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路,我们能否借助古老的中华文化为民族的腾飞找到一次机遇呢?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1.介绍孔子生平,强调其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七陋”,即鼻露孔,嘴露齿,眼露睛,头圩顶,耳垂肩,手过膝。

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孔子整理和编订古籍

孔子68岁时,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据说,《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易》、《春秋》被奉为儒家“五经”,成为我国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到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即使1905年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

《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2.思想主张: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仁”:子曰:“仁者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仁”是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

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

忠:中人之心,故为忠。尽力为人谋。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如人之心,故为恕。推己及人。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现:

对统治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对普通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3)“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师:“这里礼”什么含义?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正名”就是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如何评价“礼”

参考答案:积极方面: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传统美德)

消极方面: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保守,被后世统治者用于阶级压迫的工具。“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4)政治主张:子日:“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5)哲学思想(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生:敬鬼神而远之。

师:孔子迷信鬼神吗?

生:不。

师:孔子是无神论者吗?

生:不是。

师:那孔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呢?

生:人事。

师: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

生:务实态度。

(6)教育思想:①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思想

②主张“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教学方法,

③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④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

生:1、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

2、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

3.地位:不被重视成为正统影响深远。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影响:

师:孔子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周游列国十余年,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什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生: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国变革、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需要。

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有哪些思路?

生:对中国、对世界;对当时,对后世。

1、在当时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2、对后世: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

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3、对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阿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同等齐名,与莎士比亚等一样相信和谐、等级和社会秩序。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同等地尊奉为教育学的奠基人。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系当今社会和自身的情况,讨论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分析应如何汲取孔子的智慧。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学生探究:你怎么看当代世界所掀起的“儒学热”现象?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师:孔子在向谁请教问题?

生:老子。

师:老子在问道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龙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师:老子有哪些深奥的思想让孔子如此感叹呢?生:“道”

(1)哲学思想:学说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师:道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效法)道,道法自然。”

生: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师:根据材料你能评价老子的“道”吗?

生:积极意义: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中国古代第一个探求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消极影响:客观唯心主义。

(2)哲学思想: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师:阅读材料,概括出老子的主张。

生:辩证法。

师:材料反映了辩证法的哪些内容?

生: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

师: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主张?

生: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师:你能评价老子的辩证思想吗?

生:积极方面: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消极方面: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小国寡民”

师:无为的含义是什么?

生: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师:老子主线无为而治,结果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生: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师:这说明老子向往什么样的社会?

生:原始社会。

师:老子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分析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政策?

生:愚民政策。

老子名言: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

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代表作:《道德经》(《老子》)。

地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积极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愚民。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总结】:

毋庸讳言,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资本社会的金钱观,传统文化的断层,文革间混淆了的是非观,非常不幸的纠缠到一起,引发了精神思想领域的严重危机。目前精神道德上的种种弊端,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社会,毒害着青少年们。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发出的痛苦呐喊。救救孩子,用传统文化去充实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在今天向全社会发出的强烈呼声。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高瞻远瞩认识到这一点,最近国家有关部门接二连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通知,更加证明我们提出这个倡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老师们,想让您的学生拥有良好品德吗?“温、良、恭、俭、让”,经书里面有。家长们,想让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慧吗?“仁、义、理、智、信”,经书里面有。

朋友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经书里面全都有。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维方式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它只注重阐发圣人之言所包含的治国之道,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验治国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存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佳政治行为模式的内发倾向,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如果说古代西方注重制度功能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中国讲求内发,重视政治道德则是由来已久。它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丰厚内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课孔子与老子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孔子与老子 主学习 一、孔子的学说 1 ?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3 .思想主张 (1) 思想核心: ①“仁”。内容:“仁者爱人”;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内容:“克己复礼”;途径:“正名”,达到名正言顺。 (2) 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 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 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4 .影响 (1)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 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 .简介: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3 .思想主张 (1) 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 “天命”的绝对权威。 (2) 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孔子的思想体系 礼碱〈仁/讳聊有枚无朋 [易错提醒] “仁”和“礼”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概念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实现“仁”的外在手段和保障。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遵循“礼”才能达到求“仁”的境界。 [名师点拨]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 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 孔子知识小档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知道诚信、责任、道义、和爱心的缺失已渐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痛,一块心病,甚至一个危险的陷阱。在制约着我们的现在,在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重新祭起祖国传统文化的法宝,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的是华族的血,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一同拿起《论语》,拿起《孟子》,拿起《老子》《庄子》,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选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思想的方式吧! 朋友,让我们重新捧起经书吧!去亲近我们祖先的思想智慧,去寻找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去培养千万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龙的传人,让他们能担负复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去振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先进的人们在行动,上海、北京等地已办起了读经班。欧洲文艺复兴曾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西方文明找到一条发展的道

