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豫剧

豫剧

豫剧
豫剧

1.常香玉:

(1)花木兰:

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适方才那地保来把帖送,爹娘且慢阻儿行,劝爹娘莫难过村头站稳,

拜别爹娘离家园,刘大哥再莫要这样盘算,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昨日里与敌兵一场鏖战,

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劝爹娘再莫要这样难过,脱去了连环甲,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2)大祭桩:恼恨爹爹心不正,大雨倾盆银河翻,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黄桂英我好嗟叹。

(3)拷红:崔莺莺在绣楼,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谯楼上打四梆,

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

(4)断桥: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许郎夫入罗网他难以回走,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许郎果不负女婵娟。

(5)破洪州:站立在大军帐传将令,劝夫。

2.马金凤:

(1)穆桂英挂帅:老身祖居在河东,穆桂英我家住在山东,龙凤驹辇出深宫,我未开言心如焚,

我不挂帅谁挂帅,怒一怒把儿的头来刎,辕门外三声炮,打一杆帅字旗。

(2)对花枪:遥望瓦岗多雄伟,不枉我六十年把他等,训罗成,大王不用把我哄,众位英雄跪在地,训夫。(3)花打朝:小郎门外连声禀,万岁爷且息怒(4)佘太君要彩礼:要彩礼(5)三上关:带皇兵,送关。

3.唐喜成:

(1)辕门斩子:眼看看天门阵就要血战,怒发冲冠虎眼瞧,一听说斩宗保,杨延景离虎位,我定要遵法令,

徇私情怎能够统帅将校,不提起过往事却倒还好,穆桂英一片忠心保大宋,都只为老元戎你少人情。

(2)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3)三哭殿:李世民登龙位,下位去劝一劝,不看僧面看佛面。

(4)首阳山:昔日里有一个二大贤。(5)血溅乌纱:风萧萧(6)对花枪:下山去捉拿小顽童。

4.李斯忠,王素珍:

(1)下陈州:张桂英在荒郊珠泪滚滚,陈州一带遭荒旱,包拯居官无情面,民女家住城南关,打銮驾。

(2)包青天:陈驸马休要性情急。抱琵琶。(3)跪韩铺。(4)司马茅告状。(张小婉:拷红)

5.刘忠河,黄爱菊:打金枝:

有为王坐江山,头戴着翡翠冠凤凰展翅,小小的郭暧太无理,劝万岁莫要动真气,我一见父王动真气,封驸马哪一点不称儿意,有为王金殿上观看仔细,斩驸马本是把孤王来欺,在宫殿我领了万岁旨意。

6.宋桂玲:抬花轿:大姑娘我今日八面威风,这个香囊绣的真好看,秋风凉,小妹妹长得是上等人品。

7.魏云:朝阳沟: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自从你写信要下乡,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银环儿你不要多担心,

俺外甥在部队,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人也留来地也留,银环同志你且停步,咱们说说知心话。

8.王清芬:抬花轿:坐轿,草白霜重苔露冷。大祭桩:哭楼(愁云盈窗下),赶路,见婆,祭桩。

(索海燕:王宝钏:望西山,三击掌,王宝钏在寒窑和衣而卧,一年三百六十天,探窑,鸿雁传书)

(龙儿:一碗泪换来了一碗饭,孔莹,王甜甜:辕门外三声炮,张玫:香魂女,秦梦瑶:花木兰。)

9.曾广兰:洛阳桥: 清明节到城郊踏青游玩,尊一声花壮士细听根源。 (黄佳维:拷红,花木兰)

10.王素君:陈妙常:秋江河下水悠悠,今日里只觉得的精神好转,怕你的心口不如一。

10.阎立品:秦雪梅:观文,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

11.崔兰田:三上轿,卖苗郎。(王甜甜:花打朝)

12.柳兰芳:小二黑结婚: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13.李树建:清风亭:奴才全把良心昧。赵氏孤儿。

14.牛得草:七品芝麻官,醉县官审案。 (张开:收姜维。王盼盼,藏苗苗:五世请缨,大祭桩。)

15.谷秀荣:五世请缨: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请,到边关再显显俺杨家的威风。(张玫:大祭桩,秦雪梅。)

