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部分

中国部分

中国部分
中国部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不仅是因为原始艺术几乎是伴随着原始生产过

程产生的,更主要的是加恩格斯所说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还是劳动的产物”,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以人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

2.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形象。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3.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方式在后世形成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形式。

4.黑陶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5.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几类。青铜

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祀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在祭祀中用作人神沟通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于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权势和地位。

6.饰纹以想象中的动物的纹样为主,如饕餮纹,纹、凤纹,也有些现实世界动物的纹样如鸟

纹、鸟首纹、牛纹、牛首纹、蛇纹、蝉纹、龟纹、蟾蜍纹等,此外尚有几何纹样如目雷纹、云雷纹、涡纹、乳钉纹等。最盛行的是饕餮纹它其实是以牛羊等动物为生活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的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

7.从商朝到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8.风格转变的过程:西周中后期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夒纹、凤鸟纹以及

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商代以来流行的神秘动物为主体的花纹在西周中期以后被分解和图案化形成新的装饰纹样,神话意义也日益减弱,比如夑纹蜕变而成窃曲纹,龙纹身上的鳞甲演化而成重环纹。这些经演化后形成的纹样已经失去怪异的形象特点而变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了,使西周青铜器在装饰风格上趋于和谐雅典。此外铭文在商代只有几个字,这时则达到数百字,比如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达497字。如果说利簋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商代风格遗址的话,那么大克鼎、史墙盘等西周中后期的青铜器无疑已经具备成熟的西周风格。

它们大多造型简洁流畅,外形与纹饰极为和谐,富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9.玉器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曾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

意味。

10.帛画《人物驭龙图》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巨大的龙体占据了画面一

半以上的空间,奋步疾行的姿势极为生动,大有冲出画面之势。男子的身躯略微后仰,意态若闲庭信步,从容自适,盖住了双足的宽大衣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人物的衣襟于龙身隔得很开,只有绷紧的缰绳与龙首相连,画面上方的华盖、人物颌下的系带都随风飘荡,烘托出主人公凌虚遨游的快感。巨龙尾端单足傲立并引颈长唳的鹤与人物的悠然自得相呼应,也更衬托出巨龙腾飞的力度与紧张感。龙的形象被设计成舟形,其下有云纹状物体承托,仿佛主人公是在天河中遨游一样。这种空间交错的意象使全图神秘奇幻的色彩更加浓郁。

帛画《人物龙凤图》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与《人物驭龙图》大致同时。着宽袖长袍的女主人公向左侧身而立,曳地的衣裙宛若轻柔翻卷的花瓣托起人物冉冉上升。凤鸟华丽的羽尾翻到了鸟首的上方,使的凤鸟的形象格外意气风发。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题性绘画作品。

一般认为这两幅画性质属于文献记载中的“铭旌”。将它们放在墓室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的目的它们反映了当时人物肖像画所达到的新水平,其风格十分相近,都兼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冠饰发髻、衣裙佩剑、华盖流苏等皆如实模写,而龙凤则带有明显的由传统蜕变而来的痕迹。这充分说明,此时是中国绘画由商周以来形成的主要依据想象进行描绘的传统向主要依据现实们描绘的新的写实作风蜕变的过渡阶段。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仅局部施彩。从《人物驭龙图》看,施彩的手法除了平涂以外已经采用渲染的技法。战国帛画向我们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不仅能准确表现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能体现

出对象的质感,同时这些元转流畅、飘逸潇洒的墨线本身已经具有极浓的形式意味。一般认为,魏晋时期以顾恺之为代表的新的人物画风格正是这种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12、画像石、画像砖是一种兼具了绘画、雕刻或浮雕等因素的艺术形式,比起绘制在粉壁上的壁画更能保存长久。所谓画像石,是在石块上雕刻画像而成。画像砖,是在泥胚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它们是用于墓室或祠堂等建筑构件

