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

第一节运动和糖

一、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亦可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一大类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味甜、易被人体吸收;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味不甜,经淀粉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

※膳食中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例如各种谷类(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干豆类(黄豆、蚕豆等)、硬果类(栗子、花生等)和根茎类(土豆、红薯等)含糖比较丰富,其次还可来自各种纯糖(红糖、白糖、蜜糖、麦芽糖等)。

※蔬菜、水果中除含少量单糖外,还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来源。常用食品中糖的含量见表1-1。

※糖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有3种,即肌糖原、肝糖原和血糖。糖在人体内总贮量为500克左右,其中肌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400克左右,肝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100克左右,血糖在人体内的贮量为5克左右。

※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肌糖原贮量可高达600~800克左右,肌糖原贮量愈高,运动员运动至疲劳的时间愈长,冲刺能力愈强,运动水平愈高。

(一)供给能量

※这是糖类在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是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能迅速氧化给机体供能。

※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能量4千卡,即使在缺氧的条件下也能通过酵解作用为机体供能。它不但是肌肉活动时最有效的燃料,而且是心肌收缩时的应急能源,脑组织和红细胞也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给能量。

※由糖参与构成的糖蛋白、黏蛋白、糖脂和核酸等参与构成细胞核、细胞膜、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神经鞘等,某些糖类还是构成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血型物质和激素的组成成分。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糖白质分解代谢中彻底氧化释放能量的一个共同途径。若缺乏糖,脂肪分解不能经三羧酸循环而完全氧化,因而形成丙酮、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即所谓的酮体)。

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发生酮病,引起酸中毒。体内糖代谢正常进行,将会减少酮体的生成。

※当蛋白质与糖一起被摄入时,氮在体内的贮留量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要多。主要因为糖的氧化增加了ATP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以及蛋白质合成。当能量不足时,增加糖的供给量,可见氨基酸在血中的含量降低,且对其他组织的供应和尿素氮的排出减少,保留的氮重新被利用。这种糖节省蛋白质消耗的特异作用称为糖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当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砷等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毒素的抵抗力增强。摄入足够的糖可使肝脏中肝糖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即可保持肝脏免受有害因素的损害,又能保持肝脏正常的解毒功能。

※摄入含糖食物,容易增加饱腹感,尤其是吸收缓慢和抗消化吸收的糖,更能延长饥饿到来的时间。 由于在长时间耐力运动和比赛中体内要消耗大量肌糖原和肝糖原,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补充适量的糖是有好处的,可以防止低血糖发生,使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推迟疲劳的产生,保持良好的耐力和最后冲刺的能力。关于服糖的类型、数量和补糖的方法目前已有不少研究。

※补充淀粉或葡萄糖有利于肌糖原的合成;

※补充果糖有利于肝糖原的合成,补给果糖时肝糖原合成的速度比以同样的方式补充葡萄糖提高

3.7倍。

※目前给高水平运动员补糖大多补充低聚糖(含3~8 分子葡萄糖),补充低聚糖有血液渗透压较小又易消化等优点。

1.运动前补糖

※在赛前补充糖时,每千克体重约补充1克糖为宜,一次补糖的总量应控制在60克之内,补糖量不超过2克/千克体重。

※可在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或10克/千克体重);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不宜在赛前30~90分钟内吃糖,以免血糖有下降;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千克体重,多数采取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

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

很多人都认为,吃糖对人体有害无益,但不少学者就这一问题分别从食品营养与卫生、人体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不同学科,对食糖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做出了“适量吃糖,有利于人体健康”这一论断。其理由有:

※糖是人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其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糖是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经过“燃烧”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及生长需要,人的脑组织仅依靠葡萄糖供能,这是其他任何能量无法替代的。

※糖还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它与体内的其他物质结合构成酶、抗体、激素等,对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糖容易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误解。

※专家们指出,肥胖除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外,重要的病因是人体总能量的摄入大于支出。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除食糖外,还有脂肪和蛋白质。

※代谢试验表明,人体对于来自糖的多余能量的储存能力是有限的,而过多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却不能促进其完全的“燃烧”,而直接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由此得出结论,膳食中最易导致肥胖的是脂肪,而不是糖。

1. 糖与糖尿病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除遗传、精神疲劳和感染外,肥胖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糖既不能直接诱发肥胖,其导致糖尿病的主因也就无从谈起。

2. 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引起高血压发病的膳食营养因素主要是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和高盐、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

3. 糖与高血脂症的关系

※高血脂症与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高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与糖的摄入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血糖指数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后血糖反应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空腹状态下进食50克被试食物后血葡萄糖曲线内增加的面积与等量参考食物对比进行计算。※虽然影响含糖食物血糖指数的因素很多,如食物颗粒大小、结构特征、黏度、可溶性纤维、烹调加工程度、是否含果糖与乳糖、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例、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干扰、抗营养素如植酸和植物凝集素以及水果的成熟程度等都可影响,但血糖指数是近年来营养学界公认并可被接受的含糖食物的分类方法(见表1-2)。

表1-2 含糖食物的血糖指数

也可把血糖指数看作是含糖食物消化速率、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速度的一个指标。进食同样数量食物时,其消化速率愈快,引起的血糖浓度上升的幅度愈高,血糖指数越大,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作用也就愈明显。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

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可能与糖尿病的控制有关。因此,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含糖食物。

一、脂类的概念和分类

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脂肪仅指中性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脂肪在常温下有固态脂肪和液态脂肪的区别,动物脂肪为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为液态称为油;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动物脂肪。通常说的膳食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

磷脂主要有卵磷脂和脑磷脂,它们是神经细胞的“营养因子”,有人称卵磷脂和脑磷脂为脑黄金,在坚果中含量丰富。

胆固醇酯是人体内又一类脂类化合物。关于胆固醇的利弊争论颇多,如胆固醇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但胆固醇也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胆固醇可转化为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维生素D、胆汁酸、胆盐等生理生化活性物质。

(一)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膜具有由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组成的类脂层,脑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鞘磷脂。磷脂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固醇是体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重要物质,中性脂肪构成机体的储备脂肪,例如皮下脂肪等。脂肪一方面在机体需要时可被动用,参加脂肪代谢和供给能量,同时也可隔热保温和支持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等。

维生素A、D、E、K都溶于脂肪,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中往往含有一定数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每克脂肪在体内可供给9千卡(37.62千焦尔)能量。一般膳食中所含的总能量约有17%~30%来自脂肪。由于脂肪富含能量,所以是一种比较浓缩的食物,可缩小食物的体积,减轻胃肠负担。

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具有较高的饱腹感。

在肾脏、心脏周围沉积着一层脂肪垫,维系和固定着这些重要的脏器,保护这些器官免受振荡和运动损伤。

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对细胞膜和线粒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胆固醇的代谢和运输、对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都有重要作用;还有促进发育,保护皮肤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作用。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将引起皮肤病、生育异常和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运动中,人体组织内的甘油三酯被动员后,游离脂肪酸(FFA)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循环期:在运动开始后的前10分钟,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为肌肉利用而浓度下降;

②代谢期:运动30分钟左右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逐渐升高并超出正常含量;③恢复期:

运动后,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上升至最高水平,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值。

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的速度受肌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和肌细胞转运脂肪酸过程的快慢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脂肪组织动员脂肪的分解较慢,常在运动30~60分钟后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速度才达到最大,血浆游离脂酸浓度达到最高水平,血浆游离脂肪酸才成为肌肉收缩的主要能源。

影响运动中脂肪代谢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对脂代谢的影响

剧烈运动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在低强度运动(25%最大吸氧量运动)中,脂肪组织的分解受到强烈刺激,血浆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浆并氧化供能是最多的;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酸氧化供能逐渐下降;但脂肪在65%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时氧化率最高,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到85 %最大吸氧量运动,脂肪氧化减少。由于脂肪动员达到最大反应速度需30~60分钟,所以,要有效的消耗肌体储存的脂肪,要选择时间为30~6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2. 肉碱对脂代谢的影响

游离脂肪酸从骨骼肌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分解需要肉碱的转运系统。肉碱可以促进游离脂肪酸转移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代谢。

3. 糖代谢水平对脂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利用增加时,脂肪分解受到抑制。

4. 氧供应量对脂代谢的影响

肌肉中氧供应量充分时,利用游离脂肪酸供能比例增高,且会抑制肌肉摄取葡糖糖,从而减少糖的利用。

5. 脂肪酶活性对脂代谢的影响

脂肪动员分解需要脂肪酶,因此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的又一重要环节。

6. 运动训练程度对脂代谢的影响

运动训练是提高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数量、体积、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酶和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增加。因此,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利用脂肪酸的能力比一般人强。

运动是改善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含量,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的一种有效措施。运动还可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能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对于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长时间运动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运动能提高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清除甘油三酯的功能加强,因而使血脂含量下降(见表1-3)。

对于能量消耗大,机体散热较多和长时间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跑、滑雪、滑冰和游泳等,应适当增加脂肪供给量的比例。运动员膳食中,脂肪的供给量一般应占总能量的30%左右,脂肪的摄取量按每千克体重15克为宜,应多用植物性脂肪和磷脂(大豆中含量高),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0%。

膳食中脂肪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不似蛋白质供给量明确,主要原因是脂肪在体内供给的能量,亦可由糖类物质来供给。至于为了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保证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所需的脂肪并不太多。

一般认为每日膳食中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此项需要。在我国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建议中,未明确规定脂肪的供给量;一般认为脂肪供给量应占每日需要能量的17%~20%左右。今后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膳食中动物性食品的数量亦将不断增多,因此,脂肪摄入量亦将随之而增加,而且主要是动物性脂肪。

摄入过多的脂肪,对机体不利。有人用大鼠进行试验,发现摄入高脂肪饲料者寿命显著缩短。所以,膳食中的适量脂肪是保证合理营养的重要因素,而过量的脂肪,对机体有害。因此,应该适当控制膳食中脂肪含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应该尽量选择熔点低、消化吸收率高和含脂溶性维生素与必需脂肪酸较多的脂肪。一般情况下,植物性油脂比动物性油脂好。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组成单位、由肽键相连的具有稳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是由碳(C)、氢(H)、氧(O)和氮(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某些复杂的蛋白质还含有硫,有的还含有铜、铁、锌等金属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目前发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含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就越高。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肌肉、血液中血红蛋白、腱、骨、软骨等都由蛋白质组成。体内代谢与破损的组织,也必须由蛋白质修复,因此,蛋白质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

蛋白质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成分,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而血浆蛋白质在维持机体的渗透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物体内的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而目前发现的1 000余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由于酶的存在,使许多在一般化学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生物体内却很容易进行。

