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

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二.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数据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约5.1亿km2

[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学习步骤:

1、让学生在填图册的空白图中正确填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

半径、赤道周长。

2、数字趣味化: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相当多少个中国?(约53个)

②地球平均半径是多少个珠穆朗玛峰(8844米)?(约720倍)③如果

你每天来回学校走2公里,要多久才能绕赤道一周?(约55年)

第2节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

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1.上课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第3节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三、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多媒课件。

3、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公共材料一套(相关内容的地理杂志、书籍),再给学生每人分发资料一套(包含有下列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地方到地圆、地圆的证据、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故事、环球探险故事、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数据、如何验证地球的自转-落体偏东和傅科摆等实验、地转偏向力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本课导言这样引入的: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会发生吗?在哪里发生?"

(一)展示问题: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 )学生讨论: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引导: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 )展示问题: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

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展示课件:地球自转。)

还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1 )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 )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5 )讨论: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6 )教师小结:

(展示多媒体课件,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第4节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具: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课冷,有的季课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看起来老师少年时与你们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课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一、地球的公转

(1)、请同学门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1页“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

情景设置

(2)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

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

②、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课气和季课)。

③、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能量少,温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以淄博市为例,结合课本12页练习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淄博市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

出示投影:(认知结构)

热量多

热形成

位太阳照

地面得到

置热量不同热量少冷四季

(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

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老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学生回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老师: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呢?

二、五带的划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三球仪中地球位置的变化,当地球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太阳光照的情况。(同时打出投影片,投影片中有冬至、夏至、春秋分三副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每个小组桌上都有这三副图,请同学们注意:

(1)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位置;(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①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冬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桌上的冬至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②当地球位于三球仪夏至的位置时,大家对照夏至日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极夜的范围。③当地球位于三球仪的春秋分时,大家对照春秋分图,看这时太阳的直射点,这时极昼和极夜的范围。

根据观察,每个小组一人观察、一人记录现象、一人填表、一人准备发言。将观察的现象填在下表中:(出示投影)

学生:学生完成上表,并由学生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完成表格如下:

老师: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有什么变化?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极圈以内到极圈到回归线之间再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逐渐增高。我们划分热带的根据是有无阳光直射,我们划分寒带的根据是有极昼极夜现象。那么我们划分五带的根据是:

(1)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2)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老师问: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淄博市位于哪一带?

小结:略

第二章第1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能力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课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方法2 请同学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方法3 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则历史故事吗?这两则故事都跟地图有关。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意给人看到。一个国家灭亡了,首先得收缴它的地图。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混战,离不开地图,留下了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的地图来换取“和氏璧”的故事,为了得到燕王督元地图,秦王差点被荆轲刺杀。今天,地图已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地图?它有什么用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

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点拨过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

点拨说明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

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

尺又叫“缩尺”。

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

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小结板书(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2)公式:比例尺=

实地距离

反馈练习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各做1~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

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提出问题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

组织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板书小结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后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种比例尺。同一个比例尺的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用直尺或两脚规直接在地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电脑展示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4个问题独立完成,后3个问题讨论解决)。

提出问题 比较表中后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

归纳板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 ①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课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认识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学会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我们下课课接着学习。

第二章第1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

[导入新课]

利用上课课布置的“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入新课。让同学们谈谈收集到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评价后也可列举一些。继而设问:在地图上如何来辨别方向呢?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

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 ①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东南) ②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

③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向?(正西)

④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

动物园导游图

点拨归纳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在这种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读图讨论电脑展示“某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与刚才的“动物导游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以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和归纳公路方向的变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某村平面图

想一想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

读图回答电脑展示“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读图回答:

①A在D的什么方向?

②D在C的什么方向?

③B在D的什么方向?

