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龙口市诸由观镇羊岚完小梁冰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我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本册教材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2、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首先我们先来解读本册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

(一).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其中有6个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是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是学习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的认识;第三单元“家居中的学问”是小数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泰山黄金周”是认识计算器并进行较复杂的运算;第五单元“扬帆奥运”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七单元“农田里的数学”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第六单元“走进商场”是学习观察物体;第八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是学习平行与相交。1个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九单元“长大我也去航天”是学习统计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两次实践活动“荡秋千”、“纸与我们的生活”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二).本册教材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及数学思考方面:

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了解平面上两直线间的平行和相交、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接下来我们按单元进行教材分析。

我们先来看第一大版块:

【数与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万以上的数。这部分知识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编码。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或是学生搜集的现实生活中的大数,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体会大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在读数练习时也可选用学生搜集的大数作为素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机械枯燥的读数练习,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2、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因此在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时,我们要在复习万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重点让学生建立“万”、“亿”的概念,进一步建构知识网络。

3、感知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借助模型或计数器等学具,帮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体会万以上计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其组成。

4、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引导学生用大数交流、表示事物,估计物品的数量,提出能用大数目解

决的问题。对于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信息窗1自主练习的第8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助直观物品感知大数的题目。这一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动手试一试。在练习时我是这样做的:由数瓜子到抽象感知较大数目的量。先为学生准备几袋瓜子,每袋的数目在100个左右,每组一袋。练习时先估一估一袋大约有多少个,再数一数,为下一步估计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一万粒瓜子大约有这样的几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原来一万粒有这么多啊!其实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非常有意思,他拿着自己组的瓜子去别的组,他们把十个组的瓜子凑在了一起,这样感知起来更直观了。然后让学生接着估计十万粒、一百万粒呢?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对一百粒的感知,学生在接下来感知大数时,轻松建立“万”、“亿”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本单元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学生关心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求经过的时间和判断平年、闰年。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学生也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通过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日月星辰天体运转等天文现象中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利用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借助经验理解知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了解初步的天文知识,受到科普教育。

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提出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三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学好本单元知识,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每个信息窗前,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为学习新知识积累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小数”的实践活动,初步感知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2、由于小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米尺、正方形纸等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大量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3、由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这些是什么数?”、“这些数怎么读,怎么写?”、“写小数时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然后通过交流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第四单元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一些基本功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结合具体计算,教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为大数目的计算和探索数学规律提供帮助。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认识计算器基本键的名称及功能,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计算器的机会比较多,但系统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计算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施教,不局限于教材中介绍的基本键的名称和功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步熟练提高的过程。并且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器仅仅是我们计算的工具,不能代替人脑的思维。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第五单元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知识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以后,能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共5个信息窗,教学内容分别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以及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青岛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等资料,适当补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获取有关信息,感受问题的现实性,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不同的是,口算由原来的不进位扩展为进位,估算和笔算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增加到三位。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己总结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从多种算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简捷、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3、联系具体的实际问题,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通过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

4、根据学生的差异,对计算的速度可以不提统一的要求,但要注意训练学生不断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七单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这一单元是计算领域的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口算除法。(信息窗1)包括: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2)笔算除法。包括: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信息窗2) 120÷30 235÷30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即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信息窗3)

372÷62 850÷17

除数是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信息窗4) 120÷24 108÷36

(3)除法中的估算。(信息窗4) 899÷31 378÷18

(4)探索规律——商不变的性质。(信息窗5)

说明:本单元没有新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任务,但含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学习内容。如: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基础 本单元 地位和作用

·信息窗1:耕作——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所呈现的是农民在田地里耕作的情形,四个特写镜头:人力用镐头刨——使用耕牛——手扶拖拉机——大型拖拉机耕作,耕作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统计表中的数据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真实写照。

2、例题解读。本节教材共设2道例题。

第一个红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96÷6 960÷6

第二个红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即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540÷60

3、教学建议。

(1)对于情景图的学习。注意三点:

首先要看懂图意。知道画面所反映的是什么事,这是读图的前提。

其次,感受社会的变化。要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和表中的数据感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的辛劳,粮食的珍贵从这幅情景图中就应该让学生有所感受。

最后,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2)关于例题的学习。

算法的探究要由学生来完成。当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

算法的交流要充分。要将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算法交流出来,将算理说明白。可以结合竖式理解口算的算理和算法。

注重知识间的迁移。对较为优化的算法做出引领。如:

由96÷6——960÷6的迁移由54÷6——540÷60的迁移

·信息窗2:播种——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所呈现的是农民在田地里播种的情形,前面的播种机正在播种,后面的农民对于露在外面的种子正在进行掩埋。对于部分作物的播种时间和生长日期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了呈现。

2、例题解读。本节教材共设2道例题。

红点: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没有余数。120÷30

绿点:普通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有余数。235÷30

3、教与学的建议。

(1)课前调查了解课上交流。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可让学生调查了解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和生长期,初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课前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简要的交流。

(2)策略分析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在列式之前应让学生进行分析,如要求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现在知道玉米的生长天数,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月一般按30天来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相互订正结果。

(3)第一个红点,注重呈现、设疑与引领。对于120÷30 学生口算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教材呈现了口算,但具体怎样口算没再说,因为这不是教学的目标。对于笔算,教学时先放下去,因为有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学生应该能完成。如果学生未能列出规范的竖式,教师可呈现书中的算式予以引领,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对“商写在什么位置上”的思考与讨论上,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120里面含有4个30,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4)第二个红点,注重放手、释疑与比较。有了红点1的基础,计算时红点2可直接要求学生用笔算解决,重点讨论解释“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比较两个红点例题,发现红点2有余数,对于余数的要求,同样是要比除数小。

·信息窗3:田间管理——学习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由上下两幅图组成,上图是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下图是长势良好的棉花田。关于玉米地提供了施肥与除草的相关信息,棉花田正在进行喷灌式浇水,通过文字介绍可以了解浇灌方式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增强节水意识。

2、例题解读。本节教材共设3道例题。

红点1:用四舍法试商,商是一位数及除法的验算。 372÷62

红点2:用五入法试商,商是整十数,需要调商。 850÷17

绿点:巩固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多次调商。 323÷17

小电脑:用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有余数。 598÷18

3、教与学的建议。

(1)从田间管理的话题切入。教材自身的情景串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延续性和故事上的铺垫。

刚开始上课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交谈:前面我们研究了耕作和播种的问题,请想一想种子播到地里后是不是就等着收获呢?农民还需要做哪些事?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施肥、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的问题。

然后再出示情境图,欣赏画面的美,感受田园美,了解图中的信息,明白信息的含义,感受科技的进步。

对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农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作简要地介绍,培养学生劳动的情感,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

(2)红点1的教学。教学时可分四步走。

首先,由问题列算式交由学生进行。

其次,回忆——模仿——试验。回想信息窗2中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分析除数62的特点,启发学生看是否也把它看作整十数来除,看作几十比较合适,为什么看作60,然后用60来试商,进行笔算。

再次,总结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回顾四舍、试商、相乘的过程,感受优越性。要提醒学生注意:四舍看作整十是为试商服务的,而真正用商和除数相乘时,还得和原除数相乘,这点一定要注意。

最后,学习验算的方法。对于除法的验算,在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学过,教材在这里只是作了提示,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不仅能掌握验算的方法,验证商的正误,而且能熟练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乘法的计算。

(3)红点2的教学。其教学的策略与建议可参照红点1,这里不再详细叙述。另外需要注意两点:

调商的问题。由于五入法试商把除数看大了,所以有时可能会出现初商小一些的情况,本例题便是如此。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商小的情况,应怎样调商。

竖式中的简便计算。商末尾有0的简便竖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例题被除数十位上没有余数,所以末尾的0可以直接拉上去,不用再除;另一种是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拉下来后,不够商1,这时直接商0,也不要再除下去了。对于这些计算的技巧与简便写法,应让学生掌握并会灵活运用。

(4)绿点的教学。这道例题是一道多次调商的题目,是对调商的巩固,有了上面试商、调商的基础,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面两位学生的发言,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延伸,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增加练习量,交流时要就下面几个问题与学生互动。

你是把17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在试商过程中你调商了吗?怎样调的商。

比较喷灌与滴灌你有什么发现?

小电脑提出的问题也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是这道题目更加综合,如四舍五入法、商是两位数、调商、有余数这些问题都会碰到。交流时要注意与前面例题的比较。

·信息窗4——丰收在望——学习灵活试商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采取背景与特写相结合的方式,背景图分别是丰收在望的花生、大豆和红薯地,收获的果实以特写的方式呈现,图的下方是几种农作物的产量统计。

2、例题解读。本节教材共3道例题。

红点1:除数比25稍小,看作25来试商。 120÷24

绿点:除数比35稍大,看作35来试商。 108÷36

红点2: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 899÷31 378÷18

3、教学建议。

(1)情景图的学习。教学时可分三步走:

调查了解自己家乡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它们的生长和收获情况又是怎样。

辨认图中农作物,认识它们的生长情况。如花生和红薯是根系作物,生长在土里。

(2)红点1的教学。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来列算式。通过列式要让学生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

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们只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算出120÷24的结果,至于学生怎样算,先不要提示和干预。根据其知识基础,学生首先可能会用四舍法试商,口算也应该有可能性,把24看作25来试商这种方法,学生想出来就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学生想不出来可看书,研究书中的小朋友这样做的道理和好处。

比较常规试商与灵活试商的优劣,分析除数的特点。如果按四舍法试商,本题需要调商,而如果把24看作25来试商,则不需要调商。让学生思考讨论:还有什么样的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和28看作25合适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像24、26这样和25上下差1的数看作25试商,比较简便不需要调商。

(3)绿点的教学。这是红点1的拓展,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分析除数的特点,思考把36看作多少来试商比较合适,并且和五入法试商进行比较,感受灵活试商的简捷性。最后对这种试商的方法进行简要地总结。

(4)红点2的教学。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对于估算的学习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估算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凡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需要大概得数的情况下可以估算,否则的话必须进行精确计算。

二是估算方法的学习。教材提供了2种估算的方法,一种是看作整十整百来除,一种是用乘法,对于这些常用的估算策略应让学生掌握。

三是理解估算结果的相对性。同一道题目由于取舍的近似数不同,估算的结果可能不同,如果从对与错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结果可能都是对的,但哪一个更合理,更接近准确数,这是有差异的,要训练学生尽可能估算的准确些。

·信息窗5:收割——学习商不变性质

1、情境图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的情形,信息窗的下方是这台收割机的工作情况,为情景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有耕作——播种——施肥——收获,体现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

2、例题解读。例题的编排分为三个层次。

观察数据,初步发现规律;

举例验证,证实规律;

设疑问难,完善规律。

3、教学建议。

(1)情景图的学习。教学时可分两步走

一是感受农业的现代化。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图意,教师也可简要介绍一下以前用镰刀割麦的情形,让学生感受现代化给农业带来的解放。

二是将表格填写完整。信息窗中的表格只告诉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栏是空白,。要让学生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表格填写完整。

(2)例题的教学。例题的学习可分四步进行。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学时不要采取粗放型的观察,比如:先提出问题: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就开始来回巡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即便发现出规律,也是一种无序的观察,是一种不得要领的学习。相反,本例题如果作如下的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不但降低难度,变得有效,更主要的是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观察提示

①表中的数据什么变了,怎样变的,什么没变,为什么没变?

②从左向右看和从右向左看,变化情况一样吗?

③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的观察结果吗?

其次,规律的验证。让学生自主进行。当学生初步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后,要让学生再举些例子进行验证,从而感受到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再次,0的问题单独处理。在验证之后教师可抛出“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0或同时除以0,商会怎样呢?试试看”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发现,从而理解0除外的道理。

最后归纳总结商不变的性质。并告知学生商不变的性质也叫商不变规律,这个规律的成立必须具备下面几个要素。

①在除法算式里②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同时除③必须是相同数(0除外)这时商才不变

下面我们来解读第二大版块【空间与图形】:

第六单元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几何体。

教学难点:根据看到的几何图形摆放物体。

·本单元教学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分层次学习新知识。第一个层次是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长方体实物(2—3个)的形状。第二个层次是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正方体实物(3—5个)的形状。第三个层次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部分知识,对一些学生来说有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第八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

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线和平行线;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建议:

1、首先我们要深入研究情境图的设计意图,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想象。

3、要学好本单元知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比如,教学“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就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再一起来解读第三大版块【统计与概率】:

这一版块包括一个单元,第九单元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

·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1格可以表示1个或多个单位;横轴用来表示要统计的项目。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会填写1格代表1个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会填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对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学习。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先播放“神五”或“神六”飞天的录像或是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航天热情,用航天员的事迹来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利用好这一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中,对于1格代表多人,要经过发现、困惑、创造的过程。在纵轴的填写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经过:发现1格表示1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产生困惑,充分思考,反复酝酿,

突发奇想,感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三年级下册教材一点粗浅的解读,虽然参考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但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其中肯定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同行批评指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汇编(精)

