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

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

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从表面上三大定律的统计对象各异,其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事实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分布体系。该体系被称为布-齐-洛体系。如果把期刊、字词、书籍、文章等称为信息发生源,将作品、论文、字词的出现、书籍的使用、文章的被引等称为产物,那么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可认为是发生源数量与产物数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四、主要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传统文献计量学方法可以分为 3类: ①基于引文的计量方法,如引用频次统计、文献同被引分析、文献耦合分析等; ②基于作者的计量方法,如作者同被引分析、合著分析等; ③基于词汇的计量方法,如词频统计、关键词共现分析等; (引文分析)

近年来趋势是①基于两种对象的交叉共现计量方法。如使用双向聚类方法

应用此方法文献计量学领域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例如,高被引论文和引用文献的双向聚类可以反映出被引文献和引用文献的对应关系,甚至是同时实现同被引聚类分析和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引文耦合分析; 作者( 或单位) 和主题词的双向聚类可以反映作者( 单位) 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及其研究特色; 作者合著( 或单位合作) 和相应文献的双向聚类分析可以反映出作者( 单位) 合作的具体论文和成果等。

②引文分析结和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操作,更直观且准确的反应出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

1、引文分析:

作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时,常以尾注、脚注、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明所引用的概念、理论、方法、文献资料等等的来源出处,为自己的论述提供佐证和依据,形成被引文献记录即引文(Citation)。追寻这种引证联系,可以找到一系列内容相关的文献,从中可以找出某些学术观点的演化发展脉络,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走向和规律,某一学科的核心作者群,学术研究中的启承转合关系,以及某一名词、概念、方法出现的时间、频次和衰减情况。引文数据库可以提供以引证关系为特征的特殊的文献检索方法,客观准确地揭示文献之间跨时空、跨学科、多领域的网状联系。在科研评价中,引文数据库可以从文献的“数量”(科研产出率)和“质量”(成果影响力)方面提供有关学科分布、作者、机构、期刊和地区的多项统计数据和指标。

引文分析包括耦合分析、同引分析和引文数量分析。

多篇论文引用同一篇文献,这些多篇论文之间的关系称为耦合,耦合关系的强弱由共同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篇数测定,揭示学科的内部结构,通过耦合分析可以在学科内部划分出耦合度较高的论文簇。

同引分析是指两篇文章同时被后来的文献引用,可用以跟踪学术前沿,映射研究领域。

引文数量分析,用于对期刊和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

目前,引文分析技术日趋完善,应用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文献计量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文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定学科或主题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文献引用频率的分析研究可以测定某一学科的影响和某一国家某些学科的重要性。

(2)研究学科或主题的结构:通过引文聚类分析,特别是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规律。

(3)研究学科或主题信息源分布:通过文献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分析某学科(或专业)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来源和学科特性,不仅可以了解该学科与哪些学科有联系,而且还能探明

其信息的来源及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本学科的信息管理方案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4)确定核心期刊:引文分析方法是确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来评价和选择期刊的,比较客观。加菲尔德通过引文分析,研究了文献的聚类规律。他将期刊按照期刊引用率的次序排列,发现每门学科的文献都包含有其它学科的核心文献。这样,所有学科的文献加在一起就可构成一个整体的、多学科的核心文献,而刊载这些核心文献的期刊不过1000种左右。利用期刊引文的这种集中性规律可以确定学科的核心期刊。

(5)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目前,有关文献老化的研究一般是从文献被利用角度出发的。

D.普赖斯曾利用引文分析探讨文献的老化规律。通过对“当年指标”和“期刊平均引用率”的分析,他认为期刊论文是由半衰期绝然不同的两大类文献构成的,即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科学文献之间引文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引文的时间序列。对引文的年代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可以测定各学科期刊的“半衰期”和“最大引文年限”,从而为制定文献的最佳收藏年限、对文献利用进行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一个学科的引文年代分布曲线与其老化曲线极为相似。这有力地说明文献引文分布反映了文献老化的规律性。因此,从文献引用的角度研究文献老化规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进行信息用户研究是一种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用户(作者)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尤其是某信息中心对其所服务的用户所发表的论文的引文分析,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同一专业的用户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

(7)评价人才:在人才评价方面,常采用引文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某著者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的程度可以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同时,也从科研成果被利用的角度反映了该著者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引文数据为人才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从对历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来看,物理学、化学、医学领域中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其论文被引次数最高者(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8520080.html,ndan)为1888次;最低的也有79

次(J· H· D· Jensen);只有六名低于 200次。可见,这些科学界的精英的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很高的。

