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歌德与席勒

歌德与席勒

歌德与席勒
歌德与席勒

“玛甘泪悲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当时阶级斗争在爱情中的反映:在不同阶级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中,小市民出身的女子常常陷入孤苦无援的悲惨境地,这是狂飙突进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一个主题;另一方面是浮士德本人的问题,他不得不抛弃甘泪卿,因为他若是和她结婚,就必得一生过着庸俗的小市民生活。抛弃是悲剧,不抛弃也是悲剧,这悲剧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后来作者为了减轻甘泪卿悲剧给读者留下的悲惨印象,在第二部最后一场中,使死后的玛甘泪成为“赎罪女子中之一人”,是她把浮士德的灵魂引向圣母,充当了像《神曲》中贝阿特丽采那样的角色。

政治悲剧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除了供奉统治者消遣取乐外,不会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这里也触及了歌德本人在魏玛宫廷中的一些切身体验。

美的幻灭告诉读者,“古典”主义的美的王国也不能是人生最后的目标。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所以在这儿要有环绕着的危险,

以便幼者壮者都过活着有为之年。

我愿意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

我要呼唤对于这样的刹那: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在艺术结构方面,第一部紧凑而自然,第二部由于内容过于丰富广泛,有的地方显得庞杂,有的地方艰深不易理解。悲剧的每个阶段,在时间和地点上往往相隔很远,作者运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的诗体。语言风格也是变化多端,严肃和诙谐、壮丽和轻松、明朗和隐晦,互相轮替,和内容同样丰富多采。这部悲剧既不是“古典”主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的,而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歌德与席勒,就像拜伦与雪莱,普希金与莱蒙托夫,兰波与魏尔伦,李白与杜甫,白居易与元稹……他们通过诗歌而缔结了伟大的友谊。后人也经常将这一对对联袂而出的诗人相比并论。

席勒取材于中世纪传说的《潜士歌》,和歌德的《迷娘歌》一起,被誉为德国诗歌的珍品——这是分别镶嵌在王冠上的两颗相映成趣的明珠。

歌德与席勒谁更伟大,谁更重要,或许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总体上来说,席勒带有反贵族的倾向——尤其表现在他讽剌宫廷生活的剧本《阴谋与爱情》里,而歌德多多少少沾染了官场的气息。

这是他们的区别,但没有妨碍彼此的相互欣赏。最终“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彼此都觉得没有对方就根本无法过活”(歌德原话)。

就人生境遇而言,歌德和席勒始终有很大的差距,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入窘迫。

在他们交往期间,歌德努力想以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帮助席勒,让他搬到魏玛来住,先借居在自己家,然后帮他买房,平日也不忘资助接济,甚至细微如送水果、木柴,而更重要的帮助是具体支持席勒的一系列重要创作活动。反过来,席勒也以自己的天才重新激活了歌德因世俗政务而日渐疲惫的创作热情,使他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这对友人,携手开启了欧洲文艺史上的一个时代。

最终,上天还是让他们分开了。歌德和席勒同时生病了,歌德后来在病床上得知挚友亡故,泣不成声。因为家境贫困,席勒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而此时尚处病中的歌德完全陷入了悲痛中,忽略了下葬的情形。

二十年后教堂地下室清理,人们才重新记起席勒的骨骸的问题,可已经无法分清楚哪一具是席勒的。这事使年迈的歌德万分愧疚,当即自告奋勇去辨认席勒的遗骨。

在白骨堆中辨认二十年前的颅骨,这简直是连现代法学鉴定家也会感到棘手的事,何况歌德这样一个普通的文人。他唯一所依仗的,就是友情的力量。他捧起颅骨长时间对视,20年前那些深夜长谈的场景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最后歌德捧定了那颗颅骨反复端详,点点头:“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歌德先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随后着手设计棺柩。然而面对席勒的颅骨,苍老的歌德每天都沉陷在郁结当中。终于他在魏玛最尊贵的公侯陵为席勒找了一块地方,后来歌德去世,遵照他的遗嘱,葬在了席勒身旁。

