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提纲: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复习提纲: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复习提纲: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复习提纲: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

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8、美苏两极格局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联合国

⑤评价(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A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德国分裂、美侵朝战争、美干涉中国内政)。B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C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D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多极化趋势:

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欧盟、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②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旧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④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重要习题

1.世界格局变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3、美苏全面开展“冷战”的标志是什么?自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以后,美苏之间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没有发生“热战”。有人据此认为,“冷战”是国际关系进步的一种表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①杜鲁门“冷战”政策出台。②第一种看法:进步;避免了直接冲突,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成熟的表现。第二种看法:落后;冷战加剧了军备竞争,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

4、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

5、20世纪确立的两个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从世界格局的变动中,你认为中国当今提出的和平崛起能不能站住脚?

(1)20世纪初期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2)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能站住脚,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对世界向多极化向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

力。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6、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1)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4)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地位。

(5)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警惕法西斯死灰复燃。

7、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与认识: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如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科索沃战争和对伊拉克的战争;确定邪恶国家;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

认识:它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恐怖主义行为此起彼伏,很多是针对美国的。美国政府应反省自己的政策。

8、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1)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宗教纷争;民族矛盾,地区冲突;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资源争端。

(2)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9、结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联盟及我国驻南大使馆的史实,简要谈谈你对美国等“北约”国家本质的认识: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联盟的行为是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是恃强凌弱的表现。

10、当前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经济

11、世界关系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

(1)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其名称分别是什么: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当今界格局呈现什么特点:旧的格局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不断发展,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局势:首先搞好稳定团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2、中国为什么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产生日益重要影响?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局势?

(1)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经济格局:走向全球化趋势

认识: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但世界仍不很安宁,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经济上,经济上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全球化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发展风险因素增多;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的发展模式交流广泛,同时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碰撞和冲突不断发生;安全上: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能源紧张、环境问题、毒品走私以及传染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总之,当今,世界正在演化成一个地球村,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

(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应该怎么办?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对中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和平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从东欧巨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巨变的影响?东欧巨变的性质是什么?东欧巨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度.

(2)斯大林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成为东欧巨变最深刻社会根源。(3)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4)启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14、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几点建议)

遏制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15、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意义)?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16、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特点?你认为在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中,什么起到决定性作用?分析我国应该怎样面对世界格局?

特点: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以美苏为首的两级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我国应该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7、今年来国际形势发展有何特点?在信的形势下,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你认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应如何抓住机遇?

(1)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局势走向缓和,世纪格局呈现了多极化趋势

(2)从机遇方面:国际环境改善,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从挑战方面:中国对外经济面临激烈的竞争,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面临少数发达国家所施加的重重压力(3)利用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本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国防吸取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重视教育,增强竞争力,顶住外来压力,坚持独立自主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全球化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来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七单元

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

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B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剧,全球化经济组织和区域

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C中国和苏东国家加入市场经济体系。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A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强B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C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

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

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6、人类面临的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

7、面对经济全球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团结互作,重视落后地区

的舆论宣传和科教工作等。

8、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科技迅猛发展,生产力发展进步,生产国际化的扩展

9、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面临哪些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

答:共同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的膨胀、毒品的泛滥、艾滋病的蔓延和恐怖主义的猖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

10、抓住机遇,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是我国政府面对经济全球化态度,为此,我国做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试举出21世纪以来的三件大事?

A申请入世成功,正式加入WTO,B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C中国正式申请在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并取得成为。

11、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你生活的影响:可以从自己的衣、食、住、行等遇到的国际品牌谈起,说明经济全球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开工厂,生产的饮料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

12、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下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

13、中国(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启示)

(1)顺应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

(2)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3)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5)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6)要制定防范经济风险的经济政策,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7)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和持续稳定的政治局面。

1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挑战:从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这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15、目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着许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安全的问题,如:战争,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等请你举出上述问题中的任意三个例子?

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为什么国际社会的合作显得特别重要?

(1)战争问题:如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人口问题:按目前人口增长的态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接近地球承受能力的极限。全世界吸毒人数急剧增加,许多人因此丧失工作能力,导致严重的传染病。恐怖主义:2001年911事件

(2)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保护有限资源,加强禁毒和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教育工作者等。