近年来,引文评价方法的研究重点不再局限于定量指标的直接测算与简单排名,而是转移到引文影响力指标的总结与优化、引文数据源的覆盖率与可用性、引文现象的复杂性

对引文频次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除了期刊论文的结构属性之外,引文分析研究逐步拓展到论文的正文。在文本分析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分词等方法。这些研究将促使引文分析作为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不断地去面对新的议题,逐渐完善定量评价方法的指标、数据与理念。

2、数据可视化: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化为图形或图象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

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

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操作步骤:分类-估计-预测-相关性分析-聚类-描述和可视化(复杂数据类型挖掘)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

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

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

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

3、可视化操作:采用高级检索,检索条件选择“主题”,具体检索词为“创新生态系统”,检索途径选择“精确”,时间跨度为 2003 /10 /01—2015 /10 /01(绩效考核or 绩效评价or绩效评估or绩效考评and政府财政预算)从CNKI导出数据(Refworks)或者利用litespace软件将来自SCI或SSCI等数据库的软件进行格式转化,将数据导入Citespace或TDA、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进行统计和可视化操作——将小类别按照主题自行分为大类别,不同聚类代表不同类别,如主题,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等——(依据各类引文指标了解学科或某一主题的研究现状,趋势、热点判断,改进建议)。

使用软件CNKI\SCI\WOS(数据库)+ Tableau \Citespace \TDA(可视化操作软件)

图例

某领域发文数量,期刊名称,数据源(来自何种数据库),区域分布

文献计量学领域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时间序列

文献计量学领域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领域研究前沿和趋势

五、代表性应用

1、科研创新

目前国内对于科研创新评价,基本上是沿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关于科研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或是构想中。可采用的几项科研绩效评价和创新评价的指标:论著数量、论著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进行科研创新评价,是用计量统计方法去探寻科研活动规律,得出的是统计规律,其最大的优点和价值在于它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事后评价)立项评价(新颖性和实用性)

2、(医学领域)绩效评价:

主要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研究;利用双向聚类方法揭示我国医院绩效评价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其热点研究方向,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3、重大项目管理领域:

本文利用Citespace分析所选5个著名理论以及重大项目管理的WOS数据库中的文献互引关系和作者互引关系,以寻找引用影响力较大的文本、出现的时间以及对应作者的相关参数,分析重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演化过程、聚类情况以及高引用文献的涌现时间,探寻MPM领域研究特征、潜在经典文献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趋势。

4、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可视化研究

文献计量学方法通常可以记录并反映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利用此技术研究文献可以客观定位技术发展阶段和预测技术生命周期。

文体学概述(DOC)

Chapter One: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ylistics Part 1: What is Stylistics about? 1.A Glance at Style Sample 1: The Year's at the Spring ! 一年之计在于春 ~Robert Browning The year's at the spring 正值一年之春, And day's at the morn; 又逢一日之晨; Morning's at seven; 晨光走到了七点; The hill-side's dew-pearled; 山腰挂着露珠; The lark's on the wing; 云雀展翅高飞; The snail's on the thorn: 蜗牛爬上了荆棘: God's in his Heaven -- 上帝在自己的天堂里——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尘世间一派井然! Sample 2: The Regulation is enacted in accordance with pertin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 light of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this Municipality, with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tyscape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a clean, beautiful cityscap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ng people's health,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为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保持干净美观的市容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相关法规和本市的具体情况特此制定本规定。 Sample 3: 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alliteration)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专业课程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玉如,娄阳. 国内外对二甲苯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分析[J]. 聚酯工业, 2009(03):13-15. [2] 顾祥万. 对二甲苯市场分析及发展建议[J]. 化工进展,2014(06):5-8. [3] 钱伯章.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J]. 化学工业,2010(08):9-11. [4] 崔小明. 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上)[J]. 上海化工,2012(12): 80-82. [5] 崔小明. 我国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下)[J]. 上海化工, 2013(01):25-27. [6] 邵平. 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的新技术及市场分析[J]. 炼油与化工, 2012(05):45-47. [7] 陈庆龄,孔德金.对二甲苯增产技术发展趋向[J].石油化工,2004(10):909 —915. [8] 李燕秋,白尔铮.芳烃生产技术的新进展[J].石油化工,2005(4):309—315. [9] 夏建超,邹薇.甲苯甲基化生产对二甲苯的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 300—302. [10] 张建成. 对二甲苯生产的技术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2010(03):89-91. [11] 曹劲松,张军民,许磊,刘中民. 甲苯甲醇烷基化制PX技术的开发优势[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01):25-27. [12] 陈光晗. 对二甲苯结晶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河北化工,2010(02):63-65. [13] 陈亮,肖剑,谢在库,于建国. 对二甲苯结晶分离技术进展[J]. 现代化工, 2009(02):6-8. [14] 伍川,王净依,陆俊跃.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N].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2,2(03):78-80. [15] 胡洁,杨玉敏. 混合二甲苯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4(19):22-24. [16] 陈亮,肖剑,谢在库,于建国. 对二甲苯悬浮熔融结晶动力学[N]. 化工学报, 2009,1(11):62-64. [17] 钟伟,曹钢. 熔融结晶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外能源,2010(06):40-42. [18]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Energy efficient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purity paraxylene [P]. US, 6565653, 2003 [19] 郭志斌. 分子筛在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J]. 广州化工,2011(17): 59-61.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文体学