一百多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席勒的馆柩被保护性转移,战争结束后打开一看,里面又多了一颗颅骨。也许是当初转移时忙乱的差错。只是,世上已无歌德,再无人能辨认。”

歌德浮士德的读书笔记

歌德浮士德的读书笔记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 终于看完了歌德的《浮士德》,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以前虽然接触过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但是认真阅读完这本巨著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在阅读过程中有好几次想放弃。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之长,更重要的是巨著涉及了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神秘的欧洲中世纪神话传说。离奇的想象,跳跃的思维尽在诗人的笔尖闪烁,努力地跟随着它的步伐,却难免力不从心,因此笔者也只能是有感而发,发表一些简单肤浅的看法。 一、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分析读完一部作品,习惯地对里面的人物进行分析。诗剧主体部分描述了主人公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在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不满现实而不断探索人生真理、不断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说是18 世纪德国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 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浮士德出场的自述就非常直接地描绘了他当时对所谓的知识的怀疑和否定,“哎,哲学、法学和医学,遗憾还

有神学,我全已努力研究。可到头来仍是个傻瓜,并未必当初聪明半点。”可是,通过对下文的阅读,我们知道他的智慧绝不是他所述的,在他所处的年代,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谦虚而又博学。但是,当他的追求和理想渺茫时,年事已高的他仍然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动,复活节的钟声把他拉回了死亡线。而且基于对魔鬼的了解,我们可以想象和魔鬼打赌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动力?这绝对是对自我的挑战,而且也是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强烈反抗和对自身精神极度空虚的爆发。 但是,我们说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上。我们在承认浮士德身上卓越的闪光点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猥琐消极的一面。也许浮士德的贪婪、堕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靡非斯托的引诱,但是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例如诗剧中玛格莉特的悲剧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从浮士德接近玛格莉特的动机和过程来讲,我总觉得他很大程度上是受情欲驱使的,因为他们两个在信仰上是截然不同的,而浮士德在回答玛格莉特时几乎都用甜言蜜语或者山盟海誓加以逃避的,因此即使他们两个真的存在爱情,那么他们的红地毯也是由金钱铺垫起来的,他们的感情最多也只是三分热度,没有长久的保障。在我们所处的21 世纪,夫妻之间因为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更何况是在绝对崇拜信仰的时代。整个过程靡非斯托只是充当了浮士德的帮凶,给他创造机会和物质上的支持,浮士德才是善良的玛格莉特脖子上的套锁,而且把她越勒越紧,最终走向死亡的不归路。虽然他为此深深地忏悔,但是也无济于事。笔者对浮士德和玛格莉特的爱情存在怀疑态度还随着海伦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加深,诗剧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

第三节歌德 一生平及著作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父亲是法学博士,做过法兰克福市议员,母亲是市议会议长的女儿。 1765-1768年,歌德遵从父愿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自己却喜爱艺术和自然科学。 1768年因病回家修养,病愈后1770-1771年就学于斯特拉斯堡大学,成为法学博士。 他早年接触了斯宾诺莎哲学,与“狂飙突进”运动作家、思想家相识,尤其受赫尔德影响,与赫尔德一起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 1771年8月,歌德回到故乡,10月14日发表演说《莎士比亚命名日》, 1772年写成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旋即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他写成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一些抒情诗,并开始构思《浮士德》,其片断于1790年出版。 1775-1786年,歌德应邀担任魏玛宫廷枢密顾问和大臣,期间试图推行改革,但阻力重重。 由于政治上的不顺利,加上对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牵挂,歌德

