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衰减频率特性

衰减频率特性

衰减频率特性
衰减频率特性

在简单控制系统中,调节器为比例动作。广义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已知为: (1)s

a e s T s G τ?=

1)( (2)5

)

1(8

.0)(Ts s G +=

其中,τ、T 和的数值已知,单位为s 。

a T 用衰减频率特性法求)221.0(75.0==m ψ和)366.0(9.0==m ψ时,调节器的整定参数。 解:(1)对象的传函s

a e s

T s G τ?=

1)(, 其衰减频率特性为:)()

(1),(ωωτωωωj m a e j m T j m G +??+?=

其幅频特性为:2

1),(m

T e j m G a m +=

ωωτω

相频特性为:??

?

??????=∠m j m G 1arctan

),(πτωω;(注:为弧度制) 而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其衰减频率特性为p c K s G =)(p c K j m G =),(ω,幅频特性为

p c K j m G =),(ω,相频特性为0),(=∠ωj m G 。

则可知,相角应满足ππτωωω?=+??

?

??????=∠+∠01arctan

),(),(m j m G j m G s s c s ,即 τ

ωm s 1arctan

=

(1)

幅值应满足11),(),(2

=+=

?m

T K e j m G j m G s a p m s c s s ωωωτω,即

s

m s a p e

m T K τωω2

1+=

(2)

(i )

当)221.0(75.0==m ψ时,带入(1)式,得

τ

τ

ω353.1221.01

arctan

==

s

结果带入(2)式得

τ

τ

a

a

p T e

T K 028

.1221.01353

.1353

.1*221.02

=+=

(ii )

当)366.0(9.0==m ψ时,带入(1)式,得

τ

τ

ω220.1266.01

arctan

==

s

结果带入(2)式得

τ

τ

a

a

p T e T K 831

.0366.01220

.1220.1*366.02

=+=

(2)对象的传函5

)

1(8

.0)(Ts s G +=

, 其衰减频率特性为:[]5

)(18

.0),(ωωωj m T j m G +?+=

其幅频特性为:()

[]

2

/522

2

18

.0),(ω

ωωT Tm j m G +?=

相频特性为:ω

ω

ωTm T j m G ??=∠1arctan

5),(;

而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其衰减频率特性为p c K s G =)(p c K j m G =),(ω,幅频特性为

p c K j m G =),(ω,相频特性为0),(=∠ωj m G 。

则可知,相角应满足πωωωω?=+??=∠+∠01arctan

5),(),(s

s

s c s Tm T j m G j m G ,即

?

????

?

+=

5tan 15

tan

ππ

ωm T s

(3)

幅值应满足()

[]

118.0),(),(2

/522

2

=+?=

?s

s

p

s c s T Tm K j m G j m G ωωωω

(4) (iii )

当)221.0(75.0==m ψ时,带入(3)式,得

T

m T s 626

.05tan 15

tan

=?

????

?

+=

ππ

ω 结果带入(4)式,可得

()

[]

1626

.0626.0221.018.02

/522

=+×?p

K

则 713.1=p K (iv )

当)366.0(9.0==m ψ时,带入(3)式,得

T

m T s 574

.05tan 15

tan

=?

????

?

+=

ππ

ω 结果带入(4)式得

()

[]

1574

.0574.0366.018.02

/522

=+×?p

K

则 110.1=p K

模态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的目的

有限元分析类型 一、nastran中的分析种类 (1)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是工程结构设计人员使用最为频繁的分析手段,主要用来求解结构在与时间无关或时间作用效果可忽略的静力载荷(如集中载荷、分布载荷、温度载荷、强制位移、惯性载荷等)作用下的响应、得出所需的节点位移、节点力、约束反力、单元内力、单元应力、应变能等。该分析同时还提供结构的重量和重心数据。 (2)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结构在特定载荷下的稳定性以及确定结构失稳的临界载荷,NX Nastran中的屈曲分析包括两类:线性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 (3)动力学分析 NX Nastran在结构动力学分析中有非常多的技术特点,具有其他有限元分析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分析功能。结构动力分析不同于静力分析,常用来确定时变载荷对整个结构或部件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阻尼及惯性效应的作用。 NX Nastran的主要动力学分析功能:如特征模态分析、直接复特征值分析、直接瞬态响应分析、模态瞬态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模态复特征值分析、直接频率响应分析、模态频率响应分析、非线性瞬态分析、模态综合、动力灵敏度分析等可简述如下: ?正则模态分析 正则模态分析用于求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动模态,计算广义质量,正则化模态节点位移,约束力和正则化的单元力及应力,并可同时考虑刚体模态。 ?复特征值分析 复特征值分析主要用于求解具有阻尼效应的结构特征值和振型,分析过程与实特征值分析类似。此外

