置变化的影响应最小。

(5)总体布局应满足在仪器设备的视场范围内,无遮挡、无反射光和热辐射影响。

(6)太阳电池阵、大型展开天线的外形尺寸、结构形式、折叠及展开方式等,应与航天器总装、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的方案协调一致。

(7)航天器的电缆布局、走向、连接和固定方式,应满足电磁兼容设计要求,通过设备及电缆布局,减少整星剩磁矩。

15.月球探测器典型飞行阶段划分、发射段的四种主要发射方式的特点

(1)发射段。

第一种方式:运载火箭一次发射,首先发射至地球停泊轨道,经调相轨道后,探测器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有较多的轨道测控及轨道调整机会,但地月飞行时间较长。

第二种方式:运载火箭一次发射,利用运载火箭末级直接将探测器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可充分利用运载火箭能力,但对发射窗口及轨道控制精度要求高。

第三种方式:运载火箭一次发射,先利用火箭末级将探测器模块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然后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进行探测器各模块的对接、装配,形成探测器组合体。适合载人登月任务,对运载火箭能力、轨道装配技术要求较高。

第四种方式:进行二次发射,先将分别发射的探测器各模块在地球停泊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装配,然后利用运载火箭末级将探测器组合体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适合载人登月任务,通过二次发射,降低了对运载火箭的能力要求,且地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已成熟。

为减少对探测器携带推进剂的需求,减小无人月球探测器的规模,优先选择第二种方式。

(2)地月转移段.

(3)环月段.

(4)着陆段.

(5)月面工作段.

(6)起飞段.

(7)环月段.

(8)月地转移段.

(9)再入段.

(10)回收段。

16.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在月面着陆阶段的关键问题及影响因素

(1)着陆缓冲能力

影响着陆缓冲机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1)关机高度:发动机距月面的关机高度决定了着陆速度和姿态条件。

2)着陆速度:着陆速度决定了着陆时对着陆器的冲击。

(2)导航控制能力

由于月地之间距离遥远,且着陆过程时间很短,因此通过地面控制进行着陆导航,在着陆精度以及控制的实时性上均难以得到保证。为实现软着陆任务,必需进行自主导航。

对于自主导航与控制,主要的需求包括:

1)着陆器自主进行测距、测速,实现着陆器相对月面的速度、距离的精确测量。

2)根据对月距离和速度的信息,控制执行机构工作,实现闭环控制,按设计的轨迹和速度下降。

为实现自主导航与控制,需配置相应的测距、测速敏感器,并研究相应的导航控制算法。

(3)地形识别与自主避障能力

月球表面分布着斜坡、石块、凹坑等地形地貌,而着陆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未知性,因此要求着陆器具备一定的地形识别和避障能力。在一定的高度悬停,识别月面坡度、石块凸起和凹坑,选择有利

于安全着陆的地点,平移后再缓速下降。

(4)大推力、变推力的推进能力。

应选择推力较大的发动机,以减小重力损耗带来的推进剂需求。为保证地形识别时的悬停,实现缓速下降,要求发动机推力可调整,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范围应覆盖不同阶段的需求。

(5)月尘影响

月尘的人为激起机制,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为:宇航员的行走、探测器车轮旋转带起、探测器着陆、发射上升器。在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发动机的喷流作用于月面,会引起月尘。在逐步接近月面的过程中,表层月壤会逐步被羽流扬起,探测器下方和上方颗粒的浓度会不断增大。

必须考虑月尘对探测器携带的敏感器等设备的影响。

(6)着陆稳定性影响

影响着陆稳定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探测器的速度、月面坡度和硬度、着陆方向、着陆时姿态和角速度等。

将上述影响因素组合,进行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

1)探测器沿坡面向下的水平着陆比沿坡面向上的水平着陆更容易翻倒。

2)探测器以较小角速度着陆时,角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3)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探测器在月壤较刚性的着陆环境更容易翻覆。

17.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的一次发射、无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案的过程及优缺点

过程:

探测器系统由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组成。

探测器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完成中途修正、减速进入环月轨道、动力下降、着陆、月面采样,将采样样品放置到返回器内。

上升器携带返回器完成月面动力上升、环月停泊、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到达地球附近后释放返回器,返回器携带样品再入大气层并着陆。

优缺点:

该方案是实现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最小方案,探测器系统组成最简单,在前苏联的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主要不足是返回器和返回样品的质量受限。

18.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器的一次发射、有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案的过程及优缺点

过程:

