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研究原著】

M asp in 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胡伟,邢鲁奇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洛阳471003

作者简介:胡伟(19792),女,河南信阳人,住院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肿瘤病理。

通讯作者:邢鲁奇(19562),男,主任医师,电话:0379264830729,E 2m ail :

lqxing @yahoo .com .cn

。 【摘要】 目的:探讨M asp in 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 axvisi on 法

检测不同类型乳腺癌M asp in 蛋白表达状况,同时分析乳腺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中M asp in 蛋白表达与ER 、PR 、C 2erbB 2

2、V EGF 、M VD 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 asp in 在导管原位癌、

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小管癌与髓样癌中未发现M asp in 蛋白表达。在乳腺导管癌中,M asp in 阴性组C 2erbB 22表达、M VD 值明显比M asp in 阳性组高(P <0.05)。结论:M asp in 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微血管生成来发挥抑癌作用。

【主题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蛋白质类 分析;舍平类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R 737.9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6647(2006)2324526203

Sign if icance of M a sp i n Prote i n Expression i n Brea st Cancer

HU W ei ,X I N G L u 2qi

(D ep a rt m en t of p a thology ,The F irst A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of H enan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 uoyang H enan 471003Ch 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 lo re the character and sign ificance of M asp in exp ressi on in differen t b reast cancer .

M ethods :M axvisi on i m m unoh istochem ical m ethod w as u sed to assess the exp ressi on of M asp in in differen t b reast carci 2nom a .A nd the relati on sh i p betw een exp ressi on of M asp in and that of ER ,PR ,C 2erbB 22,V EGF ,M VD ,lymph node m etastasis in invasi on lobu lar carcinom a ,ductal carcinom a w 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Po sitive exp ressi on in duc 2tal carcinom a in stiu ,invasive carcinom a of no special type ,infiltrating lobu lar carcinom a w as 36.4%,23.5%,9.1%re 2spectively ,bu t no sign ifican 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betw een group s

.M asp in exp ressi on w as no t found in M edu llary carcinom a and tubu lar carcinom a .M asp in 2po sitive cases show ed a sign ifican t decrease in M VD and o r C 2erbB 22exp ressi on (P <0.05).Conclusion s :M asp in m ay depend largely on its an ti ogen tic activity to inh ib it tumo r .

【M eSH 】 B reast neop las m s patho logy ;P ro tein s analysis ;Serp in s analysis ;I mm unoh istochem istry

M asp in 基因是在1994年Zou 等用减数杂交技术从正常乳腺肌上皮细胞中分离出的一个基因,它在正常乳腺肌上皮细胞高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降或丧失。许多文献报道,在体外实验中,M asp in 蛋白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凋亡[1]。但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M asp in 蛋白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M axvisi on 法检测60例乳腺癌M asp in 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C 2erbB 22、V EGF 、M VD 的关系和意义,以期探讨M asp in 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0~2006年切除且术前未放疗化

疗的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60例,均为女性,年龄29~

82岁。均按照2003年W HO 分类标准重新分型诊断。

其中导管原位癌11例,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4

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典型性髓样癌2例,小管癌2例。

1.2 方法 采用M axvisi on 免疫组化法。浓缩型小鼠抗人M asp in 单克隆抗体(E W A 24),即用型鼠抗人

V EGF (JH 121)、ER (SP 1)、CD 34(QB End

10)单克隆抗体,即用型兔抗人PR (SP 2)、C 2erbB 22(SP 3)单克隆抗体及M axvisi on 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石蜡切片用高温高压法修复抗原。M asp in 抗体稀释度为1∶25,孵育时间为4℃冰箱过夜,染色过程中均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用PB S 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DAB 显色,苏木素复染。M asp in 蛋白以肿瘤细胞浆和(或)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显色面积<25%为阴性(-),>25%为阳性(+)。M VD 值计数按照W eidner 等的评判标准进行,每例标本分别计数5个视野,由2位病理医师同时计数,最后取其平均值为该例的M VD

值。其余指标结果均依据文献报道的标准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

2.0.1统计软件统计数据。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M VD值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M asp in蛋白在在乳腺导管原位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4%、23.5%、9.1%,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表1),髓样癌、小管癌均未见表达(0 2、0 2)。其中导管癌中有8例细胞核、浆同时表达,2例只有胞浆表达。1例浸润性小叶癌,阳性表达在细胞浆。应用?2检验及t检验分析数据发现在乳腺导管癌中M asp in阴性组C2erbB22表达和M VD值均明显比M asp in阳性组高(P<0.05),V EGF、ER、PR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3)。浸润性小叶癌中因M asp in蛋白表达率较低且例数少(1 11),故未作统计学分析(表3)。

表1 不同类型乳腺癌M asp in蛋白表达情况病理学类型例数阴性阳性阳性表达率(%)

导管原位癌117436.4

浸润性导管癌3426823.5

浸润性小叶癌111019.1

典型性髓样癌2200

小管癌2200

注:前三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P值均>0.05。

表2 乳腺导管癌中M asp in蛋白表达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临床病理特征例数