Nastran的复特征值计算还可考虑阻尼、质量及刚度矩阵的非对称性。 ?瞬态响应分析(时间-历程分析) 瞬态响应分析在时域内计算结构在随时间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为直接瞬态响应分析和模态瞬态响应分析。两种方法均可考虑刚体位移作用。 直接瞬态响应分析 该分析给出一个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的响应。结构可以同时具有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该分析在节点自由度上直接形成耦合的微分方程并对这些方程进行数值积分,直接瞬态响应分析求出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约束力以及单元应力。 模态瞬态响应分析 在此分析中,直接瞬态响应问题用上面所述的模态分析进行相同的变换,对问题的规模进行压缩,再对压缩了的方程进行数值积分,从而得出与用直接瞬态响应分析类型相同的输出结果。 ?随机振动分析 该分析考虑结构在某种统计规律分布的载荷作用下的随机响应。例如地震波,海洋波,飞机超过建筑物的气压波动,以及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噪音激励,通常人们只能得到按概率分布的函数,如功率谱密度(PSD)函数,激励的大小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明确给出,在这种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就需要用随机振动分析来计算结构的响应。NX Nastran中的PSD可输入自身或交叉谱密度,分别表示单个或多个时间历程的交叉作用的频谱特性。计算出响应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及响应的RMS值等。计算过程中,NX Nastran不仅可以像其他有限元分析那样利用已知谱,而且还可自行生成用户所需的谱。 ?响应谱分析 响应谱分析(有时称为冲击谱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瞬态响应的分析功能,在分析中结构的激励用各个小的分量来表示,结构对于这些分量的响应则是这个结构每个模态的最大响应的组合。 ?频率响应分析 频率响应分析主要用于计算结构在周期振荡载荷作用下对每一个计算频率的动响应。计算结果分实部和虚部两部分。实部代表响应的幅度,虚部代表响应的相角。 直接频率响应分析 直接频率响应通过求解整个模型的阻尼耦合方程,得出各频率对于外载荷的响应。该类分析在频域中主要求解两类问题。第一类是求结构在一个稳定的周期性正弦外力谱的作用下的响应。结构可以具有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分析得到复位移、速度、加速度、约束力、单元力和单元应力。这些量可以进行正则化以获得传递函数。 第二类是求解结构在一个稳态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此载荷由它的互功率谱密度定义。而结构载荷由上面所提到的传递函数来表征。分析得出位移、加速度、约束力或单元应力的自相关系数。该分析也对自功率谱进行积分而获得响应的均方根值。 模态频率响应 模态频率响应分析和随机响应分析在频域中解决的两类问题与直接频率响应分析解决相同的问题。

采样频率、采样点数、频率分辨率

1.频率分辨率的2种解释 解释一:频率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在使用DFT时,在频率轴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频率间隔f0=fs/N=1/NTs=1/T,其中N为采样点数,fs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间隔。所以NTs就是采样前模拟信号的时间长度T,所以信号长度越长,频率分辨率越好。是不是采样点数越多,频率分辨力提高了呢?其实不是的,因为一段数据拿来就确定了时间T,注意:f0=1/T,而T=NTs,增加N必然减小Ts ,因此,增加N时f0是不变的。只有增加点数的同时导致增加了数据长度T才能使分辨率越好。还有容易搞混的一点,我们在做DFT时,常常在有效数据后面补零达到对频谱做某种改善的目的,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增加了N,从而使频率分辨率变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补零并没有增加有效数据的长度,仍然为T。但是补零其实有其他好处:1.使数据N为2的整次幂,便于使用FFT。2.补零后,其实是对DFT结果做了插值,克服“栅栏”效应,使谱外观平滑化;我把“栅栏”效应形象理解为,就像站在栅栏旁边透过栅栏看外面风景,肯定有被栅栏挡住比较多风景,此时就可能漏掉较大频域分量,但是补零以后,相当于你站远了,改变了栅栏密度,风景就看的越来越清楚了。3.由于对时域数据的截短必然造成频谱泄露,因此在频谱中可能出现难以辨认的谱峰,补零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这种现象。 那么选择DFT时N参数要注意:1.由采样定理:fs>=2fh,2.频率分辨率:f0=fs/N,所以一般情况给定了fh和f0时也就限制了N范围:N>=fs/f0。 解释二:频率分辨率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个算法(比如功率谱估计方法)将原信号中的两个靠得很近的谱峰依然能保持分开的能力。这是用来比较和检验不同算法性能好坏的指标。在信号系统中我们知道,宽度为N的矩形脉冲,它的频域图形为sinc函数,两个一阶零点之间的宽度为4π/N。由于时域信号的截短相当于时域信号乘了一个矩形窗函数,那么该信号的频域就等同卷积了一个sinc函数,也就是频域受到sinc函数的调制了,根据卷积的性质,因此两个信号圆周频率之差W0必须大于4π/N。从这里可以知道,如果增加数据点数N,即增加数据长度,也可以使频率分辨率变好,这一点与第一种解释是一样的。同时,考虑到窗函数截短数据的影响存在,当然窗函数的特性也要考虑,在频率做卷积,如果窗函数的频谱是个冲击函数最好了,那不就是相当于没截断吗?可是那不可能的,我们考虑窗函数主要是以下几点:1.主瓣宽度B最小(相当于矩形窗时的4π/N,频域两个过零点间的宽度)。2.最大边瓣峰值A最小(这样旁瓣泄露小,一些高频分量损失少了)。3.边瓣谱峰渐近衰减速度D最大(同样是减少旁瓣泄露)。在此,总结几种很常用的窗函数的优缺点: 矩形窗:B=4π/N A=-13dB D=-6dB/oct 三角窗:B=8π/N A=-27dB D=-12dB/oct 汉宁窗:B=8π/N A=-32dB D=-18dB/oct 海明窗:B=8π/N A=-43dB D=-6dB/oct 布莱克曼窗:B=12π/N A=-58dB D=-18dB/oct 可以看出,矩形窗有最窄的主瓣,但是旁瓣泄露严重。汉宁窗和海明窗虽主瓣较宽,但是旁瓣泄露少,是常选用的窗函数。 2. 采样周期与频率分辨率 fs/N常称作为频率分辨率,它实际是作FFT时谱图中的两条相邻谱线之间的频率间隔,也有称作步长。单位是Hz、Khz等。频率分辨率实际有二重含意,在这里只是其中一种。