探测器系统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组成。

探测器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完成中途修正、减速进入环月轨道。

在环月轨道,轨道器(携带返回器)与着陆器(携带上升器)分离。

着陆器完成动力下降、着陆、月面采样后,采样样品放置到上升器。上升器携带样品完成月面起飞、在环月轨道与留轨的轨道器对接,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后,再与轨道器分离。

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到达地球附近后,释放返回器,返回器携带样品再入大气层并着陆。

优缺点:

通过增加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环节,降低了着陆至月面和从月面起飞的推进剂需求,提高了探测器系统设计中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提高了返回样品质量。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成功应用。

缺点是系统复杂,增加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环节,使探测器系统工作模式和器间接口复杂,分离次数增加,任务风险增大。

19.小型航天器的整星试验主要包括哪些项目

20.航天器的航天工程系统的对接试验主要包括哪些项目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V带传动设计完美版

————————————————————————————————作者:————————————————————————————————日期: ?

Harbin Instituteof Techno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 大作业名称:机械设计大作业 设计题目:V带传动设计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4.10.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大作业任务书 ........................................................................................................................... 1 二、电动机的选择 ........................................................................................................................... 1 三、确定设计功率d P ..................................................................................................................... 2 四、选择带的型号 ........................................................................................................................... 2 五、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d d 和2d d ............................................................................................. 2 六、验算带的速度 ........................................................................................................................... 2 七、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度d L ......................................................................................... 2 八、计算小轮包角 ........................................................................................................................... 3 九、确定V 带根数Z ........................................................................................................................ 3 十、确定初拉力0F ......................................................................................................................... 3 十一、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 4 十二、小V 带轮设计 .. (4) 1、带轮材料选择 ............................................................................................................. 4 2、带轮结构形式 . (4) 十二、参考文献 ............................................................................................................................... 6 ?

哈工大电子技术实验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高分版)

姓名XXX 班级1108301 学号xx 实验日期节次 9-11 教师签字成绩 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 1.实验目的 1)掌握74LS20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 设计一个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多数赞成则提议通过,即三人以上包括三人),用74LS20来实现。 1)根据任务的要求,设计电路; 2)用代数化简法求出最简的逻辑表达式; 3)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用标准器件(与、或、非)构成电路; 4)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3.实验电路图 1)ABCD输入端,接数据开关;Z输出端接电平指示器; 2)改变ABCD的组态,记录Z的变化,验证逻辑函数的功能及设计的正确性。 4.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1)实验箱 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3)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4)数字万用表 1只5)74LS20 3片5.理论分析或仿真分析结果 74LS20管脚图: 逻辑关系式: C AB D Z=ABC+BCD+ACD+ABD=AB BCDACD 逻辑图:

6.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内阻的记录)真值表: A B C D F 00000 00010 00100 00110

7.实验结论 由真值表可知,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设计成功,实现了预期功能。

8.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实验过程中由于有五个与门,而每个74LS20可实现两个与门,故线路连起来相当复杂,容易混淆,故在连接电路时安排好位置,标记好引脚和接头。 9.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对电路实验室的意见或建议 此次设计是对经典四人表决电路的一次创新,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以前类似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此次实验,锻炼了实践能力,熟悉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这次的实验绝对原创的,是对以前做过的实验的一次创新,复杂了不少,锻炼了能力。 10.参考文献 [1]电工学实验教程/王宇红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印)

哈工大机械设计基础学时试题答案

班 级 姓 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分数 一、 填空题(共24 分,每空1分) 1)按照两表面间的润滑状况,可将摩擦分为 干摩擦 、 边界摩擦 、 流体摩擦 和 混合摩擦 。 2)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装拆时,往往采用螺纹联接中的 螺钉 联接。 3)带传动中,带在带轮上即将打滑而尚未打滑的临界状态下,紧边拉力F 1与松边拉力F 2之间的关系为 112f F F e α=? 。 4)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L ,是指一批相同的轴承,在相同的条件 下运转,其中 90% 的轴承在疲劳点蚀前所能转过的总转数,单位为106r 。 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限制pv 值,主要是为了防止轴瓦 胶合 失效。 6)弹簧指数C= D/d ,C 越大,弹簧刚度越 小 。 7)当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为 90° 。 8)有一紧螺栓连接,已知预紧力'F =1500N ,轴向工作载荷F =1000N ,螺栓的刚度C b =2000N/mm ,被连接件的刚度C m =8000N/mm ,则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 0= 1700 N ,剩余预紧力''F = 700 N ,保证结合面不出现缝隙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 max = 1875 N 。 9)对于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通常先按 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进行设计,然后校核 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 10)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主要是 齿面点蚀 、 齿面胶合 和 齿面磨损 ,而且失效通常发生在 蜗轮轮齿上 。 哈工大2005 年秋季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80学时)试题答案