M asp in蛋白表达

阴性(-)阳性(+)

P值

ER-11830.519

+23185

PR-151050.214

+19163

C2erbB22-11560.044

+34286

V EGF-10640.499

+35278

淋巴结转移-281990.472

+17143

表3 不同类型乳腺癌中M asp in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不同组别M VD M asp in阴性M asp in阳性P值导管癌(n=45)26.56±11.317.38±8.90.028浸润性小叶癌(n=11)20.32±9.817.46

3 讨论

M asp in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其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卵清蛋白亚族。人体许多器官如乳腺、前列腺、角膜、小肠等,都表达M asp in。在正常乳腺组织中M asp in蛋白主要表达在肌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S M等[2]研究表明M asp in 可作为肌上皮细胞的标志物。体内外研究证实该基因具有肿瘤抑制能力,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可能具有增加细胞黏附能力,降低肿瘤细胞运动、阻止侵袭浸润,抑制细胞凋亡、转移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间接判断肿瘤血管生成的M VD值,统计分析其与M asp in表达的关系,发现M asp in阳性组中的M VD明显比阴性组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Zhang等[3]在兔体内试验中发现M asp in可以抑制兔角膜血管生成,在转染了M asp in 的人前列腺癌细胞鼠动物模型中发现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明显减少肿瘤细胞的微血管密度。大量研究充分证实肿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原发性肿瘤本身的生长和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必要条件,而M asp in 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M VD明显减少,提示了它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

C2erbB22又称H er22,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它在20%~30%的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中有扩增,C2erbB22的过度表达可提高乳腺癌的转移潜能,表现出较高的侵袭性临床特征。本研究发现在45例导管癌中M asp in 阴性组C2erbB22表达明显比M asp in阳性组高,且C2 erbB22阳性表达率高达75.6%,这可能解释了本研究M asp in表达率相对其他研究组低的原因。T akash i 等[4]研究了49例乳腺癌也发现M asp in阳性的肿瘤具有较低的C2erbB22表达率,他认为M asp in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

我们发现在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中M asp in蛋白表达似乎有逐渐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其差别无意义,而且M asp in在髓样癌中不表达。这不同于K i m等[5]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检测样本数量、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不同有关(在K i m研究中乳腺癌192例,阳性细胞数>5%作为阳性表达,本组采用25%为阳性)。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报道M asp in 在小叶癌、髓样癌等少见癌种中的表达情况,由于病理形态学的不同,M asp in是否也有同在导管癌中的表达特点,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检测了45例乳腺导管癌发现M asp in阴性组C2erbB22表达和M VD值均明显比M asp in阳性组高,这提示了在乳腺导管癌中M asp in可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乳腺小叶癌和髓样癌组例数及M asp in阳性率过少,无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增加样本量可能有助于此研究。

【参考文献】

[1] Sh i H Y ,Zhang W ,L iang R ,et al .B lock ing tumo r grow th ,inva 2

si on and m etastasis by m asp in in a syngeneic breast cancer model [J ].Cancer R es ,2001,61(18):694526951.

[2] L ele S M ,Graves K ,Gatalica Z .I mm unoh istochem ical detecti on of

m asp in is a useful adjunct in D istinguish jng R adial sclero sing le 2si on from tubublar carcinom a of the breast [J ].A pp l Inm iunoh is 2tochem M o leculM o rpho 1,2000,8:32236.

[3] Zhang M ,V o lpert O ,Sh i YH ,et al .M asp in is an angi ogenesis in 2

h ibito r [J ].N at M ed ,2000,6(2):1962199.

[4] T akash i Ho j o ,Yasuto A k iyam a ,Ko ich i N agasak i ,et al .A ssocia 2

ti on of m asp in exp ressi on w ith the m alignancy grade and tumo r vascularizati on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J ].Cancer L etters,2001,171:1032110.

[5] K i m DH ,Yoon D S ,Doo ley W C ,et al

.A ssociati on of m asp in ex 2p ressi on w ith the h igh h isto logical grade and lymphocyte 2rich strom a in early 2stage breast cancer [J ].H istopatho logy ,2003,42(1):37242.

收稿日期:2006208222;修回日期:2006211203 责任编辑:许纬洲

【经验交流】

输卵管妊娠80例术式分析

于桂云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067000

【主题词】 妊娠,输卵管 外科学

【中图分类号】 R 71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26647(2006)2324528201 我们对2001201~200521280例患者进行输卵管妊娠切除再吻合、造口及保留输卵管手术,并对手术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8~35岁,平均26.5岁。除50例生

