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2015_03_09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2015_03_09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2015_03_09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2015_03_09

CHINA OPENING JOURNAL

开放导报

2015年6月

第3期 总第180期

June 2015No.3 Total No.180

【金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实现全方位开放而实施的重要战略,包括交通、能源、电讯三大方面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其优先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涉及中国及沿线国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由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为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应积极鼓励国内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丘兆逸1,2,3,付丽琴3

〔1.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广西 南宁 530001;2.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

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 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国内私人资本参与。私人资本走出去的动力,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刺激国内私人资本走出去;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抗经济周期性;跨境基础设施投资享受政府的优惠。其中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创新合作方式、投资模式,完善金融市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基础设施 私人资本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35-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碳排放规制对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研究”(11XJC790008);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联合开放基金项目“基于跨境海陆统筹的广西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2014X20);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碳排放约束下广西北部湾城乡一体化研究”(2014ZD001);广西师范学院院级项目“基于海陆统筹的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丘兆逸(1973 —),广西玉林人,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研究人员,广

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付丽琴(1975 —),山西原平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一、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1. 加强沿线国家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

途径

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 改善沿线国家人民生活的重要措施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约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改变贫困地区的通达性,从而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如GMS的南部经济走廊建设,沿线居民从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活动转向面向市场的经济作物种植,70%的居民表示其生活水平有所提升(Phyrum et al. 2007)。

3. 沿线国家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除新兴和发展中的亚洲外,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大多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见图1)。特别是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预计2015年其经济增长率可能为负数。在此背景下,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需求、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二、国内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

施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融资供求分析

1.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融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根据一带一路的人口和经济在全球中的比重,大致估算出其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为25万亿美元左右,年均3.16万亿美元。亚洲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2010~2020年期间该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高达7300亿美元,其中电力和公路分别占总体需求的51%、29%。可见,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十分巨大。

2.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现有的融资供给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大、风险高、回报低等特点,导致其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或国际组织,来自私人的资金不足0.9%。就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目前的融资来源包括: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其资本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首期规模为400亿美元,资金来源外汇储备、中国投资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开金融,资本比例为65%、15%、15%、5%;金砖国家银行,资本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此外,中国将向南亚、上合组织、非洲分别提供200亿、50亿、300亿美元的信贷配套支持。此外,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也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部分资金。上述各种融资渠道目前能向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提供的融资规模为3500亿美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融资需求。

3.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的潜在融资供给——国内私人资本

私人资本、特别是中国国内私人资本是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潜在的有力融资供给者。中国国内近年来的个人存款就超过5万亿美元。当然,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东盟的个人储蓄规模也比较庞大。鉴于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本文主要考虑如何引导国内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三、国内私人资本参与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

1. 劳动力成本上升刺激国内私人资本走出去相关研究表明,在2010年,中国每小时劳动报酬分别是菲律宾的1.27倍、泰国的1.52倍、越南的2倍、印尼的4倍(魏浩等,2014)。在此背景下,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是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产业转移的重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1月份的预测,中国2015年、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8%、

6.3%,国内的投资增长将相应放缓。

注:2015和2016为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5年1月。

图 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表1 2011~2013年中国个人存款

年份

201120122013个人存款总额(亿元)353536.4411002.8466502.4储蓄率(%)

50.7

51.5

51.8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

2. 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抗经济周期性

跨境基础设施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其收益不随经济周期而大幅波动,细水长流。国内私人资本经历资源、房地产等行业大幅扩张后,逐渐走向理性,跨境基础设施投资的抗周期性日益受到私人资本的重视。

3. 跨境基础设施投资享受政府的优惠

鉴于跨境基础设施的巨大外部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把其作为发展的重点,给予优惠。亚洲各国积极推进泛亚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争取建成“无缝亚洲”。欧盟提出到2030年要把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整合成统一的跨欧洲运输网络。国内,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包括跨境基础设在内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四、国内私人资本参与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