在生物体内存在有一类可以防御异体侵入功能的蛋白质,如各种免疫球蛋白,它能识别外源物质如病毒、细菌和异种蛋白等,并能与之结合,使这些异体物失去活性。这样可以防御各种疾病发生。血纤蛋白原是另外一类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它在动物体皮肤破伤时,可以迅速转变成血纤蛋白,

封堵伤口,防止液体大量流失和异体物质侵入。

蛋白质类激素是动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激素,它们对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提高血糖浓度。

(六)传递信息功能

不少蛋白质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用。如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肽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内的固醇类激素受体等,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它们可以专一性接受某种激素的作用,并将其信息朝一定的方向传递,以控制细胞内酶的活性或酶的数量,进而达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六)传递信息功能

接受外界刺激的受体也是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可称为感觉蛋白。如视网膜上的视色素,味蕾上的味觉蛋白

等。这些感觉蛋白接受刺激后,可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就可产生视觉或味觉反映。

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是合成乙酰胆碱的必需物质,个别氨基酸如蛋氨酸及赖氨酸均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

(八)供给能量

食物中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及体内更新的蛋白质分解后释放能量,以满足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期对能量的需求。

※一般成人蛋白质需要量每日为1.2~1.5克/千克体重,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12%~14%;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应多供给一些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每天约为2.5克/千克体重。※儿童运动员应增至3克/千克体重,大运动量训练或锻炼时,消耗的蛋白质增加,就应供给较多的蛋白质。

※有学者研究表明,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5~3.0克/千克体重,速度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4 ~2.5克/千克体重。

四、优质蛋白质及其食物来源

(一)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在膳食供应中,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而且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应多供给优质蛋白质(指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种类齐全、比例合理的蛋白质),大豆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氨基酸含量丰富,质量好,价格便宜,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体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见表1-4。

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完全性蛋白质含有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也符合人体的需要。例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食品。

非完全性蛋白质中缺乏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非完全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类食品和豆制品中。

如将谷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同时混合食用,其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补充,满足人体的需要,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作用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互补的几种食物最好同时食用,这样必需氨基酸可同时被吸收利用。如果几种食物分别食用时间相隔过长,则不能起到互补作用(见表1-6)。

※谷类:一般含蛋白质6%~10%,缺乏赖氨酸。

※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大豆含蛋白质35%~40%,其他豆类蛋白质含量为20%~30%,豆类蛋白富含赖氨酸,但其不足之处是蛋氨酸略显缺乏。

※坚果类:如花生、核桃、葵花子、莲子等,蛋白含量为15%~25%。

※肉类:蛋白质含量为10%~20%,所含必需氨基酸齐全,含量充足属优质蛋白。

※禽类:蛋白质含量为15%~20%,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肌肉蛋白质相似,利用率较高。

※鱼类:蛋白质含量为15%~20%,鱼类肌组织肌纤维较短,加之含水量丰富,容易消化吸收。

※蛋类:蛋白质含量为10%~15%。

※奶类:蛋白质含量为3.3%。

※耐力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达10%~20%是来自于蛋白质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而赛后身体更加需要蛋白质来修复损耗的肌肉组织。每天运动90分钟或其以上的运动员会燃

烧身体的蛋白质作为能源。

※额外的蛋白质补充能帮助因运动而令身体组织受到的损害,提供原料来重建流失的肌肉蛋白质。※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使用糖类补充品,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蛋白质的流失。未经锻炼的肌肉比较容易受伤,新运动员或普通人群在接受初步或进一步锻炼时,都需要额外的蛋白质补充。※实验证明运动后服用糖类加蛋白质的补充品,能帮助身体建造蛋白质,增加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壮大,这不是单纯糖类补充品能做到的。

※运动之后膳食补充的最佳选择:糖类加蛋白质。蛋白质的补充可选择支链氨基酸 (BCAA)、谷氨酰胺和增肌粉等氨基酸和蛋白质补剂。

支链氨基酸是身体的肌肉蛋白质的重要部分,由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组成。当超过3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运动,身体需要更多燃料和能量时,BCAA便往往被充当作能源物质而消耗。

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是:

1. 增强肌肉耐力和重建肌肉内的蛋白质。

2. 支链氨基酸在运动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ATP供给运动使用。

3. 支链氨基酸同骨骼肌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支链氨基酸还是体内骨骼肌供能的主要氨基酸。

5. 训练期间摄入支链氨基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和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起到促进合成代谢的

作用。

增肌粉是一种由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构成的一种营养补剂,不仅能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原料,而且还能刺激激素的分泌,并具有抵抗肌肉分解和增加糖原合成的作用,增加瘦体重、不增加体脂。增肌粉的组成成分有清蛋白、L-谷氨酰胺、牛磺酸、单纯肌酸、磷酸钾、肉碱等。

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是肌肉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在高强度运动或疾病、营养状态不佳等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合成远远无法满足此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当机体在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谷氨酰胺水平会下降50%,而且要在运动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若运动时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机体就会分解肌肉蛋白以满足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肌肉的大小、肌肉的力量,而且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及时适量地补充谷氨酰胺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蛋白的分解、增加细胞体积、促进肌肉增长;同时谷氨酰胺还可刺激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酮的分泌,使机体处于合成状态。谷氨酰胺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运动中的乳酸堆积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

目前最流行的蛋白质补充品中最好的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易于吸收、含有完整氨基酸群,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评价。

由于乳清蛋白具有优异的生理价值,其生物价(BV值: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保留的氮之百分比),高于鸡蛋、牛肉,因此受到健身者极大的重视。标准用法是:运动后30~40分钟内,喝1~2份(约22~45克)乳清蛋白。

不同乳清蛋白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机制是相似的,就是乳清蛋白浓缩物可显著增加机体中谷胱甘肽的能力。谷胱甘肽是体内发现最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之一,可保护细胞并解毒各种有害物质,如致癌物质、过氧化物和重金属。谷胱甘肽也和免疫功能有密切关联。乳清蛋白浓缩物对于增加谷胱甘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酪蛋白、蓝藻、大豆、小麦、玉米、鱼、牛肉。给予其他动物蛋白质,并不能使谷胱甘肽高于正常值。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运动量锻炼的人群及从事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的运动员,需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使摄取量超过现在一般人群的每天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平均量,乳清蛋白浓缩物是一类高品质的蛋白质,与任何一种蛋白质比较有更高的生物价,这也是运动员为何食用乳清蛋白浓缩物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单独补充乳清蛋白或与其他产品搭配使用,乳清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和肌肉壮大作用都有良好的效果。

※纯乳清蛋白:纯乳清蛋白低能量,可作修补、生长、修饰肌肉群与能量控制用。亦可帮助身体燃

烧脂肪、增加瘦肌肉组织。

※乳清蛋白加肌酸:运动后加大肌肉组织用,迅速消除疲劳。

※乳清蛋白加增重配方:增加总蛋白质含量,瘦体重增重,肌肉饱满。

※乳清蛋白加大豆蛋白:修饰线条、维持肌肉群。

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首先大豆及其产品蛋白质含量高,整粒大豆、大豆粉、浓缩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分别含大豆蛋白42%、50%、70%、 90% ~95%。相当于稻米的5倍,小麦的3.3倍,鸡蛋的3倍,瘦猪肉、牛肉、鱼、虾、鸡的2~3倍。此外,大豆蛋白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比较接近人体的需要。除蛋氨酸偏低,赖氨酸偏高,其他接近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

※值得提出的是,粮谷类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赖氨酸含量偏低,因此豆类蛋白与粮谷蛋白质是非常理想的互补蛋白。

※科学研究证明,大豆蛋白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异黄酮(三羟基异黄酮和黄豆甙原)、皂甙、蛋白酶抑制剂、微量元素及其他。大豆蛋白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2.5%。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中国和日本低于西欧和北美;而膳食结构中大豆蛋白摄入量,中国和日本远高于西欧和北美。有关专家证明,大豆中至少有5种物质具有防癌功效,即异黄酮、蛋白酶抑制剂、皂甙、肌醇磷酸酯、植物固醇等,并指出,大豆蛋白防癌作用与其配比有关。

此外,由于大豆蛋白有少量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称植物性雌激素,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术语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从事劳动以及体育运动必须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事实上,不仅劳动或运动时需要能量,就是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例如心脏跳动、血液循环、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其来源就是每天摄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种营养素。

对人类来说,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能量,食物中能作为能源物质的只有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类物质,这三类物质又统称为热源物质或能源物质。

能量的单位,营养学上用“卡”(cal)表示,按照量和单位国家标准,能量的单位应采用“焦耳”

(Joule) 表示,营养学上仍习惯采用卡或千卡。

1千卡(kcal) =4.18千焦耳(kJ )

1千焦耳(kJ)=0.24千卡(kcal)

通常把1克供能物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卡价。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在体内氧化的卡价分别为:

糖 4.1 千卡/克(17.14千焦/克)

脂肪 9.3千卡/克(38.87千焦/克)

蛋白质 4.1千卡/克(17.14千焦/克)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燃烧,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营养素在体内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的过程可以称为生物氧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有腺苷三磷酸(ATP)形成,ATP在细胞内普遍存在。ATP分子水解时可释放能量是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每消耗1升氧气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食物在体内氧化要消耗氧,但由于食物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也不同。

1克糖完全氧化需耗氧气0.83升,根据1克糖的卡价为4.1千卡(17.14千焦),就可算出每消耗1升氧来氧化糖类食物时,其氧热价为5千卡。

1克脂肪完全氧化需耗氧气2.06升,根据1克脂肪的卡价为9.3千卡(38.87千焦),可算出每消耗1升氧来氧化糖类食物时,其氧热价为4.5千卡(18.81千焦)。

食物在体内被从肺吸入的O2最终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不同食物所含的能源物质碳、氢、氧等化学组成不尽相同,故在氧化中所需的O2及生成的CO2也就不同。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CO2体积与同时消耗O2的体积之比称为呼吸商(RQ)。糖的呼吸商为1.0,脂肪的呼吸商为0.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

普通膳食所含糖类,脂类及蛋白质往往不同,因此其呼吸商是有差异的。根据实验,食进普通膳食的呼吸商约为0.85,多食糖类则呼吸商增高,多食脂类和蛋白质则呼吸商降低。正常的呼吸商值在1.0~0.7之间。由于运动强度不同,各种能源供能比例不同,呼吸商会出现差异。

人体能量需要量主要决定于下列三个方面:1.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2.从事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劳动所消耗的能量;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其中最主要的是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所占比重较大。

