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白娥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

美国白娥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

农林牧渔

农家科技 21

美国白娥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

雍丽珍

(国有中牟县林场 河南中牟 451450)

摘 要: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原产北美地区,属外来有害生物,具有传播途径广、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危害严重、食性杂等特点。1979年由朝鲜传入我国辽宁省,目前在江苏、陕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天津、北京等省市均有分布。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学;特征;防治;对策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对各种树种产生危害作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之后,由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天敌,在流入地区大量爆发,已经形成灾害,对树木的抗病能力、抗虫能力产生严重威胁,造成树木的大面积死亡,因此如何防治美国白蛾,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 美国白蛾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有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卵圆球形,初产的卵为淡绿色,后逐渐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幼虫有两种:红头型和黑头型,目前我国只见“黑头型”,黑头型幼虫体背毛疣黑色,体侧毛疣多为橙黄色,毛疣上着生有白色的长毛丛。蛹呈暗红褐色,体长8-15mm。成虫体为白色,雄蛾前翅多着有褐色斑点,体长9—12mm,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美国白蛾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3龄前的幼虫群集在一个网幕内危害,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形成几个网幕,藏匿其中取食。网幕可长达0.6~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呈天幕状,因在仲夏到秋天出现,故又称“秋幕毛虫”。4龄末的幼虫食量大增,5龄以后分散为单个个体取食并进入暴食期。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5龄以上的幼虫9~15天不取食仍可继续发育,这时的幼虫可以爬附于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美国白蛾在河南地区1年发生2代,可以滞育蛹的形式停留在枯枝落叶层、老树皮下完成越冬,在翌年5月中旬再次羽化;一般美国白蛾的成虫在夜间进行活动,交尾之后就可在叶背上产卵,其卵以单层排列成块,在卵块的上方覆盖了一层白色鳞毛,当孵出幼虫几小时之后就会拉丝结网,以枝条中的簇叶作为网慕,可在里面进行取食等活动;当幼虫长大之后,网慕也会随之增加,其直径可以达到1m 左右;美国白蛾的7龄幼虫已经可以适应外界环境,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特征,但是迁飞能力非常有限,以交通工具作为传播途径,同时风力也是有效传播途径之一。 美国白蛾幼虫

2.美国白蛾的防控措施

2.1严格实施产地检疫,调运植物报检、复检制度

美国白蛾的传播主要是人为传播,美国白蛾的耐饥性、假死性有利于

其远距离的传播,因此,加强检疫尤为重要。要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及时

发现疫情、严禁外调。严格执行调运植物的报检、复检规定,特别是对来

自美国白蛾疫区的带土球苗木、树木、木材的复检。规范木材检查站的检

疫检查,对无植物检疫证调运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及

实施细则、《林业行政处罚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检疫

的行为。对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也要严格检查,通过查验植物检疫证,提

高调运植物及其产品的办证率,结合国家林业局即将出台的植物检疫溯源

规定,增强林业植物检疫员的责任心,提高检疫技术质量,杜绝调运带有

美国白蛾的植物及其产品。

2.2认真普查,及时掌握疫情 美国白蛾的普查,可采取踏查、详查、实地调查,现场采集和灯光诱捕相结合的方式,普查中不得随意拿着剪下的有幼虫的网幕到处走动,严禁携带美国白蛾的活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期普查。美国白蛾幼虫有7个龄期,3~5龄时,其网幕大,易发现,幼虫没有分散为害,是普查的最佳时期。二是普查地点。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味腥臭的地方,村庄、城郊结合部环境较脏地区,旅游景点周边,鱼塘

周围,道路两侧,城市街道,林地边缘等地方要重点普查。三是普查树种。以美国白蛾喜食树种桑、臭椿、悬铃木、榆树、杨、柳、苹果、梨、葡萄等为普查重点。 2.3发动群众,注重人工物理防治 一是人工剪除网幕。幼虫3龄前吐丝结网,并且聚集在网幕中取食,网幕明显易发现,通过观察,用高枝剪及时剪除网幕及危害的枝条,将剪下的枝条及网幕装入塑料编织袋中集中烧毁,严禁遗漏活的幼虫。二是围草诱蛹。利用老熟的幼虫有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离地1.0~1.5m 处,用稻草、麦秸、杂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解下草把烧毁。三是挖蛹灭虫。在蛹期,利用其集中在砖瓦间隙、草堆中越冬习性,在越冬期,发动群众采集美国白蛾的蛹,并烧毁。四是灯光诱杀。利用诱光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光灯应设在上年美国白蛾发生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根据成虫的趋光性,悬挂点击灭蛾灯、多频振式杀虫灯、昆虫诱捕器等灭虫灯进行诱杀灭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m 为宜,每天从19:00至翌日6:00开灯。从诱杀效果看,被捕杀的雄蛾多于雌蛾。 2.4调配专业防治队,集中化学药物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要在美国白蛾的幼虫期进行,由于第1代美国白蛾的虫龄较为整齐,且多在树冠中下部危害,易防治作业,所以第1代幼虫破网前为最佳防治时期。地面喷药防治,特别对于林木零星分布、疫情点状发生、虫口密度低的林分不能轻视,对蚕、渔养殖区等特殊防控区的树木和

一些高大树木采取打孔注射内吸性药剂防治。对4龄前的幼虫使用20%除虫脲悬浮剂6000~8000倍液,灭幼脲类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特性,喷后30min 后遇小到中雨不影响药力发挥。在美国白蛾破网后,用此药防治效果差些,受到药力的影响其不能蜕皮化蛹,对取食停止的老熟幼虫无效。也可使用20%米满胶悬剂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0倍液等仿生农药防治。对幼虫发生严重的地区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进行防治。或80%敌敌畏乳

油1000倍液,或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2.5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能够明显改善由于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抗药性

问题,将在治理美国白蛾和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美国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

氏啮小蜂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的10:00—17:00以前进行放蜂,将蜂茧

或盛有小蜂的试管悬挂在离地面2m 处的枝干上,去除堵塞物。释放白蛾周

氏啮小蜂进行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

可以保护其他天敌,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效果。对3~4龄前的

幼虫喷施

Bt 乳剂,使用细菌类生物农药绿Bt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

50m 距离,在树干2.5~3.5m 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