点拨归纳在学生议论回答后,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师进行点拨归纳: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并具体说明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图上确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辨别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北纬还是南纬。即经度数值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东大东经),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西大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北大北纬),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南大南纬)。

第二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①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没有东西方向之别。如图中:A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向北极方向为北——A,向南极方向为南——D。

②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之别,没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图中:C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东正西方向,即C在D的东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地球一周360°,要选择两点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前方的在东——C,后方的在西——D。

③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了。如图中:D在B的西南方,B在D的东北方。可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确定:一是假设组合法

a.先看B、D的东西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B——东,D——西;

b.再看B、D的南北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B——北,D——南;

c.各点的方向组合起来,B——东北,D——西南;

d.二者的相对位置:B在D的东北方,D在B的西南方。

二是定位组合法,如B在D的什么方向?

a.确定定向点——B,参照点——D;

b.以D确定B在D的右上方;

c.D点向右——东,向上——北;

d.组合右上——东北,的以,B在D的东北方向。

提出问题在以北极或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经纬线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方向?

引导分析电脑展示下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启发、边分析。

1.经纬线特点: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或圆弧形)。

2.辨别南北极: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北极(如甲图);呈顺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南极(如乙图)。反之,根据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也可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3.辨别方向:无论经纬线怎样变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永远不变。

对于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甲图),中心是北极,地球的最北点,它周围的各个方向均为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北(D)外南(C),顺西(A)逆东(B)。

对于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乙图),中心是南极,地球的最南点,它的外围各个方向均为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南(D)外北(C),顺东(A)逆西(B)。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提纲进行简单小结,强调重点在于运用。

※板书设计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般地图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方向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地图→经线示南北,纬线示东西

内北外南

以北极为中心

顺西逆东

以极地为中心地图

内南外北

以南极为中心

顺东逆西

第二章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

示的。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

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

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

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

习中必须掌握。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练习题范文

七年级地理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仔细判读右边经纬网图,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小 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 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四幅图是济宁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5.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45°55° 40°60° 55°56° 45°48° 45° 40° 45° 15° 55° 20° 46° 16° A B C D 6.大小相同的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济宁市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济宁市地图 D.三张一样 7.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浙江省政区图 B.北京市政区图 C.山东省政区图 D.甘肃省政区图 下图是某区域及其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图完成8题。

8.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①②③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A.①B.②C.③D.④Array 9.有关右图四个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B.世界最高峰位于A大洲 C.B大洲与C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D大洲是跨纬度最多、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10.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A. 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C.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 1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 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D.①② 12.天气预报中表示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若A为陆地,B为海洋,判断图中 所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 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 B. C. D. 1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课 地球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 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 经纬网 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 东E 西W 6经度和纬度 7半球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W 向东到160°E 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 向西到160°E 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 地球自转 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 侧视图 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 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 顺时针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 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 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北京 东八区 纽约 西五区 华盛顿 西五区 伦敦 中时区 东京 东九区 第四课 地球公转 14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叫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或约365天;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 15太阳公转的意义:①四季更替;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 16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经度 纬度 起始位置 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E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W ) 向南、向北各划分90° 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 ) 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 )

1.1 中东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中东》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东》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基本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的线性结构的模式,而变为模块结构。七年级下地理册主要有四个章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七章教材是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东教材突出了三点内容:①三洲五海之地;②世界“油库”;③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我选取了前两部分“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油库”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为两个方面: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东地区是联系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通道如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该处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洲五海”战略要地和石油输出路线;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系统的分析中东位置的重要性则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可能的困难:学生分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基础知识:(要求熟记于心)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半球图片全貌图片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位置和范围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寒带(不能死记,要结合图)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等; 5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42亿,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6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亚洲人口的分布: (1). 稠密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 (2). 稀疏区: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3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亚洲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的雨极”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 组成:东南亚包括A 中南半岛和B 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3、 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东岸三种季风