1. 跨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投资回报率是影响私人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跨境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很难内部化,导致其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据统计,铁路的回报率在5%左右,电力回报率在在12%~14%之间。因此电力是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私人资本投向电力、电信、交通的资金分别为768亿美元、524亿美元、482亿美元。相反,房地产等投资的回报率比较高,因此成为私人资本的主要流向对象。据统计,2013年中国流向海外的跨境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28亿美元。而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4》,全球私人资本流向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可持续项目投资的比例仅为0.9%。

2. 跨境基础设施投资的货币错配风险较高

国内私人资本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先要将人民币转化为美元,再进行投资。项目收益却是沿线国家的货币,要通过美元才能转换为人民币。因此,受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大,这就是货币错配的风险。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加大了货币错配风险。一般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收期更长。而期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汇率波动较大。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从2014年3月15日开始,其波动幅度从1%上调到2%。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经济以资源输出为支撑,经济结构单一,其汇率更容易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2014年年底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就导致俄罗斯卢布的汇率大幅下降。

3. 跨境基础设施的融资市场不完善

目前,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融资以政府和国际组织为主,还没有开发出适合私人资本参与的投资产品和项目。与之相应的二级市场缺乏,导致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私人资本退出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投资的周期长,如果缺乏相应的二级市场,私人资本不能适时退出,从而不愿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五、促进国内私人资本参与

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1. 以合作模式的创新提高私人资本参与跨境基础设施的收益率

适当将跨境基础设施投资的外部性内部化是提高参与私人资本回报率的重点,而将跨境基础设施与沿线的商业项目相互捆绑是其有效模式。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捆绑沿线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方的收益。假设一个跨境公路的投资为2000万美元,收益率为5%;捆绑一个中国与该公路沿线国家物流建设项目投资为2000万美元,收益率为15%;则捆绑后加权(权重为投资规模)的收益率为10%,从而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竞争力。

2. 以投资方式的创新化解货币错配风险

以人民币方式直接投资方式,减少美元波动的风险,直接化解国内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的货币错配风险。扩大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的规模,推进它们之间直接挂牌、兑换和交易,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相关机构经营人民币储蓄和投资业务。以公私合作(PPP)方式间接化解国内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的货币错配风险。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合作,让私人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包括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最终实现政府公

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为私人部门带来利益。公私合作方式中,公共部门尽可能大地承担由自身优势伴生的风险,借鉴并拓展欧盟对基础设施进行担保的做法,对因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因素导致的投资收益下降的项目进行适当补贴,使得私人资本承担的货币错配风险尽可能小。

3. 建立健全融资市场便于私人资本进入

一是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先导作用,设计出盈利性的项目和产品,供私人资本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刚刚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结合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确定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包括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在内的项目库。二是实施跨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具体是以跨境基础设施的收益作为对象,发行债券来融资。对于建成的跨境基础设施而言,实施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投资者退出的渠道;对于没有建成的跨境基础设施而言,其可成为私人小额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三是建立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证券交易所,为国内乃至沿线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Edmonds, C., and M. Fujimura.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Evidence from the Mekong[A]. In Infrastructure and Trade in Asia[C]. edited by D. Brooks and J. Menon. Cheltenham: Edward Elgar.2008.

[2]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亚洲基础设施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魏浩,李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基本态势与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4(3).

[4]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ASEAN 2030:Toward a Borderless Economic Community[EB].20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606482.html,/ file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606482.html,munity.pdf.

[5] Biswa Nath Bhattacharyay. Financing Asia’s Infrastructure: Modes of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Asian Financial Markets[EB]. ADBI Working Paper 229.20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606482.html,/working-paper/2010/07/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606482.html,.infrastructure/.

On Private Capital and Cross-Border Silk Roa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frastructure

Qiu Zhaoyi1,2,3 , Fu Liqin3

〔1. Key Laboratory of Beibu Gulf Environment Change and Resources Us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ning 530001; 2.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Guangxi Teachers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3. China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 It is obstacle of cross-border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in One Belt and One Road Project to lack of capital.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 is meted the gap and features of capital in cross-border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New pattern of co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and perfecting financial market should be found to abstract more domestic private capital flow to cross-borde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Cross-border Infrastructure;Private Capital

(收稿日期: 2015-05-08 责任编辑: 垠 喜)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方案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概述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边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边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我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布及运行现状分析

