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纺织教育 2007.1

TEXTI L E E DUCATI O N

43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武继松 徐卫林 张尚勇

1998《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传统的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三个专业进行彻底改造,最后融合为新纺织工程专业。下面我们就新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及基本构架进行分析。 二、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背景

国家教委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已经明确: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国家教委在认真组织各学科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底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这一计划被专家学者称之为“起点高、立意新”的改革计划。

根据国家教委的改革计划,从1995年我们就开始认真关注高等纺织工程教育的基本状况

与发展。纺织教育在我国有着百年的沿革,有过繁荣与辉煌。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纺织高等教育逐渐显出了颓势,尽管有计划教育体制的勉力支撑但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教师学生人心不稳及毕业生难寻出路等一系列问题都表明,纺织教育进入了一个异常困难的时期。进入21世纪后,随着压锭改造任务的完成,纺织教育形势有所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从纺织高等教育自身及其大环境来看,出现这种局面是必然的。纺织高等教育多年一贯制,基本沿袭着陈旧的培养模式;过分依托产业自然分工,专业过于明细,强调加工环节的局部雕琢而忽视产业运行的系统性及整体运行管理,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科内部的“条块分割”,使学生过分专精于学科的某一分支,基础不够宽厚,工作适应能力较差。这种与工业化之初发展产业规模阶段相适应的分段教育方式在当今显然已十分落后。尽管国内80年代初便有了“厚基础、宽口径”的设想和实践,但囿于传统意识的惯性,其实施多流于表面。与此相应,纺织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同样陈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科技发展不同步;教学方法则沿用了满堂灌的口耳相传方式,学生缺少

TEXTI L E E DUCATI O N

教学改革

44

 思考的机会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自由。在科技飞速发展、学科交融、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这种僵化的培养模式在市场竞争的碰撞下自然会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是造成纺织教育萎顿的主要原因。任何工程技术教育都是与其依托的产业密切相联的。我国的纺织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便开始了滑坡。作

为一个传统产业,纺织业高科技含量低,革新难,工作条件差,劳动密集,总体效益低下,企业运行体系和观念也相对落后,在科技飞速发展及市场机制下自然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状况直接导致了纺织高等教育的不景气。

随着纺织工业的调整到位、来以及中国加入W T 。

三、21世纪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通过对兄弟纺织院校的调研,与国内几十家纺织企业的厂长、总工、车间主任的交往调查以及收集我院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所反馈的信息,同时对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进行分析,参照世界著名纺织大学及学者的共识,对21世纪的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

素质和能力概括如下:(1)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2)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掌握一定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在工程技术、专业中应用上述知识的能力;(4)博学多才,具有广阔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与一定的经、管、社、文综合知识;(5)有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活动能力;(6)能胜任纺织企业、商检、纺织质检、纺织贸

易公司、纺织院校等部门工作的能力;(7)有国际交往和跨国工作能力。

分析了纺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后,几年来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纺织

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彻底改革。

四、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研究和讨论课程体系改革时,应以国家对今后高等纺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为

指导,正确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纺织教育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纺织工程技术对各类纺织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2)全面提高纺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纺织科技队伍素质;(3)建设并完善纺织学科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主要依据现代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既有扎实的纺织专业知识和能力,又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可以适应新世纪社会需要的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并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教育观念的更新过程中实现人才从知识型向素质型、从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构筑新颖合理的知识结构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1998年国家教委再次对专业目录进行修订,专业目录修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状况,更加重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原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合并为一个新专业———纺织工程专业。根据新纺织工程专业的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单纯强调专业化教育的观念,构筑具有较宽知识面和深厚科技、文化底蕴的,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知识结构。组建以现代纺织理论知识为中心,旁及现代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内容的知识模块,以使未来纺织人才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深

纺织教育 2007.1

TEXTI L E E DUCATI O N

45

 厚的基础理论功底,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建立整体优化的纺织专业课程系列

传统的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之后,面向21世纪的新纺织专业课程系列应体现大纺织思想,应以包含纺织、针织、纺织品设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主体,并包括结合纺织现代化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现代纺织课程,如专业前沿讲座、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C AD 等等,以及反映纺织学科思想优势和有较明显特色及实用性的课程,如纺织品贸易、纺织面料开发、变形纱与花式线、纺织品服用性能等,以期适应现代纺织模式的转变,使未来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纺织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技术课程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从基本的操作系统、图文处理、语言编程到专业化的纺织CAD 、针织花型和服装CAD 无一不是非常重要的。加之因特网、各类局域网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成为包括纺织工程专业在内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加大计算机技术理论课和上机课,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坚持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