13、武士祠画像石是采用阴刻与阳刻、面与线相结合的技法,形象的轮廓内部则以阴线刻,

形象外凹下的部分,用尖刀凿成密密的平行条文,这种技法,称之为“减地平雕加阴线刻”。

14、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产生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其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的广泛和丰富多彩,从幻想的神话世界到现实的人间百态,从历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从贵族阶层的奢华享乐到下层百姓的辛勤劳动,各种人物。各种动物、各种事物、各种活动、各种场景,无不被纳入画幅,多方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包括军事、政治、文化、天文、历史、地理;社会风尚、道德理想和思想意识等这无疑是秦汉绘画的一种进步。

再者,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注入浪漫的激情加以大胆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多种生动活泼、奇异的神话形象,创造出多种生动活泼、奇异的神话形象和奇幻的境界,也是秦汉绘画的显着特色。这些奇异想象,并不具商周时那种神秘、恐吓威吓之感,而只是把现实中的人物或动物加以理想化,充满现实人间的乐趣,更富于世俗性。

构图局部方面,饱满朴实,灵活自由,虽然还不懂得后代讲求的诸般规律,一些场面庞大内容复杂的画面物象往往是满幅地平面排列,甚至人身混杂、百物交错,布满整个画面。

但形象简洁鲜明,动态夸张有力,呈现出飞扬流动的整体气势,整幅的构图,给人以琳琅满目,异常热闹的气氛。而以绘画反映事物,表达主题的艺术技巧也相当成熟,作者善于选取事件发展的高潮,或富于戏剧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或场景,注意人物之间和人物与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把形象的刻画与气氛的渲染结合起来,甚至抓住对象具有鲜明特征的瞬间动态,进行夸张性的表现,出色的表达了主题。

绘画的技法,仍以线条为主、色彩为辅,线条的运用,劲健有力而流畅自如,色彩的应用浑朴单纯而绚丽鲜明,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艺术形象的塑造,简洁单纯概括而又生动有力传神,不以精雕细饰见长,甚至不需要细部的忠实描绘,而以粗犷洗练取胜,无拘无束而自由奔放,显示出力量、运动、速度的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古拙而有气势美的特色。这种雄浑朴厚、奔放有力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精力,勇武豪迈的气概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15、《马踏匈奴》是纪念性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最能表现霍去病的赫赫战功。

16、马踏飞燕或称马超龙雀,这一艺术形象,现已被用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图案。

17、我国著名的石窟: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炳灵寺、

麦积山河南的龙门石窟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

18、顾恺之的画注重“传神写照”,代表作《女史箴图卷》、《列女传.仁智图》和《洛神赋图》

等。顾恺之被称为中国山水画最初的开拓者和先驱。

19、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和吴道子被公认为中国早期人物画的四大家。

张僧繇的“画龙点睛“是人们对他画龙技术的赞誉,人称张家样。他所塑造的形象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给人以形神兼备“对之如面”之感。

20.谢赫提出拼花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

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21、曹仲达以画“梵像”即西域风格的佛画着称,有“曹衣出水”之说。

22、王微《叙画》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

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青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见景生情,以情观景,达到主客体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合一,便能使人获得对自然的真实美感,也只有大自然才最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产生了持续影响。

23、阎立本的《步辇图》特点此画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构线细劲坚

实,松紧适度,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历代帝王图》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凝重,咸湿佬作者在肖像画方面的艺术造诣。

24、吴道子是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作品为“莼菜条”式的描法有“吴带当风”

25、张萱画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体形丰满,表现出

一种健康的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他也很注意人物与景物位置如亭台、花鸟、树木等环境关系的描绘。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26、周昉在仕女图人物画上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仕女以关中的贵妇形象依据,具有“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他创造的“水月观音”的形象被称为周家样

27、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展子虔的《游春图》

28、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把李思训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鼻祖。

