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兰芳蓄须》教案 统编版

《梅兰芳蓄须》教案 统编版

《梅兰芳蓄须》教案 统编版
《梅兰芳蓄须》教案 统编版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图文对照,初识大师

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

(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

二、阅读故事,厘清事件

1.借助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关注导读提示。课前导读告诉我们本课的学

习任务有哪些?单元导读提示我们还有什么学习任务?

(2)梳理学习任务:梅兰芳拒演的方法;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拒演方法,厘清事件。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拒绝演出的方法,作批注。

(2)交流反馈,引导概括。(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病)

(3)引导理解方法与事件的联系:梅兰芳用了这些方法拒演,课文写了几件事情?(明白梅兰芳拒绝的方法就是课文的主要事件。)

(4)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剃须登台)

(5)课文中的六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不可以。原因:①这些事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②梅兰芳经历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品读故事,感受气节

1.到底有什么危险和困难呢?请默读第2~7自然段,画出相应词句,作批注。

2.交流反馈,点拨提炼。(预设:学生从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读出虚度艺术生命;从准备卖房度日读出生活穷困;从设法大病读出险丢性命。)

3.师生合作读。

曾经,他作为四大名旦之首,在舞台上万众瞩目,如今只能藏身租界、深居香港、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曾经,他拥有花园般精美的住所,可现在因为蓄须明志,他生活穷困——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曾经,他为了保持柔美的身段,日日健身,可为了拒绝演出设法大病——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4.感悟民族气节。

(1)为什么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上台演戏?

拓展资料,明白日本侵略者的真实目的:日本帝国主义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梅兰芳登台演出,妄想通过梅兰芳的影响力,掩盖他们侵略中国的事实。

(2)梅兰芳正因为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才誓死拒绝。

回读感受誓死拒绝的决心:他宁可(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设法大

病),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下登台演出。

(3)艺术生命可以虚度,生活可以穷困,性命也可以失去,但什么决不能失去?(板书:民族气节)

5.这些事情都是梅兰芳不失民族气节的表现,为什么独独要以蓄须这件事为题呢?

明白蓄须是梅兰芳独有的爱国行为,这个行为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他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

四、串联事件,尝试概括

1.串联事件,把握全文内容。

梅兰芳先生拒演过程中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深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我们该怎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1)回顾方法:我们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①学习第四单元,知道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大意。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尝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说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藏身租界”“深居香港”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因为侵略者不断纠缠,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虚度艺术生命。

“蓄须明志”既可以按“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在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的情况下,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因为侵略者多次逼迫、随时骚扰,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拒演,导致生活困顿。

(3)串联事件概括。

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要把这些层层递进的事情串联起来有什么方法?(紧扣主要人物,排列有序,事件整合。)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藏身租界、深居香港、蓄须明志、虚度艺术生命,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大病,直至抗战胜利,才剃须登台。

2.小结:把握由多件事情组成的文章内容,在了解每件事情内容的基础上,还需紧扣主要人物,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概括。

五、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尝试概括。试着用多件事串联的概括方法连起来说说《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

第二件事: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2)串联事件概括。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之后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六、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1.回顾单元学习所得。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它们各写了几件事?引导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先概括每件事,然后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紧扣主要人物,将几件事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最后将串联好的内容根据文章特点说完整。

2.联系本册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写一件事的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2)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麻雀》等)

3.自主阅读,交流拓展。

(1)自主阅读“交流平台”,明白对话介绍了三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从课题《观潮》《盘古开天地》中,怎么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观潮》课题写的是事情,可以问:什么时候、谁、在哪里观潮?看到的潮水有什么特点?

《盘古开天地》课题写的是“谁干什么”,可以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怎么开天地?结果怎样?

(3)归纳从题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提问法:针对题目提问。可以先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等方面发问,也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发问。然后将这些问题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稍加整理,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组合作研读本册目录,尝试从课题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交流分享。

4.回归“交流平台”,形成知识系统。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有的可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还有的可以先概括每件事,然后把几件事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 事迹:抗战时期,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这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熏陶了我们爱国思想,文中的语句只有通过孩子们读来感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材处理: 对于这篇课文,我的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就是以新课改的理念,阅读课文就是要以读为主,“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从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称赞那句话入手,从而引出故事的主人公,进而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口头表达的能力。 环节2:赏析重点句,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酷爱。 我先让学生找出体现梅兰芳酷爱艺术的语句,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比喻句,从而体会梅兰芳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不能唱,不能演出的痛苦与无奈,在此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把梅兰芳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最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造成梅兰芳这种痛苦的根源,从而