育1胎外,余无生育史。第2次异位妊娠一侧输卵管已切除5例,第3次异位妊娠一侧输卵管已切除3例。

1.2 输卵管妊娠的部位及类型 本组中壶腹部妊娠65例,峡

部妊娠5例,间质部妊娠5例,流产型5例;破裂型25例,未破裂

50例;对侧输卵管不通40例。

1.3 手术方法 (1)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破损重10例,切除

破裂处的输卵管后,输卵管长度不足5c m 者,行造口术,双极电

凝出血部位;(2)输卵管断端吻合术60例,取出患侧输卵管呈楔形切除,用眼科血管钳提起断端浆膜层,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断端,充分显露管腔,放入硬膜外导管做支架,用0

5~0 6无创伤可吸收线间断缝合3针,勿穿透黏膜,再用此线

间断缝合浆膜层,硬膜外导管固定在伞端从切口引出,术后3d 拔管;(3)当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吻合时,峡部与峡部吻合时,可斜行切除峡部,以扩大口径,防止输卵管扭曲;(4)间质部妊娠5例,楔形切除妊娠部位后保留患侧输卵管,尽量不损伤子宫动脉输卵管支;(5)输卵管妊娠流产的5例,均有活动出血,据输卵管的增粗部位,变紫色等辨别妊娠部位,剖开寻找出血点,双极电凝止血后,据情况吻合或造口术。

2 结果

对侧输卵管吻合或造口术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从导管通液,阴道内有液体流出,术后第10天通液均通畅,下次月经干净3d 通液,3例不通,每次月经干净3~5d 均通液1次,共3个月,不通2例。

术后随访2a ,对侧输卵管正常的再吻合或造口者35例,宫

内妊娠30例,占85.71%;对侧输卵管不通的40例,宫内妊娠25例,占62.5%;第1次异位妊娠对侧已切除,第2次异位妊娠的5例再吻合,分娩3例;第3次异位妊娠对侧已切除,吻合侧又患异位妊娠3例,2次再吻合分娩1例。

3 讨论

(1)近几年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1],随着生

育年龄推迟,人工流产,盆腔炎增加,使未生育者输卵管妊娠人数增加,应改变传统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侧输卵管异常不通畅者,应行患侧输卵管再吻合术或造口术,虽然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也会给患者增加一些宫内受妊娠的机会。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行上术式吻合、造口手术,也不应该切除患侧输卵管,这样即保持输卵管的基本结构,也会为今后再吻合、移植等手术创造条件。不损伤子宫动脉输卵管枝,还能保持卵巢的血液供应。

(2)要求生育的年轻妇女,行输卵管吻合要有一定条件,这

取决于输卵管妊娠的部位,破裂口<3c m [2];如为壶腹部破裂,因其管径粗破裂晚,应尽量行吻合术,其他部位的根据情况定,一定选择病情允许的患者,术前要交待再次异位妊娠的问题。

(3)手术要轻柔,输卵管要有一定的长度,松解粘连,有盆

腔炎史者可放置甲硝唑250m l 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粘连。

(4)术后尽量放支架,防止管腔粘连,3~4d 拔支架,术后10d ,无阴道出血者通液,可用庆大霉素16万U ,地塞米松10

m g ,Α

2糜蛋白酶4000U ,利多卡因3m l ,阿托品0.5m g ,如未受孕,连通3个月,不通畅者口服助孕通管汤。

(5)对于输卵管通畅,准备生育者,不必避孕。

【参考文献】

[1] 薛凤霞,焦书竹.异位妊娠的病因及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

产科杂志,1999,15(4):247.

[2] 刘新民,张亦文.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2000,16(4):203.

