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0年3月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M ar ,2010

第2期(总第144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 m i n istrative C ad res C oll ege N o .2M ar .N o .144

收稿日期:2009-12-30

作者简介:陈光军(1969-),江西南昌人,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语言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陈光军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1)

摘要:新媒体语言以其混杂性、简洁性、直观性、模糊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青睐,并形成了群体表达的有力传播途径,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积极发挥新媒体语言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广阔平台和丰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0)02-0071-03Abstrac t :L anguage i n m ulti -m edia i s character i zed by m i xture ,

conc iseness ,d irectness and vagueness .

It has becom e

infl uential means o f comm un i cation w i th strong expressi ve power .T his br i ng s opportun ity and cha llenge to mo ra l educati on o f co lleg e students .By m ak i ng fulluse o f language feature i n mu lti m ed i a ,and its huge platf o r m and r i ch express i ons ,m ora l educati on is expected to i m prove greatl y .

k ey word s :mu lti -m ed i a ;m o ra l education ;l anguage ;fea t ure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

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电视、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传统生活的冲击

(一)新媒体的特点

[1]

开放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形成了即时传播,即时所得舆论空间,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0。

交互性。/通过新媒体,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0。

个性化。/新媒体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服务,信息传播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新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个私有的可

信赖的传播载体,每个用户都是消息源,取消了门户的限制0。

虚拟性。/由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就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除内容的虚拟性之外,新媒体在传播关系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特定的传播关系,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对方均是未知的符号代替。这种虚拟角色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关

系产生一定的冲击0。

[1]

(二)新媒体的话语权

新媒体成为个人表达的有力通道,社会中人与人距离因传播技术的提升而不断拉近。

/舆论的镜子0。传播技术及其互动、去中心化等特征,使手机、博客、播客、移动音视频等新媒体形态,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新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压力,保证了现实主体的文化权利。与此同时,电子媒介的议程设置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得以实现。与传统媒介不同,它更显著地将个人、局部、群体的关注上升为普遍、整体、全球的

焦点,为现实社会安排了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文化热点。

极化效应。新媒体空间中,既存在/传播)))反馈0的传统媒介互动形式,也包含BBS、QQ、M SN 等丰富多样的人际互动、群体互动、小组互动。因而,从表现形式来看,新媒体更具有可信性、接近性和人情味,也为持有相同观点的人群聚集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互动建立起的集群内部会表现出较强的同质性,重整意见群体,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由此会产生一种叫做/群体极化0的效应。我们看到,不管是网络社区,还是BBS,一种意见的形成,常常会通过/顶0、/置顶0等方式受到有共同兴趣爱好者的追捧、力挺,形式上首先凸显为某种代表性、压倒性言论,进而放大影响,演变为一种主导文化意识,推动言论极化效应的产生。

强势文化的争夺。中国网民总数目前已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一个显著特征是:30岁以下年龄段一直是构成主体。这一群体有不成熟、冲动、另类的传播倾向,随时可能在新媒体/言论自由市场0和/思想集散地0中脱颖而出,引发社会文化的躁动。而新媒体文化植根于西方文化,其思想表达方式上也必然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两相互动,传统、主流价值观的生息繁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二、新媒体语言特点及案例分析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重要方式,语言则是虚拟空间存在的重要工具。数字化生存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透过言论,可以相对真切地看到社会的潜在脉动。当下新媒体语言采用多种组合方式和语义转换等方法,使网络语言呈现出多种特色。

混杂性。在新媒体交流时,人们所能利用的只有键盘、相关的中英文输入法软件以及少量的图像软件。由这样的工具形成的网络语言,有文字的,如/荡0(下载);有数字的,如/13140(一生一世);有中英混杂的,如/有事e我0(给我发电子邮件);数字和字母混杂的如/3Q0(Thank you,谢谢你)等。还有网络脸谱的,用以表示千变万化的脸部表情,如/-O0(张大嘴笑的脸),/-Q0(吐舌头、一副调皮样),等等。

简洁性。人们利用新媒体交际时,总是希望在速度上能尽量接近口语交际,他们多采用谐音、缩略等手段压缩话语,充分利用键盘,以数字、字母和符号来传情达意,使得新媒体语言显得非常简洁精练。如用/5200表示/我爱你0,用字母/P M P0代表汉字/拍马屁0,这些变异不仅方便快捷,也比较委婉、俏皮,同时使用最经济的语言,传达准确完整的信息也是语言发展的方向。