2018版 第1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教材整理1孔子的学说 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正名”。 (2)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历史影响 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深度点拨]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 【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2)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教材整理2老聃与《道德经》 1.历史地位:历史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主张 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孔子与老子思想主张的对比 (1)面对春秋乱世,老子与孔子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努力推行自己的思想;老子主张消极避世,尊重规律,主张“无为而治”。 (2)老子的“无为”思想与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的共同之处:二者都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二者的思想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P1-P4,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知识存盘】 专题知识梳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 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主张:孔子重视周礼,主张“仁”“礼”结合;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堂检测】 1.《淮南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全国各地最新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含解析)_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孔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解析】(1)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为“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抱负为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关于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squo;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squo;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 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squo;制礼作乐 ’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 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据史记载,孑L子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第三次问礼,老子已经告老还乡,此时孔子四十岁。孔子想把书籍典册藏于周王室,因此想拜托老子,老子拒绝了。老子认为所有大爱仁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私。此时,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四次问礼,孔子已经五十岁。老子的思想已经超脱世间的束缚,而孔子依旧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奔波。老子认为,强求这个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运行或者改变,不如出世,看着这个世界改变,自己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作业2

[随堂检测] 1.人都不能孤居独处||,必须与他人共同过群居的生活||,而结成社会||。在群居的生活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利害||。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所以||,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那么||,你认为下面哪种观点会是儒家的处理方式呢()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从材料“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则彼此间的冲突、争斗||,必不能免”“必须有一种共存相处之道||,以资维系”可以看出这需要思想的指导||,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故选C项||。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解析:选A||。“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3.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 解析:选D||。“无为而治”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不是任何事都不管||。 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日照实验高中秦玉田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材料一:1.孔子三岁丧父,十七丧母,家境贫寒;2.“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3.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 问题:对于孔子生平,你有什么感想?孔子一生历经贫穷艰难曲折,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学以致用”,“兼善天下”,为使社会“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奔波努力终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材料二:1.子曰:“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刚毅木讷近仁” 2.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六》 3. “因民所立而立之”“苛政猛于虎也”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问题:以上材料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基本内涵有哪些,体现怎样的精神?实现该思想的方法是什么?该思想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1 “仁”; 2 关心关爱他人、恭敬、宽容、诚信、机敏、恩惠、意志坚韧,勇敢雄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3 遵循“忠恕”之道; 4 a:有利于加强个人的修养,提高民众的素质; b: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c 有利于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缓和社会矛盾;材料三:1.“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 2.“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内涵是什么?你怎样评价?孔子的“仁”和“礼”有着怎样的关系?1 “礼”的思想2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他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3 评价:企图用周礼的制度恢复已经崩溃的社会等级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4 “礼”是手段和保障,“仁”是根本目的。 材料四: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4.“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怎样的哲学思想?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孔子对解决春秋时期的社会问题有着怎样的设想?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1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3 面对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孔子主张用周礼的社会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缓和阶级矛盾;用德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 建知识体系;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用 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各派思想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一、孔子的学说 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1)核心思想:“仁”和“礼”,要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①内容:“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遵循“忠恕”之道。 “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正名”实现“礼”。 ②评价:“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的一面。 (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影响 (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知识拓展]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1.北京奥运会前,季羡林教授曾对张艺谋说:我建议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孔子提出“仁”,创立了儒学,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2.据下幅有关孔子所招学生的卡片,回答问题: 卡片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理念?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理念:有教无类。 作用: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

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题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岳麓版 (答题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 (02年上海卷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3. (02年天津卷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5. 下列对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6. 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7.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抽象的概念 C. 具体的物质 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8.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 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9. 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 C. 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0. 如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1. 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 “无为而治” B. “守静” C. “忠恕”之道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12. 《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 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13. 关于老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对天命论 B. 其哲学思想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

孔子和老子习题集锦一、孔子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 的《孔子游历图》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5.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尊王贱霸" D、"法不阿贵" 9.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10.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1.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A.爱人 B 忠恕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2.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1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 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 有教无类 14.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1课孔子与老子导学案 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解掌握】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方面及其地位。 【综合运用】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差异;认识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一.孔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的、和,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政治(核心):一是“”,其主要内容是“”,必须遵循“”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另外,提倡“”,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①教育原则上:主张“”,使受教育者范围扩大;②教学方法上:主张“”;③学习方法上:针对学生特点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3.评价: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经后人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子 1.简介: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又称《老子》)一书中。 2.思想主张 (1)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屏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包含辩证法思想。 (2)政治:从“”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以“无事取天下”。 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突破】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1)其“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备考指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属于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时应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 (1)掌握孔子和老子的具体思想主张。 (2)注意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作用。 (3)将孔子的思想和古希腊人文思想比较,了解古代中西不同的文化特色。 2.热点角度:联系当今科教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政热点,注意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如孔子“仁”的思想和“为政以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 【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课_孔子与老子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 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2、互助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在互助学习中真正理解其思想内涵。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