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单元教学为例谈空间观念培养的整体思考

以单元教学为例谈空间观念培养的整体思考

以单元教学为例谈空间观念培养的整体思考
以单元教学为例谈空间观念培养的整体思考

以单元教学为例谈空间观念培养的整体思考

浙江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315000)马霖霞

【摘要】[摘要]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为例,通过感知篇、建模感悟篇、拓展提高篇,整个单元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始终以观察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每人参与体验,参与感悟,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观念。【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5(000)026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空间观念整体感知建模感悟激发潜力

几乎每一学期数学教材定会安排一至两单元的几何教学内容。几何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单元的教学来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尝试先学,整体感知

尝试感知篇的任务是初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好三方面的学习准备,一是后备知识上的准备,二是学习资源材料上的准备,三是学习心理上的准备。学生在动手实践和整体感知中,培养空间观念。以下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尝试感知学案设计:

(一)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

1.拆一个牙膏壳,把平面图画下来。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七年级英语第一册Unit -——Shopping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丹堡初级中学毛文艳 语言技能: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部分,7年级学生应当达到三~九级目标要求中的第三级目标。具体说,本单元的语法内容some与any的用法和There be句式都与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有关,所以学生要能识别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语调;要能听懂与购物有关话题的对话或语段;能在课堂敢于用简短的英语和老师、同伴就购物话题进行交流;能准确读出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写出北城简单的与购物话题相关的短文。 语言知识:学生能根据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准确读出单词,或根据音标拼出含有相应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如:black, spring, cousin, people, garden;能熟记、读准并学会使用本单元的41个四会词汇,会读、听得懂四个带﹡号的单词,熟背并运用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初步掌握some和any表数量时在肯定句、否定句及疑问句中的用法,尤其是在表示主动提供帮助、提出请求或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不用any而用some的用法;能初步掌握一般现在时的“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能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和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进行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学生等话题的情景交际。 情感态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老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习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新课标提倡语 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 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使语文 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 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 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可以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形成相应的 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 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 1-6 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 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 (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 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 )和一个“语文园地”。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 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 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 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 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 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 而学习,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论文 例谈小学低年级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摘要】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更是个体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文试图以教育部最新审定的数学第一学段教材为研究对象,思考如何基于生活观察,提取空间知识经验;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借助各种教具学具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再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多轨并行,有效催生、获得、深化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经验操作实践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是作为空间观念的特征来描述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发展,及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在小学低年级,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思考: 一、基于生活经验,催生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要让学生把学习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缩短知识与求解之间的距离,促进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来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努力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提取并积累有效的空间知识经验,催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直接观察经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其中表象是在操作或观察活动中所学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它是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是学生抽象概念的基础。如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学生在观察物体并辨认从不同位置所看到图形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依据表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图形表象的建立。教材中都是选择学生熟悉或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判断从左右前后四个位置去观察热水瓶得到的是哪张图片。虽然热水瓶是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物品,但将热水瓶在脑子里从一个立体的实物抽象出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从三维空间转换到二维空间,对于在“空间领域”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还

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课例名称:比一比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生整体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年龄为7岁左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喜欢在玩中学,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可以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知识,领悟知识。如何运用游戏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效果是有益的。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本课的话题是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活动,使他们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点仍然放在图形性质的认识,周长等的计算。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例如,小明在家打电话给小红,请小红到家里来做客。他就要说清楚自己家的方位,从小红家到他家的路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因为,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以实物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到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若干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物体,三个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有三幅平面图,哪位同学看到哪幅图,让学生连一连;又如,有几幅物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哪幅平面图折起来是一个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以上提供的这些素材,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学习比较抽象的、有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直观操作活动。在这里,直观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小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我安排以下活动:1.动手切一切。每人用刀把土豆照着实物切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感知。2.用手摸一摸。摸出面的个数,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发现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等。3.用尺子量一量。量出各条棱的长度,得出每组对边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再结合课件演示,验证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全部相等。4.动脑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5.比一比。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6.说一说。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班级汇报。通过设计这些操作活动,既使学生对图形形成的现实空间及图形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又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既建立了空间观念,又发展了空间观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在现实情景中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图形的形状,大小,变换等性质,除了观察与动手操作以外,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有机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丰富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关于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探究 有两位青年语文教师很喜欢自己的职业,语文素养也很好,气质和谈吐都很好,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经验,尤其对单元教学比较陌生。和我探究、交流。看着他们那种对教学渴望的眼光,以及诚恳的心态,我没有理由拒绝,以中肯的态度,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单元教学。 我将交流的内容加以整理如下: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 采取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节省时间,用其它的课时去阅读和写作。体现的是整体学习,所以首先要有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备课时一定要体现这一点,先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学目的有四点: 1、明确目标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新的目标。 2、归纳迁移 根据单元文体特点,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和迁移。比如散文单元,初中教材中有,高中教材中有,诸册教材中均有。这样就要使学生在每次循环中都能有个新的飞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决一两个

