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2.4《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说课稿

说课题目:《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年级:高一年级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

说课老师:王琳蝉

工作单位:屯昌县红旗中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的内容。本节教材分三部分构成,一是概述,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体验从网络数

据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目的是为学习网络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做准备性的铺垫。二是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比较多,意在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和学会对各数据库信息的获取方法。三是网络数据库评价,在本章的最后重点安排了网络数据库的评价,目的是进一步提醒教师,在信息获取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及时、科学地评价信息的习惯,这是提高获取信息资源质量的关键,也是积累信息获取经验的关键一环。在本课教材访问丰富多彩的数据库这个模块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对资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探索数据库这一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的特点,为第七章中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分析

⑴虽然学生在初中有信息课,但是作为副科没有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多数

的时间是玩游戏、聊天,没有纠正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初中学生上了高中后,其信息技术意识层次不齐,这就要教师有计划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

⑵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自觉性有所提高一般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这样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知识上的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了解网络数据库

②学会简单的信息检索

③体会到网络数据库的重要作用

④运用网络数据库检索获取需要的信息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着重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审视数据库的价值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合法地获取网络资源

4、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网络数据库的理解、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学习难点:对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学生要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判断所得信息的准确性二、说教学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本节是采用任务驱动法导入新课,采取合作探究法解决提出的任务,对于同学们的作答采取了赏识教育法树立大家的自信心。再利用提问启发法去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节的内容。在新课网络数据库简介中,我采用了列举法和图表法加

深对网络数据库概念的理解。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和数字城市的介绍上都分别用了演示学习法,演示具体的各个操作步骤。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和教育资源库的使用,都采取小组分工制合作探究法解决提出的任务。

三、说学法

教学指导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本节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①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旧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学会了上网查找信息并能从网上将信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幻灯片展示任务:

a找神州六号发射的时间和地点

b找神州六号发射时的任意一张图片

c查找神州六号发射的时间在当年的农历时间

设置这三个任务的目的有2个: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神六”的成功发射是中华民族

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以它为主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第二:a、b项任务设置

是对前面内容的复习,对c项任务设置是为了逐步导入本节的新课内容。

学生操作:学生二个为一组上网搜索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三分钟)。

信息反馈:通过大家的操作,我们可以发现a、b项任务同学们用前面所学的常规搜索引

擎输入关键字的方法基本上都能找到完成,第三个任务如果还用搜索引擎查找,查找的结果就很不统一,很多同学都没有能找出来。

操作指导:这时我示意同学们如果觉得任务有困难可以先放一放,也不急于公布第三个任务的答案,使用提问启发法、发现问题法、解决问题法,导入本节新课

提问:为什么我们很多同学找不到第三个问题,而大家又是如何找到问题a和b,是如何搜索到的?

学生答:常规搜索网站:google、baidu、soso等搜索引擎网站。

提问:这种搜索方法的优点在哪,缺点又在哪?

学生:(学生讨论答)

优点:查找内容多、速度快,操作简便

缺点:内容有不准确性、结果重复,有许多不存在的网站,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查到。

提问:既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在常规搜索网站查到,且在常规搜索网站找到的内容有些又存在不准确性,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呢?比如课本P31提供一则资料碰到的也是这样的问题,周小波又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答:中国法律在先数据库

三个提问环环相扣,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首先要持肯定、鼓励的态度:正确的回答,要使用赏识法大力表扬树立大家的自信心,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要委婉的指出,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的给学生较多的发言机会,活跃课堂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

(1)网络数据库简介

根据同学的作答,导入本节的一个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提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

课本只是讲述了数据库的重要性,对网络数据库的概念只是一笔带过。提供足够的资料让同学充分理解网络数据库概念。资料包括概念的列举和图表的展示:

网络数据库主要是指那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提供网络访问的数据库,有专门负责人整理相关数据库,局限于某个专题的内容,针对某种特殊信息需求,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用交互网页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比如关于图片、程序、驱动、小说、地图等内容的网络数据库。

简单地说,一个网络数据库就是用户利用浏览器作为输入接口,输入所需要的数据,浏览器将这些数据传送给网站,而网站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或者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等,最后网站将操作结果传回给浏览器,通过浏览器将结果告知用户。

知识扩展:网络数据库的重要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回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检查银行帐户、股票价格、利率、实现电子商务等等。这些功能是用HTML编写的网页是无法做到的,因为用HTML无法完成交互功能,要做到这些,使用网络数据库技术。

提问:①请列举一两个我们接触过的网络数据库?