基础代谢能量是机体处于清醒、神经肌肉完全安静与空腹状态下,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最低能量需要量,亦即机体静卧在18~25℃的环境中,完全处于休息状态,既无体力劳动也无脑力劳动,而且在12小时前已停止进食,消化系统也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上是维持体温和器官内脏最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用于体温维持,心脏跳动、肺的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的维持,所消耗的能量,称之为基础代谢能量。

基础代谢率(BMR):指以每小时每千克体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散发的能量表示基础代谢。

影响运动员的基础代谢的因素:训练水平、每日运动量。运动员系统训练后,机体肌肉量增加,使基础代谢相应提高;另一方面,运动训练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增加,心跳、呼吸变慢,肌肉放松,使基础代谢下降。两者相抵,结果是运动对基础代谢影响不大。实际测定运动员的基础代谢,有的比正常人高,也有的比正常人低,这与受试者的肌肉量及其测定日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应具体分析。

根据劳动强度不同,一般将劳动分成五级:1)极轻体力劳动。(2)轻体力劳动(3)中等体力劳动。(4)重体力劳动。(5)极重体力劳动。

从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在人体能量总需要量中占主要部分。劳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劳动强度、劳动持续时间以及工作熟练程度有关,即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能量消耗越多。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单体在机体内合成有机大分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不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能量,蛋白质的特别动力作用最高,为30%;糖类者次之,为6%;

脂类最低,只有4%;正常混合膳食约为10%。在计划一个人的膳食时,其能量的供给比其基础代谢与劳动所需者的总和应高约10%,以补偿食物特别动力作用耗去的能量。

运动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稍高于一般人,其原因是训练能引起机体的兴奋性提高和消化机能减低,而且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量比一般人多(是因能量消耗增多所致),因此宜采用总能量消耗的15%作为运动员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第三节能量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人体能量消耗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在营养调查工作中,可采用较为简便的“活动观察法”或“体重平衡法”;另外,还可采用公式简易推算法来计算能量消耗。

该方法只需测定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不需任何仪器。就可推算出运动时的能量消耗量。其具体公式为:

能量消耗量=(相对代谢率+12)3(基础代谢率3体表面积÷603运动时间)=(RMR+12)3BMR3BSA÷603T(分钟)

对调查对象进行24小时的跟踪观察,详细计算各项活动的持续时间,参照各种动作能量消耗率,查算出一日的能量消耗,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5%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是一天的能量需要量。

计算一日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可进行多日观察,然后根据各类活动在调查期间所占的时间比例,求

出一日能量消耗的平均值,观察天数越多,代表性越强,偏差越小。

活动观察法虽简便易行(除秒表计时外,不需要其他设备),但要求被调查者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计时准确,偶有疏漏,便影响计算结果,而且费时费人力。

此法只适用于健康成人。健康成年人机体有维持能量平衡的调节机制,使能量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体重保持相对平衡。因此精确地计算出一定时期(连续15天以上)所摄入的食物能量,并测定此时期始末的体重。

经常测量体重是监测能量是否平衡的简便的方法。如果体重恒定或相当于标准体重,说明这段时间内能量的摄入平衡,即摄入量和消耗量大致相等。一般来说体重有所增加,则说明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累在体内。如果没有疾病的情况下体重减少,则说明能量的摄入长期低于消耗,因而只得运用体内脂肪来满足所需能量。

男: 身高>165厘米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身高<165厘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米)-110

如实测体重在标准体重±10%之间,属正常;在±10%~20之间,属过重或消瘦;如±20%属肥胖或瘦弱。如某男子身高为170厘米,他的标准体重应为70千克。如体重在63~77千克之间是正常的,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不能视为能量的摄入平衡。

第四节能量平衡

人体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应以消耗量的多少为基准,能量供给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长期能量供给不足,可发生营养不良症,能量过剩,则在体内转变成脂肪,形成肥胖。1965年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修订并建议我国人民每日膳食中能量供给量标准。参照最近几年来有关科学的进展,可以认为这一建议仍基本适用。

关于气温的变化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过去认为如以年平均气温10℃为标准,年平均气温每增高10℃,能量供给量减少5%,年平均气温每降低10℃,则能量供给量增加3%。但现在认为实际上气温变化对人体能量需要量影响不大,可以不做校正。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体内能量代谢有所不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能量代谢相对较高,年龄越小基础代谢和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因此,在确定儿童少年能量需要时,除根据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及各种活动等三方面的消耗外,还应考虑供应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物质,这一部分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大致如下:

学前期儿童占15%~16%;小学阶段占10%;中学阶段占13%~15%。

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儿童少年,能量供给量应高于同龄儿童少年。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各个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对营养的供给也需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对青少年能量的供给量超过从事中等体力劳动的成年人,若长期能量供给不足,将会出现疲劳、乏力、身体消瘦、发育迟缓或停滞、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营养不良症状。

人体进入中年以后,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力活动减小,因而体内能量消耗也随之减少。目前国际上采用年龄变化来校正能量供给量的方法,以20~39岁成人,男子体重为65千克,女子体重为55千克的能量供给量为基础,超过此年龄的,能量摄取逐年递减,防止能量摄取过多。其减少标准为:40~49岁减5%, 50~59岁减10%, 50~59岁减20%, 70岁以上减30%。

运动员的体力活动包括运动训练以及运动训练以外的各种活动。运动训练时的能量代谢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密度和持续时间三要素,同时也受运动员的体重、年龄、营养状态、训练水平、精神状态及训练时主观用力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同项目运动的能量代谢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因而导致运动时能量需要量各不同。

人体所需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素在体内的氧化过程与在体外燃烧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其最终产物不同,所以释放的能量并不完全相等。另外,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被吸收,根据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时,还应考虑吸收率。正常人吃普通混合膳食时,糖类物质平均吸收率为98%、脂肪为95%、蛋白质92%;

因此,上述三种营养素所供给能量的数量(或称食物的卡价)可按每克碳水化物4千卡能量、每克脂肪9千卡能量和每克蛋白质4 千卡能量计算。至于供给能量的营养素在膳食中占的比例,可因它们的特点、在机体中作用、饮食习惯和各地食品的种类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我国人民膳食中大约总能量的60%~70%来自碳水化物,10%~14%来自蛋白质和16%~20%来自脂肪。

肌内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机体进行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率,特别在剧烈运动或劳动时,产能量可增大到安静时的15~20倍,甚至近千倍。

影响运动时能量消耗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即运动强度、密度和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条件和运动技术水平等因素。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并无明显影响,释放能量的增加一般不超过14%。但当精神紧张伴有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精神紧张时,骨骼肌的紧张性也加强,这时虽无明显的肌肉活动,但能量释放已经提高;另一方面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组织代谢加强,释放能量增加。此外,环境因素的影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身体状况等也会对机体的能量消耗产生影响。

所谓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消耗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当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相当时,人体的体重保持恒定;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体重和体脂会增加;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重会减轻,两者都有损于身体健康。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基础代谢的消耗、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和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人体能量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产热营养素在人体的代谢中,既各有特殊生理功能又相互影响。

人体能量的需要量因受劳动强度、年龄、性别、生理特点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一般成人能量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就能维持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

摄入能量过多,其多余部分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使体脂增多,体重增加,形成肥胖。肥胖对健康不利,因为身体肥胖,不但有大量脂肪积聚在皮下,而且还有许多脂肪沉积在一些内脏上。如果大量脂肪沉积在肝脏里,使之变成脂肪肝,肝脏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当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贮存的脂肪和糖原将被动用,甚至体内的重要物质——蛋白质也被动用分担供能,使体重减轻,瘦体重也减轻,导致肌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会加重体内蛋白质的缺乏,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可通过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或采用较为简便的“活动观察法”或“体重平衡法”,另外,还可采用公式简易推算法来计算能量消耗,依此判断能量是否平衡。

第三章运动与维生素

一、维生素定义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是在本世纪初才发现的营养素,机体只需少量即能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一天总共不超

过200毫克。但不可缺乏,缺乏将引起生理功能障碍和缺乏病。

二、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 1. 存在于天然食物中;2. 在机体内不提供能量;3. 一般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4. 机体只需要

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但绝对不可缺少;5. 机体内的维生素一般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来供给。

三、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的家族很庞大,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公认的维生素共有14种,根据维

生素的溶解性,通常将维生素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它们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包括维生素A、D、E、K;

●其特点:①化学组成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②仅溶于脂肪和脂溶剂③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

系统吸收,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由胆汁少量排除;④可以在肝脏等器官蓄积,排泄慢,过

量可以引起中毒; ⑤短期缺乏用一般血液指标不易查出。

●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B族维生素有:B 1(硫

胺素)、B 2(核黄素)、B 6(磷酸吡哆醛)、B 12(钴胺素)、烟酸(尼可酸)、泛酸、生物素等。

其特点:

①组成化学元素除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硫、钴等;

②不在体内储存,当机体内这些维生素充裕时,多余部分便可通过尿液排除;

③构成机体多种酶系的重要辅基或辅酶,参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代谢。

④正常膳食不会引起维生素过多中毒,药物补充超出供给量标准数倍会引起过多症,严重

时会出现中毒症状;

⑤血或尿样中的标记物可检测其代谢状况。

一、维生素A (视黄醇) V i t a m i n A (R e t i n o l )

(一)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它和胡萝卜素都对热和酸碱稳定,一般烹调和制罐头过程中不致破坏,但易

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破坏,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紫外线可促进此氧化过程。食物中含有磷脂、维生素E、抗坏血酸或其他抗氧化剂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较为稳定。

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

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是一般的有色蔬菜,如: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辣椒、冬苋菜及水果中的杏子及柿子等。

不同食物中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见表3-1和表3-2。

(二)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眼的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着对光敏感的色素,而这些色素的形成和表现出生理功能均有赖于适量维生素A的存在。暗适应时间长短决定于照射光的波长、强度和时间。若将光照条件固定,则暗适应的快慢决定于机体内维生素A的充足与否。若维生素A充足,则视紫红的再生快而完全,若维生素A缺乏,则视紫红的再生慢而不完全,于是产生夜盲症。

维生素A的第二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有关。近年来,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肝脏中存在着一种含视黄醇-磷酸-甘露糖的糖脂,说明维生素A可能通过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影响黏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因此维生素A不足可以影响黏膜的正常结构。

(三)维生素A 的需要量

根据我国人民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成年男女和5岁以上儿童为每天维生素A需要量为2

200IU ,相当660微克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4毫克。

对于那些视力要求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击剑、射击、摩托车、乒乓球、游泳等运动员维

生素A的需要量为8 000IU /天

而一般运动员需要量为5 000IU /天,在大运动量训练时维生素A需要量,每天可增到10 000

到12 000IU 。

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提出的中国居民维生素A 推荐摄入量 (RNl) 见表3-3。

