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

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

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

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

答案:D

[例2]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例3]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①维护国家统一②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③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第3课时基本政治制度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说说你对上图体现的制度的认识。(2)我国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总结:(1)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认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活动一:走近食品安全 (阅读教材第68页“运用你的经验”) 1.问题: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建议,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说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商国是。 2.教师归纳:(1)这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活动二:时事链接 (阅读教材第70页“探究与分享”) 3.问题:结合两个镜头,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活动三:情景再现 2017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4.问题: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教师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目标导学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活动四:图片展示 1.问题:(1)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认识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教师强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目标导学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活动五:走进生活中的小镜头 (阅读教材第74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问题:结合三个镜头,谈谈你对居民自治的认识。 提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综合测试同步精练 粤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综合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努力完成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 A )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一些同学喜欢去精品店购买运动鞋、小挂件等,这些精品店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十年来在合肥的大街小巷迅速发展,其原因是( C ) A.精品店的投资者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B.国家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下列内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是( D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下列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从社会性质上讲,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B.从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国情 D.初级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多年来,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

第二章第3-4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新课 第二章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编户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2. 难点: 正确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辨证掌握。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汉初,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汉承秦制”,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这些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一)刺史制度 l. 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东汉时,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后来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二)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西汉承袭这种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刘邦建立西汉前后,又实行封国制。被封的异姓王有7个,还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列侯。这就是王国和侯国的由来。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又分封9个刘姓子弟为王,即“同姓王”。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国中之国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隐患,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不利。 2. 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附益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郡国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这是历史教训。 (三)察举制

(最新)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基本政治制度》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国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第五课《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学习过前两框,了解我国基本制度后,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框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基本制度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受年龄、生活阅历、时代背景等条件的限制,普遍对本框内容缺乏全面的、理性的认识。这给本框的教学带来了认知上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明确多党合作基本方针和重要机构;了解人民政协。 (3)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政治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基本制度对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作用。 (2)能够把学习到的基本制度知识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的政治现象,解决相关政治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人物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图中人的身份、职业等。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虽然他们平时有着不同的身份,但在今年的3月份,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起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你们知道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吗?这个全国性的会议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进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今天我们就以政协为切入口,一起走进第六课第三框,深入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进行新课 导入:每年3月初,我国都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作为高中生的你们,能参加这个会议吗?这是不是意味着讨论国计民生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大人们的事情,与你们无关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今年广东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就通过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形成了一份,并通过政协委员提交到了今年的两会上。他们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也来进行一场模拟政协活动。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根据昨天做好的预习学案,告诉我,你们小组准备当哪个界别的政协委员?学生: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身份与理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 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 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同步练习2粤教版!

《1.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历届《财富》全球论坛年会会址的选择,首要的条件是该地区的经济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迄今为止,《财富》全球论坛已经三次选择中国地区作为年会会址,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②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③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4年第一季度,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46.58亿元,同比增长 16.9%;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80.42亿元,同比增长43.8%;民营企业实现利润455.22亿元,同比增长54.6%。这说明() A、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国有控股企业已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 D、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各有优势,共同发展 3、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是() ①航空航天工业 ②沃尔玛超市 ③达利集团 ④中国人民银行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全国目前共有非公有制企业达800多万家,占各类企业总数近80%,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经超过50%,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超过一半。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B、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C、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限制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赵明在某公司上班,他把自己的一项发明专利转让给当地一家中外企业,他本人每年从该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不劳动也可以获得财富 B、体现了我国熟悉按劳分配 C、是按技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体现了我国具有单一的分配制度 6、“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近年来,股票、基金、债券、期货这些投资品种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通过这些投资方式获得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专利技术分配 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提出有利于() A、增强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 B、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更好发展 C、突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 8、下表是我国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的基本数据(单位:亿元),对该表中反映的情况理解正确的是()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节 学习重点 刺史制度、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编户齐民制度。 疑难解析 1.对“xx制”的正确理解 汉初,在统治制度上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汉承秦制”,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汉承秦制”主要表现为: ①承袭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并发展为刺史制度;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④秦朝已有选官制度,但还很不完备,汉朝发展为“察举制”和皇帝征召等;⑤承袭秦朝的户籍、田租、徭役、兵役制,并发展为编户制度。 2.对“编xx”制度的正确理解 编户齐民制度是西汉的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役制度,是对秦朝户籍、赋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编户齐民制度依据户等将全国居民编入所在地方政府的户籍。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自耕农。目的是便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那时,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 田租、人口税、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兵役。其中,以资产为标准收取的田租较轻,但按人头收取的人口税及代役的更赋很重。因此,编户制度以人丁为主要收税标准,同时也不能为保证农民劳动时间起到较大的作用。 基本训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是汉朝制度建设的特点。回答1~6题。

