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研究

传统村落景观改造与更新研究

从景观规划视角出发,阐述现有村落改造缺失之处,并提出村落改造以景观更新为主,可避免建筑更新过程中对村落肌理及空间环境的再次破坏。基于此探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措施,为传统村落的更新保护提供新思路。

标签:景观改造;傳统村落;大圩古村

村落是我国传统社会承载文化记忆的载体。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传统乡村被大规模拆迁改造,传统村落格局、传统建筑、乡村景观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传统生产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提出,要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

一、传统村落改造现状

(一)村落危机

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骤变,使过去数百年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在近几十年间突然变得岌岌可危。村落中情感元素的断裂、生活常态与社会发展的不匹配,均为触发传统村落危机的主要因素。

(二)改造现状

现阶段多数的村落改造还是倾向于大规模的拆迁和商业化的改造。改造后街巷和建筑空间的比例被拓宽、拔高,麦田、河道等自然景观开始被规则重复的花坛、绿篱取代,村落中原始尺度及自然元素带来的亲切与质朴感消失。

二、村落景观困境的原因浅析

(一)迁村并点,村落由分散布局向紧凑的格局演化

现阶段,为了更好的整合农村耕地、建房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精简管理机构,各地开展的“迁村并点”工作。比如,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开始向规模大的农村聚集,交通不便的农村开始向交通便利的农村聚集,经济落后的农村开始向经济发达的农村聚集。与此同时,一些发展较好的村落,也开始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的混合型村庄。好多村庄因为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进行适度集中,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居民点。村落的布局模式开始由分散布局向紧凑的格局演化,因此,为了适合多数人居住的要求,合并的农村必然要对居住区、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新的景观规划设计。

(二)经济模式的改变,催动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旅游度假区设计

旅游度假区设计 (一)旅游度假区的演变 由工业的散落到工业的集聚,从而使得散落工厂转变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也是由此原理而形成的,旅游景点、景区、娱乐、体验等形成旅游的集大成——度假区。度假区设计的原理和传统的项目设计原理不同,要从产业密度、服务功能、产业集成等更高层次方向思考,相应的设计原理、收费标准、技术要求等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升级。著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是旅游景点阶段,二是旅游经济区阶段,就是依托旅游资源周围又做了很多相应的经济开发,靠投资建设来盈利,第三个阶段是旅游度假区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旅游城市阶段,如,拉斯维加斯。 度假区的建设始于度假旅游的兴起,由于度假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加勒比海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的山地度假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旅游渐渐成为度假区的一种新功能、新时尚。 我国的度假历史可以追朔到几千年前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和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等地。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现代度假区的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度假区、海滨度假区、乡村度假区以及温泉度假区。 (二)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度假区定义众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度假区的概念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悦感觉的环境,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提供娱乐设施以及服务项目来创造愉快、宁静的环境,尤其重要的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来服务客人,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来实现的”(朱卓仁,1992);“旅游度假地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邹统钎,1990);还有学者认为定义度假区先要清楚观光、休闲和度假这三者的区别,认为度假区的功能包括了