16.李金枝:泪洒相思地:爹爹爹爹连声唤,当初他甜言蜜语将我骗。

17.虎美玲:断桥(音配像),新白蛇传。

18.张宝英:

卖苗郎:太康的地太康的天,一碗泪换来了一碗饭,老公爹你消消气,民妇状告周文选。

桃花庵:九尽春回杏花开,十六年我为他,小妹妹只哭得两眼红肿。(刘黎宁:泪洒相思地)秦香莲(抱琵琶),陈三两爬堂,秦香莲后传,八珍汤。(王婉: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19.连本戏:刘墉下南京,狸猫换太子,回龙传,王宝童篡御状,白绫记。

20.拾玉镯,香魂女,我爱我爹。

曲剧———

21.海连池:卷席筒:(小姑贤,泪洒相思地,屠夫状元,风雪配,背靴访帅,三子争父,柜中缘。)

在马上喜洋洋,为兄进京离家园,大老爷为公爹把冤伸,嘻哈哈笑哈哈,忽听得禁卒一声唤,

前日里咱的娘把药煎,嫂嫂不要冤枉我,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小兄弟要保重不必挂牵,

这察院好似阎罗宝殿,大老爷稳坐在察院。(秦梦瑶:五世请缨,朝阳沟。)(张小婉:抬花轿)

越调———

22. 申凤梅:

收姜维:待何人继承我把大任担当,四将军你莫要羞愧难当,三传令,遥望东方天放亮,可喜将军把汉降。

诸葛亮吊孝:山人我秉忠心扶保汉邦,众将军齐跪下,长江水万里长澎湃汹涌,吊孝。(孔莹:女驸马。)

23.评剧:杨三姐告状,刘巧儿。

24.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打猪草。

25.河北梆子:大登殿。

26.丝弦:李天保吊孝(边树森),五女拜寿,二进宫。

27.武安落子:吕蒙正赶斋。

28.坠剧:王宝童告状。

29.越剧:红楼梦。

30.京剧:白蛇传,四郎探母,武家坡,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

失空斩,苏三起解. 少儿擂主:(熊青青:风雪配, 三子争父, 柜中缘)(席超,王甜甜:打金枝。)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河南豫剧是我国戏曲大家庭中一朵盛开的奇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河南豫剧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唱腔优美动听,剧情的设计更是雅俗共赏、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和反应的就是大众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将河南豫剧就是河南地区居民生活的再现和还原,也是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河南豫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其健康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在阐述河南豫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探讨其相应的对策,以期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河南豫剧现状对策戏曲 河南豫剧是一个我国戏曲大家庭中较为古老的一个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其他兄弟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都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是我国戏曲大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更重要的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当下的河南豫剧依然方兴未艾,其发展中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喜人状况,突出表现在河南豫剧近年来自身艺术的不断发展上,也表现在河南豫剧在大众中的普及情况上,这是我们看到的较为喜人的方面。但是我们也知道,包括河南豫剧在内的中国其他戏曲剧种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不理想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大众的娱乐形式正在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市场萎缩、观众流失及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非常严峻,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要找准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河南豫剧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得到较好的发展。以下笔者将紧紧围绕河南豫剧探讨相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河南豫剧在新时期发展中的问题。 河南豫剧是我国第一大剧种,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意识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河南豫剧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剧团资金有限,生存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政府的集团还是完全民营的剧团更多的要面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看到各个豫剧团在资金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大,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直接造成豫剧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困难。 2、豫剧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储备不足。戏曲的良性发展最终要通过人才去实现,人是其中的主体,但是我们看到由于近年来戏曲市场的不景气,河南豫剧演员的收入有限,导致一些相关人才的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各个剧团都存在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再者,河南豫剧人才的后续培养工作也相对比较滞后,导致戏曲演员和相关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青黄不接,大多数剧团都存在演员年龄结构不合适的情况,条件比较理想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艺校学习河南豫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做为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音乐唱腔得到中原大地丰富文化底蕴的广泛滋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漫长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相继出现了以王基笑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唱腔创作者,以及数十部享誉国内外戏曲舞台的戏曲音乐作品,为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逐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下面我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豫剧的唱腔结构及其伴奏。 一,豫剧唱腔板式的基本结构及表现力 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 我这里也只能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 传统的豫剧四大正板的板式结构基本可以说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分别是: 流水板、二八板、慢板、非板,按其节拍而言有: 、、和散节拍等四五种。 属于节拍的板式大概有二八板的变化板式和流水板的变化板式两种。二八板的变化板式中有:

