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课 构建点和圆

第三课 构建点和圆

第三课  构建点和圆
第三课  构建点和圆

【第五课时】课题:第三课构建点和圆

教学内容:1.构建点

2.构建线

课型:示范教学课

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作图菜单的使用方法;

2.用作图菜单能构建出中点,平分线等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利用几何画板作图菜单作出常见几何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尺规作图和构造作图的区别,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跳跃性思

维;

教学重点:

1.掌握隐藏图形的方法。

2.学会用命令方式构建点和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复杂几何图形的构造步聚。

教具: 极域电子教室,几何画板软件,ppt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用工具绘制图形的方法,但汉语基础一般,有些执行命令时不认字。

教法:激发兴趣,实例演示法,提问法,指导法,鼓励法等。。。

学法:观察,独立操作法,提问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演示操作,叙述讲解

3、学生观察,动手实践模仿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5、自主任务,合作探究

6、开展交流,评价反思

7、教学小结

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方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工具箱的画线,圆规等工具画点,线和圆是画几何图形。

另外要画满足某个条件的图形话,用菜单命令方式可以构建。这一节我们学构建点,线等图形的基本方法。

【2、演示操作,叙述讲解】

(1)构造中点

★实践和观察

1.选择画线段工具用鼠标对准画线工具,按下鼠标键并拖曳

到线段工具处松鼠标,画一个线段。

2.执行“作图→标记中心”命令。

3.用选择工具拖动改变线段的大小试一试,中点能不能随着变。

(2)构造任意三角形

1.打开几何画板,建立新绘图。

2.选择点工具,画三个点。

3.必须同时选择三个点。

4.执行“作图→线段”命令,可以自动出现一个三角形。

(3)构造三角形平分线

1.打开几何画板,建立新绘图。

2.画三个点,然后画一个三角形。

3.用文本工具,给他标签A,B,C 。

4.选择工具,单击空白处,然后分别选择点A,B,C。

5. 执行“作图→角平分线”命令,画出它的平分线。

6. 用文本工具,给他标签D 。

7.选择角平分线,执行“显示→隐藏平分线”命令。

8.单击空白处,同时选择点B和D,执行“作图→线段”命令。

9.用同样的方法,构造出其他两个平分线。

【3、学生观察,动手实践模仿】

学生用心观察老师制作过程,按掌握自主手动模仿。

【4.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学生问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指导大家思考,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

【5.自主任务,合作探究】

同学们练一练,自己完成第26页的实例操作。做不了的互相帮助。

【6、开展交流,评价反思】

老师评价学生的操作,请几位同学来进行操作,介绍制作过程,下面的同学要看清楚他们是怎样操作的,要是发现他们有错误的话,

可以给他们纠正过来。

【7、教学小结】

本节主要讲了菜单命令方式构造图形。

(1)构造中点

1.选择画线段工具用鼠标对准画线工具,按下鼠标键并拖曳

到线段工具处松鼠标,画一个线段然后执行“作图→标记中心”命令。

(2)隐藏图形

选择对象,执行“显示→隐藏对象”命令。

(3)同时选择几个图形

①选择工具,一个一个地单击要选择的对象。

②选择工具,按下鼠标键并拖曳到对象处松鼠标。

组长意见:

教学反思:

第七专题《圆》(共3课时)

第七专题《圆》 第一课时圆 【要点再现】 1.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 2. 圆是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圆又 是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中心.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并且平分;平分弦(不是 直径)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 4.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 角中有一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 5.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6.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所对的弦是 . 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②,③; 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②d r,③d r.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②,③. 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②d r,③d r.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①,②,③,④,⑤; 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r(R≥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R -r,②d R-r,③ R-r d R+r,④d R+r,⑤d R+r. 4. 圆的切线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的一端,并且这条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 从圆外一点可以向圆引条切线,相等,相等. 6.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 接圆的圆心叫心,是三角形的交点. 7.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 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 1. 圆的周长为,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n°的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弧长公式为 . 2. 圆的面积为,1°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n°的圆 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S= 2 R π ? = = . 3.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rl π.(其中r为的半径,l为的高)4.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rl π.(其中r为的半径,l为的长) 第二课时平移与旋转 【要点再现】 1.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那么这个 图形就是,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 2.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两个 图形成,这条直线就是,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 . 3.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 线段的 . 4.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 来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就是它 的. 5.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3.1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知道圆的有关定义及表示方法 . 2. 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3. 会根据要求画出图形 .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四、教学难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关于圆的图形展示, 引导学生认识圆并谈谈对圆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 活动 1:小组合作 3.1 圆 观察车轮,你发现了什 么?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