学生答:

②网络数据库有什么特点?

学生操作: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数据库特点的总结。P32

(2)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提问:能否用网络数据库解决我们上课时候提出的第三个任务?(利用设问的形式告诉同学们答案是可以的)

使用演示学习法

提问:能否用数据库解决我们上课时候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演示神州六号发射的时间在当年的农历时间:

我们先打开baidu 输入关键字“万年历”打开相关的数据库网

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263976.html,/wyl.htm 输入新历的日期,查询对应的农历日

期浏览相应结果,就可以解决我们开始上课时所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目的是:(1)解决学生的谜团

(1)演示信息获取的一般步骤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老师总结:不同的数据库,查询的方法有些小小的不同,但步骤都差不多。

(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

学生操作:大家按照课本P32的步骤,访问中国法律在先查询教育方面的法规。

指导阅读:P32的一般4个步骤。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向来都不被重视,平时认真

阅读的机会不多。因此,给一定的时间学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可以强化他们的记忆,加深他们对理论概念的学习、理解。

(3)使用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重点和难点)

我只是选择“教育资源库” 和“数字城市”这些有代表性的,能代表网络数据库中信息获

取特殊性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其他部分做简单介绍,旨在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研究探索。

①教育资源库

目的:引导大家利用教育资源库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操作指导:登陆中国科普博览的教学资源库,引导学生注意数据库资源的特点和使用检索的对策。

学生操作:2个学生为一组,登陆中国科普博览的教学资源库,查找你需要的资料_______(恐龙、酸雨、世界物理年、科学动画的“印刷是怎样完成的”等等),由组长进行汇总。

②数字城市

很少一部分人会用到电子地图这样的数据库,所以我着重是对这样的数据库进行介绍。

操作指导:登陆: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263976.html, 演示操作如何使用尺子测量两地的距离,如何缩放地图,如何使用数字城市的其他功能,特别是从某地到某地的一个出行参考方案。

[现场用演示法完成展示任务]

展示任务:自定一个从屯昌出发到三亚自行驾车旅游的方案,选择临途的5个景点,通过数字城市计算从本地区出发到相应的各个旅游景点再往回走的总路线,以每公里0.28元的价格计算总共要花费多少钱?

信息反馈: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接触过这种数据库,又因为设置的任务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师生互动比较好,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4)上机作业(为了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a、利用万年历的数据库根据自己农历生日查找公历的生日并记录在word文件中,以自己的号数为文件名通过局域网传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中。

b、四个同学为一组,自定一个从屯昌出发到三亚自行驾车三天两夜旅游的方案,确定具体的交通路线和初步的总体日程安排。选择临途的10个景点,通过数字城市计算从本地区出发到相应的各个旅游景点再往回走的总路线,车费以每公里0.28元的价格计算,旅馆费以每晚80块计算,总共要花费多少钱?

总体行程安排表

本段目的地

旅游公里数

旅馆费

本段总费用

合计

信息反馈:作业的检查通过随机抽查的学生的号数回答问题,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危机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纠正同学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

音乐课教学设计

湘文艺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南漳县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 1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能带着快乐的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能通过练唱,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集体合作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 3重点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创编歌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并养成创造的好品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 师: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觉得幸福是吃上一口棒棒糖,幸福的味道是甜的;有的人觉得幸福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获奖时的兴奋与激动;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助人为乐等等。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 师:老师听说世界上有一个幸福王国,到那里的人们都会觉得每天都是幸福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可是想打开幸福王国的大门可没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大家有没有信心? 1、认识八分附点音符 2、念念拍拍“芝麻开门芝麻快快开开门” 3、试听歌曲 4、教师范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配合老师在相应节奏处拍手。 5、跟教师朗读歌曲歌词。(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忆)