收稿日期:2006208202;修回日期:2006209226 责任编辑:魏建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很多乳腺癌患者和家属都苦于看不懂乳腺癌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而无法对医生的治疗进行判断,今天海南亚洲制药集团的小编就这个问题为您详细阐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乳腺癌主要有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现代中药治疗等手段,临床必须根据病期早晚,选择不同方法联合应用,选择合理时,比单一方法疗效好。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h2(最佳含量16.2%)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是人参皂苷中的最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对多种肿瘤有效,也为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就是说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雌孕激素通过与乳腺癌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免疫组化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PR的形成直接受ER的控制和调节,故PR阳性的乳腺癌,ER大多为阳性。但有些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其受体系统保留很少或完全丧失,不能再作为激素的靶细胞,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表现为ER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临床上可以通过对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得出肿瘤细胞内激素受体含量的水平,从而提示乳腺癌的预后信息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据报道高分化肿瘤或临床分期较低的肿瘤ER、PR更可能阳性;乳腺癌ER阳性率约为50%~80%,PR阳性率约为50%。ER及PR阳性肿瘤对内分泌治疗反应性高,有效率达55%~60%,受体阴性者有效率5%~8%。ER和(或)PR阳性患者较ER和(或)PR阴性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雌激素调节蛋白PS2是由激素依赖细胞分泌的,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起作用,是预测乳腺癌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另一项重要指标。通常ER阳性乳腺癌细胞,PS2也呈现高水平表达。PS2在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在43%~58%之间。PS2与ER表达的正相关性,在绝经前的妇女(50岁以下)表现更为明显。PS2(+)ER(+)病例大约占83%,很少ER(-)和PR(-),而PS2(+)(约4%)。作为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预测指标,PS2可能优于ER、PR,若三者结合则可达到满意的预测效果。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预后指标PS2 PS2作为预后指标,对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意义尤为重要。No(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采取单纯手术治疗的情况下,约20%~30%的患者会复发。有研究发现,PS2阳性与阴性两组在N0患者复发率相差31%,死亡率相差13%。因此PS2成为确定N0组患者属于危险组或非危险组的参考指标之一。PS2检测对淋巴结阳性(N+)患者也同样可分成危险组和非危险组,两组预后差别非常明显。乳腺癌ER(-)、PR(-)、PS2(-)的患者预后差,治疗失败率为83%,5年存活率仅为41%。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Ki67 Ki67是一种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中是不可少的,阳性说明癌细胞增殖活跃。Ki67的监测多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也用于探讨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方式、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细胞周期是由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和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KI)来进行调控的。不同时相(G1、S、G2、M)间存在关键的调控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与特定的CDK结合构成复合体,可在G1/S 交界处将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胞周期调控联系起来,完成各个时期的转换。其过度表达可缩短G1 期,并减少对生长因子的依赖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目的:探究术前彩超诊断在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6 例乳腺癌患者,于术前1周前瞻性对患者原发病灶及有转移可能的淋巴结进行彩超检查,以术中组织病理活检为对照,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彩超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彩超检查下各项指标与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实体瘤及淋巴结彩超与术中病理活检结果对照,检出的敏感性87.18%,特异性98.88%;本研究中彩超检查各项因素与乳腺癌早期淋巴转移均有相关(P<0.05)。结论:术前彩超能够明显显示患者病发部位,有效诊断出癌症的发展状态,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有较好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淋巴转移 针对乳腺癌的诊断,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术前乳腺影像学检查,此方法能够提早发现乳腺癌、乳腺包块及癌细胞向淋巴道转移,对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极为重要;而乳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腋窝淋巴结作为第1站淋巴结,其转移几率最高,其次是第2站的锁骨上淋巴结[1]。为明确术前彩超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运用彩超于术前一周前瞻性地对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可疑淋巴结进行检查,与术中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彩超检查中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做出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以乳腺癌收治入院患者206例,按术后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每组103例。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45.5±10.8)岁,平均病程(8.7±2.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46.2±11.3)岁,平均病程(8.9±1.8)个月;两组均为女性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术前1周前瞻性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预设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乳腺检查参数,二维超声频率为7.5 MHz,根据患者及病灶具体情况调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声束。患者取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两臂自然上抬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人为地通过乳头做垂直线、水平线,并围绕乳晕外做环形线,将乳房分为5个区,即内、外,上、下象限区和乳晕区,按顺序做双侧乳腺不同水平的横切面和多个纵切面,观察乳腺的超声图像,必要时还可以做冠状切面。并探查腋窝区及锁骨区淋巴结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术中取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做病理活检已明确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与其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与其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0T11:40:30.3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夏月平黄雅琴 [导读] 河北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同源异型盒基因是一类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DNA序列,共同点是具有183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区。 夏月平黄雅琴 (河北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近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跟据资料统计,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预计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将达210000例,共增加44000例乳腺癌患者。研究相关基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治疗与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HB基因;FOXO3a基因;PTEN;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06-02 1.同源异型盒基因(homeobox gene,HB基因) 同源异型盒基因是一类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DNA序列,共同点是具有183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区,自身编码由61个氨基酸组成的同源蛋白域,即同源异型域(homeodomain,HD)本基因存在于酵母乃至人类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占脊椎动物整个基因组数量的0.1%~ 0.2%①。其中,I类同源异型盒基因(HOX基因)在正常乳腺及癌变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HOX基因还可以与公认的抑癌基因P53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诱发乳腺癌。②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FOXO3a基因 FOXO3a基因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等有重要关系③,其表达水平增高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④。从目前的研究证实,本基因的表达水平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根据Sunters等⑤及Habashy等⑥的研究表明,FOXO3a可介导Bim和Kipl的表达以及CDK等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3.PTEN(pho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PTEN是至今发现的第一种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等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研究表明,PTEN变异导致乳腺过度发育并较早发生肿瘤,而野生型PTEN可通过下调PI3K水平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引起细胞死亡⑦。在林晓燕等⑧的实验研究中,将野生型PTEN通过脂质介导法转染人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来观察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倍数,结果显示,野生型PTEN通过下调Bcl-2,活化Caspase-3,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使得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十余倍,而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则显著降低。 4.小干扰RNA(small in terfering RNA,siRNA)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 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 TERT)是端粒酶催化亚基,在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而在多数的肿瘤细胞中存在高表达现象。在刘安定等⑨的实验研究中,体外化学合成的针对h TERT基因的siRNA 序列,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结果表明,siRNA 可有效抑制h TERE基因的信使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 【参考文献】 [1]Cillo C,Faiella A,Cantile M. et al.Homeobox genes and canser.Exp Cell Res,1999,281(1):1-9. [2]Raman V.Martensen SA,Reisman D,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2460257.html,promised HOX-A5 function can limit p53 expression in human breast tumors.Nature,2000,405(6789):974-978. [3]Potente M,Urbich C,Sasaki K ,et al.Involvement of FOXO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angiogensis and postnatal neovascularization [J].J Clin Invest ,2005,115(9):2382-2392. [4]Gree EL,Brunet A.FOXO transcription factor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longevity and tumor supression [J].Oncogene,2005,24(50):7410-7425. [5]Sunters A ,Madureiran PA ,Pomeranz KM ,et al.Paclitaxel induce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FOXO3a in breast cancer cell is mediated by c-Jun NH2-terminal kinase and Akt [J].Cancer Res,2006,66(1):212-220. [6]Habshy HO ,Rakha EA,Aleskandarany M,ET AL.FOXO3a nuclear localis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prognosis in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Treat,2011,129(1):11-21. [7]Weng L P,Smith W M,Patricia L,et al.PTEN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by phosphatase activity-dependent GI arrest followed by cell death[J].Cancer Reaserch,1999,59(15):5808-5814. [8]林晓燕,王强修,宋伟等.PTEN对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机制[J/CD]。山东医药,电子版,2009,49-38 [9]刘安定,董学君,杨明锋等.SRNA沉默h TERT基因表达对人类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5) 538-546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Ki67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乳腺癌起源于各级导管及腺上皮,发展过程由腺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癌,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乳腺导管和腺泡由二层细胞构成,即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eell,MEC),肌上皮细胞构成正常乳腺上皮结构的基底细胞层。乳腺MEC缺失是诊断导管、小叶增生还是原位癌变,是乳头状瘤还是乳头状癌,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是良性假浸润性病变还是癌性浸润等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说来,儿乎所有的乳腺良性增生病变(除微腺性腺病外)和部分原位癌在乳腺EC和原位癌的外围都有一层连续的MEC围绕,而绝大多数乳腺浸润癌(腺样囊性癌等少数癌除外)通常查不到MEC。免疫组织化学(如肌上皮染色)常能对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Ki67是Hodgkin’s淋巴瘤所产生的L428细胞系粗核部的鼠单克隆抗体,Ki67蛋白存在于增殖细胞核,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由345kd、395kd的两条多肤链组成,分别由二个衔接的9768bP和395bp的mRNA所编码。Ki67抗原在Gl中期到晚期出现,S期和G:期逐渐增加,M期达到最高值,M期后迅速降解或丢失抗原决定簇,其半衰期短,在细胞脱离增殖周期后迅速降解。Pki67在有丝分裂期要经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然后才易被蛋白酶水解,它的结构暗示它的表达受蛋白酶旁路调控。Ki67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形式复杂又有特异性,并随细胞周期改变。Ki67作为一种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增殖细胞核蛋白,只与增生细胞核反应,无组织特异性,是一个界定细胞