车轮做成三角形、正方形可以吗? 探究 1:(1)如图, A,B 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两点, 点离与 B, O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2)C 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任意一点,要使车轮能够平稳地滚动, C,O之间的距 离与 A, O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关系? 明确:车轮边缘上任意两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 , 任意一点到轴心的距离是一个 定值 . 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个定值 . 探究 2:投圈游戏 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 , 他们呈“一”字排开 , 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 吗 ?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 为了使投圈游戏公平 , 现在有一条 3 米长的绳子 , 你准备怎么办 ? 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 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 注意: 1. 从圆的定义可知 : 圆是指圆周而不是圆面 O表示车轮的轴心, A,O 之间的距

2. 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半径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两者缺一不可 . 以点 O为圆心的圆记作:⊙ O,读作:“圆 O”. 探究 3:圆的有关性质 战国时期的《墨经》一书中记载:“圜,一中同长也”.古代的圜( huán)即圆,这句话 是圆的定义,它的意思是: 圆是从中心到周界各点有相同长度的图形 . 提问:如果一个点到圆心距离小于半径 , 那么这个点在哪里呢 ?大于圆的半径呢 ?反过来呢? 试根据圆的定义填空: 1.圆上各点到 ___________ 的距离都等于______________ .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 ____ . 探究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设⊙O 的半径为 r,A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外,那么 OAr. 结论: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 离与半径的关系也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 1.画图:已知 Rt△ABC,AB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用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 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确凿又便当,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过不共线三点作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过不共线三点作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外接圆和外心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外接圆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让我们学会用尺规作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的圆. 情感态度 在探究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确定圆的条件及外接圆和外心的定义. 教学难点 任意三角形的外接圆的作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如图所示,点A,B,C表示因支援三峡工程建设而移民的某县新建的三个移 民新村.这三个新村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花园式的建筑住宅让人 心旷神怡,但安居后发现一个极大的现实问题:学生就读的学校离家太远,给学生 上学和家长接送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根据上面的实际情况,政府决定为这三个新村就近新建一所学校,让三个村到学校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助他们为学校选址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确定圆的条件活动1如何过一点A作一个圆?过点A可以作多少个圆? 活动2如何过两点A、B作一个圆?过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 【教学说明】以上两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动手完成,让学生初步体会,已知一点和已知两点都不能确定一个圆,并帮助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1)过平面内一个点A的圆,是以点A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点到A的距离为半径的圆,这样的圆有无数个. (2)经过平面内两个点A,B的圆,是以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到A或B的距离为半径的圆.这样的圆有无数个.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圆的复习教案

第三章圆的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三角形的外心,通过读图,识图,用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的应用,相等有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的读图,识图“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圆的对称性 圆是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圆又是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中心 垂径定理 证明线段或弧相等的重要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并且平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CD是直径,

CD⊥AB ∴AE=BE, 弧AC =弧BC, 1、已知: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C、OD分别交AB于点E、F, 且AE=BF,请你找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要点』图形呈轴对称性时,可利用垂径定理求解,也可利用半径和弦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求解 二、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相等,所对的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两条,两条,中有一组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三、圆周角定理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所对的弦是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CO=30°,∠B=_______ 法一:连接OA 法二:延长CO交⊙O于D,连接DA 『要点』通过辅助线的添加,建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及圆心角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实现所求对象的转换。 连接AO,并延长交⊙O于D,连接BD 四、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在圆外d r 点P在圆上d r 点P在圆内d r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

中考数学几何复习第七章圆第3课时过三点的圆教案

第七章:圆 第3课时:过三点的圆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及掌握它的作图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三点确定圆的定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某一个城市在一块空地上新建了三个居民小区,它们分别为A、B、C,且三个小区不在同一直线上.要想规划一所中学,使这所中学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请问同学们这所中学建在哪一个位置?你怎么确定这个位置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初一我们学习了直线公理,直线公理内容是什么?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经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于一个圆来说,是否也有由几点确定的问题呢?此时教师出示课题:“7.2经过三点的圆”,教师这种引导虽然简短,但在学生的心理上起到了一定的定势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兴致勃勃去探索研究怎么作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讲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试验发现经过三点的圆,这三点的位置要进行讨论.有两种情况;①在一条直线上三点;②不在一条直线上三点,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认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能确定一个圆.怎样才能做出这个圆呢?这时教师出示幻灯片. 例1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 由学生分析首先得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已知:△ABC.求作:⊙O,使它经过A、B、C三点.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要作一个圆的关键是要干什么?由于一开课在设计学校的位置时,学生已经有了印象,学生会很快回答是确定圆心,确定圆心的方法:作△ABC的三边垂直平分