频响频响分析方法总结

频响频响分析方法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频响分析,或者叫稳态动力学分析在abaqus中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direct solution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mode based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subspace projection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1)直接稳态动力学 优点:在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中,系统的稳态谐波响应是通过对模型的原始方程直接积分计算出来的。如果分析的对象存在非对称刚度、包含模态阻尼以外的其他阻尼或者必须考虑粘弹性材料特性(频变特性),则不能提取特征模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直接法进行稳态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缺点:进行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不需要提取系统的特征模态,而是在每个频率点对整个模型进行复杂的积分运算。因此,对于具有大阻尼和频变特性的模型,应用直接法比模态分析方法精确,但是耗时较多。 2)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是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系统的稳态响应。因此,在求解稳态响应之前必须先提取无阻尼系统的特征模态,也就是在说必须在step steady state dynamics,modal前加一步step frequency。另外,必须确定需要保留的特征模态,以确保能够精确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也就是说如果是进行0-1000hz的分析,step frequency的number of eigenvalues requested选定的阶数的模态频率必须大于1000hz,简单的作法是这里选all……,下面的maximum……填入1000。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的特点:相较于直接法和子空间法分析速度快,耗时最少,计算精度低于直接法和子空间法,不适合于分析具有大阻尼特性的模型,不适合于分析具有粘弹性材料(频变特性)的模型。 3)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 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提取无阻尼、对称系统的特征模态,并选取适当的特征向量组成特征模态子空间,然后将稳态动力学方程组投影到特征模态子空间上,通过直接法求解子空间的稳态动力学方程。 我的感觉是子空间法是直接法和模态法的折中,它的特点是模型可以定义任意形式的阻尼,可以处理具有非对称刚度矩阵的模型,可以处理具有频变特性的模型,计算时间和精度也是在直接法和模态法的中间。

采样频率说明

采样频率、采样点数、分辨率、谱线数(line) 1.最高分析频率:Fm指需要分析的最高频率,也是经过抗混滤波后的信号最高频率。根据采样定理,Fm与采样频率Fs之间的关系一般为:Fs=2.56Fm;而最高分析频率的选取决定于设备转速和预期所要判定的故障性质。 2.采样点数N与谱线数M有如下的关系: N=2.56M 其中谱线数M与频率分辨率ΔF及最高分析频率Fm有如下的关系:ΔF=Fm/M 即:M=Fm/ΔF 所以:N=2.56Fm/ΔF ★采样点数的多少与要求多大的频率分辨率有关。例如:机器转速 3000r/min=50Hz,如果要分析的故障频率估计在8倍频以下,要求谱图上频率分辨率ΔF=1 Hz ,则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设置为: 最高分析频率Fm=8·50Hz=400Hz; 采样频率Fs=2.56·Fm=2.56 ·400Hz=1024Hz; 采样点数N=2.56·(Fm/ΔF)=2.56·(400Hz/1Hz)=1024 谱线数M=N/2.56=1024/2.56=400条 按照FFT变换,实际上得到的也是1024点的谱线,但是我们知道数学计算上存在负频率,是对称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关注的是正频率部分对应的谱线,也就是说正频率有512线,为什么我们通常又说这种情况下是400线呢,就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由于频率混叠和时域截断的影响,通常认为401线到512线的频谱精度不高而不予考虑。

另外,采样点数也不是随便设置的,即不是越大越好,反之亦然.对于旋转机械必须满足整周期采样,以消除频率畸形,单纯提高分辨率也不能消除频率畸形过去,有人以为数据越长越好,或随便定时域信号长度,其实,这样做是在某些概念上不清楚,例如,不清楚整周期采样. 不产生频率混叠的最低采样频率Fs要求在2倍最大分析频率Fm,之所以采用2.56倍主要跟计算机二进制的表示方式有关。其主要目的是避免信号混淆保证高频信号不被歪曲成低频信号。 采样长度T的选择首先要保证能反映信号的全貌,对瞬态信号应包括整个瞬态过程;对周期信号,理论上采集一个周期信号就可以了。其次需考虑频率分辩率,采样长度T在最大分析频率Fm确定的情况下与频率分辩率△f是反比关系,也就是T越长△f越小即频率分辩率越高。 一般的分析软件都是设置谱线数M,采样点数N=2.56M。信号分析中常用的采样点数是512、1024、2048、4096等。等效于我们常说的200、400、800、1600线等频谱线数,频谱分析一般采样点数选取2的整数次方。△f=Fm/M,可见谱线数M越大频率分辩率△f越小即频率分辩率越高。 在电机的故障诊断中,为了发现边带间隔为极通频率(一般在1Hz以下)的峰值,常常需要极高的分辩率(1Hz以下),一般选择210HzFm,6400谱线。 至于整周期采样是很难实现的,必然会因为信号截断而产生泄露,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所以要采取加窗的办法。 1.频率分辨率的2种解释 解释一:频率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在使用DFT时,在频率轴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