3.1 海陆的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海陆的分布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位居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重点 (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投入率达95% 难点 (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 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初一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预习笔记-世界第一大洲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预习笔记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一、填空: 1.亚洲是的简称,古代,人们把以东的地方称为“”,意为“”;欧洲是的简称,意为“”。 2.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和等,它们是形成大洲自然环境的基础。 3.亚洲的位置,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半球、半球;从纬度位置看,穿过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北极圈穿过亚洲的部,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部;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大陆的东部,北临,南临,东临;从相对位置看,亚洲的西部与毗连,西南与相接,东北与相望。 4.亚洲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为世界第 大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约万平方千米。 5.亚洲南北所跨之广为各大洲之最,使亚洲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亚洲东西跨 160多度,东西时差达小时。 6.亚洲大陆内部距遥远,降水,使得亚洲与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7.亚洲的四至:东至,西至,北至,南至。 8.亚洲大地理单元:、、、、、 。 9.亚洲是世界人口多的大洲。2015年人口数量约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10.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个国家是:、、、 、、、。 11.亚洲现有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属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平衡,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也有、等发展中

的大国;既有、等高收入国家,也有、等最不发达国家。 12.亚洲有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以上。不同民族在、、、、等方面风格各异,形成了亚洲的地域文化。 二、读图: 13.对照P3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在适当位置填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4.对照P3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在适当位置,用红色笔描出穿过亚洲三条特殊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

(word完整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上册质量检测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月食现象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地面高低起伏 2.仔细判读右边经纬网图,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小 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红站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B.小刚站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 C.小兰所在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 D.小明所在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 3.右图中外国小男孩居住地 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列四幅图是济宁市的韩庚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5.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45°55° 40°60° 55°56° 45°48° 45° 40° 45° 15° 55° 20° 46° 16° A B C D 6.大小相同的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济宁市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济宁市地图 D.三张一样 7.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浙江省政区图 B.北京市政区图 C.山东省政区图 D.甘肃省政区图

新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七年级下册《不同类型的国家》习题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第八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 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地处( )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2. 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 A. 日本海沿岸 B. 东北部 C. 内陆 D. 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3. 下列属于亚洲发达国家的是( ) A. 蒙古 B. 中国 C. 印度 D. 日本 4. (2012·黑龙江龙东)下列国家中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A. 美国 B. 俄罗斯 C. 中国 D. 印度 5. 小明的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对他说:“俄罗斯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给他带的衣 服、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这说明俄罗斯比较薄弱的工业部门是( ) A. 核工业 B. 食品服装工业 C. 煤炭工业 D. 航空航天工业 6. (2012·广东广州)俄罗斯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方式是( ) A. 铁路运输 B. 管道运输

C. 公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7. 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加尔各答 B. 是南亚邻国最多的国家 C. 是南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印度河流域是其主要农业区 D. 主要信仰佛教 8. 关于印度20世纪60年代改善农业生产的“绿色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改善粮食的供应状况 B.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 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D.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9. 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前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加上当地自然条件比较单一,使得动物的演化十 分缓慢。下列不属于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是( ) A. 鸭嘴兽 B. 鸸鹋 C. 斑马 D. 袋鼠 10.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草原辽阔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1. (2012·福建泉州)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 A. 尼罗河 B. 亚马孙河 C. 刚果河 D. 长江 12. 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B. 巴西利亚是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C. 人口多分布在中部高原 D. 大量砍伐热带雨林以振兴经济 13.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一度出现雨林被大规模砍伐的现象。对此,当地居民 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居民甲:大规模砍伐雨林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 B. 居民乙:大规模砍树可以增加耕地和牧场 C. 居民丙:大量砍伐树木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

(完整)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推荐文档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圆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 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所有纬线自成圆圈或圆点,只有赤道平分地球,所有纬线相互平行。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所有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 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自南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减小的是南纬。东E;西W。自东向西增大的是 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 线。 8.纬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经度:东半球:0°至180°E,西半球:0°至180°W。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 9.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 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 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读图训练(带答案)