我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布及运行现状分析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谢敏张祥 我国的边境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等九个省区。本文着重分析我国边境九个省、自治区的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开通及分布情况,以及我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发挥的吸引和利用外资作用的情况。 一、我国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开通及分布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1992年,我国成立了首批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11年,中国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实行现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这是我国第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目前,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总核准面积约96平方公里。我国各边境省区设计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情况如表12所示。 (1)新疆和云南是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最多的边境省区。截至2013年底,除甘肃和西藏,我国九个边境省区均已设立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中新疆和云南除了1992年国家批复设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之外,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获批了本省区的第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2)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和缅甸边境经济合作较好。截至2013年底,我国沿边开放城市设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靠近与我国接壤的6个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与我国边境经济合作呈上升态势。 表1 我国各边境省区设计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情况

二、吸引和利用外资 辽宁是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最多的边境省区,新疆、云南和内蒙古吸引和利用外资稳步上升。近三年,边境省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及其增长情况如图1、图2所示。辽宁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接近300亿美元,约为其他各边境省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和的两倍。辽宁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其沿海的地理优势以及环渤海湾开发的机遇。除东北三省外,新疆、云南和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保持了较好的增长,特别是新疆和云南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速都接近或超过20%以上。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经济与文化:文化是现代需求的终极满足物 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拿文化来卖钱,以文化为由头、媒介或手段去创造经济价值。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或被动地作用于经济。特定的国民心理积淀、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民族风习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同时又是既定的、自发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换言之,经济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接受来自“背景”的力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等著作中,讨论了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儒教、道教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阐述的实际上就是作为经济活动背景的文化因素。 第二阶段,文化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企业文化是一种出于直接经济目的的文化改造和移植。企业管理者在法人治理权限内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移植、嫁接、推行适合本企业目标和特点的文化因素,即强化既定文化背景中的积极因素,引入外生变量,以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从而激励、凝聚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商业文化,就其狭义而言,它是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人文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审美观念、情感、哲学、道德精神,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商品和劳务之中,并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商业文化是由消费者文化需求对于商品与劳务的反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因而商业文化成了唤起并满足新需求、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强大力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逐渐弱化了经济发展对文化背景的依赖程度,人们不再拘泥于古今之辩、东西之争,“发展生产力”和“利益最大化”成为其选择和创新的主题。 第三个阶段,经济为文化的繁荣作贡献。当物质生活较为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看戏、看电影时间多了,逛书店唱卡拉ok的机会多了,而且对商品、服务、环境、管理也萌发了更多的文化诉求。他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和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思考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问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决,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不断地完善。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与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特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涵养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群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批判基础上的吸收借鉴超越,具有鲜明的建设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与意义 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

心得体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最新)

心得体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最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人民应当牢记历史,排除某些杂音和干扰,还历史以真面目,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振奋精神再出发。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启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尔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价值所在。然而,近百年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宣扬一套“文明演进论”来贬低其伟大意义,竭力把五四运动描绘成“小革命意义上的新文化运动”,或者“改良主义新文化运动”,指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开端的五四运动,是“激进主义新文化运动”“成为政治上被利用的工具”。 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种评价争论,根子上是出于不同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首先是关于文化,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运动?文化和文化运动能不能脱离社会,能不能离开经济和政治?唯物史观的答案是明确的,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文化不能脱离或凌驾于社会之上,它从来都是属于社会、属于时代的,它产生于社会和时代,又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服务。它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 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指出了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如何推进文化的发展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如何深化,如何发展,如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中国特色色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

目录 一、当前深化文化体制动因探析和改革的意义 (2) 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难题 (2)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建议 (4) 四、结论 (4) 主要参考文献 (5)

浅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当前深化文化体制动因探析和改革的意义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因探析 从国内层面来看,我国文化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负面效应,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得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国际层面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的封闭状态,还基本上没有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按照国际规则逐步开放文化市场,通过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打破传统的文化体制行政性资源配置,更好更快的融合资源流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符合,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当前形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是当前我国改革的重点之一。 以国际层面来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从国内层面来看: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难题