第三章:圆

第三章:圆 一、中考要求: 1.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3.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定理. 4.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了解切线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6.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研究图形性质的各种方法. 二、中考卷研究 (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 (二)中考热点: 运用圆的有关性质及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是热点题型。 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根据新课标要求,有关圆的证明题的难度有所降低,这部分的题型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为主,题目较简单,在中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为6%左右,故在复习时应抓住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并且注意将圆的有关知识与其他各讲的知识进行联系,切忌太难的几何证明题. ★★★(I)考点突破★★★ 考点1: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一、考点讲解: 1.圆的圆的有关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 (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的有关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二、经典考题剖析: 【考题1-1】(2004、深圳南山区,3 分)如图1-3-l,在⊙O中,已知 ∠A CB=∠CDB=60○,AC=3, 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解:9 点拨:由圆周角定理,得∠A=∠D=∠ACB=60○,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其周长=9.【考题1-2】(2004、贵阳,3分)如图1-3-2,在⊙O中,弦AB=1.8。m,圆周角∠ACB=30○,则⊙O的直径等于=_________cm.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授课人:徐会琴评课人:余小红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

第八章 圆3课时

第八章 圆 课时37.圆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课前热身】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则ACB ∠的度数为() A .30 B .45 C .60 D .90 2.如图,已知圆心角78BOC ∠=,则圆周角BAC ∠的度数是() A .156B .78 C .39 D .12 3.如图所示,圆O 的弦AB 垂直平分半径OC .则四边形OACB 是( ) A .正方形B.长方形 C .菱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AB 是⊙O 的弦,OC AB ⊥于点C ,若8cm AB =, 3cm OC =,则⊙O 的半径为cm . 5.如图,半圆的直径AB =___. 【考点链接】 1.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2.圆是 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 ;圆又 是 对称图形, 是它的对称中心. 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并且平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 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一组量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5.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所对的弦是. 【典例精析】 例1如图:AC ⌒ =CB ⌒ ,D E ,分别是半径OA 和OB 的中点,CD 与C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A C B O 第4题 第5题 0 1 2 -1 -2 1 A B C B O E D A 第2题 第3题 第1题

例2已知:如图,30PAC ∠=?,在射线AC 上顺次截取AD =3cm ,DB =10cm , 以DB 为直径作⊙O 交射线AP 于E 、F 两点,求圆心O 到AP 的距离及EF 的长. 【中考演练】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②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③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⑤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2.兴隆蔬菜基地建圆弧形蔬菜大棚的剖面如图所示,已知AB =16m , 半径OA =10 m ,高度CD 为_____m . 3.如图,⊙O 中OA BC ⊥,25CDA ∠=,则AOB ∠的度数为. 4.如图,射线AM 交一圆于点B 、C ,射线AN 交该圆于点D 、E ,且BC ⌒ =DE ⌒ . (1)求证:AC = AE ; (2)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作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与∠MCE 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F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求证:EF 平分∠CEN . O A D B C E F P B A C D 第2题 第3题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知识点归纳

《圆》章节知识点复习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 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 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 2、点在圆上 3、点在圆外 ? d r ? 点C 在圆内; 点B 在圆上; 点A 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d >r ?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d =r ?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d R +r ; 外切(图 2)? 有一个交点?d =R +r ; 相交(图 3)? 有两个交点?R -r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 4 个定理,简称 2 推 3 定理:此定理中共 5 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可推出其它 3 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② AB ⊥CD ③ CE =DE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 2 个条件推出其他 3 个结论。 推论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 O 中,∵ AB ∥ CD ∴弧AC =弧BD 六、圆心角定理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 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此定理也称 1 推 3 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 中, 只要知道其中的 1 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 3 个结论, 即:① ∠AOB =∠DOE ;② AB =DE ; ③ OC =OF ;④ 弧BA =弧BD

圆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圆的认识》评课记录 执教者:刘庆慧评价者:王凤霞 听了刘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感到这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实际生活引入,领略圆的美。 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有关数学的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已有的对圆的认识经验到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 (一)首先刘老师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动手画圆,不会的请教会的同学或请教书本。讲解画圆的步骤,问“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很好的解决了圆规画圆的难点。其次,在学生初步会画的基础上提出要求“画同样大小的圆”。然后进行剪圆。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的同时还感知到了圆的概念。(二)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从让学生描述圆的大小引出这三个概念,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认识,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再读读书上的说法和判断哪些是直径、半径中进行巩固,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圆为素材,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自然的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来认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在拓展与应用中尽显圆的魅力。 本课练习设计刘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课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还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之后,通过古代太极图与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3课时 解决问题 (2)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第3课时解决问题

一、以旧引新(6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积是多 少? 3.14×42=50.24(cm2)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点。(15分钟) 1.探究外方内圆图形和外圆内方图形的特 点。课件出示两种图形。 思考: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怎样组成的?它有 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 形。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怎样组成的?它有 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接正方 形。 2.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然 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3.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4.将图形分解,分解为同一个圆的外切正方 形和内接正方形两个组合图形。 1.(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一个正 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 于正方形的边长。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一个圆 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 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说一 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以正方形的 边长为直径画一个圆,正方形对角线 的交点是这个圆的圆心。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说出作图 的方法并明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 圆的直径。 4.小组合作,将一个图形分解为 同一个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 形两个组合图形。 3.请画出一个半径是1.5 cm的 圆,并画出它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 方形,并说明画法。 说明略

