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识模块总(最全)初中教育

通识模块总(最全)初中教育

通识模块总(最全)初中教育
通识模块总(最全)初中教育

第一套

1我国教育发展正在发生(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转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育人为本”中的重点内容,那么,中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4学教育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能力,以下选项不合理的是(职业技能)。5以下属于中学阶段学生的特点的是(①②③④)

①自觉性较差;②自尊心较强;③独立倾向明显;④社会情感日益丰富;⑤人格健全。

6《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学生为本是指包含哪些方面(①②③④)

7下面哪些行为不能体现中学教师的终身学习(耐心与学生相处)。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具

体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9《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具体内涵包含哪些方面(①②③④⑤)

①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②热爱中学教育事业;③具有职业理想;

④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⑤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

10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

11中学教师能够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体现了(学生为本)理念。

a. 12教育教学研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关于研究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教学研究是突破专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

b. 教学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c. 教学研究可以优化和提升教学经验

d. 新任教师应先打基础,暂不适合做研究

13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师在课后反思中,应当记录教学的成功经验,教学的失败原因以及()。

a. 学生的活动情况

b. 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片段

c. 学生的学习困难

d. 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14《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依据

b. 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c. 是教师考核的唯一依据

d. 明确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15教师自我反思隐含的基本含义不包含()

a. 教育工作需要创新

b. 教师是发展中

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c. 教师是专业人员

d. 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于()。

a. 更换领导

b. 教师队伍建设

c. 教育经费投入

d. 优质生源

1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终身学习。

a. 发展为重

b. 学业为重

c. 能力为重

d. 过程为重

1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为何认为师德为先?()

a. 师德问题解决了,教师的理念和能力自然会提升

b. 师德比其它几方面内容更重要

c. 师德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要求,同时对专业的认同和热情决定了专业发展的水平

d. 中国传统要求将道德问题列在首位

1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a. 知识丰富

b. 爱岗敬业

c. 师德高尚

d. 理念先进

20《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的典范。

a. 师德为先

b. 学生为本

c. 终身学习

d. 能力为重

21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师()

a. 不断研究教学和学生心理

b. 通过学习获得更高的职称

c. 不断提升学历水平

d. 抛弃旧框架和经

验,学习新理念

2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颁布的。

a. 1995年2月

b. 2000年7月

c. 2012年2月

d. 2010年7月

23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体现了( )理念.

选择一项:

a. 能力为重

b. 学生为本

c. 师德为先

d. 终身学习

24专业化的核心特质之一是(),即把服务对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a. 专业精神

b. 职业奉献

c. 职业操守

d. 专业贡献

2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为本”理念的是()

a. 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能力展开教学

b. 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平台

c. 让学生自学,教师不加干预

d. 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兴趣

第二套

1 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和潜力,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树立牢固的()。

a. 自信心

b. 自卑心

c. 自尊心

d. 爱心

2 欺辱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欺辱行为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有打骂、起侮辱性外号的直接欺辱,也有背后说坏话、群体排斥的间接欺辱。处理学生间的欺辱行为,教师应当()。

a. 立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欺辱同学的情况

b. 发现有欺辱同学的行为立刻制止并给予批评

c. 如没有发生直接欺辱则置之不理

d. 创造机会鼓励被欺辱的同学

3()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a. 教书育人

b. 为人师表

c. 终身学习

d. 爱岗敬业

4( )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a. 爱岗敬业

b. 为人师表

c. 教书育人

d. 爱国守法

5安全无小事,将安全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实际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综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b. 根据中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

c. 让学生掌握自救、逃生的技能

d. 校规校

纪中明确禁止某些危险行为

6( )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行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儿童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a. 人际交往

b. 师生关系

c. 同伴关系

d. 社会关系

7( )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和不依附于他人的自主选择、独立见解和价值判断。

a. 独立人格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自我意识

8 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下对策中合理的是( )。

a. 优先照顾优秀学生的进度,再让他们课下帮助其它学生学习

b. 利用差异,在课堂上制造讨论和学生讲解的机会

c. 照顾学困生,尽量减慢教学进度,有耐心地讲解

d. 统一要求,一视同仁

9 开展安全教育,除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 )等途径开展。

a.

教育科研

b.