11)在凸轮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 二、选择题(共11分,每小题1分) 1)一阀门螺旋弹簧,弹簧丝直径d=2.5mm,因环境条件限制,其弹簧外径D2不得大于17.5mm,则弹簧指数不应超过c) 。 a) 5 ; b) 6.5 ; c) 6 ; d) 7 。 2)平键的剖面尺寸b×h是根据d) 从标准中查取。 a) 传递转矩的大小; b) 载荷特性; c) 键的材料; d) 轴的直径。 3)带传动采用张紧轮的目的是d)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调节带的初拉力。 4)润滑良好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为b) 。 a) 齿面磨损;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胶合; d) 齿面塑性变形。 5)在V带传动设计中,取小带轮基准直径d d1≥d dmin,主要是为了考虑 a) 对传动带疲劳强度的影响 a) 弯曲应力; b) 离心拉应力; c) 小带轮包角; d) 初拉力。 6)蜗杆传动中,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加蜗杆的头数,则传动效率 b) 。 a) 降低; b) 提高;c) 不变;d)可能提高,可能降低。 7)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a) 。 a) 心轴; b) 传动轴; c) 转轴; d) 曲轴。 8)半圆键连接的主要优点是c) 。 a) 对轴的强度削弱较轻; b) 键槽的应力集中较小; c) 适于锥形轴端的连接。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千斤顶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设计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1308103 设计者:王钤 学号:1130810320 指导教师:郝明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 设计题目 螺旋起重机是一种简单的起重装置,用手推动手柄即可起升重物。它一般由底座、螺杆、螺母、托杯、手柄等零件组成。起重机的原始数据如下所 二、 设计内容 1、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号钢调质,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 b 600 MPa σ=,s 355 MPa σ=。螺母材料用铝青铜CuAl10Fe3Z (考虑速度低) 。 2、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青铜CuAl10Fe3Z ,有参考文献[1]表8.11 查得[]p =18~25MPa ,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 []25MPa p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 1.2~2.5ψ=,取 1.5ψ=。则 222.6d mm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F

查参考文献[2]表11.3、11.4取公称直径32d =mm ,螺距6P =mm ,中径 229d =mm ,小径325d =mm ,内螺纹大径433D =mm 。 3、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e []σσ=≤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N mm ?,2 1tan(') 2 Q d T F ψρ=+,ψ为螺纹升角,216 arctan arctan 3.767929 np d ψππ?===?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11.3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取 '0.09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arctan 'arctan 0.09 5.1427f ρ=== 。把已知值代入1T 计算式中,得: 129 30000tan(3.7679 5.1427)682022 T N mm =? ?+?=? 72.2e MPa σ== 由参考文献[1]表8.12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s []3~5 σσ= ,其中 s 355 MPa σ=,则[]71~118 MPa σ=,取[]σ=100MPa 。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4、 螺母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轴系

HarbinI n s t i tut e o fTech n o logy 机械设计大作业说明书大作业名称:轴系设计 设计题目: 5.1.5 班级:1208105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张锋 设计时间:2014.1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___轴系部件设计____ 设计原始数据: 方案电动机 工作功 率P/k W 电动机满 载转速n m /(r/min) 工作机的 转速n w /(r/min) 第一级 传动比 i1 轴承座 中心高 度 H/mm 最短工 作年限 工作环 境 5.1.5 3 710 80 2 170 3年3 班 室内清 洁 目录 一、选择轴的材料 (1) 二、初算轴径 (1)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1) 3.1轴向固定方式 (2)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 3.3键连接设计 (2) 3.4阶梯轴各部分直径确定 (2) 3.5阶梯轴各部段长度及跨距的确定 (2) 四、轴的受力分析 (3) 4.1画轴的受力简图 (3) 4.2计算支反力 (3) 4.3画弯矩图 (3) 4.4画转矩图 (5) 五、校核轴的弯扭合成强度 (5)

六、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6 七、键的强度校核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九、轴上其他零件设计 (9) 十、轴承座结构设计 (9) 十一、轴承端盖(透盖).........................................................9参考文献 (10)

