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真正word版清晰)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真正word版清晰)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真正word版清晰)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真正word版清晰)

力学知识结构图

光学知识结构

热学、原子物理知识结构图

电磁学知识结构图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 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68个考点,选修3-4、3-5共有31各考点 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即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课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于区别。通过梳理,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条理、系统化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了,便于贮存在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不易遗忘,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本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要进一步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突出物理方法 二轮复习要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专题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落实,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迁移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网络和方法结构体系,以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综合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精讲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精讲物理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排除疑点,重视热点,辨析误点,达到高效率复习物理知识的目的。精选典型例题,梳理思路,分析过程,点拨方法与技巧。 二轮复习要树立打通意识,把以往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或技能整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形成一个能够综合、创新的知能网络。可以某一关键的物理量或物理概念为中心,找出与之相联系的有关物理量或规律来构成知识板块。一般有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和能、电磁学中的场、电磁学中的路、物理图像的意义和解题、如何审题等专题。 如:功和能专题以功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核心,它可以将整个高中物理各个部分中涉及到做功能量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组成一个知识板块: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电场力作功、电流做功、安培力做功和核力做功。 再如力和运动,以力和初速度的方向变化为核心进行组建:将各种运动归类组合为一个专题。在电学中电路为一个专题等。这些以主干知识为核心来组建的专题,最大的优点是浓缩了物理知识,抓住了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特点,为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帮助。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概念与规律既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又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起点。从核心着手贴近教学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教学设计]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教学设计]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 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68个考点,选修3-4、3-5共有31各考点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即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

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课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于区别。通过梳理,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条理、系统化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了,便于贮存在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不易遗忘,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本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要进一步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突出物理方法 二轮复习要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专题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复习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落实,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迁移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网络和方法结构体系,以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综合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精讲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精讲物理学科主干知识和重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复习电磁学

用思维导图学习高中物理电磁学 物理是高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对我们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电磁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其中包含电学和磁学,主要学习电磁波、电磁场以及带电物体动力学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弥补直线性笔记的缺陷,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逻辑顺序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强化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脑力激荡图、树状图、概念地图和灵感触发图,主要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图片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相关的层级图将教学重点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图像、颜色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发挥人的左右脑机能,借助阅读、记忆和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在科学发展与逻辑想象中建立平衡关系,激发人们的潜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思维导图是在众多感觉、记忆、思考、数字、食物、颜色和节奏中找寻一个关节点,形成思考中心,在点与点的连接中构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每个连接点都是人们的记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数据库[1]。 二、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学习现状

(一)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低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较单一,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枯燥和无聊。我们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更重视考试结果,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使我们感到压力太大,对学习物理会产生畏惧心理。在面对着抽象的电磁学内容时,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是死记硬背公式,解题思路不能举一反三,将考试的重点标记出来,不考试的内容就忽略过去,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例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电阻、欧姆、焦耳等三大定律,我们会先将各个定律的内容学习一遍,然后将定义和相关公式背过。这样做我们虽然知道各个定律的重要性,但是根本没有对其理解。我们的学习兴趣低,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电磁学教学活动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2]。 (二)自主学习能力差 长期依赖“被动式”学习方式,抑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学习电磁学内容时思维处于一种固化的状态,对教材资料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没有主动探索精神。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逃避过去,等到学期末统一复习时才发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第一章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 大小:G= 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定在物体上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力弓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L胡克定律:F= kx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③相对滑动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F= F N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大小:O V F W F max 力 的合成 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 3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合力范围:| F i-F』< F<| F1+F2I 受力分析「隔离法 整体法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万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二章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时间、时刻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直线运动一 s v=T s=vt v t= v 0+ at v-1 图象 -v o+ v t v= = v t 2 2 「v t = gt ._ 1 . 2 自由落体* =2g v t=2 gh v t2- v0=2 as 特例彳v t = v o- gt h=v o t- gt2 2 2 L v t - v o =- 2gh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勻速亘疑动狀态或静止状态,亘到有外力迴康 『基本公式;a= -^-龙F=吨 特点:矢童性;日的方向与ZF 的方向时割相同 焉时性:a^ZF 同时产生同对消失、同时变化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各自产主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加速 废是这些分加速度的矢重和 I 应用:①两冀常见的动力学题目 扛: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比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件顿运动定律杲联结力和运动 的桥梁1 ②超重.失重问题 塞物体在竖賣肓向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在耍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 b:物体处于超重' 失重状态时,界枝持物的压力或对悬逼的拉力 大于重力或小于重力,限物体的重力尢六殳有变化 「内容二 F=-F ‘ 特点;F 与F 大小相等方向t 目反、同性质、作用时頂朋同 ■■关键;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鬧区别 匚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ft 券考系牛矍一定律 牛顿 第二 宀獐 - —— 牛矍三定律 _ 在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陰性、惯性参垮系 L 质量是物体惯臥小的唯一量度