凋亡和增殖的有价值的标记物。Ki67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多种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除细胞周期的G0期外,在每个有丝分裂期都可检测到Ki67,尤以M期为最高,可直接、敏感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Ki67和其他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相结合,能较好的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较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UICC分期较晚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高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Ki67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部分学者认为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即分期越晚,Ki67阳性率越高。Ki67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Ki6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因此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Ki67还可作为乳腺癌化疗敏感性指标.肿瘤细胞增殖率降低.比肿瘤的肿块缩小更能反映肿瘤对化疗敏感程度。有研究证明,NACT前后不同疗效组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的比较: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组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阳性区面积百分比与NACT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织器官细胞在诸多因子的调控下,增殖、凋亡间处于动态平衡,而恶性肿瘤的发生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首页\ 学科专业\ 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编辑:陈特2009-06-22 03:07 肌红蛋白( myoglobin , Mb) 相对分子质量17 500 ,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中,与氧的亲和力比Hb 强,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 测定肌红蛋白的方法有很多,分光光度法、电泳法及层析法。这些方法不能测定低于微克水平的Mb ,现已不用。免疫化学法比较灵敏,但抗血清必须是对Mb 特异的。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定性方法,灵敏度只有2 mg/ml ,不适宜检测心肌梗死。红细胞凝集试验,试剂制备难以标准化;乳胶凝集试验是个半定量试验,是用肉眼判断终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一些含有高浓度类风温因子的血清会产生干扰。放射免疫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己少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速度快,适用于各类型生化归功分析仪,现已在临床上普遍采用。 原理:Mb 致敏胶乳颗位是大小均一的聚苯丙烯乳胶颗粒悬液,颗粒表面包被有兔抗人Mb 抗体。样本中的Mb 与乳胶颗粒表团的抗体结合后,使相邻的胶乳颗粒彼此交联,发生凝集反应产生浊度。该浊度与样本中的Mb 浓度呈正比,在570 nm 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样本中Mb 的浓度。 参考区间:健康成年人肌红蛋白<70μg/L。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本地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Mb 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早期指标,在AMI 后1 - 2 h ,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即迅速增加,诊断AMI 的界值为75μg/L ,6 -9 h 达到高峰,比CK-MB 的释放早2-5 h,一旦患者诊断为AMI且已进行相应治疗,主要的是进一步评价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有并发症及再梗死。此时用肌钙蛋白可能是不适宜的,因为疾病发作后肌钙蛋白的长期释放模式可能掩饰发生额外新的损伤。而Mb 在发作后第一天内即返回到基线浓度,当有再梗死时,则又迅速上升,形成"多峰"现象,可以反映局部缺血心肌周期性自发的冠脉再梗塞和再灌注。 由于Mb 也存在于骨骼肌中,而且仅从肾脏清除,所以急性肌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病患者、肌内注射、剧烈的锻炼、某种毒素和药物摄入后,Mb 都会升高。因此,采用血清Mb 水平作为诊断AMI 的 早期指标,仅限于那些没有上述有关疾病的患者。最近,提出了AMI 的新诊断策略,包括:①联合测定Mb 和一种骨骼肌特异的标志物(碳酸酐酶Ⅲ,简称CAⅢ) ,并计算Mb/CAⅢ比率,在骨骼肌损伤的患者中,血清中的比率是恒定的,因为两种蛋白质均释放;AMI 病人这种比率则增加,可较大地提高诊断准确度。②联合检测血清Mb 和一种心肌特异的标志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_邵志敏

