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字坊”的文化解析

“字坊”的文化解析

“字坊”的文化解析
“字坊”的文化解析

种亚丹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本文认为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字意演变以及殷商文化三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字坊,才能发掘出字坊蕴含的丰富汉字文化信息,这有助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展示及教育功能。

[关键词] 字坊;字形;字意;殷商文化;博物馆;功能

中图分类号: 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7-0012-02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字坊”,“字坊”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高18.8米,宽10米。

“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牌坊”、“牌楼”,具有装饰或纪念意义,多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常置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有很强的景观性和地标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的整体造型采用中国古文字中“字”之形,整个建筑呈金黄色,以殷商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进行装饰,造型古朴庄重,与中国文字博物馆主题馆的整体建筑风格浑然一体,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指示性符号。

由于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对字坊的解说一般比较简略,观众往往在惊叹之余忽略了“字坊”承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是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在发挥各项功能的同时应该注意结合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造型,充分挖掘其内在涵义并以此为载体向观众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说,深入研究字坊本身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理清并挖掘字坊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向观众提供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展示及教育功能,而不应该仅仅将字坊当成一座静止的建筑物,通过讲解员的一句“这是我馆的标志性建筑”就轻易地略过。

一、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角度解读字坊

字坊的整体造型取材于汉字中“字”的形体。

作为汉民族书写符号的汉字,其本身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每个汉字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以至于有“一个汉字就是一座博物馆的”说法。有学者指出“汉字是从古代象形文字发展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文字的活化石。汉字字形的表义方式是可以进行理性分析和描述的,汉字字形承载的信息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劳作、习俗、思维方式以及历史等文化印迹”[1]。著名汉字学家安子介先生在他的著作《解开汉字之谜》中指出:“汉字实际上是拼形文字,又是生活、科技、历史、人性的混合物,每个部首都有它本身的含义,大部分汉字通常是用二三四个部首组成的。”[2]因此,结合汉字的发展过程,对字坊的外形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珍贵的汉字文化意蕴。

按照汉字“六书”的造字理论,“字”属于形声字,由意符“宀”和声符“子”两部分构成,所以字坊的外形让人很容易辨识。但是在现存的甲骨文文献中并没有找到“字”,只出现了“宀”和“子”这两个构字部件[3]。

“宀”,甲骨文第一期的“宀”字作等形。《说文·宀部》“交覆深屋也,象形”,学者普遍认为“宀”字甲骨文意为从山墙方向望去的房屋侧视形,字形突出表现了平房屋脊和屋面出檐的特点。《小屯殷墟文字·乙编》8896有“辛亥卜,作宀”就是占卜建筑房屋的事情;金恒祥《中国文字第五卷》2195~2196页:“,形与六似,实象屋形……”;于省吾“自来文字学家对宀字的形与音均无异议。今以甲骨文验之,则宀字本象宅形,也即宅的初文”[4]。通过这个字形,可以让我们一窥古人居住房屋的外形特点。清人王筠在解释《说文》“宀”字时说:“乃一极两宇两墙之形也。”另据半坡遗址的考古复原,当时建房是先在圆

形基础上筑墙,墙上覆以圆锥形屋顶、顶上开窗,下有门,一半在地下[5]。宀,如今不再单独使用,只作偏旁部首,凡从宀取义的字皆与房屋、覆盖等义有关,如宅、宙、宫、室、客、害、宽、家、宁、冗、宇、守、安、完、宏、宝、宗、定、宠、审、官、宾、容、宴、宵等等。

“子”,也是象形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子”的形体不断变化。甲骨文像有头发、囟门和身子的初生婴儿形。金文稍简,古文加出两个上举的胳膊,甚至变为一竖,像个襁褓中的婴儿。篆文承接了古文字形并省去头发,隶变以后的楷书写作“子”。

“子”从甲骨文、金文、古文、篆书到楷书的字形演变子的本义《说文·子部》:“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这种解说显然是根据当时社会思想的附会,“子”的本义应为婴儿。甲骨文中出现的“子”的写法有多种,比如:

“子”现在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凡从子取义的字皆与孩子等义有关。以子作义符的字有孕、存、好、孙、孝、季、孤、学、孳、孽等等。以子作声符兼义符的字有仔、字、孜、籽、耔等等。

字坊在造型设计上把“子”的部分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在保留篆书形状的前提下,把下面部分取直。这样“子”的形体就变成了♀,外形不仅像一个直立的婴儿,也更像一把现代的钥匙。古文字中的“钥”写作“鑰”,《方言》第五:“户鑰,自关之东,陈楚之间谓之键,自关之西,谓之鑰。”《太平御览》卷一八四引汉·应劭《风俗通》:“鑰施悬鱼,翳伏渊源,欲令楗闭如此。”在这里“鑰”指古时的锁或锁上、关闭,以后又衍生出钥匙和关键、枢要之意,如《新唐书·李抱真传》:“乃遽以印鑰上监军始发丧。”《宋史·忠义传一·董元亨》:“我有死耳,鑰不可得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又半里,有村在山北之路,其名曰金村,乃是站之当鑰者。”字坊中“子”设计成钥匙的形状寓意为人类掌握了文字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就找到了通往文明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的发明和掌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