工业园区文化景观设计思考

工业园区文化景观设计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接着分析了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 计原则,最后对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设计 引言: 谈到工业生产,必然会涉及到园区景观等很多问题,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既要“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使人们心情愉悦,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又要展示企业文化,所以说一个好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概述 工业园区是指在某一大片土地上聚集着若干企业工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 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它的创建往往能带动一个地区的 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 景观一词的原义指“风景”,首先是地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并在描绘自然景色 的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景观设计是指人们对特定环境进行的有意识地改造行为,它可以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 及审美价值的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工业园区与景观设计有着非常密 切的关系,可以说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与发展 前景。 工业园区是员工工作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园区内景观不再是对原来景观建设 后的简单修补,而是在一开始就应该很注重规划和设计的景观。工业园区的生活 本来就枯燥无味,人们心中的抑郁无法释放,很多人出现了畸形心理,甚至轻生。 2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 注意建筑群与管、线、路之间的关系。工业园区用地的管网较多,在对无法避 开的管线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各类植物与各种管线的最小净距,在保证工业生 产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要让植物正常生长。在工业园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对不规则 的空地,应运用不同的绿化种植手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以取得整齐划一的 空间效果。确定工业园区绿地面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争取较多的绿地面积, 这对防止污染和改善工厂工作环境很有必要。 工业园区场地的绿化,应因地适宜,多选用本土植物,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 与配置,并对园区内原有绿化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 业生产环境,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吸收有害气体中要分析矛盾的 主次方面和绿地的主要作用(防尘、阻隔噪声或美化),在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营 的情况下,也要重视一定的绿化用地对保证环境质量、员工健康和改善工作环境 的作用,以及对衬托建筑艺术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才能 使绿化达到预期效果。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人们平时所理解的地域特色,就是 其他事物没有的,自己本身具有的。而在这里它与人们所理解的有点不同,它是 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与 本地的环境风貌、气候特征相符合,并以地域特色为原则。通过景观设计把一个 企业所独有的内涵与形象展示出来,让人们能时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特色。 人工环境指经过人加工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与动植物生活相关的环境。工业园区景观在设计时,尽量要人工

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28T11:30:13.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张钰[导读]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关键词:马厩;美丽乡村;景观;文化 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浙江省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而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部署“美丽县城”建设,经过多年建设,浙江省城市、乡村建设风貌焕然一新,“两美浙江”战略目标日益明晰。 一、项目背景 江南好,马厩忆翩翩。此地景公训万马,腾蹄仰啸裂云天。史记几千年。 1.1地理区位 马厩村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南部,东靠百寿村和当湖街道通界集镇,北邻严家门村,西南与海盐县西塘桥镇相邻,是区域立体交通的交汇中心。马厩集镇位于村域北部,是平湖市成形最早的古镇之一。 1.2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平湖市”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1-2015)以及《曹桥街道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马厩村为“菜花飘香”旅游路上的一个节点,重点对马厩集镇进行整体规划政治,对相关路线环境进行改造建设,深入挖掘马厩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水乡的脉络与肌理,把马厩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1.3设计范围 本项目设计总面积约27864平方米。通过延续传统村落的肌理、传统水乡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块内丰富的河流水系、生态植被,深挖马厩文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来凸显水乡特色,还原农村质朴清新的风貌。 二、基地分析 2.1历史文化分析 马厩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及传统特色的民间活动传承延续至今。马厩庙大桥是目前平湖境内保存最完好的花岗岩三孔石拱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马厩大王庙位于马厩庙大桥北桥堍西侧;马厩“手马灯”民间艺术传承已久,在第三十一届龙潭庙会上荣获全国金奖。 2.2.道路交通分析 马厩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金黄公路、通马公路和金野公路,对外交通较为通畅。现状主干道通马公路宽度约8米,基本满足村民的日常通行需求,入户道路宽度约2-3米,以水泥路面为主。 2.3建筑风貌分析 农居建筑主要沿通马公路呈带状分布,现状建筑大部分质量较好,为近几年新建或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外墙以面砖装饰为主;部分建筑年代较远,外墙以涂料为主,缺少保养与维护,外观已显陈旧。 2.4绿化景观分析 虽然村内部分区域已建有绿道系统,沿河绿化种植尚好,并有较为成熟的植物群落,但绿化景观整体比较薄弱,品种单一,缺少季相植物。植被绿化主要沿河流、道路分布,缺少维护与管理,缺少供人们集中休憩的绿地中心。 三、设计思路 3.1完善设施,实现生活和美。 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坚持民生优先,功能全面,建设生活丰富、富有品质的“美丽乡村”。 3.2优化空间,妆扮村容优美。 以现有村庄空间肌理为基础,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同时融文化展示于一体,建设村落生活空间和谐精致的“美丽乡村”。 3.3提升环境,塑造村落秀美。 以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对村庄换将风貌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村貌协调、环境秀美的“美丽乡村”。 四、设计原则 4.1以人为本、生态宜居 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合理安排公共开敞空间,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自然、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4.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设计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时代风貌和江南水乡特色。 4.3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既满足当前建设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合理把握近期和中长远期目标成果的关系,促进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 五、总体策略 通过“修复环境、重塑文脉、整理风貌、完善功能”四大策略实现乡村风貌的提升。通过对马厩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分析,对沈家浜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景观风貌等进行总体布局;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整治与提升相结合,传统风韵与现代特色相结合,建设特色鲜明、生态宜居、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村落。