1.下列对“汉承秦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汉朝废除xx的苛法,承袭其他统治制度 B.汉初统治尚未进入正轨,暂时沿用xx C.汉朝继续沿用xx的郡县制和赋税制度 D.汉朝在除秦苛法前提下,对秦制进行损益变化后使用2.对下列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沿用xx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 B.汉初在地方推选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 C.汉继承了秦的察举制,东汉时发展为举孝廉 D.汉沿用了秦的户籍和赋役制,发展为编户齐民制度3.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州。当时“州”是作为()A.监察区 B.郡之上的行政区 C.郡级行政区 D.县级行政区 4.东汉后期,察举的实际标准是() A.孝廉 B.声望 C.经济实力 D.xx族望 5.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程标准内容目标: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知识目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时安排1时教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 关注热点: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出示视频)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

为基石的,即:这项制度主要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来体现的。 观看视频,引发思考,发表见解。用刚刚发生的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整体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推进新 背景材料(旁白):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确定了个税800元的起征点。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是原来的几十倍了。个税起征标准却保持了2年未变,使其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大为减弱。于是公众呼吁“提高个税起征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去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充分调查、充分认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初步方案,要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中相关的条款。一、活动设计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我们大家肯定也十分关注,也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角色扮演:我们全班同学扮演某市全体市民①我们全体市民都去吗?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从我国的国情考虑,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代表参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粤教版!

《1.2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知道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能力。 4、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对多种分配制度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自主探究 1、导读提纲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些类型?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态度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2、材料分析 阅读P1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1992—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变化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二)讲解新课 1、非公有制经济 (1)主要类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4)国家对它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 2、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它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 点拨与启发: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明白: 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为主体; ②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水平低)决定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板书设计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及其作用 1、所有制结构 (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八下道法教案_第3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

第3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说说你对上图体现的制度的认识。(2)我国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总结:(1)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认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活动一:走近食品安全 (阅读教材第68页“运用你的经验”) 1.问题: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建议,民主党派围绕中共中央的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说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商国是。 2.教师归纳:(1)这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活动二:时事链接 (阅读教材第70页“探究与分享”) 3.问题:结合两个镜头,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示: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活动三:情景再现 2017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4.问题: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认识。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教师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目标导学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活动四:图片展示 1.问题:(1)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认识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教师强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目标导学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活动五:走进生活中的小镜头 (阅读教材第74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问题:结合三个镜头,谈谈你对居民自治的认识。 提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活动六:了解会议通知 (阅读教材第74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这则会议通知,说说该村村民是如何管理村务的。 提示: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3.教师总结: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理解) 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即中国特色(问答) 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回忆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第一部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书上狭义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1986年修改为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一)最高立法权

(二)最高任免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细节) (三)最高决定权 (四)最高监督权 (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会议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 法律草案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 (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全国大人有权罢免常委会组成人员。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在全国人大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职位。 现行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委会辞去常委会的职务。 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 (一)国家立法权 (二)法律解释权 (三)监督权 (四)决定权 (五)任免权 (六)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七)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中国的行政区域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一般的行政区域,即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镇等; 二、民族自治地方,即省一级的自治区,省级与县级之间的(地级)自治州、县一级的自治县; 三、特别行政区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步练习1新版粤教版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阶级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C.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 2.下列哪个时期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20世纪50年代中期~21世纪中叶 3. 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三个有利于” D.科技发展水平 4.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可持续发展道路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增长进程。在过去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四倍。这一速度比多数国家发展的初期都要快。”这说明了()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C.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8.教材中指出:只有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请根据下列的政策、战略,写出相应的具体国情依据。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编号:4341047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 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浦兴祖主编,2005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等。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了解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做出努力。授课时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既要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绪论(讲课2学时) (1)掌握政治制度的涵义 (2)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4)理解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课8学时) (1)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掌握民主集中制原则 (3)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和工作程序 (4)理解如何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 3.选举制度(讲课4学时) (1)掌握选举制度的原则 (2)熟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3)理解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4.国家行政制度(讲课8学时) (1)掌握行政与行政制度的内涵 (2)了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机构设置 (3)熟悉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4)理解行政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