一、选择轴的材料 该传动机所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型功率,因此轴所承受的扭矩不大。故选45号钢,并进行调质处理。 二、初算轴径 对于转轴,按扭转强度初算直径 3min m P d C n ≥ 式中: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m n ————轴的转速,r/mi n; C————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查各种机械设计教材或机械设计手册。 根据参考文献1表9.4查得C=118~106,取C=118, 所以, mm n P C d 6.23355 85.211833==≥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d ≥23.6×(1+5%)=24.675mm 按照GB 2822-2005的a R 20系列圆整,取d=25mm。 根据GB/T1096—2003,键的公称尺寸78?=?h b ,轮毂上键槽的尺寸 b=8m m,mm t 2.0013.3+= 三、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由于本设计中的轴需要安装带轮、齿轮、轴承等不同的零件,并且各处受力不同,因此,设计成阶梯轴形式,共分为七段。以下是轴段的草图: 3.1及轴向固定方式 因传递功率小,齿轮减速器效率高、发热小,估计轴不会长,故轴承部件的固定方式可采用两端固定方式。因此,所涉及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然后,可按轴上零件的安装顺序,从min d 处开始设计。 3.2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因轴承所受轴向力很小,选用深沟球轴承,因为齿轮的线速度,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不足于润滑轴承,采用油脂对轴承润滑,由于该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清 洁,脂润滑,密封处轴颈的线速度较低,故滚动轴承采用毡圈密封,由于是悬臂布置所以不用轴上安置挡油板。 3.3 键连接设计 轴段⑦ 轴段⑥ 轴段⑤ 轴段④ 轴段③ 轴段② 轴段① L1 L2 L3 图1

哈工大电路自主设计实验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双口网络的基本理论。 2.学习双口网络Y 参数、Z 参数及传输参数的测试方法。 3.验证二端口网络级联后的传输参数与原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的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如图2-12-1所示的无源线性双口网络,其两端口的电压、电流四个变量之间关系,可用多种形式的参数方程来描述。 图2-12-1 (1)若用Y 参数方程来描述,则为 ()()()(),即输入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入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出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出端口短路时令其中0I 0I 0I 0I 12 2 2212 1 1221 2 2121 1 1122212122121111== ======+=+=U U Y U U Y U U Y U U Y U Y U Y I U Y U Y I 由上可知,只要在双口网络的输入端口加上电压,令输出端口短路,根据上面的前两个公式即可求得输入端口处的输入导纳Y 11和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之间的转移导纳Y 21。 同理,只要在双口网络的输出端口加上电压,令输入端口短路,根据上面的后两个公式即可求得输出端口处的输入导纳Y 22和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转移导纳Y 12。 (2)若用Z 参数方程来描述,则为

()()()(),即输入端口开路时令,即输入端口开路时令,即输出端口开路时令,即输出端口开路时 令其中 0U Z 0U Z 0U Z 0U 12 2 2212 1 1221 2 212111122212122121111== ======+=+=I I I I I I I I Z I Z I Z U I Z I Z U 由上可知,只要在双口网络的输入端口加上电流源,令输出端口开路,根据上面的前两个公式即可求得输出端口开路时输入端口处的输入阻抗Z 11和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之间的开路转移阻抗Z 21。 同理,只要在双口网络的输出端口加上电流源,令输入端口开路,根据上面的后两个公式即可求得输入端口开路时输出端口处的输入阻抗Z 22和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开路转移阻抗Z 12。 (3)若用传输参数(A 、T )方程来描述,则为 ()()()(),即输出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出端口开路时令,即输出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出端口开路时令其中0I D 0I C 0U B 0U A 221s 220 10 221s 220 10 221221=-= ===-===-=-=U I I U U I I U DI CU I BI AU U s s 由上可知,只要在双口网络的输入端口加上电压,令输出端口开路或短路,在两个端口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即可求出传输参数A 、B 、C 、D ,这种方法称为同时测量法。 2.测量一条远距离传输线构成的双口网络,采用同时测量法就很不方便,这时可采用分别测量法,即先在输入端口加电压,而将输出端口开路或短路,在输入端口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由传输方程得 () () ,即输出端口短路时令,即输出端口开路时令00111101010======2s s s 2U D B I U R I C A I U R 然后在输出端口加电压,而将输入端口开路或短路,在输出端口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由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轴系部件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计算说明书 题目:朱自发 学院:航天学院 班号:1418201班 姓名:朱自发 日期:2016.12.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 大作业任务书题目:轴系部件设计 设计原始数据及要求:

目录 1.设计题目 (4) 2.设计原始数据 (4) 3.设计计算说明书 (5) 3.1 轴的结构设计 (5) 3.1.1 轴材料的选取 (5) 3.1.2初步计算轴径 (5) 3.1.3结构设计 (6) 3.2 校核计算 (8) 3.2.1轴的受力分析 (8) 3.2.2校核轴的强度 (10) 3.2.3校核键的强度 (11) 3.2.4校核轴承的寿命 (11) 4. 参考文献 (12)