直观性。新媒体语言为了表达丰富的感情、鲜明的个性,就必须在形式上有变通、有创新。如/: -)0表示最普通的基本笑脸;/#^_^#0表示/脸红了0等等。这样一来,键盘符号就使得新媒体语言比起仅仅使用汉字的表述方式更为直观,交谈的双方立刻就能清楚对方的状态,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给双方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与满足。

诙谐性。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新媒体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大虾0,它的原型是/大侠0,指的是网上的一群高手,他们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慷慨热情,颇有大侠风范,新手们都尊称他们为/大侠0。可网络环境本身相对轻松, /大侠0的称呼似乎太沉重,于是变为/大虾0指他们整天趴在电脑前,弓着背,活像一只只/大虾0。

模糊性。为追求特定的审美情趣,在现行汉语、英语的基础上,人们摸索创造出一种输入相对快捷的符号体系,这种文字或符号往往是即时滚动式的、不假思索的、即时即兴的。这种新媒体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但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和网络的人来说,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比如,/YY0有/语音0、/由于0、/一样0、/意义0、/永远0、/音乐0、/友谊0、/愿意0、/爷爷0、/医院0、/游泳0等意义。因此,我们说网络语言的表达,还更多地表现出意义的模糊性。

三、新媒体语言的成因及案例分析

新媒体开启了个性化的时代,新媒体语言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网络青年们个性自由的张扬,形成必然有其相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文化变迁。/新媒体语言的产生,是青年群体更新传统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正在显示特有的智慧与才情,他们思维活跃、新潮,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0。[2]他们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炫耀自己身上闪耀着的智能的光辉,他们所创造的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温和打击。例如:555(呜呜呜):表示彻底沮丧及伤心,可以重复使用/mm/M M0表示年轻女性。

情感宣泄。新媒体语言常常用异化的、情绪化的语言来宣泄某种平日里不能或不敢表达的情感。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 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又如把/东西0称为/东东0的/童语现象0,很难想象会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出现。这说明在现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

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所以在网上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0的最佳地点0。[2]张扬个性。新媒体语言在另一方面常常视传统语法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例如,网上常常将/给你打电话0说成/电话你0。这种经常出现的反常搭配,都是从常用词语中翻出新意,越来越讲究冲破束缚。青年人标新立异和叛逆的精神跃然纸上,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相疏离且乐此不疲,希望成为具有社会话语权利的主体的积极努力,愿意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批评的率真性情。

四、高校在新媒体语言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之间已经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进行有效沟通完全有可能在我们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形成交流的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直面新媒体语言的挑战,并积极汲取新媒体语言的/话语优势0,积极利用新媒体语言开展工作,方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青年人的心灵世界。

(一)走进新媒体,掌握新语言

网络化生存方式对当代青年人的自由反叛意识进行了极度的释放,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有其独特魅力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感性而不是理性。即使是虚幻的空间中,人的社会性被大大淡化,但人对美好心灵、美丽人生的追求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社会性约束的淡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无法再向人灌输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戒律、虚假的道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会产生语言差异,原因之一就是青年人已经步入网络生活并走在了前列,而教育者却还没有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走出来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要适应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这是进入网络生活的前提。同时,教育者只有了解青年人的网络语言体系,适应青年人在网上的交流方式,才能更敏锐地捕捉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青年人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

(二)提高语言技巧,凝结教育特色

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还被人们使用,就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分析和理解青年人在新媒体语言上的创新和突破,可以更真切地了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态史的演变过程。新媒体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育者如果不学习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习惯于传统的说教方式,与青年人开展沟通交流时不但无法被认同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无法有效地达到教育效果,从而失去新媒体阵地的主动权。因此,教育者要巧妙结合新语言,体现自我特色,实现传媒作用。职业是特色,文化素质是特色,思想修为是特色,用词用语是特色,手段表情是特色。如国家领导人把/施政纲领0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0,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这就很符合新媒体传播形式。所以教育者也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既讲求口头语言的通俗生动,又保持书面语言的严谨规范,认真锤炼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成鲜明且有效的教育特色。

(三)规范新媒体语言,构建和谐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语言0与/新媒体文化0的关系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媒体语言现象是新媒体带来的,是新媒体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新媒体语言是新媒体文化的载体,影响制约着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校园新媒体文化传播对于青年大学生锤炼思想、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开放意识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切实加强思想引导工作