4.加强外语课程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中国加入W T O,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要求也越

来越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摆在应试者面前的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外语能力的显现,即要有国家颁发的大学英语考试合格或四、六级证书;二是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外语能力的高低已是衡量一名合格毕业生的重要标志。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加大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等课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与计算机课程一样应坚持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

5.加强工程实践训练课程

纺织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理论教育和纺

织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和纺织人才适应具体工作的时间,一直是纺织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问题。纺织高等院校要尽可能利用好学校的条件如校办工厂、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等,尽可能较多地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实践训练课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保证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五、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

根据基本思路中提出的一些设想,结合21世纪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确定出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知识模块如下:

1.纺织人才公共基础知识模块

根据基础知识必须“宽、厚”的原则,该模块

包括以下内容:(1)人文社科知识学模块。设置该模块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的政治、文化、道德素养,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事业进取心、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严谨的科学精神,形成智力、专长和心理和谐统一。其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中

文写作、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2)体育系列子模块。(3)自然科学系列子模块。该模块包括: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工程图学、工

程力学。(4)外语系列子模块。该模块包括:大学英语、英文写作、英语泛读、外贸英文函电、英语

口语、现代纺织技术(双语)、非织造布(双语)。

2.纺织人才技术基础知识模块

该模块包括:(1)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子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纺织品CAD 、针织花型与服装CAD;(2)电类知识子模块,包括:

TEXTI L E E DUCATI O N

教学改革

46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纺织电测技术、纺织电器线路分析、纺织机电一体化、针织机电一体化;

(3)机械基础子模块,包括机械设计基础;(4)管理与贸易系列子模块,包括管理学、技术经济分析、纺织品贸易。

3.纺织人才专业知识模块

该模块超越了传统的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框,真正体现了大纺织专业思想,具体内容包括:

(1)纺织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子模块,包括大专业知识、纺织材料学;(2)专业知识子模块,包括5门必修课和24门选修课,必修课为:纺纱学、织造学、纬编学、经编学、织物组织与结构,选修课为:高分子材料学、色彩与图案、染整、纤维与纺织品检验、变形纱与花式线织品服用性能、纺织面料开发、纹织设计织物设计、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工艺与环境、纺织厂设计、针织厂设计、纺织浆料学、经编产品设计、纬编产品设计、羊毛衫制作、织袜学、针织服装工艺、服装设计基础、纺织报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纺织技术开发与管理。

学生可以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

课程。

4.纺织人才实践知识模块

该模块包括军训、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上机、纺织材料学实验、纺纱实验、织造实验、针织实验、纺织品设计实验、学年论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纺织厂设计课程设计、纺织品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 六、结束语

面向21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框,将传统的纺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三个专业,新课程体系加强了基础,拓宽了,加大了专业信息量,突出纺织新技术,加强了工程实践训练。该课程体系的建立为学校培养适应21世纪纺织工程复合型人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作者简介:

武继松(1963— ),男,硕士,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纺织工艺与检测技术、纺织教育。

院校动态

天津工大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在天津工业大学对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明确,在队伍建设、运行管理、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等方面达到建设目标,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天津工业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国家教育部2003年11月发文批准组建。在实验室建设期间,实验室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材料学,充分发挥中空纤维膜材料和膜技术特色,在膜材料结构与性能、中空纤维膜成形机理、新型功能膜制备及其分离原理和膜过程研究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中空纤维膜技术的开发应用;建设期间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46项,获得科研总经费5100多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共发表SC I 、E I 、I STP 三大检索论文53篇,申请(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项,在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现在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新的起点上,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未有。2010年国家组织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末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10年末我省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制定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规划纲要,我省将启动建设二十二个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又提出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政策,现在已经逐步得到落实,这些都为像我校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根据21世纪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继续学习的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二、开展了建筑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737632.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737632.html,。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17版)