1.设计题目 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轴系部件设计2.设计原始数据

3.设计计算说明书 3.1 轴的结构设计 3.1.1 轴材料的选取 大、小齿轮均选用45号钢,调制处理,采用软齿面,大小齿面硬度为241~286HBW ,平均硬度264HBW ;齿轮为8级精度。 因轴传递功率不大,对重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选用常用材料45钢,调质处理。 3.1.2初步计算轴径 按照扭矩初算轴径: 6 3 39.55100.2[]P P n d n τ?≥ =式中: d ——轴的直径,mm ;

τ——轴剖面中最大扭转剪应力,MPa ; P ——轴传递的功率,kW ; n ——轴的转速,r /min ; []τ——许用扭转剪应力,MPa ; C ——由许用扭转剪应力确定的系数; 根据参考文献查得106~97C =,取106C = 故 10635.0mm d ≥== 本方案中,轴颈上有一个键槽,应将轴径增大5%,即 35(15%)36.75mm d ≥?+= 取圆整,38d mm =。 3.1.3结构设计 (1)轴承部件的支承结构形式 减速器的机体采用剖分式结构。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固定方式。 (2)轴承润滑方式 螺旋角: 12() arccos =162n m z z a β+= 齿轮线速度: -338310175 2.37/6060cos 60cos16n m zn dn v m s πππ β???==== 因3/v m s <, 故轴承用油润滑。

刘朝友-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装备大作业 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班级:1008104班 姓名:刘朝友 学号:1100801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运动设计 (1) 1 确定转速系列 (1) 2 绘制转速图 (2) 3 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及定比传动副带轮直径 (3) 4 绘制传动系统图 (5) 5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6) 三、动力设计 (7) 1 传动轴的直径的确定 (7) 2 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8) 3、选择带轮传动带型及根数 (9) 参考文献 (9)

一、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已知条件:工作台面积320×12500mm2,最低转速31.5r/min ,公比φ=1.41,级数Z=12,切削功率N=5.5KW 。 设计任务: 1. 运动设计:确定系统的转速系列;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确定传动副的传动 比和齿轮的齿数;画出传动系统图;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 动力设计:确定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定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选择机床主轴 结构尺寸。 二、运动设计 1、确定转速系列 已知最低转速为31.5r/min ,公比?=1.41,查教材表标准转速系列的本系统转速系列如下: 31.5 45 63 90 125 180 250 355 500 710 1000 1400r/min 则转速的调整范围max min 1400 44.4431.5 n n R n = == 1)传动组和传动副数可能的方案有: 12=4?3 12=3?4 12=3?2?2 12=2?3?2 12=2?2?3 前两个方案虽然可以减少轴的数目,但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若采用一个四连滑移齿轮,则会增加轴向尺寸;若用两个双联滑移齿轮,操纵机构必须互锁防止两滑移齿轮同时啮合。故不采用。 对于后三个方案,遵循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选取方案12=3?2?2 2)确定结构式 12=3?2?2方案中,因基本组和扩大组排列顺序的不同而有以下6种扩大顺序方案: 63122312??=, 61222312??=, 16222312??= 36122312??=, 21422312??=, 12422312??= 方案1,2,3,4的第二扩大组26x =,2p =2,则2r = max ) 12(68r ==-??是可行的。方案5,6中,2x =4,23p =,则2r = max ) 13(416r ?=-??,不可行。 在可行的1,2,3,4方案中,为使中间传动轴变速范围最小,采用扩大顺序与传动顺序 一致的传动方案1,13612322=??。

哈工大电路自主设计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节次 教师签字 成绩 影响RLC 带阻滤波器性能参数的因素的研究与验证 1.实验目的 (1)学习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2)测量RLC 带阻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3)研究电阻、电容和品质因素Q 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4)加深对滤波器滤波概念的理解 2.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 (1)理论推导,了解滤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与滤波器性能有关的因素 (2)设计RLC 带阻滤波器电路图 (3)研究电阻R 对于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4)研究电容C 对于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5)研究电感L 对于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6)合理设计实验测量,结合电容C 和电感L 对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7)将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推导作对比,并分析实验结果 3.实验电路图 R1V- V+

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FLUKE190-104数字便携式示波表 1台 十进制电阻箱 1只 十进制电容箱 1只 十进制电感箱 1只 5.理论分析或仿真分析结果 带阻滤波器是指能通过大多数频率分量、但将某些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的概念相对。 理想带阻滤波器在阻带内的增益为零。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o,品质因素Q和抑制带宽BW之间的关系为 仿真结果: R=2000Ω C=0.01uf L=0.2H