有理数加法教案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他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3.关键: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样定义的?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1)-3和-2;(2)│-5│和│5│;(3)-2与│-1│;(4)-(-7)和-│-7│. 二、新授 在小学里,我们已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时学习的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 这里两次都是向右运动,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①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的起点.(如下图)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显然,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 (-5)+(-3)=-8 ② 这个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与起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在数轴上我们可知物体两次运动后位于原点的右边,即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如下图) 写成算式就是:5+(-3)=2 ③ 探究: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初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4、学时数:45分钟(计算机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建立和保存PowerPoint演示文稿。(2)掌握添加幻灯片、在幻灯片插入图片、文本框、声音、艺术字等对象的方法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小组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家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幻灯片中各种媒介体对象的插入和编辑操作。 3、教学难点:插入各种对象的操作,及改变对象大小、格式的操作。 4、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第四节,本节课讲解了制作幻灯片的过程,文字不多,却尽显PowerPoint使用的精髓。 5、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PowerPoint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也为我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6、设计思路:在“任务驱动”策略下,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探索;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口讨论、询问;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将课本的范例和技能分开。在范例的选择上:我考虑到课本上的范例学生可能不是太感兴趣,我大胆的突破教材,与我们家乡的旅游联系起来,选取制作以“秀美桃江”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为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的选择上,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变“传递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变“复制式教学”为“创造式教学”、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附:教学资源:学案、课件

音乐课教案

第一课上学歌(歌曲)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课上学歌 情绪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教学反馈: 第二课找朋友(音乐游戏) 游戏目的: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导读:本文《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马艳玲●盘龙区云波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敏而好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然、朴实、干练、刚柔相济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的喜爱。曾获云南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竞赛一等奖、美文诵读单项特等奖。始终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教育格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此教学设计代表罗蓉名师工作室多次送课并获得好评 教材分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把这首诗和作者的其他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显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陶诗朴质的风貌实际上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这首诗朴素如随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学情分析 每个孩子都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他们与古诗的对话,也正是建立在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首古诗,生字不多,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领会其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烦琐分析。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初步认识。为孩子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 了解陶渊明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情态,感悟诗人保持自己清高节操、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志向。 3. 初步感受陶诗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内涵和诗人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其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把生活数学转化为应用数学。 (2)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把学校数学回归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和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比较下列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 (1)20与30 (2)—20与—30 (3)—20与30 (4)20与—30 二、情境引入 (一)师: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正数与负数的例子,如:收入与支出、温度的上升与下降,足球比赛中的输和赢。 出示足球比赛图片,引出净胜球:赢球数(+)+输球输(—)=净胜球数 引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二)师:请同学们用算式表示下列比赛中的净胜球数 (1)在一场比赛中,红队上半场赢3个球,下半场输2个球. 红队全场的净胜球数为 . (2)蓝队上半场赢1个球,下半场输1个球. 蓝队全场的净胜球数为 . (三)合作探究,情境中引出所有有理数的加法情况 引导学生对这些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分类。 引出有理数的加法分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0相加。 师: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这些有理数加法中的哪一些? 引导学生发现“正数+正数”、“0+正数”、“正数+0”、“0+0”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 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余下的5种类型

演示文稿教案

演示文稿的制作 单元备课 一、主要内容:选用了广泛应用于产品展示、演示教学的PowerPoint软件,教 学内容围绕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这个主题展开,介绍了演示文稿的规划、素材搜集、幻灯片制作和作品的调试与发布等内容。教材共分四节,各节内容的安排体现了制作演示文稿的几大步骤,具有顺序性。本章的最后安排的栏目——综合实践,是对本章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选择教学。 二、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演示文稿制作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培养 学生有效地搜集信息、整理与处理信息、呈现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如果课时比较充足,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比较大的主题,反之,则不建议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小的主题独立完成,如四季九寨、自我介绍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进行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等Windows 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分类存储与管理资料的能力。 2.对于已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而言,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依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并把重点放在演示文稿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以及交互设计上面。 3.对于演示文稿制作这部分内容是零起点的学生来说,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本章内容,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结合补缺内容和学案进行相应的指导。 4.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因为在初中一年都已经学习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等内容,这些知识都可以迁移到本章来。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另选主题。 四、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演示文稿的规划与制作。在幻灯片中插入媒体素材 和格式设置的操作技术则是技能的重点,由于本章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较为密切,因此通过学习操作技能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接触过文字处理,而且作为Office的组件,PowerPoint和Word在界面和操作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强调学科共通和知识迁移也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五、课时分配: 第1部分规划与筹备演示文稿2课时 第2部分制作演示文稿3课时 第3部分修饰演示文稿2课时 第4部分交互、动态设计及作品发布2课时