于1790年摆脱了宫廷生活,去意大利游历,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等,其思想由早期浪漫派倾向向古典主义转变。 从1794年7月开始,他同席勒亲密合作,自觉地走上了古典现实主义道路,共同为创立德国民族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直至1805年5月9日席勒去世。 经过10年的努力,两位德国的伟人将德国文学推向了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 他曾与席勒合写《警句》,在席勒的敦促和相互切磋下,于1796年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1806年《浮士德》第一部脱稿,于1808年出版。 1809年歌德完成长篇小说《亲和力》, 1811年开始撰写自传体小说《诗与真》,1830年脱稿, 1823年起,爱克曼到魏玛拜访歌德,并担任歌德秘书,直至1832年歌德在魏玛逝世,写下了《歌德谈话录》。 1831年,《浮士德》第二部脱稿。 集中体现歌德文论思想的著作主要有:《论德国的建筑艺术》(1772)、《说不尽的莎士比亚》(1813)、《评述温克尔曼》(草稿,1805)《歌德格言和感想集》、《诗与真》(1831)、《歌德谈话录》(1823-1832)。他的这些文论著作与学究式的纯粹理论思辨不同,是一种直觉感受的抒发。

席勒资料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另有,画家埃贡·席勒,摄影师劳伦斯·席勒,艺术家苏山·席勒,足球明星乌维·席勒,经济学家卡尔·席勒等。 目录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介绍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席勒,J.C.F】(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V 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戏剧家和诗人。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父亲是外科医生,后在部队里当军医。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赫尔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 1773年符腾堡公爵把13岁的席勒选入他的军事学校学法律,后来才同意他学医。席勒在这个管束极严、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度过了8年青春岁月。从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同年秋天,席勒随朋友一起迁往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这部以西班牙宫闱斗争为题材的政治悲剧。这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着他的创作正从狂飙突进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介绍 《强盗》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此时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已经发展至高潮,而《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故事。 早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就流传有关于浮士德与魔鬼打赌的故事。在文艺复兴时期马洛曾写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尔后的几百年间,各种样式的浮士德故事不断被演绎。歌德于1770年(21岁)左右开始写作这部诗剧,断断续续写到1831(82岁)年才完成,前后经过了60余年。而这60余年恰恰是欧洲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歌德开始写作时,他所处的德国还是一个充满了中世纪氛围的沉闷而落后的社会,其间法国发生了震荡世界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到作品完成时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大变动的波涛之中。悲剧的主人公浮士德从他那孤独、封闭的小书屋开始,从一个人的梦想者式的世界——两个人的(恋爱)的世界——官场生涯——美的精神世界——广阔的改造自然的群体世界,在不断的否定中实现精神的攀升。贯穿于其中的则是当时欧洲最激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充溢着心智和情感活力的不断突破、发展和创造的精神。著名的美学家和德国文化研究专家宗白华先生这样评价《浮士德》: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众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地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spengler在他的名著《西土沉沦》中,成近代文化为浮士德文化)。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 《浮士德》除序曲外,共分两部。第一部的开始就是主人公深夜在书斋中抒发自己的苦闷:按照当时的社会观念,他是一个“成功者”——他已经把哲学、医学、法律、神学都读遍了,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博士、律师、神学家、科学家、教授,他的房间里摆满了书籍和科学仪器。他应该满足。但是,浮士德却毫无满足感。他发现,在书本里讨生活和在书斋里编织梦想是一件毫无价值的事情。他感到,这样的生活远离了“生命的本原”,而离开生命本原的所谓学者生涯“连狗都不如”: 我不象诸神,对这一点我深有所感!我不过象虫蚁在尘土里钻,当它在尘土里求生觅食,路人会一脚把他踩死、踏烂。(《浮士德》第22页,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把脱离社会现实的书斋生活视同委琐的、爬虫式的生活,这是一切启蒙学者的共同理念。他们认为,只有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学者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 当浮士德在迷惘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便转而歌颂死亡,歌颂那使他摆脱困境的毒药。他是那么迫不及待地要走向死亡: 虽然在它狭窄的路口有整个地狱之火在燃烧;兴高采烈地下决心走这一步,即是有危险流入虚无。(同上书第23页) “如果寻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应该去寻找死亡”,这反映了启蒙时代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渴望,也是力图改变现状、寻求发展的强烈追求。 在《浮士德·天堂序曲》中,天主表示,相信一个永远向上、力图进取的人即使也会有所迷失但终能进入清明圣境;而魔鬼梅菲斯特却说,他能够把浮士德引向满足、怠惰和堕落的道路。天主答应同魔鬼打赌,令梅菲斯特去引诱浮士德。天主认为:复活节的钟声复活了浮士德内心的生命欲望。魔鬼的到来点燃了他近似于疯狂的热情。明知追随魔鬼,有堕入地狱的危险,他依然是那么兴奋.他那颗在书斋中被麻木了的心与