古村规划

古村规划 古村陶村为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打造成精品示范村,对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引领示范意义。武义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温泉养生、牛头山生态休闲为主导的县域旅游产业。陶村处于温泉度假区和牛头山景区的中点,通过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将古村特色、陶渊明文化融入到县域旅游体系中,打造以为品牌的县域旅游精品线路,以此促进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保护的规划 首先是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发掘和整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恰当而科学地进行整理,这是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其次,对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的、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应该有扶持措施,再次,对文化遗产应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充分利用。 (一)、交通道路规划 以古村陶村为例,规划陶村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是上松线。同时保留金丽路和兴华街,作为整个村庄的主要车行道路,规划道路宽度分别为6米和8米。 规划在馒头山岭景观公园南侧布置一期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广场),同时根据发展态势在武义机械纺织总厂西侧布置二期旅游集散中心,作为陶村远期的旅游集散主入口。 传统街巷保护及步行区规划 1、村庄内部的道路系统是整个村落历史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村内道路的铺砌方式和宽度与 两旁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是整个古村保护的一部分,因此针对不同的街道相应有不同的整治模式。 2、路面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巷要以修缮为主,维持街巷尺度和两旁建筑的高度。 3、对路面原有传统铺砌已经不存在的街巷,若尺度和格局尚保存较好的,可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予以适当的恢复和改善整治,恢复青石板、卵石的铺地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平面定位和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综合考虑现状地形、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确定,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街坊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道路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的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根据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应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度大于0. 3%,小于4%。平面定位根据提供的地形图进行道路交叉口定位。 (二)、主要建筑规划 以古村陶村为例,陶村村内历史建筑众多,形成了以延福寺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宗祠为代表的保护建筑,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历史建筑。 古村中除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需要严格遵守历史建筑维修原则外,对于大量的其他一般建筑维护可以根据保存现状来决定。对于保存着古村风貌特征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改善;对于其中经过改动、构件已遭损害的部分可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和原来的风格;对于部分建筑的室内部分若无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整修、整治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在重点保护区内对历史风貌无较大冲突,较为协调的建筑予与保留。 规划采用的措施规划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采用修缮的整治模式,历史建筑采用维修改善的整治模式,一般建(构)筑屋采用保留、整修、改造、拆除的整治模式。 1、针对文物建筑以及保护建筑的保护措施,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规划中主要包括延福寺、宗祠以及重要的古民居。 2、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建筑维修改善的重点改善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 3、针对风貌较好建筑以及部分质量较好,与古村历史风貌没有冲突的其他建筑的措施。规划中保留建筑主要为已经过维修改善的古民居。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要点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当前,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在设计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应当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对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尤其要将园区绿化景观设计纳入日程,积极构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模式。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