R=500Ω C=0.01uf L=0.2H

R=2000Ω C=0.05uf L=0.2H

R=2000Ω C=0.01uf L=0.1H R=2000Ω C=0.01uf L=0.5H

改变R时对比图 改变C时对比图 改变L时对比图 6.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内阻的记录) (1)电阻R对于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任务1:电路如图所示,其中信号源输出Us=5V,电容C=0.01uF,电感L=0.2H,根据下表所示,选择不同电阻值测量输出幅频特性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2分) 1. 按表面间摩擦状态不同,滑动轴承可分为 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和 非液体摩擦 滑动轴承 2. 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是通过 摩擦力矩 传递转矩的;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是通过 剪切与挤压 传递转矩的。 3. 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为 60度 ,因其具有较好的 自锁 性能,所以通常用于 连接 。 4. 滑动轴承轴瓦上浇铸轴承衬的目的是 提高轴瓦的减磨耐磨性能 写出一种常用轴承衬材料的名称 轴承合金 。 5. 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 两侧面 ,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平键被压溃 ,其剖面尺寸b*h 是根据 轴的直径 来选择的。 6. 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 齿根 部位,为防止轮齿折断,应进行 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计算。 7.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是指一批轴承,在相同运转条件下,其中 90 %的轴承不发生 疲劳点蚀 前所运转的总转数。 8. 按工作原理不同,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有 摩擦防松 、 机械防松 和 破坏螺纹副防松 。 9.转速与当量动载荷一定的球轴承,若基本额定动载荷增加一倍,其寿命为原来寿命的 8 倍。 10.蜗杆传动中,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线升角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且两螺旋线方向应 相同 。 1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1) 机构自由度大于零 (2) 原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 。 1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 曲柄 与 机架 处于两次共线位置之一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13.圆柱螺旋弹簧的特性线是表示弹簧 受力与变形 之间的关系曲线;弹簧受轴向工作载荷时,其簧丝横截面上的应力最大点在 簧丝内侧点 ; 哈工大2004年秋季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80学时) 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作业 一、大作业类型: 1.设计类 2.论文类 二、周知: 每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前(16周)至少上交一份大作业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占课程总成绩的70%。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上交,电子版由各班学习委员刻录光盘后统一上交存档。 三、设计或撰写要求 (一)设计类 1.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设计目的:通过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理论,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零件计算、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系统设计和计算能力。 设计内容: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 (1)运动设计 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速度、转速数列公比(或转速级数),分析、比较、拟定传动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式、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确定传动副的传动比及齿轮的齿数,并计算主轴的实际

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2)动力设计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初步计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类型及根数,确定机床主轴结构尺寸。 设计要求: (1)机床的规格及用途; (2)运动计; (3)动力设计(包括零件及组件的初算); (4)其它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 (5)参考文献。 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大作业篇幅不少于3000字。要求论证充分、计算正确、叙述简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词句通顺、标点正确、文字工整、图表清晰。 大作业后须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和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在方括号里注明所列文献序号即可。 设计题目:XX机床主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设计 (三相4极异步电机,同步转速1500rpm)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一千斤顶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系别: 班号: 姓名: 日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 设计原始数据:题号3.1.1 起重量Fq=30 kN 最大起重高度H=180mm

一 选择螺杆、螺母的材料 螺杆采用45#调制钢,由参考文献[2]表10.2查得抗拉强度b 600 MPa σ=,s 355 MPa σ=。 螺母材料用铝黄铜ZCuAl10Fe3。 二 耐磨性计算 螺杆选用45# 钢,螺母选用铸造铝黄铜ZCuAl10Fe3,由参考文献[1]表 5.8 查得[]p =18~25MPa 从表 5.8 的注释中可以查得,人力驱动时[]p 值可以加大20%,则[]p =21.6~30MPa 取[]25MPa p = 。 按耐磨性条件设计螺纹中径2d ,选用梯形螺纹,则 2d ≥ 由参考文献[1]查得,对于整体式螺母系数2ψ==1.2—2.5,取2ψ=。 则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2d -----螺纹中径,mm ; []p -----许用压强,MPa ; 查参考文献[2]表11.5取公称直径28d =mm ,螺距3P =mm ,中径226.5d =mm ,小径 324.5d =mm ,内螺纹大径428.5D =mm 。 三 螺杆强度校核 螺杆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219.6d mm ≥==