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23*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蓄须》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现在的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音乐等,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可以用蓄须这件事为线索展开教学,或问题引导,或抠词抠句,或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认识、体会、表达,适时地进行点拨、补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个生字,掌握本课多音字。 2.默写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它经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段。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3.教师简介梅兰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1自然段中哪几个词语是对梅兰芳的评价? 五、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出他蓄须之后的做法,让学生体会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蓄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3)学生汇报自己朗读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六、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

《天地人》教案

1.天地人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 个生字。 3. 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重点: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教学难点: 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二)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三)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一)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二)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一)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二)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三)读一读。出示6 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二)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三)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四)指导书写。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 稍上斜,收笔稍顿。 七、布置作业

(一)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二)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我会认。 1.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做找朋友游戏。 (二)我会记。 1.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三)我会用。 1.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2. 选生字卡填空。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书写天、人 (一)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二)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三)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四)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 天地人 天地人你我他 教后反思 优点:本课的讲授基于开学初所暴露的问题之上,有所改进,ppt 的制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渗透也融入到课堂之中,加之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基础不错,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学会、学懂本课知识。不足:本想着在组词方面结合说话进行练习,但由于部分同学能力有限,而未能全面开展,教师会在平日的课上与课下进行反复的训练。

《梅兰芳蓄须》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23* 梅兰芳蓄须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纠”等12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教学难点查找相关资料,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导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播放的这个选段就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明确: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

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 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预设: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前一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顺带进行历史知识的科普。简要讲述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线,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会认的字:蓄x ù须 被迫p ò 纠ji ū 缠ch án 邀y āo 请 骚扰r ǎo 拒j ù绝 签qi ān 订d ìn ɡ 宁n ìn ɡ可 要y āo 求 妄w àn ɡ想 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宁”是鼻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课堂实录)

《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一、书题启课 师(屏显梅兰芳剧照):孩子们,这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屏显梅兰芳生活照):这又是谁? 众生:梅兰芳! 师(师生齐写课题,师引导):我们一起来写下这三个字。“梅”是傲雪梅的“梅”,“兰”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 生(齐读课题):梅兰芳! 二、引出“话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的五个故事,还记得吗? 生:记得,拒绝播音;自伤身体,滞留香港。 师:被迫滞留香港达四年之久。 生继续:还有拒绝演出;蓄须明志。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课文中的梅兰芳,电影中的梅兰芳想看吗? 众生:想! 播放电影《梅兰芳》片断:(画面描述)日本人把梅兰芳关押,“客气”地询问“梅先生,演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有?”梅兰芳从容起身……(镜头止,回答略) 师:孩子们,想想梅兰芳会怎么回答? 生:我不去!

生: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演! 师:拒绝的态度很坚定。 生(语气淡定,但有力):不演! 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充满了力量!不去的后果,不演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会受皮肉之苦。 生:可能会被日本人被用刑逼迫。 师:这是一种威胁,恐吓。 生:可能会失去生命。 师:尽管这样,梅兰芳还是—— 众生:拒绝! 师: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 众生(屏显丰子恺的话):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可梅兰芳为什么能做到?文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浏览课文,找到并划记。 (约三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师:孩子们,你们划记的也是这句吗? (生齐读此句。)

一年级第一单元《天地人》部编版教案

《天地人》部编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分两组呈现了 6 个汉字。第一组3 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 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六个字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本单元是基于学生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的识字课,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既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学习将会为学生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起始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朗读、听说、书写等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课堂,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小衔接与过渡。在识字教学中,针对孩子没有拼音基础的情况,主要采用“跟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从孩子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着手,让孩子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理解。刚入学的孩子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过程以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增加趣味性。

值得一提的是: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不少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已有所掌握,学习并非零起点,因此,要善用学生的“已知”,重点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识字方法的初步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和途径,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并规范读写、听说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和途径,认识生字。 2.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准备】 生字卡,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呈示“我爱学语文”的图画)小朋友们,我们准备上语文课了,在语文课上我们要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要做到这些,

23.梅兰芳蓄须 优秀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梅兰芳剧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国粹戏曲大师——梅兰芳。让我们走近进梅兰芳,去看看他的故事。 2.助读资料: 作者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 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四、品读释疑 1.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几件事?