智育

c. 社会实践活动

d. 德育

10 自己动手完成一些事情,或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力所能及的要求时,教师要给予( ),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

a. 过程性评价

b. 肯定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否定性评价

11 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之一,这一主张要求教师()。

a. 为人师表

b. 教师要研究教学

c. 严谨治学

d. 关爱学生,一视同仁

12 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最显著的标志是()。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尊老爱幼

d. 爱岗敬业

13《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学生()放在首位”。

a. 生命安全

b. 能力培养

c. 知识传授

d. 道德修养

14 我们国家提倡的新型()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原则基础上的。

选择一项:

a. 人际交往

b. 同伴关系

c. 社会关系

d. 师生关系

15 ()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出发,同中有异,彰显团队合作精神和个性光芒的教研合作方式。

a. 跨学科教研

b. 同课异构

c. 专家引领教研

d. 课题合作

16()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a. 教书育人

b. 爱国守法

c. 关爱学生

d. 爱岗敬业

17()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选择一项:

a. 教书育人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爱国守法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就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作了规定,减轻课业负担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减轻课业负担,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减轻课堂教学内容,将减少部分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b. 提高学生能力

c. 科学设置课程,让学生既能学又乐学

d.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9()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a. 教书育人

b. 爱岗敬业

c. 爱国守法

d. 关爱学生

20下面不符合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是()。

a.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b. 尊重个体差异

c. 批评学生

d. 惩罚学生

2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当()。

a. 鼓励探究学习

b. 灌输知识

c. 开展合作学习

d.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22 “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在工作中应当()。

a.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b. 关注学生的发展速度

c. 挖掘学生的潜能

d. 对学生一视同仁

23()是教师的天职。

a. 爱岗敬业

b. 爱国守法

c. 教书育人

d. 关爱学生

24()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理念

c. 教师专业知识

d. 教师职业道德

25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校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享受快乐的()。

a. 活动和环境

b. 学习和交往

c. 学习和活动

d. 学习和环境

第三套

1中学教师应当掌握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包括()

①中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②中学教育与社会发展③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④课程标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

a. 完善自身知识储备

b. 关注新媒体

c. 掌握本学科知识

d. 精通多学科知识

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就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作了规定,减轻课业负担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减轻课业负担,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减轻课堂教学内容,将减少部分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b.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c. 与家长沟通,减少课外补习时间

d. 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有所选择,减少作业量

4《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思路以及()等内容。

a. 考试样题

b.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c. 教学设计

d. 作业建议

5中学组织教师基于校本研修,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学科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a. 建立教师网络空间

b. 组织教师学习团体

c. 邀请专家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d. 全体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6欺辱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欺辱行为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有打骂、起侮辱性外号的直接欺辱,也有背后说坏话、群体排斥的间接欺辱。处理学生间的欺辱行为,教师应当(D )。

a. 如没有发生直接欺辱则置之不理

b. 发现有欺辱同学的行为立刻制止并当面批评

c. 立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欺辱同学的情况

d. 创造机会鼓励被欺辱的同学

7中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教学工作展开的()。

a. 班级管理知识

b. 艺术知识

c. 普通文化知识

d. 教育教学知识

8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中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的是()。

a. 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b. 联想记忆和理解记忆

c.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d. 重复性强化记忆

9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它课程的附属

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d.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10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做到()。

a.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b. 耐心对待学生

c. 尊重、信任学生

d.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11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哪条教育规律中()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2学生做实践探究后发现,结果与书本所描述的情况并非完全一致,此时教师不应当()。

a. 引导学生重复研究或深入探讨

b. 告诉学

生以书本描述为准

c. 向学生解释可能的原因

d. 改进或调整探究的方案和设备

13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在工作中应当()

a. 对学生一视同仁

b. 关注学生的发展速度

c. 挖掘学生的潜能

d.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

期待

14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进行体育活动,该项活动的目的不包括()。

a.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b. 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

c. 选拔一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d. 扭转中小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

15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引导学生合理膳食

b. 提高疾病防控意识

c. 保证睡眠时间

d. 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体育

特长

16教师知识的核心是()。

a. 学科教学知识

b. 综合性知识

c. 学科知识

d. 教育教学知识

17多样化的交往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间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能力的提高。对待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师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a. 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娱体育活动

b.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

c. 课堂上创造更多让学生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间形成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

d. 发现有早恋等不正当交往立刻制止并当面批评

18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学科知识()

①跨学科知识;②学科思想与方法;③本学科专业知识;④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在习惯培养中,