英语文体学期中考试 姓名:张燕箐班级:08级英语四班学号:P081011960 文体学1-7章概述 第一章有关文体学 什么文体学? 简单来说,文体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方法的学科;它是用来研究运用语言的风格。现代文体学有两个分支:普通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普通文体学研究的是各种语言运用的普遍特征,而文学文体学则是对各种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特征的研究。但是,这两种文体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见下表: 在《英语文体学教程》这一书中,对文体学的研究,主要是指普通文体学。而要解释什么是普通文体学就得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的变体有哪些?什么是文体?文体学的特征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语言是一种标志,是工具。语言经常会与编码作比,是一种标志或信号系统用来传递信息。人们完成一件事情不仅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还有口头语言表达,这样就有了语言行为与语言事件。说到文体学当然要提“文体”二字,文体(或文风)可以被认为是个人或群体在各种社会社交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多样化。简而言之,就是文学风格。比如:“莎士比亚风格”、“米尔顿风格”等。文体学的重点就在于研究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 学习文体学有有助于更好的运用英语。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学习文体学的必要性: 1.文体学帮你在交谈中建立一种恰如其分的感觉。也就是说,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比如你是一位总经理,在和一个很好的朋友喝酒时,你会说:“来,干了”!但是如果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那就得说:“我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干杯!” 2.学习文体学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有三个步骤:描述→口译→评估。描述占第一位,由此看来,在文学创作中,最关键的是描述。 3.学习文体学能帮你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文体学告诉我们英语的各种变体以及其功能、特点,因此,了解文体学能使我们的翻译更加贴合实际,符合原文思想。比如“油漆未干”翻译成对应的英语应该是“Wet Paint”而不是“The paint is not dry”. 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所翻译作品的时代以及其语言风格,是古语还是现代语言,要符合语境,比如翻译一篇老旧文学作品,要尽量达到其“古”的意味,才能让读者更大限度的领会其思想。 第三章语言的变体 语言要用的恰当,就得看它的具体语境。语言有两种变体,一是方言变体,一是语域变体。 .一、方言变体 1.个人语言方式或个人语型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翻译学研究生一年级阅读书单

翻译研究生阅读书单 Bassnett, S. 1993.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ed). London & New York: Methuen. Bell, R.T. 199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Benjamin, W. 192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Trans. H. Zohn. In R. Schulte et al. 1992. 71-82. Dryden, J. 1680. “On Translation”. In R. Schulte et al. 1992. 17-31. Catford, J.C. 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ven-Zohar, I. 1978.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 he Literary Polysystem”. Holmes, J.S., Lambert, J. & van Den Broeck, R. (eds.)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Leuven: ACCO. 1978. 117-127. Gutt, E. 1991.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atim, B. & Mason, I. 1990.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Hermans, T. 1991. “Translational Norms and Correct Translations”. van Leuven-Zwart, K.M. & Naaijkens, T. (eds.) 1991.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msterdam - Atlanta, GA: Rodopi. 155-169. Hermans, Th. 1996. “Norm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la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lvarez, R. & Vidal, M. C. (eds.) 1996.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5-29. Jakobson, R. 1959.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chulte, R. & Biguenet, J. 1992.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4-151. 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Nida, E.A. & Taber, C.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J.Brill. Snell-Hornby, M. 1988.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Adams, H. & Searle, L. Critical Theory since 1965. Tallahasse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G. &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 Beaugrande, R. & Dressier, W.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Eds. P. Cole, P. & J. L. Morgan. New York and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5. 41-58.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新兴的一种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基本过程。简单分析了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于我国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对比。对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干预;研究范式 引言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近些年来,这一新兴的研究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学术共同体密切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本文对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国人能够深入的了解基于设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研究当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 早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认识到,实验研究的控制条件非常多,剔除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它的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应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而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大多是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并且现实情境中所得的策略比较有针对性,可推广性比较差,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没有获得“有用的知识”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1]。现实中实验与实践严重脱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转向自然情境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将自然情境和社会交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文体学下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体学下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文体和文体学概述 1.文体 当提及文体,我们就会联想到诗歌、小说或者散文、剧本等等。这种联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文体就是与语言的风格相关,必定会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关于文体的定义一直是有所争议的。其中最著名的是Swift所给出的定义,他说:“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词,这就是风格(style)的真实定义。”而Riffaterrer在《文体分析标准》中说道:“文体被认为是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给语言结构所传达的信息添加的一种强调(表达的、感情的或者美学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表达,而文体强调。”对于文体的说法,众说纷纭。那么文体究竟是什么呢,它所研究的又是那些方面呢?当代的文体学家给出了以下的说法。严格来说,文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文体指的是文学文体,就是我们所想到的诗歌或小说的风格,或是作者写作的风格。广义上的文体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类文体,比如说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等等,而这两者中,又各有若干文体,比如在口语语体中,