实际问题。 3、教给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和步骤的方法。 4、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的过程。从单元中选出 一篇课文,或者几篇课文的相通的重点内容,以教师精讲点拨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自学方法、步骤,找出规律。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二、单元教学的两个步骤: 1. 自读预习 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读的习惯,在自学的基础上,写成预习讲稿,不要要求太高,逐渐培养,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交流的最好形式是让学生到讲桌前展示,教师加以点评。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的关键。 2. 讲读探究学生课外预习、课内学习,师生共同研究讨论,讲读结 合,每篇课文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两个步骤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目的就 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补充语文学习的不足。 三、单元教学的三个课型:预习课、探究课、拓展课1、预习课向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走进了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曾兴奋地说,主题学习真好。可喜的是,在县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已经理性地看待主题学习,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主题学习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主题学习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通过主题学习的授课,我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主题学习要“读”占鳌头。这里的读,首先是指老师的阅读。不管怎 样去利用主题学习丛书,教师对这些书本不能浮光掠影地“潇洒走一回”,老师的先期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老师对主题学习丛书的内容做到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连老师都不知道读本的内容,又怎么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和“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道理是一致的。其次是指学生的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的是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谈这一点,只从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角度说,读更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这一点我们什么都无从谈起。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认真揣摩,默读-----思考----想像---朗读。在教学法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从模仿表

达到自主表达,创造出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体验语言表达的效果,深化美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要搞好主题学习,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读”的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读的问题呢?一句话就是“软硬并重”。所谓的“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谓的“硬”,无非就是硬件建设,给予实验者充裕的时间、空间以及阅读文本,既要有的读,更要有时间去读,还要“能”读。由此可见,主题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是主题学习要百花齐放。任何东西都需要一种自由,如果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主题学习也要允许“百花齐放,千舟竞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就让主题学习丛书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许多古诗,使学生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有时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把主题学习丛书当做资料去查阅,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有时让学生把主题丛书的内容做成手抄报在专栏内展示;有时让学生把一些主题丛书内的文章变成话剧演一演。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主题学习丛书,把握好文本与主题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178474.html,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张慧 来源:《小学时代·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启蒙与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数学教学工作。空间观念一般都是形象化的,这一点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也十分吻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充满想象力,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与打基础。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核心进行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想象力;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虽然几何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才会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与讲解,但是空间想象能力是从小就要开始着重培养的。空间观念的培养并非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相反,它需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在抽象图形的定义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对于空间的分析是一个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而具象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想象,因而为学生打下空间观念的基础就是小学空间知识结构的重中之重。例如,教材中对于三角形的知识点编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角形存在于二维空间中,其中对于三角形边长的测量以及高的测量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最好机会。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进行三角形的定义教学时,当教师提出三角形的定义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合成的封闭图形”后,肯定就会有学生对这样的概念进行自己的空间想象与加工。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三条边而不是三个点围成的图像是三角形呢?当现实生活中存在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时,为什么有时候不能组成完全封闭的三角形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针对空间的想象产生的实际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于平面空间的思考角度与思维方式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空间思维,从而对空间产生更加形象而准确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三角形,再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如果学生出现了没有带直尺而徒手画图的同学,教师就可介绍在空间作图使用直尺的重要性,如果不用直尺画出来,那么形状由于不满足“三角形是由直线组合而成的形状”这一定义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三角形。又比如说在画图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是先将两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画出,而后再连接两条线段的另外两个端点,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先将三个三角形的顶点确定好,而后再进行点之间的连线,但是在这个连线的过程中又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按照相邻点连线的规则,那么作出来的空间图形也不能成为三角形。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元整体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的综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学大部分是以“篇”为单位,没有统筹整个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安排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了教学个体脱离了整体。其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没有细节的关注到每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仍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初

