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文学资料细致版

儿童文学资料细致版

二 儿童文学的幻想体
童话 寓言 幻想文学
第一节 童话
一、“童话”一词的来源及概念
(一)“童话”一词的来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
1、源于日本——周作人
“童话这个名称,据我所知,是从日本来的。中国唐朝的《诺皋记》里虽然记录着很好的童话,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名称。18世纪中日本小说家山东京传在《骨董集》才用这两个字,曲亭马琴在《燕山杂志》及《玄同放言》中又发表许多童话的考证,于是这个名称可说已完全确定了。”
《诺皋记》: 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前集有《诺皋记》二卷,续集有《支诺皋》三卷。
诺皋——呼召鬼神之词 诺皋记——志怪异
《酉阳杂俎?支诺皋 ? 吴洞》(即《叶限》
2、本土产生,传到日本——洪汛涛
《童话学(讲稿)》 《童话艺术之思考》
他认为“日本的‘童话’这个名称,有由中国传过去的可能性”,理由是:中国文学的文体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而中国自古有“童谣”,也可能有“童话”;中国古小说称“评话”、“话本”,而童话即儿童之评话、话本,而且古“童话”沿用了宋元评话的写法。
朱自强教授的考证: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日本自1810年起开始使用“童话”一词。明治三十年是日本儿童研究的兴盛时期……进入明治四十年,“童话”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出版物,“在中国,‘童话’一词的出现是结结实实地与儿童文学的出现连在一起” “中国儿童文学在发蒙期从日语拿来‘童话’这一词汇,并非偶然、孤立的形象。多数史料证明, ‘童话’一词伴随着一种新的儿童文学观念于‘五四’前后从日本传入中国。”
中文中的“童话”一词源于日本,清末在我国出现。
以1909年孙毓修编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童话》丛书为标志。这也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物上使用“童话”一词。
(二)童话的概念
童话概念的演变:
1、20世纪初叶,童话概念常与儿童文学、民间文学相混淆,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都被包括在童话一类。
2、五四期间,周作人借助西方人类学理论,撰写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古童话释义》等文,深入探讨了童话。
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与赵景深探讨童话定义时指出:
童话不是“神怪小说”,不是“儿童小说”,“总的说来,童话这件东西,既不太与现实相近,又不太与神秘相触,他实在是一种快乐儿童的人生叙述,含有神秘而不恐怖的分子的文学。”
3、新时期:
《辞海》:“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

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洪汛涛《童话学》: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 。
韦苇《外国童话史》
“为儿童读者而采记、复述、加工、再创作和创作的荒诞性与真实性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奇妙故事,是最容易具有历史和人类的共同性的文学样式之一。”
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教程》“ 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 。”
童话的概念:
“童话,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
二、童话的起源和发展
(一) 童话的起源
1、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对童话的影响
▲ 神话传说为早期的童话提供了产生的土壤
内容—题材、角色选择
叙事风格 (幻想、极度夸张、拟人、天真纯朴的风格、时空安排的虚拟模糊,语言的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等。)
▲民间故事为早期的童话提供了发展流传的方式
民间故事—口耳传承的形式—民间童话
2、起源
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与传播。
口头流传阶段 民间童话
传统童话
童话的形成 搜集整理阶段 准童话(吴其南)

独立创作阶段 文学童话 现代童话
(二)、童话的演变和发展
1、西方童话的发展史
(1)贝洛、格林与传统童话
A、贝洛童话
 夏尔?贝洛(法国)
1697年 出版《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故事》),收入8篇散文童话,再版时补充3篇童话诗。
《小红帽》、《穿靴子的猫》、《灰姑娘》、《蓝
 胡子》、《《林中睡美人》》… …
---开辟了创编民间童话的道路
▲ “开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B、格林童话
19世纪初 德国 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
《儿童和家庭童话集》(200多篇童话)
▲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部巨型民间童话集
小红帽 青蛙王子 勇敢的小裁缝 白雪公主
灰姑娘 睡美人
(2)、安徒生与现代童话
◇1835年 安徒生(丹麦)《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标志着作家创作童话的诞生
安徒生是

以往童话所创造的幻想意境与幻想手法的集大成者,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幻想手法和许多新的幻想意境、新的幻想形象。
体裁上安徒生创造了抒情童话、诗体童话、长篇童话和系列童话,扩大了童话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形式。
丑小鸭 皇帝的新装 打火匣 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卖火柴的小女孩
(3)世界童话的兴盛
A、18、19世纪童话在英、德、法、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逐渐兴盛起来。
代表作品:
英——《格列佛游记》、《水孩子》、《爱丽丝漫游奇境》《金银岛》《快乐王子》
美——《秘密花园》《绿野仙踪》《长腿叔叔》德——《吹牛男爵历险记》、豪夫《童话》
意大利——《木偶奇遇记》
B、二战结束后,童话发展的繁盛趋势
英——《彼得?潘》 《杨柳风》 《小熊温尼?菩》 《彼得兔的故事及其他》 《玛丽?波平斯阿姨》《哈里?波特》等
美——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
法——圣埃克旭佩里《小王子》
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日本——安房直子《风的旱冰鞋》
瑞典——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
林格伦
德国、保加利亚、加拿大
2、中国童话的发展史
(1)民间童话阶段
古代民间童话散见于神话、志怪小说中,作品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李寄斩蛇》《白水素女》《叶限》
唐宋元明清传奇、话本中保存了一些具有童话性质的作品: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2)文人自觉的改编改译阶段
A、外国童话的改编改译
五四前——成人意志和价值观渗透过多
1909孙毓修《童话》丛书;翻译外国童话热(直译少,改编多);作品——林纾译《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孙毓修编译《无猫国》《大姆指》
五四以后——“儿童本位”观的影响,重视儿童审美、愉悦
重译、直译外国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鹅妈妈的故事》《木偶奇遇记》
B、中国民间童话的整理改写
刘大白《故事的坛子》;黎锦晖根据民间“十兄弟型”童话编《十姐妹》《十兄弟》《十家村》
(3)文人创作早期阶段
茅盾:1917—1920为《童话》丛刊编写童话,有《书呆子》等五篇作品为独立创作
叶圣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泰斗,开创了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
1923年出版《稻草人》—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标志着中国作家创作童话的诞生,“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也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1931年

