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机械在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工

具。

2.象螺丝刀、羊角锤、剪刀等构造简单的机械叫做简单机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尝试使用5-7种常见工具,体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技能技巧。

科学态度目标

能思考和提出一些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使用感受。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用材料一套,一些常见工具,一块木板,一颗铁钉。

小组:

1.常用工具: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等。

2.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块一块,铁丝一根,奶粉罐一个。

3.《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木板,一颗铁钉,一些常见工具]

1.出示木板和铁钉,谁能把这颗铁钉钉到木板上?(学生说需要工具)

提问:需要什么工具?(预设:榔头、螺丝刀或老虎钳)

提供学生所说的工具让他尝试。

成功后,提问:你认为这个活动中,榔头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省力、方便)

2.出示工具概念:像榔头这样的物体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工具。(板书)

3.提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根据学生所说的工具,老师一一展示实物,并板书工具名称)

4.揭示课题:使用工具(补充板书)

二、探索:(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一套常用工具、《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

分给每人一张活动记录单,约45秒钟阅读后,提问:

(1)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你有什么地方需要再提醒大家吗?(以奖励的方式分发活动材料: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2.小组讨论:(1)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工具;(2)这样选择的理由。

3.分发工具,学生自主探究。

4.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1.统计全班的任务完成情况,为交流做准备。

2.学生反馈交流:做了什么活动?选用了什么工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认为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工具是什么?

3.交流中随机提问并适当演示:怎样用老虎钳夹断导线最方便?拔出木板上的图钉有何窍门?拔不同的螺丝钉用什么工具最方便等。

4.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选用合适的工具,做事更省力、方便。

四、拓展应用:(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课件一一出示:油桶和卡车、五星红旗、大石头;定滑轮、长木板、木棍和绳索。提问:你打算选择什么工具完成这些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2.学生交流(预设:油桶用斜面推上卡车,可以省力;五星红旗用绳子和定滑轮可以方便地升上去;大石头用木棍撬动省力)

3.小结:是的,有一些费力、很难做的事情,使用工具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能

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我们称为“机械”。今天我们用的螺丝刀、羊角锤等机械构造简单,叫“简单机械”,人们习惯称之为“工具”。

4.延伸:关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研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选择题

(1)打开啤酒瓶盖子,最合适的工具是()。

A. B. C.

(2)小核桃很硬,剥开小核桃,用下面哪个工具省力又方便。()

A. B. C.

2.判断题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使用工具做事,一定可以省力。()

(3)镊子、羊角锤、剪刀等工具,又叫简单机械。()

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借助示意图,识别杠杆类工具。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生活中善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杠杆类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用杠杆类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难点:1.识别杠杆类工具;2.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大箱子、撬棍、砖或其他物体代替。

小组: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表。

【教学过程】

[材料准备:大箱子、撬棍、砖]

一、聚焦:认识杠杆,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

1.出示一个大箱子,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挑战,想不想尝试一下?先请一位大力士坐在这个箱子上,有什么办法撬动这个大箱子?生上台演示(预设:用一根棒子和一块砖)

2.揭题: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杠杆的科学。(教师板书:杠杆的科学)

3.课件出示撬棍撬箱子的示意图,师板画简图(图如下),请大家找一找撬箱子过程中撬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位置,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箭头表示。

预设:

4.

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5.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图片

提问:压水井的压杆是杠杆,它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根据回答课件标出。

6.出示跷跷板的图片

提问:跷跷板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根据回答课件标出。(有三种预设:一种左边是用力点,右边是阻力点;另一种右边是用力点,左边是阻力点;第三种是跷跷板的两边既是用力点也是阻力点。生分别说自己的理由。)

7.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剪刀、羊角锤、钳子、天平、擀面杖,螺丝刀(可不加,需要在具体情境上来判断)

提问:这些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如果是杠杆,三个点在哪里?