e []σσ=≤ (2)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3d -----螺纹小径,mm ; 1T -----螺纹副摩擦力矩,2 1tan(') 2Q d T F ψρ=+ (3) ψ为螺纹升角,ψ ;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查参考文献[1]表5.10得钢对青铜的当量摩擦因数'0.08~0.10f =,螺纹副当量摩擦角 'arctan 'arctan 0.08~arctan 0.10 4.5739~5.7106f ρ===,取'5.7106ρ=(由表5.10的注 释知,大值用于启动时,人力驱动属于间歇式,故应取用大值)。把数据代入(3)式中,得 把数据代入(2)式中,得 由参考文献[1]表5.9可以查得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s []4σ σ= (4) 其中s 355 MPa σ=,则 []88.75a MP σ= 显然,e []σσ<,螺杆满足强度条件。 四 螺母螺牙强度校核 螺母螺纹牙根部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Q F Z D b ττπ= ≤ (5) 式中:Q F -----轴向载荷,N ; 4D -----螺母螺纹大径,mm ; 126.5 30000tan(2.0637 5.1427)502612T N mm =??+?= ?70.4e MPa σ==

哈工大电子技术实验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高分版)

姓名XXX 班级1108301 学号11108301xx 实验日期 6.5 节次9-11 教师签字成绩 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 1.实验目的 1)掌握74LS20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总体设计方案或技术路线 设计一个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多数赞成则提议通过,即三人以上包括三人),用74LS20来实现。 1)根据任务的要求,设计电路; 2)用代数化简法求出最简的逻辑表达式; 3)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用标准器件(与、或、非)构成电路; 4)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3.实验电路图 1)ABCD输入端,接数据开关;Z输出端接电平指示器; 2)改变ABCD的组态,记录Z的变化,验证逻辑函数的功能及设计的正确性。 4.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1)实验箱 1台 2)双踪示波器 1台 3)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4)数字万用表 1只 5)74LS20 3片

5.理论分析或仿真分析结果 74LS20管脚图: 逻辑关系式: C AB D Z=ABC+BCD+ACD+ABD=AB BCDACD 逻辑图:

6.详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数据记录(包括各仪器、仪表量程及内阻的记录)真值表:

7.实验结论 由真值表可知,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设计成功,实现了预期功能。 8.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实验过程中由于有五个与门,而每个74LS20可实现两个与门,故线路连起来相当复杂,容易混淆,故在连接电路时安排好位置,标记好引脚和接头。 9.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对电路实验室的意见或建议 此次设计是对经典四人表决电路的一次创新,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以前类似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此次实验,锻炼了实践能力,熟悉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这次的实验绝对原创的,是对以前做过的实验的一次创新,复杂了不少,锻炼了能力。 10.参考文献 [1]电工学实验教程/王宇红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2012.1重印)

2016年哈工大考研《机械设计基础》真题回忆版

2016年哈工大考研《机械设计基础》真题回忆版 填空题 题目很多,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有很多选①②③④这种填空格式的选择题,有几道确定是单选,还有几道我不确定,但是选的一个。考的还是五花八门,大概得认真把机械设计整本书背下来才能打高分。 简答题 第一道问张紧轮怎么布置 第二道是给出两个图问你哪个可以形成油膜,其实是考液体动压润滑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三道是给出一个高转速轴,一个低速重载轴,问都应该装哪种轴承 第四道问轴上装两个平键,考虑强度因素,问为什么两轴要呈180度放置 第五道说的是大批量生产一个直径280mm的齿轮套在直径50mm的轴上,问选用哪种结构,轮坯用哪种方式制造 第三题 计算自由度,机构蛮复杂的,但是这种题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啦 第四题 是考虑摩擦圆摩擦角,让你对一个机构受力分析,然后第一问求某滑块速度,第二问求机构的效率。机构挺复杂的,有两个移动副和三个杆件,我时间不够这题没怎么做,大概觉得需要用到考虑摩擦圆摩擦角之后的受力分析,速度瞬心法求速度,还有效率的计算公式。←_←这题14分,特别值钱,但是又难又花时间第五题 凸轮,考对心直动从动件,理论轮廓是圆的一部分,考从动件位移,压力角计算

第六题 齿轮,考齿条刀具加工某齿轮,第一问加工标准的,第二问加工变位的,直接套公式就ok 第七题 轮系,两个周转和一个定轴的组合,问传动比 第八题 等效和速度波动调节,第一问求最大盈亏功,第二问求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第三问求它们出现的时间。唔,问题很常规,M-φ曲线比较新鲜,但总体还是很简单第九题 第一道,考的是铰制孔用螺栓,第一问求失效形式,第二问求设计最优结构,第三问求螺栓剪切力并根据校核条件设计直径。 考了十几年的普通螺栓今年突然就出了铰制了! 第二道,给的图是传送带加斜齿轮,直齿轮的三级传dong装置。在安装小齿轮的高速轴上,装了一对圆锥滚子轴承,给了小齿轮的Fa Fr Ft,传送带对该轴的压li,小齿轮转速,问小齿轮左旋还是右旋对轴承寿命有什么影响 第十题作图题 第一问是让你画联轴器和唇形密封圈,题目没直接提唇形,问的比较隐晦。 第二个题是轴系改错,轴承奇葩了点,是左边一个右边一对儿,不过常考的点还是那些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哈工大机械制造大作业