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的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的演讲稿 人生就是一本书。不是吗?我们所穿的衣服就是这本书的封面,我们的名字就是书名,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与人生的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人生》。 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了阳光;成长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只要我们肯读书,就可以汲取靖千年人类智慧的精华,就可以让我们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试想,假如没有书籍传播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在当今时代,还会有遨游太空的卫生和宇宙飞船吗?还会有我们浏览奇妙网页的电脑吗? 因此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充实,读书可以使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就是聆听良师的谆谆教诲,就是与益友的促膝交谈。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得彩头,足以成才;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正因为这样,身

为高中生的我们,应酷爱读书,把读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更要把读书视为自己人生发展的动力。置身于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情的冷暖,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能感悟到人生的沉浮。也只有置身于书本中,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 然而,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认为:读书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甚至读书是无用的。在这部分同学看来,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读一本书所花的时间还不如多算几道题,肤浅地认识把读书与学习成长割裂开来。可事实证明,不注重读书的学生,其在学习上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的。待到有一天,才发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可已是悔之晚矣! 还有一部分同学钟情于读书,但在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书海中不能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天痴迷于《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网游梦幻小说中,或是言情暴力小说,甚至有部分同学痴迷于黄色书刊当中,不能自拔。读这些书刊不仅真的浪费我们的时间,还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诱我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当下青少年犯罪现象较为严重,与读不良书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在读书时还要有所选取,要读经典的书,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所以让我们铭记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生上进先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正是这种对读书的追求,才成就了他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伟人的成功之道告诉我们,要想使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1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人生》。 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了阳光;成长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只要我们肯读书,就可以汲取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精华,就可以让我们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试想,假如没有书籍传播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在当今时代,还会有遨游太空的卫生和宇宙飞船吗,还会有我们浏览奇妙网页的电脑吗, 因此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充实,读书可以使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就是聆听良师的谆谆教诲,就是与益友的促膝交谈。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正 因为这样,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应酷爱读书,把读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更要把读书视为自己人生发展的动力。置身于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情的冷暖,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能感悟到人生的沉浮。也只有置身于书本中,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 然而,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认为:读书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甚至读书是无用的。在这部分同学看来,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读一本书所花的时间还不如多算几道题,肤浅地认识把读书与学习成长割裂开来。可事实证明,不注重读书

的学生,其在学习上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的。待到有一天,才发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可已是悔之晚矣~ 还有一部分同学钟情于读书,但在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书海中不能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天痴迷于《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网游梦幻小说中,或是言情暴力小说,甚至有部分同学痴迷于黄色书刊当中,不能自拔。读这些书刊不仅真的浪费我们的时间,还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诱我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当下青少年犯罪现象较为严重,与读不良书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在读书时还要有所选取,要读经典的书,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所以让我们铭记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生上进先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饭 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正是这种对读书的追求,才成就了他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伟人的成功之道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辉煌,就得不断地、发奋地读书,因为书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同学们~我们是生活在阳光下的新一代,更应该通过读书去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更,功只怕一暴十寒。”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以书为友吧,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我们因读书而快意人生吧~2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读书便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三毛说,我读书,让我多活几度生命。虽然她自杀了,但我们的人生长度和她比起来显然要少了许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对话。一本好书,