(3)因为人类面临问题是全球性的,这些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类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地球村,世界才能在和谐中发展。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本学期《现代设计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基本知识点需掌握: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指导下,首先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在世界设计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运动在设计上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主张“师法自然”,注重材料的选择,设计较为质朴、大方、使用,这都是它的成功之处。 工艺美术运动对后世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这场运动? 虽然它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具有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它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号召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同时,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艺术设计摆脱玩弄技巧和雕琢堆砌的弊病,从这一点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是指1880年到1910年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次装饰艺术运动。它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受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影响,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包含了当时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成为了体现出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新艺术运动的革命性在于提出了“产品功能影响形式”,局限性在于尚未与机器完全结合,多追求形式、华丽的表面装饰。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来看,它与工业美术运动十分相似,它们都是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对工业化产生的强烈反映;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都“师法自然”,都受到日本为主的东方文化影响。 简单描述现代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1、现代设计是一种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 1.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②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③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15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新阶级?这些新阶级的特点是什么?P13-15 ①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掌握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晚清出现了官僚地主,民国时期出现了城居地主。 ②农民阶级: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近代中国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具有保守、散漫、狭隘等局限性。 ③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④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没有革命的彻底性,因而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第一章 4.近代中国前80年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P34 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更可以说是外国侵略者的优越的社会制度战胜了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改革政治制度 2、下列活动中,南洋备派筹划讲行的是 (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创立新式学堂④开办民用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 ) A.保国会成立 B.强学会成立 C.万木草堂成立 D.时务学堂成立 5、戊戌变法法令的公布有利于 ( )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⑦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③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请将孙中山先生的以下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①组建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你应首选 ( )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9、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文章有 ( ) ①《庶民的胜利》②《敬告青年》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反孔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11、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维新变法运动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 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4、在中国近代,传人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有 ( ) ①火车②轮船③有线电报④照相术⑤《申报》创刊 A.①⑦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15、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包括() ①照相②电影③电视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首先提出“实业救国”这一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张謇 D、荣氏兄弟 19、在近代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还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轮船 B.马车、火车 C.火车、轮船 D.飞机、自行车 20、下列哪一“变化”不是从辛亥革命后开始的( ) A.剪发辫 B.易服 c.禁止缠足 D.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1.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 A.《三国志》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23.在《新青年》上发表过文章的有() ①陈独秀②鲁迅③郭沫若④李大钊⑤丁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4.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25.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 26.以下活动中,发生在洋务运动前期的有(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开办民用工业③兴办新式学堂④筹办新式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D.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28.“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谭嗣同等人被杀 B.光绪帝被囚禁 c.顽固派势力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4)日德兰海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 (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近代化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1)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2)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2.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 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括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二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以皇帝为首的皇家贵族奢侈无度;各级官吏更是争相仿效,以权谋私,肆掠民财,“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现象比比皆是。 2)经济技术落后 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完成了两次科技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科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手工劳动为主,根本没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社会生产力低下,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由此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然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拜上帝会虽然在太平天国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起义农民的事业带来了危害。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认为“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一统”,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B 、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资政新篇》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 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 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问答题复习提纲 (2)

2010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问答题复习提纲 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从英国扩大到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变革? 1. 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化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手工业生产日趋标准化、批量化、机械化,功能、装饰的从随意到标准。 2. 传统设计无法满足新形势,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者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设计制作中得到借鉴。 3. 设计地位的独立,设计从制造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 4. 设计消费的大众化、全球化, 产品设计的适应性要求提高 5. 先进的生产方式对设计提出新要求,设计者对新技术的适应困难,观念无法转变。 小结:设计围绕机器生产、围绕商品经济规律而运动,新的设计观造就了现代设计。 二、请简述“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 C.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三、简述安东尼·高蒂的设计风格及其来源。(新艺术运动曲线派) 设计风格: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奇幻 彩绘瓷砖+混凝土 设计理念:每一个独立的建筑元素都可以更 符合逻辑、更有表情、更丰满、更具有装饰 效果,并少一点平庸。 风格起源:哥特风格、阿拉伯摩尔人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有机主义、曲线风格)… 四、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影响来源 (1). 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2). 原始艺术的影响(3). 简单的几何外形(4). 舞台艺术的影响(5). 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6). 汽车的影响 五、简述德国工业同盟的设计主张 (1)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质,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要求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5)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6)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六、简述法国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五要素 (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 七、比较“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异同 “新艺术” - 强调中世纪的、哥德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

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一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四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坐标】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的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C)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B)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D)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 A.美苏的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的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C) A.区域性组织活跃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盛行 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形式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式 8.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D) 9.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C)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0.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A)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材料解析 11.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矛盾下的和平】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doc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考点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一战带来深重苦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二月革命”后, 两个政权并存,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 胜利,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的解放斗争。 二、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1、列宁:①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存在69周年(最早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2、斯大林:①1928—1937,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 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对斯大林模式的做一评价 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阶段发挥过作用。 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④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919年,为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重新分割世界,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等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这一体系实质是:重新瓜分世界。评价: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终结于:二战爆发。 ※4、习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确立了什么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是__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3)巴黎和会操纵国家_英、美、法,华盛顿会议操纵国家_英、美、日。两个会议的操纵国家都有英、美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侵犯了中国主权的条约有《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5)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6)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7)一战后,巴黎和会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控制国是英、法。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是美、日 (9)巴黎和会和《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受益最大的是美国。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1924——1929年相对稳定时期 2、1929——1933经济大危机 (1)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开始爆发,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3、美国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新”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①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②整顿银行 ③调整农业④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6)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7)根据新政,给我国政府的合理化建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整顿银行,抵押贷款等。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单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2、[单选]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3、[单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单选]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单选]李大钊是最先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6、[单选]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7、[多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 (1)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 (2)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 (3)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 8、[多选]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 9、[多选]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是 (1)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 (3)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10、[多选]北洋政府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1、[多选]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包括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2、[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学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萦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别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P2)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从汉武帝开始)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P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综用P4) 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经过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综用P4) 列强为开拓国外市场(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增加资本原始积累而实行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英国政府扬言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p5 1.军事侵略 (1 (

(3)勒索巨额赔款 (4)在战争中制造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识记P6) ①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 ②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侵略、割地、赔款、杀人、掠夺 2.政治控制(领会P7) (1)控制中国内政 《天津条约》的一项内容,就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操纵中国外交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3)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案、听讼之权,其英国人如何判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即在华美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各国援例而行。 (4)把持中国海关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当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即发生“教案”(识记P8)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民,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辛丑条约》中,列强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惩办不力的即革职永不叙用。 (6)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用P14)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综用P15) 两大任务: 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识记P16):鸦片战争时184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