音乐课教案

音乐课教案 篇一: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莲子口中心小学王云宁 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动人,有很抒情感人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忠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歌曲的高潮部分是这首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不但出现了附点音符,还有就是节拍的把握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成长在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较少,但是对音乐课的热情高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附点音符,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歌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热爱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重点,难点: 附点音符的节拍把握,以及高潮部分的演唱,尤其“敬爱的好老师”一句的节拍要唱够。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初步感受整首歌。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先认真听一遍,告诉老师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它都描写了那些内容? 生答:歌唱的是老师,告诉我们老师深夜还在改作业,工作多辛苦。生:老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感激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好,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不辞辛苦。那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唱一首歌给老师?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学习乐谱。 1.用多媒体呈现乐谱,看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看到有的音符后面带点,表示什么?想想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音符上面加点表示声音高了,下面加点表示声音低了,那后面带点呢?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 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二、作者简介 相关资料:陶渊明:(365 —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 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 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 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 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 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 四、解题,把握思路。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2、提问:请问诗人1 、从何而归?2 、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增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等等)。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新 师播放一段世界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激情,再问“大家知道今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是谁?”学生回答后师给与评价,然后出示“净胜球”问题: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净胜球数应是(+1)+(-1)=0。师再问: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师引导学生用(-1)+(+1)=0的式子说明。(二)探究新知---行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这两个式子来探讨有理数的加法。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

演示文稿仔细做教学设计

4. 演示文稿仔细做 活动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结构。 2、掌握图文混排幻灯片的具体操作。 3、熟悉添加幻灯片的操作方法。 4、体验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图文混排幻灯片的具体操作。 教学准备:古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PPT,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演示文稿的相关操作。 二、新授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演示文稿,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一般包括标题页、目录页、展示页、封底页。 2、标题页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点明演示文稿的主题,一般也会加入制作者的姓名等信息。 3、目录页一般是用来展示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帮助观众概要地了解演示内容; 4、展示页通常有多张,是演示文的主体,用来展示关于主题的观点和想法;

5、封底页,位于演示文稿的最后,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谢意或提供联系信息。 6、这节课,我们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来学习标题页和展示页的制作。 7、首先我们来制作标题页:古诗词赏析六(2)班欣欣 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新建一个演示文稿,当我们打开这个PPT后,出现的第一张幻灯片就是标题页。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我们在这里输入:古诗词赏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我们在这里输入班级姓名 为了使标题页更美观,我们要为这张幻灯片添加背景 单击右键:背景添加适合它的背景 我们还可以为这张幻灯片插入一些剪贴画来进一步美化它 好,同学们来制作这张标题幻灯片 8、唐代伟大的诗人王维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今天我们来制作关于这首古诗的演示文稿。 点右键新建一张幻灯片 9、新建好第二张幻灯片后,我们来做展示页。展示页是演示文稿的正文内容,是演示文稿的主体部分。在这张幻灯片上,我们录入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置好格式。 10、第二张展示页,我们来制作作者简介。我们插入一张幻灯片 上边,我们输入:赏析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最新二年级音乐课堂最新教学设计3篇 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一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 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二理发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PPT2,简单介绍第19 届世界杯足球 赛。 2、出示PPT3,“想一想”关于净胜球问题。 3,、出示PPT4从A组积分榜可以看出墨西哥和南非的积分相同,那么究竟应该确定哪个队进入十六强呢?此时则需要计算各队净胜球数。你能列出计算各队净胜球数的算式吗?学生看图表, 思考问题。 学生列出计算净胜 球数算式。 利用世界杯的例子,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不仅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 学生知道学习有理数加 法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净胜球数的计算实际上涉及 到有理数的加法。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板书1:1.4 有理数的加 减----一、有理数的加法)。 2、探究一 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情形呢?请举例说明。 3、(出示PPT6)引导学生从和的符号以及和的绝对值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自己的算法 4、(出示PPT9)探究二学生小结: a.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学生讨论,相互补 充。 学生模仿已有的算 式填表。 学生阐述自己计算 的方法。 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用自己的语 使问题条理性的出现,发 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 现数学的简洁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 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 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 加法法则。 仿照探究一的模式解决 问题 完善有理数加法法则。