出版《古代英雄的石像》
张天翼:以夸张幽默讽刺揭露现实黑暗《大林和小林》 《秃秃大王》 《金鸭帝国》
30、40年代,童话创作与时事政治、战争需要相配合
郭沫若《一只手》 巴金短篇童话集《长生塔》 陈伯吹《甲虫的下场》
(4)童话创作成熟阶段
A、50年代—短暂的兴盛局面
作品——葛翠琳《野葡萄》、洪汛涛《神笔马良》、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等
B、八、九十年代中国童话走向多方探索、多元共生的繁荣发展时期
老一代作家
年轻作家——张之路的校园科幻童话;郑渊洁的热闹型童话;冰波的诗意型童话与动物童话;周锐的幽默童话等
C、 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童话与网络文学的结合
三、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
(1)开头结尾的模式化。
以“从前”开始,拉开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以“从此以后”收篇,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在“拉开”与“缩短”的结构框架中讲述一个故事。
(2)故事形态的模式化——类型化故事.
如 “灰姑娘型”、“两兄弟型”、“三姐妹型”。
例:两兄弟型——两兄弟分家时弟弟只得到一只狗或其他某件东西,弟弟凭勤劳依靠此动物的帮助,获得应有的幸福。
例:三姐妹型——三姐妹中,老大懒隋,老二狡猾,老三善良聪明,三人因不同的特点获得三种不同的结局。
(3)情节结构模式化——重复性情节结构。
“三段式”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三段式”结构模式在现代童话中得到了很好的承传。如《野葡萄》《稻草人》等。
2、表现传统的主题
——惩恶扬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统主题。
如《仙女》(《鹅妈妈的故事》)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1、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即艺术地表现儿童幻想中的世界。
在儿童的思维深层,活跃着万物有灵的生命一体化的思想,因此,在幻想世界中,一切动植物、万事万物都有了生命的灵性。(泛灵论)
儿童文学作家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创作的童话,应和了儿童幻想世界中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显示出奇妙无比的世界。
《小飞人卡尔松》,卡尔松的形象(肚子上安弦钮,背上安一个螺旋桨——会飞。这一形象应和着小孩子想飞的心理特点;卡尔松的恶作剧让小家伙快乐得不愿意上学。
《夏洛的网》中女孩芬能听懂动物们的谈话。
《随风飘来的玛丽阿姨》让孩子们肚子里装满了笑气飞上天花板,在空中吃午餐;一日之内环游世界,包里有取

不尽的生活用品。
2、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
(1)童话形象以现实中的儿童为主。
《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爱丽丝
《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杜米、阿妮卡
(2)构建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同时并行、交错存在的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童话的特点:现实和幻想两种线索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真幻交替,互为映衬,这使童话向着幻想的自由王国又迈进了一步。
双线结构童话的线索类型:
A、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
如:怀特《夏洛的网》(情节线索介绍)
线索①——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同住在农场谷仓里,夏洛在老鼠坦普尔顿的帮助下用计骗过人类,在网上织出赞美小猪威尔伯的字样,从而救了威尔伯的命。
线索②——美国农场的现实生活.主要表现人们对小猪威尔伯命运的残酷安排,也表现了善良的小女孩弗恩对威尔伯的同情喜爱和帮助。
两条线索分别将童话世界的善良与真诚和现实世界的庸俗、虚伪对照起来写,加深了作品的寓意。
B、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
童话人物的活动构成一条线轴,并将此线融入现实生活的线索中,使幻想人物直接切入现实。
例:《小飞人卡尔松》中,卡尔松是幻想人物,但与现实中的人物糅合在一起。
情节介绍——卡尔松为什么会出现?(小家伙的孤独)
C、虚实线——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
例:米尔恩《小熊温尼?菩》,
玩具熊的主人罗宾要求“我”(作者)给他的玩具熊温尼?菩讲讲关于它的故事,于是作者就讲了关于小熊温尼?菩的故事,罗宾也成了故事的一个角色,形成如这样的线索:
实线:“我”(讲温尼?菩的故事)
虚线:罗宾听故事的过程,不断提问,惊叹等。
3、成人与儿童共享童年梦想
林格伦创作童话时时有一个童年的自已。表现了成人对童年的反顾和怀念。
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成人形象的儿童化
巴里的《彼得?潘》写一个永不长大的小孩,隐藏了成人对童年的梦想与崇拜。
温迪的家庭生活太平淡了,所以在她看来,和仙子们结识,一定有趣极了。她提出一连串关于仙子的问话,这使彼得很惊异,因为,在他看来,仙子们多少是个累赘,她们常常碍他的事,等等。说实在的,他有时还得躲开她们。不过,他大体上还是喜欢她们的,他告诉温迪仙子们的由来。
“你瞧,温迪,第一个婴孩第一次笑出声的时候,那一声笑就裂成了一千块,这些笑到处蹦来蹦去,仙子们就是那么来的。”这话多无聊,不过,温迪是一个很少出家门的孩子,所