期阶段,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第四,教师讲课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只是笼统的将课本知识串联一遍,没有提出本文的重点,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得到真正的体会,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得不到提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的理念。就是以语文教材主题型的单元为依托,在合理整合教科书、练习内容、整合内容以及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教学在设计以及操作上都突出了整体二字,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而是在整体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念和思想,更要根据不同单元表达形式的不同总结不同类型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2.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自主性,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依据和起点,大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 的空间观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

单元整体教学我的困惑

单元整体教学我的困惑 山东惠民县魏集镇中心小学李俊生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接触了单元整体教学,从网络中阅读了一些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资料,并进行了实践,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不少收获。比如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读书的时间有了,教学进度有个显著提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等。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惑: 首先作为单元整体教学,必须以单元为整体。有时候,在选择一单元的主体教材时,不好确定那一课为主题,所以有的课文不太好安排,这时候就又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有时候,不知所措,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比如这一学期我所带班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比如第二组的教学,这一组共有四篇课文,包括《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和《将心比心》。以以诚待人为主体安排的。这四篇课文中,在确定备课主体时候,我犹豫不决,不知道盖伊那一课为主要备课的文本,其实我感觉万年牢更符合这一单元的主体,他有对人性美的要求,可设又是一片课外阅读课文,就是在确定了文本后,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又是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每一刻每一刻的进行教学,是单元教学只是一个形式,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 其次就是我所在学校是农村小学,我们这里的评比仍然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占7成,成绩不好,就一棍子打死,任何都不好,在实验中,所带学生虽然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试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成绩有所影响,怎样才能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让学生学习成绩也就是所考的分数有所提高呢?这是我的困惑。 再次,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第一学期还好,同学们把自己的书都带到学校,互相交换,读到了不少书,但是读完之后呢?学校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这一块经费,再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是很陈旧的,更新很慢的,再次发动学生买书,无畏就是作文选,漫画,口袋图书、一点通之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不是很大。怎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我的困惑之一。还是一改组为范本,在学习了这一组以后,我想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材料,以提高其阅读量,但是资源匮乏,我现在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加班主任,还有一个小科目,学校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弄不完的活动,如果是不加班就连作业也许批不完,何谈教研? 第四点就是也是困惑最大的一点,那就是如何确定这一组的主体,有时候一组安排在一起,不知道选哪一课为主体,也就没有能更好的确定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不自然的就有上成了原来的课堂。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我只是听了李怀原校长的一堂课那就是高年级的《不老泉》,感觉很好,所以就模仿,但是其理论根据也不是很厚实,所以教学中难免出现偏差。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

