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资源说课稿终稿

土地资源说课稿终稿

土地资源说课稿终稿
土地资源说课稿终稿

土地资源说课稿

滁州四中刘居勇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资源》是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土地是衣食之源,立国之本,在自然资源的范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土地资源的学习也为今后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中有承前启后、前后联系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国策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和节约的资源观。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由于八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难度大,所以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材处理

在充分阅读课标、课本的基础上,我处理本课教材主要考虑:

土地资源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仅仅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中丰富的图表等资料,从而让学生获得新知,提高认识水平。

下面,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谈谈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探究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地区,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点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并说明理由,突出重点。

2、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在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构成情况、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时,可以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归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交流,加强合作。

基于本课特点: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主要应用启发引导式的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课本中图表等直观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结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导入新课: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讲课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或你家周围的土地利用情况有什么不同?由此直接切入主题,即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教学。

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7土地资源利用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土地资源有哪些不同的利用类型?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图3.3,并提出具体的问题: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最大?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较小?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即草地比重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同时教师可以补充说明:在我国,目前还不能或很难利用的土地类型也占了很大比重。接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面讨论P57的思考题:即沙漠和石山等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让学生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土地资源特点的学习,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然后提出疑问:我国土地资源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从而给学生设置悬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更深入地去了解有关土地资源的更多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8图3.4,这幅图非常直观,一目了解可以让学生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的特点。教师可以再强调一下,这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是一致的,从而把学生的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印象,突破重点。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它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用疑问把学生带到下一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课本P58的图3.5及P59的读图题,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一方面找出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结合已有的地形、气候方面的知识找出这样的分布的成因。这样,既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用已经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搜集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土地资源的重要引入,同时,让学生再次从生活经验入手,回忆一下,周围有哪些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或破坏的情况,学生一般可以说出:垃圾随意堆放,土地闲置不加以利用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咱们这个大滁城在建设中,有没有对土地利用不当的问题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生活当中,认识到地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P59阅读材料和相关景观图片,让学生拓宽视野,来了解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国情,让学生产生忧患意识,然后自然提出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让学生读出并画在书上,准确记忆。

课本P60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的教育。这部分内容的进行也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落实和突破的重要环节。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角色表演,分别扮成包鱼塘的、建果园的、建窑场以及土地仲裁委员会的等不同角色和部门,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我国土地资源国策的认识。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及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布置作业:通过学习土地资源一课,学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一篇关于“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倡议书,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拓展思维,思考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不再做一个旁观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教学这篇文章的看法。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都是爱国爱家,《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据此,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运用“悲情导读、动情诵读、真情品读、激情创读”等读书方法通过导读,将学生带进“抗战”岁月;通过诵读,感知作者深沉感情;通过品读,推敲重点段落、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创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学生与老师对话一是借助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感染学生;二是开始时,老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吸引学生;三是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组织教学。学生与学生的对话采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魅力。三.说学法 主张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运用提问答问法、联系背景揣摩法等学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将这些学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 四.说程序 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 课前播放影片,上课铃响,教师播放《松花江上》,接着老师提问导入: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一影片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引出听读方法:默默跟读,文图转换。 (二)动情诵读 播放《土地的誓言》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 (三)真情品读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每一词句都有韵味因此在学生听读完后,老师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挑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老师顺着学生心意引导品读。教师心中要引导学生品读的语句有两处,第一处“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二处“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

土地资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周红玉,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我主要从“学情、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评委批评和指正。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第一课时。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被成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总结土地的利用类型; 2、通过读图、分析图表、阅读材料、结合实际经验或间接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通过读图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差异,并能初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4、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我过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掌握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为后面第四章学习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工业的布局,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打下基础,也为下学期的中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多个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以读图、分析图为主线逐步呈现知识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目标 1、通过新闻视频,数据对比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 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2、通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资源观并内化为行动,并影响学生周 围的人;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要

土地资源说课

《土地资源》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有认识上的间接性。(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 二、说学法: (一)说学生: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五年级时,地理由外聘代课教师教授,纪律较差,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现为我校六年级,年龄较外校同进度学生小两岁,社会阅历较浅。 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简单,以背为主。 本学期已知道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 2、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抽象思维发展。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搭便车”。 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 (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知道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知识目标) 2、体会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实践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3、能说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有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建议。(知识目标) 4、体会我国土地国策的现实意义,产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心,并有积极付诸行动的愿望。(情意目标) 5、体验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情意目标) (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说课稿完整版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语文S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作者看祖国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引导学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国的雄伟和山河的壮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沙漠”、“海湾”、“健康”、 “三峡”、“泰山”、“宏伟”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每一小节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目标:1、以问题为线索,理解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什么想 象到了什么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对象 四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具有一定的自行上网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多媒体的多项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情感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升华”。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祖国美丽的名山大川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发挥多媒体综合功能,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同时,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初中地理农业说课稿

初中地理农业说课稿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起来看看地理农业的说课稿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三、说学法: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说课稿

科学《土壤——动植物的乐园》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继学生了解了“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之后学习的第一个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土壤。 教科书用一幅在土壤里生长的幼苗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从“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都有哪些动植物呢?”这个问题导入到本课的研究重点——土壤中的动植物。教材的探索部分是让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和植物”。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壤,自主发现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动植物。教材中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这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加有效率和质量。教材研讨部分“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的问题和“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小结并分享观察土壤时发现的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教材拓展部分的“观察蚯蚓的活动”,是为了有效弥补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