(四)维生素A 缺乏症

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以及夜盲症。

然后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发育的症状,如毛囊角化症。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异常粗糙。 引起干眼病。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结膜皱折和毕脱氏斑。 此外,由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角化和失去纤毛,可使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易被细菌侵袭,特别是儿童可因此而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五)维生素A过多症

● 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兴奋、长骨末端外周部分疼痛,肢端动作受限制,头发稀疏、肝肿大、肌

肉僵硬和皮肤瘙痒症。

●维生素A中毒还可使肝脏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

●每人每天摄入75000~500000 IU(22500~150000 μg)3~6个月后,即可出现上述中毒现象,

但大多数系摄入纯维生素A制剂引起,通过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

二、维生素D V i t a m i n D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前者是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而成的,后者是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的产物。人和动物的皮肤和脂肪组织中都含有7-脱氢胆固醇,故皮肤紫外光(天光)照射后即可形成维生素D3,然后被运往肝、肾,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形式后,再发挥其生理作用。纯制的维生素D3为白色晶体,能溶于脂肪及脂肪溶剂,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在130℃下加热90分钟,其生理活性仍然保存。在酸性溶液中

则逐渐分解,故通常的烹调加工不会引起维生素D

3的损失,但脂肪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

3

的破坏。

●鱼肝油是维生素D最丰富的来源(8 500IU/100克)。

●天然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相对而言,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高,如海产鱼和鱼卵(500

IU/100克),肝脏(炖鸡肝和烤羊肝分别为67和23 IU/100克),鸡蛋(49 IU/100克),奶油(含脂肪31.3%为50 IU/100克);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维生素D;人奶和牛奶含量较低;蔬菜和谷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

●对一般成年人而言,经常接受天照就是取得维生素D3最好的来源,一般不需要再行补充。

●维生素D3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它不仅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还作用于骨骼组织,使钙磷

最终成为骨质的基本结构。

●但维生素D3并不能直接作用,在体内必须先经代谢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具有生理作用。

●1,25-二羟维生素D3还可直接促进肠细胞对钙的吸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肾脏也具有直接作

用,能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以减少磷的损失。

●佝偻病患者的早期表现就是尿中排磷增高,血浆磷浓度下降,从而影响骨组织钙化。

●目前国内食物成分表缺少维生素D的数据,而皮肤合成量也难以估计,据此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

居民推荐膳食维生素D的摄取量(1微克 =40IU)是:

●7~10岁儿童为10微克/天;

●11~17岁和成年人均为5微克/天;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100微克/天,

缺乏维生素D3对婴幼儿将引起佝偻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的软骨连接处及骨骺部位增大,在临床上可观察到肋骨串珠和鸡胸,长骨的骨骺增大。

●婴儿的颅骨可因经常枕睡而变形;腿部因受全身重量的压力而弯曲。如果佝偻病发生较早,婴儿

起坐又早,则脊柱亦能弯曲,额骨及顶骨隆起成为方形头。囟门闭合迟缓,胸腹部之间由于膈肌的拉力使下部肋骨内陷。

●成年人如缺乏维生素D,可使已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

●摄入维生素D过多,可引起维生素D过多症,成年人每天摄入100 000IU或儿童摄入400 000IU即

可发生。

●维生素D过多症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和由此引起的极度烦渴。慢

性中毒会出现体重减轻、皮肤苍白、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发热以及骨化过度。

●如每天摄入量超过50微克(相当于规定标准的5倍),则会产生高钙血症和肾结石。

三、维生素E V i t a m i n E(α-生育酚)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目前已知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具有维生素E的活性,其中

α-生育酚的效力最大。

●α-生育酚为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对热及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可缓慢在被氧化

破坏,在酸败的脂肪中维生素E容易破坏。

●α-生育酚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特别良好的来源为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及

芝麻油,绿莴苣叶及柑橘皮含α-生育酚也很多。几乎所有绿叶植物都含有此种维生素。α-生育酚也存在于肉、奶油、奶、蛋及鱼肝油中。

●生育酚的吸收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相似,需要胆盐及脂肪存在。

(二)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大鼠缺乏α-生育酚将引起雄、雌生殖系统的损害,可使生殖上皮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若受孕雌

鼠吃无维生素E的饲料,胚胎死亡而被吸收。

●人的正常生殖功能是否也需维生素E,尚无可信的证据。

●维生素E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所必需,缺乏维生素E将引

起肌肉营养不良,同时伴有肌肉的耗氧量增高和化学成分及功能的改变。

(三)维生素E的需要量

美国建议膳食中维生素E的供给量成年男子为15IU,成年女子12IU。1IU维生素E相当于α-生育酚纯品1.1毫克。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推荐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E的供给量见表3-5。

●缺乏维生素E可引起核酸代谢的紊乱,表现为尿囊素的排出量增高,组织中核酸含量下降。

●人类长期食用缺乏维生素E的膳食后,可发生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体外试验,其红细胞对H2O2

引起的溶血比正常人敏感,红细胞的寿命也比正常人微短;但未观察到明显临床表现。

●维生素E缺乏还可引起细胞水肿、网状细胞增生症,血小板增多症。

●缺乏维生素E可影响胶原代谢,主要是影响胶原肽链中分子间及分子内交联的形成。

●缺乏维生素E可使某些分解代谢酶系统的活力增高,如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芳香基硫酸

酯酶、组织蛋白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等。

维生素E和运动能力

●维生素E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特别对竞技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前苏联研究人员把维生素E

比喻为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秘密武器”,他们对自行车和滑雪运动员进行研究,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对照组服安慰剂,在食物中仅含有20mg维生素E;试验一组服用100~150mg维生素E,训练时间为1.5-2.0小时,试验二组服用250-300mg维生素E,训练时间为3~4小时。维生素E的供给量结果表明,服用维生素E的实验组精力充沛,未出现缺氧症状,而对照组却很早出现力竭状态。可能的机制是维生素E有助于机体运动后氧债消除和机能的恢复。

●天本医生研究了维生素E对高原上进行长跑成绩的影响。在本州岛上有两组运动员参加了4000m

比赛,试验组在跑前几周内定期服用了维生素E,结果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成绩好30秒。

维生素E提高运动能力的机制

● 1.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可提高肌肉质量,对肌肉有抗疲劳作用,

因此,可以提高竞技能力

● 2.可以提高抗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并使人体组织细胞获得较多的氧气供应,能

有效地提高肌肉中氧的利用率,减少氧债,增强耐力,对耐力项目尤为重要。

● 3.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是自由基清除剂。嵌入细胞膜的维生素E通过提供氢原子防止自由

基在膜脂质中引起链锁反应,使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免遭氧化,可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 4.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还可对酶的活性起到保护作用。在运动状况下,自由基产生会明显增多,

导致红细胞溶血发生和某些酶活性下降。所以,对于运动员,维生素E的需要量要远远高于一般人。

天然维生素E的保健功效

●天然维生素E是人类营养的必须成份,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延缓衰老和抑制自由基等多种生理功

能,是治疗和辅助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有效药物,被人们誉为“健康第四餐”,是人们一天三餐必须的营养素、补充剂。

●(1) 天然维生素E可以减少自由基的存在和过氧化脂质的增多,可防止脑细胞老化,促进脑细胞

活力,延缓衰老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 天然维生素E可以保持心脏冠动脉血管的年轻活力,预防动脉硬化及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

的粘度。因此在预防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 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自律性神经的健康调节。

●(4) 可使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在治疗脱发、手足冰冷、麻木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5) 天然维生素E是强生育酚,预防新生儿溶血和黄疸的发生等方面有相当疗效。

四、维生素K V i t a m i n K

●维生素K是一类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其中以天然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

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较为常见。

●维生素K1在绿叶植物(苜蓿、菠菜等)及动物肝中含量较丰富;K2是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

维生素K2是淡黄色晶体,维生素K1是黄色黏稠油状物。K2和K1对热稳定,但易受碱、乙醇和光破坏,故须避光保存。

维生素K在体内有着较为广泛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参与凝血作用,故又称凝血维生素。

它的作用是在肝内促进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和Ⅹ的形成,并能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由于维生素K在凝血作用中的重要性,因此当维生素K在体内缺乏时,可引起凝血障碍。临床表现为凝血酶原减少,凝血时间增长,易于发生出血。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且肠道细菌也能合成,单纯因膳食中供应不足极为少见,但下述情况可发生继发性缺乏:

●(1)黄疸,特别是阻塞性黄疸。因肠内缺乏胆汁,影响了脂肪和维生素K的吸收。

●(2)肝脏病,如肝癌、肝硬化及其他肝功能损害,使维生素K无法发挥作用,合成凝血酶原的能

力降低。

●(3)消化机能障碍。如慢性肠炎、痢疾、脂肪痢等疾病,使肠粘膜吸收功能减退。

●(4)长期服用磺胺等药物和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细菌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生物合成。

如果缺乏维生素K,肝脏所产生凝血酶原就会减少,血中几种有助于凝血的因子的含量就会降低,致使出血后血液凝固发生障碍,轻者凝血时间延长,重者可有显著出血情况:皮下可出现紫癜或淤斑,齿龈出血,创伤后流血不止。

五、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B1(硫胺素)

V i t a m i n B1(T h i a m i n)

●维生素B1对氧气稳定,比较耐热,在酸性介质中极其稳定,在pH3时,即使高压蒸煮至140℃

经一小时也很少破坏;在碱性介质中则对热极不稳定,在pH大于7的情况下煮沸,可以使其大部分或全部破坏;甚至在室温下储存,亦可逐渐破坏。故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若加入过量的碱,维生素B1会大量损失。酸盐在中性及碱性介质中能加速维生素B1的分解破坏。

●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酵母、干果及硬果、动物心脏、肝、肾、脑、瘦猪肉

及蛋类;

●蔬菜较水果含维生素B1稍多,尤其是芹菜叶及莴苣叶含量较为丰富;

●谷类食物中,全粒谷物富含维生素B1,杂粮的维生素B1也较多;

●根茎类中甘薯及马铃薯的维生素B1含量虽不突出,但若做主食用,也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三)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

● 维生素B1参与细胞中糖的中间代谢,以维生素B1焦磷酸酯(TPP)的形式作为脱羧酶系统

的辅酶,参与α-酮酸(例如丙酮酸或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维生素B1还可刺激胃的收缩,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

(四)维生素B1的需要量

●由于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与机体热能摄入量成正比,所以一般认为维生素B1的供给量应按照热能总

摄入量来考虑,以每千卡热能相应供给若干毫克维生素B

较为合理。每千卡热能所需维生素的毫

1

克数称为营养密度。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膳食中维生素B1低于0.3mg/千kcal,即可引起脚气病,大多数脚气病患者

