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_夏洛的网_看童话的隐喻性魅力_刘岩

从_夏洛的网_看童话的隐喻性魅力_刘岩

2012年第·1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7期

Dec2012

[摘要]童话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形式之一,每一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而包含于其中的隐喻模式正是其魅力所在。论文旨在从美国著名作家EoBo怀特最具影响力

的童话故事《夏洛的网》入手,借由分析隐喻的特点来说明这本童话书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其

对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童话;《夏洛的网》;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89-02

从《夏洛的网》看童话的隐喻性魅力

刘岩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E·B·怀特(1899-198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评论家。他一生中创造出三部广受欢迎的童话:《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些作品都颇具影响力,其中《夏洛的网》最受欢迎,这本童话稳居“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之首。《夏洛的网》反映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整部作品充满了友谊、承诺、忠诚、守护、快乐与爱。作者借助蜘蛛和小猪为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唱响了一首关于生命与友情的赞歌。

童话为什么成为儿童最喜爱的读物,其超越时空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童话作家能够把极富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一种幻化般的情节和绚丽多彩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而这种特点是其他文学作品所鲜有的。童话本身可以由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阅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最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容易与儿童的心理产生共鸣,从而一直被看作是儿童文学,其大部分的读者也是稚气未脱的儿童。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在安徒生眼里,童话世界就是实际生活在文学这面画布中的反映。因此,童话中的很多事情就是现实生活的映射,或者说是一种隐喻式的反映。

一、从隐喻理论方面探寻童话的特点

隐喻从广义上讲,是与明喻、提喻、借喻等术语相对的一种修辞格,一种不带比喻词的比喻。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意味着将属于另一事物的名称用来指称某一事物。他认为,隐喻能够为平易的作品增加美学色彩。雪莱在《诗之辩护》中指出,诗是诗人以想象力为武器,揭示宇宙中事物之间关联的最终结果,通常表现为隐喻形式。隐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柯勒律治总结了华兹华斯和雪莱的观点,并对之加以修缮,增加了“幻想”的概念,指出幻想和想象均能产生隐喻,但幻想产生的隐喻仅体现事物间的外在联系,在阐释时不会带来许多困难,而想象却能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会产生费解的隐喻,这就需要读者在阐释它时积极参与到隐喻的再创造之中。20世纪的学者从修辞学、心理学、哲学、文学批评,更主要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讨,尤其是本世纪后半叶,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语意研究的深入。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Ge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该书作者认为,“隐喻”(metaphor)不仅仅指语言形式(metaphoricalexpression),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

—隐喻概念(metaphoricalconcept)。隐喻充满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不只表现于我们的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我们思维和行动中使用的日常概念系统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而隐喻又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理性和想象结合起来”。M·约翰逊在《心中之身》一书的一开始就说:“没有想象,世界上的一切将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想象,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经验,没有想象,我们就不能推断关于世界的知识。”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简单的、已知的事物或概念来认识、体验、对待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从而使人们的认知范围扩大,知识更广博、丰富。儿童作为一个最单纯、最简单的群体,其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儿童的思维更接近于人类的原始思维,更接近自然,更接近人类生命本原。对于一些情感,如焦虑、愿望、恐惧、欲望、爱与恨等等往往处在一种懵懂的状态,是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活动,是熟悉却又陌生的情感方式。童话故事与现实中的事不一样,它可以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情节把儿童的各种情感以一种熟悉的方式具体化出来,在童话的国度中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以源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的面貌表现出来。儿童心中无法言说又无法辨别的情感、欲望、冲动等,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纯净的、邪恶的,都在童话中通过鲜明的

189

··

可视形象外化和投射出来。如下图:

《夏洛的网》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动物的世界,这里有孩子们熟悉的猪、牛、羊、鸭子、鹅、蜘蛛等等自然界最常见的动物,这些动物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以及品质。作者在这个世界里,向孩子们展示生命的意义以及友情承诺的可贵的同时,也展示了小猪威尔伯在最初的

时候所遭受的冷漠以及死亡的威胁。

落脚猪威尔伯代表的是儿童最初的那种纯真、懵懂,善良以及热情。因为身体瘦弱,它在刚一出生就面临着被宰杀的命运,而这一

切又因为小姑娘弗恩和蜘蛛夏洛的先后救助而改变。

在弗恩的精心喂养下,威尔伯一天天地长大而且越来越健壮。后来威尔伯被寄养在别人家的谷仓里。弗恩经常去看望威尔伯,她还不允许自己淘气的弟弟伤害谷仓里的任何动物。在整个故事中,小姑娘弗恩对威尔伯的友谊