人们在家中闲谈与在会议室中演讲的语体是有所不同的;而同样是书面语体,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也不同于报刊或者杂志的语体形式。 2.文体学 文体学是一门通过运用语言学知识和文学理论来研究和分析文体文本的学科。文本的意义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若以作者的视角来看,作者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作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可以促成作者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文本的意义;若以读者的视角来看,仅仅能够从作者所提出的文体来分析文本。分析一篇文本或语篇,我们应该将与语言所有相联系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不仅包括标点符号、格式和形式、方式和语调等因素,更要注重词汇、语法、韵律和语义等因素。了解一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不简单,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反应。然而它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文体学的训练能够使得学者抓住其中音调、韵律、句法、词汇、形象或结构上的某些特点,包括它们的分布和重复。如果能够了解到作品所突出的或者强调的方面,就能有助于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既然文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那么文体学也是一样。狭义的文体学是指文学文体学,它是以语言学为媒介来研究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作品语言特色或表现风格的。广义的文体学是指一门研究一种语言中各种语言变体的文体特征的学科,比如说广告语体、新闻语体、宗教语体等等。

学科教学论必读书目

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读书心得 一、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之中,而第16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40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先是在叶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30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40年代则有《谈修养》和《谈文学》。我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读朱先生这六本书(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印的单行本)。他的文字十分流畅明白,文理清晰,许多深奥晦涩的理论被他一说就清楚了。尤其是《谈文学》中的几篇论写作的文字,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大有帮助。 陈望道先生是修辞学家。他的《修辞学发凡》,应是我们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著作。另外他也是第一个写“作文法”的人。他的《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中的主要部分收在《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之中。 一般人只知道郭绍虞先生是文学批评史家,其实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他的《学文示例》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对文章的比较阅读方面,别开生面。他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郭绍虞论语文教育》一书中。 在上一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师中,黎锦熙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他早在1916年就倡建“国语研究会”,至1978年3月21日逝世那一天的上午,还在准备“语言学科规划会议”的讲稿。他的论著有具体入微的特色,读

单片机课程设计英文参考文献

ABOUT SCM It can be said across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three "electric" era, that is, electrical era, the electronic age, and has now entered the computer age. However, such a computer, usually refers to the personal computer, referred to as PC. It consists of the host, keyboard, monitor etc.. Another type of computer, most people do not know how. This computer is to smart to give a variety of mechanical microcontroller (also known as micro-controller). As the name suggests, this computer system only used the smallest one IC, you can perform simple operations and control.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usually hidden in a charged mechanical "stomach" Lane. It is the entire device, like the human brain plays a role, it goes wrong, the whole device was paralyzed. Now, this MCU has a very wide field of use, such as smart meters, real-time industrial control,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navigation systems, home appliances and so on. Once the microcontroller were using a variety of products, you can serve to upgrad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duct, often in the product name is preceded by the adjective - "smart", such as washing machines and so intelligent. At present, some technical personnel of factories or other amateur electronics developers to engage in out of certain products, not the circuit is too complex, that is, functions are too simple and easy to be copied. The reason may be stuck in the product without the use of a microcontroller or other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SCM basic component is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in the computing device and controller), read-only memory (usually expressed as a ROM), read-write memory (also known as Random Access Memory MRAM is usually expressed as a RAM) , input / output port (also divided into parallel port and serial port, expressed as I / O port), and so composed. In fact there is also a clock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so that during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microcontroller, can rhythmic manner.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called "break system", the system is a "janitor" role, when the microcontroller control object parameters that need to be intervention to reach a particular state, can after this "janitor" communicated to the CPU, so that CPU priorities of the external events to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完整)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