膳食中维生素B

含量低于0.25mg/千kcal。目前多数国家供给量标准皆为0.5mg/千kcal。维生素B

1

1的上限值为50毫克/天。

●我国最近发布的正常男、女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分别是1.4毫克/天和1.3毫克/天。在体育运动时,

糖代谢增强,维生素B1的需要量也增加,因此,运动员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B1,推荐的运动员维生素B1的适宜摄入量是3~5毫克/天,或1毫克/千卡。

表3-7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

维生素B1参考摄入量(RNIS)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五)维生素B1缺乏症及其临床表现

●若机体中维生素B1不足,有水肿现象发生。

●人类长期大量食用碾磨过分精白的米和面粉,而又缺乏其他杂粮和多种副食品的补充,就容易造

成维生素B1的缺乏而患脚气病。如果在高能量膳食中,其绝大部分能量又来自碳水化物,更将加速缺乏病的发展。

●成人脚气病临床表现特征是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及水肿。首先出现体弱及疲倦,然后出现头

痛、失眠、眩晕、食欲不佳以及其他胃肠症状和心动过速,继续出现的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

干性脚气病型:以神经症状为主,可以出现烦躁、健忘、精神不集中、多梦、多疑等、稍后出现外周神经炎症状,如:全身肌肉疼痛,腿沉重麻木、腓肠肌压痛、最后肌肉麻痹,膝反射最初过敏,后来减退,以至消失。

急性恶性脚气病型:主要为循环系统症状,患者多感衰弱、心悸、气喘、胸闷,血压可降至1070-1333/530-800kPa(80-100/40-60毫米汞柱),右心房扩大。内脏充血,静脉压增高,并出现水肿。

湿性脚气病型:主要为水肿和浆液渗出症状。有时心脏功能正常,但仍可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微血管渗透性增大所致。

混合型脚气病:以上几种类型的症状,有时往往合并出现,称为混合型脚气病。虽然脚气病主要是维生素B1缺乏病,但实际上常常伴有其它维生素的不足而成为B族维生素缺乏病。

(六)维生素B1与运动能力

●作为脱羧酶,维生素B1在细胞内的数种生化反应中是一种重要的辅酶。缺少维生素B1会影响

糖的代谢。

●而在持续性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中糖代谢是主要能量来源,缺少维生素B1,可能还会导致血红蛋

白(另一种影响有氧运动能力的因素)生成量减少。

●运动员连续10~14天食用缺乏维生素B1的膳食,肌肉耐力就会降低,当维生素B1的摄入量

恢复正常时,肌肉的耐力也就恢复正常.

二、维生素B2(核黄素)V i t a m i n B2(R i b o f l a v i n)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为橙黄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水,水溶液呈现黄绿色荧光,对热稳定,在中

性和酸性溶液中,即使短期高压加热,亦不至于破坏;

●在120℃下加热6小时,仅有少量破坏。在碱性溶液中则较易破坏,游离维生素B2对光敏感,与

磷酸和蛋白质等结合而成的维生素B2复合化合物,此种结合型维生素B2对光比较稳定。

●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中(如肝、肾、心等),酵母,牛奶及蛋类含核黄素也较多,坚

果类食品(如核桃、栗子、松子、花生、瓜子等)含量也不错。许多绿叶蔬菜和豆类含量也多,谷类和一般蔬菜较少,但有些野菜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某些调味品和菌藻类食物虽然含量很高,但由于食用量少或不常吃,不能作为供给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B2含量见表3-8。

●维生素B2转化为FMN、FAD,作为生物体中许多重要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辅酶与特定蛋白质结

合,形成黄素蛋白,黄素蛋白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维生素B2形成的活性辅基通常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MN),与各种

酶蛋白结合形成各种黄素蛋白,并且作为电子转移系统参与机体中复杂的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B2为很多呼吸酶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与能量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

供给量标准为0.5毫克/1 000千卡。

建议维生素B

●美国成年男、女的推荐量分别为1.5~1.7毫克/天和1.2~1.3毫克/天。

●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2推荐摄入量正常男、女分别为1.4和1.2毫克/天,儿童的推荐量为1~1.2毫

克/天,少年男、女的推荐量分别是1.4和1.2毫克/天。

●维生素B2的最高吸收的上限值为27毫克,肾脏对维生素B2的重吸收也有一定的阈值,超过阈值

的摄入量会大量排出。

●运动员比一般人要多服一些维生素B2,近期我国推荐的维生素B2适宜摄入量为2~2.5毫克/天,

大运动量训练时和儿童、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更应该关注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

(五)维生素B2缺乏症临床表

人类缺乏维生素B2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常见的有:

●口角炎:口角乳白及裂开

●唇炎:多见下唇微肿,脱屑及色素沉着

●舌炎:舌中部出现红斑,边沿清楚,舌尖部肿胀,呈青紫色,并可出现皱褶裂纹,长期缺乏可引

起舌中部萎缩和舌裂隙加深

●阴囊皮炎:阴囊两侧出现对称型红斑,呈淡红色、边缘清楚,略高于正常部位,覆盖灰色或褐色

鳞屑或痂,亦可成为湿疹,有的形成黄豆大小的丘疹

●皮脂溢出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

●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与巩膜出血等

●维生素B2是同电子转移有关的两种辅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黄素单核苷酸(氧化型)

FMN)的组成成分,维生素B2与维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关系最大,而且对于有氧性耐力运动也很重要。

●有人观察到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似乎同能量的消耗或肌肉活动有关。

●维生素B2缺乏主要发生在吃素食的运动员身上。

●如果膳食里未含奶类食品或其它动物脂肪的话,那么运动员膳食中就有可能缺少维生素B2。三、维生素PP(维生素B5)

(五)维生素PP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人体缺乏将引癞皮病。癞皮病的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及痴呆。

●发病初期,一般有体重减轻、无力、口腔和舌有烧灼感,以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失眠、头痛、烦躁、精神不集中等现象,皮肤发红、发痒,发炎部位变为暗红色或棕色,色素沉着、有脱屑现象。

●双颊色素沉着,呈蝴蝶样分布。消化道与舌部亦发炎,呈猩红色或肉红色,有溃疡、恶心、呕吐、

腹泻。

●神经系统方面除初期症状加重外,还有肌肉震颤,腱反射过敏或丧失。有些患者精神明显失常。维生素PP是两种辅酶——NAD(辅酶Ⅰ)和NADP(辅酶Ⅱ)的组成成分。NAD的主要功能是在糖酵解及有氧氧化中参与脱氧反应,生成NADH,其携带的氢经呼吸链氧化释放能量生成ATP。

NADPH与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有关。从理论上讲,增加维生素PP摄入量能增强无氧能力并能抑制脂肪酸代谢,从而促进糖的利用。

四、维生素B6V i t a m i n B6

维生素B6在组织中经磷酸化成为磷酸吡哆醛,并作为生物机体内很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的生化过程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氨基转移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和不饱和脂酸

代谢等。

与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人观察到在治疗某些皮炎时,若以维生素B6与多不饱和脂酸合并应用,则疗效更加显著。维生素B 6也是糖原代谢中磷酸化酶的辅助因素。

产生抗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维持皮肤健康。

●维生素B6是60多种酶系的组成成分,它还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细胞色素

的生成有关,维生素B6还能促进运动时糖异生作用,防止出动性低血糖的发生,维生素B6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由于我国缺少维生素B12缺乏和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数据,参考国外资料,于近期由中国营养

学会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12适宜摄入量,具体是7岁儿童为1.2微克/天,11~14岁为

1.8~

2.4微克/天,18岁及成年人为2.4微克/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维生素B12的供应量为:

●儿童15μg/d

●青少年和成人20μg/d

●孕妇30μg/d

●乳母25μg/d

●维生素B12供给量每天以20~30μg为宜

●维生素B12还参与神经组织代谢,当维生素B12缺乏时,除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外,还伴有脊

髓后柱和侧柱变位,引起周围感觉障碍,出现口、舌、咽等部位炎症。

●维生素B12缺乏病可因缺乏“体内因素”而产生。这种“体内因素”是胃液中一种粘蛋白,能促

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若“体内因素”缺乏时(如全胃切除、恶性贫血病人)、维生素B12不能被小肠吸收,引起维生素B12缺乏,表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恶性贫血。

过多症:

●维生素C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被认为毒性最小。有人在感冒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

力,但如果超过1克/次,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的同时,也为病毒的生长提供了养料。

●每日口服维生素C4克-12克,可使尿酸盐在尿道中沉淀形成结石。

●每日口服维生素C超过1克可使皮肤发红、增加肠蠕动引起腹部绞痛、腹泻。

●每日用量超过0.6克会出现尿频。

叶酸存在广泛,人类不易缺乏,肠吸收障碍综合症,肝肠循环障碍,酒精中毒,摄入量不足,需要量增加可引起叶酸缺乏症。典型症状是骨髓巨幼红细胞成熟受阻,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伴有白细胞减少。

●怀孕、哺乳,某些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寄生虫感染增加叶酸的需要量,可引起叶酸缺乏。

泛酸又名遍多酸,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而得名。泛酸为无色黏稠性油状物,并易于吸潮,泛酸易溶于水、醋酸以及乙醇中,不溶于苯和氯仿。在近中性pH为5~7时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稳定,加热时可加速分解破坏。

●泛酸的良好来源是肝、肾、米糠、豌豆、、酵母、大麦、禽蛋、大豆、花生、芝麻和绿色植物。

反刍动物胃中的微生物、人肠道的微生物均可合成泛酸。

泛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几乎全部用以构成辅酶A。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类的辅酶,起着转移酰基的作用,在物质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由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泛酸,人体肠道细菌也能合成,因此,人体患泛酸缺乏病者少见。

在治疗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时,同时给以泛酸能提高疗效。在长期服用抗菌素时,应注意补充泛酸。

基本营养功用:促进肾上腺的功能,将脂肪与葡萄糖转变为热能。

九、生物素

生物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热水和稀碱,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稳定性较差。

生物素存在于所有生物组织中,肝、肾、酵母、蛋黄、牛奶中含量较高,蔬菜、谷类中少量存在,常与氨基酸结合而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

生物素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物质代谢中羧化反应,是羧化酶系的辅酶。该酶系含有羧化酶、羧基转移酶、羧基载体蛋白和生物素;参与糖,脂和氨基酸代谢中的若干重要反应;生物素参与糖异生作用;在动物的嘌呤合成中亦起重要作用。

生物素在小肠能被很好地吸收,人类肠道微生物又能大量合成,故除婴儿外人类很少缺乏,过量的生物素可由尿排出。实验诱发的人类生物素缺乏,四周后为中度皮炎,七至八周后四肢出现脱屑性斑点,表皮干燥有鳞,舌乳头萎缩,呕吐,肌肉疼痛、疲倦,偶见贫血。