快二八板(或叫铜器二八板)、垛子板、呱嗒嘴、狗撕咬、双跺脚、紧打慢唱等,记谱时使用节拍记谱。流水板中属于中速、快速节奏的板式以及它们的变化板式都使用节拍记谱。 属于节拍的板式有二八板的基本板式及唱法,流水板中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唱法和慢板中速度较快,情绪比较激动的一些唱法(传统唱腔慢板一般情况是不使用记谱的,使用记谱的大多是近些年创作的唱腔如《卖苗郎》《风流才子》。) 使用节拍记谱的只有慢板的基本板式和它的一些变化板式。 真正意义的散节拍只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使用散节拍记谱的板式有: 非板及其变化板式。顾名思义,即没有固定的节拍形式、节奏比较自由的唱腔板式即非板,在伴奏时不加梆子,演唱也比较灵活。了秦香莲哀哀怨怨、如泣如诉的思想感情。 豫剧唱腔板式的表现方法并未拘泥于节拍节奏的固定模式,也未局限于板式的条条框框,而是根据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总之,“内容决定形式”。 二,豫剧唱腔的伴奏 豫剧的伴奏乐器和其他剧种一样大致也分四大类,即弦乐器、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它们各自又代表一组乐器,而每一组甚至每一件乐器在伴奏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伴奏方法。在此以板胡为例,简述豫剧唱腔的伴奏方法。 板胡在豫剧乐队中的使用,细算起来也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其悦耳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给豫剧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突破,同时也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工作者和无数的观众。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四大件”之首,俗称“领弦”,它具有音色明亮高亢、地方特色鲜明的特点,能够准确、深刻地表现欢快热烈、悲伤愤怒等各种细腻的思想感情。其演奏技巧和伴奏手法主要突出在“打、滑、揉”和“托、包、衬、垫、对比、加花”等多种伴奏技术之上,充分发挥