应用题 1、玩具厂生产了960个电子玩具,每3个装一盒,每5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 2、王辉爸爸买了3大盒茶叶,一共要付810元,平均每个大盒里有6 小盒茶叶,平均每小盒茶叶多少元? 3、王老师要把156本图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图书? 4、有两堆煤,一堆560吨,另一堆286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9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 5、有一堆煤120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8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5吨,请问: ①、如果2辆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5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6、有50只小羊要过河,现在只有一条船,且每次现载8只小羊,那么这些小羊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渡河? 7、9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8、中秋节快到了,糕点房将640个月饼,每4个装一盒,每4盒又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9、学校买回8箱皮球,每箱20个,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级分得多少个? 10、一本故事书172页,小红已经看了67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1、小丽看一本329页的书,看了4天,还剩2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2、小强从图书馆借一本3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13、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3米,修了27天,还有360米没修,这条 路全长多少米? 14、食堂原有26袋面粉,又运来138袋,平均每天要用掉4袋,这些面粉可以用多少天? 15、4个小队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13人。平均每人摘12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6、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17、一张课桌(18元)和一把椅子(42元)是一套,实验小学准备买4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18、小文想买两种笔记本各一本,其中一种一本12.5元,另一种一本23.8元,那么她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19、淘气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用了2.9元,买了一顶帽子比一个水杯多用了3.5元,又买了一副手套,三样东西正好用了12元钱,一副手套多少钱?20、一副乒乓球拍7.8元,一个乒乓球1.5元,张林带了10元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找回多少元钱?合多少角钱? 21、本学期每个学生订了11个作业本,三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他们大约要订多少个作业本? 22、光明小学有6个年级,植树节植树,每个年级大约植树120棵,光明小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23、超市每天卖出饮料6箱,6月份一共可以卖出饮料多少箱? 24、一条绳子剪去3.8米,还剩1.7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5、水果店运来39箱橘子,每箱15千克,又运来706千克梨,运来的梨比橘子多多少千克? 26、商场一月份售出豆浆机27台,售出榨汁机的台数是豆浆机的23倍,售出的电磁炉比榨汁机多186台,电器商场一月份售出电磁炉多少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对青岛版数学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的亮点: 第一次接触到青岛版教材,感觉眼前一亮,它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这是其它教材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设计了“走进花果山”这一情境串,呈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子的活动画面,这一呈现方式如同连环画,情节有联系,童趣性强,学生乐于接受,他们随着自己喜欢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探究知识的境界。有联系的情境串中又引出相关的知识串,做到了情境、知识交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再就是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青岛版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如《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结构上进行大胆创新,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再细分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合在一起编排;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整合在一起编排。既保证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大的探索空间。再就是教材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将《标准》中关于评价的理念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情感。教材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在书中最后一页还设计了“对话专页”,不仅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更好的落实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了以上所说的与众不同教材中还出现了其它教材所没有的几 个较时髦的名词:信息窗(如信息窗一、信息窗二,一个信息窗就表示一小节);每个信息窗又分为红点(表示新授知识)、绿点(表示巩固应用拓展内容)、问题口袋三部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总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即:数与代数(第一、三、五、七单元);空间与图形(第四、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二、八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找着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总复习。 教学重点: 本册中的第一、三、五、七单元,教学内容分别是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4个单元构成了本册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一、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对应的数学知识是10以内数的认识,它分为四个信息窗,主要知识点有1、10以内数的读、写法;2、10以内数的顺序;3、10以内数基数和序数的意义;4、10以内数的组成; 5、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中,10以内数的认识又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即0-5和6-10两部分),这样就分散了难点,学习效率更高。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第1章 第3-4页自主练习答案 1、21 21 32 11 10 34 12 22 2、93÷3=31( 元)3、 66÷3-22(厘米)66÷6-11(厘米) 4、 14 13 11 43 140 130 110 430 5、 (1) 840÷4=210 (2)630÷3=210 6、66÷6=11(盒)66÷3=22(盒) 7、48÷4=12(元)99÷9=11(元)39÷3=13(元)买第二箱橙子最合算。 8、第一组:21 30 120第二组:220 310 23 9、400÷5=80(元)360÷3=120 (元)880÷8=110(元) 80<110<120,猕猴桃最贵。 10、84÷2=42(毫米)42×9=378(毫米) 第6-8页自主练习答案 2、267÷3=89(下) 194÷92=7(下)89<97,小宁跳得快一些。 4、104~4=26 5、40 100 11 43 40 0 31 10 6、 8、小亮:162÷3=54(周)小玲:162÷6=27(周) 9、(1)266÷7=38(页)(2)略 10、15 30 45 60 75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11、 144÷6=24(人)144÷8=18(箱) 12、(1)192÷8=24(2)644÷7=92(人)644×8=5152(元) 第11-13页自主练习答案 2、(验算略)