文学概论一20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1

文学概论一20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C) A. 艾布拉姆斯 B. 艾略特 C. 英加登 D. 苏珊 2. 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B) A. 自然世界的奥秘 B. 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 C. 客观世界的规律 D. 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3. 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C) A. 语法、逻辑、修辞 B. 声调、语调、情调 C. 词法、句法、篇法 D. 字法、词法、句法 4. 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D) A. 以文为本 B. 修改前的初稿 C. 成为书本的文字 D. 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5. 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B) A. 结构 B. 声音美 C. 格律 D. 押韵 6. 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B) A. 黑格尔 B. 希尔特 C. 歌德 D. 席勒 7. “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A) A. 《周易·辞》 B. 《庄子》 C. 王充《论衡》 D. 叶燮《原诗》

8. 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B) A. 毛宗岗 B. 金圣叹 C. 脂砚斋 D. 张竹坡 9. 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B) A. 故事时间的长短 B. 叙述语言的长短 C. 叙述节奏的快慢 D. 叙述时距的变换 10.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 A. 情节 B. 情景 C. 故事 D. 场景 11. 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C) A. 诗歌、小说和剧本 B. 诗歌、小说和散文 C. 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 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 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B) A. 意与境浑 B. 真情实感 C. 客观真实 D. 典型环境 13. 下列关于艺术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认识正确的是(B) A. 自然情感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B. 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 C. 自然情感没有令人痛苦的消极情感 D. 艺术情感的明显特征是私人性 14. 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B) A. 情调 B. 气势 C. 氛围 D. 韵味 15. 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B)

歌德与席勒美学思想之比较

歌德与席勒美学思想之比较 在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狂飚突进”运动中一大批青年文学家在德国涌现,文学进入繁荣时期。歌德与席勒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所产生的杰出的领袖,他们将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共同奠定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们“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黑格尔评价他们说,“席勒和歌德都不仅是他们时代的歌手,而且是范围更广泛、意义更深刻的诗人。”朱光潜也说,“由于两人合作,有意识地走古典主义的道路,不但把各自的文艺创作推进到高度的成熟,而且也替德国建立了一种辉煌的民族文学。 ”由于受德国现实阶级关系、社会政治状况以及哲学观点等方面的影响,歌德与席勒的创作和理论上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歌德(1749—1832)深受德国启蒙主义者赫尔德的影响,他积极参加狂飚突进运动,并培养起对民间文学、荷马史诗和莎比亚作品的强烈兴趣。由于具有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妥协双重矛盾,歌德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脱离了狂飚运动,走向了追求古典文化、宁静和谐的道路。在文艺美学思想上,他接受了狄德罗、莱辛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唯物主义、现实主义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歌德的思想倾向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并表现在他的许多文艺理论主张上。 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认为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艺术家“应该遵循自然,研究自然,摹仿自然,并且应该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但是,“摹仿自然”并不同于完全的再现自然,而应有所超越,对自然进行艺术加工、改造,发挥作家的主动性。所以,他提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可见,歌德在处理文艺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是持辩证的、现实主义的态度。 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古典主义”实际上指的是现实主义。对于歌德本人的创作实践来说,很难讲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在创作上,他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二者的结合,但他的主要思想倾向还是现实主义的。在《歌德谈话录》中,他谈到古典和浪漫的问题,并明确说