以也就喜欢听。
“所以,”彼得和气地接着说下去,“每一个男孩和女孩都应该有一个仙子。”
“应该?真的有吗?”
“不,你瞧,孩子们现在懂得太多了,他们很快就不信仙子了,每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信仙子’,就有一个仙子在什么地方落下来死掉了。”
4、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
具体表现:
(1)主题
民间童话的主题:类型化
创作(文学)童话的主题:
(1)走出虚拟,转向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的世界
(2)多样化(20世纪下半期)
(3)由反映广泛的成人世界的现实生活转向更多
地关注和贴近当代少年儿童。
(关注少年儿童的校园生活、友谊情感、内心需求、与成人社会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等)
表现重点:当今学校教育制度与儿童内心游戏精神的张扬之间的矛盾。
郑渊洁《特别法庭》(作品选)
(2)风格
①热闹派童话
热闹派一词源于任溶溶的《外国童话漫谈》
特点:想象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制造闹剧效果,用漫画式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释放儿童心中的游戏冲动。
西方:
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游记》
《木偶奇遇记》;《彼得?潘》;林格伦童话;罗大里童话;
中国:30年代——张天翼
80年代后——郑渊洁、周锐等
② 抒情型童话
特点:重意境和情绪、情感的表现,语言优美,并借用了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使童话似真似幻,优美而寓意深刻。
代表作家作品:
安徒生《海的女儿》; 《列那狐的故事》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王尔德《快乐王子》等
叶圣陶《小白船》 《芳儿的梦》 ;
郭风《花的沐浴》 《红菰的旅行》 ;
冰波;
汤素兰;
特点:重意境和情绪、情感的表现,语言优美,并借用了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使童话似真似幻,优美而寓意深刻。
代表作家作品:
安徒生《海的女儿》; 《列那狐的故事》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王尔德《快乐王子》等
叶圣陶《小白船》 《芳儿的梦》 ;
郭风《花的沐浴》 《红菰的旅行》 ;冰波;汤素兰;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等
(3)哲理童话和科学童话
如: 《小马过河》
孙幼忱《小伞兵和小刺猬》
叶永烈《圆圆和方方》
《小壁虎借尾巴》等
(4)新型童话
如:
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
庄大伟“双面体童话”
夏辇生“魔方体童话”
B、从内容分:
校园生活类;
动物类
科幻类
侦破类
武侠类……
(三)、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多样化
1、文体界限的模糊造成叙事方式的变化

(1)童话的故事变长,情节更加曲折,出现小说型童话。
(2)童话与其他文体,如诗歌、散文的结合。
小说童话——童话走向现实,吸取小说的创作技巧逐渐演变而成。
小说童话的特点是:
A 、具有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B、在人物、环境和背景的描述上体现出作家的个性。
人物——超自然、超现实但又与现实中的人与事发生关系。如卡尔松,彼得?潘,玛丽波平斯等;
环境——陌生化环境,创造神奇意境,如通过梦,窗、桌等进行陌生化环境的描述。
如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等。
C、双线结构较多,使之既能真实描摹现实,反映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精神意识,思想,又能如童话般天马行空,自由舒展。
如:《夏洛的网》等
D 、吸收小说的艺术手法——写实,细致多方面的刻划人物。
如:孙幼军《怪老头》 、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皮诺曹出狱后找蓝头发仙女的心理。
2、叙事结构的虚实结合
现代童话在结构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童话的单线结构,创造了童话的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童话的特点:现实和幻想两种线索在作品中同时存在,真幻交替,互为映衬,这使童话向着幻想的自由王国又迈进了一步。
3、叙事技巧的多样化
如陌生化效果的运用及蒙太奇手法等
童话表象的陌生化:如夏洛;玛丽阿姨
童话叙事风格的陌生化
班马童话—儿童原始思维和游戏
周锐童话—幽默和哲思
冰波童话—典雅和优美
四、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幻想贯穿于童话作品的各个方面:
童话人物——虚构的幻想人物,有超常的功能和超常的形态。
例:皮皮的力大无比,杜里特医生精通鸟言兽语等
童话的环境——假设的,不受现实环境的限制。
例: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花园
童话的情节——与童话人物对应的超常化、神奇化。
例《一个被劈成两半的子爵》《馅饼里包了一片天》。
实现童话幻想性的主要表现手法
—拟人 夸张 颠倒 象征
(一)拟人
亦称人格化,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或无形、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或主观意识以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能力。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来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泛灵观念,因此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精神气质,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1、童话的拟人有几种情况:
动植物拟人:利用动植物的某些特性,包括与周 
围世界的各种关系,赋予其人的性质。
例:丑小鸭等
器物、无生命物拟人
例《小熊

