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约翰·厄晋代克美国社会的解剖刀1932-2009

约翰·厄晋代克美国社会的解剖刀1932-2009

]约翰厄晋代克:美国社舍的解剖刀

(1932—2009)

运粮丰子恺

为中产阶级画像。并谱写他们的日常风俗史诗

可能我们永远都需要这样一类作家:他平心静气地打量和研究某个地域的日常生活,然后去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个地区的人类世俗生活的基本状况,

其精细程度可以和最优秀的工笔画家媲美,但是却

不直接地表达任何武断的意见。约翰厄普代克就

是这样一个作家,这个多产作家如今已经七十多岁

了,可是创作精力仍旧非常旺盛,在五十多年的时

间里,他出版的长篇小说超过了二十三部,加上十多种短篇小说集,以及儿童故事、诗歌、随笔与评论、自传等作品,作品总量已经超过了六十部。从某种程度上讲,要了解美国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和社会生活,他的作品是根本就绕不开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我努力迫使我对生活保持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感觉,我力图通过叙述形式去获得客观性。我的作品总是在反省,而不是在发

表任何武断的意见。我认为艺术家带给了这个世

界过去不曾有的东西,却没有摧毁什么东西,我赞赏这样一种保守的反驳。”(见1967年答塞缪尔森

的访谈)他1932年出生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

的西灵顿小镇,据说,他的血统复杂,有德国、荷兰和爱尔兰人的混杂血统。他出生于一个非常普通

的家庭,祖父曾经做过修路工人,父亲是一个电工,负责电缆的接线工作,后来失业了,在费了很

10I-频道

■邱华栋

多周折,才落脚在一所中学教书。这样的普通甚至是贫困的家庭出身,促使他一开始就明白了必须要靠自己的勤奋才可以出人头地。由此,成为职业作家之后,他养成了每天都要写三页纸的写作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的产量那么高、质量也非常高的原因。

如果一个作家有某种最终走上了文学之路的诱因和契机,那么,他的母亲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约翰厄普代克的母亲的文学修养很好,自己就喜欢写小说自娱自乐,对他从小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直鼓励他当一个作家。受到了母亲的鼓励,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开始了写作,并且经常拿自己的文章和杂志上的文章相比较。他后来成为依靠观察和内心体验取胜的大作家,我觉得,和他小时候的这种状态不无关系。因为福克纳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在“观察、体验和想象”任何一个方面突出,就有了先决条件。在母亲的极力鼓励下,1950年。十八岁的约翰厄普代克果然考上了哈佛大学英文系,1954年毕业之后,他和新婚妻子玛丽一起去英国牛津大学的拉斯金美术学院学习绘画,饱览欧洲现代艺术的风华。一年之后回到了美国,在纽约的著名人文杂志《纽约客》担任编辑。两年后,他突然辞掉了在《纽约客》的编辑工作,和妻子一起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乡下定居,隐居起来从事职业写作。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之所以离开繁华的纽约,是因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