邵志敏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专家论坛· 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在欧美国家,女性终身患乳腺癌的概率约14%[1];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2]。乳腺癌的病因至今未被完全揭示。遗传性乳腺癌中约20%~40%具有明确的基因胚系突变[3];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往往是遗传的易感背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基因突变仅仅解释了极少部分乳腺癌的发病原因,那么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则赋予了不同个体不同的乳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转录、翻译、酶活性等多个层次,使个体对癌变发生、致癌毒物等表现为不同的反应性,最终抑制或加速乳腺癌的发生。虽然单个多态性位点、易感基因的作用是微弱的,但是多个位点联合产生级联效应,并通过环境暴露变量的加合作用,则可左右个体乳腺癌的发生。 基因多态性有很多表现方式,最常见的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还有短片断重复序列、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等。与稀有和高外显率的致病性突变不同,SNP广泛存在于人群中,是广义上的基因点突变,其发生频率在1%以上。基因的多态性奠定了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也成为不同个体乳腺癌易感性不同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HapMap)计划完成,人群中近600万个SNP完成了分型,我们已经掌握了人类基因组中大多数SNP的分布、频率、单倍域结构以及tag SNP和重组热点等信息,为开展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关联研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SNP分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在大规模人群中应用关联分析找寻多基因疾病易感基因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途径。 利用基因多态性策略寻找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设计:①候选基因策略。上述的几个致癌相关通路中的基因均可成为候选基因,如雌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CYP17/COMT[5]、凋亡通路CASP8基因[6]、受体酪氨酸家族、受体ERBB家族基因等,都与乳腺癌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策略。多项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的长期暴露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雌激素致癌的过程相当复杂,目前公认的机制有[4]:①雌激素代谢过程能产生毒性代谢物和自由基,与DNA形成加合物,损伤DNA;②雌激素致癌代谢物损伤细胞DNA后,修复通路障碍或细胞周期阻滞不利,修复或凋亡失败等修复系统缺陷,不能有效灭除癌细胞;③雌激素激活受体(ER),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ERE)途径或其他AP-1途径等,引起下游各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上述3个环节有前后时序之分,起始动作用的是DNA的损伤。雌激素致癌产物代谢通路,无疑对乳腺癌发生具有特异影响。它和修复通路、凋亡通路、免疫相关通路以及环境毒物代谢通路等一起,成为乳腺癌易感性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从候选雌激素致癌通路考虑,有两条关键途径:①雌激素合成,CYP17、CYP19等酶参与该过程,这些编码基因的多态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②雌激素分解代谢,由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催化,一相酶如CYP1A1、CYP1B1、CYP3A等,主要参与雌激素氧化过程;之后再由二相酶,通过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磺化过程,将代谢产物清除。雌激素代谢产物,包含有儿茶酚类雌激素、半醌和醌类雌激素代谢物。而雌激素半醌和醌类代谢物,正是直接损伤DNA的元凶。虽然在国外一相代谢酶和二相代谢酶的研究均有报道[7],但目前对雌醌代谢酶的多态性研究还较少。 我们此前对雌醌代谢酶相关基因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雌醌既能被醌氧化还原酶(NQO)还原成半醌或其他物质后经由COMT途径被代谢;也可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途径结合后被降解清除。因此,NQO和GST这两类雌醌代谢酶与乳腺癌关系密切。GST家族是重要的化学毒物代谢酶,GSTM1和GSTT1可与醌和半醌代谢紧密结合。GSTM1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 u家族中的一种,主要作用为催化其活性基团谷胱甘肽与经一相代谢酶代谢活化而来的多种亲电子致癌物,促进其排出体外。文献报道