教师应当()。

a. 以身作则

b. 循序渐进

c. 不断鼓励

d. 一蹴而就

20以下关于中学生休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b. 进行身体健康教育,提升睡眠质量

c. 毕业年级可以缩短休息时间,争取成绩

d. 进行心理辅导,较少压力引起的失眠

21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④确定学习内容认知要求的能力。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22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指导工作, 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戒掉喝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b. 锻炼身体

c. 减少作业量

d. 长身体期间,应当加强营养,不需要在乎体重增加

23中学阶段的学生总称()

a. 少年期

b. 童年期

c. 青少年期或青春发育期

d. 幼儿期

24中学生身心发展不具备的特点是()

a. 差异较大

b. 情绪敏感

c. 开朗主动

d. 思维活跃

25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高级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采取()①创设启迪思维的学习情景;②多角度提出问题;③动手操作;④学生讨论和自主提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模块四

1对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不合理的是()。

a. 注重即时反馈性评价

b. 利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

c. 对学习成绩进行排名

d. 重视质性评价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这说明,在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时,要注意()。

a.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b. 让学生能够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c. 利用认知冲突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d.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3《标准》中直接提到的要求教师掌握的教学方式是()。

a. 启发式、自主式、传授式、讨论式等

b.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

c. 发现式、启发式、参与式、讲授式等

d. 发现式、自主式、讲授式、辩论式等

4对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是()。

a. 学校应该由专人进行教育科研

b.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可以从一节课做起,人人都应做研究者

c. 是否研究要听从领导安排

d. 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

5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属于()。

a. 甄别性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激励性评价

d. 过程性评价

6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 自主、合作、探究

b.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

c. 教学过程最优

d. 减轻学生负担

7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实质在于()。

a.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c. 减少学生在校时间

d. 降低教师在课堂的地位

8教师选择教学资源的主要依据应该是()。

a. 教师备课的需要

b. 学生兴趣与发展水平

c. 学校的要求

d. 教材内容补充的需要

9《标准》要求教师应具有的沟通合作能力中不包括()。

a. 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合作

b. 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

c. 教师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

d. 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合作

10下列行为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是()。

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b.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c. 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d. 开展探究性学习

11以下行为不能够提高中学生合作意识的是()。

a.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队

b. 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小组展示的机会

c. 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和竞赛

d. 学生自己组织班会活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控教学过程,就是为了避免偶发事件

b. 调控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按步就班地完成教学计划

c. 调控教学过程就是控制学生课堂上随便说话

d. 调控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1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个观点说明在教育中,教师应当( )。

a. 加强学生自我批评的能力

b. 让学生树立

自信心

c. 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d. 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14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属于( )。

a. 特殊能力

b. 思维能力

c. 人际交往能力

d. 一般能力

15中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其课题来源主要是( )。

a. 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b. 思想教

育中遇到的问题

c.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d. 教育理论中

前沿问题

16下列内容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范畴的是( )。

a. 有效管理班级、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b.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c.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d.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偶发事件

17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 学习专业知识

b. 培养专业情感

c. 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d. 进

行科学研究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好奇心源于成功的体验

b. 好奇心是兴趣

的原动力

c. 好奇心就是创造思维

d. 学习兴趣是好奇

心的原动力

19教育评价的最重要功能应该是()。

a. 评价学生品德状况

b.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c. 选拔和甄别

d.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标准》中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归结到()中。

a.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b.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

c. 教学实施能力

d. 沟通与合作能力

21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评价关注点的是()。

a. 学生的水平等次

b. 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精神

c. 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d.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2下列能力中不属于教师专业能力中教学能力范畴的是()。

a. 设计教学能力

b. 思想教育能力

c. 评价教学能力

d. 实施教学能力

23教学目标应该体现()。

a. 教材的目标

b.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

c. 教师教的目标

d. 学生学的目标

24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意义不包括()。

a. 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了解与理解

b.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c. 充分挖掘家长中的物质资源

d.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5《教师专业标准》规定了六大方面26条专业能力要求,这是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

a. 基本要求

b. 最高要求

c. 较低要求

d. 水平要求

1 要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和潜力,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树立牢固的()。

选择一项:

a. 自信心

b. 自卑心

c. 自尊心

d. 爱心

2 欺辱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欺辱行为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有打骂、起侮辱性外号的直接欺辱,也有背后说坏话、群体排斥的间接欺辱。处理学生间的欺辱行为,教师应当()。