这样从字坊的造型设计我们可以分析出字坊蕴含的多种文化涵义,向观众提供丰富的汉字信息,传递出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从汉字字意演变的角度解读字坊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的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练,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等动态的文化符号。[7]因此,从字意方面入手也可以解读出字坊丰富的文化内涵。

“字”的本义是生孩子,从金文与小篆的字形可以看出字是在屋子里有一个小孩儿。《说文》:“字,乳也”,朱骏声训“人生子曰字”。例,王充《论衡》:“妇人疏字者子活。”《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花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注:“字,生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女子贞不字》)。另一说,旧称女子许嫁为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如:待字;字人。“女子许配”将生儿育女,故从本义可引申出孕育生育的意义。如《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虞翻注“字,妊娠也”。《诗·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周人传说姜嫄既生后稷,弃于隘巷,牛羊不仅避而不践踏,反而哺乳他。生了孩子自然需要“养育”,故由本义进一步引申出“养育”的含义。例:《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权”。《说文解字叙》“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从“养育”子女的情感出发,又引申出“爱”抚爱之意。例:《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注:“字,爱也。”

综上所述,我们从字意引申演变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字”的多种含义,有助于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汉字文化信息,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字”首先是孕育生育子女,对于今天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中国社会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当然是头等大事;生了孩子更要养育好孩子,所以“字”引申出养育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养育好孩子呢?当然必须要注意孩子的教育,教育从什么地方入手呢?很自然的家长会联想到教孩子读书认字,“字”的重要性逐渐被体现出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充满浓浓爱意的亲情中一步步得以实现的,所以和“字”引申出的“抚爱”之意正相吻合。

三、从殷商文化的角度解读字坊

字坊的颜色和纹饰取材于殷商时期青铜器的颜色和花纹,和主题馆的风格一致,充分体现了殷商青铜文化的特色。

考古学认为,公元前十六世纪起我国已进入灿烂的青铜时代,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青铜文化在很多方面独具特色并且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也居于领先地位。殷商王朝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器类多样,造型奇巧,纹饰繁丽,装饰气氛神秘,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一般称为铜器花纹,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大致可分为几何形、动物形和人事活动三类纹饰。几何纹主要有弦纹、乳钉纹、云雷纹、涡纹、绳纹、鳞纹、瓦纹、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动物纹主要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蟠虺纹、鸟纹、象纹、鱼纹、龟纹、蝉纹、蚕纹等;青铜器花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它依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8]

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采用的装饰图案主要是饕餮纹,这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也称兽面纹,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字坊上的图案是饕餮正面对称的脸型和全身的形状,外侧字形方柱的直角处是方形的瓦片状突起,上面装饰了对称的S 状方纹,整体颜色采用象征青铜的金黄色,借用丰富的殷商元素引发观众对遥远的青铜时代产生丰富的联想。

结语: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汉民族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汉字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的构成。

由字坊的分析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汉字表层是由各种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但文化才是构成汉字的最重要因素。汉字的构形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完形,如果说各种笔画与部件构成了它的外形和骨架,那么特定的文化信息则构成了它的思想和灵魂。通过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充分挖掘和利用汉字的文化构成为观众进行文化解读,引导观众对民族文化进行理解体验,使观众既轻松地掌握汉字,形成识字能力,又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教育的文化功能。

【注释】

[1]张朋朋.汉字是世界文化遗产[J].汉字文化,2007(4).

[2]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M].福瑞有限公司,1999.

[3]检索的甲骨文字著录书: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华夏出版社,2003

孙海波.甲骨文编[M].中华书局,1965.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陈济.甲骨文字形字典[M].长征出版社,2004.

孟世凯.甲骨学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孟世凯.甲骨学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崔恒升.简明甲骨文词典[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王蕴智.殷墟甲骨文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附录《商代可释字形表》)中均不收“字”字。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社会社会规范文化内涵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

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 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新中式家具设计理念的分析及理解