(完整)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的全部内容。

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 在当今物质社会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社会生活也保持着不变的追求和向往,而室内设计的发展正是这两种社会生活的一种合理体现。本文以涉及室内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文章为综述对象,从交互设计与陈设设计两个方面综述主题,其目的是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我今后的专业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 一、从交互设计看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室内设计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而新媒体的不断介入,也使室内空间呈现出多元立体化的体验式交互特点.笔者们更多的关注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与技术,技术与设计的交互关系,结合多元的视角,解析交互设计的存在价值,并发掘其的内在创造性. 1.展示空间的交互设计 展示空间作为一种多元传播展现的空间,包含了大众传播媒介、观展行为方式、展示空间功能、展示技术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贯穿展示空间设计发展历史,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影响展示空间发展的各种因素.展示空间的多元角度决定其是一种由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技术等诸多方面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加之当代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介的植入,展示空间的交互设计也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即时空自由化、空间有机可变、形式娱乐化、内容非物质化。 2.餐饮空间的交互设计 作为服务性功能的餐饮空间设计,除了营造出恰如其分的就餐环境,表达深厚的饮食文化之外,科技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对餐饮空间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电子菜单已然成为餐饮空间中不可缺失的交互方式,同时它也是影响体验者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顾客等待就餐的等待心理变化入手,提出了概念化的交互体验设计,并且探究改善等待体验方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餐饮空间设计应该是一个综合全面的体验体系。 二、从陈设设计看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当代的室内设计,人们不单单满足于日常功能性的空间环境,同时对室内空间的现代化、艺术化、个性化具有很强烈的欲望。陈设设计也不再是单纯的陈设品的摆放,而是扮演者传达空间内涵,传递人类情感的重要角色。 1。装置艺术品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笔者将装置艺术传承而来的装置艺术品,看做是室内陈设艺术品特立独行的一种类别,认为其本身更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笔者认为装置艺术

4文批试题

1.俄国文学批评家_______有一句名言:文学批评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别林斯基 D. 杜勃罗留波夫 2. 文学批评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 科学性审美性思辨性 B. 实证性科学思辨性 C. 感悟性思辨性审美性 D. 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 3. _________ 以后,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依托。 A. 先秦 B. 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1._________ 以后,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依托。 A.先秦B.两汉 D.唐宋 C.魏晋南北朝 2.“诗话”这一批评样式是由_____________开创的。 A.刘勰的《文心雕龙》B.钟嵘的《诗品》 C.杜甫的《戏为六绝句》D.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3.“以意逆志”是由______提出的。 A.庄子A.庄子 C.孟子D.韩非子 4._____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文学批评家。 A.沈从文B.鲁迅 C.李健吾D.茅盾 5.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_____第一个发现并向读者举荐了田间、艾青、鲁藜等年轻诗人。 A.朱光潜B.周杨 C.胡风D.钱杏邨 6._____的《鲁迅批判》在鲁迅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A.茅盾B.郭沫若 D.李长之 C.周作人 1._____是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后期的代表。 A.莫里哀B.约翰逊 D.贺拉斯 C.伏尔泰 2._____的批评代表了18世纪英国文学批评的最高水平。

A.约翰逊B.圣·伯夫 C.维柯D.丹纳 3._____的批评对提高德国批评的普遍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A.斯达尔夫人A.王尔德 D.别林斯基 C.莱辛 第三节 20世纪文学批评的范式与转换 1._________所提出的“家族相似”论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A.维特根斯坦B.爱因斯坦 D.胡塞尔 C.波普尔 2.现象学是20世纪由______所创建的描述意识本质的哲学方法。 A.爱因斯坦B.海德格尔 C.胡塞尔D.维特根斯坦 3.20世纪文学批评是作品的_______。 A.附庸B.加工 D.脱离 C.再创造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1._______曾表明,小说评点的任务是要“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 A.冯梦龙B.刘勰 D.李卓吾 C.金圣叹 2.车尔尼雪夫斯基将________作品中的心理分析概括为“心灵的辩证法”。 A.陀思妥耶夫斯基B.果戈理 C.托尔斯泰D.契诃夫 3.____________是一种充分阐释作品中潜在的性欲和无意识的批评流派。 A.心理学批评A.精神分析批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