歌德与浮士德

第二节歌德与《浮士德》 一、歌德简介: 1、地位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负世界声誉的作家,也是欧洲启蒙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公认欧洲?四大诗人?之一。他创作丰富,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被誉为德国文学的?宙斯。? 2、生平与创作(1749--1832) ①高贵的出身:父亲市参议员,母亲市长女儿,从小受母亲影响,热爱文学。 ②良好的教育:在大学学习法律,更喜爱自然科学和艺术,并开始文学创作。写作了不少抒情诗 ③参加?狂飙突运动?,写作大量抒情诗,戏剧、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是运动的主要成果。 ④十年从政:1775年官居魏玛共和国部长,枢密顾问等要职,全国依靠开明君主进行政治改革,对封建现实妥协、退让,后无法忍受内心苦闷,秘密离开魏玛去意大利,从事古代艺术和自然科学研究,希望通过教育和改良实现,启蒙主义理想。并写下一系列古典倾向的剧本,追求宁静、和谐、朴素的古典美,《士德》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⑤晚年生活写作,晚年虽对现实保持妥协态度,但在现实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下,思想不断前进,并写下大量重要作品,小说《亲和力》,自传《诗与真》,《西方与东方诗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浮士德》第二部。 3、思想 ①宗教哲学方面,歌德是泛神论者 ②在社会政治方面,歌德思想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向往进步,希望变革现实,追求启蒙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另一方面处处对封建现实妥协、退让。恩格斯精辟地指出了歌德的二重性?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三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向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教学设计方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景德镇市群星中学颜春玲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在课本225页~227页。 [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中具有 轴对称性质的等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 的本质特征。 2)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自觉地加以数学上的分析,而且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 体验,同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 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分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 学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b)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c)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策略]: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电教媒体,自剪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课题:《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线段,角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埃及金字塔、艾菲尔铁塔) 通过观察得知,每幅图形中都有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出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图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腰、底边、顶角、底角概念。 (通过观察,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在小学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上节课学过,所以引入即可) (二)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师提示:学生先思考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学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不同方法,如折叠法和观察法找出对称轴。鼓励学生思考和 操作相结合。用语言描述从而导出(2)(3)中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1012537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 姓名:刘蕙质 学号:1012553

德国古典美学-----歌德、席勒的美学思想 中文摘要:通过对歌德思想和席勒美学思想的阐述及对比,折射出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地位,及对现实美学的影响以至对西方美学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解释又衬托出歌德、席勒的经典美学,必然的内在联系成为美学上的一篇美丽的旋律。 关键词:歌德,席勒,美学思想,德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 英文摘要: Goethe and Schiller by ideological and aesthetic ideas expounded co ntrast, reflect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aesthe tics and aesthetic impact as well as the reality of Western aesthet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ae sthetics and bring out the Goethe, Schiller…s classic aesthetic, the aesthetic is bound to become the inherent beauty of a melody. 关键词: Goethe,Schiller,aesthetic,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the Western aestheti c 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过程。德国古典美学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康德为始,到黑格尔之间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唯心主义美学。它全面地总结以往的美学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以前规模最大、最有严谨科学形态的美学思想体系。将辩证法和历史观全面引引用到实践中。当时的德国政经落后,但社会上依然是上升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德国古典美学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们主要目标是要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寻求自由。在此基础上,以康德、席勒、谢林、歌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总结了当时美学的成就,并围绕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中所提出来的新问

外国文学知识结构图

外国文学知识结构图 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是西方文学的开端。 【2】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其基本精神,也是后来欧洲文学与文化的精神内核。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点: 【1】高度人格化,神人同形同性。 【2】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性和哲理性。 【3】创作方法多样,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也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与夸张。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比较: 【1】起源上,都是人类社会处于原始阶段的产物。但是二者产生的具体时间不同,这反映在他们对人的起源的认识和表现上。古希腊认为人类来源于男性,把普罗米修斯当作人类始祖;中国神话则认为人类来源于女性,女娲是人类始祖。 【2】内容和主题上,希腊神话多反映神的故事,但赞美的是人的能力和才智,肯定现实人生的幸福,表达了对智慧和力量的推崇。中国神话多围绕劳动展开,神的故事和形象往往具有历史化的特点,多肯定神和英雄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历史化和伦理化倾向。 【3】神的形象上,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中国神话多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其道德上的超凡之处常常得到突出。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1】通过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古希腊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 【2】通过众神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3】通过写人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1】结构精湛,布局完整。 【2】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3】语言质朴、自然,叙述明晰轻快又不失沉稳与庄严。大量使用比喻和反复的叙述手法,便于记忆和传诵,也达到了修饰与强调的目的。 【4】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合。

