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森林蓄积量估算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森林蓄积量估算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森林蓄积量估算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森林蓄积量估算

实验八林分蓄积量地测算

实验八 林分蓄积量的测算 一、目 的 用平均标准木法、径级标准木法、立木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 二、仪器、用具及资料 (一)仪器、用具: 计算机、森林调查工作手册、铅笔、橡皮、直尺、方格纸。 (二)资料: 1.用实验三标准地调查所得资料; 2. 也可用附表8-4~8-6所提供的资料。 三、方法步骤 (一)平均标准木法 1.根据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分别树种统计各径阶的株数及标准地总株数。 2.计算标准地总断面积,平均断面积及平均直径。 3.确定林分平均高。 4.以平均直径及平均高作为标准木的胸径和树高。 5.实际标准木的大小: 根据计算的标准木的直径、树高,在林分选伐与其大小相近似的树木,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Dg(±5%)和平均树高H (±5%)为准,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实际准木的材积。 6.标准地蓄积量(M)用下式计算: g G V M ∑?= (8-1) 式中:V ——实际标准木材积;g ——实际标准木断面积; ∑G ——标准地总断面积。 7.换算成每公顷蓄积量标准地面积 标准地蓄积= (8-2) 伐倒的树是实际标准木,用它估计林分蓄积其估计精度完全取决于所选取这棵标准木的 代表性。因此,该法误差较大。 附表8—1为用平均标准木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实例。 (二)径级标准木法 为了提高蓄积计算精度,有时需要把标准地树木分成若干径级,在每个径级中选取标准木,以推算林分蓄积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为: 1.划分径级,将标准地全部树木分成几个(一般3—6个)径级,使每个径级的株数相等。 2.计算各径级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 3.分别径级选取标准木:按各径级平均直径、平均高在林选伐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计算各标准木材积。 4.按下式计算各径级蓄积量(i M )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分析进展

森林生物量地研究进展-生物论文 森林生物量地研究进展 摘要: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地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地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地目地是制定全国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地计量标准,为评价我国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生态系统 1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种或数种生物有机体地总重量,或者一个群落内所有生物有机体地总重量,前者是种地生物量,后者是群落地生物量.生物量实质是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上通过同化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地有机物和能量.群落生物量地多少,反映了群落利用自然潜力地能力,是衡量群落生产力地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地基础. 森林生物量是近代林学中发展起来地一项新内容,它是指各种森林在一定地年龄、一定地面积上所生长地全部干物质地重量,它是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期生产与代谢过程中积累地结果.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地基本数据,主要有3个研究目地:一是在全球或区域地尺度上通过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气候因子、植物群落分布之间关系地研究,可以估算地球生物圈地承载能力.森林具有减缓温室效应地作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与森林碳汇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森林地生物量和生产力成为新地研究热点.二是在生态系统地尺度上,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地分布格局和机理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地相互关系,探索维持持久林地生产力和健康

森林生态系统地内在生理要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为评价森林地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森林生物量作为可再生地生物能源,通过生物技术措施来提高短轮伐期能源林地生物产量和生产力水平、能源林收获与加工贮存以及能源转换利用等技术,均是森林生物量地主要研究内容. 2 生物量地研究进展 最早有关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报道,德国几种森林地枝叶掉落物和木材重量地测定.后来在研究森林自然稀疏问题时,探讨了森林地初级生产量.1944年,Kittredge利用叶重和胸径地拟合关系,成功地拟合了白松等树种预测叶量地对数回归方程.但这些研究都是局限于少数树种局部地段针对某项目地独立研究,总体上来说,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并未引起人们地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关心生态系统到底能为人类提供多少有机物,世界上开始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碳循环研究得到重视,研究者将以往在斑块水平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和生物量数据,扩展到景观、区域乃至全球地空间尺度上,从而科学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大气中发挥地碳源和碳汇地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 我国生物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少数学者在部分地区对为数不多地树种开展了生物量测定和研究工作,以后地数十年里发展迅速.潘维俦等对杉木人工林地研究,冯宗炜对马尾松人工林地研究,以及李文华等对长白山温带天然林地研究,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地研究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冯宗炜采用特征木调查与分层切割等方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森林群落地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全国不同森林类型地生物量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 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XXX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 XXX市于2006年开展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随着XXX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7年来,林地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满足XXX市林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必须的森林资源现状信息,为指导和规范XXX市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XXX市林业局委托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开展新一轮二类调查工作。根据《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结合XXX市实际,拟定本技术方案,作为XXX市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之一。 一、调查任务 1、调查目的 查清XXX市森林资源现状,为XXX市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XXX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调查成果也是XXX市森林碳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依据之一。 2、任务 查清XXX市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XXX市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