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 2017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 2017年7月

2017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或其他行业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投资和造价咨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策划、设计管理、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发现和分析工程系统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工程系统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 (5)使用现代工具: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并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与社会及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 Project Management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非师范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学时:72 学分: 4 教学层次:专科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教材:王芳.范建洲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刘金昌,李忠富,杨晓林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守健,许程洁主编,《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任宏等主编,《工程项目管理》,高教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两部分。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考查作业或试题占70%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人:曹跃杰编写时间:2009.9.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总学时6)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项目工程管理的内涵、类型、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Project Mangement)的基本理论,没有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摘要:在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岗位及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 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初步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 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了项目课程体系的研究 关键字: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研究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 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 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建筑工程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由于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历 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 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从事施工 图预算、工程量清单及报价,工程结算编制等相关岗位工作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 适应。 二、项目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考查、学习与交流建立符合我院实际条件,以服务地方工程预算,以工程应用型为主,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项目研究的意义 高职专业目录中《工程造价》是在2004年以后出现的,省内开设该专业的 学校也不多,都处于模索阶段,各院校的课程体系所开设的方向均不一样,不能 很好的满足工程预算人才的实际需求。 我院《工程造价》正计划建设,课程体系还不建全,通过项目的研究,建立 适合我院实际条件,满足从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及报价,工程结算编制等相 关岗位,以工程应用型为主的课程体系。 四、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 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 通过3-5专业的发展。 五、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 通过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调研、分析与归纳,形成符合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年的专业建设,力争把该专业建设成院级重点专业,从而带动其它相似 的课程体系。 2、研究内容: (1)、专业岗位(群)的确定。 (2)、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表。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 (4)、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5)、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 (6)、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建立2-3家校企合作单位。 3、研究方法 (1)通过考察调研,分析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状况,包括岗位分工、人员

职高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职高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学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从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此,我校在制订教学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为使研究结合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聘请当地建筑业界专业人士(8人),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小组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就我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由此,我们的工作思路确定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本省和当地部分大中型建筑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专业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了解到企业的急需和我们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调研也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调研的有关见表1、表2: 根据老质检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没有学历,需要说明许多企业的老技术员、扩展的岗建筑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应是现场技术员和质检员,调研情况,工作内容等,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位群是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和监理员等。(岗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数据环境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的调整。一方面调整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大数据相关理论和技术等内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该套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同类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0引言 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的技术,备受人们的关注,大数据技术正从概念转向实际的应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成功案例,大数据的价值也在迅速增长。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人民币,增速达38%,预计2016~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软件行业对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师范学院作为咸阳市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咸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肩负着培养满足咸阳地方社会需求软件人才的使命,需要把培养面向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传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找出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我院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中课程体系的建设。 1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 自我院计算机系成立以来,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3+1’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直以来,该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为培养目标,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尚观科技、中软国际、华清远见、蓝鸥科技等西安多家企业联合,采取3+1嵌入式校企联合教育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行业理念进行无缝结合。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2],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规划发展问题。我院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阶段共3个半学年,主要涉及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体育、人文历史、外语应用能力等;相关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数字逻辑等数学类课程;本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涉及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技能教学阶段强调对学生工程性、实用性、技术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主要安排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Web软件开发、Linux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移动终端开发等。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行业规范[4],本着“轻理论,重实践”的原则,我院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课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设计 题目:秦皇半岛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开课系部: 2015年12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专业年级: 12级工程管理1-4 开课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指导教师:韩星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综合训练。本课程设计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践,产学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的具体目的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工程管理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文件的编制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及基本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职责、作用及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框架; 4、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编制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程序、方法、步骤、内容规定等。 二、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般而言,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可以划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及后评价三个阶段。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与项目顺利实施有关的管理活动,均可以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并且,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的不同,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和内容较多,从管理的视角来看,计划职能是最为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因此,项目各参与方,均需要在项目各项工作执行之前,通过一系列计划工作的开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较好的支撑。 注意: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的是决策阶段后的内容,主要从项目管理公司的角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基本要求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构建项目课程体系,使课程方向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建立以“滚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技能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

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授课单位:管理工程系学分: 3.5学分学时:6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项继军2011年4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修)定课程标准的通知》要求,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工程专家对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项目案例的讨论分析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起专函授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安排表