一、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55叉口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其生产纲领为批量生产,且为中批生产。

图1-1 CA6140拨叉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材料采用HT200,加工性能一般,在铸造毛坯完成后,需进行机械加工,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2、叉口半圆孔Φ55:该加工面为内圆面,其尺寸精度要求为; 3、拨叉左端面:该加工面为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位置精度要求与内圆面圆心距离为; 4、叉口半圆孔两端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 5、拨叉左端槽口,其槽口两侧面内表面为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其垂直度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为0.08mm。 6、孔圆柱外端铣削平面,加工表面是一个平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三、确定毛坯

1、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查阅机械制造手册,有,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造毛坯。 图3-1 毛坯模型 2、毛坯特点: (1)性能特点: (2)结构特点:一般多设计为均匀壁厚,对于厚大断面件可采用空心结构。CA6140拨叉厚度较均匀,出现疏松和缩孔的概率低。 (3)铸造工艺参数: 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公称尺寸的两个允许极限尺寸之差成为铸件尺寸公差。成批和大量生产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 轴系部件设计 系别: 英才学院 班号: 1436005 姓名: 刘璐 日期: 2016.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 题目:轴系部件设计 设计原始数据: 图1 表 1 带式运输机中V带传动的已知数据 方案d P (KW) (/min) m n r(/min) w n r 1 i轴承座中 心高H(mm) 最短工作 年限L 工作 环境 5.1. 2 4 960 100 2 180 3年3班 室外 有尘 机器工作平稳、单向回转、成批生产

目录 一、带轮及齿轮数据 (1) 二、选择轴的材料 (1) 三、初算轴径d min (1) 四、结构设计 (2) 1. 确定轴承部件机体的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2) 2. 确定轴的轴向固定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选择滚动轴承类型,并确定润滑、密封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轴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轴的受力分析 (4) 1. 画轴的受力简图 (4) 2. 计算支承反力 (4) 3. 画弯矩图 (5) 4. 画扭矩图 (5) 六、校核轴的强度 (5) 七、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7) 八、校核轴承寿命 (8) 1. 计算轴承的轴向力 (8) 2. 计算当量动载荷 (8) 3. 校核轴承寿命 (8) 九、绘制轴系部件装配图(图纸) (9) 十、参考文献 (9)

哈工大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系:电信学院通信工程系 班级:1205102 学号:11205102 姓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1 实验要求 本实验练习在Maxplus II环境下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共包括5个子实验,要求如下:

2.2三人表决电路实验 2.2.1 实验目的 1. 熟悉MAXPLUS II原理图设计、波形仿真流程 2. 练习用门电路实现给定的组合逻辑函数 2.2.2 实验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2. 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设计要求 2.2.3 实验原理 设计三人表决电路,其原理为:三个人对某个提案进行表决,当多数人同意时,则提案通过,否则提案不通过。 输入:A、B、C,为’1’时表示同意,为’0’时表示不同意; 输出:F,为’0’时表示提案通过,为’1’时表示提案不通过; 波形仿真。 2.2.4 实验步骤 1. 打开MAXPLUS II, 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命名为EXP2_ 2.gdf。 2. 按照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将电路原理图填入下表。

制输入信号A、B、C的波形(真值表中的每种输入情况均需出现)。 4. 运行仿真器得到输出信号F的波形,将完整的仿真波形图(包括全部输入输

2.3 译码器实验 2.3.1实验目的 熟悉用译码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并练习将多个低位数译码器扩展为一个高位数译码器。 2.3.2实验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4-2-2 译码器》一节 2. 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设计要求 2.3.3实验原理 译码器是数字电路中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组合逻辑电路,负责将二进制码或BCD码变换成按十进制数排序的输出信息,以驱动对应装置产生合理的逻辑动作。商品的译码器品种较多,有2-4线、3-8线、4-10线及4-16线等。本实验练习对双2-4线译码器74LS139的扩展,并用其实现特定的组合逻辑。74LS139包含两个2-4线译码器,其输入输出如下: 74LS139中译码器1真值表如下: 74LS139中译码器2真值表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