吴琼《西方美学史》第十一章歌德美学第十二章席勒美学读书报告2010-11-29

2010/11/29读书报告 ——吴琼《西方美学史》第十一章歌德美学第十二章席勒美学 徐彦宾 一、歌德 (一)历史定位 启蒙运动之后,德国进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行的时期。在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狂飙突进运动中,歌德作为旗手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德国民族文学有奠基作用。之后与席勒的合作把德国民族文学推向高峰。歌德是欧洲的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除了诗歌、戏剧、小说、风景画创作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从事的自然科学研究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 (二)思想发展过程

(三)主要观点——古典主义美学观点 与众不同之处——与德国其他美学家相比,歌德是德国古典美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很大程度上传承的不是德国人固有的理论思辨习惯,而是关注现实、重视经验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对德国美学自康德以来的在主观性中寻找美学基础的态度持反对立场,强调美就存在于自然之中,艺术创造应以自然和现实生活作为基础,应该遵循自然的内部规律,在自然之中创造出高于自然的东西。 歌德不仅是文学家、文艺理论家,而且还一直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这对他的美学观、艺术观均有巨大影响。 (四)论证线索和逻辑 1.浮士德精神——德国文化精神 ●能动的精神——渴望无限,对绝对本质的寻求和创造,不满足于有限存 在,渴望在永恒的创造中实现自身本质的能动创造精神。 ●辩证的精神——否定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否定来实现自我超越。 ●历史的精神——追求无限的过程就是通过否定自身来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矛盾运动中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的自我超越。 2.论美与艺术美 美是自然的本原现象:自然是存在又始终不完成,本身始终如一的整体。自然表现为万物,美在这万物中显现。但并非万物显现的都是美,只有事物本身具有合目的性是才是美的。 艺术美: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一致性,所以艺术美也在于它的合目的性。艺术的最高标准在于合乎自然的本质,但是艺术要以特殊表现一般。 “为一般而找特殊”和“在特殊中显出一般”两种创作方法的区别——寓意与象征的区别: “为一般而找特殊”——寓意:现象→概念→形象,概念囿于形象局限而不得充分表达。(概念:逻辑推理的概括,抽象) “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象征:现象→观念→形象,观念不囿于形象的局限而永无止境发挥作用。(观念:形象的概括,具体) 3.论艺术与自然 一方面,歌德强调艺术应当真实地模仿自然,以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创作还要灌注作家的内心体验。 艺术的真实必须以自然的真实为基础又超越自然真实。 艺术的整体性:不同于自然的整体性,是为灵魂关注的充满生气的整体。 4.论古典的与浪漫的 歌德并非反对一切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的一切方面。歌德反对的是耶那学派浪漫主义的病态和过分伤感的作风,因为耶那学派的浪漫主义与狂飙突进运动中

读书与人生的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的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人生》。 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了阳光;成长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只要我们肯读书,就可以汲取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精华,就可以让我们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试想,假如没有书籍传播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在当今时代,还会有遨游太空的卫生和宇宙飞船吗?还会有我们浏览奇妙网页的电脑吗? 因此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充实,读书可以使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就是聆听良师的谆谆教诲,就是与益友的促膝交谈。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得彩头,足以成才;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正因为这样,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应酷爱读书,把读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更要把读书视为自己人生发展的动力。置身于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情的冷暖,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能感悟到人生的沉浮。也只有置身于书本中,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

然而,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认为:读书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甚至读书是无用的。在这部分同学看来,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读一本书所花的时间还不如多算几道题,肤浅地认识把读书与学习成长割裂开来。可事实证明,不注重读书的学生,其在学习上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的。待到有一天,才发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可已是悔之晚矣! 还有一部分同学钟情于读书,但在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书海中不能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天痴迷于《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等网游梦幻小说中,或是言情暴力小说,甚至有部分同学痴迷于黄色书刊当中,不能自拔。读这些书刊不仅真的浪费我们的时间,还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诱我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当下青少年犯罪现象较为严重,与读不良书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在读书时还要有所选取,要读经典的书,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所以让我们铭记冰心老人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生上进先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正是这种对读书的追求,才成就了他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伟人的成功之道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辉煌,就得不断地、发奋地读书,因为书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3分钟以内