二、调查范围及面积确定 1、调查范围 根据XXX市民政局2000年11月勘界图,市级行政界线以内的区域为本次调查范围。余金庵林场鹤庆县境内部分一并纳入调查范围,但不纳入XXX市资源统计。 2、面积确定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界线图,经扫描、配准、矢量化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面积求算,经检查后的求算面积为173811hm2(含余金庵林场XXX部分3186hm2),作为本次调查面积,与2006年XXX市二类调查面积一致。 三、调查依据 1、XX省林业厅《XX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3、XXX市林业局与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X分院签订的《XXX 市利用卫星影像图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甘肃2017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甘肃省2017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 增长目标考核技术操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考核目的 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第二条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 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考核主体是省人民政府,考核对象为14个市(州)人民政府。 第三条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省林业厅实施,以市(州)为单位进行考核。 第四条考核依据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2017年考核项目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54号); ——《甘肃省2017年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考核办法》;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 ——《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

——《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 ——《甘肃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2017年6月上报并经国家林业局核准的林地年度更新数据库。 第五条考核内容及各项指标分值 ㈠森林覆盖率 1、考核主要内容 森林覆盖率增长目标考核内容包括四项指标:森林面积核实情况、2016年省级下达的人工造林和封山(沙)育林任务完成面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 2、考核指标分值及评分 考核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按100分制进行考核评分。各项指标分值分别为: ——森林面积核实率占55分; ——2016年省级下达的人工造林任务完成面积占20分; ——2016年省级下达的封山(沙)育林任务完成面积占10分;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占情况15分。 若人工造林和封山(沙)育林出现缺项时,将两项分值合并计算。

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主要技术规定

附件2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暂行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任务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目的是制定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计量标准,为评价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的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同时,增加森林枯落物储量调查建模,结合森林生物量,以满足森林碳汇现状与碳汇能力变化估算需要。 主要任务是通过采集所需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枯落物等建模样本,建立森林生物量和枯落物储量模型,实验测定相应的固碳系数和储能系数。 第二条主要内容 (一)样本采集。包括乔木层(含竹类、下木,下同)、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的生物量样本及枯落物层储量样本。 (二)系数测定。实验测定样品的含水率、含碳系数与储能系数。 (三)模型建立。森林生物量分别按乔木、竹类、灌木和草本建立回归模型,其中乔木和竹类建立单木回归模型,灌木建立

单木或样方回归模型,草本建立样方回归模型。枯落物储量按样方建立回归模型。 第三条建模单元 (一)乔木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参照原农林部标准立木材积表(LY208-77)的分区和树种(组)确定。竹类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散生、丛生竹种类型,分毛竹类、刚竹类、其他散生竹类、簕竹、绿竹、其他丛生竹类确定建模单元。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在森林植被群落内按建群种确定。枯落物储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森林的优势树种(组)确定。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上述原则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需求,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乔木、竹类、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建模单元。 第四条精度要求 (一)回归模型精度。乔木和竹类生物量模型精度在90%以上,灌木和草本生物量模型精度在85%以上,枯落物储量模型精度80%以上。 (二)系数测定精度。含水率、含碳系数和储能系数的实验测定精度要求在98%以上。 第二章样本采集 第五条前期准备 生物量建模承担单位根据本暂行办法编制操作细则,制定工