婴幼儿的皮脂漏性皮炎和脱屑性红皮病与生物素缺乏有关。生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可与生物素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蛋煮熟后抗生物素蛋白破坏,对生物素不再有拮抗作用。

十、胆碱

人体可以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胆碱,如肝脏、鸡蛋、花生和大豆卵磷脂。尽管对于胆碱还没有列入正式推荐的每日膳食供给量,胆碱仍可被认为是准必需营养素,因为体内合成往往无法满足要求。

(四) 胆碱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胆碱缺乏使动物发育不良,可引起动物肝脏和肾脏损伤,使神经传导受阻。

【本章提要】

本章重点介绍了人体无机盐的组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基本概念。论述了10余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生理生化和营养功能,介绍了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一般人群和运动员对无机盐的需要量,无机盐缺乏症与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纠正。

第一节人体无机盐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一、人体无机盐的组成

人体内的无机盐总量超过人体体重的0.01%以上、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日需量大于100毫克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7种。

微量元素:总量低于人体体重的0.01%、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有铁、硅、碘、锌、镍、铜、锰、硒、等。其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8种,包括铁、锌、铜、硒、钴、钼、铬、碘。

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以及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故有“生命元素”和“无机营养素”之称。概括起来其生理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磷、硫是构成

组蛋白的成分。

2. 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因而在体液移动和储留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 酸性、碱性无机离子的适当配合,加上重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着机体的酸碱平

衡。

4. 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的钾、钠、钙、镁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

透性的必要条件。

5. 无机元素是维持机体某些具有特殊性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酶系中

的铁、甲状腺激素中的碘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硒。

6. 无机离子是很多酶系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如盐酸对于胃蛋白酶原,氯离子对于唾液淀粉酶,

镁离子对于氧化磷酸化的多种酶类可起到激活作用。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而有必要通过膳食予

以补充。无机盐在食物中分布很广,一般都能满足机体需要;从实用营养的观点看,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元素只有钙、铁锌和碘,特别是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孕妇和乳母,钙、铁或碘的缺乏较为常见。

实验证明,体育运动使体内无机盐的代谢和需要量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根据体内无机盐代谢的变化情况,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或训练效果。

第二节宏量元素

含量: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000~1200克,约为体重的1.5%~2%,其中约99%的钙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存在的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约1%的钙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

●吸收: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对钙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实验证明经口给钙同时给予乳

糖,可大大提高钙的吸收率。一般认为是由于钙与乳糖螯合,形成低分子量可溶性螯合物所致。

膳食蛋白质供给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可能由于蛋白质消化所释出的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因而促进钙的吸收。

(二) 钙的生理功能

1.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钙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骼,以磷酸钙的形式构成牙齿的主要结构。

2. 作为信号传递的信使:细胞内信使一些激素发挥作用时是以钙离子激素与相应膜受体作用,使

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通过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的结合,激活钙调蛋白激酶而发挥激素的刺激作用。

3. 参与肌肉收缩

在肌肉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钙离子与肌原蛋白C结合,使后者构型改变,引发一系列的改变,表现出肌肉收缩的现象。

4. 维持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

血浆钙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有重要的作用。低血钙时,引起神经和肌肉细胞兴奋性增高;高血钙时,肌肉软弱无力。

5. 参与血液凝固

钙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

6. 酶的激活

钙是某些酶的激活剂,如ATP酶、脂肪酶、琥珀酸脱氢

酶、蛋白分解酶等需要钙才能被激活,发挥其催化活性。

7. 在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 钙的供给量和主要食物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钙供给标准为:成年男女400~500毫克/天,孕妇、乳母1000~1200

毫克/天。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钙推荐供给量为:成年男女800毫克/天,孕妇1000~1200毫克;乳母1200毫克。

●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中训练时,由于汗钙的丢失使钙的需要量增加。运动时发生肌肉抽筋现象,可

能与钙、镁离子代谢紊乱有关。训练情况下,钙的需要量每日1000毫克,大运动量训练时,钙的需要每日可增加到1000~1500毫克。

(三) 钙的供给量和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与奶类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钙的来

源。蔬菜和豆类含钙也较多。在儿童及青少年的膳食中加入食用骨粉(含钙>20%,吸收率约70%)亦为膳食中补充钙的有效措施。

(四) 钙与运动的关系

●人体内钙在运动方面的主要作用可总结为:

1. 参与骨骼的构成、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能量代谢、触发肌肉收缩和神经兴奋以及参与多种酶

类的激活作用。

2. 体育活动改善了骨代谢,骨质和无机盐含量增加,这就说明了运动员与从事体育活动较少的人

相比需要较多的钙。

3. 运动员比体力活动较少的人每天需增加补钙约200毫克;对于正处骨骼发育的少年运动员,补充

足够的钙更为重要。

二、磷

(一) 磷的吸收与分布

游离的磷酸盐在小肠的空肠段被吸收,其吸收过程与钙密切相关,钙磷的吸收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当食物中二者含量比例不适宜时,过多的一种便随粪便排出。钙磷的吸收与代谢都由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调节,这样才能以恒定的比例存在于血清中。

人体中的磷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大约有10%的磷与蛋白质、脂肪结合形成磷蛋白、磷脂及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及血液中。血磷浓度的正常范围成人为3~4.5毫克/100毫升血液,儿童为4~7毫克/100毫升血液。

(二) 生理功能

1. 磷和钙都是骨骼牙齿重要构成材料。正常人骨骼中含磷总量为600~900克左右,约占体内含磷总

量的80%。

2. 磷是构成组织细胞中很多重要成分的原料,如核酸、磷脂和某些辅酶等。

3. 磷还参与许多重要生化反应理功能,如碳水化物和脂肪的吸收和中间代谢都需要有磷酸化合物

存在。

4. 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中的磷具有储存和转移能量的作用。

5. 尿中磷酸盐排出的数量和形式有助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般说来,如果膳食中钙和蛋白质含量充足,则所得到的磷也能满足需要。

●运动员磷的每日需要量与钙呈适宜的比例,有报道,当运动量加大时,可引起磷的负平衡,因此,

运动员膳食中应增加磷酸盐的供应。运动员磷的需要量每日为2-2.5克,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需要量每日为4-4.5克。

(四) 磷的食物来源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并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成为核蛋白、磷蛋白和磷脂等,也有少量其他有机磷和无机磷化合物。谷类种子中主要为植酸形式的磷,利用率很低,但当用酵母发面时,或预先将谷粒浸泡于热水中,则可大大降低植酸磷的含量而增高无机磷酸盐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吸收率。若长期食用大量谷类食品,可形成对植酸磷的适应力,植酸磷的吸收率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牛奶及奶制品、蛋类、豆类和绿色蔬菜等含有较多的磷,这些食物都是补充磷的很好来源。

三、镁

1. 成年人体内含镁20~30克,70%以磷酸盐和碳酸盐形式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为骨骼牙齿重要

成分之一,25%的镁存在于软组织,主要与蛋白质结合成络合物。

2. 镁是细胞内阳离子,主要浓集于线粒体中,对很多酶系统、特别对于氧化磷酸化有关的酶系统

生物活性极为重要。

3. 与钙、钾、钠合作,共同维持肌肉神经的兴奋性。

4. 镁离子是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所必需,实验性镁缺乏在动物可引起心肌坏死。临床上镁对

缺血性心脏病有治疗效果,是由于在心脏缺血性损伤时,镁有维持心脏正常节律的作用。

5. 镁可能还可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

(二) 供给量

●根据对人体镁平衡的研究并结合食物中镁的利用率,一般认为成人每日的适宜供给量为200~300

毫克。镁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膳食中镁不会缺乏;但长期慢性腹泻引起镁的过量排出,可出现镁缺乏。

●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或减体重情况下,特别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镁的丢失较多,每小时镁丢失

量可达10~20毫克,故运动员对镁的需要量较大。据报道,运动员在比赛期镁的需要量每日每千

运动营养学论文

西南大学 《运动营养学》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曹建升 题目:对不同锻炼人群的营养需求 姓名:丁伟 学院:药学院、中医药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学号:222014329052039 日期:2015年5月18日

目录 摘要 ------------------------------------------------------------------------------------------------------------------ 2关键词 --------------------------------------------------------------------------------------------------------------- 2前言 ------------------------------------------------------------------------------------------------------------------ 2 1不同锻炼人群的分类----------------------------------------------------------------------------------------- 2 2减少体重人群的锻炼与营养 ------------------------------------------------------------------------------- 3 2.1锻炼方式 ------------------------------------------------------------------------------------------------ 3 2.2营养补充 ------------------------------------------------------------------------------------------------ 3 3增加体重人群锻炼与营养 ---------------------------------------------------------------------------------- 4 3.1锻炼方式---------------------------------------------------------------------------------------------- 4 3.2营养补充 ------------------------------------------------------------------------------------------------ 5 4增强肌肉人群--------------------------------------------------------------------------------------------------- 5 4.1锻炼方式---------------------------------------------------------------------------------------------- 5 4.2营养补充 ------------------------------------------------------------------------------------------------ 6 5增强耐力人群的锻炼与营养 ------------------------------------------------------------------------------- 6 5.1锻炼方式 ------------------------------------------------------------------------------------------------ 6 5.2营养补充---------------------------------------------------------------------------------------------- 7 6恢复健康人群的锻炼和营养 ------------------------------------------------------------------------------- 8 6.1锻炼方式 ------------------------------------------------------------------------------------------------ 8 6.2营养恢复 ------------------------------------------------------------------------------------------------ 8 参考文献:-------------------------------------------------------------------------------------------------- 9

运动营养学考试资料

运动营养学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百科名片) 2、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百科名片) 3、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百科名片) 4、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5、血糖指数(GI):血糖指数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后血糖反应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6、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内含物,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7、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8、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9、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与机体消耗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10、食物金字塔:第一层即宝塔底是各种谷类食物。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第四层是奶和牛奶。第五层是盐和糖。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12、营养配餐: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比例合理,达到平衡膳食。 13、功能营养:功能饮料是以饮料为载体,添加成分从新型草药到较为熟悉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天然植化物、益生素、草药和昆虫等,且不以治疗为目的而能达到一定功能用途的饮品。 14、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是指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求的软饮料。运动饮料不仅适用比赛前后运动员为恢复体能、防止休克饮用,也便于人们日常饮用,便于调解机体的代谢,促进体质的改善。 15、能量饮料:能量饮料定义为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或粉状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具备迅速为饮用者增加能量物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16、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17、自由基:自由基是指那些最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由基具有高度的氧化活性,它们极不稳定,活性极高,它们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造成脂质过氧化增强。 18、必需氨基酸: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19、兴奋剂:比赛运动员用任何方式应用机体不存在的物质或非生理量、非生理途径的生理物质,