29、王维是水墨山水画的鼻祖。绘画特点:王维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因此苏东坡称他的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画由于受到诗的影响,在意境、构思、落笔、着墨等方面,都与诗取同一态度,具有高度洗练、婉丽的笔墨,使画面充满了清新恬静的诗一般的气氛和情调。诗和画结合,即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同时加入画家的主观感受。这一特点构成了王维作品的独特风格。这一独创的绘画风格,是王维对山水画发展的突出贡献,影响到后来山水画风格的演变。王维以诗文书画的紧密结合,以朴拙清新的画面意趣,以水墨画的风格特点,被后世“文人画”派推为始祖,即南宗之祖。作品《江山霏雪图》、《雪溪图》、《辋川图》

30、五代的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

31、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他指明了“成教化、助人伦’道德教育作用。提出了“子开户牖”、青出于蓝等见解。

32、唐代三彩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赭、蓝等,唐三彩最重要的特点还在于它的釉彩

33、宋四家: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

苏轼代表作《枯木怪石图》

在北宋兴起的文人士大夫画坛中,苏轼、米芾堪称领袖.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

34、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李公麟善于画鞍马,常观察群马生活,“终日不去,几与俱化”.现存《五马图》

35、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简述清明上河图以及特点

简述: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可谓宋代社会的一部形象化的百科

全书。全卷分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通过田野、村落、树木等点出了特定的时节—清明;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写市区街景,以高大城楼为中心,街道纵横交错,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这幅画所表露出的主题是对承平时期汴梁生活的赞美和怀恋。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

特点:作者在这幅画中采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剪裁巧妙。疏密有致,自然和谐。中央的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是全卷富于冲突的最精彩部分。笔墨技巧极为精熟,线条遒劲老练,兼工带写,设色朴素。显然有别于一般界画.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详尽观察,坚持不懈的毅力,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严肃的创作态度。现代美术史家称他是“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

36、梁楷《泼墨仙人图》这种大写意的绘画形式,即使到后来大写意时代(明、清)亦极少有作品堪与之匹敌。

37、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渔父图》倪瓒《渔庄秋?图》王蒙《青卞隐居图》

38、王冕是元代诗书画印修养全面的典型文人画家。代表作《墨梅图》以浓墨表现老梅干枝,以淡墨点染花瓣,以细致挺拔的笔法画须蕊,表现梅花耐寒、高洁的品质。着有《梅谱》一书行世。

39、吴门四派核心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又被称明四家

沈周《庐山高图轴》、文征明《霜柯竹石图》、唐寅《秋风纨扇图》、仇英《修竹仕女图》

40、木板年画在清代大力发展。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和福建泉州、漳州、河北武强、广东佛山及杭州、安徽河南朱仙镇都有不少版画作坊。

41、四僧(四画僧):朱耷、石涛、?残、弘仁

朱耷《鸟石图页》、《荷石水禽图轴》石涛《山水画册》《山水册之一》《山水册之二》残《苍翠凌天图》弘仁《雨余柳色图》

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

弘仁:山石体貌多见方折与几何形状,加以干笔皴擦,富于装饰情趣。

42、扬州八怪:华岩、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汪士慎、罗聘。以金农为首。

华岩《海棠禽兔图》、黄慎《采茶图轴》《群乞图》、金农《玉壶春色图轴》《梅花图册》

罗聘《鬼趣图》、郑燮《衙斋听竹图轴》《兰竹图轴》李方膺《潇湘风竹图轴》《梅花图卷》

李?《蕉竹图轴》

郑燮绘画特点:在绘画形象与表现方法上都有不少创造。他在画竹或挺拔直上,伸出画外,或瘦竹数竿相互交错,兰花疏密有致,偃仰有情,生动而有风趣的题诗,跌宕而富有变化的书法(六分半书),交错与画中,笔墨放逸自由,章法上富于美感。他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艺术成就,更注重生活形象的观察和对自己真实而充沛的情感的表现。他自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正是从生活形象到艺术形象的加工、提炼,“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余画兰竹,亦有苦心”。正确的创作方法和刻苦的艺术实践,使他在兰竹中创作出新的水平。