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中国传统村落园林审美特质研究

基于风景园林视角的中国传统村落园林审美特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1T15:58:47.89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5期作者:李修竹 [导读] 中国的一些传统村落经过持续千百年的规划建设,与其内外的山水形胜交融渗透、共存相生,成为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 李修竹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330038 摘要:中国的一些传统村落经过持续千百年的规划建设,与其内外的山水形胜交融渗透、共存相生,成为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这些村落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审美为主调的园林环境体系。研究这种大尺度、开放、公共的传统村落园林审美特质,有助于促进国内风景园林学理论研究打开更大的专业视界,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复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传统村落;审美研究 1传统村落园林的审美特质 村落园林是村落集体与所在地理环境之间长期和谐互动而形成的,其发生逻辑与城市公园和宅园都不完全相同,形态功能、人地关系和审美特征也有差异。 1.1 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延续,城市园林设计的审美原型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自然山水审美意识逐渐增强,“濠濮间想”“山水有清音”等成为时代审美的主流,中国园林史进入了自然山水园阶段。隋唐科举制和均田制冲击了此前的士族门阀,从根本上动摇了世居优山美地的豪门,严格的里坊制度又限制了城内造园的空间范围,加之在道家哲学和禅宗思想引导下,时代文化审美趣味逐渐转向精神层面,艺术形式的写意性不断增强。中唐以后,城市造园转向写意化,白居易履道里园以及北宋司马光独乐园是其中的标杆,许多园林史著作也都很重视这一转向。实际上,王维辋川别业、卢鸿一嵩山草堂之类的自然山水园在唐代始终都很兴盛,唐诗中的很多山居、村居诗都如园林诗一般。 1.2 原真如画的自然审美趣味 东西方艺术哲学对于“风景如画”的理解差别很大。西方强调透视构图和艺术加工,中国则更加看重朴素自然,汉语中的“风景如画”不是强调绘画比自然风景更美,而是指自然风景本身胜于图画、近乎唯美,因此,历代艺术名家“搜尽奇峰打草稿”,新安画派以“黄山为我师”。村落环境通常比城市更加朴素自然,原真的自然美成为皖南传统村落园林最鲜明的风貌。晚明桐城文人钱澄之曾就苏州宅园和徽州山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辩论:“吴中人好堆假山以相夸诩,而笑吾乡园亭之陋。予应之曰:‘吾乡有真山水,何以假为?’惟任真,故失诸陋,洵不若吴人之工于作伪耳。作伪虽工,久而必败……惟山水之真,故无所施而不可也。” 1.3完整和谐的规划设计,人与天调的大美之境 第一是道法自然的朴素生态观。生态设计是当代风景园林学界的热词,然而,今人所说的生态设计侧重对工业文明破坏环境和既成恶果的救赎,并不是自然生态本身。千百年来,皖南传统村落的发展坚守“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敬重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为世人留下了生生不息、大美和谐的生态设计典范。这些村落选址大都在靠山、临水、聚气、沃壤的宜居之地,人们通常遵循大自然造化的地理特征,因形就势地对村落进行生动想象和仿生化规划设计,使村落发展不但不会破坏原始的山形、水势、光照、气流、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在节律,而且能够优化人地关系的和谐程度,使村落深度融入山水环境之中。比如,黟县宏村形如田间的一头卧牛,元明之交,在“风水国师”何可达的指导下,村落改道西溪、开凿水圳、挖蓄月沼,万历年间又开挖了南湖,不仅彻底改善了全村的用水条件,而且疏通了西溪河道,使卧牛之形更加完整,村落风景更加优美。又如,歙县雄村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为了防洪,村落在周边修筑了桃花坝。每年春季“满坝皆花,中无杂树,万树一色”。村落宛若桃源仙境,既实现了防洪目标,又为彩凤增添了色彩。道法自然的生态观还体现在人们对村落发展规模的控制上。家族聚落持续发展终究要面临人多地少、空间不足的难题,人们解决难题的办法不是尽力挖掘自然环境的潜力,而是主动地疏散迁移,易地开辟新的村落空间。皖南程姓村落有100多个,汪姓村落仅休宁就有46个,胡姓也遍布各地,都是这样自觉疏散的发展结果。第二是朴素的风水思想。 2研究中国传统村落园林的启示 从风景园林学角度来研究传统村落园林的历史发展、空间构成和审美特质,不仅可以解答前文中的所有疑问,也可以给予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一些启示。明清江南精美的城市私家园林只是传统园林的一种类型,以其来指代中国传统园林是唐宋以来文人写意化视角的延续,却失于以偏概全。明清徽商在各地城市广造园林,在其故里却很少造园,因为故乡村落原本就是大尺度的风景园林,只要住宅营造处理好借景技巧,便可居游于大美园林之内。另外,徽商在城市造园的动机既有寄托风雅闲情的冲动,也有对故乡山水的眷念,亦有社交活动之需。风景园林是地生艺术,适地性是其生命之本。从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西方风景园林理论重视规划设计,关注重心在城市空间;中国传统园林理论更加重视自然山水,人居环境追求自然之美与伦理之美的统一。