成功地救助了困境中的威尔伯。在谷仓里,

每天的食物都丰富多样、分量十足,可是经验丰富的老山羊告诉威尔伯充足的美食只是让其长胖,从而很快会成为熏肉火腿,威尔伯陷入到无比的绝望中。这时,另外一个充满友

谊之爱的朋友蜘蛛夏洛伸出了援助之手。

起初谷仓里的动物们并不喜欢蜘蛛夏洛,认为她丑陋、恶心甚至恐怖。但是威尔伯不一样,他发现了夏洛的神奇之处,用一颗

真诚的心与夏洛和所有动物相处。

威尔伯认为夏洛织了一张张奇妙的网,让飞虫能够远离谷仓,所以夏洛是美

丽的。威尔伯的真诚赞美与认可感动了夏洛,

夏洛为了这份难得的友情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它承诺一定让威尔伯逃脱被宰杀的命运,看到冬天的雪。夏洛在一次织网的过程中找到了解救办法。她不辞辛苦先后织出了“王牌猪”和“了不起”几个字,这使威尔伯一夜成名,四邻八乡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最后威尔伯参加了当地的农业博览会,在关键时刻夏洛用尽最后的力气,即兴发挥织出了“谦虚”,使威尔伯获得了冠军的宝座,从而彻底化解了威尔伯被宰杀端上餐桌的命运。在夏洛为威尔伯的命运做着努力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却处在危机之中,因为这时正是夏洛即将产卵前最虚弱的时刻。可是君子一诺千金,对朋友就应该信守诺言、两肋插刀、死而无憾,为了自己许下的承诺,即便在她自己生命最危险的时刻,还是决定挺身相助。在夏洛生命的最后一天,威尔伯问夏洛为什么要救他,夏洛说:“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初最先要明确

的东西。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

过于抽象也过于宏大。在《夏洛的网》中,蜘蛛夏洛的舍身救友、信守承诺,或许可以深刻地让孩子们在感动之余,以一种具体化的方式了解生命的价值,而这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小猪威尔伯是纯真、

善良和热情的化身,蜘蛛夏洛是友爱和忠诚的化身。

从小说的一开始,小猪威尔伯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虽然它在弗恩和夏洛的帮助下多次化险为夷,可是后来是夏洛的死才成全了威尔伯的生,悲伤此时似乎充斥了孩子的内心。英国作家托尔金认为童话应具备慰藉的功用,即故事最好提供一个圆满的结局,使听童话故事的儿童获得心理解脱,能够从想象中的深切的绝望中恢复过来。在故事的结尾,夏洛的孩子在第二年的春天出生了,并且有三只小蜘蛛自愿留在谷仓,延续着母亲与威尔伯的友谊,我们三个留下来。我们喜欢这个地方,

我们喜欢你。

这个圆满的结局使孩子们从夏洛的死亡所带来的悲伤中脱离出来,使儿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慰。作者以生命的即将结束或毁灭开始叙写小猪威尔伯的

人生旅途,却以真诚的爱、

无限的希望作为旅途的终点,只要有爱,那么一切就是美好的,会给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前行。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和威尔伯一起经历了心灵

的成长、

情感的体验,在心灵上得到强烈共鸣。《夏洛的网》是一本有关友谊、承诺和生命的书,处处包含着人生的哲理。作者在童话的世界中,用隐喻的模式向孩子展现了人的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夏洛对威尔伯的友谊、忠诚,威尔伯对夏洛的坦诚、真心的赞美和认可,以及它们两个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夏洛织出的美丽的爱的大网,不仅拯救了小猪威尔伯,也是对所有阅读故事的儿童们在生命最初时的洗礼。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人生最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爱去关怀,用生命去信守承诺,去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无价值的生命比死亡更可怕。

参考文献:

[1]Lakoff.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B.Bettelheim.TheUsesofEnchantment[M].NewYork:RandomHouse,1977.[3]安徒生.真爱让我如此幸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4]冯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韦苇.外国童话史[M].南昌:江西少儿出版社,1991.[8]E.B.怀特.夏洛的网[Z].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9]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孙茜.童话心理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J].安徽文学,2009.

····························································

·····························

·····

···············

19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