43、任熊、任熏、任颐、及任熊之子任预合称“四任”

吴昌硕《红梅图》

43、齐白石1962年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作品《秋趣图》《借山吟馆图》《不倒翁》

在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徐悲鸿。作品《田横五百士》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简答题 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4.什么是租界? 5、简述三元里抗英斗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哪些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8、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 二、论述题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能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是一组义和团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 [北京]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民,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并不伤害良民。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辰刻,义和团拳民(攻打使馆)冲锋冒镝,当子弹如雨之中,蜂拥齐人,赶至法国府门首……二十六、七广等日,甘军昼夜施放枪炮,互有伤亡。目前洋楼洋房焚毁业已殆尽,洋枪洋炮日夕不闻响声,此乃最好机会,如鱼游釜中,燕巢幕上,穷蹙已极。 予等(使馆)之损失,今细细察明,亦殊可惊。法人在五十水手、十六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二人。日本人在六十水手及其余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五人。德国人在五十四人中,已死伤上三十人。全体之死伤数目,则为一百十七人。 [天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九日(1900年6月15日)夜,京津铁路被焚,电线杆亦被拆毁,马家口教堂同时被焚。时有洋兵数十人、放枪追赶拳匪,拳匪四百余人,合力相攻,洋枪之声,彻夜不绝,人人喊杀,声如鼎沸…… 二十一日(17日)……午后三点钟,有洋兵四百余人,乘火车欲图北上,行至陈家沟地方,有该处拳匪,并守护铁路之练军,武卫军遮堵,不令前行。洋兵开枪击之,击伤拳匪数人,练军、武卫军亦开枪还击,洋兵退走,官军与拳匪合力前攻,洋兵且战且退。练军开炮,遥向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三、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请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或特征。 政治:列强入侵,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和领海权;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和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外资企业)入侵;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破坏中国经济主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传播了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促使新的经济成份出现;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报;编译书籍和报纸;著书和了解世界各国情况;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

社会生活: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西餐;租界出现西式住宅;外国人在华开办邮政业务;自行车传入中国;在华传教士办报;(注意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见资料书137页) 四、19c60-90年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方面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出现边疆危机;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受破坏;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政治贷款;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贷款偿还债务;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筹划海防、建立海军;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经济:列强在华设厂,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 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自强和求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严复)思想; 社会生活:西菜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废除缠足;铁路建设——唐胥铁路;航运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邮政开办——1896大清邮政 局;1877年有线电报开办;1882年电话传入;办报——1883《昭文新报》、维新 派办报—《强学报》《中外纪闻》《事务报》;电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五、20c前20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成和深化时期,是中 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 转为“以华制华”,先后扶植清王朝、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的提出; 社会生活:西装流行;中山装;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开展;婚姻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 自行车大街小巷出没;有轨电车;中华邮局开办;报纸发展——《民报》;杂志—《新青年》;电话领域发展;国产电影发展;铁路—京张铁路修建;航空业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

中国地理部分复习提纲

中国地理部分 专题一: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可以发展边境贸易又发展海洋事业。 2.我国的领土面积,领海面积(陆地大国(960万)和海洋大国(300万)) ①领海宽度为12海里(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两大岛屿:岛、岛; 两个海峡:海峡、琼州海峡。 ③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缅老越(与我国有两段国界的俄罗斯、印度) ④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印尼、马、菲、、日、莱。 最东端(135O E ):与乌里江的汇合处 ⑤四至端点 最西端(73O E ):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53O N ):漠河县北端主航道中心线 最南端(4O N ):曾母暗沙 3.我国的行政区划 ①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 ②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天津、、)和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 ③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八上P8-9) ④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省(云或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省(粤)、省(台)。 ⑤省区之最: 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 自治区 最东、北的省区 → 省 最西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 → 省 ⑥考试中常见的省区: 4.我国的人口 ①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最多是省、最少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 解放前增长缓慢(贫穷、战争等)、 ②人口增长的情况( 快 ) 解放后迅速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70年代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但人口基数大,在短时间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将计划生育做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③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以 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5.我国的民族 ①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1.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②民族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汉族:集中在中部、东部③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五个自治区分别分布着壮、蒙、藏、回、维吾尔; 傣族→省; 满族→我国东北; 畲族→; 高山族→省;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省。 5个时区,在同一时刻有不同的景观 南北纬度相差49o ,冬季南北温差大 云(滇) 黑 鲁 鄂 甘 (陇) 粤 新 湘 北回归线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解析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