温尼?菩》《小布头奇遇记》
——玩具人格化。
某些不具象事物拟人化(抽象概念的拟人)
 例:风—风爷爷、春—春姑娘、真理—仙子
时间——老人
2、运用拟人手法的特点:
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例《稻草人》
对物性、人性和谐统一的突破,物超越自身作为
物的特性而更人性化。(童话逻辑的突破)
例:《一个唬老虎的小孩》,老虎已是小孩形象。
人的食物已成为动物的食物。小熊、兔子、小狗吃蛋糕——食物变异,童话逻辑超越现实逻辑。
(二)夸张
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1、童话的夸张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象的夸张
例《拇指姑娘》、《大林和小林》《长腿七和短腿八》
“她还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
“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光得发亮的漂亮胡桃壳,她的垫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这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但是白天她在桌子上玩耍——在这桌子上,那个女人放了一个盘子,上面又放了一圈花儿,花的枝干浸在水里。水上浮着一起很大的郁金香花瓣。拇指姑娘可以坐在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毛作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那一边。”
(2)、情节的夸张,包括细节的夸张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介绍皇帝爱穿新装的怪癖,说他“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豌豆公主》里面的娇贵的公主,因为在 20床垫子、20床鸭绒被下有一粒小小的豌豆竟觉得不舒服极了,硌得全身青紫。强烈的夸张反映了贵族生活奢靡的本质,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
唧唧(大林)坐在叭哈的旁边。那二百个听差伺候着唧唧吃饭,无论唧唧要吃什么,都用不着唧唧自己动手。那第一号听差把菜放到唧唧口里,然后第二号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三号扶着唧唧的下巴,叫道:
“一,二,三!”
就把唧唧的上颌和下巴一合一合的,把菜嚼烂了,全用不着唧唧自己来费劲。
于是第二号和第三号放开了手,让第四号走过来,把唧唧的嘴扳开。第五号用一块玻璃镜对唧唧的嘴里一照,点点头说:
“已经都嚼好了。”
第六号就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七号扶着唧唧的下巴,用力把唧唧的嘴扳开得大大的。第八号用一根棍子,对着唧唧的口里一戳,就把嚼碎的东西戳下食道去了。所以连吞都用不着自己吞。
唧唧快活地想道:
“真享福呀,真享福呀!”——(《大林和小林》)
(3)、环境的

夸张
《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道路,庄稼、猫之奇大无比。小人国的城堡仅有一舞台上的城堡大,人小得只有一个指头的高度,格列佛成了巨人。
2、夸张的作用:
童话强烈的夸张作用在于造就浓烈的童话氛围;加强人物性格和事件的鲜明性;增强幽默感,使故事新奇有趣,并更好地揭示生活的真实,具有反映生活本质的意义。
如《馅饼里包了一片天》
郑渊洁在《皮皮鲁全传》中夸张地描述学生作业之多:每天晚上写的作业,第二天都要用麻袋装了背到学校去,“他的铅笔一支就有一米长。要不然,老换铅笔,多麻烦呀!”“妈妈给儿子拉了一卡车作业本。”作者就是以这样荒诞的夸张反映了对生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忧虑;
形容一位教师为学生费心操劳“脸一天天瘦下去,眼镜都戴不住了,只好在眼镜腿和脸之间塞了好多层纸”,夸张的语言却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呕心沥血的精神。
(三)颠倒
顾名思义,颠倒就是有意识地违反既定的现实逻辑关系。
童话中的颠倒世界正与儿童思维中的逻辑特点相对应。
从作家的角度看,颠倒是童话作家开掘深刻童话主题的,折射式反映生活并表达作家的对生活的评价与判断的有效手段。
从阅读的角度看,童话的颠倒能够满足儿童心理释放的需要,构成童话特有的趣味。
如《狐狸打猎人》(金近)
(四)象征
象征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某种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或情感。
象征是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童话内容的象征可以从三方面表现。
 1、借动植物,无生命物或某种概念象征某种人的性格和特征,或某类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如M.H.吉罗夫人(法) 《列那狐传奇》的中心情节是列那狐与伊桑格狼的争斗,力量强大的狼总是为力量小但智谋强的狐狸所战胜,即使狮子也免不了上当。如列那为狮子治病而惩罚伊桑格狼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象征性:
列那狐——城市中产阶级(城市上层市民) 伊桑格狼——宫庭大臣 骆驼——教皇; 驴——主教 鸡兔鸭——下层平民。
圣埃克絮佩里(法)《小王子》
2、借童话情节象征深刻事理
如《海的女儿》动人的情节象征对美的追求。《丑小鸭》“只要是一只天鹅,哪怕是生在鸭舍,也总要飞上天空的”情节象征成功后面的艰辛。
3、通过带有象征性的童话形象,确切地概括人的特征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如:《大林和小林》通过两兄弟不同的生活道路,从而得到不同的结局——大林因贪婪而丧命,小林与

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为追求幸福而斗争,形象地揭示了两种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洋葱头历险记》
五、童话形象的类型
①超人体形象
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常能力的形象,如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魔法宝物等,最早在神话、传说中出现,后来就成为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的形象类型。
② 拟人体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就形成了拟人体童话形象。
童话的拟人手法有三种情况:动植物拟人、器物拟人、不具象事物拟人; 由此产生三种类型的拟人形象。
③常人体形象的三个类型: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以常人、普通人的面貌出现在童话中作为主角。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裸着身子穿“新衣”的皇帝及其大臣、围观者与小孩子、豌豆上的公主、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等。
夸张——塑造常人体形象的最重要方法
常人体童话形象的几种情况:
(1)常人表现出超人的神力,如玛丽波平丝、皮皮、 小茶匙老太太
(2)常人与超自然物,超自然世界发生关系而进入超常态情景中。如皮皮鲁误入三眼国;王葆与宝葫芦;艾丽丝进入奇境后变大变小的经历。
(3)常人就是与现实完全对应的人,无超常之处。如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卖火柴的小女孩、裸着身子穿“新衣”的皇帝及其大臣、围观者与小孩子等。 2、情节的荒诞

儿童文学阅读网站:
小书房----公益儿童文学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420010.html,/xzindex.html
→“书房阅读”→ “点击我,去书库”

六、 童话作家链接
一、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或童话)集 》
二、安徒生及其童话
三、科洛迪及其《木偶奇遇记》
四、林格伦及其顽童形象
五、怀特及其童话
六、达尔及其童话(教材P131-132)
七、 张天翼
八、郑渊洁及其童话
思考题
九、周锐及其童话
1、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2、小木偶皮诺乔是一个什么
样的形象?
3、《木偶奇遇记》这一作品的意义?
4、长袜子皮皮形象的意义?
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童话集》
《儿童和家庭童话集》收了2000多篇故事,分为三类,即“神魔童话”、“常人童话”、“动物童话”。不论哪类,这些作品主人公多是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都经历了挫折和艰难,终归得到爱情、平安和幸福,从而改变了他们暗淡悲观的生活。故事中总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其中有三篇最有代表性:《灰姑娘》、《勇敢的小裁缝》、《白雪公主》。
格林童话的语言特色
淳朴、粗犷、幽默、具有民间色彩和韵味是格林童话的总