利用高校网络平台等新载体改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可以创办学习园地,使学生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选择性学习;可以进行调研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及时了解学生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看法观点,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加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避免他们把对新媒体语言的创造变为对新媒体的沉溺。

我们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各方面。高等教育管理者要积极充当校园新媒体文化的引领者,牢牢掌握校园新媒体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在新媒体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引导方法,提高引导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

[2]韩颖,高志文.网络语言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孙书平)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分析并制定网络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思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输他们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这一全新的传播渠道为某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输出。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

引进先进科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对蕴藏在技术后面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1] (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育资源。不少大学都在网上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络党校,网络思政大讲堂等特色主题网站,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网站利用率上点击率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很难吸引学生来浏览思政网站,从而失去利用先进网络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网络新媒体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他们自身的素质往往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传统的工作思路、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不仅需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只有很好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63210.html,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作者:朱新玲 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多变化。新闻编辑应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传统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新闻编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新闻编辑 一、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媒介融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媒体积极向互联网靠拢。尤其是随着一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推出了网络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相对被削弱 很早之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被称为信息的“把关者”,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及传播学者卢因的观点,即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审核与修改后,信息才可能进入受众的视野。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已经被削弱,尤其是随着Wi-Fi、4G 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手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视频的录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者,甚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利用现场受众手机录制的视频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除此之外,个别事件如果仅有受众的新闻信息版本而缺少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很容易出现谣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发生变化 受众已经从单屏接收信息转到了多屏接收信息。据学界的观点整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使用网络的比例最大,而网络就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成为全媒体。如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依旧停留于单一的媒体层面,不打破多种媒介的壁垒,在全媒体时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有远见的媒体率先实现了与互网联的融合,湖南卫视已经推出了芒果 TV 作为移动客户端,央视也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制定报道方针,决定新闻节目的类型和方案,组织协调报道和节目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新闻节目的审核与最终传输。一些先进的新闻媒体还可能对新闻节目的播报进行监测,以了解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然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很多广播电视台已经将节目搬到了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 PC 机和移动设备观看,那么传统的节目必须被重置同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内容的删减要考虑到网络受众的观看习惯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运营互联网术语大全

互联网装逼术语大全 1、网上商城类 B端:商家 C端:个人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组织对组织)的电子商务。 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 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通常指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 2、网络推广类 Click(点击次数):用户通过点击广告而访问广告主的网页,称点击一次;是评估广告效果的指标之一。 CTR(ClickRate点击率):广告被点击的次数与广告展现次数的比例。 CPC(点击成本):即Cost Per Click,广告为每个用户点击所付的费用;CPC是评估广告效果的指标之一。 CPM(千人成本):即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每千次印象数成本;广告主为它的广告显示1000次所付的费用;CPM是评估广告效果的指标之一。

CPA:(按行为付费)Cost Per Action。在网络营销中的一种付费方式,即按照广告主按照用户的行为付费,比如按照注册行为、购买行为等付费。 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 CPT(Cost Per Time)CPT是一种以时间来计费的广告,如按照“一个月多少钱”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 CPE(Click Per Engagement):按互动来计费的广告。 DM:(Direct mail),直投广告,通常由8开或16开广告纸正反面彩色印刷而成,通常采取邮寄、定点派发、选择性派送到消费者住处等多种方式广为宣传,是超市最重要的促销方式之一。 EDM营销(Email Direct Marketing)也即:Email营销、电子邮件营销。 IM(InstantMessaging)即时通讯,实时传讯,目前常用的有QQ、阿里旺旺、微信等。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无论任何广告投入,都应该看它的ROI。 投资回报率(ROI)=利润/投资总额×100%。 投入产出比(ROI)=总成交金额/投入(花费)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利润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来提高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ROI)的优点是计算简单。 SMO:社会化媒体优化(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 SMM:Social Media Marketing 社会媒体营销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就是通常所说的网址。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新媒体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汇总)