壤内部的动物生活情况而做的补充观察。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四、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自然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二)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后安排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学习的基础。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1)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2)对学生进行自然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5课时 4课时教授本单元的内容,1课时安排练习并讲解练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

及特点,并且要把这些知识点落实在图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分布图和各类资源统计表,培养学生运用图表信息,分析说明各类资源的分布和基本特征的技能。如在讲授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向学生展示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和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这个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具有相似性,就是运用图表来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特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一个一个的给学生讲清楚。教师应该以一种或两种自然资源为例,给学生做一个标准的示范。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的。这样学生就知道了学习自然资源的方法,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后面的各类自然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中国的土地资源 1、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先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然后利用图例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的分布,从地形上分析各种土地资源在各大地形区的分布,从气候上分析各种土地资源在我国各大气候区的分布。 2、通过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 3、结合以上分析,归纳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说课稿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土地资源》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and Resources" talk less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土地资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有认识上的间接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 二、说学法: (一)说学生: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五年级时,地理由外聘代课教师教授,纪律较差,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现为我校六年级,年龄较外校同进度学生小两岁,社会阅历较浅。 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简单,以背为主。 本学期已知道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 2、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抽象思维发展。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搭便车”。 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 (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中图版七年级下第四章_42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2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3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3表格及P14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5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

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6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 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4.指导学生完成P17填表 第二课时 内容: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P17探索实验,引出对土地的破坏 二、读P18图J-L,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理解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三、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0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1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2表格及P11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2-13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4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四、读P15图K,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认识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五、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土地资源》说课

初中地理说课稿:《土地资源》说课稿 说课者:陈晓霞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有认识上的间接性。(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 二、说学法: (一)说学生: 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抽象思维发展。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搭便车”。 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 (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知道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知识目标) 2、体会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实践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3、能说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有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建议。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土地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概况,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原因; B.知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A.通过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的地区差异及成因; B.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人与土地关系的探讨,培养同学建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B.通过过学生合作创作环保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环保意识。 课型:活动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讨论法(以师生合作学习与学生活动为主)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并理解我国东西土地差异的原因。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歌曲《土地,我的宝贝》 二、复习巩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学生活动:出示我国地形图,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利用这些土地来发展自己未来事业?(提示:要因地制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环境效益。) 2.请学生说说出于哪些考虑才做出了这样利用? 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存在环境差异,因而土地分布也不均衡。 3.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 4.学生合作学习: A.根据课件填表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B.请学生根据已有的地形与气候知识分析我国土地分布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 C.出示我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南北分布情况,请学生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 5.转折:我国土地资源不仅分布不合理,而且破坏严重。 6.学生活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 7.学生阅读资料与课本,交流: A.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B.为了保护各类土地资源,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 C.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D.针对我国土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你们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 E.你知道我国的土地日吗?我国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学生活动: A.看漫画说说这些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会产生什么危害?如何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B.看动画片《草原为什么会退化》,了解土地沙化的原因 C.读寓言故事,谈感受 D.针对我们身边各种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E.分组合作“我为环保作贡献”: a.请学生谈谈应当培养哪些环保的生活方式? b.学生创作:用画漫画或讲故事、写诗歌等各种方式创作作品教育大家珍爱土地保护环境 9.作品展示与交流与评价 板书设计: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9]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建设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对村民小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

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教师承转)大家看课本中的图B“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和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①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②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③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④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⑤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⑥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⑦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⑧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⑨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说课稿

《农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资料图片等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因地制宜的定义,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读图能够说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状况 3、通过对土地资源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学习,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观念,进一步形成人地关系协调统一发展的关念 三、教学重点 读图了解农业生产的分布状况,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教学难点:1、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状况2、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四、说学情 虽然本节内容比较概括,但都与学生生活和日常所感、所见关系密切,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所以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各部门间横向联系、对比,纵向发展上多探究,并找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避免空泛的知识堆积。

五、说教法、学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②活动讨论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③图表分析法:阅读图表、归纳分析。④答问竞赛法:抢答问题,提高竞争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因为我所教学生来自乡镇,对农业比较熟悉。我用多媒体课件配乐播放《锄禾》,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来自农村,这样设计让他们感到熟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爱家乡的感情,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农业与我们。出示课本4-6四幅图片,让学生掌握广义农业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认为种植业是农业,通过播放和观察图片,农业的概念就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的学习,我是这样安排的:1)让学生联系吃穿住行中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说明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小组内讨论92页“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学生树立长大后科技支农的思想。3)引导学生学习92页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和分析93页图4.8和图4.9,把国外经济学家“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和“中国用约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做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做对比,突出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单纯地分类比较枯燥,单纯的讲授,学生很难接受,采用讨论和图表分析的方法,学生觉得有趣,印象深刻,知识点记得牢。 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本地是平原,又是内陆地区,学生对种

4.2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

土地改革说课稿

?土地改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土地改革》,它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三课。下面,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要巩固新生政权。人民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土地改革就是政治上采取的巩固措施之一。土地改革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本课上承并与教材上前两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贯穿起来,形成新中国巩固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就是这条主线上重要环节之一。它又引发了下一课《工业化的起步》。作为巩固新中国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 本校学生大多为农村出身,与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联系,也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必要和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及政权巩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接触影视和文学作品,与长辈的交流初步了解了土地改革的有关情形。 3、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再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本课以下三层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及其内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访老人、收集整理课本图片、查阅影视和文学作品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讨论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4、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初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时的他们知识水平和阅历使他们难以把握较抽象的理论。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