体语言风格。
“促进了日尔曼语走向文学化和规范化”。
1、 海涅:“对欧洲民间故事的保存和流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格林童话中怪异的幻想和人类智慧的奇妙无比的结合,成为以后童话创作的主要方法。例《狼和七只山羊》:狼吃羊——老羊救小羊——小羊扔石头进狼肚——狼溺水而死。
2、格林童话是由民间童话走向文学童话的桥梁。
3、 有的作品融入了宣扬轮回报应的思想,宣传宗教力量(《儿童宗教传说小则》)。这是与历史的局限和人们对诸多事物缺乏科学认识有关。 另外,作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成果,所搜集的作品也不一定更多地考虑儿童阅读的教育性等因素。这些均可认为是格林童话的局限所在。
安 徒 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一 、生平经历(1805---1875)
二、安徒生的创作道路
创作了168篇作品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说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浪漫主义」
此时,安徒生在文坛上已获得一定成就,基本摆脱了最初的困境。正是全创作精力旺盛,满怀进取的抱负,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此时期的作品基调是:充满奇丽的幻想和乐观精神,具有清新活泼,淳朴优美的气息。
作品的内容大致包括:
A 、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
《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
B 、讽刺上流社会中反面人物的愚蠢、专横、奢侈等行为,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
例:《打火匣》——智慧、勇敢的士兵获得了宝物打火匣,登了王位。
《拇指姑娘》——善良娇美、坚持上进的拇指姑娘,终于如愿以偿地投入光明的怀抱。
安徒生在此时期的童话中,以幽默的笔调讽刺假、恶、丑,而其所讽刺的人物,无不给人以丑的印象。
例《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
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丑小鸭》《夜莺》
2. 新的童话──转向严峻的现实主义
安徒生将他1845年后的童话称为“新童话”,其特点是浪漫气息、幻想的成份减弱,现实的成份加强,乐观的情绪减弱,忧郁的情绪滋生。而较多地写孤独和死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感伤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着悲惨的结局。感伤和忧愁形成安徒生这一阶段创作的主要特色。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发徒生早期那种偏于单纯乐观性格的变化。
《卖火柴的小姑娘》、《影子的故事》、《母亲的故事》等为此时的代表作品。
《母

亲的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
3.新的故事──内涵已压缩到单纯「故事」的范围。
安徒生此时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虽然写法仍保留童话特点,幻想亦相当丰富,但其生活历练更深,思想视野更为宽宏。有时则是用童话形式所写的散文诗。
安徒生的创作更加面对现实,现实感明显加强。在此时期的作品中,他细心的挖掘着劳动人民和优秀品质和贫苦子弟被压抑着的天才的创造力,作品的基调以哀戚、低沉代替了欢乐和明快,显示着“沉郁”的特色。
此时期的代表作有《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单身汉和睡帽》《沙丘的故事》。《幸运的贝儿》等。
 三.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1 、温暖的人道主义
在多种题材中寓意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各类作品均以人道主义为主线,表现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批判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安徒生作品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
A 、用暖色调来歌颂人,歌颂真善美。
作者借助这些描写对象,歌颂善良、勤劳和美好。
如《野天鹅》——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人文思想:人是宝贵的,能够称得上“人”称号的人都具有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是永恒的。这种思想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作品《海的女儿》中。
B 、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方法,也充分展示了他人道主义精神追求
安徒生有苦难童年,有极为艰辛 的奋斗之路,因此他的作品中一方面表现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寄寓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为他们营造了美好的天国,使不幸的结局罩上了温和的色彩。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诗意之美
安徒生童话的诗意之美具体体现在他作品的构思、语言运用、和描述的诗意等方面。构思的意象化、画面化(《丑小鸭》等),语言的色彩感(《海的女儿》等),描述的个性化抒情等都体现着这种诗意。
从构思和描述来看,体现出个性化的抒性,安徒生自己也称他的童话是“天真的诗”。他说,童话“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一切种类的诗”。
从个性化抒情而言,安徒生童话很善于用浓染作者感情的笔墨去描写童话环境和刻划童话人物。
3、安徒生式的幽默。
幽默是贯注于安徒生作品中的独特风格。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幽默的风格通过情节的推进,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表现出来。
四、安徒生童话的历史地位
1 、安徒生童话是为儿童创作童话的首创。在他之前,有普希金的童话,但是普希金的童话并不是专为儿童所写,而豪夫虽有意为儿童创作童话,但个人寿命太短,