读书与人生演讲稿3分钟以内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读书与人生3分钟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大家都读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便是读书。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品味书中的故事。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同情的泪花;也曾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更为居里夫人、 诺贝尔他们追求科学,坚强执着的精神而感动。 大诗人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一本好的书,能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这些文学大师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渗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与读者交流。《巴黎圣母院》充满着雨果对腐朽教会的愤怒,洋溢着他对爱,对人道主义的向往,书中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论语》中流露出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普希金的诗歌中洋溢着对邪-恶统治的痛恨??它们教会了我识别善与恶,教会了我去行善,去痛恨邪恶。我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

一位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缺少阅读便会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蕴。而一个缺少热爱阅读的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当我们时代的精英,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当我们关心明星娶妻生子鲁迅的诞辰,我们将会变得多么可悲!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阳光,生活便失去了色彩,没有了翅膀鸟儿就无法飞翔,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生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 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叔本华也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复

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_3000字

名人故事:歌德与《浮士德》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约翰·沃尔夫冈 ·封·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而且在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歌德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知识 家庭。歌德青年时期先后学过法学和哲学,受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他始终爱好文艺和自然科学,不断地写了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优美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别离》以及政治讽刺诗《跳蚤之歌》等作品。

当时,以莱辛为代表的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潮正孕育着一场更大的运动,即德国文化思想史上有名的“狂飚突进”运动。歌德以他有力的创作成果投入了这一运动,并成为前期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他的力作是:“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历史剧《葛兹·封·伯里欣根》;以个性自由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冲突为主题、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希腊神话为题材,通过对天神宙斯统治宇宙的权威的否定,表示向统治人间的封建暴君宣战的抒情长诗《普罗密修斯》等。这些作品具有冲决一切封建罗网的气概,充满着叛逆和反抗精神。 但歌德鉴于他的文学活动改变不了周围环境,深感痛苦。他想通过一些实际工作进行社会的改良。于是,1775年秋,歌德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去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后又担任宰相。从此他转向妥协。但他在积极从事各种政务的同时,也进行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诗歌创作。 1786年秋他怀着矛盾、苦闷的心情,改名换姓,逃往意大利,以暂时摆脱一下魏玛的恶浊气氛,在艺术和自然中获

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5年真题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填空题 1 玄学三本著作,《老子》《庄子》和() 2 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雕刻是陕西临潼区的()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4 京剧脸谱代表刚直忠诚的是() 5 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是() 6 著名油画《向日葵》的创作者是() 7 春秋时期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 8 科举第三名叫做() 9 大唐僧人()西行求法,写下《大唐西域记》 10 我国规模最大的丛书是乾隆时期修撰的() 11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是()的思想 12 中国化佛教流派的代表是() 13 《白鹿原》作者是() 14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啥 15 登高和饮酒赏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16 私人藏书浙江宁波的藏书楼() 17 ()是图腾,从汉代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 18()被称为“茶圣” 19 天干地支计日法,如果某一天为甲子,那下一天为() 20 中国最高权力机构是() 21 ()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布,代表美国诞生。 22 《蒙娜丽莎》是()的代表作。 23 竹林七贤其中之一的()擅音律,《广陵散》是其代表作。 24 ()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25 ()能力是通过个人努力并期望得到预期回应的能力 26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305篇。 27 效度 (还有3忘了) 二判断题 1 新文化运动 2泰国 3 山水画 4 俄罗斯实行联邦制,两院制,分上议院好下议院 5 《离骚》是《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6 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 7 灞桥位于西安 8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二大河流 9 八大菜系不包括川菜 10 2013年神州7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 11 世界上有多民族国家比如中国俄罗斯,也有单民族国家韩国。 1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 13 2014年奥斯卡最佳男猪脚的获奖作品(我没复习奥斯卡,复习了诺贝尔的文学奖,看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