豫剧发展及前景

豫剧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在河水咆哮的黄河两岸,在广袤的华北平原,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中原人只要听一声这优美独特的唱腔,即便是身在异地他乡,也仿佛听到了亲人的呼唤。这就是豫剧。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有产生于河南的中原特色民俗戏曲文化。豫剧在包括台湾和西藏在内的多个省区都有专业演出团体,是全国观众和专业演出团体最多的地方剧种。豫剧植根于民间的土壤,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有人说,一部豫剧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还有人说,不了解豫剧,就不了解中原。让我们和豫剧一起,了解中原悠久的民俗文化。 豫剧的形成与发展 豫剧前身河南梆子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河南梆子的班社,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开封附近的朱仙镇蒋门和清河集徐门两家的科班。豫剧是从民间发展成长起来的,演出活动和演出剧目,多与民俗相关。旧时最为盛行的,一是迎神庙会的祀神戏。二是岁时节令的应节戏。三是还愿祈福的喜庆戏。四是殡葬亡人的丧葬戏。这样的风俗至今犹存。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此后,郑州、洛阳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 民国时期,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先后建立了四个河南梆子剧场。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开始演编现代戏。这一时期,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经过改革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并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1990年后又举行了“93十大名旦”的评选和举办了中国豫剧艺术节,同时豫剧从河南周边向西北、西南、东北等地传播。近些年,豫剧事业在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努力下,新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并且多次出国演出,使豫剧又有了新的发展。 角色行当、音乐结构,流派及代表人物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但随女演员的逐渐增多与耀眼发展,旦行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在苦难深重的乡村,在空旷苍茫的田野上,在洪水过后的残垣断壁间,在一场大战后埋葬亲人尸骨的坟墓旁,一曲高亢而哀伤的旋律响起来,或是祭祀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父兄;或是求祈老天开眼,年年都是风调雨顺;或是驱逐邪祟恶魔,让家人健康平安;或是讲述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弯腰劳作的脊背生出幻想的翅膀;或是来一段泥土味的幽默,让苦难的人暂时放下愁绪,开怀一笑。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1-09-28T11:33:33.1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陈丽娜[导读]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 陈丽娜 (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二、二八板:除了慢板和流水,二八板也是豫剧中常用的一种板眼,它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只是变化形式有用“有板有眼”或“无板无眼”的节拍,二八板的上韵下韵各有八板(八个小节),所以叫它“二八”。由于唱腔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现在二八板不再严格是两个八板了。 二八板的结构是由上下韵所构成的基本段落,段与段相连构成大的唱腔,二八的开始有大过门,唱腔中有很多小过门,上下韵之间没有较大的过门,二八过门中常结合打击乐的特别多,这是二八与慢板、流水不相同的地方。所以,二八是一个旋律变化丰富多彩、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板眼。 二八板的变化板有:二八连板、快二八、踢脚靠、二八垛子、紧二八、五音连环、呱哒咀、狗撕咬、道三梆等,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伴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也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即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 三、流水板:流水也是豫剧中最常用的板眼之一,2/4拍子,传统称之为一板一眼,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总的来说流水板唱起来上下韵均是一气呵成,犹如流水一般的轻松自如,故称为“流水板”。流水板的结构由上韵和下韵构成基本乐段,段与段相连构成大段唱腔,流水开始有大过门,上韵和下韵之后各有过门,结束时有落腔过门。流水板的乐句一般都是起眼落板,即从弱拍起在强拍结束。流水也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种,流水的终止式和慢板相同,上韵落在主音以外音,下韵落在主音或属音。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从慢板或其他板类转,无论是单独使用或者从另外的板类转过来,一般都需要有个催板,就是流水起腔乐句。这个起腔从结构上、过门上来看和一般的上韵都不同。 流水的节奏比较轻快、行腔不长、过门简短,它的唱腔变化很多,适用于一般的对话和叙事,如:一般流水、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等,所以它能表现各种各样的感情。 什么是非板:“非板”的意思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老一辈艺人称非板的含义是无板无眼,不用梆子的一种唱法,节奏比较自由,唱腔中带有许多朗诵成分的板类,曲调亦比较婉转,即可表现悲痛,伤感等情绪。又可表现愤怒激昂等感情。前辈艺人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非板的基础上也发展演变了不少其他唱法如滚白、载板、大起板等。滚白:和非板性质相同的板类,又叫“哭滚”,它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常用于极度悲伤的场面。滚白的大过门较长和非板不同。但它的唱腔中用的过门则很短,常常跟着唱腔的话音奏一个音或者奏两锣。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板或拍节大体可分一板三眼即4/4节拍,如慢板,一板一眼即2/4节拍,如二八、流水,有板无眼即1/4节拍,如垛子板等,无板无眼,自有节奏,如非板、滚白等。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在同一时期也有的用三弦,关于三件:一种说是大弦、二弦、三弦。一种说是月琴、二弦、三弦。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戏曲剧情的进一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样板戏的出现,文场增加了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合成乐队。 豫剧乐队武场的打击乐器有边鼓、板、堂鼓、南堂鼓、大锣、手钗、小锣、小铙、1片镲、大铙、吊钗、碰钟、小云锣、梆子等。 豫剧锣鼓的用途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配合身段动作的(包括人物的上、下场,起霸,趟马、走边亮相、开大等等)即为身段锣鼓。第二是加重语气,在念白的开头语结尾,或句与句之间,用以烘托于其上的昂扬顿挫;即标点符号作用,第三是作为开唱的入头和收尾,或唱与唱的衔接和出现的即唱腔锣鼓。