系统频率特性

第三章 系统频率特性 系统的时域分析是分析系统的直接方法,比较直观,但离开计算机仿真,分析高阶系统是困难的。系统频域分析是工程广为应用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的间接方法。频率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系统频率特性,如截止频率、谐振频率等,而且可以间接了解系统时域特性,如快速性,稳定性等,为分析和设计系统提供更简便更可靠的方法。 本章首先阐明频率响应的特点,给出计算频率响应的方法,接着介绍Nyquist 图和Bode 图的绘制方法、系统的稳定裕度及系统时域性能指标计算。 3.1 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 3.1.1 一般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考虑传递函数为G(s)的线性系统,若输入正弦信号 t X t x i i ωsin )(= (3.1-1) 根据微分方程解的理论,系统的稳态输出仍然为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其幅值和相位发生了变化。输出幅值正比于输入的幅值i X ,而且是输入正弦频率ω的函数。输出的相位与i X 无关,只与输入信号产生一个相位差?,且也是输入信号频率ω的函数。即线性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00ω?ωω+=t X t x (3.1-2)

由此可知,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记为)(ωA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也是ω的函数,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记为)(ω?。 幅频特性: )()()(0ωωωi X X A = (3.1-3) 相频特性: )()()(0ω?ω?ω?i -= (3.1-4) 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可表示为: )()()(0ωωωj X j X j G i = (3.1-5) 频率特性)(ωj G 是传递函数)(s G 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都可由系统传递函数中的s 以ωj 代替而求得。 )(ωj G 有三种表示方法: )()()(ω?ωωj e A j G = (3.1-6) )()()(ωωωjV U j G += (3.1-7) )(sin )()cos()()(ω?ωωωωjA A j G += (3.1-8) 式中,实频特性: )(cos )()(ω?ωωA U = 虚频特性:

采样频率的选取

采样频率的选取 采样周期T或采样频率 w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在系 s 统设计时就应选择一个合适的采样周期。把采样周期取得大些,可以想象,在需要计算机计算的工作量一定时,要求计算机的运行速度、A/D及D/A的转换速度可以慢些,这样,系统的成本就会降低。反过来,如果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以及A/D、D/A的变换速度一定,采样周期增大,允许系统计算更复杂的算法。从这个角度看,采样周期应取得大些。但过大的采样周期会使系统的性能降低。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选取一个合适的采样周期。 一、采样周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稳定性能的影响。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里,采样周期T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系统一定时,可以确定使系统稳定的最大采样周期 T。由于最大采样周期是临界的采样周期,实际 max 应用时,对所选的采样周期应比上述采样周期小得多才是合适的。 2.丢失采样信息的影响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里,对信号的采样将会丢失采样间隔之间的信息,从而给系统性能带来影响。依据采样定理,max 2s w w ≥。 对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上述条件难于应用。主要的问题是,信号的最大频率max w 难于确定,特别是有些信号所含的频率很高,很难直接 满足采样定理。在实际工程应用时,最高频率难于估计准确,并且又常常发生变化,加之考虑到被控对像建模时的不精确,为了减少频率混叠现象,选择采样频率时,常常要求采样频率满足 max (4~10)s w w ≥ 认为闭环带宽max b w w ≈ 按开环频率特性的截止频率c w 选max c w w = 按开环传递函数选[]max 12min 2w TT π=… 按开环阶跃响应上升时间选max 2r w t π= 3.系统输出平滑性与采样周期 当一个连续被控过程由计算机控制时,计算机产生的指令信号是通过零阶保持器输出的,因此,它是一组阶梯信号。在这组阶梯信号的作用下,被控过程的输出是一组彼此相连的阶跃响应。由于信号阶梯的大小与采样周期成正比,在采样周期较大时,信号阶梯增大,使被控对象的输出响应不平滑,产生不允许的高频波动。为了减小这种波动,采样周期应取得小些为好,以保证在响应过程中由足够多的采样点数。经验规则是:20s b w w ≥ 下图是双积分控制平滑性与采样频率的关系。其中1x 为输出,2x 为采

频响特性

5.1 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题号填入( )内) 1.若一因果系统的系统函数为011 10111)(b s b s b s b a s a s a s a s H n n n n m m m m ++++++=---- ,则有如下结论—————————— ( 2 ) (1) 若)2,,1,0(0>=>n n i b i 且 ,则系统稳定。 (2) 若H (s )的所有极点均在左半s 平面,则系统稳定。 (3) 若H (s )的所有极点均在s 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系统稳定。 2.一线性时不变因果系统的系统函数为H (s ),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3、4 ) (1) H (s )的极点在s 平面的单位圆内; (2) H (s )的极点的模值小于1; (3) H (s )的极点全部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 (4) H (s )为有理多项式。 3.根据图示系统信号流图,可以写出其转移函数H (s )= ) () (s X s Y ————( 2 ) X (s Y (s ) (1) c s a s b +-/1/ (2)a s b cs -+ (3)??? ??-ab c s 11 (4)?? ? ??-+a c b s 11 4.线性系统响应的分解特性满足以下规律————( 2、3 ) (1) 若系统的起始状态为零,则系统的自由响应为零; (2) 若系统的起始状态为零,则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为零; (3) 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零,则强迫响应亦为零; (4) 一般情况下,零状态响应与系统特性无关。 5.系统函数H (s )与激励信号X (s )之间——( 2 ) (1)是反比关系; (2)无关系; (3)线性关系; (4)不确定。 6.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中的自由响应的形式由——————( 1 )决定 (1)系统函数极点的位置; (2)激励信号的形式; (3)系统起始状态; (4)以上均不对。 5.2 是非题(下述结论若正确,则在括号内填入√,若错误则填入×) 1.若已知系统函数) 1(1 )(+=s s s H ,激励信号为)()(2t u e t x t -=,则系统的自由响