运动营养学复习题

运动营养学复习题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 一、选择题 1.____释放能量是人体运动或活动的唯一能量来源。答案:(D) (A)外源电能 (B)光能 (C)核能 (D)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2.生命活动或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的能源物质是____。答案:(A) (A)糖、脂肪和蛋白质 (B)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C)糖、无机盐和维生素 (D)糖、脂肪和维生素 3.最易被人体吸收的糖是____。答案:(B) (A)蔗糖、麦芽糖、乳糖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C)淀粉、糖原、纤维素 (D)葡萄糖、蔗糖、糖原 4.根据糖的分子结构可分为____。答案:(C) (A)单糖、糖醇、多糖 (B)单糖、双糖、寡糖 (C)单糖、双糖、多糖 (D)单糖、双糖、糖蛋白 5.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的糖和经淀粉酶催化可分解的糖分别是____。答案:(A) (A)双糖、多糖 (B)单糖、双糖 (C)单糖、多糖 (D)单糖、寡糖 6.肝糖原、肌糖原、血糖在人体内的贮量分别为____左右。答案:(D) (A)400克、100克、5克 (B)100克、5克、400克 (C)400克、5克、100克 (D)100克、400克、5克 7.肌糖原贮量愈高,运动员运动至疲劳的时间愈长,冲刺能力愈强,运动水平愈高。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肌糖原贮量可高达____克左右。答案:(B) (A)400~600 (B)600~800 (C)800~1000 (D)1000以上 8.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能量____千卡。答案:(C) (A)2 (B)3 (C)4

(D)5 9.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答案:(A)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0.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发生酮病,引起____。答案:(C) (A)酸过剩 (B)碱过剩 (C)酸中毒 (D)碱中毒 11.糖、脂肪、糖白质分解代谢中彻底氧化释放能量的共同途径是____。答案:(D)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异生作用 (D)三羧酸循环 12.具有保肝解毒作用的是____。答案:(B) (A)肌糖原 (B)肝糖原 (C)血糖 (D)糖蛋白 13.给高水平运动员补糖大多补充____。答案:(A) (A)低聚糖 (B)葡萄糖 (C)淀粉 (D)核糖 14.某运动员体重50kg,赛前约补充____g糖为宜。答案:(B) (A)10 (B)50 (C)100 (D)150 15.在赛前补充糖时,每千克体重约补充____克糖为宜,一次补糖的总量应控制在____克之内,补糖量不超过____克/千克体重。答案:(C) (A)2;60;1 (B)1;30;2 (C)1;60;2 (D)2;30;1 16.在赛前____分钟或赛前____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答案:(D) (A)30;1 (B)30;2 (C)15;1 (D)15;2 17.运动中每隔____分钟可以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答案:(D)

运动健康与营养

运动健康与营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正逐步被定义为人生命中的最大财富。正如古稀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描述的那样“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大量的致命的疾病因子的消除首先是由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营养和大众健康,而非医学治疗。由此可见,运动和营养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人的一生都是在平衡健康与运动的关系中度过的。对运动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最新的研究显示,生命在于运动,而如何进行运动则大有学问。现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人们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忽略了运动。 对保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于是,由于缺少运动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显现出来。而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坚持运动,生命将会呈现另一种色彩。如果按照代谢方式划分,运动可分为有氧代谢运动与无氧代谢运动两大类。有氧运动属于耐久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与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无氧运动属于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的氧气。它的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等。举重、跳高、短跑以及投掷等都属于无氧运动。有研究结果显示,积极进行包括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在内的各种锻炼,那么累计的作用将是:减少过早死亡几率30%至50%;减少患心脏病几率40%至50%;减少中风几率30%至50%;减少Ⅱ型糖尿病患病几率30%至50%;减少乳腺癌患病几率20%至30%;减少结肠癌患病几率30%至50%;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几率40%至50%;降低血压、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改善沮丧和焦虑的心情,使精力更加旺盛。健身和营养专家指出,现代都市中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运动营养学教案1

运动营养学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缺乏证;掌握无机盐的生理功能,重点熟悉钙、铁、锌、硒在体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掌握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并了解常见的食物来源。掌握能量系数的概念及糖、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思考: 1、糖、脂肪、蛋白质的 主要生理作用? 2、糖在身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总量是多少? 3、什么是必须脂肪酸和必须氨基酸? 4、糖、脂肪、蛋白质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 5、胆固醇的不良作用? 如何控制摄入? 课程运动营养学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教师毛培元职称讲师授课方式理论学时 使用教材 运动营养学基础 基本授课内容: 健康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去考量和定义。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概念包含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学界亦有人提出人的健康,是身体、心理、智力、精神、社交能力的健康,才是真正完全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人的心理、生理发生异常的变化,但又未到达发生病理性变化的情况。 一起亚健康常见的原因有:1、过渡的疲劳。工作的强度、社会的压力等。 2、人体的自然衰老。 3、生理周期的变化强度改变。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失眠、疲倦、烦燥、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性格偏执、忧虑、抵抗力下降等。 消除亚健康的方法: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保持乐观、贴近自然、适当的心理干预。 运动与健康:1、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2、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氧性。3、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紧张性。4、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多器官的代谢功能。5、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营养与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营养,21世纪提出了快乐运动的理念,体能消耗小,运动方式活、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时间要求松是快乐运动的特点。二十一世纪也提出了营养的新要求,全面、均衡、合理的营养。这是本课程需要研究的。 第一节:运动与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并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2种,分为6大类。醇、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 必须营养素的概念: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长、存活、健康必须的营养素。 8种必须氨基酸(板书)。 对健康有益的食物:膳食纤维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运动营养学总结

1.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预防慢性疾病两 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和具体概念: 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 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 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 藻糖)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功能:1,细胞和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 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3-9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分为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 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 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 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果胶,树胶等;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 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 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 (或10 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 小时补糖1-5 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 分钟或赛前2 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 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 0.75-1.0g/kg,24 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 脂类的功能:体内和体外:体内:1,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脂肪 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 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必需由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麻油酸;作用:1,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3,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9.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表;对血脂的影响: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亚油酸,@-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1,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3,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5,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副作用:1,可能加重出血倾向;2,过量DHA 可能造成神经过度兴奋3, 由于其很容易氧化,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导致衰老及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10.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1,有升高LDL-C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降低HDL-C;2,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3,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SFA

公共体育运动营养学考试题目

公共体育运动营养学考试题目 1.试述运动对机体的作用。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组成。其主要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有利于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以中老年认为例,设计一个预防性运动处方 1运动种类: ①经过医学检查已许可;②运动强度、运动量符合本人的体力; ③过去的运动经验、本人喜爱的项目;④进行运动的环境、就近有场所;⑤运动设备、用具齐全;⑥有同伴;⑦有指导;从运动医学的立场看,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体育运动,应考虑以下三个条件:①是恒常运动。②有一定节律的持续运动,无呼吸紊乱或憋气现象。③近于全身运动,不是局部运动。 2运动项目: 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健康最有利,虽然许多运动项目老年人都可参加,但是有些运动项目被一些学者观察研究后认为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为有利,如太极拳、慢跑、快步走、游泳、爬山、交际舞、气功等。北京体育大学张广德教授创立的导引养身功,已对国内外数多个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产生了疗效,如其中的舒心平血功能已被观察到能增加心脏的每心输出量,使射血分数增加,心脏的一些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对,对高血压病有帮助降压等作用。 3.普通大学生应如何合理摄取营养素 普通大学生的膳食指南包括: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大学生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青年群体,他们用脑时间长、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旺盛,因此,根据大学生的生理需求,从能量、蛋白质、无机盐等多方面考虑营养平衡配餐,每天需要供应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早餐,保证充足的睡眠,饮水充足,不要带病用脑。(2)科学的营养饮食。为满足脑的营养需要,最好把效能不同的营养食物搭配成平衡膳食。有效的健脑方法是摄入对大脑有益的含有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并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大脑的功能,使脑的灵敏度和记忆力增强,并能清除影响脑功能正常发挥的不良因素。 4.膳食纤维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是什么

生物化学作业--参考答案

1、营养不良的人饮酒,或者剧烈运动后饮酒,常出现低血糖。试分析酒精干预了体内糖代谢的哪些环节?(p141 3题) 答:酒精对于糖代谢途径的影响主要有:肝脏的糖异生与糖原分解反应,也就是来源与去路的影响。 1)研究认为,酒精可以诱导低血糖主要取决于体内糖原储备是否充足,然而在人营养不良 或者剧烈运动后,体内糖原过度消耗,酒精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饮酒后容易出现低血糖。 2)抑制糖异生: ①酒精的氧化抑制了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系统,导致细胞间质中还原当量代谢紊乱,使丙酮酸浓度下降,从而抑制糖异生; ②酒精能影响糖异生关键酶活性-非活性的转换,酶总量,酶合成或降解,从而抑制糖异生,如果糖二磷酸酶-1活性的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表达降低等; 3)影响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导致乳酸循环受阻,不利于血糖升高。 4)酒精使胰岛a细胞功能降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酵解,造成低血糖。 5)酒精还会影响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从而造成低血糖。 2、列举几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想一想他们为什们有降低血糖的作用?(p141 4题) 答:1)胰岛素 它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减少血糖来源,似血糖降低; 2)胰岛素促泌剂 ①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等,通过刺激胰岛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②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起合成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3)胰岛素曾敏剂 如噻唑烷二酮类的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另外如双胍类药,如二甲双胍,它能降低血浆中脂肪酸的浓度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也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4)a-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在肠道内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降低多糖或蔗糖分解成葡萄糖,抑制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3、治疗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有哪些可能的措施?理论依据是什么?(p174 3题) 答:1)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即目标血脂水平越低)。 2)但是继发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可适当地结合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 A. 控制理想体重。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

运动营养学总结

1.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与预防慢性疾病两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 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与具体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就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 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 功能:1,细胞与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就是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分为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果胶,树胶等;纤维素作为植 物的骨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或 10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 理想的就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脂类的功能:体内与体外:体内:1,脂肪就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脂肪就是 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 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麻油酸;作用:1,维持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3,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9.饱与脂肪酸,单不饱与,多不饱与脂肪酸的代表;对血脂的影响:饱与脂肪酸(SFA);单不饱与 脂肪酸(MUFA):油酸多不饱与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1,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3,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5,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副作用:1,可能加重出血倾向;2,过量DHA可能造成神经过度兴奋3,由于其很容易氧化,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就是导致衰老及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10.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1,有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运动营养学》复习题