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五位一体建设更是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在此将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为大家做了详细梳理并且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快速记忆,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方向、方针、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基本内容 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4、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建设,中国]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谈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所谓文化危机可以理解为缘外部变故的严重冲击造成内部文化的心态失衡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心理焦虑、行为失范从而陷入了危机的状态。当代社会充满着诸多文化矛盾和价值冲突,但是传统文化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视角下,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解读,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预防学术政治化和功利化,正确处理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对于知识分子要努力克服其心理浮躁性,发挥其社会重心作用;在文化生活化过程中,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引领多样化思潮的主导价值观。 一、文化建设的动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 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强调个人自身的努力。中国的内倾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孔子的仁、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荀子的涂之人可以为禹,等等,这种内倾文化流露出一种共同的思想,即人人都享有尊严,人所以为人,在于个人的选择,与财富、地位、知识无关;其次,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现代学者张申府在《所思》中认为,人一旦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那么他也就知道自己应当怎么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对死亡的淡泊以及对现世的投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更愿意在活着的时候积极地做人、做事,这样一旦死去也不留遗憾;最后,关于万物和谐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道的根本内涵就是自然之道。万事万物都各有其自然之道,正是这自然之道作用的结果造就了天地间事物的千差万别,这种千差万别构成了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正是这种和谐观,使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与现代生活是相适应的,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文化的生活化 全球化、新信息技术、战争和恐怖主义的技术产业化、公共资源的私有化、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泛滥,这些新的情况和变化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今天人们的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交生活方式。费孝通在《乡土社会》一书中就讲到:在农村聚落,即乡村形成之后,由于人口缺乏流动性,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熟悉的人,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在这种强烈的熟悉性下,团块作用发挥效果,尊重规则,文化道德便自然回归。正如格奥尔格齐美尔所指出的:即使是最为普通、不起眼的生活形态,也是对更为普遍的社会和文化秩序的表达。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提高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国的基础建设 中特5班第三组

C ONTENTS 目录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2中国高铁的发展3中国的医疗卫生4总结与展望

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之路。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富民强,百业俱兴,中国在以令世界震惊的发展速度强势崛起,如今我们俨然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新中国强盛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教育的伟大力量,而我国的教育基础 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

阶段一: 1949年至1976年:扫盲运动到基础教育 1949年,全国有5.5亿人口, 但全国范围内仅有205所高校,平 均毛入学率仅为0.26%,4.4亿国民 人均受教育年限均不足2年,文盲 比率高达80%。从1951年起,我国 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1964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 简易小学在以山东、河北为首的十 四个省份的农村中所普及,课程精 简集中,且地区周边的学龄儿童可 以就近入学。

1977年-2011年:全面发展基础教育 1977年,邓小平关于“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一席讲话,成为了科技教育战线率先拨乱反正的重要指针。他说:“我们的教育已比发达国家落后了整整20年,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有知识,要有人才。” 2011年,教育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选择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下,正式启动“本科教学工程” 。阶段二:

2012年至2019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教育部指出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 2016年,教育研究深化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 2019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发布了“国家教育信息化2.0计划山东标准版本”—— AI蛙答答自适应学习平台。平台满足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要 求。阶段三: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国际物流新机遇解读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优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在东南沿海大规模进出口货物,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物流发展。随着我国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和一些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机会,为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优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在东南沿海大规模进出口货物,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物流发展。随着我国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和一些重要节点城市物流发展机会,为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并带来物流发展,增加我国西向国际物流规模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具备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是不少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与阶段不一样,比较优势有所差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积极与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新的经贸关系,将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贸易、投资预期,进一步深化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增加我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和我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的贸易规模,并由此带动我国西向物流规模。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西向国际物流发展 虽然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相对运输需求的增长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与中亚国家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道路运输运力有限;除了在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上实现了基本连接以外,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连接情况相对较差,有的还未起步,在民航方面中国具备与中亚国家通航条件的大型机场少,直航线路少,这都严重影响物流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导致了运输成本偏高,制约了中欧陆上通道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会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我国西向物流发展。

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战略研究(一)