采样频率的确定

逐次比较式ADC 采样频率的选取及应用 作者:吕 迅,鲁聪达时间:2006-12-22 来源: 摘要: 在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时,一项重要的任务是选择模数转换器(ADC) 的采样频率L 根据采样理论,采样频率至少应为输入信号带宽的两倍,实际往往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来保证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L 但当逐次比较式ADC 的采样频率过高时,会使其内部采样保持的开关电容充电不充分,从而导致ADC 转换误差过大L选择一个合适的采样频率是保证数据采集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L通过建立ADC 及前向通道的等效模型及推导,在保证ADC 的转换精度下,推出ADC 的采样时间与信号放大电路输出阻抗的匹配关系,得到ADC 最合适的采样频率。 关键词:逐次比较式;模数转换器;开关电容;采样时间;转换精度 引 言 数据采集系统的前向通道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器(ADC) 。逐次比较式的模数转换器是试验机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及其它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常采用的模数转换器L在设计这类数据采集系统时,一项重要的任务是选择模数转换器(ADC) 的采样频率。根据采样理论,信号的采样频率至少应为输入信号带宽的两倍,实际往往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来保证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但当逐次比较式ADC 的采样频率过高时,会导致ADC 转换误差过大。这是因为这类ADC 的采样保持部分是采用开关电容阵列的结构。这种结构是靠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对其内部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充

电,即ADC 的采样阶段。然后对电容阵列的电压值进行保持及转换得到对应的数字量L 而对开关电容阵列进行充电需要一定时间,如果ADC 的采样时间过短,会导致ADC 内部的开关电容阵列并未完全充电,即此时ADC 采得电压值低于实际电压值。从而导致后面转换结果与实际误差过大而无效。因此采样时间必须能保证开关电容阵列的充分充电,才能保证采样值的精度。而开关电容阵列的充电时间取决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和ADC 的转换位数。本文推导出ADC 的采样时间与信号放大电路输出阻抗的匹配关系,在保证ADC的转换精度下,得到不同转换位数ADC 的最佳采样频率。 模拟输入电路的分析 测控系统的传感器和信号放大电路经常采用差动式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变换电路等组成,根据戴维南原理(Théven in’s theo rem ) ,可将其简化成一个放大后的等效电压信号源。而逐次比较式ADC 的开关电容阵列结构,在其采样期间,等效于一个等效电容通过一个等效内部电阻与信号源相连L因此整个前向通道可等效并简化为图1。图1 的等效电路对本文所分析T i 公司的TLC54X,TLC154X 和TLC254X 系列的逐次比1 较式ADC 都是有效的。 由于对图1 中ADC 的等效电容C i 的充电是呈指数变化,见图2根据理论分析,充电时间越长,其上的电压U c 只是无限接近于等效信号源的电压U s为保持一定采样频率,在以下的分析中,假定当等效电容C i 上的电压值达到了1/16 L SB 的误差范围之内,即算其进行了完全充电L因为在此采样误差下,再把其它的内部误差,如DNL 和NL 一起统计进来,可把总共的转换误差控制在± 1/2 L SB 之内。

(实验三)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汇总

实验三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计算方法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理解具有不同频率响应特性的滤波器对信号的滤波作用; 3、学习和掌握幅度特性、相位特性以及群延时的物理意义; 4、掌握用MA TLAB 语言进行系统频响特性分析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LTI 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和频域数学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深刻理解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物理意义,理解滤波和滤波器的概念,掌握利用MATLAB 计算和绘制LTI 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中的编程。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 所谓频率特性,也称为频率响应特性,简称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包括响应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情况和响应的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两个方面。 上图中x(t)、y(t)分别为系统的时域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h(t)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 h t x t y =,由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卷积定理可得到: )()()(ωωωj H j X j Y = 3.1 或者: ) () ()(ωωωj X j Y j H = 3.2 )(ωj H 为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它实际上就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即 ? ∞ ∞ --= dt e t h j H t j ωω)()( 3.3 由于H(j ω)实际上是系统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如果h(t)是收敛的,或者说 是绝对可积(Absolutly integrabel )的话,那么H(j ω)一定存在,而且H(j ω)通常是复数,

频率响应振动抑制增益调整

频率响应原理 1.简介: 在伺服调试过程中,会经常用到频率响应曲线,特别是振动抑制,电流环HRV,HRV 过滤器等,甚至评价机械刚性的高低都是采用该曲线进行分析,在所有的介绍[SERVO GUIDE]的资料中,几乎每个调试步骤中都可能用到频率响应曲线(波形)。可以说,不会使用频率响应曲线就不能正确的进行伺服参数的调整(当然不包括基本参数的设定),以及在一些介绍有关高速高精度参数的调整中也会有应用。分析好了该曲线,进行伺服调试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进行伺服系统调试时应该了解一下伺服控制中频率响应的基本原理。 2.信号采集: `从下面的控制框图中获得 上述框图中,将输入信号和输入信号取出如下。 幅度变化 相位变化 由于增益的大小不同,输出信号幅度和相位随着频率的增高,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衰减或迟后,或者由于共振产生突然变大。