(完整版)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 【知识梳理】 一、圆的认识 1. 圆的定义: 描述性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圆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线段OA叫做半径 O,读作“圆O” 集合性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叫做圆心 ....,圆 ..,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心定圆的位置,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圆叫做定圆 ..。 对圆的定义的理解:①圆是一条封闭曲线,不是圆面; ②圆由两个条件唯一确定:一是圆心(即定点),二是半径(即定长)。 2、与圆相关的概念 ①弦和直径: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 ②弧、半圆、优弧、劣弧: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 ..,简称弧.,用符号“⌒”表示,以CD为端点的弧记为 “”,读作“圆弧CD”或“弧CD”。 半圆: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 ..。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为了区别优弧和劣弧,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 ③弓形:弦及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 ④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 ⑤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⑥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 ⑦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 ⑧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①点在圆上 <===> d=r; ②点在圆内 <===> d d>r. 其中点在圆上的数量特征是重点,它可用来证明若干个点共圆,方法就是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二. 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3、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2.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说明:根据垂径定理与推论可知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来说,如果具备: 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推出其他三个结论。 三.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1.1°的弧的概念: 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角都是1°的圆心角,相应的整个圆也被 等分成360份,每一份同样的弧叫1°弧. 2. 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这里指的是角度数与弧的度数相等,而不是角与弧相等.即不能写成 ∠AOB= , 这是错误的. 3. 圆周角的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4.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反之,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圆周角的三种情况: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 今天听了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一课,刘老师教态自然,非常沉稳,基本功扎实。课堂上她讲的少,学生说的多,与学生互动很多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 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刘老师从孟子的“一周通常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三章圆测试题及答案3.1--3.6

九年级(下)第三章《圆》3.1——3.6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P 为⊙O 内与O 不重合的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P 到⊙O 上任一点的距离都小于⊙O 的半径 B .⊙O 上有两点到点P 的距离等于⊙O 的半径 C .⊙O 上有两点到点P 的距离最小 D .⊙O 上有两点到点P 的距离最大 2.若⊙A 的半径为5,点A 的坐标为(3,4),点P 的坐标为(5,8),则点P 的位置为( ) A .在⊙A 内 B .在⊙A 上 C .在⊙A 外 D .不确定 3.半径为R 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等于( ) A .43R B .23R C .3R D .23R 4.已知:如图,⊙O 的直径CD 垂直于弦AB ,垂足为P ,且AP=4cm ,PD=2cm ,则⊙O 的半径为( ) A .4cm B .5cm C .42cm D .23c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周角 B .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是圆周角 C .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 D .圆周角度数等于它所对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B .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C .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弧也相等. D .同圆中,等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7.⊙O 内最长弦长为m ,直线ι与⊙O 相离,设点O 到ι的距离为d ,则d 与m 的关系是( ) A .d=m B .d >m C .d >2m D .d <2 m 8.菱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以O 为圆心,以O 到菱形一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与其他几边的关系为(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如图,在△ABC 中,∠ACB=90°,AC=2cm ,BC=4cm ,CM 为中线,以C 为圆心,5cm 为半径作圆,则A 、B 、C 、M 四点在圆外的有 ,在圆上的有 ,

第七专题《圆》(共3课时)

第七专题 《圆》 第一课时 圆 【要点再现】 1.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 . 2. 圆是 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 ;圆又 是 对称图形, 是它的对称中心.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并且平分 ;平分弦(不是直径) 的 垂直于弦,并且平分 . 4.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两个圆周角中有 一组量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 . 5.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6.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所对的弦是 . 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 ,② ,③ ;对应的点 到圆心的距离d 和半径r 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 ,②d r ,③d r .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三种:① ,② ,③ . 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的半径r 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 ①d r ,②d r ,③d r .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① ,② ,③ ,④ ,⑤ ;两 圆的圆心距d 和两圆的半径R 、r (R≥r )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①d R -r ,②d R -r ,③ R -r d R +r ,④d R +r ,⑤d R +r. 4. 圆的切线 过切点的半径;经过 的一端,并且 这条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 从圆外一点可以向圆引 条切线, 相等, 相等. 6.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 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 圆心叫 心,是三角形 的交点. 7.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 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 1. 圆的周长为 ,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n °的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 ,弧长公式为 . 2. 圆的面积为 ,1°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 ,n °的圆心角所 在的扇形面积为S= 2 R π? = = . 3.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rl π.(其中r 为 的半径,l 为 的高) 4.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rl π.(其中r 为 的半径,l 为 的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