河南名家唱段合辑

河南名家唱段合辑 A安金凤安金凤(艺名齐小凤)豫剧名段欣赏B拜金荣拜金荣、高玉民《小包公》唱腔欣赏(四平调) 柏青柏青《对花枪》唱段合辑柏青《春暖花又开》唱段欣赏白军选曲剧《白军选唱腔精选》C常香玉大师常香玉《大祭桩》唱段欣赏常香玉先生豫剧《花木兰》唱段合辑 常香玉先生《人欢马叫》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豫剧《拷红》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豫剧《断桥》唱段合辑常香玉先生《柳河湾》唱段合辑 崔兰田珍贵视频:崔兰田先生《桃花庵》唱段精选大师崔兰田《卖苗郎》经典唱段集锦崔兰田先生豫剧【陈三两爬堂】唱段合辑(音配像)崔兰田大师《秦香莲》几段合辑大师崔兰田《三上轿》精选唱段 大师崔兰田《对花枪》唱段欣赏(音配像)陈素真陈素真大师《宇宙锋》唱段欣赏曾广兰曾广兰《洛阳桥》唱段欣赏常如玉常如玉(常香玉小女儿)经典唱段精选 崔小田崔小田豫剧《柳迎春(卖苗郎)》唱段合辑 陈淑敏二度梅陈淑敏【名段欣赏】 孟祥礼、陈淑敏、马琳《黑娃的婚事》唱腔版 二度梅陈淑敏豫剧《秦雪梅改嫁》唱段欣赏 常俊丽常俊丽【名段欣赏】

陈大华陈大华《大勇的婚事(山妞)》唱段欣赏D党玉倩党玉倩《名段欣赏》 党玉倩豫剧《英娘》唱段合辑党玉倩《红绫怨》唱腔欣赏F 方素珍方素珍、刘艳丽、乔杏娥曲剧《王宝钏》唱腔版曲剧梅奖得主方素珍连本戏《白玉簪》唱段欣赏方素珍《安安送米》唱段欣赏G关灵凤关灵凤《三上轿》唱段合辑 谷秀荣谷秀荣《名段欣赏》 谷秀荣《五世请缨》唱段欣赏郭建民郭建民老师《名段欣赏》郭建民豫剧《儿大不由爹》几个唱段H红脸刘新民《刘墉下南京5之双开铡》唱段合辑 刘新民《刘墉下南京4会督》唱段合辑 索文化【刘墉下南京3下南京】精选唱段合辑 索文化【刘墉下南京2铡西宫】精选唱段合辑 豫剧《刘墉下南京1铡太师》中刘墉精选唱段--刘新民豫剧《刘墉下南京1铡太师》中刘同勋精选唱段--张枝茂张国朝《刘公案》唱段欣赏洪先礼豫剧《刘墉审鬼》唱段合辑索文化《地塘板》唱段欣赏 豫东红脸王【刘新民】名段欣赏豫东红脸王【谢庆军】名段欣赏 红脸王【朱坤芳】专辑之一 红脸王之【张枝茂专辑】 红脸王之【索文化专辑】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

浅论河南豫剧的发展 文秘1001班 1010412098 刘翠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记忆里我应该五岁时就能完完整整的将《花木兰》中的这段唱词唱下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你要问我河南什么最有名,我定会眉飞色舞的跟你谈论豫剧,谈个个把小时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学唱几句河南豫剧,感受河南戏剧博大精深的美感。 豫剧的发展应该源远流长,小时候生长在河南典型的农村,记得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孩童都能够张嘴便来上那么几句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河南豫剧,让您的耳朵享受到河南民众的热情与淳朴。具体发展史我查了一些资料: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河南豫剧之所以称之为豫剧这其中也有一段历史。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这些史料足以证明河南豫剧的源远流长与广泛传播,作为一个河南人,对于豫剧这个具有名族与地区代表的戏种深感自豪与骄傲。 中原是个大中原,河南将近一亿人口。河南的方言,首先要分区,因为河南的方言在不同的地区分歧很大。比如豫西和豫东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基于河南方言的不同,河南豫剧的发音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小学时段,特别喜欢豫剧,暑假时到郑州亲戚家报

精彩的豫剧教学设计

版本出处:校本教材 课题:精彩的豫剧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宋淑娜 教学目的: 1.了解豫剧文化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豫剧的美。 3.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艺术空间,打造校园艺术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2.通过豫剧的欣赏了解豫剧知识,了解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行当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角色行当的辨认。 2.表演形式的分辨 3.能够运用豫剧念白方式说话,能够唱简单的豫剧唱段。 教学中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教学思路: 课件制作过程中剪辑了多段视频做到恰如其分,让视频表现的内容正好为教学服务。 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吸引学生