(预设:擀面杖不是杠杆,其余都是杠杆。)

二、探索:研究杠杆的秘密(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表]

1.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研究这个问题。

2.师出示杠杆尺并作介绍。先把杠杆尺放在平整的桌面,保持平衡。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现在我们把杠杆尺当作撬棍,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

3.师演示,提问:现在在左边3的位置挂2个钩码当作重物,这个点就是阻力点,你有什么办法让杠杆尺平衡?(预设:右边3的位置挂2个钩码))这时用力情况是怎么样的?(预设: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现在左边的钩码数不变,右边还能怎么挂使杠杆平衡?(预设:右边1的位置挂6个钩码)这时用力情况是怎么样的?(预设:杠杆费力)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在研究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先在左边挂重物,位置和钩码数量自己选择,但只能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师可以适当演示),挂好后在右边一个位置挂钩码,想办法让杠杆尺平衡。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并分析用力情况。

5.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的填写内容。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后到老师课件中填写数据。

6.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三、研讨:分析数据、得出规律(预设10分钟)

1.出示全班的数据(三张用力情况不同的数据记录表),这是全班同学的数据。请大家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小结并板贴: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小结并板贴: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请大家分析数据,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小结并板贴: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

力。

4.今天我们收集了很多的数据,大家是用怎样的方法步骤来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为合理。(预设:先左边的钩码不动,改变右边钩码直到平衡,分别一一记录下来。再改变左边的钩码位置和数量重复实验)

四、拓展: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预设3分钟)

1.我们用撬棍撬起了箱子,撬棍属于什么杠杆呢?为什么?(预设:省力杠杆,因为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比较远。)

2.再次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他们是属于什么杠杆呢?为什么?(预设:压杆是省力杠杆,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跷跷板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板书设计】

2.杠杆的科学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作业设计】

1.下列工具不属于杠杆的是()。

A.天平

B.擀面杖

C.老虎钳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更远的杠杆是()。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3.请根据示意图在相应的括号中填写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

()()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不同类型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判断是否省力的情况。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

为每组学生准备:撬盖的铁片、开瓶器和夹子。

为全班学生准备:出示奶粉桶一个、啤酒一瓶,硬币3枚;夹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传统杆秤。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奶粉桶一个,啤酒一瓶,硬币3枚,夹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游戏:出示奶粉桶一个,啤酒一瓶,硬币3枚,夹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选用工具把奶粉桶撬开;

(2)选用工具打开啤酒瓶;

(3)选用工具从杯中夹出3枚硬币。

请看清楚要求,然后请三位同学上来游戏。

2.刚才三位同学的表现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预设:合适)

3.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

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

4.揭示课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板书)

二、探索:杠杆类工具的比较(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撬盖的铁片、开瓶器和夹子]

1.思考一下,刚才三位同学所使用的三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比较一下哪种是省力的?哪种不省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2.引导:判断它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预设: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3.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个别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夹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4.思考:这三种杠杆类工具,哪个省力?哪个费力?

三、研讨: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活动手册]

1.出示几类工具图片,与前面的三种杠杆类工具进行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

2.再出示一组杠杆类工具,你能独立分析,按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

3.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

思考: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四、拓展:小杆秤的研究(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杆秤]

1.出示杆秤,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亲自来做一杆小杆秤。

(出示课件)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用长竹筷做秤杆,用钩码或螺帽穿上线系好做秤砣。

●用塑料圆盘做秤盘,并在圆盘上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固定在秤杆的一端。

●在秤砣和秤盘间选择一个位置系上一个绳套做提绳,一般比较靠近秤盘。

●调试刻度。在秤盘里放一个50g钩码,移动秤砣使秤杆平衡,并在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再逐个增加钩码个数,依次调平秤杆,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3.欣赏其他同学制作的小杆秤,然后自己动手制作。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板书设计】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省力杠杆:开瓶器、羊角锤

费力杠杆:镊子、火钳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

小杆秤:秤杆、秤砣、秤盘

【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公路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力时,可将栏杆逆时针拉起来,它是一根()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不省力也不费力

2.下列各种杠杆工具费力的是()

A. 镊子

B. 起子

C. 老虎钳

3.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钓鱼用的鱼竿

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轮轴是轮与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

2.轮带动轴转动时省力,轴带动轮转动时费力,轮越大越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拧水龙头、螺丝刀吊钩码游戏等轮轴性工具,认识轮轴的本质特征。

2.通过在不同大小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越大越省力。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轮轴游戏中产生对工具和机械类知识探究的兴趣。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轮轴工具给我们带来的省力和方便。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意识到可以利用工具帮助我们完成任务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的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难点: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螺丝刀一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钩码一盒、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影响的器材一套

小组:实验活动记录单一份、水龙头一个、钩码一盒、螺丝刀一把、绳子一根、不同大小的轮一套(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套装一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阀门式水龙头]

1.出示实物水龙头(没有轮的阀门式水龙头)

提问:认识吗?有谁来将它拧开?