3. 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1.根据上述的曲线,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比较,按下面公式计算: 输出信号幅度 幅度频率响应=20Log 10 (dB) 输入信号幅度 如果输出信号幅度=输入信号幅度,则,GAIN=0dB 。 将频率作为横坐标,幅度作为纵坐标,画出幅-频响应曲线如下: (dB) 2.同样,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如下: 输出信号相位 相位频率响应=20Log 10 (deg ) 输入信号相位 如果输出信号幅度=输入信号幅度,则,GAIN=0deg 。画出幅-频响应曲线如下: 4. 实际机床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在伺服控制中,伺服增益(V-GAIN )一般为PK1V 和PK2V ,对应的参数如下: PK1V=NO.2043 * ((256+NO2021)/256) PK2V= NO.2044* ((256+NO2021)/256) VG= ((256+NO.2021)/256)*100% PK1V=NO.2043* VG PK2V=NO.2044*VG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和幅值穿越频率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和 幅值穿越频率对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一台 2.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见图4-1。 图4-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 实验步骤: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按图4-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 (3)运行、观察、记录: ①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一阶系统,再选择开始实验,点击开始,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64Hz多个频率信号,测试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 ②测试结束后,可点击界面下方的“频率特性”选择框中的任意一项进行切换,将显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 奎斯特图),同时在界面上方将显示点取的频率点的L、、Im、Re等相关数

据。如点击停止,将停止示波器运行,不能再测量数据。 ③分别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与时间常数,观察被测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相频曲线及幅相曲线,在幅频曲线或相频曲线上点取相同的频率点,测量、记录数据于实验数据表中。 实验数据表1: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T=0.05,C=1u,R2=50K) 实验数据表2: 改变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K=1(R1=50K、R2=50K)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4-2所示。

频率响应的波特图分析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频率响应的波特图分析

目录 一.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2) 1. 概念 (2) 2. 研究频率响应的意义 (2) 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 4. 放大器产生截频的主要原因 (3) 二.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3) 1. 电路的传输函数 (3) 2. 频率响应的波特图绘制 (4) (1)概念 (4) (2)图形特点 (4) (3)四种零、极点情况 (4) (4)具体步骤 (6) (5)举例 (7) 三.单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7) 1.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7) 2.共基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9) 四.多级放大电路频响 (10) 1.共射一共基电路的频率响应 (10) (1)低频响应 (11) (2)高频响应 (12) 2.共集一共基电路的频率响应 (13) 3.共射—共集电路级联 (14) 五.结束语 (14)

一.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1.概念 我们在讨论放大电路的增益时,往往只考虑到它的中频特性,却忽略了放大电路中电抗元件的影响,所求指标并没有涉及输入信号的频率。但实际上,放大电路中总是含有电抗元件,因而,它的增益和相移都与频率有关。即它能正常工作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输出信号将不能按原有增益放大,从而导致失真。我们把增益和相移随频率的变化特性分别称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响应特性。 2.研究频率响应的意义 通常研究的输入信号是以正弦信号为典型信号分析其放大情况的,实际的输入信号中有高频噪声,或者是一个非正弦周期信号。例如输入信号i u 为方波,s U 为方波的幅度,T 是周期, 0/2ωπ=T ,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得...)5sin 5 1 3sin 31(sin 22000++++= t t t U U u s s i ωωωπ 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电压增益仍然是由交流通路求得,总的输出信号为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产生的输出值的叠加。但是交流通路和其线性化等效电路对低频、中频、高频是有差别的,这是因为放大电路中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和三极管结电容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复阻抗是不同的。电容C 对K 次谐波的复阻抗是C jK 0/1ω,那么,放大电路对各次谐波的放大倍数相同吗?放大电路总的输出信号能够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吗?也就是放大电路能够不失真地放大输入信号吗?为此,我们要研究频率响应。 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放大电路的幅值|A|和频率f(或角频率ω)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幅频特性曲线。由于增益是频率的函数,因此增益用A (jf )或A (ωj )来表示。在中频段增益根本不随频率而变化,我们称中频段的增益为中频增益。在中频增益段的左、右两边,随着频率的减小或增加,增益都要下降,分别称为低频增益段和高频增益段。通常把增益下降到中频增益的0.707倍(即3dB )处所对应的频率称为放大电路的低频截频(也称下限频率)L f 和高频截频(也称上限频率)H f ,把L H f f BW -=称为放大器的带宽。 相频特性:放大电路的相移?和频率f(或角频率ω)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相频特性曲线。

STM32 ADC采样频率的确定

STM32 ADC 采样频率的确定 嘿儿哈 2015/06/19 1. 先看一些资料,确定一下ADC 的 时钟: (1)由时钟控制器提供的ADCCLK 时钟和PCLK2(APB2 时钟)同步。CLK 控制器为ADC 时钟提供一个专用的可编程预分频器。 (2) 一般情况下在程序 中将 PCLK2 时钟设为 与系统时钟 相同 /* HCLK = SYSCLK */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 PCLK2 = HCLK */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 PCLK1 = HCLK/2 */ RCC_PCLK1Config(RCC_HCLK _Div2); (3)在时钟配置寄存器(RCC_CFGR) 中 有 为ADC 时钟提供一个专用的可编程预分器 位15:14 ADCPRE :ADC 预分频 由软件设置来确定ADC 时钟频率 00:PCLK2 2分频后作为ADC 时钟 01:PCLK2 4分频后作为ADC 时钟 10:PCLK2 6分频后作为ADC 时钟 11:PCLK2 8分频后作为ADC 时钟 我们可对其进行设置 例如: /* ADCCLK = PCLK2/4 */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4); 另外 还有 ADC 时钟使能设置 /* Enable ADC1, ADC2 and GPIOC clock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 RCC_APB2Periph_ADC2 | RCC_APB2Periph_GPIOC, ENABLE); (4)16.7 可编程的通道采样时间 ADC 使用若干个ADC_CLK 周期对输入电压采样,采样周期数目可以通过 ADC_SMPR1 和ADC_SMPR2 寄存器中的SMP[2:0]位而更改。每个通道可以以 不同的时间采 样。 不同的时间采样。总转换时间如下 计算: TCONV = 采样时间+ 12.5 个周期 例如: 当ADCCLK=14MHz 和1.5 周期的采样时间 TCONV = 1.5 + 12.5 = 14 周期 = 1μs ADCCLK=36MHz 和239.5 周期的采样时间 TCONV = 239.5 + 12.5 = 252周期 = 7μs 若你采样的是1KHz 的正弦波信号,采样了10000个点,则其中就有70个周期