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战略研究(一) 一、概述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跨境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跨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及其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跨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第二个就是运作的复杂性。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和运作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海关监管、产业规划、行政司法、交通管理等方面尤其需要两国间达成一致。如果处理不好,束缚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不能显现合作区的优越性。 二、国内外跨境经济合作区比较 三、中国特色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战略 综合中外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具体模式的分析比较,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再辅以外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先进经验,站在西南地区发展经济合作区的角度,我们可以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和合作区建设阶段,以下进行详述: 前期准备阶段 (一)进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集中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选择上,必须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并分步骤实施,因此是一个缜密复杂的过程。 第一,考虑因素。 发展模式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山西国学大讲堂”上的演讲(上) (2008年3月22日) 贾陆英非常感谢,我讲的题目来自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有四项任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四项任务之一。我讲三个问题: ! f& i& b+ h# a* ]! R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是从什

么是文化来说起,文化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含义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周易》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指人类在发展中走向文明的一种社会现象。把“人文”和“化成天下”联系在一起,就是“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通过传授圣人之教,使人们懂得道德礼仪,从而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鉴了近代以来西方的研究成果。广义的文化,它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我们吃饭,叫食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饮茶,有茶文化。我们各式各样的建筑里面都有文化。从狭义来讲,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使用文化这个词,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把中华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国学,这是不全面的,它包含两个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我们的前人把它概括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第二部分就是现、当代文化,它其中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形成的文化,再一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来源:人民网2011年09月27日 编者按: 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中文版本)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编者按:北京时间2019年6月20日,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Clifford发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政治风险、法律法 规风险、资产搁置风险、私募基金和私人资本空缺、缺乏国际合作 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项目风险等诸多挑战。现将主要情况编译整理,并报上,供参考。 一、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并带动沿 线7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发,对基 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当地 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在斯里兰卡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按照原定 计划进行。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较为单一的政治商业保险,2017年第3季度末,中信保 统计的保险总额近5100亿美元,理赔总额约为20亿美元,但由于 保单品种单一,不适应融资来源复杂的“一带一路”交易。 二、法律法规风险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并涉及多个不同的法系,如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等,而这些法律体系和地方法 律并未将外资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纳入考虑,造成许多项目无法 正常运行。如耗资50亿美元的雅万隆高铁项目于2016年1月开工,原本预计2019年完工,但目前由于近40%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未得到 解决暂停运营,导致其完成期限延长至2024年。又如耗资52亿美

元的中泰铁路项目,之前由于投资分享和发展权而受到拖延,现在又由于曼谷的环境审批问题面临延期风险。 三、资产搁置风险 中国大多数大型在岸项目都是直接向国有企业(而不是项目本身)寻求融资,项目融资在中国并不常见,且项目融资交易中经常涉及的账户担保、合同权利担保等在我国担保法中并没有对应的担保形式。与国际商业银行和多边开发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在分析和分配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方面缺乏经验,导致不太擅长处理完整的商业和融资条件的交易,而这些条件反过来又可能引起进一步的问题,导致项目资产搁浅。这样的多米诺效应(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项目资金的吸引力和可回收性,资金的短缺可能随时导致项目搁浅。 四、私募基金处于“观望”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规模宏大,需要的资金数据巨大,虽然私募基金与“一带一路”建设挂钩的基金活动有所增加,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主要由中国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机构牵头,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而私人投资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仍然持“观望”态度。一方面是由于私人资本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沿线许多国家通常被认为是次级投资级别;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大多数基金是封闭的资金池形式,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或经理人通常也是基金的投资者,大部分基金经理人均由中国国有企业或国有、政策性银行主导。 五、私人资本稀缺 “一带一路”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现有的政府支持银行和投资