西方园林的理论视角不符合中国园林历史真相和现实的人地关系,却重塑了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的理论框架。如果放下这种先验框架,回归风景园林活动本质,完整还原概念内涵的3个维度,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园林发展既有完整的历史脉络,也有内在的营造理论,既是人地关系和谐圆融、开放公共的大美生境,也是重要的风景园林形态,理应引起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视。从风景园林学视角来看,传统村落是包括人、传统建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完整体系,其发展繁荣有内在的逻辑,因此,复兴传统村落也必须基于完整体系来统筹谋划,才能可持续发展。然而,当下的古村落保护复兴工程大多停留在保护古建和旅游开发2个层面,对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软环境和自然环境体系缺少整体思考。例如,歙县潜口的明清徽派民居古建园是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遴选各村落保存相对完整的民居古建,整体拆解后集中到潜口村水香园旁边易地重建,构成徽派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这种做法虽然保存了古建实体,却彻底铲除了其与成长环境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毫无生机的建筑标本。此外,美丽乡村亦如经典园林,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生长过程,虽然当代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大干快上的节奏,但是其建设不能靠一场运动。忽视其内在的成长逻辑和时间轴,无论是初衷如何善良的规划改造,还是基于短期利益驱动的旅游开发,都必将对乡村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 3结论 传统村落长期被中国园林历史所遗忘,诸如皖南村落之类边界清晰、规划严密、体系完整、持续建设、公共开放的大尺度实景山水,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占地面积84134㎡,景观面积54791㎡。整个厂区分为五个部分,逆时针方向依次为食堂及前方广场、仓库区及周边空地、办公楼中庭及各生产车间中庭、东区停车场及周边绿地、厂区整体道路等。其中建筑物(包括食堂、主体厂房及办公楼、质检仓库、成品仓库、门卫室)为现有已建成。设计的内容包括食堂前方广场、主体厂房及办公楼中庭、仓库周边区域、停车场及生态绿地景观。 设计原则 1.符合场地要求、满足场地功能原则; 2.体现人文关怀的景观定位于空间塑造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4.创造协调、统一、多样的视觉景观效果原则 5.突出和展现地域及企业文化特色原则 6.经济合理性原则 目标 连云港康缘药业集团工业园区景观设计以药厂总体规划为依托,提出优化景观规划目标:“提升厂区景观环境,展现时代精神风貌”,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安全、协调、统一、多样、生态、人文的高品质厂区景观环境。在保证企业各部门运作的同时更好地展现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形象,使园区景观设计成为企业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 理念 在满足厂区生产、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连云港康缘药业集团工业园区自身的文化与特点,以体现人文关怀、展示城市与企业的历史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在厂区的设计中摒弃传统的单一的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要手段配合景观小景的无主题设计模式,采用以德国等欧洲国家流行的概念设计理念。以概念贯彻整个园区景观设计,概念同时又深化了企业的精神内涵和行业属性。整体构思与定位 整体构思 打破常规厂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普通模式,利用大线条和规则布局,充分烘托药业企业的气势和文化氛围。由厂区布局特点将设计区域分为主入口区、休闲流通区、办公楼中庭区,通过六条道路景观将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入口广场的下沉广场是整体厂区的主景观区域,给厂区定下了整体的基调,东南面的停车场与绿地联为一体,大面积的绿地和植被体现了园区设计的生态性原则,林间的道路边配合利用乔灌木疏密配植的烘托,使得几种线形更加生动丰满。多种形式的园林铺地、现代的景观建筑小品,把造景元素与厂区建筑充分融合,协为一体。中庭设计以休闲为主要宗旨,同时建起8面景观墙,雕刻有古代医者的事迹,使员工在休憩的同时,可以铭记历史,激励自己。整个厂区以现代概念的手法创造了丰富的景观,体现出制药企业的时代风貌。 功能定位根据厂区总体布局,对设计地块进行功能定位。靠近大门的边界围墙采用间植高矮花灌木和花草,美化厂区形象。在入口广场合适地块创造小型下沉休闲空间,满足职工休憩及进行企业文化交流的需求并展示企业形象,设有景观小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范文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3 湖南省教委科研资助项目(HJ96181)。