生物量测定方法

生物量测定方法 1树木生物量测定方法 1.1树木生物量的组成 一木树的生物量可以分为地下及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是指树根系的生物量(WR);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树干生物量(WS)、枝生物量(WB)和叶生物量(WL)。在生物量的测定中,除称量各部分生物量的干重量外,有时还要计算它们占全树总生物量干重的百分数,此百分数称为分配比。树干占地上部分的分配比最大(一般为65~70%),而枝叶部分的分配比约各占15%左右。 与材积测定相比,生物量测定的对象更为复杂,测定的部分也多,因而使得生物量的测定工作即复杂又困难。但是树木生物量与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也为树木生物量测定提供了依据。在树木生物量测定中,树冠量的大小与形状对枝、叶量的多少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研究反映冠形和冠量的因子,常用的因子有冠长率、树冠圆满度、树冠投影比等因子,这些因子的意义如下: ⑴冠长率是冠长与树高之比 ⑵树冠圆满度是冠幅与冠长之比。用以表明树冠的圆满程度,此值愈大愈圆满,反之而树冠狭长。 ⑶树冠投影比是冠幅与胸径之比。用以表明树木营养面积的相对大小,此值愈大则树木占有的相对空间愈大。 上述这些因子在枝叶生物量测定、估计及分析比较中起着较大的辅助作用。而且,这些因子与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为利用测树因子直接估测树木生物量提供了依据。 1.2树木生物量鲜重和干重的测定 树体在自然状态下含水时的重量称为鲜重,它是砍伐后立即称量的重量。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称为干重。在外业中只能测得树木的鲜重,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将鲜重换算为干重,最常用的换算方法是计算树木的干重比(),即, 而(11-8) 式中可用取样测定获得。 (1)树干干重的测定方法 ①木材密度法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在森林调 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 )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 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用标准木法推算林分蓄积时,除需认真量测面积和测树工作外,选测好标准木至关重要。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林分平均直径(D g )、平均高(H D )且要求干形中等3个条件选取标准木,即标准木应具有林木材积三要素的平均标志值。其中要求干形中等最难掌握,因树干材积三要素是互不独立的,这就更增加了选定标准木的难度。基于调查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标准木法可分为单级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两类。这两类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标准木所代表的径阶范围及株数分配不同。一般说来,增加标准木的株数可提高蓄积测定精度,但若标准木选择不当,增加标准木株数也不一定能提高精度。 5.1.1 平均标准木法 平均标准木法又称单级法(胡伯尔,1825),是不分级求标准木的方法,其步骤为: (1)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 g ),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

森林资源一类抽样控制调查注意事项

森林资源一类抽样控制调查注意事项 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规定,森林蓄积量万以上的县(市),原则上应进行抽样控制调查。莲都区森林资源一类抽样控制调查外业工作业已展开,一类调查外业工作相对较为艰苦,工作量较大,但同时,此项工作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类抽样控制调查质量不仅关系到自身数据是否准确,而且直接影响二类调查成果。根据规定,二类调查小班汇总计算的总体蓄积量要与一类调查总体蓄积量进行比较,当两者差值在±—±倍标准误时,应根据影响因素对各小班蓄积量进行修正;当两者差值超过±倍标准误时,小班蓄积量调查必须全部返工。因此,对一类外业调查工作必须做到克服困难,一丝不苟、认真细致,从严要求,坚持把调查质量放在第一位。一类抽样控制调查注意事项如下: 一、蓄积量调查是一类抽样控制调查的核心内容,因此,务必注意样地检尺木的多漏测与错测。样木检尺对象包括所有样地中胸径≥5.0cm的生长正常的乔 木树种(含经济乔木树 种)、乔木型灌木树种。 各组可根据实际,探索检 尺路线,一般可采用如左 图所示路线检尺。待样地 全部样木检尺完毕,再到 样地内检查一遍,防止样 木漏测。根据规定,大于 或等于8cm的应检尺株数 不允许有误差;小于8cm 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最多不超过株。样木检尺应认真仔细,防止错测。一般要求胸径测量误差小于.3cm,即±0.2 以内。胸径检尺或样木记录应注意: ()检尺必须认真仔细。应预制1.3m小竿一支,以便正确掌握样木位置和胸高部位。编号标记、胸径量测和记录人员要密切配合,紧密相随。围尺必须与树干垂直,紧贴树干,拉紧后读数。 ()对于附着在树干上的藤本、苔藓等附着物,检尺前应予以清除。检尺部位有节疤、分叉等异常情况时,要以该部位为中心,上下等距离生长正常部位的检尺结果平均值作为复查胸径,并在附记栏中注明。1.3m以下分叉的立木,有几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生物论文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摘要: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目的是制定全国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的计量标准,为评价我国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的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生态系统 1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种或数种生物有机体的总重量,或者一个群落内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重量,前者是种的生物量,后者是群落的生物量。生物量实质是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上通过同化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和能量。群落生物量的多少,反映了群落利用自然潜力的能力,是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 森林生物量是近代林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内容,它是指各种森林在一定的年龄、一定的面积上所生长的全部干物质的重量,它是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期生产与代谢过程中积累的结果。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数据,主要有3个研究目的:一是在全球或区域的尺度上通过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气候因子、植物群落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估算地球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森林具有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与森林碳汇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森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二是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分布格局和机理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持持久林地生产力和健康