选择一项:

a. 立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欺辱同学的情况

b. 发现有欺辱同学的行为立刻制止并给予批评

c. 如没有发生直接欺辱则置之不理

d. 创造机会鼓励被欺辱的同学

3()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选择一项:

a. 教书育人

b. 为人师表

c. 终身学习

d. 爱岗敬业

4()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选择一项:

a. 爱岗敬业

b. 为人师表

c. 教书育人

d. 爱国守法

5安全无小事,将安全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实际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综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b.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

c. 让学生掌握自救、逃生的技能

d. 校规校纪中明确禁止某些危险行为

6()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行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儿童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选择一项:

a. 人际交往

b. 师生关系

c. 同伴关系

d. 社会关系

7()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和不依附于他人的自主选择、独立见解和价值判断。选择一项:

a. 独立人格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自我意识

8 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下对策中合理的是()。

选择一项:

a. 优先照顾优秀学生的进度,再让他们课下帮助其它学生学习

b. 利用差异,在课堂上制造讨论和学生讲解的机会

c. 照顾学困生,尽量减慢教学进度,有耐心地讲解

d. 统一要求,一视同仁

9 开展安全教育,除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开展。

选择一项:

a. 教育科研

b. 智育

c. 社会实践活动

d. 德育

10 自己动手完成一些事情,或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力所能及的要求时,教师要给予(),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

选择一项:

a. 过程性评价

b. 肯定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否定性评价

11 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之一,这一主张要求教师()。

选择一项:

a. 为人师表

b. 教师要研究教学

c. 严谨治学

d. 关爱学生,一视同仁

12 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最显著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尊老爱幼

d. 爱岗敬业

13《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将学生()放在首位”。选择一项:

a. 生命安全

b. 能力培养

c. 知识传授

d. 道德修养

14 我们国家提倡的新型()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原则基础上的。

选择一项:

a. 人际交往

b. 同伴关系

c. 社会关系

d. 师生关系

15 ()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出发,同中有异,彰显团队合作精神和个性光芒的教研合作方式。

选择一项:

a. 跨学科教研

b. 同课异构

c. 专家引领教研

d. 课题合作

16()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选择一项:

a. 教书育人

b. 爱国守法

c. 关爱学生

d. 爱岗敬业

17()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选择一项:

a. 教书育人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爱国守法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就切实减轻中小学课

业负担作了规定,减轻课业负担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减轻课业负担,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减轻课堂教学内容,将减少部分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b. 提高学生能力

c. 科学设置课程,让学生既能学又乐学

d.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9()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选择一项:

a. 教书育人

b. 爱岗敬业

c. 爱国守法

d. 关爱学生

20下面不符合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是()。

选择一项:

a.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b. 尊重个体差异

c. 批评学生

d. 惩罚学生

2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当()。

选择一项:

a. 鼓励探究学习

b. 灌输知识

c. 开展合作学习

d.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22 “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在工作中应当()。

选择一项:

a. 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b. 关注学生的发展速度

c. 挖掘学生的潜能

d. 对学生一视同仁

23()是教师的天职。

选择一项:

a. 爱岗敬业

b. 爱国守法

c. 教书育人

d. 关爱学生

24()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选择一项: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理念

c. 教师专业知识

d. 教师职业道德

25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校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享受快乐的()。

选择一项:

a. 活动和环境

b. 学习和交往

c. 学习和活动

d. 学习和环境

1中学教师应当掌握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包括()

①中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②中学教育与社会发展③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④课程标准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专业知识(通识部分) - 副本 教师专业试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该 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 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 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 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 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5、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 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 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 段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 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 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 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 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 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 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 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 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疫情中小学开学后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疫情中小学开学后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目录 1、疫情后开学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 2、中学复学复课教学工作方案 (3) 3、疫情防控开学复课工作总结【1】 (10) 4、疫情防控开学复课工作总结【2】 (14) 1、疫情后开学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做好教学计划调整 县教育局要指导学校有序开展网上学习情况摸底和诊断评估工作,精准分析学情,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衔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确保学生顺利参加高考。统筹考虑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和中职参加毕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二、关心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切实做好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青少

年及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帮扶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各校对重点学生群体要制定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明确专人督促指导,保证学习质量。 三、实行小班教学 上课时师生必须佩戴口罩。学校要实行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不得超过40人,课桌位置要适当拉开,符合安全间距。教师要强化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同时要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确保一分为二”的两个教学班同质同量同步。 四、普遍开展战“疫”专题教育 要充分用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成的宝贵教育资源,认真组织开展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战“疫” 专题教育,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加强防疫知识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战"疫”先进典型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充分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五、保障教材教辅供应 高度重视教学用书供应,根据学校开学日期调整情况,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归纳