(只活了24岁)。因此,安徒生是第一个自觉为争取下一代而为儿童进行童话创作的人。他一生写了168篇童话,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艺术成就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2、 安徒生是第一个把现实生活溶入童话,并作到水乳交融的,被儿童所承认的童话大师。由于他第一个把现实生活引入童话,促成了现代童话的兴起。
3 、安徒生童话完美的艺术表现力,为童话的特点定了格,他的童话,标志着童话的成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结:
第一,安徒生童话在童话史上有着重要贡献,标志着儿童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安徒生的童话是儿童文学史的里程碑,并且超越国界和时代,遍及所有国家,所有语种,是“地球上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作家的作品更比安徒生的作品更家喻户晓了。”(韦苇评介)
科洛迪及其《木偶奇遇记》
科 洛 迪 : 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木偶奇遇记》写于1881年 ,《木偶奇遇记》出版后影响很大,受到了小读者的欢迎,仅在意大利本国就有260种版本,英文的《木偶奇遇记》有115种版本,先后8次搬上银幕。小木偶皮诺曹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
主要情节(五次奇遇):
奇遇一:受引诱奔奇迹宝地种金币险些丧命
奇遇二:蓝头发仙女险情救助,两骗子再设骗局,
皮诺曹再度受骗被囚傻瓜国
奇遇三:听假言海滩遇险,皮诺曹投海逃生,打鱼
人渔网捕捞,小木偶油锅脱险
奇遇四 : 受诱惑误入玩儿国,变毛驴险些被剥皮
奇遇五:海上遇险被吞鲨鱼肚,鱼腹巧遇父子喜相逢。
小木偶皮诺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皮诺曹——有着真实的小孩子所有优缺点的拟人童话典型
在皮诺曹身上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善良重义、重感情等优点,但也表现出所有小孩子都可能有的缺点,如淘气、轻信、贪玩、任性。
作品意义
一. 突破教育童话训导式模式,实现娱乐性与教育性,启迪性与愉悦性的完美结合。
与科洛迪同时代的亚米契斯写了一本教育取向很鲜明的作品《爱的教育》,与《木偶奇遇记》相比,《爱的教育》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塑造好儿童的形 象,如《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等。 它给人的审美感受是煽情,而《木偶奇遇记》以皮诺曹的奇遇与最终的醒悟,给读者在“奇”与 “ 趣”的故事中获得
快乐的审美感受。
二.童话走向平民
十九世纪末,童话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经由卡洛尔、罗赛蒂等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此时的童话有一个相

对一致的特点,童话的贵族化,表现在童话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大多是宫庭生活和贵族生活,童话中出现的人物多有公主、王子、伯爵等。与之相比,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从人物、故事、环境、语言等方面都没沾任何贵族气,是从宫庭中走出的完全平民化的童话形象。这种平民化在作品中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实现了人物的平民化。
 2、在艺术表现方式的运用上,采用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大利民间童话故事、假面具、木偶戏之类的民间传统形式。
林格伦
一、作者简介(见教材P131)
二、林格伦代表作
(一)、《长袜子皮皮》
1.皮皮的形象特点:皮皮是一个惹人喜爱的童话人物。
她力大无比 ,风趣诙谐。
例:双手可以举起一匹马。能对付发疯的公牛。(这表现出她作为童话人物非凡的能力)
她富于正义感,帮助弱小者:(具有一种勇敢的可贵的品质)
例:当皮皮与汤米、安妮卡正做找东西大王时,看到五个孩子欺负一个孩子时,她见义勇为
她热情善良,乐于助人:
例:玩找东西游戏时,悄悄放东西在树洞里,
以安慰总找不到东西的安妮卡。
作品中的皮皮统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她有一种能控制任何场面的能力。不顾及一切禁律,做着一切她想做的事。这一形象之所以令小读者难忘,在于作者借这一童话人物表现着儿童内心深处的渴望。
2.皮皮形象意义
第一,作品因为塑造了皮皮这样一个有鲜活的生命力的形象而拓展了童话的 艺术空间和儿童心理表现的疆域。
第二,为读者和理论研究者带来了“童话的陌生化”。
形象的陌生化是作品产生行魅力的重要条件。文学形象是以新奇独特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皮皮的新奇独特在童话世界形成了一个“陌生化”形象。她既不同于贵族化的童话形象中对美和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求(如安徒生的童话),或以荒诞夸张表现儿童的幻想(如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也有别于贫民化顽童形象的教育性(如科洛迪的《木偶奇偶记》),而是借童话形象释放儿童内心狂野,表现儿童真实天性,在这个童话人物身上激活了儿童天性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激发了儿童读者的阅读欲望与兴趣,为研究 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二)《小飞人三部曲》
林格伦的童话名作,除了《长袜子皮皮》,还有一部中篇童话《小男孩和住在屋顶上的卡尔松》(《小飞人三部曲》)(1955)。这是一部时代性很强、主人公与前一部童话的主人公性格相近而又别具一格的童话。
(第一部 住在屋顶上的卡尔松

第二部 屋顶上的卡尔松又飞来了
第三部 屋顶上的卡尔松又偷偷来了)
三、林格伦的创作特色
A 、 依据儿童的愿望和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秘情感塑造儿童形象,表现儿童的天性,表露儿童由于环境压抑而未能实现的种种狂野的幻想,塑造自主、自立、敢想、敢干的淘气儿童形象。
B、幻想与现实结合,神奇的虚构与眼前的真实结合。
C、结构上形成以游戏场面连缀而成的板块式结构。
D、 快乐的游戏性
怀特及其童话
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评论家
他为少年儿童读者创作了三部卓越的童话:《小老鼠斯图亚特》(1945)、《夏洛的网》(1952)、《吹喇叭的天鹅》(1970)。
达尔:英国作家,祖籍挪威
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童话: 《小精灵》 《1943》、《詹姆土和大仙桃》(1961)、《巧克力工厂的秘密》 (中译亦作.《五张金券》;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964)、《慈善巨人》)、《魔指》、《查理与玻璃大电梯》、《古怪的福克斯先生》、《女巫》等。
其中《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写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在巧克力糖中包入五张金卷,宣称获得金券的孩子可以参观无人(实为机器人)在其中生产的巧克力工厂。结果五个不同品格、不同教养的孩子分别落得不同的结果。唯有家教良好而家境贫寒的查理被厂主挑选为自己的财产继承人。《慈善巨人》写把好梦送给孩子,把恶梦吹送给恶魔的故事。
张天翼
张天翼童话:《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宝葫芦的秘密》
“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轻佻”,是张天翼的特色和长处。正是这种特色和长处,保证了他的童话“天才地、巧妙地、以容易被接受的形式来表现”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
郑渊洁及其童话
郑渊洁的童话被称为“热闹型”童话的典型。
所谓“热闹型童话”,就是“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的;运用瞳孔极度放大似的视点,夸张怪异;追求着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以使长于接受不断运动信息的儿童读者,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类似电影运动镜头的强烈刺激下,获得审美快感;采用幽默、讽刺、漫画、喜剧甚至闹剧表现形态,寓庄于谐,使儿童读者在笑的氛围中有所领悟”(彭懿语)。
郑渊洁的热闹型童话作品有三个方面的特质:
其一,不仅将“游戏”视作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更把“游戏”本身视作目的。
其二,成功地塑造了新时代具有旺盛精力,开放心态和创造精神的儿童形象——皮皮鲁和鲁西西。
其三,多角度、多侧面的满足儿童对