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生理要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为评价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森林生物量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能源,通过生物技术措施来提高短轮伐期能源林的生物产量和生产力水平、能源林收获与加工贮存以及能源转换利用等技术,均是森林生物量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最早有关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报道,德国几种森林的枝叶掉落物和木材重量的测定。后来在研究森林自然稀疏问题时,探讨了森林的初级生产量。1944年,Kittredge利用叶重和胸径的拟合关系,成功地拟合了白松等树种预测叶量的对数回归方程。但这些研究都是局限于少数树种局部地段针对某项目的独立研究,总体上来说,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关心生态系统到底能为人类提供多少有机物,世界上开始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碳循环研究得到重视,研究者将以往在斑块水平的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和生物量数据,扩展到景观、区域乃至全球的空间尺度上,从而科学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大气中发挥的碳源和碳汇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我国生物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少数学者在部分地区对为数不多的树种开展了生物量测定和研究工作,以后的数十年里发展迅速。潘维俦等对杉木人工林的研究,冯宗炜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研究,以及李文华等对长白山温带天然林的研究,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冯宗炜采用特征木调查与分层切割等方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全国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405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11林业二班第一小组 组长: 欧阳 组员:谢易成李敏惠 赵发颖王晓航 孟赵斐陈云 达倩 2013年9月

405林场小班区划图

405林场林相图

目录 1.前言 (1) 2.405林场的基本情况 (2) 2.1地理概况 (2) 2.2 气候特征 (2) 2.3 植被 (2) 2.4交通 (2) 2.5社会经济条件 (2) 3.森林资源调查 (2) 3.1调查依据 (2) 3.2调查范围 (2) 3.3主要调查内容 (3) 3.4调查方法 (3) 3.6主要调查数据及计算方法 (4) 4森林资源现状 (5) 4.1林地总面积及构成 (5) 4.2各类活立木蓄积量 (6) 4.3各类森林、林木的起源按面积蓄积统计 (6) 4.4林种、龄组统计 (7) 4.5外业质量检查 (8) 5.森林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9) 5.1 405林场森林资源特点 (9) 5.2存在的问题 (9) 5.3相关建议 (9) 6.小结 (10) 7.附表(小班调查卡片) (10)

405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1.前言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依据。 通过调查林职院405林场的面积和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学弟学妹将来学习实习森林调查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营技术等提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4周时间对森林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全方位、综合性的实习,让学生具备撰写森林资源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的能力,为以后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打下一定的基础;并提交实习结果和实习报告。