频率响应介绍_频率响应概念

频率响应介绍_频率响应概念 频率响应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也是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音响系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也叫频率特性。在额定的频率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以分贝数(dB)来表示其不均匀度。频率响应在电能质量概念中通常是指系统或计量传感器的阻抗随频率的变化。 频率响应确定方法分析法基于物理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系统结构组成易于确定的情况。在系统的结构组成给定后,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通过推导和计算即可定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系统结构了解的精确程度。对于复杂系统,分析法的计算工作量很大。 实验法频率响应图册采用仪表直接量测的方法,可用于系统结构难以确定的情况。常用的实验方式是以正弦信号作为试验信号,在所考察的频率范围内选择若干个频率值,分别测量各个频率下输入和稳态输出正弦信号的振幅和相角值。输出与输入的振幅比值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是幅频特性,输出与输入的相角差值随频率的变化特性是相频特性。 频率响应性能系统的过渡过程与频率响应有着确定的关系,可用数学方法来求出。但是除一阶和二阶系统外,这样做常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意义不大。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频率响应的特征量来直接估计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频率响应的主要特征量有: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谐振峰值和谐振频率、带宽和截止频率。 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它可提供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和具有多大稳定裕量的信息。 谐振峰值Mr和谐振频率rMr和r规定为幅频特性|G(j)|的最大值和相应的频率值。对于具有一对共轭复数主导极点(见根轨迹法)的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当Mr值在(1.0~1.4)M0范围内时,可获得比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性能。其中M0是=0时频率响应的幅值。r的大小表征过渡过程的快速性:r值越大,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输出响应的快速性越好。带宽和截止频率截止频率c规定为幅频特性|G(j)|达到0.7M0并继续下降时的临界频率。

[频响] 频响分析方法总结

频响分析,或者叫稳态动力学分析在abaqus中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direct solution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mode based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subspace projection steady state dynamic analysis) 1)直接稳态动力学 优点:在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中,系统的稳态谐波响应是通过对模型的原始方程直接积分计算出来的。如果分析的对象存在非对称刚度、包含模态阻尼以外的其他阻尼或者必须考虑粘弹性材料特性(频变特性),则不能提取特征模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直接法进行稳态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缺点:进行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不需要提取系统的特征模态,而是在每个频率点对整个模型进行复杂的积分运算。因此,对于具有大阻尼和频变特性的模型,应用直接法比模态分析方法精确,但是耗时较多。 2)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是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系统的稳态响应。因此,在求解稳态响应之前必须先提取无阻尼系统的特征模态,也就是在说必须在step steady state dynamics,modal 前加一步step frequency。另外,必须确定需要保留的特征模态,以确保能够精确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也就是说如果是进行0-1000hz的分析,step frequency的number of eigenvalues requested选定的阶数的模态频率必须大于1000hz,简单的作法是这里选all……,下面的maximum……填入1000。 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的特点:相较于直接法和子空间法分析速度快,耗时最少,计算精度低于直接法和子空间法,不适合于分析具有大阻尼特性的模型,不适合于分析具有粘弹性材料(频变特性)的模型。 3)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 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提取无阻尼、对称系统的特征模态,并选取适当的特征向量组成特征模态子空间,然后将稳态动力学方程组投影到特征模态子空间上,通过直接法求解子空间的稳态动力学方程。 我的感觉是子空间法是直接法和模态法的折中,它的特点是模型可以定义任意形式的阻尼,可以处理具有非对称刚度矩阵的模型,可以处理具有频变特性的模型,计算时间和精度也是在直接法和模态法的中间。 直接法在定义边界条件时通过选项*boundary的amplitude参数来引用频变幅值,但这里默认的好像是位移,如果我有的是加速度或者速度数据,想用直接法进行分析应该如何设定呢,希望知道的大神能相告。 模态法和子空间法不能使用*boundary选项定义边界条件的运动,而只能通过选项*base motion来定义边界条件的运动。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无源低通滤波器的测量数据: 幅频特性: 有源低通滤波器的测量数据: F(kHz) 0.1 0.2 0.5 0.8 1 2 3 f=4 U1(V) 1 1 1 1 1 1 1 1 U2(V) 1 1 1 1 0.99 0.95 0.90 0.83 F(kHz) 5 6 7 8 9 10 11 12 U1(V) 1 1 1 1 1 1 1 1 U2(V) 0.76 0.70 0.64 0.59 0.54 0.50 0.46 0.43 F(kHz) 0.1 0.2 0.5 0.8 1 2 2.5 3 f=4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1 1 1 1 1 0.98 0.975 0.97 0.94 F(kHz) 5 6 7 8 9 10 11 12 U1(V) 1 1 1 1 1 1 1 1 U2(V) 0.91 0.87 0.84 0.80 0.76 0.72 0.68 0.64