Her2过表达与乳腺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刘尧

H e r 2过表达与乳腺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 尧 1,2 ,刘文超1,陶玉荣 1 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e r 2a n d t h e t h e r a p y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L I UY a o 1,2,L I UW e n -c h a o 1,T A OY u -r o n g 1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S t a t eK e y D i s c i p l i n eo f C e l l B i o l o g y ,X i j i n gH o s p i t a l ,T h e F o u r t hM i l i t a r y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32,C h i n a ;2 M e d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o f B a o j i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B a o j i 721008,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H e r 2o n c o g e n e c a n e n h a n c e t h e i n v a s i v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c a n c e r c e l l s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a p o p t o s i s a n d u p -r e g u l a - t i n g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V E G F .I t i s o v e r e x p r e s s e d i n 20%-30%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t h e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 e r 2i s a n e g a t i v e m a r k e r f o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s a ni m p o r t a n t b i o m a r k e r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H e r 2i s a l s o a nc r u -c i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t a r g e t i no v e r e x p r e s s e db r e a s t c a n c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e dt h el a t e s t s t u d i e s a b o u t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 H e r 2g e n e a n dt h e t h e r a p y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K e y w o r d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H e r 2;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e r a p y M o d e r n O n c o l o g y 2010,18(01):0182-0184 【指示性摘要】乳腺癌H e r 2基因通过抑制凋亡、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 G F )而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原癌基因H e r 2过表达见于20%-30%乳腺癌,H e r 2过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H e r 2分子作为乳腺癌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之一,是乳腺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位点,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就目前乳腺癌H e r 2基因过表达与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乳腺癌;H e r 2;过表达;治疗【中图分类号】R 7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10)01-0182-03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全世 界每年约有120万乳腺癌患者,其中54万为新发病例,每年约有50万死于该病。美国癌症协会最新数据表明,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约为111/10万,全世界2007年有大约46.5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杨玲等人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8/10万,居各类癌症之首,并导致48164人死亡;2000年至200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38.5%。2008年3月8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的癌情监测数据显示,乳腺癌成为上海女性现患病例最多的恶性肿瘤,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年发病率超过50/10万。2009年3月4日武汉市卫生局首次发布《女性健康报告》,调查显示武汉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为82.51/10万。专家预测,20年后乳腺癌将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H e r 2(h u m a ne p i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t o r r e c e p t o r -2,人表皮生 【收稿日期】 2009-05-07 【作者单位】 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中心,细胞生物学国家重 点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2 2 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8 【作者简介】 刘尧(1974-),男,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在读硕士 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化疗及生物治疗研究工作。E -m a i l :b a o j i l i u y a o @163.c o m 【通讯简介】 刘文超(1962-),女,天津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 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肿瘤的综合治疗。E-m a i l :l i u c h @f m m u .e d u .c o m 长因子受体-2)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上皮源性肿瘤中 过表达[1] ,与肿瘤发生、转移、放化疗敏感性下降关系密切,是极具发展前途的基因治疗靶位。H e r 2已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H e r 2单抗H e r c e p -t i n (赫赛汀,一种人源化的p 185胞外区的重组单克隆抗体)用于H e r 2/n e u 过表达乳腺癌取得良好的疗效,使1/4顽固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挽救和生存期延长[2]。本文就目前乳腺癌H e r 2基因过表达与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进而探讨乳腺癌治疗新策略。1 H e r 2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检测 1.1 H e r 2分子的结构 H e r 2位于染色体17q 21,编码分子量为185K D 的跨膜糖蛋白,由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跨膜区和胞外结构域(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d o m a i n ,E C D )三部分组成,是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 r o t e i nt y r o s i n e k i n a c e ,P T K )活性的跨膜蛋白,属于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3] 。 1.2 H e r 2分子的功能 生长因子受体属于原癌基因家族,由H e r 1、H e r 2、H e r 3和H e r 4组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能与H e r 2直接结合的配体,与其他受体结合成异二聚体后能发挥信号转导功能,与不含H e r 2的二聚体相比其信号更强[5];另一方面,H e r 2的异二聚体使E G -F R (E p i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t o r r e c e p t o 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细胞膜过表达,加速了细胞的增殖,导致肿瘤形成和生长加快[6]。 ·182·M O D E R NO N C O L O G Y ,J a n .2010,V O I .18,N O .01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 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K MB)。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血清肌钙蛋白Ⅰ。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 K MB)。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24h,cTnI阳性率100%,My O阳性率95%,CK MB阳性率70%。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肌酶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由三球形亚单位构成,包括TnI、TnC、 TnT[1]。肌红蛋白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亚铁血红素蛋白,分子量较小。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一种二聚体,参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当心肌损伤时,三种成分在几小时内释放到血液中,并持续不同的时间,所以联合检测cTnI/MyO/CK MB,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的早期血清标志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病房,在发病后3~24h采血。(2)非AMI患者血标本20例(包括冠心病13例,风心病1例,心绞痛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在发病后3~24h采血。(3)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0例,取自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1.2 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销的一步法cTnI/MyO/CK MB三联检测卡,该卡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按使用说明书,滴2滴血清于样本孔中20min后读取结果。 2 结果 见表1。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转移模式和治疗