生物量计算新方法-唐守正

生物量数据是研究林业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数据,而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既能表明森林的经营水平和开发利用价值,又能反映森林及其所在环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的复杂关系。 早在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78.11亿吨。这是我国首次对外公布的全国性森林碳储量数据,由此填补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一项空白。2010年,我院举行了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另一研究结果:我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亿吨。这也是我国首次公布的全国生物量数据。这两项数据,全面评估了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和价值量,为构建我国林业三大体系、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客观反映了我国森林在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做出的贡献,为我国树立大国形象,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数据的获得,得益于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专家唐守正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的长期研究结果。自1995年始,唐守正院士率领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在林业部重点基金、国家自然基金、948、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等项目的陆续支持下,开展了森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与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森林生物量测算技术”的研究成果,本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成果首次提出了非线性模型联合估计方法,有效解决了各维量模型之间不相容的问题。首次对干物质率法和密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了生物量样品的密度和干物质率估计的最佳方法,证明在通过样品的密度和干物质率来计算全树的平均密度和干物质率的两种方法中,加权法优于直接回归法,提出了树干、树冠部分生物量外业测定时最好分别采用密度法、干物质率法。 据研究主要参加人我院资信所张会儒研究员介绍,森林生物量的测定和估计是当代林业生产和科研的热点问题,立木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主体,它的优化模型尚不系统,之前在我国基本处在空白状态。“与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森林生物量测算技术”研究成果的获得,对规范我国森林生物量调查评价技术、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将发挥十分重大的作用。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基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应用“与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森林生物量测算技术”成果中提出的技术线路和方法,进行了我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成果除了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外,还在广东、贵州等部分省区的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为结合森林资源调查编制森林生物量表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为计量森林生态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的深入发展。 张会儒研究员介绍说,在东北天然林区及南方人工林区,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立相容性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的方法,研建了我国南、北11个树种(组)的二元和多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非线性模型联合估计方法,解决了生物量调查用表中的相容性和规范性问题。由此编制的生物量表解决了长期以来调查表中分量和总量不相容的问题。提出了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反映了模型的拟合效果、统计性能和预估的准确性。在模型中引进了材积因子,提高了模型的估计精度。将自适应树高曲线引入生物量模型,实现了由通用性向局部应用的转换。模型精度达到了总量和树干及木材生物量总相对误差±5%以内,平均相对误差±1%以内,预估精度达到了90%以上;树皮、树冠、枝和叶的平均相对误差在±8%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成果具有明显创新性,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在2002年和2007年开展的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生态状况监测工作中,利用“与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森林生物量测算技术”中的杉木、马尾松和阔

关于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名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调查队员:汤丹、蒋巧兰、陈瑶、文自兰、党平、李诚诚、黎 万军、兰浩升、沈洪波、黄仕华 樊苏恒、罗智凯、张鲁、陈亮、陈霖、王玲玲、任玉梅、王晓娟、徐未、彭川川、彭勇 王彬、何俊良、余鹏燕、唐海龙、周青龙、何鑫、赖登超 调查主题:开展森林二类资源调查,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调查时间:6月22日-8月21日 调查地点: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为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二、编制《西充县、嘉陵区两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xx—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xx—2020年)》的重要环节。为规划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 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

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而进行的一次实践调查。 三、作为林学院林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实 践当中来,将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做到劳有所得,本次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目的: ⑴、了解现阶段森林覆盖率以及森林、林木蓄积量的概括。 ⑵、通过实践调查,可以充分的将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联 系起来,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快的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 ⑶、通过培训,让大家对3S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 ⑷、使队员自身有更多接触本专业的机会,以及了解社会,服 务社会的机会,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 申请项目主要内容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介绍 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 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依据。此次森林二类调查包括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等3大部分。

绿化树木生态价值估算

《绿化树木生态价值估算》地理活动课方案 范九生1 (江西省赣州中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中学地理新课标中对地理活动课有较高的要求,本方案介绍了对野外植物生态价值(固碳制氧)估算的方法与操作流程,对于高中学生和中学地理教师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活动课生态价值赣州 活动主题:赣州市城市中央公园绿化树木生态价值的估算 活动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能探讨城市中央公园绿化树木的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对城市中央公园绿化树木的调查过程,与老师交互式学习的方法,获得科学实验的方法与理论。 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运用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受享成功的乐趣,培养科学情操,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与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思维。 活动重点: 1、在中央公园内对绿化树种进行调查,获取科学数据。 2、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写出活动结果并向老师汇报。 活动难点: 1、实际树种的识别。 2、绿化树种生物量的密度、生物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野外调查法、实验探究法。 活动工具:8根三米长竹竿,8把卷尺或米尺,木锯或刀若干把。 活动课时:3课时 活动方案与流程: 为了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也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本活动采用大组竞争小组合作的方案。赣州中学高一3班(宏志班)共45人,活动共分成4大组,每大组内又分成2小组,分别对公园内重要绿化树种进行调查,得到绿化树木的主要树种构成,然后各大组分别选择其中一种主要树种进行生态价值的研究与估算,最后汇总各大组的研究结论,来对赣州城市中央公园内绿化树种优劣进行判断,对相关部门给予建议。活动流程如下: 1范九生男1976年12月生,在广州大学攻读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与农业旱灾预测的研究与学习,现为江西省赣州中学教师。电子信箱:fjs103@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407071.html,