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院系课程不同,院系课程设计首先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为继续学习本专业做好准备。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则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本研究领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 2.对于不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了解什么内容,以便更好地体会它存在的价值? 3.了解这些知识如何帮助学生以不同视角思考道德抉择,或以不同途径为公民社会做贡献? 每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评审后都将获得编号和标签,每类标签之下都应有适当数量的课程,所有课程都要定期复审重新获得批准,大部分“伦理和公民”课程可以拥有两个标签。 哈佛大学之前的通识教育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完全符合通识教育原则的课程,后半部分是250门左右满足专业兴趣的院系课程。今年秋季改革后,后半部分院系课程将被移到分配必修课,感兴趣的学生仍可选修。分配必修课要求学生分别从哈佛文理学部“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个分部,以及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的院系课程里各选一门。不能选修初级和中级语言课程充数,同时要避开主修专业的课程。 此外,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必修一门实证及数学推理课程,确保学生达到数学、统计和计算方法等量化技能要求,让学生运用数据时能够审辩性思考,为他们进行更高级的量化研究做准备。哈佛大学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细化课程目标,评估当前这些目标的达成度,指导此类课程做出必要调整。通识课程应有多种水平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哈佛大学还要求学生学习一系列院系必修课,包括论文写作、外语和量化工具课程等。 教育支持系统 制定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 改革后,哈佛大学升级了行政管理和经费支持系统,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地位和一流质量。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将增加人员、资源和权威,以便更好地募集、开发并维持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性教师、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将做出更大努力,确保通识教育课程达成目标。通识教育课程需要跨越专业领域,哈佛大学制定了更清晰的激励措施鼓励院系深度参与,以平衡通识教育课程的学科、广度和数量。 开发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可以申请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协助建设课程网站,获得经费聘请研究助理协助工作。开发跨学科课程的教师,还可以聘用其他院系的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将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为他们提供培训,协助教师招聘有经验的助教,提供经费用于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活动和课外作业,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将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方面享受优待等等。助教主要负责主持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学生数将控制在12—14名,通识教育课程助教将获得额外补贴,接受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培训(主持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表现和作业等内容),表现突出者将得到奖励。文理学部三个分部负责人在评估院系年度聘任计划时,将统筹考虑支援通识教育的需求,适当增加数字助教、导师及其他教学和行政岗位。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 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 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 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 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 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范围包括环境科学、

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2019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附后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 语》 C.《大学》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 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4.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 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 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 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 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 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 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 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 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 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 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 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摘要]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它是对自由教育的超越与发展,是与专才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施通识教育,要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外隐性通识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大学生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 一、通识教育理念的确立 1.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交融。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次。二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即专业教育通识化,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宽。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交融。三是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只有从教育理念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通识教育,才能把握其精神内涵,避免将通识教育简单化、肤浅化地理解为开设几门课程、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专业教育是知识分化与社会生产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然而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理性、情感、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

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2 / 4 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

【教育观察】后六中学的办学奇迹(三)

【教育观察】后六中学的办学奇迹(三) (篇三〕后六解决了多少教育难题 自《中国教师报》推出《后六中学:做好常规就是奇迹》报道以来,天津、河北、山东、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省内的徐州、扬州、常州等地区的教育局领导、校长,纷纷来江苏省溧阳市后六中学参观考察,他们对后六中学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对早读课、作业、课堂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部分参观学习者的体会与感受,以飨读者。 ●作业精当有效 方夏镇(镇江市实验中学校长): 胡建军任后六中学校长以来,在实施科学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在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不仅要求教师备课,还要求教师备作业,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适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作业量和难度要恰如其分。他们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通过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后六中学在作业改革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效。 当然,这些成效需要教师去用心,精心挑选作业,做到

精益求精,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业要精选,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作业必须真实,绝对不能抄袭。抄袭掩盖了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就会使后续学习产生更大的困难。作业做了就要批改,这样才有效。还要减少错误率,错了要订正,有错必改。道理大家都懂,但许多学校没有落实,说到未必能做到。后六中学按照教育的科学规律,通过有效管理,在不加课时,不增加作业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把听懂老师讲的化为自己掌握的,作业练习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练得越多越好,盲目布置大量作业,而不注意提高学生作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学生错误和无效的作业很多,产生了负强化。我们不能满足于多练,应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劳动,无效的作业再多也枉然。精心布置和随意布置,精批和粗批,效果大不相同。要在精细化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改变布置批改作业的粗放性。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粗批粗改。后六中学在布置批改作业方面的经验,如精选、批改和独立完成等,尽管并无惊异之处,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要害之处,有普遍意义,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把一般的生源培育成一流的学生 余如进(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后六中学的成功经验驳倒了当前流行的三种错误思想。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