定义方面已经不用搜了,就按照这个模式一部分一部分逻辑清晰一点就可以,你主要再找找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正反两方面),还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什么影响(也从正反两方面找)最后再有点建议。不用自己写,找专业点的论文就行。 新媒体研究相关资料整理 新媒体(NewMedia)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包括网络电视(Web TV) 、对话链( Chat words) 、虚拟社区、博客( blog) 、播客、简易聚合(RSS) 、手机短信、IPTV、手机报纸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63210.html,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与价值影响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赖大彬1,徐叶巧2 (1.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当前,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媒介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三方来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继而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学校、家长以及作为接受者的受众、学生等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0)06-0085-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赖大彬,男,福建上杭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及媒介经营管理。 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2010年12月 第28卷第6期December 2010 Vol.28No.6相较于国外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兴起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距今才跨越13个年头。从第一篇研究媒介素养的论文、专著,到媒介素养教育硕士点的建立,再到“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的开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的开通,这些年来,我国媒介素 养教育研究正一步步壮大,发展。 [1] 那到底什么是媒介素养?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是怎样的发展现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怎样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正如麦克卢汉描述的那样,在“地球村”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在媒介消费时间上的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甚至已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了解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区分“ 媒介”和“媒体”的关系。“媒介”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771 。在 此意义上,它是指传播通道中的中介物,如各类手书媒介、 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等。而媒体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3]今天媒体更多的被理解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由此可见,相较于媒体,媒介辐射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素养”理解为“媒体素养”。但既然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自然成为意识的载体,就不可避免地带有 阶级和阶层的烙印,它还是有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或者渗透着某种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 目前,媒介素养还尚未有统一权威的定义,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1 尽管我国关于 媒介素养的定义,学者归于研究需要,依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本身还不完善以及人们对媒介素养认识的角度不同,依然没能跳出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定义范围。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公众,其内容包括教授他们如何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角色、性质和功能,建立起对媒介信息系统的批判性意识;提高对不良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和对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最终学会有效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向着民主法制方向发展服务。 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流行快餐文化的盛行,使人们疲于接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梳理的能力。加之,媒介在承担着监测环境、传递信息、反映社会、提供娱乐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暴力色情信息充斥媒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传递,传播形式的通俗化、游戏化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原本庄严、崇高的人文精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小X”类新兴称谓语微探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4), 477-48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63210.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363210.html,/10.12677/ml.2020.84066 A Probe into the Emerging Appellations of “Xiao X”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Yujing Chen ICC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6th, 2020; accepted: Jul. 20th, 2020; published: Jul. 27th, 2020 Abstract Recently, many new appellations have appeared in the new network media such as Weibo, WeChat and live broadcasting, such as “Xiao Jiejie, Xiao Gege, Xiao Laodi, Xiao Xiannv, Xiao Gongju” and so on. They add “Xiao” to the common appellations to change the pragmatic scope of the original words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special contextual mea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se new appel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ir source of words, basic struc-ture, lexical meaning and pragmatic environment, and explores the lexical particularity of these new appellations and the 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they embody. Keywords New Media, Appellation, Xiao X, Subjectivism, Pragmatics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小X”类新兴称谓语微探 陈玉静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0年7月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7日 摘要 近年来,在微博、微信、直播等网络新媒体中出现许多新兴称谓语,例如“小姐姐、小哥哥、小老弟、小仙女、小公举”等。它们在汉语中常见的称谓语上添加“小”,改变原词所表示的语用范围,借以表达特殊的语境意义。本文从这些新兴称谓语的词语来源、基本结构、词汇意义和语用环境等角度探索“小X”类这些新兴称谓语的流行原因,探究它们本身的词汇特殊性及其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徐振祥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新媒体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制定相关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6-0064-03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这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阻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6,2007(总第88期)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SumNo.88) 收稿日期:2007-09-1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07C19) 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办公 室讲师,硕士.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_