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与精度计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407071.html, 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与精度计算 作者:吴光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要在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中,抽样调查仍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引入抽样调查数量 和精度的计算方法,对各参数进行说明并举例计算分析结果,为林业调查人员分析调查结果、判断调查精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抽样;数量;精度 中图分类号 S75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73-02 Abstract Sampling survey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forest resource survey.By introduc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quantity and precision of sampling survey,the parameters were explain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and help for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survey results.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sampling;quantity;precision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由于林木资源面积大,个体数量多,不可能一一对其进行调查。无论是森林资源一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样地调查、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总体蓄积抽样控制以及三类调查中的抽样调查,均是在被调查的森林资源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地,以样地调查的数据来推算整个被要求调查的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和因子[1]。 为此,样地调查数量多少和调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成为抽样调查的关键。从理论上说,抽取的样地数量越多,其调查结果误差愈小,精度越高,但样地数量越多,其调查工作量越大、成本愈高、工作效率愈低。因此,需要以最小的样地数量达到相应的精度指标要求。样地调查后,也需利用抽样理论公式计算抽样精度,用以检验抽样调查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并以此估算整个被调查的森林资源的区间数值[2]。 1 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 在数理统计中,把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观测和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元;在总体中抽取部分单元组成的全体称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测定调查即为抽样调查。在森林资源调查中,被要求调查一定面积上的森林资源即为总体,所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地便为样本。笔者就用数理统计的参数估计法来论述在一定精度条件下所抽取的样地数量和抽取一定数量样地调查精度的计算[3]。 2 抽样调查样地数量计算方法

遥感提取生物量的方法综述

利用遥感提取森林生物量的方法综述 一、引言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森林生物量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是研究生物生产力、净第一性生产力、碳循环、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因此对森林生物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不断发展,对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已经从小范围、二维尺度的传统地面测量发展到大范围、多维时空的遥感模型估算。遥感不仅可以为预测生物量的模型提供数据,而且可以直接用于生物量的估算和制图。 二、利用遥感提取生物量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估算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遥感的生物量估算模型也逐渐由传统的经验模型向机理模型转变。机理模型是建立在植被辐射的吸收、反射与辐射在植被冠层和大气的传输过程以及影响森林生产力的生态学因子之上的。 最初,人们用LandsatMSS来监测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和活体生物量。后来,更多的是利用Landsat TM和NOAA A VHRR数据来监测植被生长和生物量。如结合地面调查和TM、A VHRR数据,对数百万平方公里欧洲森林生物量的成功估算,利用TM数据对美国Colorado矮草草原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估算,对美国EastMaryland落叶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估算等。近年来,各种星载和机载SAR 数据己被广泛用于估算陆地植物生物量,生物量估算己成为SAR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卫星遥感使人们能在大陆甚至全球尺度上监测自然资源。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和北方针叶林区。 与传统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比较,遥感方法可快速、准确、无破坏地对生物量进行估算,对生态系统进行宏观监测。研究者可以利用遥感的多时相特点定位分析同一样区一段时间后的非干扰变化,使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轻而易举,使动态监测成为可能。且RS、GIS技术的集成推动了生物量遥感估算的进程,在GIS环境下实现包括RS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复合,建立生物量遥感模型。利用GIS技术将高时相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如NOAA / A VHRR数据、TM 图像和各种观察数据集成在一起,基本上实现了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动态监测。这一技术体系包括生物量遥感参数模型和生物量遥感机理模型。 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的生物量遥感估算是利用单波段进行研究,如Prince和Goward研究认为,地上生物量与植物生长季内最小的可见光反射率存在着负相关,从而建立了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统计模型: =ρ W 7166.2- ) ( 61 . 式中,W为地上生物量;ρ为生长季A VHRR第一通道的最小值。利用单通道来 估算生物量,运算简便。但其受大气、土壤、传感器性能、太阳角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强烈,估算精度较差。 第二阶段是利用植被指数来估算生物量,因其方法简便、估算精度较高而广为应用,从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的TM、MSS数据等到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NOAA