单选题 1.在视觉细胞分化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素是( A ) A.vitA B.vitB2 C. VitC D.vitD 2.儿童青少年运动时水的需要量为(C ) A.1000-1500ml B.1500-2000ml C.2000-2500ml D.2500-3000ml 3.下列不是健康饮食标准的是(D ) A.平衡膳食并且有规律地摄入 B.摄取足够的热量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C.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 D.过度饮酒 4.能够粗略反应身体质量的指标是(B ) A.身高 B.体重 C. 坐高 D.臀围 5.能够反应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是(A ) A.身高 B.体重 C.坐高 D.腿长 6.调查个人食物摄入量最常采用的方法是(C ) A.称重法 B.食物频率问卷法 C.24小时膳食回顾法 D.膳食史法7.下列不属于运动员上市调查的方法是(B ) A.回顾询问法 B.记录法 C.称重法 D.化学分析法 8.因过度训练导致胃肠道紊乱的运动员膳食应该注意(C ) A.食物应口感好 B.少食多餐 C.尽量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D.赛前补充运动营养补给 9.大量出汗的或高温环境下的比赛,应在赛前补液(D )

A.50-100ml B.100-200ml C.300-400ml D.500-700ml 10.下列不属于过度训练的导致的症状是(D ) A.食欲下降 B.呕血、便血 C.菌群失调 D.营养不良11.运动员赛后第一餐应安排在比赛结束后(B )以后进行。 A.20min B.30min C.40min D.50min 12.运动员比赛前进食的最佳时间为( C ) A.1h B.2h C.3h D.4h 13.下列不是氧自由基的细胞毒性作用的是(B ) A.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烯醛如丙二醛等 B. 发生精氨酸氧化脱氨基 C. 导师核酸结构的改变 D.导致与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聚合、肽键断裂等多种损伤 14.下列哪个不是可溶性膳食纤维( B ) A.木质素 B.羧甲基纤维素 C.纤维素 D.部分半纤维素15.脱水法的实施不宜超过( B )天 A.1 B.2 C.3 D.4 16.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营养物质是(C ) A. Ca B.Fe C.I D.Zn 17.正常人体脂肪组织含有脂肪细胞大约为( C ) A.200-250亿 B.250-300亿 C.300-350亿 D..350 -400亿18.妊娠早起孕妇每日需增加热量(B ) A.50Kcal B.100 Kcal C.150 Kcal D.200 Kcal

兰州大学护理营养学课程作业

生物催化作用 运动支持作用 氧化供能作用 提供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运动支持作用 标准答案:提供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2. 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是 A.高粱红 B.姜黄 C.苋菜红 D.红曲色素 E.胡萝卜素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C.苋菜红 标准答案: C.苋菜红 A B

C.屠宰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要求 D.应用抗氧化剂 E.低温保存食物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D.应用抗氧化剂 标准答案:D.应用抗氧化剂 4.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添加辅食,从第几个月开始最好 A. 1个月 B. 2个月~3个月 C. 4个月~6个月 D. 7个月~8个月 E. 12个月后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C. 4个月~6个月 标准答案: C. 4个月~6个月 5. 治疗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案是 A.美蓝+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 B.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 C.亚硝酸异戊酯+维生素C+葡萄糖 D.亚硝酸异戊酯+美蓝+维生素C E.维生素C+葡萄糖+硫代硫酸钠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B.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 标准答案: B.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 6. 锌缺乏时的表现是 克山病 甲状腺肿大 生长发育迟缓 骨质软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生长发育迟缓 标准答案:生长发育迟缓 7. 判断机体肥胖最常用、最简便的指标是 A. 理想体重 B. BMI C. 皮褶厚度 D. 体脂含量 E. 瘦体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B. BMI 标准答案: B. BMI

运动营养学论文(精)

运动营养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代谢旺盛,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同时学习任务繁重,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都很旺盛,营养对他们尤其重要。此文介绍了当代大学生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调整他们生活作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提出了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前景。外国非常重视国民营养教育和食物营养普及以及营养师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营养学健康饮食营养师 前言 众所周知, 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保证, 也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诸多因素中, 营养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明显。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 并保证一定质量的食物, 供机体消化、吸收、利用, 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延续及从事一切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食物是营养的主要来源基, 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近年来, 随着营养、生命、食品科学等飞速发展, 通过改善饮食条件与食物组成, 发挥食物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对于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营养对他们有3种特殊的作用。 (1为他们补充足够体力, 以增强他们现阶段的高效记忆力。 大学生处于特殊的阶段和环境中, 体力和脑力消耗较大。学生如果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 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近来研究显示, 适当改善营养状况, 使膳食结构尽量平衡,对于长时记忆力的充分发挥可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2 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防止疾病侵袭。 膳食平衡相当于一种食补, 一方面补虚, 即补充身体气血的虚损;另一方面增加 营养, 即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 可

运动营养学考试

运动营养学复习资料(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中一个新的分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健身人群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营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前言处)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 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部分既不是结构物质也不能提供能量。P20 3、能量平衡:是机体消耗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体重维持不变,这种能量 平衡状态应使机体体能保充分的体力活动和维持健康状态。P99 4、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的水平上进行和(或)不 能维持特定的运动强度,包括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P239 二、填空题 1、(糖)是运动时肌肉的最佳燃料,它是人体最重要、最经济和最快速的能 源物质。运动前补糖的目的是增加体内(肌糖原)、( 肝糖原)储备和( 血糖)的来源。 2、导致运动员维生素缺乏的原因有(摄入量不足)、(吸收率降低)和(需要量相对增加)等三个方面。 3、运动员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进餐次数)、(进餐时间)和(膳食分配)等三 个方面。 4、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 效应)、(生长发育)。能量平衡自我评判最简单易行的是(体重平衡法)。 5、(合理营养)、(适量的体力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目前提倡的防治慢 性疾病和增进健康的有效方式。 6、(科学饮食)、(科学的体力活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的自我 监控)是控制糖尿病的五架马车。 7、过度训练状态下运动员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特点有(食欲低下)、(腹痛腹 泻)、(恶心呕吐)、(呕血便血)、(菌群失调)等。P240 8、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能量代谢)、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 组成)、改善(脂代谢)。 9、当前竞技运动员在膳食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营养过剩)、(营养摄入量不 均衡)、(补品使用过多)、(缺乏科学指导)、没有针对性、盲目性较大。10、运动员减轻或控制体重的方法:(快速减轻体重)和(缓慢减轻体重)。运 动员水代谢特点表现为:(出汗率高)、(出汗量大)、(失水量多)。

运动营养学常考考试题目和答案

运动营养学考试题目 什么是营养学?叙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1、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2、营养具有以下作用:保证机体得到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物质;供应建造、修补组织和器官所需物质;供应人体机能正常进行的物质。所以,呵护健康应从摄入均衡营养入手。 营养素有哪几种?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1、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7类。 2、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①构成新组织、新细胞。 ②修补机体组织:身体各部分组织均在不断地消耗与破坏,需要蛋白质随时修补。③供给热量。④合成酶与激素。 ⑤增强抵抗力:身体用来抵抗传染病原的抗体,是血液中球蛋白的一部分。⑥调节渗透压力。⑦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度。总之,蛋白质参与构成人体,调节各种生理活动,完成运动,运输气体,执行生长、繁殖、遗传以及防御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 米面过精造成何种维生素缺乏?为什么? 1、常吃精米精面,会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 2、因为粮谷类食物中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过度的加工,如精大米、精白面,可丧失70%以上的B族维生素。 蔬菜、水果为何要求新鲜?蔬菜处理为什么要强调先洗后切? 1、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物质要丰富些,果蔬放久了会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自身的营养,有的水果和蔬菜进行自身有氧呼吸后甚至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人吃了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2、一般蔬菜选择先洗后切,因为蔬菜的营养物质存在于蔬菜的细胞液中,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液,而蔬菜经过处理后,也就是切后会破坏蔬菜的细胞组织,再经过清水冲洗,会使细胞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流失,最后我们所得到的蔬菜就没什么价值了。 人体的水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要保证水进出平衡,一天除去吃饭菜、水果之外,还要补充水分差不多1.5升左右,才能保证人一天水分的进出平衡。如果有特殊情况,有生病或特别虚脱的情况,那要根据脱水情况再进行补充液体,才能保证水平衡。 加工烹调对蔬菜营养价值有何影响? 加工烹调对蔬菜营养价值的影响: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VC)、无机盐损失;而这些损失与烹调中的洗涤方式、切碎程度、用水量、pH、加热温度、时间有关; 试述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答:1、豆的营养价值:①.大豆的营养成分:大豆含有35~40%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食品。大豆含脂肪15~20%。大豆含碳水化物25~30%。大豆含有丰富的钙、硫胺素和核黄素。 ②.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1)蛋白酶抑制剂(PI)(2)豆腥味(3)胀气因子(4)植酸(5)皂甙和异黄酮(6)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总上所述,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也存在诸多抗营养因素。 2、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豆制品,除去了大豆内的有害成分,使大豆蛋白质消化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制成豆芽后,可产生一定量抗坏血酸。目前的大豆蛋白制品主要有4种:(1)分离蛋白质;(2)浓缩蛋白质;(3)组织化蛋白质;(4)油料粕粉。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及膳食特点是什么?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在饮食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是:减少热量供应、少吃糖和盐、多吃高蛋白质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补钙等。 1、热能:热量供应也要适当降低。 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必须充足,尤其应注意食物的用量和消化吸收率。老年人应多吃一点动物性食品,如肉、蛋、乳及豆制品。 3、碳水化合物:老年人的饮食中不宜含过多的蔗糖。老年人应适当摄入含果糖较多的各种水果和蜂蜜。 4、脂肪:老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的20%~25%。应尽量给予含胆固醇较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多给予植物油和饱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鱼、禽等。尽量减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蛋黄、动物脑、肝脏和鱼等食物。 5、水分:老年人应给予适量水分,一般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为佳。 6、微量元素:多补充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 7、维生素:老年人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对维持老年人健康、增强抵抗力、促进食欲与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的健康饮食提出了如下原则:膳食结构宜荤素杂食,以素为主。 三类热源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79%,主要由米、麦及杂粮供应;脂类占20%,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为主;蛋白质占10%,以每千克体重1克为宜,必须有由肉、鱼、禽蛋、奶等提供的动物性蛋白质。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含钙丰富,应多加食用。因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不宜过食高蛋白质食物,更不宜暴饮暴食。老年人代谢机能降低,体力活动较少,每天热能摄入以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为合适,2000千卡左右即可,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七成饱为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