本文承蒙吴传钧院士和王守春研究员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 , 收到修改稿日期: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3 刘沛林 (湖南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衡阳) 董双双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摘要引入“意象”( image) 的概念, 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 对中国古 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象作了初步研究。文章把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概括为: ①山 水意象, ②生态意象, ③宗族意象, ④趋吉意象等四个方面; 并对不同地域古村落景观意象的 差异作了比较。 关键词意象古村落景观可识别性区域比较 分类中图法K92815 1“意象”的概念及其在古村落景观研究中的意义 “意象”一词作为一个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概念, 首先见之于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凯 文1 林奇(Kevin L ynch) 出版的《城市的意象》(The Im age of the city) 一书[ 1 ] , 作者首 创了从感觉形式出发研究城市空间特征的方法, 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概念, 即认为一个城市对其市民和大众来说, 应具有醒目的特征标志和鲜明的感觉形象, 一种构成记忆空间的活生生的心理图象, 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意象”。这种强调“意象”的城市设计思想, 实际上是一种强调个性、讲究形象的城市设计思想, 对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 迄今为止, 尚未有人对聚落的另一概念——“村落”的形象设计, 引入过“意 象”的概念, 更没有用“意象”的概念来分析中国古村落的结构特征, 以揭示其特有的空间形象。其实, 中国的古村落是极富“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特点的。比如江南水乡的古村落, 就有着高度可识别和可印象的环境特点: 临水而建的民居、横跨水面的石拱桥、 水巷穿梭的小舟、古老的青石板码头??一幅江南水乡村落意象的立体图画跃然纸上。可 见, 意象是一种感觉中的环境印象, 是人们对它所经历过的环境所建立的心理图象。环境印象的建立, 是观察者与环境之间双向过程的产物。环境提示特征和信息, 观察者则在感觉过滤的基础上对环境建立印象。因此, 借用“意象”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古村落, 采用逆向过程捕捉古村落的特征和信息, 从而建立古村落的多维空间立体形象, 不仅能为古村落景观研究提供一种新理论和新视角, 而且能为村落规划、村落地理研究乃至旅游文化村落的形象设计, 提供新思维和新方式。 第17 卷第1 期 1998 年3 月 地理研究 GEO GRA PH ICAL RESEARCH Vo l. 17, No. 1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 为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适用于各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 一、规划任务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必须完成以下任务:调查村落传统资源,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并制订保护管理规定,提出传统资源保护以及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的措施。 二、总体要求 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要坚持保护为主、兼顾发展,尊重传统、活态传承,符合实际、农民主体的原则,注重多专业结合的科学决策,广泛征求政府、专家和村民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质量。有条件的村落,要在满足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村落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发展条件,进一步拓展深化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三、传统资源调查与档案建立 保护发展规划应对传统村落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资源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调查,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调查范围包括村落及其周边与村落有较为紧密的视觉、文化关联的区域。调查内容、调查要求以及档案制作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102号)进行。 四、传统村落特征分析与价值评价