论文摘要:家具设计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门类,它融汇了科技、哲学、艺术等门类,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阐述家具对于人类行为方式和心理的影响。新中式家具在这些方面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新中式家具的设计理念的分析与理解对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中国现代家具设计理念的核心 纵观当今家具市场,从大多数产品上体现出来的恰恰是被视为大忌的两种倾向:或将传统照样搬挪,或抄袭修改国外的设计,这就在中国家具市场上出现了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四不像”家具产品。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的品牌设计太少了。实际上,每位设计师可能都心知肚明,固守传统的家具设计就难以推陈出新;照搬国外,脱离本土文化环境,就难以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家具设计作品。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激烈的,仅仅停留在照搬和模仿的层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更好的、深入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科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新中式家具方可走出一条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家具设计发展之路。 新中式家具在“营养”方面可谓相当丰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家具文明,尤其是明代的家具设计堪称我国古代家具设计的典范,明式家具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精益求精的外在形式是当今中国家具最宝贵的财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植根于中国现代家具设计之中。 从明式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它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式。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荣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都随着北方的战事而逐渐南移,南方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民居、园林、宫廷,而家具作为室内主要日用品和陈设品需求量大增,这些因素都从一个方面造就了明代家具的辉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大家对明式家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泽厚在他的《美学论集》中这样表述:“正是儒家倡导的人间情味的美加上道家倡导的大自然的美的融合,才使得历来的文人士大夫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受益匪浅。”还有《老子》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只要求持守真正、实质的坚强,就要戒除表面上的刚强,正是这些美学观点才导致了明式家具处处取圆而不取方的原因。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力主“人”“天”之间的和谐适应,“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坐明式家具之中,便有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觉,这正是明式家具倍受推崇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家具对于西方家具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欧洲家具体系中出现过中国风和中国主义,西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设计师表现出对中国家具的不同兴趣。在工业革命之前,清式家具的装饰主题和装饰手法深受法国和英国的家具设计师的喜爱。工业革命之后,设计师们开始热衷于明式家具,但同时也没有忘记清式家具的某些构造方式和装饰特点。自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国际式家具的传播,明式家具又一次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用以缓和国际式的生硬和冰冷,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家具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那么,作为中国的家具设计师更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中国人在精神文化领域热切盼望着回归,这种寻根心态的变化是人类寻找精神寄托的必然之路。新中式家具应遵循的是“人定顺天”,而不是“人定胜天”,家具设计师不应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求新、求异,而应该顺天地的规律,顺应现代中国文化回归的潮流。要使新中式家具与周围的环境、气候、方位、人的品位相和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简论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 [内容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企业能在当时迅速的发展,无疑离不开其民族的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尤为欠缺。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借鉴其有利的方面,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借鉴 二战后几十年里,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日本企业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组织文化”。概括说来,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企业文化之于每一个企业,是一种个性化,而企业文化之于每个企业内部的职员,则是一种共性化。它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现代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企业文化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日本的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

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信念,树立团队精神,使员工能和企业荣辱与共、相依相存,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一个企业能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既表明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品位,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改革形势下,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新。 (三)、提倡履行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中营造更和谐的企业氛围。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

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受雇于一家企业后,若无特殊原因,在该企业将干到退休。企业方面,要对员工长期负责,从工作到生活,从本人到家属都要关照,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时不解雇职工。从本质上说,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家族化经营方式的延伸。 早在德川时代,家庭工业基础上的师徒制家族经营方式便已诞生,其特色是营利活动与家庭集团的继承行为合而为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1.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2.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3.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4.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5.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6.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7.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8.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9.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0.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1.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2.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new host culture. 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新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13.分隔和隔离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 refer to maintaining one’s original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 Culture: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culture :what the behavior and customs mean to the people who are following them. high-context culture:a culture in which meaning is not necessarily contained in words.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hrough gestures, the use of space, and even silence. low-context culture :a culture 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the information is vested in the explicit code. Linguistic determinist is that language structure controls thought and cultural norms. Linguistic relativity holds that culture is controlled by and controls language. verb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one both orally and in written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all nonverbal stimuli in a communication setting that is generated by both the source and his or her u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at has potential message value for the source or receiver. Individual Culture:Individuals tend to define themselves b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rather than similar to other.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display self-confidence and assertiveness, disclosure of personal thoughts and feelings. collectivist culture:Collectivist cultures place little value on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great value on group identity. They have been labeled as “we” cultures because basic unit is the in-group or collective. Paralanguage refers to the rate ,pitch and volume qualities of the voice,which interrupt or temporarily take the place of speech and affect the meaning of a message. monochronic time (M Time):It schedules one event at a time. In these cultures time is perceived as a linear structure just like a ribbon stretching from the past into the future. polychronic time (P Time):schedules several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se culture people emphasize the involvement of people more than schedules. They do not see appointments as ironclad commitments and often break them. ethnocentrism :the vie w of things in which one’s own group is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and all others are scaled and rated with reference to it. Ethnocentrism is judging another culture solely by the values and standards of one's own culture. The ethnocentric individual will judge other groups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or culture, especially with concern to language, behavior, customs, and religion. These ethnic distinctions and subdivisions serve to define each ethnicity's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 It refers to negatively judging aspects of another culture by the standards of one’s own culture. stereotypes :a form of generalization about some group of people, or a means of organizing images into fixed and simple categories that are used to stand for the entire collection of people. stereotypes:refers to negative or positive judgment made about individuals based on any observable or believed group membership. prejudice :It refers to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other people that are based on faulty and inflexible stereotypes. It is an unfair, biased, or in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企业“家”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整体。 现代化背景下,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的制度保障外,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与西方企业的组织机械化相比,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更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三) 日本企业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培养激发员工的共同创新能力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公元7世纪,日本曾全力模仿和学习中国唐代文化。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当时落后的、尚闭关锁国的日本,使日本人猛然惊醒,转而自觉学习欧美工业化文明文化,为1867年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文明开发”改革奠定基础。日本人的学习和借鉴总是与本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体现在企业上则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求生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