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亮湾“空中”帐篷生态露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月亮湾“空中”帐篷生态露营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月亮湾“空中”帐篷生态露营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4)

一、项目背景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8)

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8)

二、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现状 (9)

三、我国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措施 (11)

第三章场址选择 (13)

一、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13)

二、场址选择 (13)

三、场址建设条件 (13)

四、场址评价 (14)

第四章项目总体规划 (15)

一、项目总体规划思路与原则 (15)

二、项目总体规划 (15)

三、项目建设产能目标 (16)

第五章节能节水 (17)

一、编制依据 (17)

二、节能措施 (18)

三、节水措施 (20)

四、节能分析结论 (21)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2)

一、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22)

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2)

三、环境影响评价 (23)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4)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24)

二、安全措施方案 (24)

三、消防 (25)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28)

一、项目组织 (28)

二、人力资源配置 (28)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30)

一、建设工期 (30)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30)

三、质量保证体系 (30)

四、工程招标 (30)

第十章社会评价 (34)

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34)

二、社会风险分析 (35)

三、社会评价结论 (36)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37)

一、风险分析 (37)

二、风险评估 (38)

三、风险防范对策 (39)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0)

一、结论 (40)

二、建议 (40)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的同时,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其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在生态环境日渐恶劣的今天,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自此“中国梦”也注定是生态的梦,发展的梦,共赢的梦。生态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的朝阳产业。

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十分渴望拥有一块真正融入大自然的“家园”和“净土”,使他们可以在轻松和无拘无束的环境和气氛中放松身心,在笑谈中寻找到灵感和建立友谊,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新的生活理念---“生态休闲模式”,这区别与普通的度假和旅游,这是真正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模式。

本项目的建设依托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其仙都风景区坐落于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自隋代起便闻名于世。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仙都风景区由鼎湖峰、倪翁洞、姑妇岩、小赤壁、芙蓉峡,仙水洞、凌虚洞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项目在这里建设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人们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心愿。

同时,本项目建成后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不改变地貌地形为前提,以地上规模的“空中”构筑方式创建的户外基地。项目从根本上避免种种不利因素。一方面在建设中做到了“悬空”采用“支柱”支撑方式,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取材,

采用木料,竹料和石头,以规避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都能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貌与自然风貌,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和生态破坏,降低损耗,避免重复建设对资源的浪费。

项目建成后包括生态休闲,露天电影,篝火晚会,亲子乐园,野外烧烤,垂钓养心,农业采摘,农耕,农作体验和户外装备租赁和销售业务等满足游人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的一切需求。

项目充分利用多种资源的组合,秉持“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推广自然”的理念,使其形成独有的资源优势从而提升特色经济优势以及市场竞争力。

故项目无论是社会环境、生态效益、市场环境上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项目建设背景良好!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产业,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其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发展农林生态一体化建设项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

“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将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这一系列政策也都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1.3.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第三点中指出: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将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46.6%,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2.发展地方经济和丰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

作为一个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一种耦合互动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发展进入到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新时代以来,旅游业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互补互利,形成区域经济集约优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为龙头,培育壮大旅游业新的经济增

长点,形成“以旅游带动各业发展,以各业发展促进旅游”的良性循环,使旅游成为缙云县人民增收、服务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灵魂。

以回归自然,生态理念作为宣传主题带动当地旅游产品行业发展,丰富和完善旅游消费市场。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宣传提供了必要的经费。

3.促进仙都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内的仙都风景区,分布于东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芙蓉峡等游览区组成,共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

然而,仙都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却没有给该地的旅游业带来应有的发展,在当今业界已有很多的探讨,从仙都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管理效益弱化,管理难度大,仙都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上,投入少,基础建设不完善等等问题,旅游学界的专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方案。因此,改善仙都旅游景区的商业模式,是促进仙都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

本项目规划业务有生态休闲,露天电影,篝火晚会,亲子乐园,野外烧烤,垂钓养心,农业采摘,农耕,农作体验和户外装备租赁等。定位为生态休闲经济。可促进仙都从观光转休闲发展,本项目可成为仙都风景区进行休闲活动的首选地方,打造缙云县的地区名片。打造品牌化旅游基地,站在实现与推动产业化的高度上为地区产业、经济做出贡献。

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国,这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举办了首届荔枝节,吸引近22万国内外来宾应邀参加,贸易成交5亿多元,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他们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生态农业园、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住在农家、吃在农家、玩在农家”成为生态农业旅游一的项重要内容。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其中较有名的有: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北京的绵绣大地、苏州农林大世界、无锡马山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园、江阴华西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部调研显示,全国很多地方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行业发展问题。