方明江: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

方明江: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 发表于昨天16:29 | 只看该作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我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到要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2015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更是在开篇写道: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是我国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确保边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正在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先手棋和排头兵,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见,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已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主要以东北边境地区与东北亚国家,西北边境地区与中亚五国,西南边境地区与东南亚开展的跨境经济合作为主。作为中国三个相继设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双边经贸合作的探索中,基本上遵循了一条“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路径,以突破国家边界效应影响。 (一)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 作为东北亚跨境区域合作的探索,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以下简称贸易综合体)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公路口岸与俄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边境线,区域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是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外交换文确立的第一个全封闭式跨国边境贸易区,也是中俄边境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2002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签署《建设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协议》。2004年3月,世茂集团与俄滨海公司达成《合作开发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框架协议》。2004年8月,贸易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贸易综合体计划分两期开发,一期工程中方一侧已于2006年8月提前完成,二期预计2010年完成,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随着4月21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正式得到国

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

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兼论文化自强 发表时间:2011-10-17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面建设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要使精神文明得到高度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我国文化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还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有力推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促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文化强国: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经济与政治、历史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等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纽带和标志。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会出现不一致、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各种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就是这些文明成果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石。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社会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兴旺发达为支撑。各个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却有生命力强弱、影响力大小、持续力长短之别。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不仅具有物质、科技、军事、制度的力量,而且一定具有文化的力量。文化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演进过程,又是一个引导培育的自觉过程,是按照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要求进行文化创造和精神生产的过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是我们党把文化自强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条件

当前中国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当前中国怎样进行文化建设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同样,中国的文化也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局势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我国的文化建设呢? 我认为,当今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外来文化所充斥。很多年轻人都沉浸在外来文化中。他们看的是韩剧;学的是日语;庆祝的是西方节日。就拿前几天的感恩节来说,我收到了很多祝福短信,而在重阳节、端午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时,却很少有这样的短信。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流失。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先祖留下的一份丰厚遗产。它凝结着民族的智慧,是全体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结晶。的确,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它们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而中国文化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中发展。但我们必须要明确,是“借鉴”而绝不应该是被取代。当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时,中国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这一节日是属于我们的。但事实上我们真的认真庆祝过吗?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知识、信息和人的创新活动提升到空前的重要地位,人类的经济、文化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的世界文化变革:第

一,各种文明共存共赢;第二,文化对政治形成了强烈的反作用;第三,文化以成为一种“软力量”,增强文化的贡献力才能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第四,全球化市场逐步形成,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产业中举足轻重;第五,文化传播走向信息科技时代,创新成为文化进步的强大杠杆。而要跟上世界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学习、创新的同时保留并发养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绝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 现阶段,我们应该努力的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在大学中语文应该继续被学习。我们那么重视英语,却可笑的忽略了自己的语文。同时,国家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把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大力宣扬本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流失!

一带一路与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4日/第A05版 特别策划 “一带一路”与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王金波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进一步扩大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回顾历史,“一带一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千百年来,在古老的海陆丝绸之路上,我们的祖先“驰命走驿”于大漠戈壁,不绝于时月,把中国的哲学、文学和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的同时,也把欧洲的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和阿拉伯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写下了辉煌篇章。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的互通有无和技术、人员、思想的大交流。 往事越千年。今天,同样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已经成为包括韩国、日本、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在内的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国民福利。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东盟在古老的海上陶瓷(香料)之路上曾经占据重要位置。今天,中国与东盟依然唇齿相依。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中国有必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同时,继续通过现有的东亚/亚太区域生产网络,提升与东盟国家在产业、技术、能源、环境等战略领域或次区域的合作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短期内可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2+7”为合作框架,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务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将从地区战略目标转化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略手段之一。 同样,作为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阿拉伯地区在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明交流中也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海湾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供给来源,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海湾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从海湾国家进口原油1.44亿吨,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0.8%,占海湾国家石油出口总量的14.7%。未来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能源供需缺口和外部资源条件的约束或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考虑到国内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将达7亿吨,其中2/3需要进口。同期,中国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也将超过50%,其中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将从目前的934万吨增加至3000万吨。相应地,受欧美发达国家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和国际石油市场板块化的影响,过去10年,中东海湾国家逐渐失去了美国和欧洲第一大石油供应来源的地位。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需求的迅速增加,恰恰为海湾国家寻求长期稳定的石油出口市场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中阿双方完全可以将构建“一带一路”与中阿合作相结合,在加快中国—海湾阿拉伯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进程的同时,以“1+2+3”为框架,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优先构建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