解析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 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怎样认识当代中国史学,当代中国史学与以往的史学有什么不同,它们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着,这些不同形态的史学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其演化发展的趋向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当代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以为,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史学的话语形式、学风、研究内容、治史风格、治史目的等诸多方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其存在状态也渐渐分化,逐步演化为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的史学形态。三种史学形态的内涵、精神和特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架构起当代中国史学的基本风。 研究史学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史学形态—也就是史学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比如以往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史学,学术界常常使用“封建史学”“新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资产阶级史学”“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主义史学”“唯心主义史学”等概念来概括

某一种史学形态,并赋予它特有的内涵、宗旨、风格等。显然,这样的描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化特征。那么,反观当代中国史学形态,还能否再用这些概念来概括呢?显然不能。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研究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唯物史观在历史学领域普遍运用,“封建史学”“资产阶级史学”“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几乎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什么角度来恰切地描述当代中国史学形态,就成了剖析当代中国史学的而貌、发展态势及本质的关键所在。 史学形态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又是认识者根据不同的认识标准进行的理论概括,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相统一的结果,其本质是为了获得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角度,把史学的存在状态揭示出来。划分史学形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依据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通过对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我们侧重于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及治史观念的差异的角度来认识当代中国史学的存在形态,并把外在的编纂形式、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作为参照。由此入手,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形态,其内涵和特质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近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

时代缩影——亲历八十年变迁 ——从外婆的故事了解近现代国家发展 1927年的近代中国,可谓极不平静。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共产党于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起义。然而在纷乱的局势下,湖南南部群山包围的小县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时光流逝,仍旧基本保留着它的本来面貌。 我的外婆这一年出生。外婆的爸爸,我叫“公公”,凭着自己的经济头脑靠药材生意起家,慢慢地积累起资金,如同当时大多数有了一点钱的中国人一样,在老家购置地产,家业逐渐稳固起来。鼎盛时,县城里一条街两旁的铺子甚至均为公公所有。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近代化仍不完全,尤其是在中部、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县城中,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公公也遵循着传统理念,几乎把家产尽数用在了购买宅地上。作为地主,公公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却不像戏剧中那样矛盾突出,每逢饥荒,公公还会开仓赈灾,接济饥民。 外婆就在这样的平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公公常年在外奔波做生意,她便和自己的母亲(我称作“婆婆”)相伴生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尽管已有在先的维新变法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启发民蒙,但在偏远地区的村县中,“重男轻女”等封建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外婆是二太太的女儿,大太太的儿子、外婆的大哥和二哥常常欺负她。公公还有一个三姨太太,是当初他去南京做生意时,碰到的一个可怜的青楼女子。我的妈妈还记得小时候见过她,记得她虽然岁月