丽水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起专函授)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层次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层次:高起专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乐于奉献、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代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制图、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文字、语言、图样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外语应用的基本能力。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可提前半年毕业,最长不超过五

年。 学生修完规定的所有课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经毕业审核,符合条件,准予毕业。 五、课程设置、学分、学时安排 见附表。 六、主要课程 1.建筑材料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建筑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打下基础。因此,了解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质、材料组成、构造及外界因素对其性质的影响,初步掌握材料的试验方法及质量鉴定方法,同时能合理地选用材料。 2.建筑制图 本课程主要研究用投影法原理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两部分内容,其中画法几何部分主要研究投影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工程制图部分着重介绍工程制图标准、工程图样的表达方式及读图方法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工程语言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房屋建筑学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空间组合和建筑构造理论及方法。它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技术资料和各种标准图集,完成一般房屋建筑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大纲新

工程造价专业 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教学大纲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资源环境系 (2010年9月)

目录 1.《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 2.《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6) 3.《建筑构造与识图》实训大纲 (14) 4.《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6) 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 6.《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大纲 (24) 7.《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27) 8.《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32) 9.《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35) 10.《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40) 11.《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 (42) 12.《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大纲 (47)

《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据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制定本大纲。 课程代码:07702010 课程学时数:48 课程学分数:3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材料费用的基础知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建筑、装饰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在实践中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并获得主要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制品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图中所使用的各种建筑或装饰材料,为准确地确定材料价格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 3.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灌输、培养学生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积极主动认知事物的热情。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影响,以及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分类、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建筑材料产品的技术标准;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影响,了解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分类、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了解建筑材料产品的技术标准。 教学重点:建筑与装饰材料分类;建材产品技术标准 教学难点:建筑与装饰材料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 32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南京大学骆斌张大良邵栋 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 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软件工程学科曾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2001年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公认。 我国在2001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的软件基础,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参与实际项目,拥有较好的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IEEE CC2001的成熟做法,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 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BAS,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MEP,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软件工具与产品STP6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5个子类的知识领域简单列举如下: (1)CSE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CSE.CH,系统软件基础CSE.SS,数据库应用基础CSE.DB,网络通信基础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CSE.CT等知识领域。 (2)SEM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SEM.MA,软件设计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SEM.VV,软件演化SEM.EV,软件过程SEM.PR,软件质量SEM.QA和软件管理SEM.MG等知识领域。 (3)ME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MEP.FL等知识领域。 (4)SSA定义了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737632.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AN,分布式计算DC,多媒体技术MM),嵌入式与实时系统SSA.EM,图形软件系统SSA.GH,信息系统SSA.IS(组织和管理GM,系统开发理论SD,智能信息处理IP,ERP系统EP,电子商务系统EC)等领域。毕业生应该深入理解其中至少一个软件应用领域。 (5)ST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包括硬件,网络设备,PL,OS,DBMS,CASE工具等。 2.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在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之后,紧接着应研究课程体系的设计策略。课程体系设计策略包括课程启动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 课程启动策略主要有:(1)围绕算法设计展开的算法优先策略。(2)自底向上展开的硬件优先策略。(3)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4)强调编程能力的程序设计优先策略。(5)强调系统使用的命令优先策略。(6)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包括:(1)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把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领域组织成一门或几门课程。(2)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把每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置一门或几门课程。(3)混合模式,在课程设计时不区分前两种方法。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专长确定。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规划一方面应强调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基础在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复杂软件的构造和应用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课程启动策略,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启动方式并不适合于本专业,但工程优先策略也不适合于那些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本科生;对于课程组织策略,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更多地具有科学研究属性,而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又不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对于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也应避免缺乏全面综合考虑,因人设课,从而造成特色课程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并存。 我院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认真考虑了上述因素,采用了 软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737632.html,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尹志红,李丽萍,巩艳芬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在工程管理专业概况基础上,对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28-02 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批20世纪50年代前留学苏联的工程经济专家与20世纪50年代前留学英美的工程经济专家在我国开设技术经济学科,该阶段主要研 究的是项目和技术活动的经济分析,如项目评价与可行性分析。1979年国内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11所院校开办了管理工程专业,1980年华中工学院开始招收物资管理工程本科生,1981 年哈尔滨建筑大学招收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学生,此后相继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 理等专业。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先后经过1963年、1989年、1993年及1998年4次修订,对原有相关专业包括建筑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方向)、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整合成工程管理,于1998年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 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新的挑战要求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一是语言能力。FIDIC合同一般都在特别条款中确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二是经营素质。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要熟悉相关国的法律、规范及国际惯例。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感想