(即互为相反数两数之和为0)。 c.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 数。 言描述加法法则。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1、出示例1.计算:学生逐题解 答,教师选择两题板书演示解题步骤。 2、教师小结:学生观察教师的解 题步骤,并按规范 解题。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 高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出示PPT11)练习1.比比谁的眼睛亮:下列各计算结果是对还是错?如果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错误。 2、学生完成练习,同伴之间相互订正,教师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学生集体口答。 学生做练习,两位 学生板演(2)、(4) 两题,全班同学口 答其余四题。 采用示错式教学,展示学 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 错误,减少学生解题时出 错。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 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五、拓展练习 (出示P P T13)练习 学生思考判断并举 反例说明。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 六、归纳小结 a.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 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两数之和为0)。 c.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学生总结回答。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 一个总体而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 力 七、布置作业 习题1.4:第1题学生课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 (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音乐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 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 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

《归园田居(其三)》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赏析意境,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教学方法:情感激趣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走进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及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本本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曾让儿时的我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们充实着我们寂寞的童年,滋养着我们懵懂的心灵,她们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 六一儿童节到了,某一少儿出版社,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在诗人和画家聚会的星空下,快乐阅读,决定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古典诗歌图书现在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多媒体出示《静夜思》《过故人

庄》《清明》等插图),还有几首古诗没有,其中就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你能仿照这种编排,帮助出版社完成这首诗的吗? 要完成这项工作,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先来看一下已完成的古诗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注音,注释,译文,插图 三、浅吟低唱,完成注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和节奏 提示:用“∕”划分节奏,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 [屏幕出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互读互评:展开朗读竞赛,相互纠正,完成注音 四、七嘴八舌,疏通诗意 教师引导:要完成这首诗的翻译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 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 小组合作,选出最佳译文 五、斟词酌句,绘制美图 1、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哪些画面?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6.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双溪中学是靖安县的一所完全中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文稿

篇一:音乐课教学设计(定稿)1 音乐课教学设计 《卖报歌》 (一)教学设计理念 《卖报歌》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歌曲,创作于1933年底,描绘了一个为了生计四处奔跑叫卖的小报童形象。如何让现在的儿童感受、理解、体验、表现当年的小报童,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本课设计旨在抓住“小毛头”这个音乐形象,让学生走进“小毛头”的生活,融歌唱、教学于音乐活动和生活化的情景中。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表现不同情境下的音乐形象。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运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的形象。 2.能学会唱《卖报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感受与体验活泼、自信、凄苦的小报童形象,积极参与歌曲的情景表演活动,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 (三)教学分析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能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情境下的小报童形 象。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2、创编表演。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教学卡片、报纸、打击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已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是谁作曲的?(聂耳) (3) 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引出课题《卖报歌》) (4)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个音乐小故事: 在1933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位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叫“小毛头”。她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叫卖,当时天下着大雨,小姑娘不小心滑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掉在地上弄脏了,小姑娘难过地哭了起来。这时候聂耳刚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把小姑娘扶了起来,并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他觉得卖报童的生活很悲惨,就以这个“小毛头”为原型,写成《卖报歌》。让小姑娘边卖边唱,从此以后小姑娘的报纸非常好卖,小姑娘感到很开心。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五、新授歌曲: 1、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动画范唱后回答: (1)这首歌曲有多少段?(两段) (2)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