(学生活动:一学生上来拧水龙头,其他学生观察有依据地猜测与交流。)

提问:拧不开,这跟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预设:上面还有一个拧的装置。)

2.提供轮子装置,将轮安装在一起,让学生再次来拧水龙头。

提问:前后两次拧水龙头,说一说不同的感受。(预设:有轮更轻松、方便、省力。)

3.观察水龙头,对比前后两次拧水龙头的不同感受,说一说水龙头开关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特点?(教师可指出: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4.揭示课题:轮轴的秘密(板书)

二、轮轴有什么作用(预设15分钟)

(一)螺丝刀吊钩码游戏

[材料准备:螺丝刀一把、钩码一盒、绳子一根、轮轴套装]

1.出示螺丝刀,提问:这是什么?螺丝刀是轮轴吗?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2.用螺丝刀吊钩码,教师指导两种“吊法”,一种方法是把5个钩码挂在轮上,转动轴,另一种方法是把5个钩码挂在轴上,转动轮。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4.研讨交流,两种方法吊钩码,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预测:转动轮吊起钩码省力,转动轴吊起钩码费力。)

(二)探究:轮轴的作用(找证据,用数据来验证轮轴的作用。)

[材料准备:轮轴装置一套、钩码一盒]

1.出示轮轴装置,提问:哪部份是轮?哪部分是轴?

2.教师演示在轮轴装置的轮和轴上各挂上一个钩码,提问:轮轴平衡吗?为什么?

3.你有办法让它平衡吗?轮轴平衡时记下轮上和轴上的钩码数。如果我在轮上加2个钩码呢?你能找到更多的证据吗?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5.研讨交流,学生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交流。

6.总结:轮上用力比轴上用力省力,轮带动轴运动省力。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不同大小的轮的轮轴装置一套,钩码一盒]

1.给这个轮轴装置再加一个大轮,组成一个新的轮轴,这个轮轴跟刚才的轮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在轮上挂一个钩码,猜测在轴上挂几个钩码能够达到平衡?你还能收集到更多的数据吗?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知道学生正确操作。

4.研讨交流,分析数据,得出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四、拓展:生活中的轮轴(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扳手、螺丝钉]

1.出示扳手,认识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解释原理。

2.出示生活中运用轮轴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解释原理。

3.教师演示: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提问:运用了什么原理?怎样拧更省力。

4.小结:生活中的轮轴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助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4.轮轴的秘密

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轴费力

轮上钩码的个数轴上钩码的个数我们的发现

1

2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轴上钩码的个数我们的发现

1

2

【作业设计】

1.轮轴的轮越大越_________,轮带动轴运动时________,轴带动轮运动时________。

2.如图,扳手工具就是应用了____________原理,使用时,在______用力最省力。

A B C

3.判断:轮轴一定省力。()

5.定滑轮与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及其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自制的红旗,1个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3分钟)

观看图片:学校升旗仪式。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指出旗杆顶部有个帮助升旗用的机械装置——滑轮。(展示局部放大的照片)

二、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预设14分钟)

1.我们也来做一名旗手,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一起来观察、体验升旗的过程。

2.分组活动:模拟升旗

3.你观察到了什么?旗杆顶部的轮子是怎么运动的?

揭示: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4.让旗手再次拉动线绳,让学生观察升旗的过程。提出问题: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是怎样运动的。(揭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做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作简单交流,设计一个有关“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研究方案,形成一个共同的实验计划。如:用铁架台做支架,安装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

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

学生开展实验,注意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并在小组内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

交流“关于定滑轮是否省力”实验的结果及发现。

小结形成共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省力。

三、研究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预设18分钟)

1.出示图片(吊车吊运重物的情境),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2.模拟组装一个动滑轮。

3.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预测

设计实验验证(复习测力计及使用方法以及力的单位:牛顿(N))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汇报交流,整理数据。

4.小结:动滑轮可以省力。

5.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预设5分钟)

1.想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2.如果我想要一个既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的滑轮,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5.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省力

【活动记录单】

1.定滑轮是否省力活动记录单

左边钩码

数右边钩码

定滑轮的状态

(平衡或不平衡)

我们的发现

2.动滑轮是否省力活动记录单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

【作业设计】

1.下列能省力的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2.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3.仔细观察下图,使用了定滑轮的是(),使用了动滑轮的是(

6.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能通过观察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了解滑轮组数越多可以更省力。