高中物理知识树

力学知识结构图 力的概念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 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 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重力 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 =mg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 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 R Mm G F = 。通常取引力常量G =6.67×10-11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 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 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 三种常见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 力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 ,其中F 单位:牛(N );m 单位:千克(kg );a 单位:米/秒2(m/s 2)。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牛 顿运动定律 功 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转换。大小:W=FScos α (两个要素: ①力 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 正功 :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 平均功率t W P = 单位:瓦(焦/秒) 即时功率P=FVcos α,单位:瓦(焦/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2 2 mv E K =。 (动能是运动状 态的函数,是标量) 动能定理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E K2—E K1 (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势能 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 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 E P =mgh h 为物体 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的变化表示了重力做功的多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 势能统称机械能)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样,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冲量 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力的冲量 单位 牛·秒。冲量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动量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单位:千克·米/秒。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 功和能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P 末-P 初 系统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冲 量和动量 运 动和力

浅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

浅谈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 作者:朱清伟 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年第11期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68个考点,选修3-4、3-5共有31各考点 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即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构建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课上,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于区别。通过梳理,将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条理、系统化的有机联系在一起了,便于贮存在大脑中,有利于记忆,不易遗忘,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的提取。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本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突出物理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 力 的 概 念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 三要素 矢量性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 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 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 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 力的分解。 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mg。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 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 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F =G Mm 。通常取引力常量G=6.67×10-11 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三 种 常 见 的 力 R 2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 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摩 擦 力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 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 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 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其中F 单位:牛(N);m 单位:千克(kg);a 单位:米/秒2(m/s2)。意义: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功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 转换。大小:W=FScosα(两个要素:①力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正功: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平均功率P =W t单位:瓦(焦/秒)即时功率P=FVcosα,单位:瓦(焦/秒)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E K =mv 2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 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2。(动能是运动状W=E K2—E K1(动能定理适 态的函数,是标量) 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重力势能E P=mgh h 为物体 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 势能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 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 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 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 势能。 的变化表示了重力做功的多少。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 势能统称机械能)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 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 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 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样,在只有弹力做功 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弹 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 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力的冲量单位牛·秒。冲 量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动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叫做动量单位:千克·米/ 秒。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P 末-P 初 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 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力学知识结构图 功 和 能 冲 量 和 动 量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运 动 和 力

高三复习有效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策略.

高三复习有效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策略 银川唐徕回中冯国庆 高中物理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建立了理论体系,才能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是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一、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结构 纵向:力、电、光、原 横向:必修71个考点,选修3-4有23个考点、3-5有13个考点 网络:现象、概念、规律、思想、方法 新考纲的整体框架和考点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都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分析,理综试卷的物理部分试题仍然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主,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与磁场、电路、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对选修的3-4、3-5的内容继续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题侧重考查仪器的使用和考纲中规定的某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和探究能力。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 二、一轮复习要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一轮复习应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总结规律形成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整体内容的关系,每一知识点在教材中的