工程管理概论的感想 10装潢二班 24号刘超 我认为这是文科与工科的完美结合,可以让我学习我擅长的理工科的同时学习我感兴趣的经济学,而且还有对数学的大量运用让我觉得自己会在此门课程上如鱼得水。然而上了大学尤其是上了工程管理概论这门课后,我才发现我所知道的其实很狭隘。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进行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有个奇怪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有不少同学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建筑经济 基本内容——建筑业、建筑企业、建筑市场、建筑产品。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业、建筑企业、建筑市场之间的关系,熟悉建筑产品价格的形成理论,了解建筑市场的运作过程。 ●建筑与装饰材料 基本内容——材料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砂浆、建筑钢材、木材、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运保管和使用方面的技术知识。 ●建筑构造与识图 基本内容——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识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建筑装修、装饰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制图原理,掌握制图标准和施工图绘制方法,能识读建筑施工图。掌握民用、公共和工业建筑的一般构造;掌握建筑装修、装饰的一般构造。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基本内容——静力学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建筑结构图绘制。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力学和结构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结构几何稳定性、内力和刚度的简单知识,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建筑施工工艺 基本内容——土方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

基本要求——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各重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程序、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 ●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 基本内容——室内给排水、采暖、电气照明、电话、电视、宽带网、建筑防雷。 基本要求——了解室内给排水、采暖、电气照明、电话、电视、宽带网工程主要设备及配件的性能、工作原理和施工要求,掌握一般建筑的水、暖、电施工图的识图方法。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 基本内容——施工过程及其划分,工作时间及其划分,技术测定法,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企业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编制。 基本要求——熟悉施工过程及其划分、工作时间及其划分的方法,掌握技术测定法,掌握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企业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编制方法。 ●建筑工程预算 基本内容——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定额,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工程造价基本原理,掌握预算定额的使用方法,掌握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有关资料熟练地编制建筑工程预算;企业定额的应用,能熟练应用企业定额控制工程造价及编制工程投标报价。●建筑装饰工程预算 基本内容——装饰工程预算定额,装饰工程量计算,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 基本要求——熟练使用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掌握装饰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预算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2.No1 摘 要 本文从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资格出发,分析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数据,结合造价员及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考试要求,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在核心课程群的基础上进行实训环节的设计,充实课程体系。 关键词 职业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 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陕西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依托“人人技能工程”,启动“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切实加强人才规划和队伍建设。 上述政府文件为建筑工程学院的高职专业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为依托、以职业技能为目标。 1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分析 建筑行业职业准入制度日渐完善,注册类职业资格考试涉及建筑行业的咨询、设计、招标、监理、施工、造价等各个环节。对于工程造价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非常清晰:在校期间考取的初级职业资格是造价员,毕业后主要在建设、施工、监理、咨询企业、造价管理部门等,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能够熟练运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进行工程计量、计价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具备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可以成长为注册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通过继续再教育,可以适应的岗位群还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师、招标师等。 根据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及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及要求,分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获取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焦 娜 (西安欧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 培养目标确定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的初、高级职业资格对学生从业年限的限制,结合建筑行业对应聘者动手能力的要求,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可能,结合建筑工程学院发展的定位,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如下定位: 工程造价(高职)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为建设、施工、造价、咨询、房地产等企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造价实做能力,获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具备造价工程师的职业素质,适应工程造价岗位群需要,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潜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核心能力分析 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整合为36项能力指标,并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问卷调查面向105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如表2所示。将重要性、可培养性得分进行统计,重要且易培养的指标共有9项,如表3所示。 4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造价员职业资格的考试内容,结合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潜质,参考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能力指标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构建课程体系,见表4。 基金项目:西安欧亚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 号JGB1-10-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