3.能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滑轮组省力的证据。

2.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简单机械滑轮组在日常生活中的的应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2根光滑的木棒或圆管、1根约20米长的绳子、课件。

小组:1个铁架台、2个单滑轮,2个双滑轮(串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预设5分钟)

1.提问:不管是在建筑工地还是港口码头上,我们常能看到有高大的起重机在忙碌的把钢材、砖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甚至把集装箱吊到高空中,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物体运送到高处的?你在图片中有什么发现?(预设: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

2.是的,起重机上有许多动滑轮和定滑轮,它们组装在一起组成了-----滑轮组。

3.揭示课题:滑轮组(板书)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1个铁架台、2个单滑轮,2个双滑轮(串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提问: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

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提问:滑轮组有什么作用?我们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怎么把他们组合起来呢?

出示组装滑轮组的材料并向学生介绍,演示组装一个滑轮组的方法: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思考:滑轮组怎样安装?线怎么缠绕?实验数据怎么测得?

(2)学生分组实验,需要把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和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进行比较,能发现什么?

出示任务提示,学生自由阅读提示。

提问:提示中的“先定后动”是指什么?

预设:组装时先装定滑轮,再装动滑轮。

提问:测试时“匀速直线提升时读数”指什么?

预设:“匀速直线提升时读数”指在匀速提升重物时才能读测力计的读数。

(3)小组分组实验研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4)各组展示汇报。(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小结:滑轮组不但能够省力,而且能够改变力的方向。(板书:滑轮组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实验探讨多个动滑轮和多个定滑轮组装的滑轮组作用。

(1)提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在一定一动滑轮组组装的基础上,继续把牵引线绕到动滑轮和定滑轮上。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有趣的游戏——小个子战胜大力士。(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2根光滑的木棒或圆管、1根约20米长的绳子]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讨论交流: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四、课堂小结(预设3分钟)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组数越多越省力。所以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的方便。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们经常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发明一些工具、机械。希望同学在课后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把我们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各种生活现象、工具、机械等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6.滑轮组

动滑轮(省力)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组数越多越省力

【作业设计】

1.(判断题)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2.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是下面中的哪一类滑轮工具。()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3.滑轮组中的滑轮个数()。

A. 一定是1个

B. 一定是2个

C.2个或2个以上

7.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像斜搭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斜面应用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方案并能通过来收集斜面的作用的证据,通过研讨、对比并再次论证发现斜面的作用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实验,能分享能交流。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有关斜面作用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解释“斜面的作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两组实验发现斜面能省力,并且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少。

难点:如何将斜面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桶、木板

小组:一块搭斜面的平面板材料、4个不同高度的方块、1盒钩码、1个测

力计。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装有许多水的水桶、木板]

1.邀请一位男生将水桶徒手搬到讲台上。(预设:男生搬不动)

2.出示一块木板,提问:大家能用这块木板帮他想想办法吗?(预设:沿着木板滚上去。)

3.男生再次尝试将水桶沿着斜搭的木板滚上去。(预设:成功将水桶放在了讲台上。

4.像这样将木板斜搭在讲台旁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揭示课题:斜面的作用。(板书)

二、探索:斜面的作用(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平面板、一个方块(每组的方块高度不同)、一盒钩码、一个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1.猜想斜面的作用,斜面真的能省力吗?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它。

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通过交流进行改良并确定最终方案。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

4.分组实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平面板、四个高度不同方块、一盒钩码、一个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1.学生反馈交流:斜面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斜面能省力。(板书)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每组的数据都不同,有的差别很小,有的差别很大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预设:1.没有沿着斜面向上拉。2.测力计使用之前没有归零。

3.用来搭平面板的方块高度不同)

3.取数据差别较大的三个小组的方块上台展示,提问:高度果然不一样,斜面的坡度也会不一样,你认为不同的坡度的斜面省力情况会是怎样?(预设:1.坡度越小越省力。2.坡度越小越不省力。3.坡度越小越费力。)

4.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寻找证据。

5.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

6.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

7.分组实验。

8.交流反馈,强调斜面是省力的简单机械,并小结: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的力越少。(板书)

四、拓展:斜面应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图片]

1.出示盘山公路图片,提问:数学中有两点一线直线最短,为何不直接修建一条笔直通向山顶的道路,而是修建成盘山公路蜿蜒而上?

2.学生用斜面原理解释问题。

3.出示图片,提问:这两个螺丝钉,哪个转进去的时候省力?为什么?(预设:螺纹较密的省力,因为坡度越小越省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