热闹品格的需求
周锐及其童话
周锐是一个“荒诞型”的童话作家。他把童话比作点心,主张童话以“色”、“香”、“味”迷人,反对把童话当“药片”和“教鞭”去对付儿童。
他的童话总使人忍不住想笑,而且是有内涵的笑——轻松的笑、悠然神会的笑、搔到痒处的笑、忍着眼泪的笑、笑不出声的笑。 例《PP事变》
课后
卡洛尔(英国)教材P131
圣?埃克絮佩利《小王子》
任溶溶及其《“没头脑”和“不高兴”》
包蕾及其《猪八戒新传》
童话与儿童
? 1、促进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
? 2、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 3、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丰富儿童的生活

第二节 寓言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庄子 ?天下篇》 :“以天下为沉沦,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 ?寓言篇》 :“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
一、寓言的概念
寓言-------寓“意”于“言”
寓 —寄托;意—主题思想;言 —故事
寓言------- 隐含深刻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二、寓言的特征
拉封丹: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是灵魂。”
寓言的组成 :
身体—所叙写的故事
灵魂—寓意,寓言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
德国寓言作家莱辛《汉堡剧评》:
“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那么可以保险,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 ”;
“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能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
寓言-------“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意的类型 :
1、经验教训型
— 总结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教训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盲人摸象》;《行人与熊》
2、讽刺型
— 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的强权、残酷和腐朽的统治和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狼和小羊》(伊索寓言);
—嘲笑人们的某些愚蠢行为和批判思想性格中的弱点、缺陷。
如《坐井观天》《狐狸和葡萄》
寓意揭示的方式:
1、明寓:用独立的文字形式出现在作品中。(开头或故事之后。 )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
2、暗寓:没有寓示性文字,但整个故事处处在暗示,竭力让读者发现其中的寓意。
如:《智子疑邻》(七年级上册)
《南辕北

辙》(三年级下册)
(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寓言归纳为“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寓言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来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它借助于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如:《猫和厨子》《树叶和树根》
(《克雷洛夫寓言》) 、 《狐假虎威》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1、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态度上的否定。
2、对人物和事件的某一特点进行极度夸张的方法,以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如《掩耳盗铃》;《天鹅、梭子鱼和虾 》 (克雷洛夫)
(四)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单一的故事
1、题旨的概括性
概括的形象
《狮子和狐狸》(P124)
一句话陈述一件事,两个概括的形象——狮子和狐狸,一个高度概括的主题: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2、语言形式的概括性——
一针见血,一矢中的
如恰佩克的小寓言:《狼和山羊》
“让我们在节约的基础上签定一项协议:我不吃你的草,而你要自愿地把你的肉供给我。”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活画了狼的形象,也揭示了狼的本质,且读之耐人寻味。)
三、寓言的发展历史
世界寓言文学三大发祥地: 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古希腊
公元前6世纪是古希腊也是世界寓言史的光辉时期,被称为“寓言之祖”的伊索在此时出现了。
现存的《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存留下来的寓言总集,它们归于伊索名下,但非全部为其所作。
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西方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特点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世界文学史》
古希腊寓言之后,西方的寓言作家:
(1)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
画家、科学家、寓

言作家;
《达?芬奇寓言集》《幻想动物》,约110篇作品。
特点:思想深刻、文笔优美、风格独特
代表作:《金翅雀》(P144)
(2)拉封丹(1621——1695) (法国)
《寓言诗》240多首
特点:内容丰富、讽刺尖锐、刻画传神、生动活泼
代表作:《老鼠会议》
《背神像的驴子》
拉封丹(法国)
作品:《老鼠会议》《背神像的驴子》
一只驴子背了神像,他因为一路上看见人们都朝着他顶礼膜拜,不由洋洋自得,把这些礼拜和赞美诗都看作是献给自己的。
有人指出说:“驴先生,你太虚荣了,改正你的错误吧!人们朝拜的不是你而是神像,光荣归于圣人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向无知的官吏致敬,其实也不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看重的只是他的服饰。
(3)莱辛(1729——1781)
18世纪德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寓言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赞他是“德国新文学之父”,并且说,“凡是德国最近作家中一切最卓越的人,甚至席勒,甚至在活动的全盛期的歌德本人,也都是他的学生”。
特点: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夜莺和云雀》
有些诗人是那样喜欢高高地翱翔他们大部分读者的理解力之上, 对于他们, 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没什么好说的, 只有夜莺一次对云雀说过的那句话:" 安静吧, 朋友, 你飞的那么高, 不就是为了不让人听到你的歌唱吗?"
《鹰》
有人问鹰:" 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 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 那他们长大了, 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4)克雷洛夫(1769——1844)
19世纪俄国卓越的寓言大师(203首寓言诗)
别林斯基:“克雷洛夫把我们的寓言提升到极度的完美。”
特点:不局限于道德训诫,而是反映现实生活、给寓言注入了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战斗性极强;善于设置戏剧性情节、精彩对白。
代表作:
《特里什卡的外套》(P145)《猫和厨子》
《猴小姐和它的眼镜》《天鹅、梭子鱼和虾》
世界三大寓言家
伊索(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 拉封丹 克雷洛夫
古印度
印度的寓言主干是民间寓言和佛法寓言
(1)《五卷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或2世纪,48个故事;动物故事(2/3)和人物故事
以传授统治术为目的;属古印度梵语文学时期的作品,梵文原本已失传。
(2)《佛本生故事》
人物故事(3/4)和动物故事
(3)《百喻经》(天竺僧人伽斯那所撰)
100个寓言故事,以人物形象(主要是愚人)为寓言主人公
中国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