概念做了细致研究,按照他的看法,影像艺术使自发性和共时性成为可能。“视频技术的同步记录传输和多维展示形象的性能对这些艺术家们具有吸引力,探讨时间的瞬间性和同步性成为他们共同关注问题,这一问题恰巧就是电影所忽略的,作为一种主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的媒介,视频艺术呈现出多种对时间经验的灵活运用与支配,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被视频技术设备的功能所打乱。”① 影像艺术诗人比尔·维奥拉将影像比喻成一种凝视现实、同时进入藏身于现实中的世界的途径,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探讨,揭示出他对生命弧线的提问和沉思。在他新的影像声音装置作品《致千禧年的五个天使》(Five Angels for the Millennium)中,以五个影像分开陈列于一个L型的大空间里,影像包括“启程”、“诞生”“火”“堕落”“创造”等标题。维奥拉以象征性的手法——高空跳水的动作来描述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对科技媒体、空间、时间与观念的掌握。 尽管新媒体作品喜欢利用空间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表达,虚拟空间却不是真实的空间。“在赛博空间没有空间!”②虚拟空间是另类的空间,它为交互性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 第五节 艺术体验:在线交互式的游戏审美 新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和时空观自然造就了新的艺术体验。比如,录像艺术的空间感必然促使观众参与到录像装置艺术作品中,是一种在场(On Spot)的审美;网络艺术中超链接的表达方式和共时性特点,使得观众也成为作品创造者之一,是一种在线(Online)的审美。交互式艺术体验产生是必然的。 艺术家在更加纯熟地运用传统表现手段的同时,又在科学技术的诱导下,开始使用声、光、电和信息等一系列的新媒介。新时代的艺术家通过图像、声音、虚拟环境等各种表现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发挥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即时性、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生命本来具有的交融性,由此构成了一部历史上任 ①张朝晖徐翎.《新媒介艺术 NEW MEDIA ART》[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第54页 ② Lev Manovich.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M].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2001, Page 25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与此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媒介素养的内涵,然后阐述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在新媒体环境,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广泛。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媒体运用最广泛的受众。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高达5.64亿人,且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非常大[1]。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需积极分辨、鉴别和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需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早在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及其学生汤普森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献中对“媒介素养”具有不同的称谓,比如“媒体资讯素养”、

“传媒素养”等,但内涵基本一致。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可以将“媒介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所具备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选择、理解、质疑、评估、思辨以及制作媒体信息的能力[3]。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使用频率明显较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避免出现网络欺诈、网络成瘾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现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属于重要的受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可以更加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交际平台更加广阔。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广的媒介,甚至出现过度依赖,主要表现在每日接触网络时间较长、沉湎于虚拟世界中等,进而患上网络依赖症。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逐渐疏离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 (二)对媒介功能利用不足 与其他学历较低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媒介操作使用技术相对较高,在关注网络的过程中,既关注娱乐功能,同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人类社会的四次革命:(多选)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四传播革命的意义:(必背)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由“野蛮时代”迈向“文明时 代” (2)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传播范围 (3)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长距离即时点对点的传播; (4)互联网的发明:实现了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方式的 统一数字化处理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4、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5、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一、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 (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 二、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 (1)Web1.0时代: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使用者叫受众 (2)Web2.0时代:互动增多,表现形式是社交媒体,使用者叫用户

(3)Web3.0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语义网 三、按经营性质来分: (1)营利性新媒体;(2)非营利性新媒体 四、按应用功能来分 6、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问答)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解释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解释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解释 7、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必背) 一、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2)超级链接(3)搜索引擎 二、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SS)(2)网络百科(Wiki) (3)社会化书签(Tag) 三、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2)即时通信(3)IP电话 (4)社交网络 四、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2)交互式网络电视(3)视频分享 (4)图片分享 五、商务活动的平台 六、意见自由市场:(1)博客(2)微博(3)微信 8、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平面媒体发行量大跌 (2)电视、广播也不同程度面临衰退 (3)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下滑 (4)传统媒体的衰退是世界性的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带入了新型的时代,可以称其为新媒体时代。在潜移默化之中,人类慢慢接受了新媒体时代,并且也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影响,影响具有双重性,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首先,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含义;其次,说明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以高校生为主,包括机遇和挑战;最后,要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什么是新媒体 1.含义 “媒体”一词首次出现大约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词源为“Medium” 传入中国后音译为媒介,与媒体的意思差不多,细微的差异在名词性质上面等,例如,媒介代表的是整体的抽象名词,媒体则是代表个体的具象名词。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充当是一个平台的作用。这个平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触碰到的作为信息存储的实体,例如磁盘等具体的存储信息的媒质;另一种是没有实体的充当载体作用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声音、图片等。以上所说的平台中所说的类型和其中所包含的所有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看做媒体的一部分。要想探究媒体自身存在的价值,首先要考虑媒体传播的信息载体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其次要看媒体传递信息的受众及其心理反应;最后还必须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空间。以上这些必须一起组合才能体现媒体的价值。 2.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在理论上作为一个概念,具有相对性,与之前出现过的媒体时代相比,之前的媒体可以称其为旧媒体。具有新的特征。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能量与旧媒体相比更具有爆发性。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科技化也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就像是爆炸的小行星一样,信息仿佛是飞流的星星碎片一样,辐射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地球几乎全部都被新媒体所覆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全人类拉入新媒体的范围之内,其爆发性是之前旧媒体不能想象无法做到的,对人类社会甚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融合性方面远远超越旧媒体。中国有句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媒体也是如此。旧媒体虽然有个旧字,但是其毕竟是凝结了历代科学家们的精华而形成的,新媒体从中继承借鉴并进一步进化,并且接受现代的优秀技术将不同时期的科学融合在一起,经过调整,能力更加多功能。不僅在技术层次的提升,在市场等社会方面的价值更加高。这些都说明新媒体强大的融合性带动全人类向