商务星球七年级下册读图训练(带答案) 一、读右图回答:(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 的地理事物:①印度洋②大洋洲洲③ 马六甲海峡,位于⑤苏门答腊岛和 马来半岛之间,是连接印度洋 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④岛属于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3) A是湄公河,所在的是中南 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二、读“中东地区图”,回答: 1、图中A、B、C、D、E“五海”中,有内 陆湖泊是 C (填字母)。 2、沟通A 、E两海的是苏伊士运河。 3、图中甲是沙特阿拉伯(国家),该国最具有 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石油。 4、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麦加(城市)②开罗(城市) ③霍尔木兹海峡 5、甲、乙、丙三国中属于非阿拉伯国家的是 丙。(填代号) 6、几十年来,本区局势动荡不安,一直成为世界 关注的热点地区,请你从地理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可从地理位置、 资源、宗教等方面分析) 三、读非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①大西洋②尼罗河③ 刚果河④印度洋⑤几内亚湾(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东非高原 B 好望角(岬角) C 刚果盆地 D 撒哈拉沙漠 E 马达加斯加岛 ⑶你认为②、③两条河流中流量较大是 3刚果河,判断理由是热带雨林气 候降水丰富,刚果盆地周高中低,汇水 (流域)面积大,河流呈向心状汇入 四、日本 1、写出四大岛和主要海洋名称: A 北海道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 九州岛 E 日本海 F 太平洋 2、主要工业城市 ①神户②横滨 ③东京④名古屋 ⑤大阪⑥北九州 3、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 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这种分布的原因是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有利于进口燃料及原料出口产品;人口稠密劳力丰富;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国内市场狭小);科技力量雄厚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 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 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全题商务星球版精.doc

七年级 , 地理 , 上册 , 知识点 , 归纳 , 全题 , 商务 ,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 1、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1)麦哲伦环球航行;(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 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特点 相互平行; 相交于南北极点;

4、低纬度:纬度 0°~ 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 在南半球, 赤道( 0°纬线)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线。 6、东西半球的判断: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划分界限;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小于 20°W、160°E ——东半球; 大于 20°W、160°E ——西半球。 7、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 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 第三课第四课.地球的运动 9、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地理意义 自转 绕地轴旋转 自西向东约 1 天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 绕太阳旋转 自西向东 约1 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 ( 2)简单的时差计算。 ①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北京在东八区)② 经度每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 ③时间计算“东早西晚” ( 3)地球的公转(4)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示意图: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 北回归线 6 月 22 日 昼长夜短

1.2 中东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中东》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东》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基本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的线性结构的模式,而变为模块结构。七年级下地理册主要有四个章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七章教材是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东教材突出了三点内容:①三洲五海之地;②世界“油库”;③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我选取了前两部分“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油库”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为两个方面: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东地区是联系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通道如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该处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洲五海”战略要地和石油输出路线;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系统的分析中东位置的重要性则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可能的困难:学生分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

七年级上星球版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 f 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 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f 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一*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 看到船身;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 2.经度和纬度 3.半球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 W向东到160° 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 W向西到160° 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③在写地理坐标的时候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带字母。 ④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 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 5.五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②五带划分示意图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叫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或约365天;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 ④温带,四季分明,获得的热量适中。 ⑤寒带,终年寒冷,获得的热量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或者1天。 2?四个季节: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北半球季节和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3?四个节气: 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昼夜平分。②夏至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 23.5° N ) 北 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③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 (23.5° S)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4太阳公转的意义:①四季更 替;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重点)。 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4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ffi ? e?? ------ ■■弗界 —? ■心 ------屯区界 ???谈齬 一■幢镇 A 山? ------ n-n-ru KW x 鬓m ■界&蜩 ■—al *—|来建 EB界—癖君圣a* 2?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①通常,“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③热带,终年炎热,获得的热量最 多,有阳光直射现象,除热带内的 其他点一年有两次太 第二章地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