三阴乳腺癌的生物学,转移模式与对患者的治疗 据估计,全球每年估计、100万例确诊乳腺癌,其中超过17万为三阴性表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receptor/HER2-negative)。大多数,虽然不是全部,三阴性乳癌从基因表达芯片上属于基底样基因表达。基底样分子亚型表现出独特的分子谱和危险因素,恶性度高和早期转移,有限的治疗选择,预后差。大规模人群研究已经证实一个非裔美国人绝经前妇女中的三阴性乳癌患者比例较高,产次,第一胎年轻化,哺乳时间短,臀/腰比例高可能是特别危险因素。当BRCA1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它通常是基底样;鉴于BRCA1基因在DNA修复中的中心作用,这可能深刻影响治疗。当三阴乳腺癌确诊时确诊时,三阴性乳癌优先复发于内脏器官,包括中央神经系统。尽管最初的化疗反应可能会更明显,但是与luminal亚型相比,三阴乳腺癌的复发更容易发生在早期,也更普遍。三阴性乳癌的靶向治疗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包括抑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激酶。最后,三阴性乳癌与BRCA突变呈正相关,使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称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得到积极研究。 介绍 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乳腺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乳癌,曾经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单一(同质)的疾病,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过程,而是由几个不同且独特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确定的亚型所组成的。1基因芯片技术将乳腺癌分成不同的若干亚型:管腔A,管腔B,HER2阳性和基底样型(图1A和1B)。Luminal A和B临床特点是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ER2阳性和“基底样”亚型缺乏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GR)表达。此外,基底样亚型,是临床恶性度最高,常见的3个标记,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通常均为阴性,因此又称为三阴表型.2, 3 据估计,2008年全世界共确诊了100万例乳腺癌其中172695属于三阴表型.4三阴性乳癌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总体预后差,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模式,相对缺乏治疗靶点时,与内分泌敏感和HER2阳性乳癌比较,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综述将集中于三阴乳腺癌的分子特性,危险/流行病学因素,转移扩散模式,预后的影响,新的靶位点,以及新的治疗策略。为这个充满挑战和侵略临床治疗策略的新兴实体。 病理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特征 三阴乳癌既有独特的病理和分子特点(表1).2,5,6,尽管经常需要提到和澄清,“三阴性”和“基底样”,并不完全同义,多项研究.5 ,7 –9表明大约有20%-30%不一致,三阴乳腺癌是指乳房缺乏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类,而基底样亚型,是通过基因表达芯片分析确定的.2,3目前,基底样的分类仅应用于研究,因此,三阴性表型目前是一个在临床上可靠的替代品。 几位研究人员试图确定临床的基底样乳腺癌亚型特征性的有用的标记。尼尔森等人收集了一系列(21例)通过cDNA基因芯片研究确定的已知的基底样乳腺癌肿瘤,通过组织芯片检测其蛋白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基底样乳腺癌多数低表达ER和HER2,高表达H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底细胞角蛋白5 / 6,和c - kit。有趣的是,900多例病例的生存分析表明,表达角蛋白5 / 6和基底细胞角蛋白17的病例其疾病生存期更短。此外,HER1表达是一个明显的负面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风险[RR],1.54; P值0.017),申请时,肿瘤大小(RR为1.12)和淋巴结状况(RR为2.10),供临床变量。最后,表达c –kit并不是病人预后的预测因素。 组织学及基底样乳腺癌肿瘤免疫表型特征的第二次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Livasy等评估了56例已知的基因谱的乳腺癌,其中23例为基底样乳腺癌.6结果表明,基底样肿瘤为3级,导管(21/23)或化生(2 / 23)癌,并经常展出地图样坏死(17/23),侵袭边界不清(推挤性边界)(14/23)和间质淋巴反应(13/23)。所有基底样肿瘤雌激素受体和HER2检测阴性,波形蛋白(17/18),管腔细胞角蛋白8/18(15/1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3/18),细胞角蛋白和5/6(11/18)免疫反应阳性。有趣的是,肌上皮标记(如,平滑肌肌动蛋白,p63的,和CD10)是很少阳性。与以前的报告相一致,ER和HER2基因阴性,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角蛋白8 / 18阳性阴性,细胞角蛋白和5 / 6阳性。 此外三阴性乳癌特征性的免疫表型与一些恶性病理特点相关。卡罗莱纳乳腺癌研究,通过免疫表型分类界定乳腺癌亚型,并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有丝分裂指数,核多形性,分级,p53基因突变状态相关。10与内分泌敏感的liminal A(ER和/或孕激素受体positive/HER2负)乳腺癌相比,基底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