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 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教育 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专论?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 —— —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 张东海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摘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08)04-0020-04 GeneralEducation:MisunderstandingsoftheConceptandPlightofPractice—— —toUnderstand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fromtheViewofHolisticEducation ZHANGDong-hai (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Abstract:Theplightofgeneraleducation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Chinaiscausedbyvariousmisunderstandingsaroundtheconceptofgeneraleducation.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isassociatedwithidea,systemandcurriculum.Theideaofholisticeducationisgoodforustoknowcorrectlyandcomprehensively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Generaleducationisakindofinterdisciplinaryeducation,whichcultivatehumanqualitiesandhumanisticspirit. Keywords:generaleducation;holisticeducation 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走过了一个从“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教学改革,到以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再到以美国顶尖大学为样板,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乃至试图以通识教育理念来重新设计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多年来教育理论界的讨论与高校的实践,通识教育理念逐步为我国高校所理解。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若干观念上的误解和实践操作上的误区。 首先,对通识教育的本质存在一定的误读,把开设通识选修课等同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这里仅指大学通识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大学本科生的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够善尽国家公民职责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教育。通识教育概念至少可以从理念、制度、课程三个维度来理解: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如何办大学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大学理念或者“一种大学观”,是关于如何安排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是关于大学要培养何种人的认识,“其核心命题是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一部分什么样的人”[1]。它的教育内容是非功利的、不指向某种职业的知识,而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有普遍意义、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能使人善尽作为“人”和“公民”职责的知识,是人类文化中的基本知识。这是通识教育的理念之维。其次,通识教育还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都与专业教育模式有所不同。要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系列教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 的和要求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

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1 5.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课程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如下要求: 1.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2.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几个部分。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还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学生读书的质和量。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讲述了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请选取你感受深刻的一两个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有的关系。要求:原创,拒绝网抄,紧扣课程内容进行阐述,字数在400字以上。 李亦非---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注入式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实行“满堂灌”、“填鸭式”,学生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 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 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 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 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 “你在干什么?”我问她。 “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 “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 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 “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 “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 “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 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 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乘3得6,是哪位?是个位;2乘1得2,是哪位?是十位,20;2乘2得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写在哪位上。学生都脱口而出,无一错误。 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2的前面填上个‘1’,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原算式变为: 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 “继续乘。”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 “怎么乘?”我接着问道。 “像用2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乘3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那么乘数是多位

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摘编

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 至中学后教育)摘编 一、教育蓝图的背景和发展路径 (一)背景 20xx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对自身的教育系统进行了整体回顾,旨在制定新的国家教育蓝图,进一步发展马来西亚的教育国际化标准,为21世纪的马来西亚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并增加公众和家长对教育政策影响的力度。因此,通过15个月的努力,马来西亚教育部汇集了各方资源,包括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代表,以及六所当地大学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20xx-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学前教育至中学后教育)》(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xx-2025(Preschool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以下简称教育蓝图)的制定。因此,马来西亚教育蓝图是建立在对当下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评价基础上,在充分考虑了马来西亚自身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达到的国际化标准后所颁布的国家层面教育指导文件。 出于经济增长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马来西亚意识到教育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想要在当今世界获得成功,有所发展,就要注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教育是国家统一和建设的基石,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改善自

己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成为成功者、国家发展的贡献者。让个体学会理解、接受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以经验分享为基础的教育理念。通过经验分享和共同的愿景,促进国家认同感和团结。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受到广泛讨论,来自学生父母的期待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让教育系统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培养马来西亚年轻人的相关能力与技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这是当务之急。然而,就现有的教育体系而言,也许要通过数年的努力才能让人才培养的思路发生实质改变,例如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二)发展路径 教育蓝图中的基础教育部分有三个具体的目标:第一,理解当下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关注教育教学方式、关注改革路径、提高质量标准、缩小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提高教育体系的效率;第二,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教育愿景;第三,规划系统而全面的改革方案,包括敦促教育部门关注人们新的学习需求,使教育面向全体公民。 上述发展路径的制定不仅是多方教育专家商讨的结果,而且汇集了民众的讨论意见。 (三)教育蓝图规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