地位、作用和特点,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与区别。通过梳理,使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地有机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记忆和贮存,又不易遗忘,也便于在使用时快捷地提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写出各章小结,主要总结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典型习题、存在问题等。知识经过梳理后,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全面、深刻的理解,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既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品质,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的整体框架。 三、二轮复习要进一步构建高中物理知识网络,突出物理方法 二轮复习要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专题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地复习物理知识,注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落实,注重物理学科能力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迁移能力,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以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提升知识综合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知识精讲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和方法结构体系,精讲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排除疑点,重视热点,辨析误点,以达到高效率地复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另外,要精选典型例题,梳理思路,分析过程,点拨方法与技巧。 二轮复习要树立打通意识,把以往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或技能整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形成一个能够综合、创新的知能网络。可以某一关键的物理量或物理概念为中心,找出与之相联系的有关物理量或规律来构成知识板块。一般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功和能、电磁学中的场和路、物理图像的意义和解题、如何审题等专题。 例如,功和能专题以功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核心,将整个高中物理各部分涉及到的做功能量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组成一个知识板块: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电场力做功、电流做功、安培力做功和核力做功。 再如,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力和初速度的方向变化为核心进行组建:将各种运动归类组合为一个专题;在电学中可以将电路归类为一个专题等。这些以主干知识为核心来组建的专题,最大的优点是浓缩了物理知识,抓住了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特点,可为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提供帮助,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概念与规律既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又是学生物理学习的起点。从核心着手贴近教学本质,从起点出发符合认知顺序。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完成表1和表2的填空工作。

市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市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北京市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力和运动 2.动量和能量 3.电磁场 4.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直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运动的描典型的直线运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 a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 02 1at t v s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 0+=

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3.动力 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 效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 使物体发生形变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 重力: 方向、作用点(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 力的合成 |F 1-F 2|≤F 合≤F 1+F 2 条件:只受重力,初速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和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 特点:v 、a 大小不变,方向时描述:v 、ω、T 、a 、

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6.天体 运动(必 修2 第三 章:万有 引力定 律)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二部分:动量和能量 1.功和能(必修2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力学知识结构图 力 的概 念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 力的分解。 重力 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 =mg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R Mm G F = 。通常取引力常量 G =6.67×10-11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 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 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 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 擦 力 三 种 常 见 的 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 ,其中F 单位:牛(N );m 单位:千克(kg );a 单位:米/秒2(m/s 2)。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牛 顿 运动 定律 功 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 转换。大小:W=FScos α (两个要素: ①力 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 正功 :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 平均功率t W P = 单位:瓦(焦/秒) 即时功率P=FVcos α,单位:瓦(焦/秒)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22mv E K =。 (动能是运动状态的函数,是标量) 动能定理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E K2—E K1 (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势能 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 E P =mgh h 为物体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的变化表示了重力做功的多少。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 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 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 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样,在只有弹力做功 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弹 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 能总量也保持不变。 冲量 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叫做力的冲量 单位 牛·秒。冲 量的方向,即力的方向。 动量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单位:千克·米/秒。动量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功和能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 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P 末-P 初 系统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 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冲量 和动 量 运 动 和力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全集)

第一章力学 力力 的 概 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 重 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 大小: 方向: 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 力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 摩 擦 力 滑 动 摩 擦 力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滑动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 静 摩 擦 力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大小: 力 的 合 成 与 分 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 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 合力范围:|-|≤≤|+| F F F F F 11 22 受 力 分 析 隔离法 整体法 G=m g F=kx F=F N 0<≤ F F max 常 见 的 三 种 力 第二章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基本概念 参考系、质点时间、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自由落体 竖直上抛 v =s s t v =t v -图象t s t -图象 v v = +a t s t at = +-v v v - =2a s v v +v =v =000000t t t t t t t 2220222 2 2 v -图象t v =gt v v =-gt v =2gh h gt =-v -=- gh v 2h t gt = --v 11122222 --基 本运动形式 _t 规律 特例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图(真正word版清晰)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性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值较大,赤道g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通常取引力常量G=6.67×10-11牛·米2/千克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k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N为接触面间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

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 三种常见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 =ma,其中F单位:牛(N);m单位:千克(kg);a单位:米/秒 2(m/s2)。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存在“平衡’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 功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即:有功必有能量形式的转换.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形式转换。大小:W=FScosα (两个要素:①力②力方向上有位移)单位:焦(J) 正功:表示动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小于900。) 负功:表示阻力功(即力与位移夹角大于900。) 功率平均功率单位:瓦(焦/秒)即时功率P=FVcosα,单位:瓦(焦/秒)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动能是运动状态的函数,是标量)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E K2—E K1 (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的过程) 势能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物体各部分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 E P=mgh h为物体距零势能位置的高度。零势能位置可依具体问题解题方便而定,故重力势能的大小只有相对的意义。重力势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