森林调查报告模板

森林调查报告模板 森林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绿色遗产,没有森林我们人类将会面对毁灭性的灾难。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森林调查报告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森林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之一。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储碳库”,是数以万计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栖息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和为人类提供多种。这是我们全球共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贵的“绿色财富”。然而,这笔宝贵的财富正在被我们过度开发滥用。 森林现状 在人类初期,全球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达76亿公顷。XX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当年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显示,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约占地球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面积)的31%,人均森林面积公顷全球人工林面积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近7%。《报告》说,从森林功能看,全球商品林面积接近12亿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面积超过亿公顷,防护林面积3 .3亿公顷,分别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12%和8%。目前,全球森林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美洲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欧洲和亚洲。 我国森林面积19729万公顷,占我国土地面积的%。我

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林地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是,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亩,人均只有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8。 据国外报道,目前世界上仍有三分之一的人类是以木材为做饭的燃料,就柴火这一用途来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1981年的估计,每年约有1110万hm2热带森林和林地被毁;每年约有730万hm2热带密闭林被开垦作农田,约有380万hm2/年稀疏林被用作耕地或作为薪柴砍伐。 森林的不合理开发 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家毁林开荒、森林转变为农田和发展城镇,而发达国家在退耕农田上营造森林。森林的不合理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砍伐林木 温带森林的砍伐历史很长,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热带森林的大规模开发只有30多年的历史。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日本进入东南亚,寻求热带林木。在这一期间,各发达国家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达到世界木材和纸浆供给量的10%左右。但近年来,为了保护热带森林,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禁止出口原木。 2、开垦林地

三种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4): 402–410 doi: 10.3724/SP.J.1258.2011.00402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407071.html,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10-09-15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0-11-26 * E-mail: fanwy@https://www.wendangku.net/doc/231407071.html, 三种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范文义* 张海玉 于 颖 毛学刚 杨金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碳循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该研究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的TM 影像和133块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样地的数据, 选取地学参数、遥感反演参数等71个自变量分别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传统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高斯误差函数的BP 神经网络改进模型(Gaussian error function, Erf-BP), 进而估算该地区的森林生物量,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估测的森林生物量预测精度为75%, 均方根误差为26.87 t ·m –2; 传统BP 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80.92%, 均方根误差为21.44 t ·m –2; Erf-BP 估测森林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82.22%, 均方根误差为20.83 t ·m –2。可见, 改进后的Erf-BP 能更好地模拟生物量与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 估算精度更高。 关键词 生物量, BP 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高斯误差函数的BP 神经网络改进模型, 多元逐步回归 Comparison of three models of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FAN Wen-Yi *, ZHANG Hai-Yu, YU Ying, MAO Xue-Gang, and YANG Jin-Ming School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Aims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forest biomass is significant to studies of global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cy-cle. Our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models to estimate forest biomass accurately. Methods Multi-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traditional back propagation (BP) neutral network model and BP neut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Gaussian error function (Erf-BP) we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forest biomass in Changbai Mountain of Heilongjiang, China according to TM imagery and 133 plots of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ere were 71 dependent variables of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mportant findings The precisions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f multi-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traditional BP neutral network model and Erf-BP were 75%, 26.87 t·m –2; 80.92%, 21.44 t·m –2 and 82.22%, 20.83 t·m –2,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rest biomass and various factors can be better modeled and de-scribed by the improved Erf-BP. Key words biomass,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BP neut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Gaus-sian error function (Erf-BP), multi-stepwise regression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汇(庞勇等, 2005)。森林生物量则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 是研究生物生产力、净第一性生产力、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的基础(国庆喜和张锋, 2003)。因此, 准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全球碳汇、碳循环、碳平衡的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的理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rown et al ., 1996)。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现地调查法、模 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薛立和杨鹏, 2004)。传统的现地调查法需要很多实测数据, 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且很难在区域上推广。模型模拟法的问题之一是各分量模型间不相容, 即木材、树皮、枝、叶4部分干重之和不等于总量的问题, 唐守正等(2000)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为例建立了相容性立木生物量模型, 解决了此问题。问题之二是模型的指标体系和模型精度各异, 无法在区域上推广。遥感信息模型的出现使得大范围高精度地估算森林生物量成为可能, 比起传统方法有很大的优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