流逝但却依旧迷人的气质。这位姨太太,可想在当时也肯定受过很多欺负的。大太太、二太太各育有十几个儿女,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常常病不甚重而无法医治,这些子女多半夭折。 地产、商铺、农田、几房姨太太和众多儿女,公公家算是典型的老式地主家庭结构。天有不测风云,外婆不到十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将公公拥有的那一条街的木质商铺烧了个干干净净。整个家庭遭遇重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日军入侵湖南。不久后,日本人打进了这个群山里的小县城。公公一家带着值钱的家当开始举家流亡避难。“由于食物紧缺造成普遍营养不良,难民中常常发生流行病。至于住宿,更是一种奢望。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沿途缺少栖身之所,他们只能暂避于破庙内或断垣下,忍受饥饿、寒冷与疾病,许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1。公公的大儿子在途中被日军打死,家里的财产也在逃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殆尽。 在极端恶劣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公公一家终于撑到了抗战胜利结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公公家是典型地主家庭,自然首当其冲被打倒。“土地改革导致乡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表现为‘小农制’的转换,即现代自耕小农制取代传统租佃小农制”2,公公的地产都被分配给了农民。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反抗意识与积极性,大家都要“打倒地主”、“翻身当主人”,土改斗争掀起高潮,农民的斗争激情受到 1 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 . 史学研究,2002(12):7 2 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J] . 中共党史研究,2002(4):31--‐33

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专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要点建构 基础:新中国的成立(筹备与成立过程)、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代民主政治 中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停滞:“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转折:十一届三中制定各项法律制度 治全会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建成果: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设 和 祖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内容 国意义:挫败外国和台独势力制造的“两个中国” 统祖国统一和“一中一台”的阴谋、实现祖国的统一 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果: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要点建构 指导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 国具体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工业化 特过渡时期 色成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社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会 主 义曲折探索中共“八大”的思想路线 建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践与教训 设“文革”十年的教训 的道 改革开放伟大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内容与意义)路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要点建构 “一边倒”政策 同苏联等l7个国家建立外交 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现 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对外关系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国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对 外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关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 系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专题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点建构 社 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井冈山斗争、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主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义确立: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毛泽东思想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的思想及其实践命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与形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邓小平理论发展: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设确立: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的地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重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思“三个代表”核心:党的先进性 想关键:与时俱进 理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成 果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 本阶段历史主要包含两条主线: 一是西方列强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先后发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 一是中国各阶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抗争和探索 列强侵华史: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状况对比) (1)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财政空虚,闭关锁国。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2.鸦片战争的影响 A、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 ...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赔款——2100万 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议定关税——英商进出口 ...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注意:五口通商、尤其是协商关税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 ②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A、《五口通商章程》内容: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破坏); B、《虎门条约》内容: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力。后来英国曲解这一条约在上海开辟了第一个租界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要注意当中有“修约“要求,是引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 ①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表现:A、政治:战前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B、经济:战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由推翻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 ④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战争概况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现代史部分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史课程部分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2、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早期共产党人的著作。 3、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陈独秀文集》、《李大钊全集》、罗亦农、张太雷、苏兆征、澎湃、陈潭秋、向警予、赵世炎、刘志丹、王尽美、蔡和森、邓恩铭、高君宇、瞿秋白、方志敏等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2013年版)。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1992年版。 5、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共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共10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07年版。其中6-10卷是现代史内容,分别如下:《民国的初建1912-1923》(汪朝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王奇生)、《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杨奎松)、《抗日战争1937-1945》(王建明、曾景忠)、《中国命运的决战1924-1949》(汪朝光)。8、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6册),中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0、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2、胡华主编:《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13、《五四时期的社团》(4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版。 14、刘明逵等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1—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宝珠:《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17、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18、孙中山全集 19、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21、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22、《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98年版。 23、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部分)填空

中国自然地理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⒈地势:,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⒊地形特点:――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⒋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 中间-列 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中间-列;最南列是南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⑷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三大丘陵: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 节 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冬 季 1 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 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 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 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冬季太阳直射,我国纬度越高, 白昼越,正午太阳高度越,因而北方获得热量 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 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的重重阻挡, 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 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 季 7 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小。 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 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 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地形,不易散热,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广布,吸热;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 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 律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 是。我国东部广大地 区受季风和季风 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 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 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 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 间 变 化 季节变 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5 月到9月的夏秋季 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 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 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 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 繁,夏季风强或来 的早,北南; 夏季风弱或来的 晚,南北年际变 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 化,南方较小, 北方较大,地 区最大 夏季风所造成 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