对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较大区域范围(地理区域、文化区域、民族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内其他村落的比较,综合分析传统村落的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对各种不利于传统资源保护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估这些因素威胁传统村落的程度。 五、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基本要求 (一)明确保护对象 依据传统村落调查与特征分析结果,明确传统资源保护对象,对各类各项传统资源分类分级进行保护。 (二)划定保护区划 传统村落应整体进行保护,将村落及与其有重要视觉、文化关联的区域整体划为保护区加以保护;村域范围内的其他传统资源亦应划定相应的保护区;要针对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制订相应的保护管理规定。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与保护管理规定可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三)明确保护措施 明确村落自然景观环境保护要求,提出景观和生态修复措施,以及整改办法。明确村落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要求,保护村落传统形态、公共空间和景观视廊等,并提出整治措施。保护传统建(构)筑物,参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提出传统建(构)筑物分类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场所与线路、有关实物与相关原材料的保护要求与措施,以及管理与扶持、研究与宣教等的规定与措施。 (四)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个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村落,不能单一的发展旅游模式,而是要从生态修复和复兴传承农耕文化入手,让文化与艺术结合,让田园文化回归到农民的衣食住行之中,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农村实现生态管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既要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又要避免由此带来的城市化痕迹。所以,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设计师,从来都是审慎的。基于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项目经验,这里做一个小结。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越,历史和人文脉络相对纯粹。从景观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历史文化村落可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并将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先决条件进行规划设计。总的思路,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将历史、文化痕迹和生活印迹作为时间轴线,将新型的人居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作为发展和示范方向,进行细致和可实施的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村落历史,能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1.场所性原则:设计体现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及特色。为体现农耕时代的普遍性的含义,设计中高度提炼一些农业化生产的符号表现时代特点;设计上充分提取村落中仍然保留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符号,如标语、口号、宣传画等,以记录一种历史的氛围。 2.功能性原则:满足生态环保、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 3.生态原则: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完善,利用乡土树种进行配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挖掘场地的经济效益。保留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建筑和植物(大树),力图在最少改造的前提下,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减少维护成本,大面积播种野花、野草和乡土植物群落;通过功能性餐饮及茶座的经营,获得经济利益。 设计理念: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整理出十个比较典型的项目,并对各个项目的养老养生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 1、梵天净土,碧水意境——贵州梵净山养生度假社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佛教养生+冷泉养生 以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根本,以傩文化为特色,强调在大自然中感受佛教养生精髓,利用佛教素餐、佛药、参禅活动等加强人身心的调整,同时发挥傩文化的养生特色,游客在此可听傩戏,学做傩类工艺品等有益放松的活动。 项目地点: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 用地规模:总体规划2.2平方公里,详细规划240亩 形象定位:梵天净土,碧水逸境 山水休闲梵净山,佛教养生第一湾 享梵天之乐,享净土之美空间布局:一带、三区、四门 一带:滨水湿地休闲景观带 三区:由南到北的三大功能分区:南区:梵净山?旅游休闲集散区,中区:傩仪风情小镇(傩仪部落),北区:梵净养生谷四门:重要景观节点,一区一门+梵净山山门 2、道家经典,养生水城——山东庆云宫养生度假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温泉养生+道教养生+酒庄养生