《天地人》优秀教案10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天地人》人教部编版 《天地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地人》是识字的第一课,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天地人你我他”,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天”、“地”是学生常见的事物,“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了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六个字要结合着生活实际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 教学难点:

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并能对号入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里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啦! 2.咱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说反话”。比如老师说“大”,你们说——小(生齐答),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我说“天”,你们说——地。 3.相机板书:“天”、“地” 4.谁在天地间生活着?(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调动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设计,用游戏导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发散思维,导入新课,进入课堂状态。 二、观察图画,认读生字 1.出示背景图画(国画《一望大江开》):这是一幅水墨画,是我们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呢!所以水墨画又叫做国画。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幅画,并用心观察,你发现画上有什么? 2.看图说话,发挥想象:你看到怎样的天?什么样的大地?这两个人有可能在干什么? (学生说,师适时加以指导,并引导用词:广阔的大地、蔚蓝的天空……) 3.学习“天”、“地”、“人” (1)(出示图片)观察甲骨文(师对“甲骨文”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猜猜我们的祖先写的是什么字?(找出天、地、人。) (2)学习“人”和象形文字。 (3)学习天:中国的祖先非常有智慧,他们发明了文字并且还赋予文字一定的意思,把形和意结合在了一起。比如,你看这个“天”字,就是在人的头上加了一横,头顶上顶着天,多有趣啊!记住了吗? (4)找朋友:“天”有哪些朋友?(天空、蓝天、昨天、今天、明天、天气……) (5)学习“地”:“天地”本身就是一对好朋友呢! 有没有好方法记住“地”?(加一加:土加也;数笔画;找朋友:大地、土地、地球、草地、雪地……)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梅兰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引出课题并板书。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2)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1)课文写了梅兰芳四次据演,分别是: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2)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京剧大师。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圈点勾画出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请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①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 ②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3)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4)引导学生体会“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①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②师补充资料:京剧里旦角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 通过对比的手法,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拮据。演戏——生活立马优越起来。但是梅兰芳拒绝了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度日。可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3)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出示句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宁可……也决不”突出了梅兰芳意志的坚定,至死不渝。 仿写:宁可……也决不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案《天地人》

1 天地人 教案A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过渡: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利用字卡,认读“天地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学生充分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1 / 4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天:①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③组词识字:天上、天空、每天、天真。 (2)地:①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②“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③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3)人:①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③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④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最后一句话。回忆我们刚才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又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四、利用字卡,认读“你我他” 1.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2.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3.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课文原文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2、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4、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

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5、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6、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7、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8、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9、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天地人》优秀教案

《天地人》优秀教案 导读: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

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个动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甚至主动求“病”。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作为自读课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帮助学生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纠”等12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教学难点查找相关资料,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演出片段,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导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播放的这个选段就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而它的表演者就是在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明确: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

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梅兰芳在舞台上是唱旦角的,就是表演女性角色,他为什么要蓄须呢? 预设: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认识到“蓄须”后梅兰芳就无法进行正常演出,表明了他不愿意登台的意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预设: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前一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顺带进行历史知识的科普。简要讲述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线,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导。 会认的字:蓄x ù须 被迫p ò 纠ji ū 缠ch án 邀y āo 请 骚扰r ǎo 拒j ù绝 签qi ān 订d ìn ɡ 宁n ìn ɡ可 要y āo 求 妄w àn ɡ想 方法拓展:“拒、订、妄”等可以通过认半边的方式帮助识记读音;“蓄、迫、纠、缠”等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帮助记忆读音;“宁、要”为多音字,可通过音义辨别进行识记。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宁”是鼻音。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辶:迫(强迫)邀(邀请)还(归还)迈(迈步)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天地人》教案设计

《天地人》教案 第一单元识字 天地人 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识字的第一课,就是“天地人“,其中重点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为什么不从曾经的“人、口、手”开始?“天、地、人”亦被称为“三才之道”,这个学说很早就深入了中华民族之心,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这也暗示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母语的学习,也要从探究和体验天、地、人的奥秘开始。这也恰恰体现了教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

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2.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1.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PPT出示2: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嗓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完善课题,学习“蓄”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走进一代艺术大师的家国情怀。补充课题。(完善板书:蓄须) 学生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 要求:读准生字“蓄”,理解“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了解课文故事主线。 4.过渡:是什么事情让梅兰芳蓄上胡须不再从事他热爱的京剧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用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直接指向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读文要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新词语,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3)思考:梅兰芳为了什么蓄须?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一读:蓄须、被迫、租界、纠缠、邀请、骚扰、拒绝、签订、宁可、要求、妄想。 (2)这一课中有两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