探究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14T10:15:10.7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期作者:李亚利[导读]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学科开始研究创新的教学策略,并强调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学科开始研究创新的教学策略,并强调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能帮助教师系统的进行备课,让教师拥有更全面的眼光对知识框架进行整理,进而教给学生,学生能系统性的学到语文知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对学生而言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多研究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通过实施策略,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单元主题教学 一、引言 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让语文学科的教学当时发生巨大的转变。通常的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进行课文整理的,语文教师按照顺序对每篇课文进行剖析,却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教学进行设计,导致课文之间没有情感或内容上的关联,作为小学生,这样零散的对课文进行学习不能得到太大的进步。教师要探究单元课文之间的关联,并利用这种关联帮助学生整理框架,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小学阶段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很有帮助。 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对单元进行整体教学时,要先进行引入,通过运用结合生活实际、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随即对课文进行精讲,在教学中也教给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更深入的认知。教师还要学生通过自学对这一单元其他的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用完整的学习体验。教师经过引入、引导、探讨等教学过程,能加深学生对单元传达的思想的印象,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语文单位主题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认知情况,也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相当熟悉,这样才能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提高小学生对这单元知识的理解效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并改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跟随教师一起探讨单元传达的思想,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单独讲授每篇课文相比,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 三、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深远的历史,学生想要全面的体会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理解性教学,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体会文字传达的精神,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着迷。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在引入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候印象深刻的事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这一单元中的《月是故乡明》、《祖父的园子》都有作者对小时候的描写,带领学生们走进读者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构造画面,这样挖掘课文的内容能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学生一起对每一单元的中心思想进行探讨能让学生有个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设立一些合作探讨的环节,让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诗歌,本单元有很多首现代诗,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这些诗歌的创作技巧,让学生分别对诗歌进行赏析,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喜欢的诗歌,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体会诗歌这种文体的魅力。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搜集的诗歌进行交流,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文化,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利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对单元主题进行处理,使得主题更明确,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与单元中的课文进行对应,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框架,这样学生能清晰直观的看出课文中体现单元主体的地方,此时的框架可以用于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这种直观的框架更能让学生回想起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因此这种单元主题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对单元主题备课的策略进行探究,并研究课本中每个单元课文与单元主题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适当的教学情境,也有利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整理。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单元主题教学法都是一种很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清.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体设计备课指导[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56-257. [2]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08. [3]刘亚楠.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策略的研究[C].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0-362.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习几何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孩子逐步了解、探索、把握现实世界的数学空间,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客观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阶段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空间观念的定义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二)空间观念的结构 1、形状知觉 由于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到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体等,并能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但很难说出图形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如把正方形说成是“方格子”,把三角形说成“红领巾”,把圆形说成“太阳”。 2、大小知觉

对图形的大小判断的正确性,依照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幼儿在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时较容易,判断椭圆形、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则比较困难。儿童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小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远处的物体。如:看到山顶上一个移动的小白点,成人会根据生活经验,将其放大一定的倍数,认为实物的大小大概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而儿童则不会按一定比例将所看到的物体放大,那是由于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只会认为就是一个小白点。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先天就具有的。 4、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物体的方位总是相对的,是与所参照的物体的方位相比较而言的。刚入学的儿童就能完全正确地分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如能辨认自己的左右手,大约到7岁才会把自己手脚的左右关系运用到物体左右关系上。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儿童在辨别别人的左右时,常常要依赖于自身的动作或表象,在辨别两个物体的左右关系时,常出现错误。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能正确地指出三个并排放着的客体的相对位置。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是整个方位知觉发展的关键。 (三)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是: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研 究一、研究的原因、背景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案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案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案效 果?……”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案,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案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 单元教案,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案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案,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案整体。

单元整体教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案。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案的操作流程及策略。 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案模式的探究。 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 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案”,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案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案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案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单元主题教学

思想政治单元主题教学实施思路 一、单元主题教学指导思想 就《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全国通用,课本主题明确,课程结构完善,有其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独特性。但就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趋势而言,尤其在以“公民意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学科素养指导下,加上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地位及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的局限性下,实施主题单元教学也是现实需要。 总体而言,基本上形成了:以热点话题(问题)为切入,聚合问题为导向,基础知识为支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理念。 二、单元主题教学总体授课思路 三、单元主题教学课型分类操作 (一)主题单元导引课 总体按照由总出发,分层推进的思路。或总分分,或总分总。以主题解读为出发,以知识构建为基础,以宏观引领为落脚。操作思路为: (二)主题分层推进课 1、基础梳理课:教学主题(主题目标)→主题情境→基础问题→自主梳理→组内小展示。 通过材料、视频、音频等,向学生呈现主题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感受情境,产生思考,带着问题,查找课本,回归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形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2、主题延伸课:教学主题(主题目标)(主题再现)→主题情境→聚合问题→合作探究→班级大展示→质疑、点评→生成。 通过对话题的认识,通过对基本理论的初步了解,通过对聚合性问题或者产生的问题的讨论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知识,理解情境,生成新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再理解。 (三)主题回归巩固课: 1、能力巩固提升课:习题呈现→自我分析→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2、主题拓展课(课外)情境话题→小论文、调查→升华主题。 开辟政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一个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活动 基础理论知识 回归 教学主题 聚合问题一 聚合问题二 聚合问题三 讨论 主题话题材料话题回扣 教学主题 主题目标 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 主题情境 展示、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