热爱传统艺术,继而学习它,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作业要求: 1、加上表演学段儿豫剧 2、根据“亲家母你坐下”创编戏词,并表演。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题艺术字卡 人物角色图片:生、旦、净、丑的图片。 组织教学: 用河南方言以念白方式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行要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因为她们听说河南豫剧十分精彩,就想一睹为快。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精彩的豫剧》吧! 讲授新课: 一、以第三者的口吻简单介绍我国戏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 老师:“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对话。” 白雪公主说:“中国的戏曲很有名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听说河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樊粹庭先生是大家公认的伟大剧作家、卓越的豫剧改革家和戏剧教育家。我很敬佩这位河南老乡,也很喜欢他的戏。我小时候在家乡杞县看的第一个戏就是他的《麻疯女》,至今六十年了,仍历历在目。从我对“樊戏”的不断学习,对西安市豫剧团七十年历史的不断熟悉和对豫剧发展史的不断了解中,我深深感到,樊粹庭先生不愧为“现代豫剧之父”,是豫剧的莎士比亚! 1940年8月,樊粹庭带领狮吼剧团来西安落户扎根。几十年来,不仅给在陕西的几百万河南老乡带来了鼓舞,带来了力量,也给三秦父老带来了快乐。樊粹庭、“樊戏”、狮吼剧团,不但是豫剧文化中的一座巍峨的山峰,也是三秦戏曲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樊粹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正是为了永不忘却他对豫剧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他为豫剧挺身而起,肩起改革重任,把豫剧推向了一个时代的高峰;是他为豫剧在陕西开辟了第二个故乡,为豫剧的传播和三秦文化的融合谱写了新篇章。他的英名,他的戏,将永远镌刻在豫剧的丰碑上;他的戏剧

精神,他的艺品和人品,也将永远活在中原和三秦舞台上。 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作为导演艺术家,他是豫剧的第一位专业导演,既是学者型又是专家型,敢于借鉴,勇于创新,追求大俗大雅,文武双美。“樊戏”的风格,“樊戏”的美,也可以说是“樊派”豫剧特色,从他所导演的数百部戏中就十分鲜明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作为戏剧教育家、剧团管理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卓著。从1934年的开封豫声剧院,到1941年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再到解放初期的狮吼剧团新生部,先后办训练班八次,培养出优秀人才数百人。尤其是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名家执教,这在当时的一般剧团是很难做到的。从樊先生的戏剧思想和一系列的戏剧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一个总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豫剧改革,他的最有戏曲文化史意义的贡献就在于对豫剧的改革。正