将温泉泡浴、温泉疗养、温泉饮食养生、道教养心、枣酒、葡萄酒等养生方式与原生态的田园景观、生态种植、绿色食品等相结合,打造北方最有特色的道家养生地,高端养生度假区。 项目地点:山东省庆云县 项目范围:900亩 三大提升理念:将两河环绕的景区提升为上善若水北方第一水城;将庆云宫道观提升为庆云福地旅游度假区;将传统道文化提升为结合现代养生理念与度假需求的“养生道”。 主题定位:道源灵光,养生福地 形象定位:道家经典,养生水城道家文化体验地,北方休闲养生城 空间布局:一心,两带,四区 一心:庆云宫道文化核心 两带:湿地景观带、田园风光带 四区:民俗风情区、温泉体验区、清修疗养区、田园养心区 3、礼佛养生,善养之家——湖北石门弥陀村文化养老社区 养老养生方式及理念:孝道体验+佛教养生+休闲静养 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礼佛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通过佛教文化、孝道文化和茶禅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以及人性化无障碍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养老养生的休闲静养之地。 项目地点:湖南省石门县弥陀村形象定位:礼佛净地,养生公园

工业园区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况 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团山—马店河地区,原名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是经国家批准的“直购电”试点开发区,是四川省23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经省政府批准的规划控制面积为25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为“有色金属、化工、电冶”。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园区开发建设五年多来,完成总投资31.2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78亿元,已开发的7.5平方公里由过去的一片荒山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四通”。目前二号次干道和1号支线作为园区的主要交通干线、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现代大工业园区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所以构建安全、现代、舒适、美观、生态的道路景观迫在眉睫。 园区已开发的7.5平方公里除已入住企业及道路开挖范围外大多生长杂灌和杂草,自然景观效果较差。原生植被为耐干热的稀树灌草丛,绿量不足。二号次干道和1号支线道路两侧除了有1米到10多米宽窄不等、场地较为平整的绿化带外,还有坡坎绿化范围。目前在二号次干道的入口段做了简单的临时绿化处理,有人行道的一边种植了行道树高山榕,另一边靠路缘栽植了约1米宽的整型灌木金叶女贞与满天星间隔,沿路旁部分企业围墙内院做了景观处理有一定的观赏性。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竖向空间层次多样。根据现场实地勘察、总结本次设计范围典型绿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即自然缓坡、挖方土坡、挖方石边坡、石砌保坎、围墙外侧及自然平段和节点景观。设计根据现场条件结合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思路和原则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力求独特新颖、符合区域实际。 二、区域环境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地处攀枝花市区东南24公里仁和区金江镇团山—马店河地区的金沙江畔,海拔1000~1500米。 2、土壤:本次设计范围内土壤多为沙壤土或沙夹石土让,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 3、气候:园区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炎热、干燥,日气温变化大,年气温变化小,夏无酷热,冬无严寒。 4、降水:园区内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6-10月)分明,年均降雨量780毫米左右,平均月降雨量16毫米左右,日照强,蒸发旺盛。 三、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1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 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 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 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 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 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视角;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城市在增长,乡村在收缩”趋势不可逆转。乡村 式微等现实问题不可回避,依托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更面临迅速消亡的危机。 现留存的传统村落大多是消极状态下遗漏性遗存,并非主动性保护的结果。由于 长期缺失正确指导,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矛盾多样,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的推进 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过度商业化导致开发性破坏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曲解认 识造成的建设性破坏;搬迁原住民大搞“博物馆式”开发;同时村民改善居住条件 意愿与保护村落原真性之间矛盾凸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保护传统(古)村落呼声渐强。2002年古村落以历史文化村落概念纳入到我 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随着古村落价值认知提升和保护的急迫,2012年“古村落” 更名“中国传统村落”,并启动传统村落全国性调查工作,至今共计4153个村落通过评审,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强化保护发展的 科学性,“规划先行”已成为社会共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 兴的必然要求,是规划学科亟待深化研究的课题,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是乡村 振兴背景下一项急需深化探索的命题。本文在回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历程及 其研究回顾基础上,基于相关主题文献的梳理,厘清保护发展规划概念内涵,从 编制内容与体系、方法与手段、实践与特点、管控与保障等方面总结当前传统村 落保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1概念的缘起 把“村落园林”作为概念明确提出来并加以界定,有这样一些缘由。一是源于 对中国园林历史尤其是明清园林历史的反思。国郭明友/GUOMing-you内学界常 因江南明清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最高而用城市庭园来指代中国传统园林,这个判断 本身没有多少问题,却忽略了一些真相。比如,中国传统园林只有封闭式的宅园 形态吗?城市庭园的审美原型是什么?如此等等。二是源于对明清徽商造园活动 的困惑。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1]”众所周知,徽商是明清江南城市经济繁荣的主要推手,也是城市造园的 主力,其中扬州绝大多数名园都是徽商营造的。然而,徽商在其故里的营造工程 却集中在住宅建筑和宗祠、书院、路桥等公共事业上,而非造园。这是为什么? 三是源于对“园林”概念本义的还原。园林是人类优化人居环境的改造活动,依据 尺度和目标差异,其可以分为3个层次:小尺度上美化居住环境,使之更加适心 惬意;中等尺度上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使之更加健康宜居;大尺度上提升生态环 境水平,使之自然和谐可持续。3个层次在当代专业语境中分别对应了宅第园林、公共园林(城市公园、村落园林)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古今人类对于环境美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