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丁耀亢的文学观念及其戏剧审美思想_彭静

丁耀亢的文学观念及其戏剧审美思想_彭静

丁耀亢的文学观念及其戏剧审美思想

彭 静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摘 要:丁耀亢是明末清初具有相当成就的文学家,他投身于戏剧创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思想较能代表当时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文人的精神风貌,并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情实感融入戏剧作品中。丁耀亢运用审美的眼光,在戏剧中渗透剧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不断开掘和升华为审美情感。从他的文学观念和作品出发,探讨其戏剧审美思想。

关键词:丁耀亢;文学观念;戏剧审美思想中图分类号:

J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380X (2010)03-0130-02

D i ng Yaokang .s literary ideas and th e d ra m a .

s ae sthe tic m i nd

PENG Ji ng

(East China Instit u te Of T echnology,Fu zhou C ity of J iang x i Province 344000,Ch i na)

Abstrac t :D i ng Y aokang is a cons i derable ach ievem ents w riter i n t he late M i ng and ear l y Q i ng ,he devo ted h i m se lf to the creati ve

fi e l d o f dra m a ,

and ach ieved re m arkable achievem ents 1H is i dea represen ts the i nte llectuals .

s menta l feat ures i n a socia l changes ,

and he m erged t he true fee lings o f life experience i nto the dra m atic wo rks 1D ing Y aokang used aesthetic s i ght ,per m eated w riter .s

strong e m oti on i nto h i s wo rks ,kept digg i ng and sub li m ated aest hetic e m oti on 1T he artic l e discuss the dra m a .s aest hetic m i nd fro m his

literary ideas and w orks 1K ey word s :D ing Y aokang;

the concept o f literary ;

dra m a .

s aesthetic m i nd

明末清初是一个时局动荡、历经巨变的时代,由明入清的剧作家丁耀亢亲身经历了动乱,亲眼目睹了清朝统治者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生活,目睹了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反映出了他的特殊的人文理想与文学观念,并把这种在易代之际产生的文学观念带入其创作的戏剧作品中,不断提升审美情感,并把这种精神情感带入其创作的戏剧中。

戏曲所追求的境界,是剧作家运用审美的眼光,去品味其中的内涵,在戏剧中渗透剧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丁耀亢在5赤松游题辞6中道:

/观侠则雄心血动,话别则

泪眼涕流,乃制曲本也。0[1]丁耀亢在进行戏剧创作时,借助戏剧作品描绘了一个物是人非的故国景象,抒发故国之思,引起读者、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对丁耀亢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儒、释、道思想和遗民思想。

他深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并严格遵循儒家伦理。丁耀亢对科举有极大的热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认为政治抱负只有依附于科举进入仕途来实现,这也是其人生的理想模式。在明末清初这个动乱的时代,最初丁耀亢的民族气节让他拒绝投清,决心归隐田园,而生活的无奈所迫让他不得不入仕清朝,但其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在新朝得以实现,其政治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其戏剧作品5赤松游6借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一事影射出了剧作家的政治理想,作者渴望像剧作中的张良一样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作者从客观景象出发,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宣泄其中,不断的开掘和升华审美情感,把这种精神寄托在张良这一主角身上,同时,借张良一事可以让观众体味剧作家内心的情感。

丁耀亢的道家、佛家思想十分浓厚,他渴望一种超然物外、闲适宁静、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以远离尘世间的困扰。在他的作品中渗透了虚无的思想,其轮回、报应观念尤为强烈。剧本5赤松游6最后写到张良功成身退到终南山学道,而韩信、彭越、英布的冤魂向阎王诉冤屈,阎王许诺四百年后再施报应,最终张良终于行道成仙。其剧作中因果报应色彩十分浓厚。丁耀亢在5赤松游6第四十五

#

130#第32卷 第3期

2010年3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Y ichun Co lleg e

V o l 132,N o 13M ar 12010

1

收稿日期:

2010-03-18

作者简介:彭静(1986)),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美学。

折/归山0中云:/道家要一个有,佛家要一个无,儒家要一个现在,各臻绝顶,俱是长生。0以及戏剧5化人游6主要是讲述何皋被点化而得道的故事,在其小说5续金瓶梅6中也是借用金、瓶、梅等人转世的故事,体现了作者的释道思想,丁耀亢的文学思想是儒、佛、道三种思想的交织与融合。作者均对戏曲结局作了审美的探讨,在剧末虚设情景,将人物置于一个圆满的结局中,不管是得道成仙还是羽化登仙,这既传达了作者的释道思想又呈现剧作家的生命感悟,同时陶冶接受者的性情,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在明末清初这个风云际会的特殊时代,作为/贰臣0的文学家丁耀亢历经生活的种种坎坷与磨难,他虽选择入仕清朝,但在其文学作品中仍反映出其浓重的遗民情结。他满腔愤慨地利用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情怀的带有浓厚悲剧气氛的文学作品。大量作品通过描写政治军事斗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作者的亡国之痛及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丁耀亢的小说代表作5续金瓶梅6叙写一个在北宋面临灭亡的背景下,孝哥和吴月娘的悲欢离合及金、瓶、梅等人转世后的故事。其诗歌5山中怀古田舍四首6其三中云:/,,斗米十余钱,尺布不及来。牛马以斗粮,蔬肉如土贱。,,及今六十年,中值荒与乱。物力渐渐空,天道时时变。,,自忧安可极,相看泪如霰。0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过去较稳定的社会生活的留恋,对清兵铁血政策的血泪控诉,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其诗中交织着作者的绝望、哀伤与无奈的复杂情感。在其戏剧创作中更是反映了他身为易代之臣的复杂交织的悲苦心态。他通过戏剧演绎政治军事斗争以影射现实生活。5赤松游6描写了秦汉战争,借张良一事影射现实,寄托作者自己的希望,全剧表现出他对政治黑暗的不满,对清军入关残酷的抨击,也寄寓作者对身世的感慨。而5西湖扇6表面上虽是描写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剧中表现出作者对旧朝的留恋之情。在5表忠记6中,整个剧情是以杨继盛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为主线而展开故事,表现出剧作家对祸国殃民的奸臣的痛恨。小说5续金瓶梅6虽是以宋金战争为背景,但分明反射的是他所处的动乱的时代。

戏曲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美感,主要是通过剧作家把客观物象赋予主观情感,通过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深处不断开展与升华。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凝聚在人物形象之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将剧中人物之/情0和/景0融合在一起。在5赤松游6第二出/辞家0中:/[尾声]辞家远别伤怀抱,目断碧云芳草,定使咸阳华岳摇。0此曲文道出了张良欲施展政治抱负、为国复仇而辞家的决心,作者运用审美的眼光把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种由人物的直观形象引出的艺术审美。

法国艺术思想家丹纳说:/一切风格都表示一种心境,或是松弛或是紧张,或是激动或是冷淡,或是心神明朗或是骚乱惶惑。0[2]戏剧作品具有意味不尽的美学效果,不仅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思想感情,从戏曲风格和语言特色方面也可呈现出剧作家的生命感悟。龚鼎孳在为丁耀亢的诗集5逍遥游6写的序中说:/一切恢奇激宕之言,怨也,可群正焉若反,其言弥放,其志弥悲。0[3]在其诗歌创作中,作者把情与景融会贯通创造诗境,从/情0出发,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设情境、借意象带入诗歌创作中,陶冶接受者的性情。丁耀亢在5赤松游题辞6中指出: /凡作曲者,以音调为正,妙在辞达其意,以粉饰为次;勿使辞掩其情,既不伤词之本色,又不背曲之元音,斯为文质之平。0[4]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的政治斗争促使剧作家在进行戏剧创作时带有一种慨愤的心态。在5赤松游6第十七出/乌江0中:[天下乐]满目秋声杀气黄,孤骓不逝独凄凉。欲将舞袂啼红泪,怕看重瞳剑有霜。此曲辞带有浓厚的诗味,既简洁明快又不乏意境之美,语言既自然天成,通俗易懂,又不失其神态情趣,产生荡气回肠的审美效果。

同时,戏剧的舞美特色是建立在表演艺术的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是通过形体和声色语言来拨动观众的心弦,让观众获得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享受。丁耀亢创作的戏剧更具有表演性,侧重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在进行戏剧创作时,注意描绘人物的动作、语言、歌唱,再配以曲折的戏剧情节,虚构大量的戏剧情景和场面,传达戏剧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借以表达剧作者的个性情感和戏剧思想。

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面前,丁耀亢的文学作品通过审视和评价历史事件来影射当下现实,借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哀,表达出浓重深沉的民族情感。他把写景、写事、写情和写人四者融为在一起,通过思想情感来抒发,从整体上把握和审视戏剧艺术所追求的美学效果,并借助于/俗0与/雅0相济的语言等技巧表现出来。丁耀亢的戏剧思想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处于当时历史时期一批文人的思想特征。

参考文献:

[1]丁耀亢1赤松游题辞[M]1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2]王运熙,顾易生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M]1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2

[3]丹纳1艺术哲学[M]1傅雷,译1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

131

#

第3期彭静:丁耀亢的文学观念及其戏剧审美思想第32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