浅谈豫剧艺术

浅谈豫剧艺术 发表时间:2011-05-09T09:52:26.5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3月上作者:李晓艳 [导读]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李晓艳 (郑煤集团文工团河南郑州 452370)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她具有光辉灿烂的成长历程: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省内的城镇乡村和平原山区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流传到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和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来衡量,豫剧均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神州处处有“戏迷”,家家户户爱“梨园”! 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以她漂亮的旋律,独有的中国风姿,丰实的传统剧目和艺术家的精深扮演而深受广阔观众的喜欢,特别在中原这块戏曲热土上,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和桑振君六位巨匠级名旦的产生,使豫剧这朵艺苑奇葩愈加绚烂多姿,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六位艺术家的演唱作风不同,各具特征而自成一派,深受广阔观众的赞誉和观赏。接下来我想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豫剧的艺术。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各地剧种那么多,为什么河南豫剧却超越了地域限制,赢得了那么多的“粉丝”呢?我个人以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行头”。金黄色的龙袍,紫或蓝色的官服,女孩的裙子像裤子,男孩的裤子像裙子。生角中,凡是达官显贵,均脚蹬一双白色高底黑靴,而平民百姓则一律是一双圆口布鞋;旦角中,凡是王妃贵妇人,三寸金莲上皆穿一双花头鞋,普通民女则是一双普通的绣花鞋。最有趣的是在女人头上缠一根布条,那就是表示有病了;而男性角色只要象征性的将马鞭一挥,十万八千里就算到达了。 其次是“浓墨重彩”的妆容。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都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即使是那些看着素面朝天的白面书生,其实脸上也还是抹了一层厚厚的肉色油彩呢! 再次是他们铿锵有力的唱腔。我觉得这应该是天南海北的广大观众一致喜欢豫剧的深层次原因。和国粹京剧相比,虽然豫剧的唱腔也是一句十八弯,但京剧的唱腔节奏太慢,有时甚至如丝如缕,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而豫剧基本上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唱到关键或高潮处,甚至有不换声气,一气唱出好多句的“绝活”!这种唱腔,既符合河南人民忠厚朴实的性格特点,又彰显中原地区节奏明快的文化底蕴,就像一个标志性的“中”字就囊括。 豫剧的行当早期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即是:大红脸(须生)、二红脸(马上红脸)、边生(二补生)、小生;四旦即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彩旦、老旦:四花脸即是:黑头(净)、大花脸(净)、二花脸(净)、三花脸(丑)。豫剧的生、旦、净、丑各角色行当在演唱技巧上各有特色,用不同的音色和韵味表现了各类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豫剧的每个行当在演唱技巧上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同一行当的不同演员在演唱细节的处理上也各有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唱腔流派。多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使各个角色行当有着丰富、变化的声音色彩。豫剧各行当的划分和其它剧种类似,但在演唱技巧上,每个角色行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演员的唱腔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构成了豫剧唱腔特色的重要因素。 豫剧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中的许多宝贵精神财富在豫剧剧目中都有所体现。如广为流传的愚公移山、木兰从军、岳飞刺字等剧目表现了顽强斗志和献身精神,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中原文化在发展实践中,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在各区域文化中传播接受,那些能够广征博采、顺应时代发展、受到群众喜爱的剧种均能扩散发展。长期以来,豫剧塑造了一大批为广大戏曲观众所熟知和喜爱的戏曲人物形象。热情向上、充满理想的王银环、热心肠的二大娘、稳稳当当的栓保娘、老实巴交的栓保爹;质朴又狡黠的孙喜旺、心直口快、急公好义的李双双,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已经成为豫剧艺术的象征和标志。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使豫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这里我也不得不说一下豫剧面临的尴尬局面。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到了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变得日益丰富。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因缺少相应的改进而变得日益陈旧,年轻的观众已不再被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所吸引,而老一辈的观众群也在不断地萎缩,传统的戏曲艺术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 豫剧作为戏曲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同样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和人们审美需求的评判。《梨园春》以电视文艺媒体的方式出现,它的出现给河南戏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使豫剧艺术在艰难地奋力拼搏中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梨园春》的成功,为振兴发展豫剧带来新的思考。豫剧想要突破这种瓶颈式的发展,必须推陈出新,寻找出一条与时代接轨,易于被大众接受,符合大众审美欣赏标准的道路。 我从2000年学习豫剧,到现在已有十一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对豫剧的深刻认识,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豫剧艺术,从唱腔到表演,手眼身法步,样样都有讲究,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在07年也特意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在表演和唱腔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想成为一个好的豫剧演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豫剧里面的学问深奥莫测,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唱、做、念、打,短少哪一门都不行。要搞好豫剧工作,无论从哪方面说,最主要的离不开“理论”二字。从重复理论中积聚经历、深化生活、控制人物性格,用本人内心的冲动去打动欣赏者,从而达到生动鲜活、令人难忘的艺术情境是最终目的。豫剧艺术扮演程式的一招一式不只具有线条美和节拍美,而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说起戏剧,我最熟悉的就是家乡的豫剧。我的童年是伴随着豫剧铿锵的旋律度过的。直到现在每当听到了《穆桂英挂帅》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是不相信啊,请在往这身上看…..”选段,我总是会喜不自禁的哼唱起来。小的时候听姥姥说过,她们年轻的时候乡里条件很差,娱乐活动很少。能听一场豫剧,就是莫大的享受。可往往就是为了听这一场戏,要搬着板凳走好几里山路呢,但纵使条件这么困难,依然没有办法磨灭大家对于豫剧的喜爱。到了我小时候,豫剧虽不及以往盛行,但依然是红火着,小时候就常看的节目就是《梨园春》,现在回味起那些年看到的打擂片段依然觉得妙趣横生。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豫剧渐渐衰落了,已经很难寻到它的踪影啦。只有在公园里的某些角落,还有些老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 为什么曾经红火的豫剧市场现在变得如此惨淡了呢?我觉得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的原因。 先来分析一下外部原因,和其他剧种一样,豫剧也存在了观众人群减少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多,娱乐活动也更加的多样化。除豫剧外,还有流行歌曲,交响音乐会,魔术,话剧等等。现在坚持着听豫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人。另外学习豫剧的人数也不多。观众人数和从业人数的减少,致使豫剧发展缓慢。 在内部原因方面,豫剧和其他剧种一样,有着普遍性的问题,如发展的资金不够,自身宣传不足,以及没有及时的推陈出新和其他剧种的取长补短。