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行业处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状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休闲旅游需求急剧增长,为生态农业游客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很多生态农业旅游投资者因为急功近利,在没有完全认识环境资源和产业规划的前提下盲目效仿,导致在某一区域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生态农业资源的开发模式雷同、功能相似,从而很容易造成行业间的低水平无序的恶性竞争,不利于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数生态农业旅游经营者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在修建旅游设施时大肆乱砍乱伐,普遍缺乏对自然环境、原生态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特殊考虑,造成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破坏和资源的

闲臵与浪费。在很多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外来的一些文化对当地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造成了一些破坏。这些都违背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悖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方针。

旅游方式单一,景区人工化倾向严重。目前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中,游客旅游的方式单一,主要是以参观游览为主,缺少特色和多样性。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缺乏新意并且更新也慢,没有突出优势的拳头产品,而且大多都是一些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在一些开发项目中生态果园、林地、垂钓较为普遍,而生态养殖场、租赁果园、开心农场、个性化菜地开发却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种的旅游需要;其次是景区人工化倾向严重,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多数经营开发者认识不清,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大搞建设,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农业区,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化痕迹明显,这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经营管理不完善,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生态农业旅游目前还没有直接隶属的管理机构,市场的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宏观的规范和管理。很多生态农业旅游旅游区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主开发形成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都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农民,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理论基础,缺乏培训,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常常会造成管理混乱、宰客、欺诈等影响当地旅游形象的不文明现象的出现,很难把旅游做大做强。在这个方面,政府本应该发挥自己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方面的职能,但是在很多地方,相关部门管理相互扯皮,管理不到位,这些都直接影响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即我国生态休闲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则是近代的事。

真正意义的生态休闲旅游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新求知的高层次旅游。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欣赏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同时,进一步唤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对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损害与浪费。例如旅游溶洞的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一旦发现溶洞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了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溶洞环境的平衡,加速了洞内景物的老化,如今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面临着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过多过滥的问题。正是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还有许多生态休闲旅游区热衷于旅店、餐厅、商店的建设,盲目修建旅游设施。人为地修建过多的模仿性极大、格调低、缺少趣味性、粗制滥造、与周边自然景观不和谐的人造景观,造成景区在自然景观中演变出大量的城市化、商业化景观空间,大大降低了生态景区的美学价值。很多景区存在着建筑物的线条、形态、颜色和质感与生态休闲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极不协调的现象,破坏了旅游区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而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需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旅游人数增加而造成保护对象

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资源退化。

同时,我国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自觉的旅游环保观念远未形成。许多不文明现象在一些景区比比皆是:随手丢垃圾、乱写乱画、践踏草地等。旅游经营者也存在素质不高的表现,不少饭店、餐馆的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就随处排放;低级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与环境很不协调。许多生活在景区的当地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有调查表明,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风景区的水质、空气以及土壤、植被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中国目前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没有真正规范起来,标志性的以保护生态为主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旅游基地目前国内暂时缺乏这样的项目。

三、我国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措施

为了及时控制生态休闲旅游的恶性循环,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生态休闲旅游业也得到国家及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今后针对我国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普及生态环境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生态休闲旅游是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旅游,只有将保护思想融入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要克服“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处理好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功能的发展观的之间矛盾;要克服“生态休闲旅游无污染”误导,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的矛盾;要克服“非耗竭性消费”的误导,处理好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的有限开发与客源的迅速增长的矛盾。

2、搞好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明确行动方案,以促进生态休闲旅游积极稳妥的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开发规划市场应规范,应建立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和评审,从制度上确立规划人员的责任和利益。

3、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体制障碍和机制缺陷,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对产业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体制进行创新,改革不合理部分,补充不足的方面,为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4、加强对生态休闲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整生态休闲旅游环境容量的饱和和超载问题,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的生态休闲旅游者告知已发生的饱和和超载现象,使其改变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在旅游旺季提高门票、食宿等费用;替代性开辟新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延长旅游季节等措施来扩大旅游供给能力,增加分流。同时,根据生态休闲旅游区不同景点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区管理,如建立远眺区、控制区、适度开放区和开放区。

5、健全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质量监督和评价。要结合各种有效手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运用法律武器,为保障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的初级水平,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从而形成我国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改变当前畸形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