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9期) Total No .289 收稿日期:2011—11—01 作者简介:周珂(1974—),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项目简介: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党政干部媒介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548。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周 珂 (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会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成为新时期的紧迫任务。文中从运用新媒体搜集民意科学决策、利用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和借助新媒体树立良好的形象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71—02 近年来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和网络电视等在 沟通民意、 了解民情、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强大。媒介素养是公众对新闻传播、新闻事业及 媒体运作的认知程度, 以及公众利用媒体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传播目的的能力。党政干部拥有一定的 决策、审批权力,负有领导责任,感召力、影响力大。因此,党政干部的形象不只代表个人形象,还关乎党 和政府的形象。党政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为媒体所关注,众目睽睽之下,一举一动被放大、公开。稍有 不慎, 负面影响巨大。领导干部需学会和新媒体打交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否正确地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影响人心,代表着执政水平的高低。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对执政能力的影响 1.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党执政的舆论环境 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政治安全, 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政干部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凝聚人心,增强党执政的舆论影响力。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 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公众的舆论表达渠道增多,舆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统 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 突破5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数字是惊人的。网络传播中,网民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和回复等 形式自由发送信息、 交流观点、展开讨论,这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手机媒体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 使各种声音纷纷出现。特别是当公共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快速、开放和网民的聚焦会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暴。而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相关部门对信息的过滤和舆论监控越来越难,流言和负面信息会破坏党执政的舆论环境。党政干部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呼应网民的诉求,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2.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影响民主执政的水平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民 意的重视程度。新媒体为民众参政、 议政提供了通道,民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如果党 政干部还用以前的思维管理媒体和民众,无视民意的多重表达, 必将影响到民主执政的水平。当政府一项政策出台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所引发的民意浪潮会在新旧媒体间迅速传播开,促使党政干部应倾听民意,审慎考虑解决对策。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水平。一系列官员腐化堕落的事件,如湖北的邓玉娇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和官员日记门 事件等, 因为网络舆论监督而真相大白于天下。党1 7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是企业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进行强有力的引导,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内容和形势的创新,才能够在各种思想掺杂的现实社会中激流勇进,引导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标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信息获取更为快捷、实效 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与快捷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快速及时获取大量网络信息,还体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对生活及思想情况进行快速了解。如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员工微博、微信等了解到员工的生活轨迹及学习轨迹,从而加强对员工的了解,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干预。 (二)教育环境更为多样、复杂 教育环境的多样及复杂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大量存在于网络平台上,这些信息会潜在地影响员工的思想及行为,使得思政教育环境日益复杂。而在这个阶段,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员工,容易受到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手段还不够完善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主要改变就是信息的海量性,这使员工对待信息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主动选择的空间加强。在这种条件下,员工会更倾向根据自己的主观选择选取信息。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若还是采取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教育开展的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教育手段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人员需借助一定的措施及手段。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信息选择的难度。尽管国家于2011年国家出台了有关微博客的管理规定,提出了“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政策,也即在注册微博时,用户必须使用自己真实的身份,昵称则可自行填写。

新媒体笔试试题

新媒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 4.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B.默顿C.赖特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D.机械抽样 7.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B.传播内容C.传播效果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社会关系论B.社会分类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自我中心性功能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5=25) 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 2.卡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B.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C.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 E.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 A.线性模式B.控制论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信息系统模式E.电子模式 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 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 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 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通过立法对大众传媒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 A.新闻法B.广告管理法C.诽谤罪法D.保障隐私权法 E.证券交易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