甚至有些从事豫剧事业的文艺机构,丧失了立足观众,服务人民的准则。花费人力物力排练剧目,只为在大小比赛中拿奖,获取名次,却不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以上问题,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剧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既然存在这么一些问题,怎么才能使豫剧在困境中突围,获得弘扬和发展呢?下面我就此谈一谈我的浅见。 一,促进“豫剧进校园”,加大豫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宣传。 豫剧是河南地区第一大剧种,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豫剧种类丰富,根据所在地区方言的不同,被分为以开封为中心的“祥 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和 以南沙河流域为中心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才形成了统一的声调。从此豫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仅《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大祭桩》等古代戏深受观众喜爱, 《斗书场》,《李双双》,《朝阳沟》《好媳妇》等现代剧也获得了很大 的成功。在豫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中,还涌现出了常香玉,阎立品, 马金凤,牛得草,魏云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豫剧名家。在他们当中, 以常香玉最为著名。她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豫剧表演家,还在豫剧 唱腔的改进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创制和改造了豫剧唱腔,还把 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入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而这一切都 是引导都是引导青少年们喜爱豫剧的良好教材。由于中小学生都存 在着升学压力,可以我豫剧艺术引入到大学课堂。以校选课的形式 和广大学生见面。在此类校选课上,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播豫剧 的有关知识,播放豫剧的相关选段。还可以讲述一下豫剧名家的故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我出生在豫西南的一个城镇,在还不会唱流行歌曲的年龄,就会哼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但由于时代原因、也由于学业紧张,对于豫剧的了解一直没怎么进步。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我做了认真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豫剧的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声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轻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人烟稠密,生产发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宋时期,“百戏”繁衍,“京瓦会议”兴盛。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当时的开封“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噪杂十余里”。而且“奇巧百瑞,日新耳目”。两宋以后,一方面由于民间乐舞开始为新兴戏曲和曲艺形式所融合;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转向南京、北京。所以,河南的民间乐舞相对衰落,但从民间乐舞中吸取了大量滋养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却迅速成长起来。豫剧——“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中由地方民间音乐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封是中原有名的商业重城,文化交往非常昌盛,如《清稗类钞》中所记:“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清末民初,豫剧已经成熟,不仅有了班社、名演员、剧目,而且因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是豫剧的兴旺发达时期。此时战争频仍,军阀混乱,灾祸不断,而豫剧却靠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20年代后期,豫剧班社开始从农村乡镇的“地摊”、“高台”进入城市,并建立固定的演出剧场。30年代初,涌现出大批女演员如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常香玉、汤兰香等“五大坤伶”,为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常香玉,把豫东、豫西两大唱腔流派揉为一体,使豫剧音乐面目一新。 解放后豫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特别是60年代,涌现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李双双》、《朝阳沟》、《冬去春来》、《杏花营》等。近年来,豫剧艺术更为精湛,79年,由省豫剧二团的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参加北京国庆30周年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浅议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与传播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浅议豫剧的起源和发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议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 摘要: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豫剧形成历史有三百多年,在这期间豫剧逐步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分主要有五大流派:“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现代流派”。豫剧的声腔板式包括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非板;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 关键字:豫剧;剧目;声腔;现状和发展。 河南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影响力可谓十分巨大,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她充分吸收了周边地区优秀文化的精华,又充分体现了河南的地域性特点,是中原地区广大劳动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关注,豫剧的起源是那么的具有神秘色彩,豫剧的发展又是那么的具有传奇色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块神奇的世界,共同了解这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葩。 一,豫剧简介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21世纪后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鼎盛时期,全国包括西藏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有专业豫剧团,超过三百个,业余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被官方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安徽、青海、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分主要有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流行于豫东南的称“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建国后,在杨兰春等的领导下,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调”,又称“现代戏流派”。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现状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 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 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 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 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 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 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二,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