幅频特性: 无源高通滤波器的测量数据: 幅频特性: F(kHz) 0.5 0.8 0.9 1 2 3 4 5 f=6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0.001 0.002 0.003 0.004 0.015 0.032 0.053 0.076 0.1 F(kHz)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U1(V) 1 1 1 1 1 1 1 1 U2(V) 0.20 0.42 0.58 0.69 0.77 0.82 0.86 0.89

有源高通滤波器的测量数据: 幅频特性: 无源带通滤波器的测量数据: F(kHz) 0.5 0.8 0.9 1 2 3 4 5 f=6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0.001 0.002 0.003 0.004 0.015 0.034 0.059 0.091 0.12 F(kHz) 8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0.2 0.28 0.61 0.78 0.86 0.90 0.92 0.94 0.96 F(kHz) 0.5 1 2 3 5 10 f1=17.27 20 25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0.03 0.06 0.12 0.17 0.24 0.32 0.33 0.33 0.32 F(kHz) 30 f2=34.8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U1(V) 1 1 1 1 1 1 1 1 1 U2(V) 0.30 0.29 0.27 0.24 0.17 0.15 0.10 0.08 0.06

采样频率的选取

采样频率的选取 采样的过程就是从连续的时间信号中,每隔一定时间间隔抽取一个样本数值,得到一系列样本值构成的序列。设有一连续信号()f t ,对其进行采样的过程可以看成是由原信号()f t 与一抽样脉冲序列()s t 相乘的结果,抽样信号以()s f t 表示,则有 如果()s t 各脉冲的时间间隔为s T ,则2/s s T ωπ=,其傅里叶变换为 其中,n S 为()s t 的傅里叶系数,有 设()F ω为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那么根据频域卷积定理可得抽样信号()s f t 的傅里叶变换()s F ω为 由上式可知,抽样信号()s f t 的频谱()s F ω是一个周期性的连续函数,它是由信号()f t 的频谱函数()F ω以抽样角频率s ω为间隔周期重复而得到的,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s F ω的幅度被()s t 的傅里叶系数n S 加权。由于n S 只是n 而不是ω的函数,所以()F ω在重复过程中,形状不会发生变化。 抽样函数()s t 可以是不同的函数,如单位冲击序列、矩形脉冲序列,但是分析方法是相同的,这里以单位冲击序列为例进行分析。此时 由于单位冲击序列傅里叶变换的系数为1/n s S T =,代入上式,则有

该式表明,由于n S 是常数,所以()s F ω是()F ω以s ω为周期等幅重复。原信 号的频谱()F ω与抽样信号的频谱()s F ω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在()s F ω中完整地保留了()F ω;(2) ()s F ω和()F ω在幅度上相差一个系数1/s T 。 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上述结论才是正确的,这个条件就是采样定理。设()f t 为频带受限信号,其频谱函数只在有限区间(,)m m ωω-内为有限值,在此区间外为零。那么,只有当采样间隔s T 不大于1/2m f (其中2/m s f πω=)时,信号()f t 可以用等间隔的抽样值()s f nT 唯一地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如果采样间隔s T 不够小,以至于2s m ωω<,那么在()F ω以s ω为周期重复时将发生重叠现象,从()s F ω中取出任一个周期,都是失真了的()F ω,也就是发生了频谱混叠。根据上述分析,为了能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l)信号()f t 应是频带受限的,其频谱函数在m ωω>时为零; (2)抽样频率不能过低,应有2s m ωω>,或者说抽样间隔不能太大,要求1/2s m T f <。 多数实际信号并不是频限信号,所以无论如何选择T ,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都会发生混叠现象,因此只能适当选择T ,以使混叠程度能为实际工程问题所接受。假设系统的带宽为50MHz ,如果忽略更高频的成分,可以近似认为进入到A/D 转换器的信号最高频率为50MHZ ,所以仪器的采样频率不能低于100MHz ,否则将发生频谱混叠,混叠发生后,相当于引起了信号高频成分的损失,在时域中脉冲发生了展宽,也就是引起了盲区的扩大。单纯从盲区的角度来说,采样频率越高,盲区就会越小。但是如果采样频率过高,产生的数据量就会非常大,将会使后面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当被测光纤比较长时,对测距精度的要求低于短光纤,也就是仪器能够接受程度更强一些的频谱混叠,所以可以采用更低的采样频率。本设计采用两种采样频率,对于较短的光纤(小于或等于4km),仪器采用1000MHz 的采用频率,对于光纤(小于16kfn 或大于4km),仪器采用100MHz 的采用频率,对于长光纤(大等于16km),仪器采用12.5MHZ 的采样频率。 系统的带宽是50MHZ 并不意味着50MHZ 以上的频率成分为零,所以严格说来,不但用12.5MHz 的采样频率是不够的,即使是100MHZ 甚至更高的采样频率也还是会发生频谱的混叠。大于16km 时采用12.5MHz 的采样频率是将硬件存储空间和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作为主要矛盾,而不是把带宽和距离分辨率作为主要矛盾的结果。无论是100MHZ 还是12.5MHZ 的采样频率,都是综合考虑了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接受和软硬件条件是否能够达到后,采取的折衷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