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先秦寓言(哲理、说理寓言)
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几乎都包含寓言,约500多则。艺术手法、风格成熟而多样化。 庄子的想象奇诡,文笔恣肆,气势奔放,如“庖丁解牛”; “井底之蛙”;韩非子的简峭精练,词句考究,犀利透彻,如“曾子杀猪”“滥竽充数”; 孟子的淋漓酣畅,绘声绘色,寓于雄辩,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还有《战国策》的“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
寓言教学的几点建议
? 1、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
? 2、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寓体形象
? 3、抓住关键词句,给概括寓意一个坡度
? 4、减少判断推理,以拓展学生思维天地
? 5、联系生活实际,升华寓意,

四、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①在艺术假定的运用上,都通过幻想创造虚拟的故事情景,二者有共同的虚构特征和虚构的故事情景。如童话《狼和七只小羊》、寓言《狼和小羊》。
②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相同,都要用拟人、夸张、象征表情达意,讲述故事。
如《拇指姑娘》(拟人、夸张、象征手法合用)《狐假虎威》(拟人、夸张、象征手法合用)
区别
①主题设置上重心不同
寓言:有明确的寓意,且寓意有现实针对性,直接切入现实;
童话:以幻想性故事呈现个性化世界,其童话世界超越理性的束缚而存在,是间接的,折射式地反映生活。
②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寓言以训诫为宗旨,故虚构、幻想着眼一点,不及其余,目的只是为了放大哲理、教训和讽刺,故而人物形象类型化。
童话的虚构、夸张、幻想是为了营造精彩神奇的故事,是在虚构与幻想的思维态势中创造出超现实的情景和环境,故而更着眼于按童话逻辑塑造童话形象,创造童话意境。
例:寓言《狐狸与乌鸦》、《狐狸与猴子》、《狐狸与山羊》与童话《列那狐的故事》比较。
③文本构造不同(P126)
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它往往是点到为止,不求完整。
④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短;童话,长。
⑤读者对象不同
童话专属于儿童文学,寓言只有一部分篇幅短小而寓意浅显的可以视作儿童文学。
第三节 幻想文学
幻想文学这一名称产生于欧美,创作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幻想文学的含义
在中国,具有自觉意识的幻想文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才开始的。
1、幻想文学表现的是

超自然的世界,即幻想的世界。
幻想文学里的幻想空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有它内在的逻辑和法则,有着属于它的时间场(时间常是可逆的)和地理坐标。
拥有“纳尼亚时间”的纳尼亚王国
幻想文学创造出想象的世界或者国家(第二世界) ;其中活跃着妖精、魔女、怪物、怪兽、幽灵等,给人们带来惊异和惊恐。
托尔金(英国):《魔戒》——“中土世界 ”(中州)
电影《魔戒三部曲》(又名指环王) (《护戒使者》、《双塔奇兵 》、《王者归来》
C.S. 刘易斯 (英国):《纳尼亚王国》
第二世界
? 托尔金(英国)认为:
? “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宇宙,即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不满足于第一世界的束缚,他们利用神给予的一种称之为‘准创造’的权利,用‘幻想’去创造所谓的‘第二世界’,但是,这一切都是对神创造的第一世界的一种摹写,所以,故事的作者叫做‘准创造者’”(新神话)
彭懿《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
2、幻想文学采用了小说的形态,将幻想描写得如同真的一样;
幻想文学将肉眼看不到的超现实的幻想世界,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和平实的写实手法,使得幻想世界具有写实的质感,从而打破人们对于幻想世界怀疑的心态,证实神秘的超自然现象的存在。
“幻想小说为我们看待事物,理解所见所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它使我们暂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并且通过这种沉浸,我们能够发现或者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世界。”
(朱自强《中国幻想小说论》)
? 幻想文学以其创造的幻想世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颠覆或反叛,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
? 如矢玉四郎(日)《晴天,有时下猪》
? 菲莉帕?皮尔斯(英)的《汤姆的秘密花园》
3、幻想文学创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二元次性
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于幻想文学中,幻想文学通过构造不同的通道,来接通两个世界。
幻想文学与童话的主要区别
? 1、在表现形态上的区别
? 童话——人物、主题因袭传统的仙子精灵故事;
? 时间空间不确定
? 非写实,写作具有单纯性,模式化特点
? 篇幅一般较短
? 幻想文学——也称幻想小说,
? 采用小说的写作方法,写实性强,更具个
? 性;重视细节描写,在场面、人物和情节
? 方面,构成真的临场感。
? 表现方式更自由多样,篇幅较长
2、童话与幻想文学与幻想之间的关系不同
? 童话:对幻想并无惊异之感,将超自然现象当作现实来接受。
? 如《七色花》
? 幻想文学:世界观是二元的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