3、945÷9=105(只) 4、(说说略) 5、321÷3=107(个)660÷6=110(个) 6、前三道题都不对,第四道题对。 7、168÷7=24(页) 8、(说说略) 104 48 109 240……1 76 56 92 304 9、432÷4=108(个)510÷5=102(个) 108>102,小刚打字快一些。 10、38 40 71 76 11、(从左到右) 160 52 104 630 856 12、3×2=6(种) 38×3+8=122(元) 38×3+15=129(元)26×3+8=86(元) 26×3+15=93(元)12×3+8=44(元) 12×3+15=51(元) 13、324÷4=81(厘米) 第15-17页综合练习答案 1、21 12 11 12 40 110 70 50 2、 3、16 18 13 12 13 14 19 14 5、190 95 285 57 456 52 312 104 728 364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认真,我会填:(40分) 1、3千米 =( )米 6500千克 =( )吨( )千克 6米 = ( )分米 45毫米 = ( )厘米( )毫米 3吨 = ( )千克 7000米 = ( )千米 120分 =(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 )吨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 一支牙膏长15( ) ② 一个苹果重120( ) ③ 一张床长2( ) ④ 火车每小时行180( ) ⑤ 一块橡皮重5( ) ⑥一袋面粉重25( ) 3、( )里最大能填几。 6 ×( )﹤ 5 0 ( )× 7 ﹤ 2 5 ( )× 9 ﹤ 5 2 4、40 的8 倍 是 ( ) 5个6 1 是 ( ) 6个500的和的末尾有( )个0,是( )。 5、一个数除以6,商是8,余数最大是( ),此时这个数是( ) 。 6、长方形( )边相等。正方形( )边相等。 7、用4、0、6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8、在 里填上“>”或“<”。 5 351 4 12 1 2吨○2400千克 7 47 6 14 4 0×12○0+12 9、填一填: 长方形 正方形 边长数 6cm 14cm 周长 84m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对的在()里打“√”,错的打“×”(5分) 1、小刚体重80克。 ( ) 2、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 ( ) 3、在装有红、黄、白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三、左挑右选出真知——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 1、一位数(0除外)乘三位数的积是( )。 A.四位数 B.三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 A.一定相等 B.可能相等 C.一定不相等 3、 一张大人床长( ) A. 20分米 B. 20厘米 C. 20米 4、盒子里有10粒白棋,2粒黑棋,摸到( )的可能性大。 A.黑棋 B.白棋 C.红棋 5、□96是一个三位数,□96×6的积最接近3000,□是( )。 A.3 B.4 C.5 四、我会算:(24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694×7≈ 243÷3≈ 306×8≈ 0÷9= 210×4= 720÷9= 长 18m 70dm 宽 5m 4cm 40dm 周长 26cm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80道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2.三年级有90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1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4.春雨小学389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准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5.图书馆共有128本书,放在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几本?6.豆腐店有10袋黄豆,每袋50千克。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7.奶牛场有4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2头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 8.小红看一本356页的故事书,平均每天看20页,看了13天后,还剩多少页没有看?9.食堂原来有24袋大米,又运来42袋大米,平均每周需要3袋大米。这些大米能吃几周?10.一辆汽车从上午8时30分到下午4时30分共行了28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1.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45本书,3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12.玉红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户,每扇窗户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13.白云小学一、二、三年级各有6个班,每班选出16个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参加广播操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14.学校买来10捆扫帚,每捆30把,每把2元,学校买扫帚一共用了多少元? 15.一共有980千克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堆,每堆分装在5个筐子里,平均每筐装苹果多少千克? 16.仓库里有800千克的货物,需要2辆卡车4次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17.共有240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袋,每8袋装一盒。一共能装多少盒? 18.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19.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20. 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1.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22.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3.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2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25.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26.有9个花坛,每个花坛需要摆放8排花,每排摆10盆,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27.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28.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29.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30.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式子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现有学生31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与代数: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用连乘、连除、乘除两部计算解决问题。②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2)空间与图形:①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②面积、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蕴含信息。(4)综合与实践:①运用轴对称知识自制粘贴画,体会对称美。②经历调查、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室及为题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②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诸城市西郊学校高棉霞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仍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阐述了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涉及到的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主要是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和计数单位“百”,会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学会一些常见的量:认识钟表,引导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领域,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会辨认; 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 在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趣味拼摆、智慧广场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巩固10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和测量。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的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认识元角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2、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的整理方法,完成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数的意义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 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的编排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新颖有趣。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反应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认识自己的素材——我们的鞋码;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南极小客人、大海边;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 2、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1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 (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 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 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 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点一、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算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